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1-第6課從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國對應學生用書P025時空定位子目一隋朝興亡1.“他在位期間勝利地統一了西晉末年以來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發展生產,留意吏治,國家安定,人民負擔較輕,經濟旺盛。”他在1978年美國學者麥克·哈特所著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這位在西方人眼中影響深遠的中國皇帝是()A.隋文帝B.隋煬帝C.唐太宗D.唐玄宗答案A2.小強和爸爸都是歷史迷。一天,小強讓爸爸猜我國古代的一位皇帝,他給出如下提示詞:開通大運輸河、興建洛陽城、暴君。爸爸給出的正確答案應當是()A.晉惠帝B.隋文帝C.隋煬帝D.唐玄宗答案C3.下圖是隋朝重大歷史事務的時間軸,圖中的①②③代表相關的歷史事務分別是()A.①隋朝建立②隋滅陳,統一全國③開鑿大運輸河B.①隋滅陳,統一全國②隋朝建立③開鑿大運輸河C.①開鑿大運輸河②隋朝建立③隋滅陳,統一全國D.①隋朝建立②開鑿大運輸河③隋滅陳,統一全國答案A4.下面對隋朝特點的簡短總結中,最為全面且符合實際的是()A.經濟旺盛B.短暫而旺盛C.二世而亡D.節儉盛行答案B子目二唐朝的旺盛與民族交融一、選擇題5.唐太宗在位期間的精彩政績在歷史上被稱為()A.“開皇之治”B.“開元盛世”C.“永徽之治”D.“貞觀之治”答案D6.唐太宗曾說:“至于隋煬帝暴虐,臣下鉗口,卒令不聞其過,遂至滅亡”“(朕)但思正人匡諫,欲令耳目外通,下無怨滯”。以下唐太宗實踐這一言論的措施是()A.輕徭薄賦B.虛懷納諫C.勸課農桑D.戒奢從簡答案B7.史料載:開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訛,不六七年間,天下大理。這里的“上”指()A.漢武帝B.唐太宗C.武則天D.唐玄宗答案D8.曲轅犁(如下圖)是當時最先進的耕具。耕犁基本定型于()A.春秋時期B.漢朝C.戰國時期D.唐朝答案D9.唐朝疆域廣袤,民族政策也較為開明。下列敘述中,哪些是唐朝為加強同少數民族關系所實行的措施()①皇室與少數民族首領通婚②冊封少數民族首領③在邊疆地區設立管轄機構④對少數民族發動斗爭,干涉少數民族內部事務,激化民族沖突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答案B二、推斷題10.閱讀以下材料后推斷:文成公主(625-680),唐朝宗室之女,漢族。她聰慧漂亮,自幼學習文化,知書達理,并信仰佛教。641年,唐太宗確定把文成公主嫁給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吐蕃人民實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松贊干布為公主實行了盛大的宴會,并對其大臣說:“我祖上沒有與中原通婚的先例,現在我能娶大唐公主,實在太華蜜了,應當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子孫后代。”650年松贊干布逝世,文成公主并沒有要求回唐朝,在吐蕃接著生活,直到680年逝世。吐蕃人為她實行了隆重的葬禮,并記入吐蕃的史書之中,這是吐蕃前所未有的。文成公主是我國歷史上杰出的女性,她一生為漢藏的友好關系作出了重大貢獻。——川教版《中國歷史》老師用書以下表述是從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請在對應題號后填“A”;違反了以上材料所表達的意思,請在對應題號后填“B”;是以上材料沒有涉及的,請在對應題號后填“C”。(1)松贊干布多次向唐朝皇室懇求通婚。()(2)唐朝貞觀年間,文成公主嫁給了松贊干布。()(3)文成公主入藏時,帶去了當時吐蕃沒有的很多東西,包括各種種子、書籍和工匠等。()(4)松贊干布逝世后,文成公主特別思念家鄉,要求回到唐朝。()(5)文成公主遠嫁吐蕃,親密了漢藏關系,受到兩族人民的敬重和愛戴。()答案(1)C(2)A(3)C(4)B(5)A子目三安史之亂、黃巢起義和五代十國一、選擇題11.唐朝曾經強盛一時,8世紀中期之后起先出現衰落的跡象。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是()A.農夫起義B.武則天當政C.唐玄宗即位D.安史之亂答案D12.唐朝后期“文武將吏,擅自署置,貢賦不入于朝廷。雖稱藩臣,實非王臣也”。(《舊唐書》)這則材料表明()A.君權與相權的沖突B.中心與地方的沖突C.文臣與武將的沖突D.中心與少數民族地區沖突答案B13.五代十國局面形成的主要歷史根源是()A.唐末農夫斗爭B.朋黨之爭C.宦官專權D.藩鎮割據答案D二、填圖題14.下圖為《安史之亂圖》,請將下列地點的字母代號填入圖中相應的方框內。A.唐朝的都城B.安祿山起兵叛亂的地方答案上B下A一、選擇題1.唐代詩人皮日休曾作詩道:“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此詩意在()A.贊揚隋朝大運輸河的功績B.總結隋朝滅亡的教訓C.抨擊隋煬帝的窮奢極欲D.分析運輸河修建的緣由答案A解析依據材料可知,皮日休認為隋煬帝修大運輸河可與大禹同日而語,功績巨大,A項正確。皮日休并未總結隋朝滅亡的教訓,解除B項;C項與材料主旨不符,解除;材料強調大運輸河的貢獻而非修建緣由,解除D項。2.隋煬帝在位時期的很多措施對后世澤被深遠,但隋朝卻短命而亡。史學家評論時說:他錯就錯在把很多重大措施放在一起做了。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隋煬帝實行的措施違反了時代潮流B.隋朝的滅亡對后世影響深遠C.指出了其滅亡的根源是制度腐敗D.該評論分析了隋朝滅亡的主要緣由答案D解析隋煬帝在位期間功績不行抹殺,但是眾多事情放在一起導致了隋朝的滅亡,故選D項。3.唐太宗告誡巡察州縣的官員,“就田隴間勸勵,不得令有送迎,多廢農時”;還規定,“諸非(非法)興造及雜(額外)徭役”,超過肯定的數量,“坐贓論”。這說明唐太宗()A.選賢任能,虛懷納諫B.推行均田,激勵墾荒C.保證農時,減輕負擔D.不興土木,養精蓄銳答案C解析由材料“不得令有送迎,多廢農時”“非(非法)興造及雜(額外)徭役”可知,唐太宗留意保證農時,減輕負擔,比較重視農業生產,故C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唐太宗對農業生產的重視,故解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到均田制,故解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出養精蓄銳政策,故解除D項。4.史載唐太宗時,有大臣奏請修復長城,太宗一笑置之。唐太宗不修長城的理由是()A.唐朝北邊已無邊患B.長城已經徹底失去防衛作用C.唐朝國力虛弱,無財力支持D.開明的民族政策使民族關系融洽答案D解析結合所學學問可知,唐太宗在吸取歷史教訓的基礎上,創建性地總結出一種全新的“華夷一體”的安邊理念,推行開明的民族政策,即在政治和外交上堅決摒棄歷代封建統治者貴中華、賤夷狄的傳統偏見,不是武斷地修一道長城將華夷隔絕開來,而是廣泛竭誠地團結周邊各少數民族部落國家,故選D項。A、B兩項說法明顯過于肯定,其表述都不符合史實,解除;唐太宗開創了“貞觀之治”,國力強盛,解除C項。5.《步輦圖》描繪了吐蕃王松贊干布派大相祿東贊為使臣,向唐太宗懇求通婚的情景。其反映的實質問題是()A.唐對吐蕃贊普冊封制度的確立B.先進文明對周邊民族的向心力C.唐蕃互派使者維持兩個政權的友好關系D.通過和親加強對邊疆地區的有效管轄答案B解析依據材料“吐蕃王松贊干布派大相祿東贊為使臣,向唐太宗懇求通婚”并結合所學學問可知,《步輦圖》實質上反映了漢族先進文化對周邊少數民族的向心力,故B項正確。材料未體現“冊封制度的確立”,A項錯誤;材料未反映唐向吐蕃派遣使者,且這并非實質,故C項錯誤;通過和親,唐朝與吐蕃的關系日益親密,不是加強唐朝對吐蕃的管轄,故D項錯誤。6.據史料記載,天寶十三載(754年),全國人口有5280多萬,而到廣德二年(764年),全國人口只有1690多萬。導致這一時期人口銳減的主要緣由是()A.修建大運輸河B.隋末農夫起義C.安史之亂D.黃巢起義答案C解析依據材料時間,754年至764年,并結合所學學問可知,這一時期發生了安史之亂,八年戰亂導致這一時期人口銳減,故選C項。隋朝時期大運輸河已經開通,解除A項;此時隋朝早已經滅亡,解除B項;黃巢起義爆發于公元875年,時間不符,解除。7.《新唐書·兵志》記載:“大盜既滅,而武夫戰卒以功起行陣,列為侯王者,皆除節度使。由是方鎮相望于內地,大者連州十余,小者猶兼三四。”這反映了()A.安史之亂的過程B.藩鎮割據的局面C.農夫起義的狀況D.宦官專權的形勢答案B解析材料“方鎮相望于內地”中“方鎮”即“藩鎮”,其反映的是在平叛安史之亂后,唐軍將領擁兵自重,地方割據勢力林立,故B項正確,解除A、C、D三項。二、非選擇題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隋煬帝)大業元年(公元605年)三月,“下詔楊素與納言楊達,將作大匠宇文愷營建東京(洛陽),每月役丁二百萬人,徙洛州郭內居民及諸州富商大賈數萬戶以實之。……命尚書右丞皇甫議發河南、淮北諸郡民,前后百余萬,開通濟渠。……丁男不供(不足),始役婦人”。材料二唐太宗實行輕徭薄賦的政策,使得唐初的賦稅徭役比隋朝有所減輕。尤其是力役,不僅削減了大型公共工程,以減輕民眾的勞役負擔和賦稅,而且比較有節制,留意不奪農時。太宗認為,“為君之道,必需先存百姓”,留意百姓疾苦,重視災難的救濟工作,或減免災區租賦,或干脆對災民賜予撫恤與賑濟。為減輕廣袤人民的負擔,唐太宗“去奢省費”,留意節儉。同時精簡機構,把中心官吏從兩千余人削減到六百余人,“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還并省了很多州縣,節約了政府的開支。(1)概括材料一中隋煬帝在過度役使民力方面的史實,任選一例分析其對當時社會經濟、政治產生的影響。(2)依據材料二,概括唐太宗為緩和社會沖突所實行的措施。(3)依據材料一、二,評價唐太宗的治國策略。答案(1)史實:興建洛陽城,每月役二百萬人;開通大運輸河,征發河南、淮北人民百余萬;男丁不足,竟然讓婦女擔當。影響:開通大運輸河:政治方面,人民賦役負擔過重,激化社會沖突,加速隋朝滅亡;經濟方面,貫穿南北經濟,對后世影響深遠。(2)輕徭薄賦;重視災難救濟;提倡節儉;精簡機構,撤并州縣,節約開支。(3)唐太宗吸取隋朝滅亡的教訓,以民為本,實行措施緩和社會沖突,發展農業生產,最終出現了“貞觀之治”的盛世局面。這體現出其作為一位杰出政治家的清明統治和敏銳的政策眼光,反映出他是位有作為的封建統治者。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依據材料一“營建東京(洛陽),每月役丁二百萬人”可知,興建洛陽城,每月役二百萬人;依據材料一“命尚書右丞皇甫議發河南、淮北諸郡民,前后百余萬,開通濟渠”可知,隋煬帝開通大運輸河,征發河南、淮北人民百余萬;依據材料一“丁男不供(不足),始役婦人”可知,開通大運輸河男丁不足,竟然讓婦女擔當,足見其過度役使民力。其次小問,先選史實,如開通大運輸河:政治方面,過度役使民力,使得人民賦役負擔過重,激化社會沖突,加速隋朝滅亡;經濟方面,大運輸河貫穿南北經濟,開通之后澤被后世,成為經濟大動脈,對后世影響深遠。第(2)問,依據材料二“唐太宗實行輕徭薄賦的政策”可知,輕徭薄賦;依據材料二“留意百姓疾苦,重視災難的救濟工作”可知,重視災難救濟;依據材料二“去奢省費”可知,提倡節儉;依據材料二“還并省了很多州縣,節約了政府的開支”可知,精簡機構,撤并州縣,節約開支。第(3)問,依據兩則材料并結合所學唐太宗的功績,可從以民為本、發展農業生產、出現“貞觀之治”的盛世局面等方面說明唐太宗是一位杰出政治家。9.(2024·海南高考)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710年,唐睿宗李旦登基,改年號為“景云”。其時,吐蕃、突厥、契丹等與唐關系驚慌,以前實行的臨時任命將領率兵出征的方法,已難以應對邊疆危機。景云二年,唐朝派出河西節度使,募集軍隊,駐守河西走廊,“自此始有節度之號”。同年,變更以前朝廷臨時遣使分“道”巡察地方的方法,設置十三道按察使,駐地相對固定,大多由所在地行政長官兼任,代表朝廷糾舉、處理所在道的州、縣官員作奸犯科行為,“風俗一變”。712年,唐玄宗正式即位,隨后十余年間,節度使制度在邊疆地區廣泛推行,十三道增為十五道。這些制度成為“開元盛世”的重要保證,也給唐玄宗晚年的政治動蕩埋下了隱患。——摘編自白鋼主編《中國政治制度通史》等(1)依據材料,說明唐代景云年間改革的目的。(2)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簡析唐代景云年間改革的影響。答案(1)應對邊防危機;整頓地方吏治。(2)形成新的邊防體制;監察體制完善;促成“開元盛世”;節度使駕馭兵權成為“安史之亂”爆發的一個緣由。解析第(1)問,依據材料“吐蕃、突厥、契丹等與唐關系驚慌”“已難以應對邊疆危機”可知,應對邊防危機;依據材料“代表朝廷糾舉、處理所在道的州、縣官員作奸犯科行為”可知,整頓地方吏治。第(2)問,依據材料“派出河西節度使,募集軍隊,駐守河西走廊”,變更“以前實行的臨時任命將領率兵出征的方法”可知,形成新的邊防體制;依據材料“變更以前朝廷臨時遣使分‘道’巡察地方的方法,設置十三道按察使,駐地相對固定,大多由所在地行政長官兼任”可知,促進監察體制完善;依據材料“這些制度成為‘開元盛世’的重要保證”可知,促成“開元盛世”;依據材料“也給唐玄宗晚年的政治動蕩埋下了隱患”可知,節度使駕馭兵權成為“安史之亂”爆發的一個緣由。一、選擇題1.隋的富有歷來被史學家稱道,“古今稱國計之富者莫如隋”“積米其多至二千六百余萬石”;但也有歷史記載開皇十四年(594年)關中大旱,百姓以豆屑雜糠充饑,政府“不憐百姓而惜倉庫”。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隋是統一旺盛的帝國B.隋朝自恃富有而濫用民力C.隋過于留意藏富于國D.歷史記載與隋朝實際不符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隋朝“積米其多至二千六百余萬石”,但關中大旱時,百姓卻以豆屑雜糠充饑。政府“不憐百姓而惜倉庫”的行為說明白隋朝過于留意藏富于國,故C項正確。隋是統一旺盛的帝國,但這不是材料主旨,故A項錯誤;材料信息體現不出隋朝濫用民力,故B項錯誤;沒有考古資料,所以不能判定歷史記載與隋朝實際是否相符,故D項錯誤。2.(2024·全國卷Ⅰ)下表為不同史籍關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務的歷史敘述。據此能夠被認定的歷史事實是()記述出處“秦王(李世民)與薛舉大戰于涇州,我師敗績。”《舊唐書·高祖本紀》“薛舉寇涇州,太宗(李世民)率眾討之,不利而旋。”《舊唐書·太宗本紀》“秦王世民為西討元帥……劉文雅(唐朝將領)及薛舉戰于涇州,敗績。”《新唐書·高祖本紀》“薛舉寇涇州,太宗為西討元帥,進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諸將為舉所敗。”《新唐書·太宗本紀》A.皇帝李世民與薛舉戰于涇州B.劉文雅是戰役中唐軍的主帥C.唐軍與薛舉在涇州作戰失敗D.李世民患病導致了戰役失敗答案C解析兩部史書都記載了唐軍與薛舉在涇州作戰及其結果。依據“我師敗績”“不利而旋”“敗績”“諸將為舉所敗”可一樣得出唐軍戰敗的事實,故選C項。史書中對李世民有兩種不同稱呼,即“秦王”“太宗”,因此不能認定李世民在成為皇帝后與薛舉戰于涇州,解除A項;四處文獻記載中,只有《新唐書·高祖本紀》中提到劉文雅(唐朝將領),因此不能認定劉文雅是戰役中唐軍的主帥,解除B項;四處文獻記載中,只有《新唐書·太宗本紀》中提到李世民患病,因此不能認定李世民患病導致了戰役失敗,解除D項。3.唐代在長安,胡餅已是人們司空見慣的異域美食,很多從西域傳來的食品如畢羅、奶酪、黃油等食品越來越受到上流社會的寵愛。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緣由是()A.政府政策的引導B.經濟重心南移C.民族交融的加深D.大運輸河的開通答案C解析依據材料“唐代在長安……很多從西域傳來的食品……越來越受到上流社會的寵愛”可知,此時飲食風俗變更的主要緣由是民族交融的加深,故選C項。唐朝的開放政策是飲食風俗變更的緣由之一,并非主要緣由,解除A項;南宋時期經濟重心南移不能影響西域食品東傳,解除B項;隋朝大運輸河的開通溝通南北,與材料主旨“西域美食傳入中國”不符,解除D項。4.唐德宗時期的重臣陸贄在《陸宣公奏議》中說:“邊陲之戍,用保封疆;禁衛之師,以備巡警。二者或闕,則生戒心。國之大防,莫重于此。”這反映了()A.唐朝周邊國際環境惡劣B.“守內虛外”的軍事策略C.對國家平安的高度重視D.藩鎮割據威逼中心集權答案C解析唐朝開放包涵,對外溝通頻繁,周邊國際環境相對安定,故A項錯誤;材料反映的是內外防衛皆重視的軍事策略,故B項錯誤;“國之大防,莫重于此”體現了對國家平安的高度重視,故C項正確;材料并未涉及藩鎮割據的問題,故D項錯誤。5.(2024·重慶高考)唐宣宗時,韋宙出任永州刺史,見當地俚民之俗:俚民婚,出財會來賓,號“破酒”,晝夜集,多至數百人,貧者猶數十;力不足,則不迎(娶),至私奔者。韋宙出示約束,使略如(漢)禮,俗遂改。可見,韋宙()A.反對俚民舉辦婚宴B.反對婚禮大肆操辦C.認可俚民不迎私奔D.提倡婚俗完全漢化答案B解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工傷賠償中的委托書撰寫要點分析3篇
- 倒板施工合同方案的稅務規劃3篇
- 廠房買賣合同違約責任3篇
- 人才引進合作協議3篇
- 辦公室主任德能勤績廉個人總結范文(4篇)
- 2025班級發言稿(19篇)
- 未來演講稿(20篇)
- 愛心傳遞演講三分鐘(4篇)
- 2024年西安未央區未央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招聘考試真題
- 2024年泰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招聘衛生專業技術人才考試真題
- 2025年公開招聘衛生系統工作人員歷年管理單位筆試遴選500模擬題附帶答案詳解
- 智能垃圾桶產品介紹
- 2025深圳勞動合同下載
- 建筑工地住房安全協議書(2篇)
- 【MOOC】中醫與辨證-暨南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設備稼動率分析報告
- 湖北省襄陽市2024年中考數學試題(含解析)
- 2024年上海市交大附中高三語文期中考試作文題目解析及范文:松弛感
- 婚戀-職場-人格學習通超星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
- 裝卸搬運合同書
- 《2.1.2橢圓的簡單幾何性質》作業設計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