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九年級自讀文言文梳理及訓練_第1頁
七八九年級自讀文言文梳理及訓練_第2頁
七八九年級自讀文言文梳理及訓練_第3頁
七八九年級自讀文言文梳理及訓練_第4頁
七八九年級自讀文言文梳理及訓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七八九年級自讀文言文梳理及訓練

九年級上冊

第1篇?唐雎不辱使命(《戰國策》)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日:“大

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泰王不說。安陵君因使唐雎

使于秦。

秦王謂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

以五卜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卜倍之地,濟廣于君,而君逆等入若,較

寡人與?”唐雎對日:“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

里哉,?”

泰王怫然怒,謂唐雎日:“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映對日:“臣未嘗聞也秦王日:

“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碧砌略唬?'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

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背星

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苴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

也,懷怒未發,休衩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絡素,今日是

也。”挺劍而起。

泰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

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p>

【知識盤點】

1.通假字

(1)故不錯意也

一同—,意思是:

(2)倉鷹擊于殿上

一同—,意思是:

2.詞類活用

名詞用作動詞

天下緬率

原意為:&色為一,在句中的意思為:

3.一詞多義

⑴怒:懷弩未發

大王嘗聞布衣之舉乎

⑵徒:亦免冠佞跣

便以有先生也

4.其他重點實詞

(1)唐雎不辱使命辱:__________

(2)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另安陵易:__________

(3)大王加串加:__________

惠:__________

(4)故不箱富也錯意:________

(5)請廣于君廣:

(6)卷文五百里哉豈直:

(7)秦王帆繆怒怫然:

(8)大王嘗聞勺聲之怒乎布衣:

(9)亦免冠徒電跣:一

(10)以頭檢地爾搶:

(11)體衩降于天休:一

衩:.

(12)若士必怒必:,

(13)舉劍而起挺:.

(14)秦王年談色撓:

(15)長跪而期之F1謝:.

(16)寡人諭矣諭:

5.文言虛詞

(1)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以君為長者

徒噠有先生也

(2)于:安陵君受地于先王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請廣于君

倉鷹擊于殿上

(3)而:受地于先王四守之

小君逆寡人者

與臣項將四矣

(4)安陵君不許募人

(5)單然,受地于先王

(6)之: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聶政之刺韓傀也

長跪而謝?日

(7)耳秦滅韓亡魏

6.句子翻譯

(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2)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

(3)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4)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2020達州)

(5)懷怒未發,休褸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課下注釋)

7.文意理解

(1)秦王所說的“天子之怒”具體指什么內容?秦王提出“天子之怒”有何用意?

(2)唐雎列舉三位布衣之士的目的是什么?(2019聊城)

(3)在我國歷史上有很多“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請列舉一位,并用一兩句話概述他的主要

外交事跡。

【金題集訓】

一‘閱讀【甲】【乙】兩則選文,完成1?4題。(12分)

【甲】《唐雎不辱使命》第2、3、4段

【乙】齊景公游于海上而樂之,六月不歸,令左右日:“敢有先言歸者,致死不救?!?/p>

顏燭趨①進諫曰:“君樂治海二,不樂治國,而六月不歸。彼儻⑦有治國者,君且安得樂此海

也?”景公援戟將所口之。顏燭趨進,撫衣待之,曰:“君奚不祈也?昔者桀④殺關龍逢)

紂零殺比干⑦;君之賢,非此二主也;臣之材,亦非此二子也。君奚不斫?以臣叁③此二人者,

不亦可乎?”景公說,遂歸。中道聞國人謀不內◎矣。

(節選自《說苑?正諫》)

【注】①顏燭趨:春秋時齊國人。②儻:倘若、或者。③斫(zhud):砍。④桀:夏朝末代

君王夏桀,相傳是個暴君。⑤關龍逢(p6ng):夏桀之臣,因諛止夏桀通夜狂飲而被殺。⑥

紂:商朝末代君王商紂王,相傳是個暴君。⑦比干:商代貴族,因屢次勸諫紂王,被剖心而

死。⑧叁:這里指排在第三位。⑨內:同“納”,接納。不內,意思是不讓他回國。

1.請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2分)

(1)請廣于君廣:

(2)以頭檢地爾搶:

(3)景公儂說:

(4)中道聞國人課不內矣謀:

2.請用現代漢語翻譯【甲】【乙】兩文中畫線的句子。(4分)

(1)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2)臣之材,亦非此二子也。

3.【甲】【乙】兩文都有完整的情節。請用原文中的詞句,將下面的表格補充完整。

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唐雎從容秦王以”恐嚇唐

秦王假仁假義,無理指責安

【甲】應對,斷然雎,唐雎以“布衣之怒”震秦王道歉

陵君。

反駁。懾秦王。

齊景公沉迷于海上游玩,命顏燭趨進景公發怒,并且“支______”,

【乙】令左右不準勸其回國,否則諫,點明危但顏燭趨大義凜然,繼續勸景公歸國

害。諫景公。

4.【甲】文中的唐雎和【乙】文中的顏燭趨都達到了自己的E的,請根據選文內容,概括

兩人取得成功的共同原因。(3分)

二、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題。(12分)

【甲】《唐雎不辱使命》第3、4段

【乙】富狗嚴見契丹主。契丹主日:“群臣請舉兵而南,吾以謂不若遣使求地,求而不獲,

舉兵未晚也弼日:“北朝'②與中國通好,則入主專其利,而臣下無獲;若用兵,則利歸臣

下,而人主任其禍。故勸用兵者,皆為身謀耳?!逼醯ぶ黧@日:“何謂也?”弼曰:“晉高祖③

欺天叛君,末帝昏亂,上下離叛,故契丹全師獨克,然壯士健馬物故大半。今中國提封萬里,

精兵百萬,法令修明,上下一心,北朝欲用兵,能保其必勝于?就使其勝,所亡士馬,群臣當

之歟,抑人主當之歟?若通好不絕,歲幣盡歸人主,群臣何利焉?”契丹主大悟,首肯者久之。

(節選自《宋史?富弼列傳》,有刪改)

【注釋】①富弼:北宋名相,文學家。②北朝:指契丹。③晉高祖:指后晉皇帝石敬琦,在契丹

支持下稱帝,后為契丹所滅。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2分)

(1)以頭搶地耳搶:

(2)里劍而起挺:

(3)則入主李其利專:

(4)若通好不絕絕: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胺郑?/p>

(1)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

(2)故勸用兵者,皆為身謀耳。

3.從“怫然怒”到“色撓”,你看出甲文中秦王是一個怎樣的人?(3分)

4.兩文中,唐雎和富弼出使強國,都受到了武力威脅,他們的應對有何異同?(3分)

第2篇?陳涉世家(西漢?司馬近)

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

悵恨久之,曰:“茍富貴,無相忘?!眰蛘咝Χ鴳眨骸叭魹閭蚋胃毁F也?”陳涉太息日:“嗟

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通戊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會天

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

死國可乎?”陳勝日:“天下若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

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用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

數有功,愛士卒,芟人憐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

唱,宜多應者。”吳廣以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

鬼乎?”陳勝'吳廣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眾耳?!蹦说弧瓣悇偻酢保萌胨荇~

腹中。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義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孤鳴呼曰:

“大楚興,陳勝王。”卒皆夜驚恐。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巨陳勝。

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將尉醉,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尉果

暫廣。尉劍梃,廣起,奪而殺尉。陳勝佐之,并殺兩尉。召令徒屬日:“公等遇雨,皆已失期,

失期當斬。藉第令毋斬,而成死者固十六七。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

種乎!”徒屬皆曰:“敬受命?!蹦嗽p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袒右,稱大楚。為壇而盟,

祭以尉首。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攻大澤鄉,收而攻薪。薪下,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

徇新以東。攻錘、娜、苦、柘、譙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陳,率六七百乘,吩卜余,卒數萬人。

攻陳,陳守令皆不在,獨守丞與戰譙門中。弗勝,守丞死,乃入據陳。數日,號令召三老'豪杰

與皆來會計事。三老、豪杰皆曰:“將軍身被堅執脫,伐無道,誅暴泰,復立楚國之社稷,功宜

為王?!标惿婺肆橥?,號為張楚。當此時,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

【知識盤點】

1.詞類活用

(1)形容詞用作名詞

將軍身被堅執第

堅:原意為:堅圖的,在句中的意思為:

銳:原意為:銳,矛」的,在句中的意思為:

(2)名詞用作動詞

①乃丹書帛曰“陳勝手”

原意為:三,在句中的意思為:

②置人所,魚腹中

原意為:建旦,在句中的意思為:

(3)名詞作狀語

乃丹書帛曰“陳勝王”

原意為:立,在句中的意思為:

(4)動詞的使動用法

簿申尉

原意為:捶絲,在句中的意思為:

(5)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固以住之矣

原意為:圭堡,在句中的意思為:

2.一詞多義

⑴次:陳勝、吳廣皆次當行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⑵道:迫不通_

伐無道_

⑶當:失期當斬

咨臣以當世之事(《出師表》)

卿今當涂掌事(《孫權勸學》)

(4)號:節令召三老、豪杰與皆來會計事.

號為張楚_

(5)舉:舉大計亦

死即舉大名耳

⑹令:令辱之

藉第令毋斬_

軍中間將軍令(《周正夫軍細柳》)

令初下(《鄒忌諷齊王納諫》).

(7)應:傭者笑而厘曰

殺之以巧陳涉

⑻指:卜者知其指意

皆舉目陳勝_

3.其他重點實詞

(1)嘗與人傭耕嘗:

(2)轍耕之舉上輟:___________

(3)悵很久之悵恨:_________

(4)陳涉本&曰太息:________

(5)何富貴,無相忘茍:___________

(6)若為傭耕若:___________

(7)九百人電;大澤鄉屯:___________

(8)度已失期度:___________

(9)今亡亦死亡:___________

(10)不當立立:

(11)今要聞無罪或:___________

(12)楚人笆之憐:___________

(13)為天下中唱:___________

(14)目多應者宜:_____

(15)含鬼念:___________

(16)此教我先威眾耳威:

(17)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從祠中

間:__________

(18)夜野火篝:__________

(19)并殺兩尉并:__________

(20)端期令毋斬藉、第、令:_

(21)王侯將相宇有種乎寧:__________

(22)敬堂命受:__________

(23)為壇而般盟:__________

(24)ifilrT下:__________

(25)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得麻以東

徇:__________

(26)匕匕至陳比:__________

(27)將軍?被堅執銳身:__________

被:__________

執:__________

(28)號為張楚號:__________

(29)皆刑其長吏刑:__________

4.文言虛詞

(1)然:吳廣以為您

然足下卜之鬼乎

(2)之:輟耕之壟上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令辱?__________

(3)以:扶蘇?數諫故

或以為死__________

以激怒其眾__________

(4)乃: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乃行卜__________

(5)而:例者笑畫應曰

奪加殺尉__________

(6)當立專乃公子扶蘇

5.句子翻譯

(1)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2)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課下注釋)

(3)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課下注釋)

6.文意理解

(1)陳勝發動起義的導火線和根本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語句回答)

⑵文中,吳廣為什么“故數言欲亡”?

(3)陳勝、吳廣起義提出了“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的策略,從而掌握了民心動向,請概括

出這一策略的效果是從哪兩個方面得到證明的。

【金題集訓】

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1?4遨。(12分)

【甲】《陳涉世家》第3段

【乙】夏后伯啟與有底①戰于甘澤而不勝。六卿請復之,夏后伯啟曰:“不可。吾地不

淺,吾民不寡,戰而不勝,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庇谑呛跆幉恢叵巢悔N?,琴瑟不張力

鐘鼓不修,子女不飭咒親親長長,尊賢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故欲勝人者必先自勝,欲

論人者必先自論,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節選自《呂氏春秋?先己》)

【注釋】①夏后伯啟、有扈:古代人名。②張:樂器上弦.③飭;通“飾”,修飾。

L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12分)

(1)廣故「言欲亡數:___________

(2)王侯將相宇有種乎寧:___________

(3)是吾鐫瞥而教不善也薄:___________

(4)尊賢便能使:___________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4分)

(1)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

(2)戰而不勝,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

3.陳勝、吳廣的組織領導力具體體現在哪里?請結合甲文內容具體分析。(3分)

4.甲文中陳勝起義后短時間內“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余,卒數萬人”發展迅猛;乙文

中夏后伯啟“期年而有扈氏服”。請結合文章內容用自己的話概括其中的原因,并說說你從

中總結出的道理。(3分)

七年級上冊

第3篇詠雪(《世說新語》)

謝大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日:“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

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毙峙唬骸拔慈袅跻蝻L起?!惫笮?。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

軍王凝之妻也。

【知識盤點】

1.古今異義

與兒東講論文義

古義:今義:兒子和女兒

2.其他重點實詞

(1)謝太傅寒雪日內隼內集:

(2)與兒女講論》義文義:___________

(3)俄西雪聚俄而:.

驟:___________

(4)白雪紛紛何所似似:___________

(5)撒鹽空中奉可坦差:___________

擬:___________

(6)本茬柳絮國風起未若:___________

因:___________

3.文言虛詞

(1)與兒女講論文義

(2)白雪紛紛回所似

4.句子翻譯

(1)白雪紛紛何所似?

(2)撒鹽空中差可擬。

(3)未若柳絮因風起。

5.文意理解

(1)文中“"""""""等詞語營造了溫馨、融洽的家庭氛圍。

(2)文章結尾寫謝道鎘的身份,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3)把大雪紛飛的情景分別比作“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謝安認為哪個比喻更好?

你有不同看法嗎?(統編設問)

第4篇陳太丘與友期行(《世說新語》)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蛦?/p>

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坝讶吮闩眨骸胺侨嗽?!與人期行,相委而去?!?/p>

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

元方入門不顧。

【知識盤點】

1.通假字

尊君在不

同,意思是:

2.古今異義

太丘舍去

古義:今義:列.往

3.其他重點實詞

(1)陳太丘與友班行期:

(2)期月中日中:__________

(3)太丘穹去舍:__________

(4)門外型戲:__________

(5)相爭而去委:__________

(6)下車鼻之引:__________

(7)元方入門不顧顧:__________

4.文言虛詞

(1)陳太丘與友期行

(2)去后〃至

(3)相委加去

(4)啰是無信

(5)下車引書

5.句子翻譯

(1)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尊君在不?(課下注釋)

(3)與人期行,相委而去。(課下注釋)

(4)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足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6.文意理解

(1)文中“友人慚”的原因有:①:②。(用原文語句填空)

(2)《陳太丘與友期行》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行為、品性正直,合乎道義。文中哪些

地方能夠體現出陳元方的“方正”?(統編設問)

第5篇誡子書(三國-諸葛亮)

夫君子之行,繇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好也,才須

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知識盤點】

1.詞類活用

(1)形容詞用作動詞

非學無以廠才

原意為:克慰、廣大,在句中的意思為:

(2)形容詞用作名詞

非寧靜無以致運

原意為:逃,大,在句中的意思為:

2.其他重點實詞

(1)個子節誡:

書:__________

(2)靜以修身靜:

(3)非掌怛無以明,看淡泊:

明志:

(4)非寧靜無以致遠致:

致遠:

(5)浮悝則不能勵精淫:

慢:__________

勵:__________

(6)股躁則不能凈性險:

治:__________

(7)年與時觸馳:

(8)遂成植落枯落:

(9)悲守穹廬窮廬:

3.文言虛詞

(1)夫君子之行

(2)以:靜以修身

非淡泊無以明志

(3)險躁則不能治性

(4)意與日去

(5)將復回及

4.句子翻譯

(1)非寧靜無以致遠。

(2)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3)淫慢財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4)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ㄕn下注釋)

5.文意理解

⑴寫出文中提到“志”的語句,聯系上下文,說說你對文中“志”與“學”的關系是如何理

解的。(統編設問)

(2)作者從哪幾個方面進行了論述?乂是怎樣展開論述的?

(3)你認為諸葛亮寫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金題集訓】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4巡。(12分)

【甲】《誡子書》全文

【乙】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不必錦衣玉食而后謂之爭也,但使皮袍呢

褂俯拾即是,車馬仆從習慣為常,此即日①趨于奢矣。見鄉人則嘍其樸陋力見雇工則頤指氣

使③,此即日習于傲矣。京師子弟之壞,未有不由于“警”“傲”二字者。初五夜,又接弟信,

余固恐弟之焦躁也。余前年所以廢弛,亦以焦躁故爾。一經焦躁,則心緒少佳,辦事不能妥

善。弟總宜平心的氣。爾與諸弟戒之,至囑至囑!

(節選自《曾國藩家書》)

【注釋】①日:一天天地。②樸陋:粗俗鄙陋。③頤指氣使:不說話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

氣發聲來示意,形容有權勢的人隨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氣。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2分)

(1)非寧靜無以致匹致遠:________________

(2)淫慢則不能期帶勵精:________________

(3)悲守名中窮廬:________________

(4)此即日習于傲矣習:

2.用現代漢語翻譯卜.列句子。M分)

(1)非淡泊無以明志。

(2)余前年所以廢弛,亦以焦躁故爾。

3.甲文中諸葛亮認為“學須靜也,才須學也”,以“A"四字比喻了過度懈怠、

不靜心于學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狀態:乙文中曾國藩以自己為例勸誡弟弟,提出做事

宜“B”,否則會導致“心緒少佳,辦事不能妥善”的結果:甲、乙兩文的作

者都認為C會阻礙“靜”的養成,從而影響學習與做事。(3分)

4.甲文中諸葛亮提出“儉以養德”的觀點,請你結合乙文內容,談談在生活中該如何培養

“儉”的習慣。(3分)

第6篇狼(清?蒲松齡)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

并驅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也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卷之。

方欲行,轉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嵌人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房自后斷其

股,亦宛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博敵。

狼亦瑪矣,而頃刻兩寵,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知識盤點】

1.詞類活用

(1)名詞作狀語

①其一本坐于前

原意為:叁,在句中的意思為:

②意將隧入以攻我后也

原意為:通道,在句中的意思為:

(2)名詞用作動詞

一狼迪其中

原意為:陽穴,在句中的意思為:

2.一詞多義

⑴敵:恐前后受其敢

蓋以誘政敵人

⑵前:狼不敢?

其一犬坐于被

乃悟儂狼假寐時間

尊者呼(《醉翁亭記,)

雜然而幫陳者(《醉翁亭記》)

⑶止:坦露尻尾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3.其他重點實詞

(1)止有剩骨止:___________

(2)綠行甚遠綴:___________

(3)一狼仍叢從:___________

(4)而兩狼之并驅如故并:___________

驅:___________

(5)屠大考宕:___________

(6)粳野有麥場顧:___________

(7)場主積斷其中積薪:

(8)芮畋成丘苫蔽:_________

(9)強擔持刀弛:___________

(10)啰眩相向眈眈:_________

(11)少以,一狼徑去少時:_________

徑:__________

(12)久之,目似瞑久之:________

暝:__________

(13)意限甚暇:__________

(14)屠攀起暴:__________

(15)止露顯尾尻:__________

(16)乃悟前狼假涉寐:__________

(17)季以誘敵蓋:__________

(18)狼亦黠矣黠;

(19)而壩到兩斃頃刻:________

(20)禽獸之攣子幾何哉變詐:________

4.文言虛詞

(1)之:而兩狼3并驅如故

又數刀斃多__________

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2)其:恐前后受歡敵

場主積薪不中

一狼洞開中__________

(3)以: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投身骨__________

以刀劈狼首__________

(4)乃:乃悟前狼假寐

屠乃奔倚其下

(5)于:其一犬坐手前

5.句子翻譯

(1)途中兩狼,綴行甚遠。(課下注釋)

(2)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如故。(課下注釋)

(3)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

(4)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課下注釋)

⑸狼不敢前,眈眈相向。(課下注釋)

(6)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干前。(課下注移)

(7)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8)狼亦黠矣,而頃刻兩卷,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課下注釋)

6.文意理解

(1)文中表現狼貪得無厭的句子是:。

(2)課文主要寫了屠戶與狼斗智斗勇的經過。朗讀課文,說說其間經歷了哪幾次交鋒。(統編

設問)

(3)文中的狼具有哪些特點?請結合課文中的具體內容進行分析.

(4)找出能夠概括文章中心的語句,說說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統編設問)

【金題集訓】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4逑。(12分)

【甲】《狼》全文

【乙】一屠暮行,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者所遣行室,奔入伏海。狼自苦中探爪入,屠

急捉之。令不可去。顧無計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極力吹移時,覺狼不甚動,方綽以帶。出視,則狼脹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張不得合。遂負

之以將。非屠,烏能作此謀也!

1.解擇F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2分)

(1)狼不敢葩前:

(2)邕暇甚意:

(3)顧無時可以死之計:

(4)方縛以帶縛:

2.用現代漢語翱譯下列句子。(4分)

(1)居大窘,恐前后受其敵。

(2)股直不能屈,口張不得合。

3.甲文中的狼具有哪些特點?請結合具體內容進行分析。(3分)

4.甲、乙兩文均出口蒲松齡《加荒志異》,請分別概括兩個故事“異"在哪里。(3分)

第7篇穿井得一人(《呂氏春秋》)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源沒,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庇新?/p>

而傳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眹说乐?,聞之于宋君。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丁氏對日:“得

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鼻舐勚舸?,不若無聞也。

【知識盤點】

1.詞類活用

動詞的使動用法

則之于宋君

原意為:無型,在句中的意思為:

2.一詞多義

聞:呼之于宋君

求四之若此

啰寡人之耳者(《鄒忌諷齊王納諫》)

雞犬相回(《桃花源記》)

3.其他重點實詞

(1)冬井得一人穿

(2)家無井而出凈滋溉

(3)及其家穿井及

(4)有印而傳之者聞

(5)國人道之道

(6)丁氏豺曰對

(7)得一人之使使

4.文言虛詞

(1)之:聞之于宋君

求聞之若此

得一人之使

(2)于:聞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

非得一人干井中也

(3)而:家無井而出溉汲

有聞而傳之者

(4)及蘇家穿井

5.句子翻譯

(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課下注釋)

(2)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

6.文意理解

(1)從《穿井得一人》中,你獲得了怎樣的啟示?生活中為獲得真知真見,避免道聽途說,應該

怎么做?(統編設問)

(2)你認為《穿井得一人》一文中以訛傳訛的根源在哪兒?

第8篇杞人憂天(《列子》)

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

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日:“天,積氣耳,亡處亡氣。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

奈何憂崩至乎?”

其人日:“天果積氣,日月星宿,不當墜耶?”

曉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p>

其人曰:“奈地壞何?”

曉之者曰:“地,積塊耳,充塞四虛,亡處亡塊。若躇步趾蹈,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

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

【知識盤點】

1.通假字

其人舍然大喜

同,意思是:

2.其他重點實詞

(1)身豐所寄亡:__________

(2)因往嶙之曉:__________

(3)零/耳積氣:________

(4)薦屈伸呼吸若:__________

(5)終日在天中彳,小行止:________

(6)聚何憂崩墜乎奈何:________

(7)月便墜只使:__________

(8)亦不能有所中傷中傷:________

(9)積塊耳,充塞與串四虛:________

(10)其人管然大喜舍然:________

3.文言虛詞

其:基人曰

奈何憂蘇壞

4.句子翻譯

(1)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

(2)E1月星宿,亦枳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

(3)若躇步跋蹈,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

5.文意理解

(1)人們常用''杞人憂天”諷刺那些不必要的擔憂,也有人認為其中傳達出強烈的憂患意識。

你同意哪一種理解呢?(統編設問)

(2)如何理解“杞人”和“曉之者”的''大喜”?

七年級下冊

第9篇孫權勸學(《資治通鑒》i

初,權謂呂蒙日:“卿今當涂學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日:“孤豈欲卿治經

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拉。”蒙乃始就

學。及曾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日:“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日:“士別三日,即

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知識盤點】

1.通假字

孤世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同,意思是:

2.其他重點實詞

(1)卿今學珍學事當涂:

(2)蒙群以軍中多務辭:

務:__________

(3)孤豈欲卿但經為博士邪

治:__________

(4)但當涉承但:__________

涉獵:________

(5)冬魯肅過尋陽及:__________

過:__________

(6)卿令專才多今者:________

才略:________

(7)毛復吳下阿蒙非復:

(8)即更刮目相待更:

刮:__________

3.文言虛詞

(1)以:蒙辭以軍中多務

自以為大有所益

(2)與蒙論議

(3)蒙乃始就學

(4)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5)結友阿別

4.句子翻譯

(1)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

(2)但當涉獵,見往事耳。(課下注釋)

(3)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2020甘孜州)

5.文意理解

(D孫權給呂蒙指出的讀書方法是:。(用原文語句填空)

(2)說說孫權為什么要勸呂蒙學習,又是怎樣說服呂蒙的。(統編設問)

⑶課文是怎樣表現呂蒙學識進步的?呂蒙的變化對你有什么啟示?(統編設問)

【金題集訓】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4題。(12分)

【甲】《孫權勸學》全文

【乙】著教帝學書

太宗①朝②,有王著②學右軍④書,深得其法,侍書翰林久市聽政之余,留心筆札汽數

遣內侍持書示著,著每以為未善,太宗益刻意臨學。又以問著,對如初?;蛟兤湟猓眨?/p>

“書固佳矣,若逑稱善,恐帝不復用意?!逼浜?,帝筆法精絕,超越前古,世以為由著之規

益也。

(王辟之《遢水燕談錄》)

【注釋】①太宗:宋太宗趙光義。②朝:一代君主的統治時期。③王著:宋朝人,字知

微,官至殿中侍御史。④右軍:指東晉代著名書法家王羲.之。⑤翰林:皇帝的文學侍從官。

⑥筆札:書法。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2分)

(1)蒙哥以軍中多務辭:______________

(2)但當涉承涉獵:___________

(3)藜遣內侍持書示著數:______________

(4)太宗/刻意臨學益:______________

2.用現代漢語翻譯卜.列句子。(4分)

(1)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又以問著,對如初。

3.仔細閱讀中文,說說孫權是用了什么方法勸呂蒙學習的?(3分)

4.甲、乙兩文中的孫權和王著1勺勸學方式有什么不同?試簡要分析。(3分)

第10篇賣油翁(北宋?歐陽修)

陳康肅公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于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康肅問日;“汝亦知射于?吾射不亦精乎?”翁日;“無他,但手熟爾康肅忿然日;“爾

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蘆置于地,以錢或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

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笨得C笑而遣之。

【知識盤點】

1.通假字

(1)但手熟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