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07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講義)_第1頁
專題07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講義)_第2頁
專題07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講義)_第3頁
專題07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講義)_第4頁
專題07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講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07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模塊綜述】中國近代史始于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止于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歷經清王朝晚期和中華民國時期。重點敘述列強侵略中國,中國逐漸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對外反抗列強侵略,對內反對封建專制統治,最終由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中國近代史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為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努力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而奮斗的歷史。1.時空線索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與瓦解2.階段劃分起止時間1840—1949年社會性質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新中國成立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結束兩對矛盾外國資本主義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同人民大眾的矛盾歷史任務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三條基本線索(1)中國近代史是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屈辱史(①鴉片戰爭②第二次鴉片戰爭③甲午中日戰爭④八國聯軍侵華⑤日本侵華戰爭)(2)中國近代史是中國人民為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現狀,奮起抗爭、反抗侵略、前赴后繼、不屈不撓的抗爭史(①林則徐虎門銷煙②太平軍抗擊洋槍隊③左宗棠收復新疆④黃海海戰中鄧世昌壯烈殉國、臺灣人民的抗日武裝斗爭⑤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的斗爭⑥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等)(3)中國近代史是先進的中國人尋求救國救民之路的探索史(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劃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1919年(五四運動),資產階級領導的反對外國侵略和本國封建統治的革命的時期。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919年(五四運動)—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無產階級領導的反對外國侵略和本國封建統治的革命的時期。發展趨勢中國近代史是近代工業、科技和民族資本主義在中國產生和緩慢發展發展的歷史,社會生活發生深刻變化3.規律總結為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中國人民進行了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國民大革命、抗日戰爭等;為實現國家富強,進行了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和實業救國等一系列探索活動。(1)政治上:由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由舊民主主義革命進入新民主主義革命;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壯大;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成為中國革命的領導階級(2)經濟上:自然經濟逐漸解體,民族資本主義在封建主義、帝國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夾縫中曲折發展(3)思想上:鴉片戰爭后,中國出現向西方學習的思潮,戊戌變法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新文化運動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十月革命后,馬克思主義開始在中國傳播4.思維建構考情分析考點要求課標要求命題趨勢林則徐虎門銷煙通過了解林則徐虎門銷煙等鴉片戰爭期間的主要史事,以及《南京條約》等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初步認識鴉片戰爭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考點一,林則徐虎門銷煙、鴉片戰爭、《南京條約》,命題角度——民族危機,是重要的考向。考查的命題點有:林則徐虎門銷煙,側重家國情懷,考查其目的及意義,且與其他民族英雄相聯系整合;鴉片戰爭,是本專題最重要的考向,既考查其背景、過程,又考查其影響;考查形式多樣,以材料題形式的出現往往與其他的西方列強侵華戰爭進行整合,側重于對中國社會產生的影響(近代史開端、社會性質發生變化、中國人民革命任務發生變化等);《南京條約》是另一個重要考向,常聯系于教材重點內容,考查《南京條約》之后中國社會發生的變化,特別是經濟社會的變化,且常常與《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進行整合,側重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端的標志。考點二,第二次鴉片戰爭、火燒圓明園、俄國割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命題角度仍然是民族危機,是重要的考向。考查的命題點有:第二次鴉片戰爭,側重戰爭的原因以及與第一次鴉片戰爭進行比較考查其繼續與擴大的內涵;考查形式以選擇題為主,也常與其他侵華戰爭的史事整合為材料題進行考查;火燒圓明園,側重史料實證、家國情懷的考查;沙俄割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聯系教材,從涉及的條約、時間等角度去考查,突出沙俄侵華的特點:幫兇與趁火打劫。考點三,太平天國運動,命題角度:民生、土地政策,不屬于高頻考點。考查的命題點:太平天國運動的過程、意義,突出頒布的《天朝田畝制度》《資政新篇》。鴉片戰爭《南京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火燒圓明園、俄國割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第二次鴉片戰爭通過了解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俄國割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等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的主要史事,以及《北京條約》等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初步認識第二次鴉片戰爭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火燒圓明園俄國割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太平天國運動了解太平天國運動的興衰階段特征從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到19世紀六七十年代,在西方工業文明的沖擊下,中國社會發生巨大變化,由農耕文明時代開始向工業文明時代演進。政治方面兩次鴉片戰爭使列強逐步打開中國大門,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太平天國運動爆發,中國人民肩負起反封建反侵略的雙重任務,先進的中國人提出最早的資本主義改革方案。經濟方面列強對華進行商品輸出,中國被強行納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成為列強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傾銷市場,自然經濟逐步解體。思想文化方面“向西方學習”成為社會思潮,林則徐成為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著?海國圖志?,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對當時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啟迪作用。網絡構建專題07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空線索專題07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梳理預測考點一林則徐虎門銷煙、鴉片戰爭、《南京條約》夯基知識梳理知識點1、林則徐虎門銷煙主要內容易混易錯1.鴉片走私(1)背景a.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成為頭號工業強國,進行對外殖民擴張;清朝統治下的中國危機四伏。b.在中英正當貿易中,中國處于明顯的出超地位。為了改變這種不利局面,英國向中國大量走私鴉片。(2)危害:白銀大量外流直接威脅到清政府的財政;許多官員、士兵吸食鴉片,導致政治腐敗和軍隊戰斗力削弱。2.林則徐禁煙(1)時間:1839年6月3日至25日.(2)虎門銷煙:林則徐下令在虎門海灘銷毀繳獲的全部鴉片。(3)意義:虎門銷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林則徐被稱為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被稱為西學中用第一人【知識拓展】有人說,如果沒有虎門銷煙,鴉片戰爭就不會爆發,對此你有什么看法?提示:這種看法是錯誤的。鴉片戰爭英國蓄謀已久,其根本目的是為了打開中國廣闊市場,傾銷商品和掠奪中國的原料和廉價的勞動力。所以,即使沒有虎門銷煙,鴉片戰爭也必然會爆發。知識點2、鴉片戰爭主要內容易混易錯1.原因:英國為了開辟海外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2.主要經過①1840年6月,鴉片戰爭爆發。②1841年初,英軍強占香港島。英軍進攻虎門炮臺,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等戰死。③1842年,英軍進犯長江門戶吳淞,江南提督陳化成率眾抵抗,力竭犧牲。3.結果:1842年8月初,英軍到達南京下關江面,清政府向侵略者屈服。4.性質:英國用武力打開中國國門的侵略戰爭。5.實質:腐朽沒落的中國封建文明同西方先進的資本主義文明的第一次較量。6.影響:鴉片戰爭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國喪失了完整獨立的主權,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遭到破壞,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1.中國近代史開始于(鴉片戰爭),中國近代化的開端是(洋務運動)。2.鴉片戰爭使中國的社會性質發生了變化,即開始由主權獨立的封建社會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知識拓展】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政治上仍然是封建統治,國家主權遭到列強的侵犯,喪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獨立主權,在經濟上依然是小農經濟占據主導,中國社會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遭到破壞,中國逐漸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淪為資本主義國家的原料產地和商品銷售市場。2.時空概念:鴉片戰爭的過程3.對鴉片戰爭的反思與探索①林則徐—《四洲志》②魏源—《海國圖志》;思想:師夷長技以制夷4.經典史料:①這場戰爭(鴉片戰爭)是一塊界碑,它銘刻著中世紀古老的社會在炮口逼迫下趕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②鴉片“危害甚巨,法當從嚴”,若放任自流,數十年后“中國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③“千古未有之變局”,政治上的獨立自主、經濟上的自給自足現狀被打破始于鴉片戰爭。知識點3、《南京條約》時間1842年級8月內容賠款2100萬元(銀元)開賠款先例,使清政府的財政更加吃緊,加劇了財政危機,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為英國資本主義發展提供資本積累割地割香港島給英國嚴重破壞了中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香港島成為英國侵華的據點通商口岸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便利外國資本主義商品輸出(直接體現英國發動戰爭的目的)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開始解體,中國經濟被卷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客觀上促進了這些地區商品經濟發展協定關稅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與英國商定破壞了中國的關稅主權,便利了外國商品的輸出和掠奪原料影響①《南京條約》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嚴重破壞了中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開始解體,古老的中國卷入資本主義世界的漩渦;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使中國社會性質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②開創了列強通過強迫中國簽訂不平等條約蠶食中國的惡例,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條約出現中英《南京條約》簽訂時的場景(繪畫)其他條約時間國家條約內容或影響1843年英《虎門條約》領事裁判權和片面最惠國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權利1844年美、法《望廈條約》享受英國在華取得的各種特權,擴大了侵略權利1844年法《黃埔條約》【知識拓展】1.鴉片戰爭清朝戰敗原因?(1)客觀原因是英國處于資本主義上升時期,綜合國力的強大,船堅利炮,軍備優良,戰爭準備充分;(2)主觀原因是①清朝封建專制制度腐敗,統治者昏庸愚昧,對內敵視人民,對外妥協投降。②經濟落后,武器裝備落后。③清朝統治集團戰和不定,作戰組織指揮不力;(3)根本原因:中國封建制度的腐朽落后(腐朽沒落的封建主義無力抵抗新興的資本主義)。【核心素養】技巧得分速記1.有人說,鴉片戰爭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近代文明;也有人說,鴉片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民族災難。針對材料中某一觀點或你自己有什么新的觀點,結合中國近代史的有關知識予以評析。提示:觀點:鴉片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民族災難。理由:英國殖民者發動鴉片戰爭的目的絕對不是傳播什么“近代文明”,而是要以武力保護骯臟的鴉片貿易,并用武力強行打開中國市場。這場戰爭對英國來說,完全是非正義的侵略戰爭。英國通過這次戰爭,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從此,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英國不僅利用賠款,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而且使中國的領土、領海、司法等主權開始遭到嚴重的損害。鴉片戰爭以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還利用侵略特權,瘋狂地向中國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逐漸把中國市場卷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它帶給中國人民的,不僅是野蠻和掠奪,更是民族的創傷與屈辱。2.項目學習:鴉片戰爭對中國近代化所起的“雙重作用”社會轉型:鴉片戰爭改變了中國歷史進程,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政治: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經濟: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遭到破壞,被迫卷入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淪為列強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但也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推動了中國經濟近代化進程。外交:打破中國閉關鎖國的狀態,中國被迫向西方開放。思想:刺激愛國知識分子開始睜眼看世界,萌發了向西學的新思潮。社會生活:西式服飾、生活方式等,沖擊了中國傳統社會習俗。提升考向預測考向01林則徐虎門銷煙(命題角度:民族英雄)【例1】(2023·西藏·統考中考真題)今天仍對全球人民造成極大危害的毒品,曾在19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中國肆虐。為抵御毒品危害,民族英雄林則徐的偉大壯舉是(

)A.平壤戰役 B.虎門銷煙 C.收復新疆 D.威海衛戰役【變式1-1】“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他不計個人得失,上書皇帝,嚴禁鴉片,在虎門海灘銷毀110多萬千克鴉片。“他”是(

)A.林則徐 B.關天培 C.左宗棠 D.鄧世昌【變式1-2】“林公憂國難,華夏患民暗。亮劍傾鴉片,揚威見赤心”。這首詩里提到的歷史事件是180多年前發生的(

)A.虎門銷煙 B.黃海海戰 C.廊坊之戰 D.武昌起義考向02鴉片戰爭(命題角度:民族危機)【例2】(2023·貴州貴陽·統考中考真題)“它使中國的社會性質變化了,社會主要矛盾變化了,人民革命的任務變化了,因此,它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材料中的“它”是(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變式2-1】北京大學教授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潰》一書中寫道:“這場戰爭把中國拖入世界。從此開始,中國遭受了列強的百般蹂躪;從此開始,中國人經受了尋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難。”文中的“這場戰爭”指的是(

)A.甲午戰爭 B.鴉片戰爭 C.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D.第二次鴉片戰爭【變式2-2】道光帝感到有失尊嚴對英宣戰。……當英軍用洋炮洋槍進攻鎮江時,清軍滿族將領海齡率守軍用大刀長矛,同敵人浴血戰斗,最后全部壯烈殉國。材料中的“浴血戰斗”發生于(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考向03《南京條約》(命題角度:民族危機)【例2】(2023·四川攀枝花·中考真題)英國商人“應納進口、出口貨稅、餉費,均宜秉公議定則例”。與此相關的條約是()A.《南京條約》 B.《天津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變式3-1】近代某不平等條約中提到“今大皇帝準將香港一島給予大英國君主暨嗣后世襲主位者常遠據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這反映出(

)A.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腹地 B.清政府淪為列強侵華的工具C.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D.中國喪失了完整獨立的主權【變式3-2】上海最接近主要出口產地,同時是國內南北海運的中間站,原在廣州的英美商人及其雇傭的買辦蜂擁而至,開設洋行。從1853年起,上海開始壓倒廣州,成為全國最大的貿易港口。這一現象源于(

)A.五口通商的實行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閉關政策的限制 D.經濟特區的設立考點二第二次鴉片戰爭、火燒圓明園、俄國割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夯基知識梳理知識點1、第二次鴉片戰爭根本原因鴉片戰爭以后,西方列強不滿足既得利益,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借口“亞羅號事件”和“馬神甫事件”侵略者:英法聯軍(主兇),俄、美(幫兇)時間1856年10月—1860年10月結果清政府戰敗,被迫分別與英、法、美、俄等國簽訂《天津條約》、《北京條約》。條約第一階段(1)《天津條約》: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別與英、法、美、俄等國簽訂《天津條約》(2)內容:允許外國公使進駐北京,增開漢口、南京等十處為通商口岸,外國商船和軍艦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的特權《通商章程善后條約》:清政府與英法美簽訂。承認了鴉片貿易的合法化第二階段《北京條約》:1860年與英法簽訂,承認《天津條約》繼續有效;增開天津為商埠;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賠款額也大大增加影響(1)國家主權:第二次鴉片戰爭是鴉片戰爭的繼續與擴大,對中國的危害比鴉片戰爭更嚴重,使中國喪失了更多的主權,西方侵略勢力由東南沿海一帶深入到長江中下游地區,沙俄占領中國北方大片領土,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2)對外關系: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清政府為了適應新形勢的變化,設立了負責對外交涉以及通商、海關等事務的總理衙門,是清政府一個權力很大的中樞機構(3)思想變革:刺激清朝統治集團內的開明官員走上學習西方之路,推動了洋務運動的開展性質是鴉片戰爭的繼續和擴大,是非正義的侵略戰爭【知識拓展】為什么說第二次鴉片戰爭是鴉片戰爭的繼續和擴大?提示:(1)繼續①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都是打開中國市場,變中國為英國等國家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②戰爭性質:都是侵略性的非正義的殖民掠奪戰爭。③戰爭影響: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2)擴大①從戰爭進程來看:侵略力量擴大,鴉片戰爭中侵略軍只有英國;第二次則是英法兩國出兵,美俄參與。侵略時間延長,第一次兩年多,第二次延續達四年之久。侵略區域擴大,第一次主要在長江以南沿海地區;第二次從沿海一直進入北京。簽約國和條約增多,第一次只與英、法、美三國簽約;第二次與英、法、美、俄共簽訂了8個條約。②從危害和影響來看:開通口岸和割地增多,第一次開五口,割香港島;第二次增開10處,英增割九龍司地方一區,沙俄割去我國東北、西北150多萬平方千米土地。中國主權遭到更多破壞,第一次,中國領土、領海、司法、關稅等主權被破壞;第二次,外國公使進駐北京,中國內河航運權喪失等,使中國主權進一步遭到破壞,外國侵略勢力由中國沿海進入中國內地。同鴉片戰爭相比,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2.兩次鴉片戰爭都是以清政府的失敗而告終,你覺得根本原因是什么?你們覺得怎樣才能避免歷史的重演?提示:根本原因:封建制度的腐朽。如何避免:發展經濟,富國強兵,成為世界強國……知識點2、火燒圓明園內容易混易錯時間1860年10月近代以來,英法聯軍、八國聯軍、日軍曾三次侵占北京,其中1860年火燒圓明園的是英法聯軍,而不是八國聯軍。概況:①圓明園是清代規模最大的皇家園林它綜合了中西建筑的精華,舉世聞名,園內藏有無數的藝術珍品和圖書文物;②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占領天津后,進逼北京,清朝皇帝逃往承德。英法聯軍一路燒殺,攻入北京,1860年10月,英法聯軍對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園林——圓明園進行大肆搶劫,之后放火燒毀圓明園遺址影響:給中國文化造成了不可彌補的損失,是對世界文明的踐踏和破壞,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認識:①體現出英法侵略者的野蠻、貪婪、殘暴的強盜行徑②這是中華民族屈辱的標志,也是清政府腐敗無能的見證,使侵略者的氣焰更加囂張。③我們應強烈譴責侵略者毀滅人類文明的滔天罪行;要牢記歷史、勿忘國恥,發奮圖強【核心素養】知識點3、俄國割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后,俄國趁火打劫,先采取武力強占中國領土,然后強迫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占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150多萬平方千米。沙俄是近代侵吞中國領土最多的國家年份條約割占領土范圍面積1858年《璦琿條約》中國東北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60萬多平方千米(一次性割地最多)1860年《北京條約》中國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40萬多平方千米1864年《勘分西北邊界條約》中國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44萬多平方千米1881年《改訂條約》中國西北部7萬多平方千米【重點突破】近代中國屢遭侵略的原因技巧得分速記1.縱橫比較:兩次鴉片戰爭的比較。項目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根本原因(目的)打開中國市場,傾銷商品,掠奪原料戰爭性質非正義的殖民侵略戰爭侵略國家英國英、法、俄、美侵略時長1840—1842年,歷時兩年1856—1860年,歷時四年開放口岸沿海城市從沿海深入到長江中下游地區條約《南京條約》《虎門條約》等《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等社會性質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1.看圖學史:(1)兩次鴉片戰爭形勢圖相比,都有哪些變化?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變化的原因。變化:侵略者由英國一國增加為英國、法國為主兇,美國、俄國為幫兇;第二次鴉片戰爭侵入了清朝京師(北京);戰后開放的通商口岸由東南沿海的廣東、福建等地區深入到長江中下游地區;臺灣島和海南島出現通商口岸。原因:鴉片戰爭后,西方列強不滿足既得利益,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2)結合所學知識,就“西方列強侵略對近代中國社會帶來雙重影響”進行論述。【唯物史觀】(1)鴉片戰爭等侵略戰爭后,列強通過簽訂不平等條約,使中國國門洞開,政治經濟主權喪失,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列強侵略在客觀上傳播了先進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思想觀念,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經濟上,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國近代的工業化進程;政治上,以維新派為代表的新的階級力量崛起,提出建立民主政治要求并付諸實踐,很大程度上沖擊了舊有的封建制度和統治秩序;思想文化上,抵抗派“師夷長技以制夷”、洋務派“中體西用”和維新派維新變法的思想在中國近代掀起思想解放的潮流。提升考向預測考向01第二次鴉片戰爭(命題角度:民族危機)【例1】(2023·四川攀枝花·中考真題)1857年5月9日《給葛羅男爵先生的訓令》中說:“我們所想修訂的正是為了要在更大的程度上,為我們的商業打開通向天朝帝國的道路。”為實現該目標,他們發動了()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變式1-1】用口訣記憶歷史內容,效率高而且印象深刻,如:“公使進北京,內地可游歷;軍艦長江行,賠款且不論,搜刮老百姓,天津事沒完,接著占北京。”該口訣反映的重大歷史事件及條約是(

)A.鴉片戰爭和《南京條約》 B.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北京條約》C.鴉片戰爭和《天津條約》 D.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天津條約》【變式1-2】《給葛羅男爵先生的訓令》中說到:“因而我們所想修訂的正是為了要在更大的程度上,為我們的商業打開通向天朝帝國的道路。”據此,可以判斷出英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是(

)A.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 B.廣東水師搜查商船“亞羅號”C.鴉片戰爭中割占香港島,建立了據點 D.法國天主神甫馬賴被處死考向02火燒圓明園(命題角度:民族危機)【例2】(2023·山東聊城·統考中考真題)“如果說鴉片戰爭的震撼主要沖擊了沿海地區的話,那么持續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則把沉重的震撼帶到了中國的社會中樞,”下列史實能佐證這一結論的是(

)A.英軍攻陷浙江定海 B.日軍進攻山東威海衛C.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D.八國聯軍攻陷北京【變式2-1】2023年4月,海南海口,猴首、虎首、牛首、豬首共計4件圓明園獸首銅像亮相“中國海外文物回流成果展”。這些文物被是被哪支軍隊在何時劫掠出國的(

)A.英法聯軍

1900年 B.八國聯軍

1860年C.英法聯軍

1860年 D.八國聯軍

1900年【變式2-2】“這把火騰空燃燒的時候,一個擁有黃河和長江滾滾波濤的民族……眼睜睜地看著這座萬園之園化為一片灰燼。”材料表述的是(

)A.火燒圓明園 B.天京陷落 C.平壤戰役 D.旅順大屠殺考向03俄國割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命題角度:民族危機)【例3】(2022·黑龍江綏化·統考中考真題)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后,共割占中國東北和西北150多萬平方千米領土的國家是()A.德國 B.意大利 C.奧匈帝國 D.沙俄【變式3-1】“我國疆域遼闊,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前像一片‘海棠葉’,可后來變成一只‘大公雞’”,與中國版圖的縮小關系最大的國家(

)A.英國 B.日本 C.法國 D.俄國【變式32】清政府忙于對付外來殖民者和鎮壓太平天國運動,造成了北方邊疆防備空虛。□□乘虛而入,1858年5月,用武力強迫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割占了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的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1860年又把烏蘇里江以東約4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割占了,成為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最大的獲利者。“□□”應是(

)A.英國 B.俄國 C.美國 D.法國考點三太平天國運動夯基知識梳理知識點1、洪秀全主要內容(1)洪秀全廣東花縣人,農民出身,做過鄉村教師,多次參加科舉考試,屢試不中,1843年,創立“拜上帝會”,開始傳教并發展會眾,積極發展反清力量。1851年領導發動太平天國運動,洪秀全稱“天王”。1864年病逝(2)洪秀全領導了太平天國運動,孫中山稱其是“反清英雄第一人”,洪秀全借宗教名義創建的政權助長了迷信色彩,也無法獲得中國廣大社會階層支持。定都天京后沉迷享樂,內部爭權奪利,又缺乏長期發展規劃,致使起義最終失敗知識點2、太平天國運動主要內容背景階級矛盾鴉片戰爭的失敗,進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統治危機;隨著剝削的加重,統治階級與勞動群眾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農民反抗不斷發生原因根本原因:列強侵略,清王朝統治的腐朽,激化階級矛盾外部原因:西方列強的侵略,激化了民族矛盾直接原因:連年發生自然災害前期準備1843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會”(受基督教影響)領導人洪秀全時間1851年—1864年國號:太平天國過程興起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發動武裝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稱“太平軍”。洪秀全稱“天王”發展永安建制封楊秀清為東王,蕭朝貴為西王,馮云山為南王,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所封諸王均受東王節制。標志著太平天國初步建立起政權組織政權建設1853年3月,攻占南京,將南京改名為天京,作為都城,建立起與清廷對峙的政權,并頒布《天朝田畝制度》軍事全盛北伐1853年,為推翻清政府統治和鞏固政權,太平軍開始北伐和西征,北伐軍曾逼近天津,最后全軍覆沒西征西征取得重大勝利,太平軍控制了湖北武昌到江蘇鎮江的長江沿岸城鎮,掌握了安徽、江西、湖北東部和江蘇部分地區,1856年太平天國在軍事上進入全盛時期轉折天京事變原因定都天京后,太平軍領導人開始享樂腐化,統治集團爭權奪利經過1856年,楊秀清意圖篡位,被殺,韋昌輝被處死,石達開率部出走。影響天京事變使太平天國由盛轉衰后期防御領導集團天京事變后,洪秀全重建領導集團,封洪仁玕為干王,總理朝政。提拔陳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將領反擊陳玉成、李秀成先后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未能從根本上改變局面受挫1860年,曾國藩率湘軍攻陷安慶,陳玉成被俘就義。李秀成遭到華爾率領的洋槍隊和李鴻章率領的淮軍的抵抗和反撲失敗天京陷落1864年,天京陷落,標志著太平天國農民運動的失敗綱領《天朝田畝制度》內容規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齡平均分配土地目標建立“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社會作用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千百年來農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強烈愿望,對于發動和鼓舞廣大農民起來參加反封建斗爭起了積極的作用局限性體現了絕對平均主義思想,主張在小生產基礎上廢除私有制和平均社會財富,脫離生產力實際,違背社會發展規律,帶有很大的空想色彩在實踐中難以實行。(不能實現原因)《資政新篇》編者洪仁玕寫成《資政新篇》內容提出向西方學習、改革內政等一系列政治、經濟、文化、外交主張(是先進的中國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目的:振興太平天國)評價《資政新篇》是太平天國運動后期的重要文獻,是中國人最早提出的帶有資本主義色彩的改革方案,提倡發展資本主義(核心),順應了社會發展潮流,集中反映了太平天國一些領導人向西方尋求真理,探索中國獨立富強道路的愿望;但由于農民階級自身的局限性以及受當時歷史條件的限制而沒有付諸實踐共同點都是太平天國運動的綱領;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都脫離實際,未能實現性質反侵略反封建的農民運動地位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宏大的一次農民戰爭失敗原因主觀因素:由于農民階級的局限性(根本原因),太平天國無法提出切合實際的革命綱領;無法制止和克服領導集團的腐敗;也無法長期保持領導集團的團結;戰略失誤,偏師北伐客觀因素:敵對勢力過于強大,遭到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影響(1)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宏大的一次農民戰爭,它建立了政權,提出了鮮明的綱領,堅持斗爭14年,轉戰大半個中國,是歷代農民起義的最高峰(2)沉重地打擊了清朝的統治和外國侵略勢力,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壯烈的一章(3)引起清朝政治和權力結構的變化,隨著湘淮系官僚集團的崛起,中央權力下移啟示(1)農民階級具有偉大的力量,面對西方列強的侵略英勇的中國人始終堅持抗爭,這是列強無法完全控制中國的重要原因;(2)由于階級和時代的局限性,農民階級的救國方案是行不通的,農民階級不可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成功;【知識拓展】1.如果沒有洪秀全,廣西的農民起義是不是就不會發生?洪秀全的組織動員是太平天國運動發生的重要原因,但不是決定性原因。這場起義的發生是鴉片戰爭后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激化的必然結果,是時勢使然,就算沒有洪秀全,也會有其他人起來領導農民進行抗清斗爭。2.太平天國運動具有哪些新時代特征?①新背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②新任務: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人民不但受本國封建政府的壓迫,而且還受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太平天國運動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爆發的,因此它既要反對本國封建政府,又要反抗外國侵略。(具有雙重性質)③新內容:提出了向西方學習的具體方案。④新困境:遭到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鎮壓。3.中國歷史上的農民運動認識:(1)農民運動一方面打擊了封建統治者的腐敗統治,另一方面迫使封建統治者調整政策,注重保障民生。(2)近代的農民運動打擊了外國侵略勢力技巧得分速記1.新課標·學業要求中國歷史上的農民運動(1)【時空觀念】結合時代特征,分析不同時期農民運動革命對象變化的原因。近代以來,伴隨著西方列強的侵略,中國的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日益加深,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由農民階級與地主階級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大眾與封建主義、中華民族與外國資本主義的雙重矛盾。(2)【史料實證】通過革命口號,概括農民運動的追求或理想。從陳勝、吳廣起義到李自成起義是反對地主階級的殘酷剝削;李自成起義和太平天國運動明確表達了農民階級渴望獲得土地的愿望;太平軍抗擊洋槍隊和義和團運動展現了農民階級堅決抗擊外來侵略的愛國主義情懷。2.新課標·跨學科主題學習·中華英雄譜崇尚英雄氣概,傳承民族氣節(1)【唯物史觀】結合時代背景,簡述個人與國家、民族的關系。[答案]①個人的前途與國家和民族的發展息息相關:國家昌盛、社會穩定繁榮,個人利益才能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國家衰敗、社會動蕩,個人利益也無法得到有效保障。②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需要廣大人民貢獻力量:先進中國人要勇擔時代重任,做民族脊梁、國家柱石;先進個人身上涌現出來的時代精神成為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國家發展的精神動力。(2)【家國情懷】簡要說明“崇尚英雄氣概,傳承民族氣節”的現實意義。[答案]既是文化自信的要求,也是文化自信的支柱。崇尚英雄氣概,能夠喚起人們的愛國情懷和愛國主義精神,喚起人們對祖國、對民族最深厚的情感,形成凝聚民心的精神紐帶;傳承民族氣節,能夠強化民族認同、國家認同和政治認同,能夠增強道路自信、制度自信,能夠動員全體人民為實現共同目標而努力奮斗。提升考向預測考向太平天國運動(命題角度:民生、土地政策)【例1】(2023·山東青島·統考中考真題)羅爾綱在《太平天國史綱》中寫道:“正在這樣的一個決定兩個壁壘最終命運的關頭,太平軍方面乃有內訌的大事變發生。太平軍自己來摧殘自己的勢力,使敵人有機會重新抬起頭來向自己壁壘反攻,終歸把自己撲滅了去。”材料中的“大事變”產生的主要影響是(

)A.使太平天國運動由盛轉衰 B.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C.標志著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D.動搖了清政府的統治基礎【變式1-1】太平天國頒布的《天朝田畝制度》規定,按人口和年齡平均分配土地;而之后的《資政新篇》卻主張學習西方,發展資本主義。這一變化(

)A.打擊了清王朝的統治 B.挽救了太平天國危機C.體現了時代發展潮流 D.適應了農民階級需要【變式1-2】李大釗曾說:“他們(太平天國)禁止了鴉片,卻采用了宗教;不建設民國,而建設天國,這是他們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由此可見,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是由于(

)A.缺乏堅決的斗爭意志 B.不能充分依靠人民群眾C.沒有對外作戰經驗 D.缺乏科學理論的指導鏈接中考一、選擇題1.(2023·江蘇鹽城·統考中考真題)英國為扭轉貿易逆差,將大量鴉片走私到中國,不僅毒害了中國人的肉體和心靈,也使得清朝的吏治腐敗不堪。為此,清政府(

)A.頒布“禁海令” B.發動虎門銷煙 C.開展洋務運動 D.倡導“實業救國”2.(2023·四川雅安·統考中考真題)林則徐在虎門銷煙,關天培在虎門悲壯殉國,定海三總兵血戰六晝夜為國捐軀,陳化成在吳淞力竭犧牲,三元里人民英勇抗擊英軍。這反映了(

)A.中國的獨立主權遭到破壞 B.農民階級反帝救國的強烈愿望C.清朝封建專制制度的腐敗 D.中華民族反抗侵略的堅強意志3.(2023·遼寧大連·統考中考真題)“自今以后,大皇帝恩準英國人民帶同所屬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等五處港口,貿易通商無礙。”與材料所述內容相關的條約是(

)A.《南京條約》 B.《望廈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4.(2023·廣東廣州·統考中考真題)繼虎門銷煙后,林則徐在廣州城南靖海門東炮臺又進行了三次大規模銷煙,不僅燒毀鴉片,還燒毀吸食鴉片的煙具,使廣州“公開的煙館一個也沒有了”。這表明,靖海門銷煙(

)A.造成了白銀大量外流局面B.扭轉了中國貿易順差情況C.標志著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D.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5.(2023·遼寧營口·統考中考真題)有人評價“此戰英國侵略者用微不足道的代價在中國得到了他們夢寐以求的好處不但打開了中國市場,還使得香港島成為他們的殖民地,達一百五十多年之久。”“此戰”對中國最突出的影響是(

)A.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 B.嚴重侵犯了中國的領海和領土主權C.中國人民的革命任務發生了變化 D.中國開始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6.(2023·江蘇常州·統考中考真題)文物是一個民族成長的符號和記憶,圓明園的廢墟正是對歷史的記憶與民族危亡的警醒。圓明園遺址主要警醒我們不要忘記的歷史是(

)A.英法聯軍侵華 B.甲午中日戰爭 C.八國聯軍侵華 D.北洋軍閥割據7.(2023·內蒙古通遼·統考中考真題)研究中國近代史所需部分史料當中最可信的是(

)A.陳天華的《猛回頭》 B.北京圓明園大水法遺址C.《瓦德西拳亂筆記》 D.淮海戰役親歷者的口述8.(2023·湖南邵陽·統考中考真題)新加坡因對一名外籍毒販執行死刑,受到一些西方人士指責。新加坡官方網站回應指責:“我們也不相信,一個曾在19世紀為逼迫中國人接受鴉片而發動兩次戰爭的國家,有任何道德權利在毒品問題上教育亞洲人”。據此判斷,新加坡官方網站所懟的國家是(

)A.美國 B.法國 C.英國 D.德國9.(2023·湖南郴州·統考中考真題)下圖是《1866-1893年中國和印度對英國茶葉出口總量示意圖》,中國對英國茶葉出口總量下降的原因是(

)A.印度是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 B.英國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掠奪C.中國茶葉受到國際市場的影響比較大 D.中國茶葉受到國際市場的影響比較小10.(2022·四川眉山·統考中考真題)1854年,英、美、法三國向清政府提出修約要求。提出:“準英人隨意往內地各處并海濱各城邑”,自由貿易,“往來無礙”,“俱不得在內地津關,重行征稅”“內地完全開放”等。這些要求旨在(

)A.方便外國人來華旅游 B.進口更多的中國茶葉C.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 D.向中國出口更多糧食11.(2023·湖南岳陽·統考中考真題)圓明園是清代規模最大的皇家園林,它綜合了中西建筑的精華,舉世聞名。1860年英法聯軍對圓明園進行了大肆搶劫,然后縱火燒毀。英法聯軍這一暴行發生在(

)A.鴉片戰爭期間 B.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C.甲午中日戰爭期間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期間12.(2022·江蘇無錫·統考中考真題)洪秀全懷著濃厚的復古情愫,將小農生活理想化、絕對化,試圖根據自己的設想重塑中國社會。太平天國運動時期具體反映洪秀全這一思想的文件是(

)A.《天朝田畝制度》 B.《資政新篇》C.《變法通議》 D.《勸世良言》13.(2023·山東濟寧·統考中考真題)下圖所示為太平天國頒布的革命綱領。與前者相比,后者最突出的特點是主張(

)A.學習西方治國 B.實行君主專制 C.平均分配土地 D.實現男女平等14.(2023·江蘇蘇州·統考中考真題)“作為一場企圖改朝換代的農民戰爭”“縱橫十數年之后失敗了。但它是近代中國的一次大海波潮,潮來潮去之后,許多東西都會改變舊日模樣。”此歷史事件是(

)A.鴉片戰爭 B.三元里人民抗英 C.太平天國運動 D.義和團運動15.(2023·山東臨沂·統考中考真題)有一首歌謠唱道:“不是說天上的星星多么?比不上太平軍的戰士多啊!不是說天地的恩情厚么?比不上呼王(即洪秀全)的恩情厚啊!”該“呼王”領導的軍隊(

)A.主要由手工業者和商人組成 B.在西征戰場上取得重大勝利C.被外國人率領的洋槍隊鎮壓 D.失敗的主要原因是武器落后二、綜合題16.(2023·山東濟南·統考中考真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客觀敘述和分析歷史,有理有據地表達自己的看法是“歷史解釋”素養的要求。如圖是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第一幅浮雕——虎門銷煙,請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說明。材料二

這場戰爭,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國起,是他們積325年窺探之后的一逞。炮聲震撼了中國,也震撼了亞洲。對于中國人來說,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它銘刻了中世紀古老的社會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摘自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2)材料二中“這場戰爭”指什么?為什么“對于中國人來說,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17.(2023·山東臨沂·統考中考真題)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

見圖(1)上圖反映了中國歷史上的哪一重要史事?其主要目的是什么?它開創了哪條交通線?材料二

澳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澳門問題是由中國封建王朝的腐敗無能和外國列強的入侵造成的。1535年,葡萄牙人取得在澳門碼頭停靠船舶、進行貿易的權利;1553年,葡萄牙以曝曬船上水漬貨物為由,并通過賄賂當地中國官吏,進入澳門居住;至1557年起,他們每年須向當地中國官吏交納一定銀兩的地租,以換取在澳門居住的資格。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中國晚清政府在西方列強的侵略之下,被迫割地賠款。葡萄牙政府也趁機發難。1845年,葡萄牙頒布法令,公然宣布澳門為“自由港”,并拒交地租,以武力搶占關閘,驅逐中國官吏,綁架中國士兵。1851年和1864年又先后強行將凼仔與路環兩島劃入其管轄范圍,從而逐步完成了對澳門的占領。——中國新聞網(2)材料二中的“中國封建王朝”是指哪兩個朝代?在當時世界上,對葡萄牙“進入”“占領”澳門起了重要推動作用的探險活動和技術革命分別是指什么?在近代中國,哪幾次列強侵華戰爭對澳門問題的形成產生了重大影響?(3)材料一、材料二所反映的史事發生時,中國的國力狀況分別如何?綜合上述,我們能得到哪些正確的歷史認識?

專題07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考點一林則徐虎門銷煙、鴉片戰爭、《南京條約》考向01林則徐虎門銷煙(命題角度:民族英雄)【例1】(2023·西藏·統考中考真題)今天仍對全球人民造成極大危害的毒品,曾在19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中國肆虐。為抵御毒品危害,民族英雄林則徐的偉大壯舉是(

)A.平壤戰役 B.虎門銷煙 C.收復新疆 D.威海衛戰役【答案】B【解題思路】在林則徐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繳的鴉片在虎門海灘被當眾銷毀;虎門銷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因此為抵御毒品危害,民族英雄林則徐的偉大壯舉是虎門銷煙,B項正確。【名師點撥】在平壤戰役清軍將領左寶貴犧牲,葉志超棄城而逃,平壤陷落;1875年,清政府任命力主收復新疆的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采取“先北后南,緩進急戰”的策略,成功收復新疆;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在威海衛戰役自殺殉國,北洋艦隊全軍覆沒;這些都與題干信息“為抵御毒品危害,民族英雄林則徐的偉大壯舉”沒有聯系。故選B項。【變式1-1】“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他不計個人得失,上書皇帝,嚴禁鴉片,在虎門海灘銷毀110多萬千克鴉片。“他”是(

)A.林則徐 B.關天培 C.左宗棠 D.鄧世昌【答案】A【詳解】依據題干“他不計個人得失,上書皇帝,嚴禁鴉片,在虎門海灘銷毀110多萬千克鴉片”可知“他”是林則徐,1839年,林則徐作為欽差大臣,主持虎門銷煙,打擊了英國的鴉片走私,是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A項正確;關天培是鴉片戰爭期間英勇殉國的清軍愛國將領,排除B項;左宗棠是主持收復新疆的洋務派代表人物,排除C項;鄧世昌是甲午中日戰爭期間英勇殉國的清軍愛國將領,排除D項。故選A項。【變式1-2】“林公憂國難,華夏患民暗。亮劍傾鴉片,揚威見赤心”。這首詩里提到的歷史事件是180多年前發生的(

)A.虎門銷煙 B.黃海海戰 C.廊坊之戰 D.武昌起義【答案】A【詳解】根據題干“林公憂國難,華夏患民暗。亮劍傾鴉片,揚威見赤心”和所學可知,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煙的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前往廣東查禁鴉片。1839年6月3日到25日,林則徐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繳獲的全部鴉片。虎門銷煙的壯舉,打擊了外國侵略著的氣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斗志,顯示了中國人民反抗外國侵略的堅強意志,A項正確;黃海海戰在1894年,廊坊之戰在1900年,武昌起義在1911年,距今都不到180年,排除BCD項。故選A項。考向02鴉片戰爭(命題角度:民族危機)【例2】(2023·貴州貴陽·統考中考真題)“它使中國的社會性質變化了,社會主要矛盾變化了,人民革命的任務變化了,因此,它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材料中的“它”是(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答案】A【解題思路】結合所學可知,鴉片戰爭改變了中國歷史的發展進程,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遭到破壞,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鴉片戰爭時中國社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開始轉變為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鴉片戰爭后,中國人民肩負起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反對本國封建統治的雙重革命任務,A項正確。【名師點撥】抓住幾個標志性事件,熟知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學習中國近代史必備知識。【變式2-1】北京大學教授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潰》一書中寫道:“這場戰爭把中國拖入世界。從此開始,中國遭受了列強的百般蹂躪;從此開始,中國人經受了尋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難。”文中的“這場戰爭”指的是(

)A.甲午戰爭 B.鴉片戰爭 C.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D.第二次鴉片戰爭【答案】B【詳解】根據題干和所學知識可知,1840年到1842年,進行了鴉片戰爭,中國主權受到損害,開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近代史開始了,中國遭受了列強的百般蹂躪,B項正確;甲午戰爭使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大大加深,排除A項;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使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排除C項;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進一步加深,排除D項。故選B項。【變式2-2】道光帝感到有失尊嚴對英宣戰。……當英軍用洋炮洋槍進攻鎮江時,清軍滿族將領海齡率守軍用大刀長矛,同敵人浴血戰斗,最后全部壯烈殉國。材料中的“浴血戰斗”發生于(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答案】A【詳解】根據題干材料中的“道光帝……對英宣戰”,結合所學可知,道光時期中國與英國爆發了鴉片戰爭,A項正確;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時,清朝在位的皇帝是咸豐,甲午中日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爆發時,清朝在位的皇帝是光緒,均與題意不符,排除BCD三項。故選A項。考向03《南京條約》(命題角度:民族危機)【例2】(2023·四川攀枝花·中考真題)英國商人“應納進口、出口貨稅、餉費,均宜秉公議定則例”。與此相關的條約是()A.《南京條約》 B.《天津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答案】A【解題思路】《南京條約》第10款規定:英商“應納進口出口貨稅、餉費,均宜秉公議定則例”,A項正確。【名師點撥】本題適應排除法。抓住條約的主要內容:《天津條約》增開漢口等10個城市為通商口岸,外國商船可在長江各口岸往來,外國人可往內地游歷、通商、傳教等,沒有涉及關稅方面的內容,排除B項;《馬關條約》涉及賠款、割地、開放口岸及開設工廠等內容,沒有涉及關稅方面的內容,排除C項;《辛丑條約》涉及賠款、劃定使館界,沒有涉及關稅方面的內容,排除D項。故選A項。【變式3-1】近代某不平等條約中提到“今大皇帝準將香港一島給予大英國君主暨嗣后世襲主位者常遠據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這反映出(

)A.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腹地 B.清政府淪為列強侵華的工具C.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D.中國喪失了完整獨立的主權【答案】D【詳解】根據材料“……今大皇帝準將香港一島給予大英國君主暨嗣后世襲主位者常遠據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和所學知識可知,題干反映的是鴉片戰爭戰敗后,清政府被迫簽訂《南京條約》,割香港島給英國的歷史信息,香港島的割占,破壞了中國的領土完整,說明中國的領土主權遭到破壞,中國喪失了完整獨立的主權,D項正確;甲午中日戰爭后簽訂《馬關條約》,使外來的侵略勢力深入到了中國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A項;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后簽訂的《辛丑條約》使清政府完成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排除B項;《辛丑條約》簽訂后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排除C項。故選D項。【變式3-2】上海最接近主要出口產地,同時是國內南北海運的中間站,原在廣州的英美商人及其雇傭的買辦蜂擁而至,開設洋行。從1853年起,上海開始壓倒廣州,成為全國最大的貿易港口。這一現象源于(

)A.五口通商的實行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閉關政策的限制 D.經濟特區的設立【答案】A【詳解】根據題干“從1853年起,上海開始壓倒廣州,成為全國最大的貿易港口”和所學知識可知,鴉片戰爭后,清政府被迫簽訂《南京條約》。規定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五處通商口岸,此后中國的貿易中心逐漸由廣州轉移到了上海,A項正確;第二次鴉片戰爭與上海的開放無關,排除B項;閉關政策的限制中規定由朝廷特許的“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對外貿易,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1980年,中央決定在廣東、福建兩省興辦深圳、珠海、汕頭、廈門4個經濟特區,與上海的開放無關,時間上也不符合,排除D項。故選A項。考點二第二次鴉片戰爭、火燒圓明園、俄國割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考向01第二次鴉片戰爭(命題角度:民族危機)【例1】(2023·四川攀枝花·中考真題)1857年5月9日《給葛羅男爵先生的訓令》中說:“我們所想修訂的正是為了要在更大的程度上,為我們的商業打開通向天朝帝國的道路。”為實現該目標,他們發動了()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答案】B【解題思路】根據材料“1857年5月9日《給葛羅男爵先生的訓令》”“為了要在更大的程度上,為我們的商業打開通向天朝帝國的道路”和所學可知,法國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妄圖在中國獲取更大的經濟利益,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B項正確。【名師點撥】把握歷史事件,一般都要掌握發生的時間、地點、經過、結果。選項中四個事件,第二次鴉片戰爭發生在1856——1860年,符合題意時間要求。【變式1-1】用口訣記憶歷史內容,效率高而且印象深刻,如:“公使進北京,內地可游歷;軍艦長江行,賠款且不論,搜刮老百姓,天津事沒完,接著占北京。”該口訣反映的重大歷史事件及條約是(

)A.鴉片戰爭和《南京條約》 B.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北京條約》C.鴉片戰爭和《天津條約》 D.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天津條約》【答案】D【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清政府與俄、美、英、法四國分別簽訂了《天津條約》通過這些條約,西方列強獲得了外國公使進駐北京,增開漢口、南京等十處為通商口岸,外國商船和軍艦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權,因此該口訣反映的重大歷史事件及條約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天津條約》,D項正確;《南京條約》《北京條約》等與題干“公使進北京,內地可游歷”等信息不符,排除AB項;《天津條約》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簽訂的,排除C項。故選D項。【變式1-2】《給葛羅男爵先生的訓令》中說到:“因而我們所想修訂的正是為了要在更大的程度上,為我們的商業打開通向天朝帝國的道路。”據此,可以判斷出英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是(

)A.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 B.廣東水師搜查商船“亞羅號”C.鴉片戰爭中割占香港島,建立了據點 D.法國天主神甫馬賴被處死【答案】A【詳解】依據題干“正是為了要在更大的程度上,為我們的商業打開通向天朝帝國的道路”和所學知識,可知英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是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因此,第二次鴉片戰爭被視為鴉片戰爭的繼續,兩者在侵華的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方面一脈相承,A項正確;廣東水師搜查商船“亞羅號”屬于英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借口,排除B項;鴉片戰爭中割占香港島屬于鴉片戰爭的后果,不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排除C項;法國天主神甫馬賴被處死是法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借口,排除D項。故選A項。考向02火燒圓明園(命題角度:民族危機)【例2】(2023·山東聊城·統考中考真題)“如果說鴉片戰爭的震撼主要沖擊了沿海地區的話,那么持續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則把沉重的震撼帶到了中國的社會中樞,”下列史實能佐證這一結論的是(

)A.英軍攻陷浙江定海 B.日軍進攻山東威海衛C.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D.八國聯軍攻陷北京【答案】C【解題思路】據題干“第二次鴉片戰爭則把沉重的震撼帶到了中國的社會中樞”結合所學可知,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攻進北京城,并洗劫焚毀了皇家園林——圓明園,對中華文明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C項正確。【名師點撥】本題適應排除法:英軍攻陷浙江定海發生在鴉片戰爭時期,排除A項;日軍進攻山東威海衛發生在甲午中日戰爭時期,排除B項;八國聯軍攻陷北京發生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期間,排除D項。故選C項。【變式2-1】2023年4月,海南海口,猴首、虎首、牛首、豬首共計4件圓明園獸首銅像亮相“中國海外文物回流成果展”。這些文物被是被哪支軍隊在何時劫掠出國的(

)A.英法聯軍

1900年 B.八國聯軍

1860年C.英法聯軍

1860年 D.八國聯軍

1900年【答案】C【詳解】根據題干“猴首、虎首、牛首、豬首共計4件圓明園獸首銅像”結合所學可知,為進一步打開中國大門,英國聯合法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1860年10月英法聯軍攻入北京,闖進圓明園,瘋狂搶掠園中珍寶,十二生肖丟失,英法聯軍又放火焚毀了這座著名的皇家園林,故造成獸首銅像流失海外的罪魁禍首是英法聯軍,C項正確;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時間是1860年,排除A項;為鎮壓義和團運動,英、美、俄、日、法、德、意、奧八國組織聯軍2000多人,在英國海軍司令西摩爾的率領下,從天津向北京進犯,排除BD項。故選C項。【變式2-2】“這把火騰空燃燒的時候,一個擁有黃河和長江滾滾波濤的民族……眼睜睜地看著這座萬園之園化為一片灰燼。”材料表述的是(

)A.火燒圓明園 B.天京陷落 C.平壤戰役 D.旅順大屠殺【答案】A【詳解】依據題干“……眼睜睜地看著這座萬園之園化為一片灰燼”可知反映的是火燒圓明園,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于1860年攻占清朝首都北京,洗劫并火燒有“萬園之園”之稱的著名皇家園林圓明園,A項正確;1864年天京陷落宣告太平天國運動失敗,與題干不符,排除B項;平壤戰役、旅順大屠殺發生在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期間,與題干不符,排除CD項。故選A項。考向03俄國割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命題角度:民族危機)【例3】(2022·黑龍江綏化·統考中考真題)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后,共割占中國東北和西北150多萬平方千米領土的國家是()A.德國 B.意大利 C.奧匈帝國 D.沙俄【答案】D【解題思路】依據所學可知,俄國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后,趁火打劫,通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不費一兵一卒,共割占中國東北、西北150多萬平方千米的領土,D項正確。【名師點撥】抓住題干中的關鍵詞:“割占中國東北、西北150多萬平方千米的領土”這是沙俄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后從中國掠奪的。故選D項。【變式3-1】“我國疆域遼闊,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前像一片‘海棠葉’,可后來變成一只‘大公雞’”,與中國版圖的縮小關系最大的國家(

)A.英國 B.日本 C.法國 D.俄國【答案】D【詳解】根據題干“我國疆域遼闊,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前像一片‘海棠葉’,可后來變成一只‘大公雞’”和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后,沙俄通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攫取中國領土達150多萬平方千米,是近代侵占中國領土最多的國家。因此,中國版圖的縮小與俄國關系最大,D項正確;英國在鴉片戰爭后通過《南京條約》割占香港島,第二次鴉片戰爭通過《北京條約》割占九龍司地方一區,中國版圖的縮小與英國有關,但不是關系最大的國家,排除A項;日本此時尚未對中國土地割占,排除B項;法國此時尚未對中國土地割占,排除C項。故選D項。【變式32】清政府忙于對付外來殖民者和鎮壓太平天國運動,造成了北方邊疆防備空虛。□□乘虛而入,1858年5月,用武力強迫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割占了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的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1860年又把烏蘇里江以東約4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割占了,成為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最大的獲利者。“□□”應是(

)A.英國 B.俄國 C.美國 D.法國【答案】B【詳解】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后沙俄通過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侵占了我國東北和西北領土150多萬平方千米。其中1858年中俄《璦琿條約》,俄國割占中國東北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60多萬平方千米土地,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俄國割占中國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約40萬平方千米土地,B項正確;英國、美國、法國與題干中所述史實無關,排除ACD項。故選B項。考點三太平天國運動考向太平天國運動(命題角度:民生、土地政策)【例1】(2023·山東青島·統考中考真題)羅爾綱在《太平天國史綱》中寫道:“正在這樣的一個決定兩個壁壘最終命運的關頭,太平軍方面乃有內訌的大事變發生。太平軍自己來摧殘自己的勢力,使敵人有機會重新抬起頭來向自己壁壘反攻,終歸把自己撲滅了去。”材料中的“大事變”產生的主要影響是(

)A.使太平天國運動由盛轉衰 B.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C.標志著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D.動搖了清政府的統治基礎【答案】A【解題思路】根據題干材料中的“太平軍自己來摧殘自己的勢力”,結合所學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天京事變,這使得太平天國運動由盛轉衰,A項正確。【名師點撥】本題可用排除法: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動搖了清政府的統治基礎是太平天國運動的影響,天京陷落標志著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均與題意(太平軍自己來摧殘自己的勢力)不符,排除BCD三項。故選A項。【變式1-1】太平天國頒布的《天朝田畝制度》規定,按人口和年齡平均分配土地;而之后的《資政新篇》卻主張學習西方,發展資本主義。這一變化(

)A.打擊了清王朝的統治 B.挽救了太平天國危機C.體現了時代發展潮流 D.適應了農民階級需要【答案】C【詳解】根據題干和所學知識可知,太平天國運動時期,發展資本主義是歷史發展潮流,太平天國從《天朝田畝制度》到《資政新篇》的變化,正體現了這一時代發展潮流,C項正確;太平天國運動本身打擊了清王朝的腐朽統治,排除A項;《資政新篇》因為歷史條件限制,未能實施,也未能拯救太平天國的危機,排除B項;反映農民階級渴望得到土地愿望的是《天朝田畝制度》,排除D項。故選C項。【變式1-2】李大釗曾說:“他們(太平天國)禁止了鴉片,卻采用了宗教;不建設民國,而建設天國,這是他們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由此可見,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是由于(

)A.缺乏堅決的斗爭意志 B.不能充分依靠人民群眾C.沒有對外作戰經驗 D.缺乏科學理論的指導【答案】D【詳解】據“他們(太平天國)禁止了鴉片,卻采用了宗教;不建設民國,而建設天國,這是他們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可以看出,太平天國采用宗教,建設不可能實現的天國,反映的是太平天國運動缺乏科學理論的指導,D項正確;材料沒涉及斗爭意志,排除A項;不能充分依靠人民群眾不是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原因,排除B項;沒有對外作戰經驗與材料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鏈接中考一、選擇題1.(2023·江蘇鹽城·統考中考真題)英國為扭轉貿易逆差,將大量鴉片走私到中國,不僅毒害了中國人的肉體和心靈,也使得清朝的吏治腐敗不堪。為此,清政府(

)A.頒布“禁海令” B.發動虎門銷煙 C.開展洋務運動 D.倡導“實業救國”【答案】B【詳解】結合所學可知,在正當的中英貿易中,中國處于明顯的出超(出口大于進口)地位,為了牟取暴利,英國無恥地向中國走私鴉片,鴉片泛濫導致中國的白銀大量外流,清政府更加腐敗,軍隊的戰斗力削弱,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災難,為此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煙的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前往廣東查禁鴉片1839年6月3日到25日,林則徐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繳獲的全部鴉片,B項正確;頒布“禁海令”與閉關鎖國有關,排除A項;開展洋務運動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排除C項;倡導“實業救國”與鴉片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2.(2023·四川雅安·統考中考真題)林則徐在虎門銷煙,關天培在虎門悲壯殉國,定海三總兵血戰六晝夜為國捐軀,陳化成在吳淞力竭犧牲,三元里人民英勇抗擊英軍。這反映了(

)A.中國的獨立主權遭到破壞 B.農民階級反帝救國的強烈愿望C.清朝封建專制制度的腐敗 D.中華民族反抗侵略的堅強意志【答案】D【詳解】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林則徐在虎門銷煙,關天培在虎門悲壯殉國,定海三總兵血戰六晝夜為國捐軀,陳化成在吳淞力竭犧牲,三元里人民英勇抗擊英軍,這些材料反映了中華民族反抗侵略的堅強意志,D項正確;題干材料反映了中華民族反抗侵略的堅強意志,不能反映中國的獨立主權遭到破壞,排除A項;林則徐、關天培、定海三總兵、陳化成都是清朝官員,不是農民階級,排除B項;材料不能體現“清朝封建專制制度的腐敗”,排除C項。故選D項。3.(2023·遼寧大連·統考中考真題)“自今以后,大皇帝恩準英國人民帶同所屬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等五處港口,貿易通商無礙。”與材料所述內容相關的條約是(

)A.《南京條約》 B.《望廈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答案】A【詳解】根據題干信息“寄居大清沿海之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等五處港口,貿易通商無礙”,可知與《南京條約》相關,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與英國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等。與材料所述內容相關的條約是《南京條約》,A項正確;《望廈條約》清朝與美國在澳門的望廈村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也是清政府與美國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與題干中的英國不符,排除B項;甲午戰爭失敗,1895年春,清政府派李鴻章往日本馬關議和,雙方簽訂了中日《馬關條約》,與題干信息“寄居大清沿海之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等五處港口,貿易通商無礙”不符,排除C項;1901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后,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等11國簽訂《辛丑條約》,與題干信息“寄居大清沿海之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等五處港口,貿易通商無礙”沒有聯系,排除D項。故選A項。4.(2023·廣東廣州·統考中考真題)繼虎門銷煙后,林則徐在廣州城南靖海門東炮臺又進行了三次大規模銷煙,不僅燒毀鴉片,還燒毀吸食鴉片的煙具,使廣州“公開的煙館一個也沒有了”。這表明,靖海門銷煙(

)A.造成了白銀大量外流局面B.扭轉了中國貿易順差情況C.標志著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D.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答案】D【詳解】依據題干“使廣州‘公開的煙館一個也沒有了’”和所學知識,可知靖海門銷煙是虎門銷煙之后林則徐進行的禁煙斗爭,打擊了英國的鴉片走私,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D項正確;造成白銀大量外流局面的是英國對華鴉片走私,排除A項;題干并沒有涉及當時中國貿易的情況,排除B項;鴉片戰爭以及《南京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排除C項。故選D項。5.(2023·遼寧營口·統考中考真題)有人評價“此戰英國侵略者用微不足道的代價在中國得到了他們夢寐以求的好處不但打開了中國市場,還使得香港島成為他們的殖民地,達一百五十多年之久。”“此戰”對中國最突出的影響是(

)A.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 B.嚴重侵犯了中國的領海和領土主權C.中國人民的革命任務發生了變化 D.中國開始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答案】D【詳解】據題干“此戰英國侵略者用微不足道的代價在中國得到了他們夢寐以求的好處不但打開了中國市場,還使得香港島成為他們的殖民地,達一百五十多年之久。”可知,題干反映的是鴉片戰爭。結合所學可知,鴉片戰爭使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遭到破壞,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D項正確;鴉片戰爭并未改變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排除A項;鴉片戰爭未涉及領海問題,排除B項;鴉片戰爭后,中國人民肩負起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反對本國封建統治的雙重革命任務,但這不是戰爭的主要影響,排除C項。故選D項。6.(2023·江蘇常州·統考中考真題)文物是一個民族成長的符號和記憶,圓明園的廢墟正是對歷史的記憶與民族危亡的警醒。圓明園遺址主要警醒我們不要忘記的歷史是(

)A.英法聯軍侵華 B.甲午中日戰爭 C.八國聯軍侵華 D.北洋軍閥割據【答案】A【詳解】根據所學可知,1856年10月,英法聯軍為主兇,美俄兩國為幫兇,對中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一路燒殺,1860年攻入北京,闖進圓明園,掠奪珍寶,為掩人耳目,他們又放火焚燒圓明園,A項正確;甲午中日戰爭中,日本沒有攻占北京,排除B項;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時,圓明園已經被燒毀,排除C項;北洋軍閥割據與圓明園遺址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7.(2023·內蒙古通遼·統考中考真題)研究中國近代史所需部分史料當中最可信的是(

)A.陳天華的《猛回頭》 B.北京圓明園大水法遺址C.《瓦德西拳亂筆記》 D.淮海戰役親歷者的口述【答案】B【詳解】根據材料“中國近代史”“最可信”,結合所學可知,中國近代史是從1840年-1949年期間的歷史。一手史料是最可信的。因此分析題干,“北京圓明園大水法遺址”可以反映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860年)的歷史,“遺址”屬于實物史料,屬于第一手的具有可信度,B項正確;陳天華的《猛回頭》、淮海戰役親歷者的口述都帶有主觀色彩,都屬于第二手史料,不是最可信的,排除AD項;《瓦德西拳亂筆記》按時間順序,收有自1900年8月至1901年11月期間,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聯軍統帥瓦德西所寫的日記、筆記,給德皇的奏議、函電、報告,以及德皇的諭旨、函電等,記述和反映了八國聯軍在華侵略活動及其內部矛盾、鎮壓義和團運動、脅迫清政府接受議和大綱,以及八國軍隊燒殺搶掠等內容,對了解和研究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與義和團運動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具有一定史料研究價值,但不是最可信的,排除C項。故選B。8.(2023·湖南邵陽·統考中考真題)新加坡因對一名外籍毒販執行死刑,受到一些西方人士指責。新加坡官方網站回應指責:“我們也不相信,一個曾在19世紀為逼迫中國人接受鴉片而發動兩次戰爭的國家,有任何道德權利在毒品問題上教育亞洲人”。據此判斷,新加坡官方網站所懟的國家是(

)A.美國 B.法國 C.英國 D.德國【答案】C【詳解】據題干“一個曾在19世紀為逼迫中國人接受鴉片而發動兩次戰爭的國家”結合所學可知,英國對中國發動了兩次鴉片戰爭,C項正確;美國、法國參與了第二次鴉片戰爭,與題干的“兩次”不符,排除AB項;德國與鴉片戰爭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9.(2023·湖南郴州·統考中考真題)下圖是《1866-1893年中國和印度對英國茶葉出口總量示意圖》,中國對英國茶葉出口總量下降的原因是(

)A.印度是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 B.英國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掠奪C.中國茶葉受到國際市場的影響比較大 D.中國茶葉受到國際市場的影響比較小【答案】C【詳解】根據材料信息,1866-1893年中國對英國茶葉出口總量下降,而印度對英國的出口茶葉量在增加,這說明中國茶葉出口量下降是因為其他國家的茶葉出口影響,該時期世界各國經濟貿易逐漸加強,即受到國際市場的影響比較大,C項正確、排除D項;發達國家的概念是20世紀60年代才誕生的,印度當時仍為農業國,排除A項;該時期隨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列強對中國的侵略逐漸加重,英國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掠奪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故選C項。10.(2022·四川眉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