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軸向冷擠壓帶肋鋼筋連接 技術規程》_第1頁
《軸向冷擠壓帶肋鋼筋連接 技術規程》_第2頁
《軸向冷擠壓帶肋鋼筋連接 技術規程》_第3頁
《軸向冷擠壓帶肋鋼筋連接 技術規程》_第4頁
《軸向冷擠壓帶肋鋼筋連接 技術規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

R

團體標準

T/CCTASXX—XXXX

軸向冷擠壓帶肋鋼筋連接技術規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AxialColdSwagedSplicingforReinforcingBar

(征求意見稿)

(本稿完成日期2022-1)

XXXX-XX-XX發布XXXX-XX-XX實施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發布

2術語與符號

2.1術語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規程。

2.2.1軸向冷擠壓鋼筋連接axialcoldswagedsplicingforreinforcingbar

在待連接的兩根同軸線鋼筋的軸線方向設置連接套筒,使用連接工具在待連接鋼筋軸線方向對連接套筒施

加壓力,將連接套筒壓緊、擠密,以實現鋼筋連接的方式,稱為軸向冷擠壓鋼筋連接。

2.2.2軸向冷擠壓鋼筋連接套筒couplerforaxialcoldswagedsplicing

可傳遞鋼筋軸向拉力或壓力的鋼筋機械連接用部件或部件組,視應用場合而定,某些型號的鋼筋連接套筒

僅有內套,某些型號的鋼筋連接套筒包括內套和外套。

2.2.3內套innercoupler

鋼筋連接套筒的內層套管,經壓緊、擠密后直接與待連接鋼筋密貼,傳遞鋼筋軸向力。

2.2.4外套outercoupler

鋼筋連接套筒的外層套管組,由兩個套管組成,分別置于兩根待連接鋼筋一側,擠壓時鋼筋連接工具將擠

壓力直接作用在兩個外套管上。

2.2.5軸向冷擠壓鋼筋連接工具toolsforaxialcoldswagedsplicingofreinforcingbar

用于壓緊、擠密鋼筋連接套筒的液壓工具,通常包括手持式擠壓設備、連接線纜和配備PLC控制系

統的動力輸出端(液壓站)等。

2.2符號

da——連接套筒與鋼筋間的預留空隙

dg——鋼筋直徑

dt1——內套內徑

F0——鋼筋套筒連接工具空推時的頂推力

F1——連接套筒內有鋼筋時的實際頂推力

fyg——鋼筋抗拉強度

k——鋼筋連接安全系數

Lmin——連接套筒與鋼筋的最小搭接長度

t——內套壁厚

σn——連接套筒與鋼筋之間的握裹力

μ——連接套筒與鋼筋之間的摩擦系數

2

3接頭性能要求

3.0.1接頭設計應滿足強度及變形性能的要求。

3.0.2鋼筋連接套筒采用的原材料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鋼筋機械連接用套筒》(JG/T163)的有關規

定。

3.0.3接頭性能應包括單向拉伸、高應力反復拉壓、大變形反復拉壓和疲勞性能,應根據接頭的性能等級

和應用場合選擇相應的檢驗項目。

3.0.4接頭根據極限抗拉強度、殘余變形、極限伸長率及高應力和大變形條件下反復拉壓性能,分為I

級、II級、III級等三個等級,其性能應符合《鋼筋機械連接技術規程》(JGJ107)3.0.5~3.0.7的規

定。

3

4接頭應用

4.1應用場合

4.1.1軸向冷擠壓鋼筋連接采用的套筒根據不同的應用場合分為Y型、E型和S型三種。

4.1.2Y型套筒(見圖4.1.2)包括一件內套和二件外套,可用在鋼筋布置較密集、鋼筋間距較小、施工

場地狹窄或預制結構的連接部位,連接鋼筋適用范圍16~40mm。主要應用于橋塔大直徑鋼筋、地下連續

墻、地下空間及裝配式結構等場合。

圖4.1.2Y型套筒

4.1.3E型套筒(見圖4.1.3)包括一件內套,可用在連接大直徑鋼筋,要求施工作業面較大,連接鋼筋

適用范圍20~40mm。主要應用于橋墩、抗滑樁、樁板墻等場合。

圖4.1.3E型套筒

4.1.4S型套筒(見圖4.1.4)包括一件內套,可用在連接較小直徑鋼筋,要求施工作業面大,連接鋼筋

適用范圍16~32mm。主要應用于橋梁樁基礎、防護樁、預制鋼筋骨架等場合。

圖4.1.4S型套筒

4.2內套壁厚

4.2.1內套壁厚t必須滿足鋼筋連接接頭抗拉強度的要求,防止連接套筒拉斷。內套壁厚可根據鋼筋直徑

dg、鋼筋抗拉強度fyg、連接套筒抗拉強度fyt等參數確定,計算公式如下:

fyg22

t=kdg+dt11?dt(4.2-1)

fyt

式中dt1為內套內徑,k為鋼筋連接安全系數,取值不小于1.5。內套內徑dt1應略大于鋼筋的直徑dg,可

按下式確定:

dt1=+dgda(4.2-2)

式中da為連接套筒與鋼筋間的預留空隙,一般為2~4mm。

4.2.2不同規格內套建議壁厚見表4.2.1。

4

表4.2.1內套規格及壁厚(mm)

Y型E型S型

內徑壁厚內徑壁厚內徑壁厚

164165165

184.5185.5185.5

204.75206206

225226.25226.25

255.25257257

286.25288288

327329329

367.753610.253610.25

408.54011.54011.5

4.3最小搭接長度

4.3.1連接套筒與鋼筋的最小搭接長度Lmin必須滿足鋼筋連接抗拉強度的要求,防止連接套筒與鋼筋拉

脫。

內套

外套外套

L1L2

(Lmin為L1與L2中的最小值)

圖4.3.1最小搭接長度

連接套筒與鋼筋的最小搭接長度可按下式確定:

2

fdygg/4

Lkmin=(4.3-1)

dgn

式中k為鋼筋連接安全系數,fyg為鋼筋抗拉強度,dg為鋼筋直徑,σn為連接套筒與鋼筋之間的握裹力,

μ為連接套筒與鋼筋之間的摩擦系數。

連接套筒與鋼筋之間的握裹力σn是鋼筋套筒連接工具頂推力的函數,實際應用中可根據鋼筋套筒連接工

具提供的頂推力,通過室內拉拔試確定:

n=?fFF()10(4.3-2)

式中F0為鋼筋套筒連接工具空推時的頂推力,即連接套筒內無鋼筋,用鋼筋套筒連接工具擠壓連接套筒

的頂推力;F1為連接套筒內有鋼筋時的實際頂推力。

4.4接頭設置

4.4.1外套外緣間、外套外緣與相鄰鋼筋間的間距應滿足現有規范對鋼筋最小間距要求,必要時接頭可錯

位布置(圖4.4.1)。軸向冷擠壓鋼筋連接最小操作空間要求見表4.4.1-1、表4.4.1-2。

5

圖4.4.1鋼筋接頭錯位布置

表4.4.1-1最小操作空間(Y型)

鋼筋直徑鋼筋理論鋼筋中心距鉗口寬度鋼筋凈間距

(mm)凈間距(mm)(mm)(mm)建議值(mm)

2030.556.55440

2233.5605845

2537656350

2843737455

3244808155

3649898960

4053.5979865

表4.4.1-2最小操作空間(E、S型)

鋼筋直徑鋼筋理論鋼筋中心距鉗口寬度鋼筋凈間距

(mm)凈間距(mm)(mm)(mm)建議值(mm)

1646649555

1845.565.59555

2044.567.59555

2244.5699555

2543.571.59555

28487910860

3251.587.511570

4.4.2外套外緣與混凝土結構內/外表面間的最小距離應滿足現有規范對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的要求。

6

5接頭型式檢驗

5.0.1下列情況應進行型式檢驗:

1確定接頭性能等級時;

2套筒材料、規格、加工工藝改動時;

3型式檢驗報告超過4年時。

5.0.2接頭型式檢驗試件應符合下列規定:

1對每種類型、級別、規格、材料、工藝的接頭,型式檢驗試件不應少于12個。其中鋼筋母材拉伸

強度試件不應少于3個,單向拉伸試件不應少于3個,高應力反復拉壓試件不應少于3個,大變形反復

拉壓試件不應少于3個;

2全部試件的鋼筋均應在同一根鋼筋上截取;

3接頭試件應按本規程4.3節的要求進行安裝;

4型式檢驗不得采用經過預拉的試件。

5.0.3接頭的型式檢驗應按《鋼筋機械連接技術規程》(JGJ107)附錄A的規定進行,當試驗結果符合

下列規定時應評定為合格:

1強度檢驗:每個接頭試件的強度實測值均應符合本規程表3.0.5中相應接頭等級的強度要求;

2變形檢驗:3個試件殘余變形和最大力下總伸長率實測值的平均值應符合《鋼筋機械連接技術規

程》(JGJ107)表3.0.7的規定。

5.0.4型式檢驗應詳細記錄連接件和接頭參數,宜按《鋼筋機械連接技術規程》(JGJ107)附錄B的格

式出具檢驗報告和評定結論。

5.0.5接頭用于直接承受重復荷載的構件時,接頭的型式檢驗應按表5.0.5的要求和《鋼筋機械連接技術

規程》(JGJ107)附錄A的規定進行疲勞性能檢驗。

表5.0.5鋼筋接頭疲勞性能檢驗的應力幅和最大應力

最小與最大應力幅值最大應力

應力組別

應力比值ρ(MPa)(MPa)

第一組0.70~0.7560230

第二組0.45~0.50100190

第三組0.25~0.30120165

5.0.6接頭的疲勞性能型式檢驗應符合下列規定:

1取實際工程采用的同材質、同型號、同規格的鋼筋,及其對應的連接套筒,做6根接頭試件,分

為2組,每組3根;

2可任選本規程表5.0.5中的2組應力進行試驗;

3經200萬次加載后,全部試件均未破壞,該批疲勞試件型式檢驗應評為合格。

7

6接頭的現場安裝

6.1一般規定

6.1.1軸向冷擠壓鋼筋連接的施工應按連接技術提供單位的安裝技術要求進行,操作工人應經專業培訓合

格后上崗。施工安裝流程應經工藝檢驗合格后方可進行。

6.2連接工具

6.2.1連接工具應先在現場試運行,觀測液壓系統運行無異常,各項數據顯示正常,并檢驗鉗口干凈無污

物后,方可進行施工操作。

6.2.2對不同直徑鋼筋,連接工具液壓機所需壓力值和匹配的液壓機油缸缸徑見表6.2.2。

表6.2.2連接工具液壓機壓力值與選用油缸缸徑

鋼筋直徑壓力值液壓機油缸缸徑

(mm)(kN)(MPa)(mm)

1670-10050-7550

1870-10050-7550

20110-15065-9055

22120-15070-9055

25120-15070-9055

28130-16055-8063

32160-19060-8063

36160-19065-8070

40170-21065-9070

6.2.3施工完成后應及時對連接工具進行回收、清理、保養。

6.3接頭安裝

6.3.1施工前,應對接頭提供單位提交的相關技術資料進行審查與驗收,并應包括下列內容:

(1)連接套筒的有效型式檢驗報告;

(2)連接套筒產品設計、接頭安裝要求的相關技術文件;

(3)連接套筒產品合格證和原材料質量證明書。

6.3.2接頭安裝前,應先對待連接鋼筋端頭進行整直清理,不允許有彎曲、翹曲、銹蝕、附著物等。

6.3.3施工過程中注意始終保持鉗口干凈無污物,連接線纜放置在安全區域,避免損傷。

6.3.4鋼筋端部應有可檢查鋼筋插入深度的明顯標記。

6.3.5常用鋼筋型號及直徑宜選用的鋼筋連接套筒尺寸見表6.3.5。

8

表6.3.5鋼筋連接套筒尺寸推薦表

鋼筋直徑(mm)連接套筒內徑(mm)

1619

1821

2024

2225.5

2529

2832

3237

3641

4044.5

6.3.6待連接鋼筋間距宜控制在10mm之內,超出此間距的應采用加長型鋼筋連接套筒。

6.3.7接頭安裝完成后應及時對連接進行目測檢驗。

9

7檢驗與驗收

7.1連接套筒的檢驗

7.1.1材料取樣應符合《鋼及鋼產品力學性能試驗取樣位置及試樣制備》(GB/T2975)的規定。

7.1.2軸向冷擠壓鋼筋連接套筒中的外套、內套檢驗項目應至少包括外觀、硬度、外徑、內徑、長度、螺

紋尺寸及槽壁厚尺寸。

外觀應用目測方法檢驗,尺寸應用游標卡尺及專用量具檢驗。外觀、尺寸及硬度的檢驗項目,量具、檢

具,檢驗方法應符合表7.1.2的規定。

表7.1.2外觀、尺寸及硬度檢驗方法

檢驗項目量具、檢具名稱檢驗方法

外觀——目測。

應符合《金屬材料洛氏硬度試驗第1部分

硬度硬度計

試驗方法》(GB/T230.1)的規定。

外形尺寸游標卡尺或專用量具不少于2個方向進行測量。

螺紋尺寸螺紋樣板、游標卡尺按照螺紋樣板、游標卡尺進行測量。

槽壁厚游標卡尺不少于2個部位進行測量。

7.1.3力學性能試驗應按《金屬材料拉伸試驗》(GB/T228.1)的規定進行。

7.1.4軸向冷擠壓鋼筋連接套筒生產的可追溯性要求應符合以下規定:

(1)軸向冷擠壓鋼筋連接套筒的外套應按相關內容的規定在其外表面刻印標志;

(2)軸向冷擠壓鋼筋連接套筒的外套、內套批號應與原材料爐號、原材料檢驗報告、熱處理爐批

號、發貨或出庫憑單、產品檢驗記錄、產品合格證、產品質量證明書等記錄相對應;

(3)生產廠家對軸向冷擠壓鋼筋連接套筒的外套、內套批號有關記錄的保存不少于3年。

7.2連接工具的檢驗

7.2.1鋼筋套筒連接工具制品檢驗項目應至少包括:

(1)缸體外形結構、直線度;

(2)缸體導套配合間隙;

(3)鉗口開口尺寸、厚度、臺階厚度尺寸。

連接工具不需型式檢驗。

7.2.2鋼筋套筒連接工具生產的可追溯性要求應符合以下規定:

(1)鋼筋套筒連接工具批號應與原材料爐號、原材料檢驗報告、熱處理爐批號、發貨或出庫憑單、

產品檢驗記錄、產品合格證、產品質量證明書等記錄相對應;

(2)鋼筋套筒連接工具的批號有關記錄的保存不少于3年。

7.3接頭的現場驗收

7.3.1工程應用軸向冷擠壓鋼筋連接接頭時,應對接頭技術提供單位提交的相關技術資料進行審查與驗

收,并應包括下列內容:

10

1工程所用接頭的有效型式檢驗報告;

2連接件產品設計、接頭加工安裝要求的相關技術文件;

3連接件產品合格證和連接件原材料質量證明書。

7.3.2接頭工藝檢驗應針對不同鋼筋生產廠的鋼筋進行,施工過程中更換鋼筋生產廠或接頭提供單位時,

應補充進行工藝檢驗。工藝檢驗應符合下列規定:

1各種類型和形式的接頭均應進行工藝檢驗,檢驗項目包括單向拉伸極限抗拉強度和殘余變形;

2每種規格鋼筋接頭試件不應少于3根;

3接頭試件測量殘余變形后,可繼續按《鋼筋機械連接技術規程》(JGJ107)附錄A的規定進行極

限抗拉強度試驗;

4每根試件極限抗拉強度和3根接頭試件殘余變形的平均值均應符合本規程3.0.5的規定;

5工藝檢驗不合格時,應進行工藝參數調整,合格后方可按最終確認的工藝參數進行接頭批量加工。

7.3.3接頭安裝前的檢驗與安裝后的驗收應滿足表7.3.3的要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