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材料科學與工藝技術發展_第1頁
金屬材料科學與工藝技術發展_第2頁
金屬材料科學與工藝技術發展_第3頁
金屬材料科學與工藝技術發展_第4頁
金屬材料科學與工藝技術發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金屬材料科學與工藝技術發展TOC\o"1-2"\h\u12771第一章金屬材料科學與工藝技術概述 1160941.1金屬材料的定義與分類 158281.2工藝技術的基本概念 2299531.3金屬材料與工藝技術的關系 216688第二章金屬材料的功能 376532.1力學功能 387522.2物理功能 3275182.3化學功能 423733第三章金屬材料的結構 4293453.1晶體結構 4167293.2組織結構 4317913.3缺陷結構 53427第四章金屬材料的制備方法 5124364.1鑄造法 5119754.2塑性加工法 5307904.3粉末冶金法 67474第五章金屬材料的熱處理 62915.1普通熱處理 662425.2表面熱處理 661135.3化學熱處理 724156第六章金屬材料的表面處理技術 7158616.1電鍍與化學鍍 7164486.2涂裝技術 7265096.3表面改性技術 829386第七章金屬材料的焊接技術 8272927.1熔化焊 881247.2壓力焊 8120407.3釬焊 910187第八章金屬材料科學與工藝技術的發展趨勢 9290478.1新型金屬材料的研發 9165848.2工藝技術的創新與改進 9第一章金屬材料科學與工藝技術概述1.1金屬材料的定義與分類金屬材料是指具有金屬特性的材料,包括純金屬以及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金屬或金屬與非金屬經熔煉、燒結或其他方法組合而成的具有金屬特性的材料。金屬材料的分類方法有很多種,常見的有按照化學成分分類、按照用途分類和按照功能分類等。按照化學成分分類,金屬材料可以分為黑色金屬和有色金屬。黑色金屬主要指鐵、鉻、錳及其合金,如鋼、生鐵等。有色金屬則是指除黑色金屬以外的金屬及其合金,如銅、鋁、鋅、鈦等。按照用途分類,金屬材料可以分為結構材料和功能材料。結構材料主要用于制造工程結構和機械零件,要求具有良好的力學功能,如強度、硬度、韌性等。功能材料則主要用于實現某種特殊的物理、化學或生物功能,如磁性材料、超導材料、儲氫材料等。按照功能分類,金屬材料可以分為高強度金屬材料、高溫金屬材料、耐腐蝕金屬材料、耐磨金屬材料等。1.2工藝技術的基本概念工藝技術是指將原材料或半成品加工成產品的方法和過程。它涉及到多個學科領域,如材料科學、機械工程、化學工程等。工藝技術的發展對于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具有重要意義。工藝技術的內容包括工藝流程、工藝參數、工藝裝備等方面。工藝流程是指產品制造的全過程,包括原材料的準備、加工、裝配、檢驗等環節。工藝參數是指在工藝過程中需要控制的各種參數,如溫度、壓力、速度等。工藝裝備則是指用于實現工藝過程的各種設備和工具,如機床、模具、夾具等。1.3金屬材料與工藝技術的關系金屬材料與工藝技術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系。金屬材料的功能和質量決定了其可加工性和適用的工藝技術,而工藝技術的選擇和應用又會影響金屬材料的功能和質量。,不同的金屬材料具有不同的化學成分、晶體結構和物理功能,因此需要選擇合適的工藝技術來進行加工和處理,以充分發揮其功能優勢。例如,對于高強度鋼,需要采用先進的塑性加工技術和熱處理工藝來提高其強度和韌性;對于高溫合金,需要采用特殊的熔煉和鑄造工藝來保證其高溫功能。另,工藝技術的不斷創新和改進也為金屬材料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和挑戰。通過采用新的工藝技術,可以開發出具有更好功能和更高質量的金屬材料,滿足不同領域的需求。例如,粉末冶金技術的發展使得可以制備出高功能的金屬粉末和復雜形狀的零部件;激光加工技術的應用則為金屬材料的精密加工提供了新的手段。第二章金屬材料的功能2.1力學功能金屬材料的力學功能是指材料在受力作用下所表現出的功能,主要包括強度、硬度、塑性、韌性等。強度是指材料抵抗外力破壞的能力,常用的強度指標有屈服強度、抗拉強度等。屈服強度是指材料開始產生塑性變形時的應力,抗拉強度則是指材料在斷裂前所能承受的最大應力。硬度是指材料抵抗局部變形的能力,常用的硬度測試方法有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維氏硬度等。硬度值的大小不僅取決于材料的成分和組織結構,還與測試方法和條件有關。塑性是指材料在斷裂前產生永久變形的能力,常用的塑性指標有伸長率和斷面收縮率。伸長率是指材料在拉伸試驗中,斷裂后標距的伸長量與原始標距之比;斷面收縮率是指材料在拉伸試驗中,斷裂后斷面面積的縮小量與原始斷面面積之比。韌性是指材料在斷裂前吸收能量的能力,常用的韌性指標有沖擊韌性和斷裂韌性。沖擊韌性是指材料在沖擊載荷作用下抵抗破壞的能力,斷裂韌性則是指材料抵抗裂紋擴展的能力。2.2物理功能金屬材料的物理功能是指材料在物理作用下所表現出的功能,主要包括密度、熔點、熱膨脹性、導電性、導熱性等。密度是指材料的質量與體積之比,不同的金屬材料具有不同的密度。熔點是指材料由固態轉變為液態時的溫度,熔點的高低與材料的化學成分和晶體結構有關。熱膨脹性是指材料在溫度變化時體積發生膨脹或收縮的性質,常用線膨脹系數來表示。導電性是指材料傳導電流的能力,不同的金屬材料具有不同的導電性,其中銀的導電性最好,銅、鋁次之。導熱性是指材料傳導熱量的能力,金屬材料一般具有良好的導熱性,其中銀的導熱性最好,銅、鋁次之。2.3化學功能金屬材料的化學功能是指材料在化學作用下所表現出的功能,主要包括耐腐蝕性、抗氧化性等。耐腐蝕性是指材料在腐蝕介質中抵抗腐蝕的能力,不同的金屬材料在不同的腐蝕介質中具有不同的耐腐蝕性。例如,不銹鋼在酸性介質中具有良好的耐腐蝕性,而鈦合金在海水等腐蝕性介質中具有良好的耐腐蝕性。抗氧化性是指材料在高溫下抵抗氧化的能力,抗氧化性的好壞直接影響材料的高溫使用功能。例如,高溫合金在高溫下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夠在高溫環境下長期穩定工作。第三章金屬材料的結構3.1晶體結構晶體結構是指晶體中原子或離子的排列方式。金屬材料的晶體結構主要有三種類型:體心立方結構、面心立方結構和密排六方結構。體心立方結構的原子排列方式是在立方體的八個頂點和體心各有一個原子。這種結構的金屬材料具有較高的強度和硬度,但塑性和韌性相對較差,如鐵、鉻等。面心立方結構的原子排列方式是在立方體的八個頂點和六個面的中心各有一個原子。這種結構的金屬材料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韌性,但強度和硬度相對較低,如銅、鋁等。密排六方結構的原子排列方式是在六棱柱的十二個頂點和上下底面的中心各有一個原子,中間還有三個原子。這種結構的金屬材料具有較高的強度和硬度,同時也具有一定的塑性和韌性,如鎂、鋅等。3.2組織結構金屬材料的組織結構是指材料中不同相的組成、形態、分布和數量等特征。組織結構對金屬材料的功能有著重要的影響。根據相的組成和形態,金屬材料的組織結構可以分為單相組織和多相組織。單相組織是指由一種相組成的組織,如純金屬的組織。多相組織是指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相組成的組織,如鋼的組織中包含鐵素體和滲碳體等相。組織結構的形成和變化與材料的加工和處理過程密切相關。例如,通過熱處理可以改變鋼的組織結構,從而提高其功能。3.3缺陷結構金屬材料中的缺陷結構主要包括點缺陷、線缺陷和面缺陷。點缺陷是指晶體中原子排列的不規則性,如空位、間隙原子等。點缺陷的存在會影響材料的物理和化學功能,如擴散、導電性等。線缺陷是指晶體中一維方向上的原子排列不規則性,主要是位錯。位錯的運動是金屬材料塑性變形的主要機制。面缺陷是指晶體中二維方向上的原子排列不規則性,如晶界、亞晶界等。面缺陷對材料的力學功能和耐腐蝕功能等有重要影響。第四章金屬材料的制備方法4.1鑄造法鑄造法是將液態金屬澆入鑄型中,使之凝固成形的方法。鑄造法是一種歷史悠久的金屬材料制備方法,具有成本低、適應性強等優點。鑄造法可以分為砂型鑄造、金屬型鑄造、熔模鑄造、壓力鑄造等多種方法。砂型鑄造是最常用的鑄造方法,其工藝過程包括制作砂型、熔煉金屬、澆注、落砂和清理等環節。金屬型鑄造則是采用金屬鑄型進行鑄造,其優點是鑄件的精度高、表面質量好。熔模鑄造是一種精密鑄造方法,適用于制造形狀復雜、精度要求高的鑄件。壓力鑄造是在高壓下將液態金屬壓入鑄型中,使其快速凝固成形,該方法生產效率高,鑄件的精度和表面質量也較好。4.2塑性加工法塑性加工法是通過對金屬材料施加外力,使其產生塑性變形,從而獲得所需形狀和尺寸的零件的方法。塑性加工法包括鍛造、軋制、擠壓、拉拔等多種方法。鍛造是在加壓設備及工(模)具的作用下,使坯料產生局部或全部的塑性變形,以獲得一定幾何形狀、尺寸和質量的鍛件的加工方法。鍛造可以改善金屬材料的內部組織,提高其力學功能。軋制是將金屬坯料通過兩個旋轉的軋輥之間,使其產生塑性變形,從而獲得板材、型材、管材等產品的加工方法。擠壓是將金屬坯料放入擠壓筒中,在壓力的作用下,使其通過模具的孔口,從而獲得各種形狀的型材、管材等產品的加工方法。拉拔是將金屬坯料通過拉拔模的孔口,使其產生塑性變形,從而獲得各種直徑的線材、管材等產品的加工方法。4.3粉末冶金法粉末冶金法是一種以金屬粉末或金屬粉末與非金屬粉末的混合物為原料,通過成型和燒結等工藝制造金屬材料、復合材料以及各種類型制品的工藝技術。粉末冶金法的工藝過程包括粉末制備、成型、燒結和后處理等環節。粉末制備是粉末冶金法的關鍵環節,常用的粉末制備方法有霧化法、還原法、電解法等。成型是將粉末制成具有一定形狀和尺寸的坯件,常用的成型方法有壓制、注射成型等。燒結是在高溫下使粉末顆粒之間發生粘結和擴散,從而使坯件達到一定的強度和密度。后處理則是根據產品的要求,對燒結后的制品進行進一步的加工和處理,如精整、熱處理、表面處理等。第五章金屬材料的熱處理5.1普通熱處理普通熱處理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種基本工藝。退火是將金屬材料加熱到適當溫度,保持一定時間,然后緩慢冷卻的熱處理工藝。退火的目的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功能;消除殘余應力,穩定尺寸;細化晶粒,改善組織,為后續熱處理作準備。正火是將金屬材料加熱到奧氏體化溫度后,在空氣中冷卻的熱處理工藝。正火的目的與退火相似,但冷卻速度比退火快,得到的組織比退火細,強度和硬度也比退火高。淬火是將金屬材料加熱到奧氏體化溫度后,快速冷卻的熱處理工藝。淬火的目的是提高金屬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但淬火后材料的脆性增加,需要進行回火處理。回火是將淬火后的金屬材料加熱到一定溫度,保溫一定時間,然后冷卻的熱處理工藝。回火的目的是消除淬火產生的內應力,降低脆性,提高韌性,同時保持一定的硬度和強度。5.2表面熱處理表面熱處理是只對工件表面進行加熱、冷卻而不改變其成分的熱處理工藝。表面熱處理的目的是使工件表面具有高的硬度、耐磨性和疲勞強度,而心部仍保持良好的韌性。表面熱處理包括表面淬火和化學熱處理兩種方法。表面淬火是通過快速加熱使工件表面奧氏體化,然后快速冷卻,使表面得到馬氏體組織的熱處理工藝。常用的表面淬火方法有感應加熱表面淬火、火焰加熱表面淬火等。化學熱處理是將工件置于一定的介質中加熱和保溫,使介質中的活性原子滲入工件表層,從而改變工件表層的化學成分、組織和功能的熱處理工藝。常用的化學熱處理方法有滲碳、滲氮、碳氮共滲等。5.3化學熱處理化學熱處理是將工件置于含有活性介質的爐中加熱、保溫,使介質中的某些元素滲入工件表層,以改變其化學成分、組織和功能的熱處理工藝。滲碳是將工件置于滲碳介質中加熱并保溫,使碳原子滲入工件表層的化學熱處理工藝。滲碳后的工件表面具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而心部仍保持良好的韌性。滲氮是在一定溫度下,使活性氮原子滲入工件表面的化學熱處理工藝。滲氮后的工件表面具有高的硬度、耐磨性、耐腐蝕性和疲勞強度。碳氮共滲是同時將碳和氮滲入工件表層的化學熱處理工藝,其功能介于滲碳和滲氮之間。第六章金屬材料的表面處理技術6.1電鍍與化學鍍電鍍是利用電解原理在金屬表面上鍍上一層其它金屬或合金的過程。電鍍可以提高金屬的耐腐蝕性、耐磨性、裝飾性等功能。電鍍的基本過程包括鍍前處理、電鍍和鍍后處理三個環節。鍍前處理是為了去除工件表面的油污、銹跡等雜質,以保證鍍層的質量。電鍍是將工件作為陰極,在直流電的作用下,使金屬離子在工件表面還原沉積形成鍍層。鍍后處理則是為了提高鍍層的功能和質量,如進行鈍化處理、除氫處理等。化學鍍是在無外加電流的情況下,利用還原劑將溶液中的金屬離子還原成金屬并沉積在工件表面的一種鍍覆方法。化學鍍具有鍍層均勻、孔隙率低、結合力好等優點,適用于形狀復雜的工件和非金屬材料的表面鍍覆。6.2涂裝技術涂裝技術是將涂料涂覆在工件表面,形成一層具有保護、裝飾或特殊功能的涂層的工藝。涂裝技術包括涂裝前處理、涂裝和涂裝后處理三個環節。涂裝前處理是為了去除工件表面的油污、銹跡等雜質,提高涂層的附著力。涂裝前處理的方法主要有脫脂、酸洗、磷化等。涂裝是將涂料通過噴涂、刷涂、浸涂等方法涂覆在工件表面。涂裝后處理則是為了提高涂層的功能和質量,如進行干燥、固化、拋光等處理。6.3表面改性技術表面改性技術是通過物理、化學或機械方法改變材料表面的化學成分、組織結構和功能的技術。表面改性技術可以提高材料的耐磨性、耐腐蝕性、抗疲勞性等功能。表面改性技術包括激光表面處理、離子注入、等離子體處理等方法。激光表面處理是利用激光束的高能量密度對材料表面進行加熱、熔化和凝固,從而改變材料表面的組織結構和功能。離子注入是將高能離子注入材料表面,使材料表面的化學成分和組織結構發生改變,從而提高材料的功能。等離子體處理是利用等離子體中的活性粒子對材料表面進行處理,從而改變材料表面的功能。第七章金屬材料的焊接技術7.1熔化焊熔化焊是將焊件接頭加熱至熔化狀態,不加壓力完成焊接的方法。熔化焊包括電弧焊、氣焊、電渣焊等多種方法。電弧焊是利用電弧作為熱源的焊接方法,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焊接方法之一。電弧焊可分為手工電弧焊、埋弧焊、氣體保護焊等。手工電弧焊是利用手工操作焊條進行焊接的方法,設備簡單,操作靈活,但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埋弧焊是利用電弧在焊劑層下燃燒進行焊接的方法,生產效率高,焊縫質量好,但只適用于平焊位置。氣體保護焊是利用氣體作為保護介質的焊接方法,可分為氬弧焊、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等。氬弧焊適用于焊接易氧化的有色金屬和合金鋼,焊縫質量好,但成本較高。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適用于焊接低碳鋼和低合金鋼,成本低,生產效率高。7.2壓力焊壓力焊是在焊接過程中,必須對焊件施加壓力(加熱或不加熱),以完成焊接的方法。壓力焊包括電阻焊、摩擦焊、超聲波焊等多種方法。電阻焊是利用電流通過焊件及接觸處產生的電阻熱作為熱源,將焊件局部加熱到塑性或熔化狀態,然后在壓力下形成焊接接頭的焊接方法。電阻焊可分為點焊、縫焊、對焊等。點焊是將焊件裝配成搭接接頭,并壓緊在兩電極之間,利用電阻熱熔化母材金屬,形成焊點的電阻焊方法。縫焊是將焊件裝配成搭接或對接接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