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外版八年級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1頁
2025年上外版八年級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2頁
2025年上外版八年級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3頁
2025年上外版八年級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4頁
2025年上外版八年級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上外版八年級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六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6題,共12分)1、從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開,重點是()A.鄉鎮企業改革B.國有企業改革C.分配制度改革D.私有企業改革2、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就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等23國的提案進行投票表決,結果該項提案以壓倒多數票獲得通過。該項提案的議題是A.譴責美國對朝鮮的侵略行徑B.建立和發展與中國的友好合作關系C.縮小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D.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3、【題文】第二次工業革命一個重要影響是資本主義發展到“壟斷資本主義即帝國主義階段”此后列強對外侵略的主要方式是資本輸出。《馬關條約》也反映了列強對華侵略變為以資本輸出為主,它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該條約最能體現這些變化與影響的條款是A.割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B.賠款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C.增開新的通商口岸D.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4、【題文】雅典在希臘城邦中以比較健全的民主政治著稱。將雅典民主政治推向極盛的是A.伯里克利B.梭倫C.腓力匹得斯D.埃斯庫羅斯5、唐朝詩歌流傳下來的有()A.2萬多首B.3萬多首C.4萬多首D.5萬多首6、20世紀50年代我國“三大改造”的實質是()A.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B.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C.變革生產資料私有制D.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評卷人得分二、填空題(共8題,共16分)7、閱讀下表判斷:每小題l分,本大題共5分。。名稱代表人物主要主張重要影響洋務運動李鴻章興辦近代軍事和民用工業;興辦新式學堂,選派留學生,籌建北洋、南洋、福建水師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培養了一批近代人才,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戊戌變法梁啟超興辦實業;廣開言路;開辦新式學堂;訓練和裝備新式海軍、陸軍資產階級的愛國政治運動,加快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宣傳西方的思想,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以下表述是從上表信息中得出的,請在括號內劃“√”,違背了上表信息所表達的意思的,請在括號內劃“×”;是上表信息沒有涉及到的,請在括號內劃“○”。(1)李鴻章和梁啟超分別是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的代表人物。()(2)李鴻章興辦了江南制造總局、輪船招商局和開平礦務局。()(3)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都主張開辦新式學堂和廣開言路。()(4)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都主張向西方先進國家學習。()(5)戊戌變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洋務運動則加快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8、【題文】被譽為“兩彈元勛”的焦裕祿為我國國防事業做出了杰出貢獻。

錯誤:改正:9、186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搶劫并火燒圓明園。

錯誤:____改正:____。10、1842年,中英簽署《南京條約》,條約規定:開放廣州、廈門、福建、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______(判斷對錯)11、觀察《甲午戰爭示意圖》,把英文字母代號A.鄧世昌犧牲的戰役地點B.北洋水師全軍覆滅填入對應方框內。

12、文化大革命中,____和____兩個反革命集團陰謀奪取黨和國家最高領導權。

13、收復新疆的民族英雄是李鴻章.______(判斷對錯)14、________________油田的建成,結束了中國靠“洋油”的時代,__________被譽為“鐵人”評卷人得分三、判斷題(共5題,共10分)15、阿基米德曾經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將翻轉地球”。()16、四項基本原則即: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無產階級專政,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是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不可逾越的底線。()

。A.正確B.錯誤17、洋務運動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18、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T.正確F.錯誤19、1987年召開的中共十三大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概括為“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對內改革,堅持對外開放。______評卷人得分四、識圖題(共2題,共16分)20、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安。讓我們走進歷史,從以下圖片中提取歷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1)圖1中的土地改革開始的標志是什么?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廢除了在我國延續兩千多年的什么制度?

(2)根據圖2,到1956年底,國家對_________、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標志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我國初步建立。

(3)圖3表明當時中國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上出現了哪兩次重大失誤?

(4)作為農業大國,我們有許多經驗和教訓。請你為我國農業發展提出合理建議。21、學習與探究。下面幾幅圖是李華同學在某一主題圖文結合的探究學習中搜集的圖片資料,請你也參與這次探究活動:

圖A國民革命軍北伐誓師大會圖B中國工農紅軍長征路線示意圖

圖C盧溝橋事變圖D轉戰陜北

請回答:(1)在中國近代史上,國共兩黨曾親密無間,共同抗敵,也曾分道揚鑣,揮戈相向,深刻影響了中國歷史的進程。請選出反映國共合作時期的圖片序號,并分別寫出國共第二次合作時期、第二次內戰時期的戰役各一例。

(2)從圖片A.B.C.D可以看出國共兩黨關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從每次變化的結果來看,你從中感悟到什么?

(3)通過以上圖片和問題的解決,你知道振華同學探究學習的主題是什么嗎?評卷人得分五、材料題(共3題,共18分)22、中國近代史上國共兩黨歷經了兩次合作兩次分裂。請根據如圖所示圖表和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國共兩黨關系變化(兩次合作;兩次分裂)

。時期時間標志戰線影響原因第一次合作北伐戰爭1924~19271924.1國民黨“一大”的召開革命統一戰線國共合作后領導北伐戰爭,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共同敵人: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反帝反封)第一次分裂土地革命1927~1937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導致大革命失敗,內戰給日本帶來可乘之機蔣介石等叛變。共產黨建立根據地,武裝反抗國民黨第二次合作抗日戰爭1937~1945______抗日統一戰線______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第二次分裂解放戰爭1946~19491946.6撕毀“雙十協定”/解放戰爭推翻了國民黨統治,祖國至今未能實現統一蔣介石實行獨裁,發動內戰(1)指出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時期創辦的軍事學校名稱。

(2)第一次國共分裂期間紅軍被迫進行了長達兩年的二萬五千里長征;今年(2016年)是紅軍長征勝利幾周年?長征精神指的是哪些精神?

(3)請說出促成第二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標志性事件?請問第二次國共合作的重大影響是什么?

(4)請說出在國共兩黨第二次分裂時期揭開共產黨戰略進攻序幕的標志性事件。

(5)通過學習國共兩黨關系變化的歷史知識,你有什么感悟?2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毛澤東在《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指出:“本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等項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本政府均愿與之建立外交關系”

材料二:新中國的外交充滿艱辛;也閃耀著智慧,贏得了世界各國的尊重。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推動各種國際交流與合作,在國際社會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材料三:1954年在日內瓦會議時福斯特。杜勒斯拒絕同周恩來握手因此;我走完舷梯時決心一邊伸出我的手,一邊向他走去。我們的手相握時。一個時代結束了,另一個時代開始了。

--《尼克松回憶錄》

材料四:孔子指出:“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有武備者必有文事。

材料五:1949年以來;新增建交國數。

(1)根據材料一“唯一合法政府”;“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等內容;與舊中國外交相比,體現的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最根本特征是什么?

(2)材料二中“閃耀著智慧;贏得了世界各國的尊重”外交政策,在20世紀50年代有哪些體現?

(3)材料三中的“一個時代結束了;另一個時代開始了。”反映了中美關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中美正式建交在什么時間?

(4)如果把外交視為“文事”;綜合國力視為“武備”。請你根據材料三和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1972年建交高峰出現的“武備”因素是什么?(寫出一項)

(5)根據材料五,20世紀9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外交在堅持原有外交政策的基礎上不斷發展,再次出現與多國建交的高潮,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積極活躍,參加或舉辦各種活動,試舉兩例說明。24、根據以上材料,簡述你對招商局“極具標本價值”這一結論的理解。評卷人得分六、簡答題(共3題,共30分)25、【題文】中國成為一個真正獨立自主的國家,結束了千百年來由少數剝削者壟斷政權的局面,人民大眾成為國家主人,它是中國歷史的新紀元。新中國的成立,還突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大大增強了社會主義陣營的力量,直接推動了殖民地半殖民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結束了近代百余年的屈辱史,即新中國的成立,請說明代表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標志?26、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1井岡山位于湘贛邊界的羅霄山脈中段;山勢高大,主要山峰海拔都在千米以上。井岡山的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森林覆蓋率高達64%,景區內擁有各種植物3800多種。

材料2(井岡山)反動力量薄弱。這里還有較好的群眾基礎和黨的組織基礎;并且留有一定數量的農民自衛軍。

材料3“上山(井岡山)之后;毛澤東還提出:紅軍要嚴格執行‘行動聽指揮,不拿工人農民一點東西,打土豪要歸公’的三大紀律和‘上門板,捆稻草,說話和氣,買賣公平,借東西要還,損壞東西要賠’的六項注意。”

回答下列問題:

(1)請你解答毛澤東當初選擇井岡山作為根據地的原因。

(2)請你進一步解答工農革命軍能夠在井岡山站穩腳跟的原因是什么?

(3)從毛澤東領導軍隊進攻中心城市受挫后,進軍井岡山成功開辟革命根據地的事件中,你受到了什么啟發?2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2016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5周年紀念日;八年級某班準備出一期紀念專刊,設置了以下幾個學習板塊,請你一起參與探究。

[革命先行者]

他自稱為“洪秀全第二”;認識到“醫國”比“醫人”更重要,辛亥革命后他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1)材料中的“他”是______;1905年“他”在日本東京成立______,“他”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是______。

[革命第一槍]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第一槍在武昌打響;漢口;漢陽的新軍起義響應,革命在武漢三鎮取得勝利。

(2)簡要說說辛亥革命的偉大歷史功績是什么?

(4)請你談談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海峽兩岸紀念辛亥革命有什么重要意義?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6題,共12分)1、B【分析】從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開,重點是國有企業的改革.國有企業改革主要在三個方面進行:把原來單一的公有制經濟發展為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對國有企業實行政企分開,逐步擴大企業的生產經營自主權,實行經營責任制;實行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故選B.

本題考查了國企改革.1992年;黨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后,國有企業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業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邁進;對小型企業采取改組、聯合等多種形式,加快企業的改革步伐.

本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城市改革的重點是國有企業的改革.【解析】B2、D【分析】本題考查中國重返聯合國的相關知識。據題干“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就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等23國的提案進行投票表決,結果該項提案以壓倒多數票獲得通過。”結合所學可知,1971年10月25日,參加第26屆聯合國大會。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恢復了中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進一步提高了中國國際地位。故選D。【解析】D3、D【分析】【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資本輸出的含義,在中國投資設廠是資本輸出的體現,所以D符合題意,ABC中的割地賠款不是資本輸出的體現。【解析】【答案】D4、A【分析】【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將雅典民主政治推向極盛的人物。將雅典民主政治推向極盛的人物是伯利克里;因為伯利克里當政時期,雅典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奴隸主民主政治發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故答案選A。

考點:人教新課標九年級上冊?人類文明的開端?西方文明之源【解析】【答案】A5、D【分析】【分析】此題考查學生對于唐代詩歌創作概況的了解。根據教材所寫“今天,我們依然能讀到唐朝兩千多位詩人的近五萬首詩歌。”可知,答案為D。【點評】了解唐代詩歌創作的概況。6、C【分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三大改造”高速進行史實的識記。依據北師大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下冊第4課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第二子目“三大改造”高速進行中的內容:“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可知,我國“三大改造”的實質是變革生產資料私有制,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主要考查學生對“三大改造”高速進行史實的識記。對于這一內容,還可以考查三大改造的時間、內容、性質和意義。二、填空題(共8題,共16分)7、略

【分析】試題分析:第(1)問,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李鴻章和梁啟超的識記。我們通過學過的知識知道:洋務運動代表人物中央是奕,地方是李鴻章、張之洞、左宗棠、曾國藩。康有為和梁啟超是資產階級維新派的代表人物,他們領導了戊戌變法。故正確。第(2)問,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讀圖能力。我們通過學過的知識知道:洋務運動中,李鴻章確實興辦了江南制造總局、輪船招商局和開平礦務局,但表格中沒有涉及到他創辦的企業。第(3)問,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主張的認識。表格中,洋務運動的主張是:興辦近代軍事和民用工業;興辦新式學堂,選派留學生,籌建北洋、南洋、福建水師等;戊戌變法的主張是:興辦實業;廣開言路;開辦新式學堂;訓練和裝備新式海軍、陸軍等。兩者的相同點是興辦新式學堂。廣開言路不是共同點。第(4)問,主要考查學生對維新變法和洋務運動的認識。康有為、梁啟超領導的戊戌變法是除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之外,還學習西方的先進制度。洋務派主張學習西方先進技術,沒有學習政治制度。兩者的共同點是:都主張向西方先進國家學習。第(5)問,主要考查學生對維新變法和洋務運動影響的認識。洋務運動中產生了一批近代企業,培養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為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積累了經驗,對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戊戌變法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加快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所以錯誤。考點:人教新課標八年級上冊·中國近代化的探索·維新變法和洋務運動【解析】【答案】(1)√(2)○(3)×(4)√(5)×8、略

【分析】【解析】

試題分析:鄧稼先為我國核武器研制事業兢兢業業;嘔心瀝血、孜孜不倦地奮斗了28年,從原子彈、氫彈原理的突破和試驗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試驗,都做出了重大貢獻。

考點:人教新課標八年級下冊?科技教育與文化?科學技術的成就【解析】【答案】錯誤:焦裕祿改正:鄧稼先9、八國聯軍英法聯軍【分析】【分析】1856年10月;英法聯軍為主兇,美俄兩國為幫兇,對中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一路燒殺,攻入北京,闖進圓明園,掠奪珍寶,十二獸首丟失,為掩人耳目,他們又放火焚燒圓明園。故答案為:錯誤:八國聯軍;改正:英法聯軍。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第二次鴉片戰爭。10、略

【分析】英國政府為保護鴉片走私;借口中國禁煙,1840年6月,英國艦隊侵入中國廣東海面,鴉片戰爭正式爆發.1842年8月,英國艦隊沿長江而上,直逼南京城下,用武力強迫清政府簽訂《南京條約》,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賠償英國2100萬元,割香港島給英國,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所以“1842年,中英簽署《南京條約》,條約規定:開放廣州、廈門、福建、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中的“福建”錯誤.

故答案為:

×.

本題以“1842年;中英簽署《南京條約》”為切入點,考查的是鴉片戰爭簽訂的《南京條約》的內容.

本題以“1842年,中英簽署《南京條約》”為線索,考查學生對鴉片戰爭簽訂和《南京條約》的知識點的識記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熟記《南京條約》開放的五個通商口岸.另外向學生說明,鴉片戰爭簽訂的《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解析】×11、略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學生對甲午中日戰爭相關知識的掌握。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894年,中日雙方海軍主力在黃海大東溝進行了一場大規模的海戰,史稱黃海大戰。在黃海大戰中,致遠艦管帶鄧世昌英勇抗擊日軍,在彈藥快要耗盡的情況下,命令開足馬力,撞向日艦,不幸被日艦炮火擊中,鄧世昌最終自沉海底,以身殉國;黃海大戰后,日軍又夾攻山東威海衛,結果,在威海衛戰役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所以答案是:右邊(上面)A;左邊(下面)B。

【解析】左B右A

12、略

【分析】此題考查的是文化大革命的相關內容。結合教材可知,1966年至1976年,我國進行了文化大革命,文革中出現了兩個反革命集團分別是林彪反革命集團和江青反革命集團,企圖謀取國家政權。【解析】林彪、江青13、略

【分析】1875年;左宗棠被清政府任命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1876年,左宗棠率清軍入新疆,打敗了阿古柏侵略軍.1878年,除伊犁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國懷抱.所以說,收復新疆的是左宗棠,不是李鴻章.

故答案為:

×.

本題考查左宗棠收復新疆的知識.

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左宗棠收復新疆的知識的熟知程度,屬于基礎知識,難度較小.【解析】×14、略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成就。中共八大以后的十年,社會主義建設雖然發生嚴重失誤,但是仍然取得顯著成就。石油工業尤為突出,大慶油田的建成結束了中國靠"洋油"的時代,實現原油和石油產品全部自給。王進喜贏得“鐵人”的稱號。以他為代表的那種艱苦創業精神,也被譽為“鐵人“精神。故填"大慶“”王進喜“。【解析】大慶;王進喜。三、判斷題(共5題,共10分)15、√【分析】【解析】試題分析:“給我一個支點,我將翻轉地球”是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的名言。考點:本題考查的是有關阿基米德的史實【解析】【答案】(√)16、√【分析】1987年,鄧小平為黨的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闡明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即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無產階級專政(人民民主專政),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是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不可逾越的底線。故本題正確,故選A。

【解析】A17、√【分析】【分析】據所學知;洋務運動引進了西方先進的技術,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邁出了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故答案為:正確。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洋務運動的內容及其影響。18、×【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學生對鴉片戰爭的相關知識的掌握。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842年,英國侵略者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英《南京條約》,條約規定: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英商貨物進出口關稅應由兩國協商。《南京條約》的簽訂,使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喪失了獨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國開始卷入世界資本主義的漩渦。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是洋務運動,故本題錯誤。所以選F。【解析】F19、×【分析】1987年;在中共十三大上,鄧小平闡明了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并提出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可將其簡單歸結為“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一個中心”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兩個基本點”是堅持改革開放,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故題干表述錯誤。

故答案為:×。

本題主要考查中共十三大的相關史實。1987年;在中共十三大上,鄧小平闡明了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并提出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本題主要考查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判斷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中共十三大的相關史實。【解析】×四、識圖題(共2題,共16分)20、略

【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土地改革的意義。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在解放區實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廢除了在我國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剝削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使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經濟上翻了身,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促進了農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

(2)本題考查三大改造。由圖②“農民積極入社”可知;這反映的是三大改造中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1956年底,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完成,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變成了社會主義公有制,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

(3)本題考查20世紀中期;我國在社會主義建設探索時期的失誤和挫折。20世紀50年代,黨和政府錯誤發動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主要標志是高指標;瞎指揮、浮夸風、“共產”風,這就使得“左”的錯誤在全國各地嚴重泛濫開來,工農業生產遭到嚴重破壞;國家和人民遇到建國后未曾有過的經濟困難,“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是黨在探索社會主義道路中的一次嚴重失誤,圖中的“大煉鋼鐵”表明了中國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上的“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失誤。

(4)本題考查學生的總結分析能力。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依據所學歷史知識多角度作答;如依據我國國情發展農業生產,建設新農村;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等等。【解析】(1)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封建土地剝削制度或封建土地所有制。(2)農業;社會主義經濟制度。(3)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4)關注農業,減輕農民負擔;實事求是,依據我國國情發展農業生產,建設新農村;21、略

【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了國共兩黨的合作和解放戰爭的有關知識。根據圖片和所學知識,1924年,國共兩黨進行了第一次合作,合作后進行了北伐戰爭;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在民族危機嚴重時刻,國共兩黨進行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故反映國共合作時期的圖片是:圖A、圖C。在國共第二次合作時期的戰役有:1938年的臺兒莊戰役,是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仗;1937年9月的平型關大捷,是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了第一個勝利;1940年的百團大戰,是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最大規模的戰役。第二次內戰時期的戰役有:1947年的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基本上消滅了國民黨的主力;1949年4月的渡江戰役,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2)本題主要考查了國共兩黨關系的變化及得到的認識。根據圖片和所學知識,1924年,國共兩黨進行了第一次合作,合作后進行了北伐戰爭。1924年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國共兩黨開始內戰,國民黨圍剿紅軍,迫使紅軍進行長征。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在民族危機嚴重時刻,國共兩黨進行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抗日戰爭勝利后,合作破裂,內戰爆發。故從圖片A、B、C、D可以看出國共兩黨曾兩次合作、兩次內戰,即合作──分裂(內戰)──合作──內戰。從國共兩黨關系的變化上,使我們認識到:當民族矛盾上升為社會的主要矛盾時,兩黨就合作;合則兩利,分則兩傷;走向聯合,才能成功;敵視對立,兩敗俱傷;團結起來,才有力量;分裂對抗,沒有出路等。(3)本題主要考查了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總結概括能力。以上圖片,反映了國共兩黨關系的變化,因此,振華同學探究學習的主題是國共關系史。【解析】(1)圖A;圖C。臺兒莊戰役、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等;挺進大別山、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等。

(2)合作──分裂(內戰)──合作──內戰。感悟:合則兩利,分則兩傷。走向聯合,才能成功;敵視對立,兩敗俱傷;團結起來,才有力量;分裂對抗,沒有出路等。(3)國共關系史(或新民主主義革命(走向勝利)史,或中國共產黨革命歷程等)。五、材料題(共3題,共18分)22、略

【分析】(1)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時期創辦了黃埔軍校.據所學知識可知;1924年5月國共合作創建了黃埔軍校,黃埔軍校培養了大量軍事政治人才,為建立國民革命軍奠定了基礎.

(2)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與紅一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宣告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結束.今年(2016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據所學知識可知,紅軍指戰員在長征途中表現出了對革命理想和事業無比的忠誠、堅定的信念,表現出了不怕犧牲、敢于勝利的無產階級樂觀主義精神,表現出了顧全大局、嚴守紀律、親密團結的高尚品德.這些構成了偉大的長征精神:堅強不息、集體主義、樂觀主義、革命英雄主義、艱苦奮斗的精神.

(3)1937年7月7日;日軍侵略軍在北平西南的盧溝橋,以軍事演習為名,向中國軍隊發動突然進攻,中國軍隊奮起抵抗,全國性的抗日戰爭從此爆發.七七事變發生后,在民族危亡的關頭,國共兩黨再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開始領導全民族的抗戰.最終取得了抗日戰爭勝利.

(4)1947年6月;劉伯承和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強渡黃河,挺進大別山,揭開了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略進攻的序幕,威脅著國民黨的統治中心南京和武漢.

(5)本題是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可圍繞“和則兩利,分則兩傷.合作對中華民族有利,分裂給中華民族帶來災難.”作答.

故答案為:

(1)黃埔軍校或者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

(2)80周年;長征精神指堅強不息;集體主義、樂觀主義、革命英雄主義、艱苦奮斗的精神.(言之成理即可)

(3)盧溝橋事變或者七七事變;取得抗日戰爭勝利.

(4)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

(5)和則兩利;分則兩傷.(有理即可)

(1)本題主要考查指出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時期創辦的軍事學校名稱.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

(2)本題主要考查紅軍長征勝利及長征精神.主要考查學生的分析歸納和綜合運用歷史史實的能力.

(3)本題主要考查促成第二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標志性事件及第二次國共合作的重大影響是.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歸納能力.

(4)本題主要考查國共兩黨第二次分裂時期揭開共產黨戰略進攻序幕的標志性事件.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

(5)本題主要考查對國共兩黨關系變化的感悟.主要考查學生的分析歸納和綜合運用歷史史實的能力.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中國近代史上國共兩黨歷經的兩次合作和兩次分裂的相關史實.【解析】盧溝橋事變或者七七事變;取得抗日戰爭勝利23、略

【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新中國的外交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最根本特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萬隆會議、中美建交、改革開放以來的外交成就的相關史實。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最根本特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萬隆會議、中美建交、改革開放以來的外交成就的相關史實。【解析】(1)據材料一“唯一合法政府”;“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等內容;與舊中國外交相比,體現的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最根本特征是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材料二中“閃耀著智慧;贏得了世界各國的尊重”外交政策,在20世紀50年代有:1953年底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54年,周恩來總理在訪問印度;緬甸時與兩國總理共同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55年,亞洲和非洲國家政府首腦在印度尼西亞的萬隆舉行會議,由于帝國主義的破壞和與會各國間矛盾錯綜復雜,會議出現尖銳分歧,周恩來及時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推動會議取得圓滿成功。

(3)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訪問中國,會見毛澤東主席,并與周恩來總理舉行會談,雙方在上海簽署了《中美聯合公報》.中美兩國二十多年的對抗結束了,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材料三中的“一個時代結束了,另一個時代開始了。”反映了中美關系由敵對走向緩和。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4)據材料三和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72年建交高峰出現的“武備”因素有:1964年原子彈爆炸成功;1966年,我國組建戰略導彈部隊;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1971年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等。

(5)20世紀9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外交在堅持原有外交政策的基礎上不斷發展,再次出現與多國建交的高潮,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積極活躍,參加或舉辦各種活動,如: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01年舉辦亞太經合組織會議,舉辦“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會議等。

故答案為:

(1)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周恩來總理和印度;緬甸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萬隆會議上提出“求同存異”方針。

(3)中美關系由對峙開始走向正常化(或者中美關系由敵對走向緩和).1979年。

(4)1972年前的武備因素有:1964年原子彈爆炸成功;1966年;我國組建戰略導彈部隊;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1971年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等。(寫出任意一項即可)

(5)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舉辦亞太經合組織會議、舉辦“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會議等。(寫出任意兩項即可)24、(1)“招商局”是洋力運動時期創辦的民用工業。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它引進了西方先進生產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工業企業,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對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也起了一定抵制作用,是中國近代化開始的標志。

(2)由“該局船不時駛往東南兩洋;今且骎骎(迅速)開始赴西洋之先路。直;晉、豫等省旱災之時,該局船承達賑糧,源源接濟,救活無數災民。往歲臺灣、煙臺之役,該局船運送兵勇迅赴機宜,均無貽誤,洵于時事大局有益。”可以看出,招商局有益于“時事大局”的依據是開通到西洋的航路;旱災時,運糧賑災;戰爭時,運送兵勇。

(3)由“抗日戰爭期間;招商局廣大員工深明大義在江陰;上海十里鋪、馬當等六處沉船塞港,招商局共獻出船舶18艘招商局員工冒著敵人的炮火,日夜兼程,搶運人員物資入川,千方百計開展敵后軍事運輸與商貨運輸,為爭取抗戰的最后勝利竭盡了全力。””可以看出,招商局“大義”的主要表現是捐獻船舶;支援敵后軍事運輸與商貨運輸;由“為爭取抗戰的最后勝利竭盡了全力”可以看出,“大義”之舉在當時的歷史作用是為爭取抗戰勝利作出了貢獻。

(4)由材料內容可以看出;招商局跨越了洋務運動;抗日戰爭兩個歷史階段。反映了中國企業在中國近現代歷程中的精神與風貌”可以看出,招商局的發展歷史反映了中國企業在中國近現代歷程中的精神與風貌。

故答案為:

(1)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開始的標志。

(2)開通到西洋的航路;旱災時;運糧賑災;戰爭時,運送兵勇。

(3)表現:捐獻船舶;支援敵后軍事運輸與商貨運輸;作用:為爭取抗戰勝利作出了貢獻。

(4)招商局的發展歷史反映了中國企業在中國近現代歷程中的精神與風貌。【分析】

本題以中國企業自誕生起;即以國強民富為己任,助推國家發展;民族復興為切入點,考查洋務運動、抗日戰爭、改革開放。

本題以洋務運動、抗日戰爭為背景,考查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解析】。【小題1】(1)“招商局”是洋力運動時期創辦的民用工業。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它引進了西方先進生產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工業企業,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對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也起了一定抵制作用,是中國近代化開始的標志。

(2)由“該局船不時駛往東南兩洋;今且骎骎(迅速)開始赴西洋之先路。直;晉、豫等省旱災之時,該局船承達賑糧,源源接濟,救活無數災民。往歲臺灣、煙臺之役,該局船運送兵勇迅赴機宜,均無貽誤,洵于時事大局有益。”可以看出,招商局有益于“時事大局”的依據是開通到西洋的航路;旱災時,運糧賑災;戰爭時,運送兵勇。

(3)由“抗日戰爭期間;招商局廣大員工深明大義在江陰;上海十里鋪、馬當等六處沉船塞港,招商局共獻出船舶18艘招商局員工冒著敵人的炮火,日夜兼程,搶運人員物資入川,千方百計開展敵后軍事運輸與商貨運輸,為爭取抗戰的最后勝利竭盡了全力。””可以看出,招商局“大義”的主要表現是捐獻船舶;支援敵后軍事運輸與商貨運輸;由“為爭取抗戰的最后勝利竭盡了全力”可以看出,“大義”之舉在當時的歷史作用是為爭取抗戰勝利作出了貢獻。

(4)由材料內容可以看出;招商局跨越了洋務運動;抗日戰爭兩個歷史階段。反映了中國企業在中國近現代歷程中的精神與風貌”可以看出,招商局的發展歷史反映了中國企業在中國近現代歷程中的精神與風貌。

故答案為:

(1)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開始的標志。

(2)開通到西洋的航路;旱災時;運糧賑災;戰爭時,運送兵勇。

(3)表現:捐獻船舶;支援敵后軍事運輸與商貨運輸;作用:為爭取抗戰勝利作出了貢獻。

(4)招商局的發展歷史反映了中國企業在中國近現代歷程中的精神與風貌。【小題2】【小題3】【小題4】六、簡答題(共3題,共30分)25、略

【分析】【解析】從革命任務看: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斗爭;終于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勝利,標志著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結束,也標志著一百多年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從此結束,中國歷史進入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時期。

從國家發展看:新中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近代以來飽受欺凌的中華民族,從此站起來了,半殖民地的中國變成了一個真正獨立自主的國家。同時,千百年來由少數剝削者主宰國家;統治人民的歷史宣告結束,人民大眾成為國家的主人,中國進入了人民當家做主的新時代。

從世界角度看:新中國的成立,是20世紀世界上發生的最有影響的偉大事件之一。俄國十月革命開辟了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新時代;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使一系列國家繼俄國之后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新中國的成立是全世界被壓迫民族的又一個偉大勝利。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國,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嚴重打擊了世界殖民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