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二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第6課從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國講義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1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二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第6課從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國講義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2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二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第6課從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國講義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3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二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第6課從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國講義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4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二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第6課從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國講義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第6課從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國歷史綱要導引從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國隋唐時期封建社會的高度旺盛,相識隋唐時期的制度變更與創新、民族交融、區域開發和思想文化領域的新成就。學科素養對接時空觀念通達時空觀念駕馭581年隋朝建立,589年統一全國,618年唐朝建立,7世紀前期“貞觀之治”,907年五代起先史料實證運用史料實證探究隋唐統一,“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唐朝周邊各族的發展歷史說明明確歷史說明研思唐朝的旺盛與民族交融,“安史之亂”、黃巢起義和五代十國唯物史觀立足唯物史觀認知隋唐時期出現“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是我國封建社會的旺盛時期家國情懷滲透家國情懷感悟隋唐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在當時世界范圍內數一數二學問點一隋朝興亡1.隋朝的統一(1)隋文帝勵精圖治,國家呈現出繁盛局面。(2)589年,隋滅陳,結束了南北分裂局面。2.隋朝的建設(1)廣設倉庫倉庫在長安、洛陽兩都和地方廣設,既包括供應朝廷糧食和物資的倉庫,也包括備水旱賑濟、遍置于鄉間的義倉,積儲豐富。(2)興建洛陽隋煬帝興建的洛陽城,雄偉壯美,著名于世。(3)開通大運輸河開通的大運輸河,貫穿南北,對鞏固統一、促進南北經濟溝通以及運輸河沿岸城市發展,起了重要作用。3.隋朝滅亡(1)隋煬帝自恃強盛,大興土木,窮奢極欲,又三次大舉征伐高麗。(2)生產遭到嚴峻破壞,民不聊生,最終引發大規模起義。隋朝貴族李淵趁機在太原起兵。(3)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學習聚焦]隋朝盛極一時,雖短命而亡,但影響深遠。[微點撥]隋煬帝開鑿大運輸河的最初目的是為了便利到江南地區游玩,但客觀上促進了南北方經濟文化的溝通,而且至今造福后世。[思維升華]隋短命而亡的歷史教訓(1)隋朝短暫而亡主要是由于隋煬帝的暴政導致的。其突出表現在于對內大興土木,對外窮兵黷武,繁重的無休止的兵役和徭役,造成嚴峻的社會后果。嚴峻破壞了農業生產,其結果必定導致階級沖突的激化和農夫起義的爆發。(2)隋亡的緣由與秦亡的緣由特別相像。學問點二唐朝的旺盛與民族交融(一)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1.“貞觀之治”(1)618年,李淵在長安稱帝,建立唐朝,唐軍殲滅各支起義軍和割據勢力,唐朝統一全國。(2)唐太宗李世民吸取隋亡的教訓,輕徭薄賦,勸課農桑,戒奢從簡。(3)在政治上,知人善任,虛懷納諫。(4)唐太宗統治時期,出現了少有的開明政治局面,史稱“貞觀之治”。2.武則天的統治(1)唐太宗之子高宗在位時,皇后武則天參加朝政,高宗死后不久,她廢唐稱帝,改國號為周。(2)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她當權期間,盡管政局紛紜,但唐朝社會經濟持續發展。3.“開元盛世”(1)唐玄宗具有革新魄力,最終將唐朝統治推向歷史上的全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2)這是我國歷史上繼西漢前期之后又一個盛世局面。這一時期,經濟有很大發展,社會空前旺盛。[學習聚焦]唐前期出現盛世局面,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學問拓展]唐太宗接受隋亡教訓唐太宗常引用古人的話“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說明唐太宗相識到人民力氣的巨大,人民既能擁護皇帝的統治,也能推翻皇帝的統治。[學問拓展]對武則天的評價她是中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她統治期間,政治較為清明,封建經濟接著發展,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她同樣是我國古代杰出的君王和政治家。(二)唐朝盛世的民族關系1.唐朝的民族政策唐朝時,周邊各族快速發展。唐太宗統治時期,對周邊各族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微點撥]唐太宗的民族政策“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顯示唐太宗同等對待各民族,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2.唐與突厥(1)唐朝大敗東突厥①東突厥在隋末唐初多次南下進攻,貞觀初年,唐朝大敗東突厥,俘獲頡利可汗。②唐太宗對東突厥的降眾,在不變更原有部落組織、風俗習慣的狀況下,委派突厥貴族管轄。③對一些入朝的突厥首領,唐朝賜予官職。這些措施對北方各族產生巨大影響。他們紛紛入朝,尊稱唐太宗為“天可汗”。(2)對西突厥的管轄①西突厥限制著天山以南的西域各國,勢力強大,影響了絲綢之路的暢通。②唐太宗派兵折服依附西突厥的高昌,設置安西都護府。③高宗在位時,滅亡西突厥,武則天在位時,設置北庭都護府,與安西都護府分治天山南北。[學問拓展]突厥的興衰(1)6世紀中期,突厥崛起,建立突厥汗國。(2)隋朝初年,突厥分裂為東西突厥。(3)貞觀初年,唐大敗東突厥,東突厥滅亡。(4)唐太宗時折服高昌,置安西都護府,統轄高昌故地。(5)唐高宗時,派兵大破西突厥,西突厥滅亡。(6)武則天時,置北庭都護府,轄西突厥故地。3.唐與吐蕃(1)文成公主入藏①7世紀前期,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統一青藏高原,他多次遣使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給他。②文成公主入藏時帶去大批手工藝品和多種技術、醫藥書籍等。③唐蕃和親,促進了漢藏的友好關系和經濟文化溝通。(2)唐蕃會盟9世紀中期,吐蕃與唐會盟,唐蕃間基本上停止了紛爭。[學問拓展]唐蕃會盟公元821年,吐蕃使臣向唐懇求和盟,公元822年在拉薩設盟壇,唐蕃會盟。唐蕃會盟碑立于西藏拉薩大昭寺門前,是唐穆宗時唐朝與吐蕃會盟的遺物。這次會盟史稱“長慶會盟”,盟約里寫道:“患難相恤,暴掠不作。”4.唐與唐玄宗統治時期,東北的靺鞨族粟末部強大起來。唐玄宗封其首領大祚榮為渤海郡王。,5.唐朝的疆域(1)唐朝前期,疆域東到大海,西達咸海,東北至外興安嶺、庫頁島一帶,南及南海,空前寬闊。南海諸島及相關領域納入中國的版圖。(2)唐朝周邊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對祖國邊疆地區的開發作出了主動貢獻。學問點三“安史之亂”、黃巢起義和五代十國1.“安史之亂”(1)緣由①唐玄宗統治后期,沉于享樂,怠于政事,邊疆形勢隨著版圖的拓展也日益驚慌。②開元年間,唐玄宗在邊疆重地增置軍鎮,設節度使加強邊防。③節度使兵力隨之擴大,唐玄宗統治后期,國家出現外重內輕的局面。(2)過程①755年,安祿山在范陽起兵,發動叛亂,歷時8年,史稱“安史之亂”。②“安史之亂”于763年被唐平定。(3)影響①在平叛過程中,唐軍很多將領擁兵自重,中心集權被減弱;邊防空虛,吐蕃占據河西隴右地區,邊疆頻頻告急。②從今以后,唐朝由盛轉衰。[學習聚焦]“安史之亂”導致唐朝由盛轉衰。黃巢起義加速了唐朝滅亡和五代十國分裂局面的出現。[學問拓展]“安史之亂”的影響“安史之亂”嚴峻地減弱了唐朝的統治力氣,唐朝從今由強盛走向衰落。“安史之亂”對唐朝的影響:(1)破壞了北方的經濟。(2)中心集權大大減弱。(3)邊防空虛。唐朝邊疆地區時常告急。(4)北方人的南移。“安史之亂”時,北方人口部分南遷,主要遷到長江中下游。他們對江南經濟的進一步開發起了肯定作用。2.藩鎮割據(1)“安史之亂”期間和以后,唐朝接連增設節度使。節度使名義上是唐朝的藩鎮,但有些藩鎮獨立性強,實為割據勢力。(2)藩鎮在政治上擁有自主權,可以自行任免官吏,節度使死后職位傳給兒子或部將。(3)在經濟上,擁有財權;在軍事上,擁有強悍的武裝,獨霸一方。這種藩鎮割據局面在唐朝后期持續了100多年。3.黃巢起義(1)唐朝后期,宦官專權和朋黨之爭,進一步減弱了唐朝的統治。(2)唐末爆發了黃巢領導的農夫起義。起義軍橫掃大半個中國,一度攻占長安,沉重地打擊了唐朝的統治。4.五代十國(1)“五代”①907年,朱溫廢唐稱帝,國號梁,史稱后梁。②黃河流域先后經驗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5個短命王朝,稱為“五代”。(2)“十國”南方各地先后出現吳越、南唐等9個割據政權,連同五代末期在山西建立的北漢,稱為“十國”。(3)后周為統一奠定基礎在五代十國后期,后周世宗柴榮順應當時形勢,努力清除五代的弊政,后周實力漸漸增加,為后來的統一奠定了基礎。[學問拓展]宦官專權和朋黨之爭(1)唐玄宗后期,宦官逐步參政。唐肅宗即位,宦官李輔國因擁立有功,參加機要,統領禁軍,任免宰相。宦官的權力越來越大,甚至國策的制定,朝臣、節度使的任免,皇帝的廢立,幾乎都由他們把持。唐朝的宦官專權遠甚于東漢。(2)唐朝后期,朝廷的高官相互結成朋黨,排斥異己,出現了朋黨之爭。(3)宦官專權和朋黨之爭,進一步減弱唐朝統治力氣,促使唐朝衰落。探究點一唐朝的旺盛與民族交融材料一唐太宗說:“往昔初平京師,宮中美女珍玩,無院不滿。煬帝意猶不足,征求無已,兼東西征討,窮兵黷武,百姓不堪,遂至滅亡,此皆朕所目見。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靜,使天下無事。”——《貞觀政要》材料二貞觀二年,太宗謂侍臣曰:“凡事皆須務本。國以人為本,人以衣食為本。凡營衣食,以不失時為本。夫不失時者,在人君簡靜乃可致耳。若兵戎屢動,土木不患……其可得乎?”——《貞觀政要·務農》(1)依據材料一說明隋朝滅亡對“貞觀之治”局面的出現有何影響?提示:唐太宗接受隋亡的教訓,正是鑒于隋朝“征求無已……窮兵黷武,百姓不堪,遂至亡滅”之教訓。唐太宗才“夙夜孜孜,惟欲清靜,使天下無事”,從而出現政治清明的“貞觀之治”。(2)材料二體現了唐太宗怎樣的治國政策?提示:國君要簡靜,要以農為本,實行養精蓄銳政策。材料一以唐太宗對隋煬帝暴政的評價,突出唐太宗接受隋亡的教訓,“欲清靜,使天下無事”。材料二摘自《貞觀政要·務農》反映唐太宗對侍臣強調“國以人為本,人以衣食為本”。論從史出——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現對今日的借鑒意義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統治者能吸取前代興亡教訓,調整統治政策,擅長用人納諫,實行有利于社會經濟發展的措施,使唐朝前期政治清明,社會秩序相對穩定,經濟旺盛發展,對外溝通頻繁,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從唐朝的盛世局面中,我們可以看到:國家要強盛,必需要有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要重視人才建設和制度建設,大力發展社會經濟,減輕人民負擔,重視教化,加強與世界各地的聯系與溝通。深化拓展唐朝前期鼎盛局面的出現(1)唐朝的開國618年,李淵稱帝,國號唐,定都長安。隨后擊敗各地的起義軍和割據勢力,幾年后基本統一全國。(2)“貞觀之治”“貞觀”是唐太宗的年號,他在位時,以隋亡為鑒,勵精圖治,政治比較清明,社會穩定,經濟復原發展較快,國力逐步增加,百姓生活有所改善,史稱“貞觀之治”。(3)武則天統治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她重視發展農業生產,破格用人,留意發展科舉制度。她當權半個世紀,社會經濟接著發展,國力不斷上升。(4)“開元之治”唐玄宗前期,政治較為清明,國家強盛,經濟空前旺盛,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史稱“開元之治”或“開元盛世”。這是我國歷史上繼西漢前期之后出現的又一個盛世局面。這一時期,經濟發展,社會空前旺盛。探究點二唐朝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材料一朕之小女,長自宮闈,言適遠方,豈不鐘念?但朕為人父母,志恤黎元,始允誠祈,更敦和好……降(嫁)彼吐蕃贊普,即于今月廿七日,朕親自送于郊。——《唐大詔全集》材料二貞觀四年,有司上言:“林邑蠻國,表疏不順,請發兵討擊之。”太宗曰:“兵者,兇器,不得已而用之……自古以來窮兵極武,未有不亡者也。苻堅自恃兵強,欲必吞晉室,興兵百萬,一舉而亡……朕今見此,豈得輒即發兵?”——《貞觀政要》(1)材料一表明唐朝統治者實行了怎樣的民族政策?其基本的動身點是什么?提示:實行了和親政策。動身點在于實現吐蕃“和好”。(2)材料二中唐太宗的基本觀點和依據是什么?你從中能得出什么啟示?提示:不以武力迫使少數民族聽從。依據是前秦的敗亡。應以民族同等的原則促進民族團結。材料一省略號把材料分為兩個層次,省略號前反映唐太宗實行和親政策,省略號后是文成公主入藏、唐與吐蕃和親。材料二反映唐太宗主見“自古以來窮兵極武,未有不亡者也”,如前秦苻堅自恃兵強,而敗于淝水之戰。論從史出——唐朝與少數民族的交往對我們今日經濟建設的啟示唐朝實行的是開明的民族政策,唐朝與周邊少數民族親密聯系、相互溝通與共同發展的史實,說明中華民族的歷史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的,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鞏固是各族人民長期開發、共同建設的結果。我們要樹立民族同等、友好交往的意識。深化拓展唐朝處理與周邊各族關系的主要方式管轄唐初,唐太宗在東突厥舊地建都督府,任命突厥貴族做都督來管理;唐太宗和武則天時期在西突厥地區分別設立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這是唐朝在西域設置的最高統治機構冊封唐玄宗統治時期,東北靺鞨粟末部強大起來,唐玄宗封其首領大祚榮為渤海郡王斗爭唐朝初年,東突厥不斷南下攻唐,唐太宗大敗東突厥,俘獲頡利可汗,維護北部邊疆安定和親文成公主入藏時帶去大批手工藝品和多種技術、醫藥書籍等。唐蕃和親,促進了漢藏的友好關系和經濟文化溝通會盟9世紀中期,吐蕃與唐會盟。唐蕃間基本上停止了紛爭[規范解題]例據學者探討,唐朝“安史之亂”后百余年間的藩鎮基本狀況如下表所示。“安史之亂”后百余年間唐朝藩鎮基本狀況表藩鎮類型數量(個)官員任免賦稅供納兵額與功能河朔型7藩鎮自擅不上供擁重兵以獨立中原型8朝廷任命少上供駐重兵防驕藩邊疆型17朝廷任命少上供駐重兵守邊疆東南型9朝廷任命上供駐兵少防盜賊由此可知,這一時期的藩鎮()A.限制了朝廷財政收入B.彼此之間攻伐不已C.留意維護中心的權威D.持續了唐朝的統治表格內容反映了藩鎮賦稅是否上供,但不能說明藩鎮限制朝廷財政收入,A項可解除。表格內容無法反映出藩鎮間的斗爭(攻伐)狀況,B項可解除。表格內容說明“安史之亂”后的藩鎮并不都維護中心的權威,C項可解除。答案:D審題干:從表格中的藩鎮狀況來看,大部分藩鎮有財政,而且河朔型藩鎮擁重兵,有兵權,并有官吏任免權,但多數藩鎮官任免仍由朝廷任命,賦稅的供納、兵額與功能,分析推斷選項。驗結論:表格內容反映出唐朝“安史之亂”后百余年間中原型、邊疆型與東南型的藩鎮中的官員都由朝廷任命,上供或少上供賦稅,說明這些藩鎮承認唐朝中心政府的統治;從這些藩鎮的功能“防驕藩”“守邊疆”“防盜賊”看,可知它們持續了唐朝的統治,D項正確。[隨堂檢測]1.趙翼說:“古來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這是因為“隋得天下”是()A.利用農夫起義的時機B.以外戚身份輔政奪權C.以武裝政變方式奪取皇位D.利用了士族和庶族地主的沖突[嘗試解答]__B__留意分析隋文帝的身份及“隋得天下”的途徑。2.漢承秦制,唐襲隋規,都出現了盛世。然而,秦朝與隋朝卻二世而亡,其主要緣由是()A.周邊少數民族入侵B.統治集團內訌變亂C.宦官擅權外戚臨朝D.苛捐雜稅苛政黷武[嘗試解答]__D__圍繞秦、隋短命而亡的共同緣由分析推斷正確選項。3.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大治之年。唐玄宗統治前期“留心理道,革去弊訛,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材料中“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譽為()A.“文景之治”B.“貞觀之治”C.“開元盛世”D.“光武中興”[嘗試解答]__C__材料明確提到“唐玄宗統治前期”,再分析推斷這一盛世局面。4.“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趨。咸稱天子神,往古不得俱。獻號天可汗,以覆我國都。兵戎不交害,各保性與軀。”贊頌的是()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則天D.唐玄宗[嘗試解答]__B__應留意分析對周邊各族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被稱為“天可汗”的皇帝。5.“安史之亂”結束了盛唐的神話,強大的帝國從今走下坡路,一去不回頭。往昔的繁華,成為回憶。這場近八年的內亂帶來的影響不包括()A.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B.造成北方地區“人煙斷絕,千里蕭條”C.標記著盛極一時的大唐王朝覆滅D.漸漸形成了藩鎮割據的局面[嘗試解答]__C__本題考查“安史之亂”的影響,應圍繞“安史之亂”使唐由盛轉衰進行分析推斷。6.在鎮壓黃巢起義的過程中,漸漸限制政權,建立后梁的是()A.朱溫B.柴榮C.安祿山D.苻堅[嘗試解答]__A__分析推斷“五代”中的后梁的建立者。課時作業6從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國一、選擇題1.通過秦末、隋末農夫斗爭的史實可以看出,農夫起義對歷史發展的推動作用主要體現在()A.實現了改朝換代B.迫使統治階級調整統治政策C.幫助農夫奪回一些土地D.使封建王朝名存實亡解析:本題旨在考查對農夫起義歷史作用的分析評價實力。解題時要抓住“對歷史發展的推動作用”等關鍵詞,故選B項。答案:B2.“告知我,歷史有什么用?”——古往今來人們已經作出各種思索,其中唐太宗的回答是()A.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B.考古以證今,規時而達用C.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D.鑒前世興衰,考當今得失解析:關鍵信息是“歷史有什么用?”,應從以史為鏡方面分析思索,C項正確。答案:C3.“開元初,四方豐稔(豐收),城鎮商鋪林立,客商如云”所反映的經濟發展盛況是在()A.唐太宗時期B.武則天時期C.唐玄宗前期D.唐玄宗后期解析:解題的關鍵是“開元初”由此可推斷所反映的經濟發展盛況是在唐玄宗前期,故選C項。答案:C4.下列人物中,在唐朝時被北方各族尊稱為“天可汗”的是()A.頡利可汗B.懷仁可汗C.松贊干布D.唐太宗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基礎學問的再認再現。唐太宗被北方各族尊稱為“天可汗”,故選D項。答案:D5.唐蕃和親促進了漢藏經濟文化溝通,唐蕃會盟使唐蕃間基本上停止了紛爭。唐與吐蕃“和同為一家”是指()A.唐朝實現了對吐蕃的有效管轄B.漢藏兩族的融合進程大為加快C.唐蕃之間建立了顛撲不破的軍事同盟D.唐蕃之間的友好關系得到了鞏固解析:A、B、C三項皆表述有誤,會盟后雙方為甥舅關系,是同等友好的,故選D項。答案:D6.唐朝前期出現盛世局面,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導致唐朝由盛轉衰的關鍵是()A.“安史之亂”B.藩鎮割據C.宦官專權D.朋黨之爭解析:應留意分析“導致唐朝由盛轉衰的關鍵”,“安史之亂”使唐朝由盛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