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1T 1433-2023揚塵在線監測技術規范_第1頁
DB31T 1433-2023揚塵在線監測技術規范_第2頁
DB31T 1433-2023揚塵在線監測技術規范_第3頁
DB31T 1433-2023揚塵在線監測技術規范_第4頁
DB31T 1433-2023揚塵在線監測技術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13.040

CCSZ10

31

上海市地方標準

DB31/T1433—2023

揚塵在線監測技術規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onlinemonitoringoffugitivedust

2023-09-22發布2024-01-01實施

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

DB31/T1433—2023

揚塵在線監測技術規范

1范圍

本文件規定了揚塵在線監測技術要求、監測點位與設備安裝、數據采集、傳輸、存儲與處理、驗收

技術要求、系統運行維護管理和質控質保的要求。

本文件適用于建筑工地、交通建設工程工地、混凝土攪拌站、干散貨碼頭堆場等易揚塵場所開放源

的揚塵在線監測。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文件。

GB18030信息技術中文編碼字符集

GB/T32907信息安全技術SM4分組密碼算法

GB/T33746.1近場通信(NFC)安全技術要求第1部分:NFCIP-1安全服務和協議

GB/T33746.2近場通信(NFC)安全技術要求第2部分:安全機制要求

GB/T38648信息安全技術藍牙安全指南

HJ656環境空氣顆粒物(PM2.5)手工監測方法(重量法)技術規范

JJG846粉塵濃度測量儀檢定規程

YD5098通信局(站)防雷與接地工程設計規范

YD/T3339面向物聯網的蜂窩窄帶接入(NB-IoT)安全技術要求和測試方法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揚塵fugitivedust

建筑工地、交通建設工程工地、混凝土攪拌站、干散貨碼頭堆場等易揚塵場所開放源作業和物料儲

存時產生的各種不同粒徑顆粒物的總稱。

揚塵在線監測onlinemonitoringoffugitivedust

對揚塵開展實時連續的監測。

揚塵在線監測系統onlinemonitoringsystemoffugitivedust

集成顆粒物在線監測儀、氣象參數傳感器、視頻監控儀、數據采集儀等儀器為一體的,適用于易揚

塵場所開放源的在線監測系統。

1

DB31/T1433—2023

顆粒物在線監測儀onlinemonitorofparticulatematter

對揚塵的質量濃度進行連續自動監測并具備數據傳輸、存儲和處理的功能的儀器。

數據有效采集率effectivedatacollectionrate

在監測時段內實際采集的有效數據量與理論上應采集數據量的百分比。

參比方法referencemethod

用于與揚塵在線監測設備開展比對測試的標準方法。

4在線監測技術要求

通用技術

4.1.1揚塵在線監測系統應采用連續自動監測技術,具有除濕或濕度補償、自動校準、數據實時顯示

和上傳、歷史數據存儲、照片和視頻拍攝并上傳等功能。

4.1.2揚塵在線監測系統應配備聯網型電子防盜鎖,具備授權開、關鎖功能,可記錄開、關鎖人、地

點、時間。

4.1.3揚塵在線監測系統在以下環境條件中應能正常工作:

a)環境溫度:(-10~55)℃;

b)相對濕度:90%;

c)大氣壓:(80~106)kPa;

d)供電電壓:AC(220+22)V/(50+1)Hz,或直流供電。

4.1.4顆粒物在線監測儀應具有產品銘牌,銘牌上應標有產品名稱、型號、測量對象與量程、生產日

期、出廠編號、制造商、生產地址等信息。

4.1.5顆粒物在線監測儀的主機面板應顯示清晰,涂色牢固,字符、標識易于識別且不應有影響讀數

的缺陷。

4.1.6顆粒物在線監測儀的外殼應設置可視化窗口,可觀察到儀器的主要組件和型號參數。

4.1.7顆粒物在線監測儀應具備顆粒物樣品采集、流量控制、監測顆粒物濃度等功能。

4.1.8氣象參數傳感器應由風向、風速、溫度、濕度、氣壓傳感器組成。

4.1.9視頻監控儀應具備多角度攝像和拍照功能,并可按顆粒物濃度的設定值采集現場作業視頻或圖

片。

4.1.10數據采集儀應由主控系統、數據采集模塊組成,用于采集、傳輸、存儲與處理各種監測數據,

并按后臺服務器指令或定時向后臺服務器傳輸在線監測數據和設備的狀態參數。

4.1.11聯網型電子防盜鎖應采用能夠與遠程終端進行開、關鎖信息在線交互的電子防盜鎖,具有無線

通訊和開關鎖定位的功能。

4.1.12輔助單元應包括供電和通訊。

4.1.13揚塵在線監測系統外殼防護等級應滿足IP56的要求。

技術指標

4.2.1揚塵在線監測應采用基于連續自動監測技術的顆粒物在線監測儀,其技術指標應符合表1的要

求。

2

DB31/T1433—2023

表1顆粒物在線監測儀技術要求

名稱指標技術要求

監測方式連續自動監測

監測方法光散射法

監測項目揚塵、PM10、PM2.5

測量量程至少覆蓋0.01mg/m3~30.00mg/m3

時間分辨率60s

任意一次測試時間段

流量漂移流量變化≤±10%設定流量,

24小時流量變化≤±5%

ⅠⅡ

顆粒物分級指標

濃度≥0.3mg/m3濃度<0.3mg/m3

監測儀

任意一組樣品相對誤差絕對值≤25≤30%;

與參比方

平均相對誤差的絕對值

法比較≤20%≤25%

(不少于20對樣品)

相關系數

≥0.85≥0.80

(90%置信度)

除濕/濕度補償具備自動除濕或濕度補償功能

具備自動校準功能(內置式校準裝置

自動校準

機箱應設置可視窗口)

濃度報警具備設定濃度報警功能

注1:根據不同的監測項目選擇不附加粒徑切割器、或附加PM10、PM2.5粒徑切割器。

注2:監測揚塵時參比方法參照HJ1263總懸浮顆粒物的測定,采樣時不附加粒徑切割器;

監測PM10或PM2.5時參比方法參照HJ656環境空氣顆粒物(PM2.5)手工監測方法(重量

法),采樣時附加對應的粒徑切割器。

4.2.2氣象參數傳感器技術指標應符合表2的要求。

表2氣象參數傳感器技術要求

指標量程技術要求

溫度-10℃~+55℃±1℃

相對濕度0%RH~100%RH±3%RH

風速0m/s~30m/s±1m/s

風向0°~359°±5°

氣壓650hPa~1060hPa±10hPa

3

DB31/T1433—2023

4.2.3視頻監控儀技術指標應符合表3的要求。

表3視頻監控儀技術要求

名稱指標技術要求

定位精度±0.2°,回傳分辨率0.1°

預置位具備設置和調用預置位功能

云臺具備設置和調用巡航功能水平旋轉0°~340°,垂直旋轉90°;

巡航功能

旋轉速度水平(0°~32°)/s,旋轉速度垂直(0°~16°)/s

自動歸位具備設置和調用自動歸位功能

像素≥300萬

攝像頭最低照度0.05lx

工作條件設定適應戶外環境-10℃~+55℃

4.2.4聯網型電子防盜鎖技術指標應符合表4的要求。

表4聯網型電子防盜鎖技術要求

名稱指標技術要求

開、關鎖方式遠程授權開、關鎖,合并定位上傳信息;具有身份識別功能

數字編碼技術及加密通信技術,加密算法符合GB/T32907

使用數字鑰匙或PIN鑰匙控制開關鎖的,編碼組合應不少于106個

使用生物鑰匙控制開關鎖的,其誤識率應不大于1%

安全設計

聯網型電子使用藍牙通訊開關鎖的,符合GB/T38648

防盜鎖使用NFC開關鎖的,符合GB/T33746.1、GB/T33746.2

使用NB-IoT開關鎖的,安全設計符合YD/T3339

開關鎖定位模式BD/GPRS/LBS

日志存儲數≥1000條

IP等級P66防護等級

5監測點位與設備安裝

點位設置

5.1.1建筑工地

監測點位應設置于建筑工地施工區域圍擋安全范圍內,且可直接監控工地現場主要施工活動的區

域:

a)設置1個監測點位的,應設置在施工車輛的主出入口;

4

DB31/T1433—2023

b)設置2個及以上監測點位的,宜分別在施工車輛的主出入口、主施工區域各設置一個;

c)當與其他建筑工地相鄰時,應避免在相鄰邊界處設置監測點位。

5.1.2干散貨碼頭堆場

監測點位應設置于碼頭堆場邊界范圍內,且可直接監控碼頭堆場生產作業活動的區域:

a)設置1個監測點位的,應設置在碼頭堆場裝卸車輛的主出入口;

b)設置2個及以上監測點位的,宜分別在裝卸車輛的主出入口、裝卸作業點或敞開式輸送帶5

m~10m處(確因操作和安全等問題無法安裝的,則應盡量靠近裝卸作業點或敞開式輸送帶)

各設置一個;

c)如裝卸點作業時有噴水作業的,監測點位設置時應避開噴水的影響。

5.1.3混凝土攪拌站

監測點位應設置于混凝土攪拌站邊界范圍內,且可直接監控主要生產活動的區域:

a)設置1個監測點位的,應設置在運輸車輛的主出入口;

b)設置2個~3個監測點位的應依次選擇在運輸車輛出入口、料倉區、生產區各設置一個。

5.1.4市政工程、交通建設工程

監測點位應設置于工程施工區域圍擋安全范圍內,且可直接監控現場主要施工活動的區域:

a)設置1個監測點位的,應設置在施工車輛的主出入口;

b)設置2個及以上監測點位的,宜分別在施工車輛的主出入口、主施工區域各設置一個。

5.1.5點位周邊環境

在監測點位周圍3.5m內不應有非施工作業的高大建筑物、樹木或其他阻礙環境空氣流通的障礙物;

1.5m范圍內不應有建材堆放、臨時搭棚等影響與參比方法比對監測的障礙物,50m范圍內不應有固定燃

燒源及排氣筒。

5.1.6點位安全

監測點位應設置在相對安全和防火措施有保障的地方,并應避免對企業安全生產造成影響。監測點

位不可隨意變動,確需變動的應向所屬主管部門報備。

5.1.7視頻監控點

視頻監控的設置位置應能夠拍攝主要的揚塵區域,已有視頻監控儀技術指標應符合表3的要求,可

直接接入。

點位數量

占地面積10000m2及以下的易揚塵場所應至少設置1個監測點位;占地面積在10000m2以上的,每

10000m2宜增設1個監測點位;呈線狀形態的工程標段,長度在5km及以下的應至少設置1個監測點位,

長度在5km以上的,每5km宜增設1個監測點位。

儀器采樣口設置

儀器采樣口設置應符合以下要求:

a)顆粒物在線監測儀采樣口高度應設在距地面3.0m±0.5m;

b)采樣口離建筑物墻壁、屋頂等反射面應大于3.5m;

5

DB31/T1433—2023

c)采樣口周圍水平面應保證270°以上的捕集空間,如果采樣口一邊靠近建筑物,采樣口周圍水

平面應有180°以上的自由空間;

d)顆粒物在線監測儀采樣管應垂直設置。

設備安全

5.4.1揚塵在線監測系統應具備防雷、防漏電保護、防水防塵的功能。

5.4.2防雷接地裝置的選材和安裝應符合YD5098的要求。

6數據采集、傳輸、存儲與處理

數據采集、存儲

6.1.1顆粒物在線監測儀數據采集頻率應不高于60s,顆粒物測量值單位應統一換算為mg/m3。

6.1.2數據采集儀應按傳輸指令要求實現數據傳輸與反控,應滿足向多用戶發送在線監測數據的傳輸

需求,傳輸指令應符合附錄A要求。

6.1.3數據采集儀應按照1min、15min數據頻率向管理上位機直接傳輸顆粒物在線監測數據,包括儀

器原始輸出值CPM(未經質量濃度轉換系數校正的值)和顆粒物質量濃度。

6.1.4數據采集儀應同步上傳儀器的關鍵參數,包括流量、加熱除濕溫度、校零和校標濃度。

6.1.5數據采集儀應具有數據缺失時自動補償功能,提供自動與手動監測數據的補傳功能,應滿足數

據缺失時每小時至少補傳一次,并應記錄補傳標識。

6.1.6現場端顆粒物在線監測的分鐘數據、錄像、圖片數據存儲時間應不少于6個月;揚塵在線數據

業務應用管理平臺顆粒物在線監測的分鐘數據存儲時間應不少于3年。

6.1.7質量濃度轉換系數應在揚塵在線數據業務應用管理平臺報備。

6.1.8聯網型電子防盜鎖傳輸開、關鎖信息時應同步實時上傳開、關鎖的操作人、操作時間、操作位

置信息。

數據有效性

6.2.1當15min采集的有效分鐘值不少于90%時,該15min數據有效。顆粒物在線監測數據月度和

年度的數據有效采集率應不低于90%。

6.2.2顆粒物監測數據應保留至小數點后3位,小數點后第4位的修約方法為4舍6進、逢5則奇進

偶舍。

異常值取舍

3

6.3.1當顆粒物監測數據低于方法檢出限0.01mg/m、或低于全市國控點PM2.5小時平均濃度的二分之

一或出現負值時,作為無效數據。

6.3.2顆粒物在線監測儀校準期間的所有數據作為無效數據。

6.3.3當發生風速大于8m/s和雨、雪等天氣條件時,顆粒物在線監測數據作為無效數據。

6.3.4所有無效數據均不參與統計,但應在原始數據庫中予以保留,所有監測數據均應標注標識符,

數據標識符應符合表5要求。

6.3.5當發生故障或臨時斷電起,至恢復供電后儀器正常運行止,該時段內的監測數據應作為缺失數

據。數據以故障或斷電前6個15min值的最高值進行統計。斷電時間超過48h的,監測數據以斷電

前72h內15min平均值的最高值統計。

6

DB31/T1433—2023

表5數據標識符

名稱標識符

正常(有效數據)N

設備校準C

設備斷開D

儀器電源故障P

超過數據設定范圍下限-

超過數據設定范圍上限+

低于全市國控點PM2.5平均濃度二分之一Q

顆粒物有效數據大于90%>

顆粒物有效數據小于90%<

風速大于8m/s和雨、雪等天氣條件R

開展計量檢定或比對測試J

補傳A

7驗收技術要求

調試聯網

揚塵在線監測系統在現場安裝后,應進行運行調試并和揚塵在線數據業務應用管理平臺聯網,調試

時間不少于48h。

驗收條件

建成投運前應開展驗收,驗收應符合以下條件:

a)儀器性能指標、聯網測試技術指標等關鍵技術指標符合本文件4.2的技術要求;

b)每種型號的顆粒物在線監測儀依據JJG846的規定,完成量值溯源并在有效期內運行;

c)每種型號的顆粒物在線監測儀由有資質的檢測機構依據附錄B與參比方法(重量法)開展比對

測試工作,結果滿足表1的要求。

驗收材料

驗收材料包括:

a)監測儀器的合格檢測報告;

b)顆粒物在線監測儀的量值溯源證書;

c)每種型號顆粒物在線監測儀比對測試報告;

d)使用場景的質量濃度轉換系數K值調試報告并附檢測報告;

e)現場自檢報告(監測點位設置位置、高度、現場安裝照片等);

f)運行維護方案;

g)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方案;

h)驗收技術報告。

8系統運行維護管理和質控質保

7

DB31/T1433—2023

運行維護

8.1.1運維單位或業主應依據顆粒物監測儀使用說明書和本文件的要求編制儀器運行維護方案(作業

指導書),含巡檢和備品備件更換計劃。

8.1.2運維單位應配備足夠的人力資源和備品備件。

8.1.3應定期對視頻監控設備進行清潔維護,確保處于良好工作狀態。

8.1.4顆粒物在線監測儀每日至少進行一次自動校零和自動校標。

8.1.5顆粒物在線監測儀每月應至少做一次流量準確性和穩定性檢查,每次流量檢查應不少于3次平

行測定,流量平均值與設定值間的一次測量誤差應不大于±10%。超過允許誤差應進行校準。

8.1.6按照產品說明,定期更換濾膜等易耗品。

質控質保

8.2.1顆粒物在線監測儀應按照計量檢定規程的要求進行周期性檢定或校準。

8.2.2流量計、氣壓表、真空表、溫度計、濕度計等計量器具應實施有效的量值溯源,應按照計量檢

定規程的要求進行周期性檢定或校準。

8.2.3揚塵在線監測系統投運期間,每年應開展抽樣比對測試工作;比對測試方法和結果應滿足本文

件表1中的相關要求,抽測比例應滿足相關管理要求。

記錄保存

8.3.1校零、校標及流量準確性和穩定性檢查記錄宜符合附錄C要求。

8.3.2運維方案(含巡檢和備品備件更換計劃)、運維記錄及相關技術記錄等,至少保存3年備查。

8

DB31/T1433—2023

A

A

附錄A

(規范性)

揚塵在線監測數據傳輸要求

A.1通訊包組成

所有的通訊包應由ACSII碼字符組成(CRC校驗碼除外),通訊包結構應符合圖A.1的要求。

圖A.1通訊包結構

A.2通訊包內容

通訊包內容組成應符合表A.1的要求。

表A.1通訊包內容組成

名稱類型長度描述

包頭字符2固定為##

數據段的ASCII字符數

數據段長度十進制整數4

例如:長255,則寫為“0255”

數據段字符0≤n≤1024變長的數據

CRC校驗十六進制整數4數據段的校驗結果

包尾字符2固定為<CR><LF>

A.3數據段組成

數據段組成應符合表A.2的要求。

9

DB31/T1433—2023

表A.2數據段組成

名稱類型長度描述

精確到毫秒的時間戳:

請求編號QN字符20QN=YYYYMMDDHHMMSSZZZ,

用來唯一標識一個命令請求,用于請求命令或通知命令

總包號PNUM字符4PNUM指示本次通訊總共包含的包數

包號PNO字符4PNO指示當前數據包的包號

系統編號ST字符5ST=系統編號

命令編號CN字符7CN=命令編號

訪問密碼字符6PW=訪問密碼

設備唯一標識MN字符12MN=設備編號

目前只用兩個Bit:

000000DA

數據包是否拆分及整數(0-

3A:數據是否應答;Bit:1-應答,0-不應答

應答標志Flag255)

D:是否有數據序號;Bit:1-數據包中包含包序號和總包號兩

部分,0-數據包中不包含包序號和總包號兩部分

如:Flag=3表示拆分包并且需要應答(Flag可擴展)

指令參數CP字符0≤n≤4032CP=&&數據區&&

A.4數據段結構定義

A.4.1數據段結構定義應符合下列要求:

a)字段與其值應用英文碼“=”連接;

b)在數據區中,同一項目的不同分類值間應用英文碼“,”來分隔,不同項目之間應用英文碼“;”

來分隔。

A.4.2字段定義應符合下列要求:

a)字段名應區分大小寫,單詞的首個字符應為大寫,其他部分應為小寫;

b)數據類型應符合表A.3要求;

c)中文編碼字庫使用的字符集應符合GB18030的規定;

d)監測因子代碼應符合表A.4要求。

10

DB31/T1433—2023

表A.3數據類型

表示含義

C4表示最多4位的字符型字串,不足4位按實際位數

N5表示最多5位的數字型字串,不足5位按實際位數

N14.2用可變長字符串形式表達的數字型,表示14位整數和2位小數,帶小數點

YYYY日期年,如2005表示2005年

MM日期月,如09表示9月

DD日期日,如23表示23日

HH時間小時

MM時間分鐘

SS時間秒

ZZZ時間毫秒

表A.4監測因子代碼

代碼監測因子

a01001溫度

a01002濕度

a01006氣壓

a01007風速

a01008風向

a34001顆粒物

cpmCPM

11

DB31/T1433—2023

B

B

附錄B

(規范性)

顆粒物在線監測方法與參比方法比對要求

B.1樣品采集

B.1.1點位布設

應使用2臺同型號顆粒物采樣器作為參比儀器同步采樣,參比方法顆粒物采樣器與顆粒物在線監測

儀應在同一高度進行比對監測,兩者之間采樣口的距離應在0.5m~1.0m。若參比方法顆粒物采樣器的

采樣流量≤200L/min時,2臺顆粒物采樣器相互之間的距離為1m左右;若參比方法顆粒物采樣儀的采樣

流量>200L/min時,2臺顆粒物采樣器相互之間的距離為2m~4m。

B.1.2采樣時間

參比方法采樣時間可根據現場顆粒物在線監測儀的顆粒物實時濃度與顆粒物采樣器工作點流量進

行計算后確定,應保證濾膜上的顆粒物負載量不少于稱量天平檢定分度值的100倍。參比方法與顆粒物

在線監測儀的采樣時間應同步,記錄采樣時間和顆粒物在線監測儀的輸出值(CPM)。

B.1.3樣品數量

使用參比方法開展顆粒物在線監測儀質量濃度轉換系數調試時,樣品數量應不少于30對;質量抽測

比對測試樣品數量應不少于20對。

B.2樣品稱量

樣品稱量和質量控制要求依據HJ656相關規定。

B.3質量濃度轉換系數

根據同時段每一對參比方法與光散射法顆粒物監測儀獲得的質量濃度轉換系數K1、K2﹒﹒﹒Kn,由

式(1)計算得出該場所的質量濃度轉換系數。最終結果保留至小數點后4位。

?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桂阳县| 上林县| 昭通市| 乳山市| 临清市| 上蔡县| 西城区| 麻江县| 阜宁县| 遵义市| 沧源| 二手房| 敖汉旗| 德兴市| 昭苏县| 游戏| 鹤岗市| 新巴尔虎左旗| 永泰县| 德州市| 页游| 玛多县| 正安县| 古田县| 阿坝| 沙坪坝区| 黔东| 综艺| 马龙县| 红桥区| 秦皇岛市| 宿松县| 新巴尔虎右旗| 游戏| 西乡县| 阿瓦提县| 科尔| 遵义县| 宣恩县| 安义县| 若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