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部編2024版歷史七年級下冊期末(全冊)復習卷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50分)1.隋朝大運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其南北兩端分別是()A.余杭、涿郡B.洛陽、江都C.余杭、洛陽D.洛陽、涿郡2.科舉制度正式確立的標志是()A.進士科的創立B.明經科的創立C.殿試制度的創立D.武舉的設立3.“貞觀之治”是中國古代史上為政寬容、對外開放和國力強盛的時期,此局面的形成得益于()的英明統治。A.隋文帝B.唐太宗C.武則天D.唐玄宗4.武則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為誅殺公卿,獨斷專權)。武則天遺言無字碑,由后人評價自己的功過。史學家之所以肯定武則天主要是因為()A.她是中國歷史唯一的女皇帝B.其執政時期社會經濟繼續發展C.發展科舉制度,創立殿試制度D.重用有才能的人5.唐朝時期改進和創制的新的生產工具有()A.水排、筒車B.曲轅犁、筒車C.灌鋼法、提花機D.翻車、提花機6.唐朝時,被譽為“詩仙”的偉大詩人是()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王維7.唐朝的國際性大都市指的是()A.洛陽B.長安C.揚州D.成都8.唐朝時期,中日文化交流中最杰出的使者是()A.鑒真B.玄奘C.阿倍仲麻呂D.遣唐使9.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是()A.鑒真B.玄奘C.阿倍仲麻呂D.崔致遠10.唐朝由盛轉衰開始于()A.安史之亂B.藩鎮割據C.宦官專權D.黃巢起義11.五代十國局面形成的主要歷史根源是()A.唐末農民戰爭B.朋黨之爭C.宦官專權D.藩鎮割據12.宋太祖為加強中央集權,在軍事上的措施是()A.實行重文輕武政策B.分化事權,削弱相權C.派文臣擔任各地州縣的長官D.解除禁軍將領的兵權13.宋朝注重發展文教事業,改革和發展了()A.三省六部制B.科舉制C.武將專權制D.宰相制度14.北宋與遼、西夏對峙,但相互之間的商業往來一直進行。當時在宋與遼、宋與西夏的邊界開設的貿易場所,被稱為()A.市舶司B.榷場C.勾欄D.瓦子15.11世紀前期,黨項族首領元昊稱大夏皇帝,定都興慶府,史稱西夏。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訂立官制、軍制和法律,并鼓勵墾荒,發展農牧經濟,還創制了()A.契丹文字B.西夏文字C.女真文字D.蒙古文字16.1127年,金軍攻破開封,北宋滅亡。同年,登上皇位,定都臨安,史稱南宋的是()A.宋徽宗B.宋欽宗C.宋高宗D.宋真宗17.南宋時期,有一位著名的抗金將領,他所率領的軍隊作戰勇敢,紀律嚴明,“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深受人民的愛戴。他是()A.岳飛B.文天祥C.戚繼光D.鄭成功18.宋朝時,躍居糧食產量首位的是()A.水稻B.小麥C.玉米D.粟19.宋代是中國瓷器發展史上的輝煌時代。北宋時期興起于江西,以生產青白瓷著名,成為著名瓷都的是()A.越窯B.邢窯C.景德鎮D.泉州20.兩宋時期,我國經濟重心已從黃河流域轉移到長江流域。以下諺語能反映這種轉移完成的是()A.“揚一益二”B.“蘇湖熟,天下足”C.“無徽不成商”D.“湖廣熟,天下足”21.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出現在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區,當時被稱為()A.會子B.關子C.交子D.銀票22.從唐朝中期開始的經濟重心南移,最后完成于()A.北宋B.南宋C.元朝D.明朝23.1206年,鐵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統一,建立了蒙古政權,被尊稱為()A.成吉思汗B.元世祖C.遼太祖D.金太祖24.元朝時,負責全國軍事事務的機構是()A.中書省B.樞密院C.御史臺D.宣政院25.我國歷史上版圖最大的朝代是()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二、非選擇題(共50分)2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6分)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唐太宗材料二:“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狼,遠行不勞吉日出。”——杜甫《憶昔》(1)材料一體現了唐太宗怎樣的治國思想?他是如何踐行這一思想的?(6分)(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哪一時期的繁榮景象?當時的統治者是誰?(4分)(3)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唐朝繁榮昌盛的原因有哪些?(至少答出兩點,6分)2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4分)材料一: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在講述唐朝對外關系時說:“一個偉大僧人西行取經的傳奇故事,一條由信念、堅持和智慧澆鑄而成的求知之路,一個民族胸襟開放、海納百川的真實寫照。”材料二:“鑒真盲目航東海,一片精誠照太清。舍己為人傳道藝,唐風洋溢奈良城。”——郭沫若(1)材料一中的“偉大僧人”是誰?他西行取經到達的目的地是哪里?他的主要貢獻是什么?(6分)(2)材料二中鑒真“航東海”的目的地是哪里?他的“傳道藝”對日本有何影響?(4分)(3)從上述兩位僧人身上,我們可以學到哪些精神品質?(4分)28.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20分)材料一:太祖既得天下,召普問曰:“天下自唐季以來,數十年間,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蒼生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為國家建長久之計,其道如何?”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神人之福也。唐季以來,戰斗不息,國家不安者,其故非他,節鎮太重,君弱臣強而已矣。今所以治之,無他奇巧也,惟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續資治通鑒長編》材料二:宋初的大將曹翰寫下一首《退將詩》,有“曾因國難披金甲,不為家貧賣寶刀”之句;當時有諺語曰:“做人莫做軍,做鐵莫做針。”材料三:宋朝的海外貿易超過了前代,成為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廣州、泉州是聞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國商船的蹤跡,近至朝鮮、日本,遠達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海岸。朝廷鼓勵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的外貿所得,在財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1)材料一中的“太祖”指何人?他是通過什么方式當上皇帝并建立宋朝的?(4分)(2)材料一中,普認為“唐季以來,戰斗不息,國家不安”的原因是什么?他給“太祖”提出了什么建議?(6分)(3)材料二說明宋朝采取什么樣的政策?此政策出臺的原因是什么?這種政策的弊端是什么?(6分)(4)根據材料三,概括宋朝海外貿易的特點。(4分)一、選擇題答案及簡析1.答案:A簡析: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這是大運河的基本地理常識,涿郡在今北京一帶,余杭在今杭州一帶,洛陽是中心,江都(今揚州)是大運河沿線重要城市,但不是南北端點,所以A選項正確。2.答案:A簡析:隋煬帝時,進士科的創立,標志著科舉制的正式確立。明經科雖也是科舉考試科目,但早于進士科出現,并非科舉制確立標志;殿試制度由武則天創立,武舉同樣是武則天時期設立,二者均在科舉制正式確立之后,所以A選項正確。3.答案:B簡析:“貞觀”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號,唐太宗在位期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國力增強,文教昌盛,歷史上稱之為“貞觀之治”。隋文帝開創“開皇之治”;武則天統治為“政啟開元,治宏貞觀”;唐玄宗開創“開元盛世”,所以B選項正確。4.答案:B簡析:武則天統治時期,繼續推行貞觀以來減輕人民負擔的政策和措施,重視發展生產,社會經濟得以持續發展,人口持續增長,邊疆得到鞏固和開拓,為后來“開元盛世”局面的出現奠定了基礎。雖然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女皇帝,也發展了科舉制,重用人才,但從歷史唯物主義角度,肯定她主要是因為其對社會經濟發展的貢獻,所以B選項正確。5.答案:B簡析:唐朝在農業生產方面,改進和創制了新的生產工具,如曲轅犁,它操作靈活,節省人力和畜力;筒車則利用水力進行灌溉,提高了灌溉效率。水排是東漢杜詩發明的冶鐵工具;灌鋼法是南北朝時期的煉鋼技術;提花機是紡織工具;翻車是三國時期馬鈞改進的灌溉工具,均與唐朝新的生產工具不符,所以B選項正確。6.答案:A簡析:李白的詩歌頌祖國山河的壯美,抒發了昂揚的進取精神,表現出蔑視權貴、超凡脫俗的風骨。他的詩飄逸灑脫,充滿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濃郁的浪漫情懷,因此被譽為“詩仙”。杜甫被譽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白居易的詩直面社會現實,通俗易懂;王維以山水田園詩著稱,所以A選項正確。7.答案:B簡析:唐朝長安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國際性大都市,城內人口眾多,商業繁榮,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商人、使者、留學生等,體現了唐朝開放包容的對外政策。洛陽、揚州、成都在唐朝也是重要城市,但長安在國際影響力、規模等方面更具代表性,所以B選項正確。8.答案:A簡析:鑒真東渡日本,前后用了12年,歷經磨難,雙目失明,但仍矢志不渝。他在日本傳授佛經,還傳播中國的醫藥、文學、書法、建筑、繪畫等,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貢獻,是中日文化交流中最杰出的使者。玄奘是中印文化交流使者;阿倍仲麻呂是日本來唐朝學習的留學生;遣唐使是日本派往唐朝的使團,鑒真更突出其文化傳播的貢獻,所以A選項正確。9.答案:B簡析:玄奘西行天竺,帶回大量佛經,為中國佛教的發展作出重大貢獻。根據他的口述,由弟子記錄成書的《大唐西域記》,記載了他游歷過的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山川風物及社會習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貴文獻,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鑒真是中日文化交流使者;阿倍仲麻呂是日本留學生;崔致遠是新羅人,促進了新羅與唐朝的文化交流,所以B選項正確。10.答案:A簡析:安史之亂持續八年之久,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唐朝的國勢從此由盛轉衰。安史之亂后,唐朝中央權力衰微,逐漸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宦官專權是唐朝后期政治腐敗的表現之一;黃巢起義進一步瓦解了唐朝統治,但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所以A選項正確。11.答案:D簡析:五代十國是唐末以來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當時的開國君主都是掌握兵權的武將。唐朝后期,藩鎮節度使權力膨脹,中央對地方控制減弱,唐朝滅亡后,這些藩鎮勢力紛紛建立政權,形成五代十國局面。唐末農民戰爭沉重打擊了唐朝統治,但不是五代十國形成的主要根源;朋黨之爭、宦官專權主要影響唐朝內部政治,與五代十國局面形成關系不大,所以D選項正確。12.答案:D簡析:宋太祖為加強中央集權,在軍事方面采取的措施是解除禁軍將領的兵權,牢牢地控制了軍隊。實行重文輕武政策是宋朝的總體政策,涵蓋軍事、政治、文化等多個方面;分化事權,削弱相權是政治方面加強皇權的措施;派文臣擔任各地州縣的長官是地方行政上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所以D選項正確。13.答案:B簡析:宋朝注重發展文教事業,改革和發展了科舉制。宋初大幅度增加科舉取士名額,提高進士地位,進士不僅授官從優,而且升遷迅速。科舉制度的發展,對宋代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在全國范圍營造了濃厚的讀書風氣,也促進整個社會文化素養的提高。三省六部制在隋朝確立,唐朝進一步完善;宋朝實行重文輕武政策,抑制武將專權,不存在武將專權制的改革發展;宋朝在宰相制度上采取分化事權的辦法,削弱相權,但這與發展文教事業關系不大,所以B選項正確。14.答案:B簡析:北宋與遼、西夏雖有對峙,但相互之間的商業往來一直進行。在宋與遼、宋與西夏的邊界開設的貿易場所,被稱為榷場。市舶司是管理海外貿易的機構;勾欄是娛樂場所,瓦子是城市中娛樂兼營商業的場所,它們都與宋遼、宋夏邊界貿易場所無關,所以B選項正確。15.答案:B簡析:11世紀前期,黨項族首領元昊稱大夏皇帝,定都興慶府,史稱西夏。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訂立官制、軍制和法律,并鼓勵墾荒,發展農牧經濟,還創制了西夏文字。契丹文字是遼政權創制的;女真文字是金朝創制的;蒙古文字是成吉思汗時期創制的,所以B選項正確。16.答案:C簡析:1127年,金軍攻破開封,北宋滅亡,同年,趙構登上皇位,定都臨安,史稱南宋,趙構就是宋高宗。宋徽宗、宋欽宗是北宋被金軍擄走的兩位皇帝;宋真宗是北宋前期的皇帝,所以C選項正確。17.答案:A簡析:南宋時期,岳飛率領的岳家軍作戰勇敢,紀律嚴明,“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多次打敗金軍,收復許多失地,深受人民的愛戴。文天祥是南宋末年抗元英雄;戚繼光是明朝抗倭名將;鄭成功是明末清初收復臺灣的民族英雄,所以A選項正確。18.答案:A簡析:宋朝時,由于南方戰亂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遷,帶去了先進生產技術,使南方農業發展速度加快,逐漸超過北方。水稻產量躍居糧食作物首位,長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帶成為豐饒的糧倉。小麥在北方廣泛種植,但產量不如水稻;玉米在明朝時傳入中國;粟在北方種植歷史悠久,但宋朝時產量不是首位,所以A選項正確。19.答案:C簡析:宋代是中國瓷器發展史上的輝煌時代。北宋興起的江西景德鎮,后來發展成為著名的瓷都。景德鎮以生產青白瓷著名,其瓷器質地細膩,色澤瑩潤。越窯在唐朝以生產青瓷聞名;邢窯在唐朝以生產白瓷聞名;泉州是宋朝重要的對外貿易港口,并非以瓷器著名,所以C選項正確。20.答案:B簡析:“蘇湖熟,天下足”這句諺語表明太湖流域的蘇州、湖州成為重要的糧倉,經濟重心南移完成,南方成為全國經濟重心。“揚一益二”說的是唐朝時揚州和益州的繁榮;“無徽不成商”說的是徽商的影響力,主要在明清時期;“湖廣熟,天下足”出現在明清時期,反映的是湖廣地區在當時糧食生產的重要地位,所以B選項正確。21.答案:C簡析:商貿的繁榮也促進了貨幣交易量的增長,但長期以來市場上流通的是金屬貨幣,攜帶很不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交子”,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會子是南宋時期的紙幣;關子也是南宋的票據;銀票出現時間較晚,所以C選項正確。22.答案:B簡析:從唐朝中期開始的經濟重心南移,到南宋時最后完成。南宋時期,中央的財政收入主要來自南方,特別是東南地區。北宋時期經濟重心南移在繼續進行,但尚未完成;元朝在南宋之后,此時經濟重心早已在南方;明朝時經濟重心穩定在南方,所以B選項正確。23.答案:A簡析:1206年,鐵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統一,建立了蒙古政權,被尊稱為成吉思汗。元世祖是忽必烈,他建立元朝;遼太祖是耶律阿保機,建立遼政權;金太祖是完顏阿骨打,建立金政權,所以A選項正確。24.答案:B簡析: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漢族知識分子的幫助下,參照中原歷代王朝的統治方式,逐步確立了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在中央,由中書省掌管全國的行政事務;設樞密院負責全國的軍事事務,調度全國的軍隊;設御史臺負責監察事務;宣政院直接統轄西藏地區事務,掌管全國佛教事宜,所以B選項正確。25.答案:C簡析:元朝疆域“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超越漢朝和唐朝,是我國歷史上版圖最大的朝代。元朝的版圖包括今天的中國大部分地區以及亞洲和歐洲的部分地區,所以C選項正確。二、非選擇題答案及簡析26.(1)答案:體現了唐太宗以民為本的治國思想。他踐行這一思想的措施有: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虛心納諫,從善如流;廣納賢才,知人善任等。簡析:唐太宗把君主比作船,百姓比作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體現了他對百姓力量的重視,即民本思想。經濟上減輕勞役負擔,有利于農業生產,百姓能安居樂業;政治上虛心納諫,如重用魏征等,能及時發現并改正政策弊端;廣納賢才,任用房玄齡、杜如晦等,為國家治理提供人才保障。(2)答案:材料二反映了唐朝開元盛世的繁榮景象。當時的統治者是唐玄宗。簡析:材料中明確提到“憶昔開元全盛日”,“開元”是唐玄宗前期的年號,這一時期,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國庫充盈,民眾生活安定,唐朝的國力達到前所未有的強大,進入了鼎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3)答案:唐朝繁榮昌盛的原因有:國家統一,社會穩定,為經濟文化發展提供了良好環境;統治者重視發展生產,推行一系列有利于經濟發展的政策,如輕徭薄賦等;重視人才培養和選拔,科舉制的完善為國家選拔了大量人才;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促進了民族交融;實行開放的對外政策,吸收了外來優秀文化;人民的辛勤勞動是經濟發展的基礎等。簡析:唐朝前期統一穩定,沒有大規模戰亂,有利于各項事業發展。統治者采取的政策推動經濟進步。科舉制使更多人才有機會為國家效力。開明民族政策,如文成公主入藏等,促進民族關系和諧。開放的對外政策,如鑒真東渡、玄奘西行,加強中外交流。人民的辛勤勞作推動了農業、手工業等發展。27.(1)答案:“偉大僧人”是玄奘。他西行取經到達的目的地是天竺。他的主要貢獻是帶回大量佛經,為中國佛教的發展作出重大貢獻;根據他的口述,由弟子記錄成書的《大唐西域記》,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貴文獻,記載了他游歷過的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山川風物及社會習俗。簡析:從材料中“西行取經”能判斷是玄奘,他歷經艱難前往天竺。帶回佛經豐富了中國佛教經典,促進佛教傳播與發展。《大唐西域記》為研究古代中亞、南亞等地區的歷史、地理、文化等提供了第一手資料。(2)答案:鑒真“航東海”的目的地是日本。他的“傳道藝”對日本的影響有:在日本傳授佛經,還傳播中國的醫藥、文學、書法、建筑、繪畫等,促進了日本佛學、醫學、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對日本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簡析:鑒真東渡日本,帶去了唐朝先進的文化和技術,使日本在多個領域深受唐朝影響,推動日本社會在文化、藝術、科技等方面的發展,促進了日本文明的進步。(3)答案:從他們身上可以學到不畏艱險、堅持不懈、勇于探索、執著追求、為了理想信念不惜犧牲一切的精神品質,以及開放包容、海納百川的胸懷和無私奉獻的精神。簡析:玄奘西行路途遙遠,歷經沙漠、雪山等艱難險阻;鑒真東渡多次失敗,甚至雙目失明仍不放棄。他們為了傳播文化或求取真經,克服重重困難,體現出對理想信念的執著,同時也展現出開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生長發育練習測試題附答案
- 聯大學堂《市場調查與分析(信陽師范學院)》題庫附答案
- 護理臨床實習培訓計劃
- 教科版(2017秋)五年級科學下冊期末備考真題分類匯編專題05 綜合題(含答案)
- 財務工作在供應鏈管理中的作用體會范文
- 農業項目EPC工程投標的工作流程
- 高科技產品的運輸與安裝調試計劃
- 第三季度疫苗質量監管及整改措施分析
- 石材窗臺板安裝中的安全技術措施
- 大型制造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范文
- QBT 2530-2001 木制柜行業標準
- 衛生監督鄉村醫生培訓課件
- 醫院保安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 《檳榔的危害》課件
- 高考前家長會課件
- 外陰及陰道炎癥護理課件
- 2024年中國智慧港口行業市場全景評估及未來投資趨勢預測報告(智研咨詢)
- 圍產期奶牛的飼養管理(內訓)
- 2024年江蘇武進經濟發展集團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音視頻系統培訓資料-(內部)
- 隧道截水溝施工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