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圖15.2.3)。1—不銹鋼脹環;2—擴張方向;3—工字槽圖15.2.3不銹鋼脹環安裝示意圖15.2.4橡膠密封帶表面應平整、無缺陷,橡膠密封帶的材料性能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橡膠密封件給、排水管及污水管道用接口密封圈材料規范》GB/T21873的有關規定,并應符合表15.2.4的規定。表15.2.4橡膠密封帶的物理性能項目單位技術指標試驗方法<DN800≧DN800硬度IRHD40±560±5現行國家標準《硫化橡膠或熱塑性橡膠硬度的測定(10IRHD~100IRHD)》GB/T6031拉伸強度,最小MPa9≥9現行國家標準《硫化橡膠或熱塑性橡膠拉伸應力應變性能的測定》GB/T528拉斷伸長率,最小%400≥300壓縮永久變形,最大23℃,72h%≤12≤12現行國家標準《硫化橡膠低溫性能的測定溫度回縮程序(TR試驗)》GB/T775870℃,24h%≤20≤20-10℃,72h%≤40≤50老化,70℃,7d硬度變化,最大IRHD-5~+8現行國家標準《硫化橡膠或熱塑性橡膠熱空氣加速老化和耐熱試驗》GB/T3512、《硫化橡膠或熱塑性橡膠硬度的測定(10IRHD~100IRHD)》GB/T6031拉伸強度變化率,最大%-20現行國家標準《硫化橡膠或熱塑性橡膠拉伸應力應變性能的測定》GB/T528拉斷伸長率,最大%-30~+10應力松弛23℃,7d最大%1315現行國家標準《硫化橡膠或熱塑性橡膠在常溫和高溫下壓縮應力松弛的測定》GB/T1685在水中的體積變化70℃,7d最大%-1~+8現行國家標準《硫化橡膠或熱塑性橡膠耐液體試驗方法》GB/T1690耐臭氧50pphm×48h×40℃×20%預拉伸率—無裂紋現行國家標準《硫化橡膠或熱塑性橡膠耐臭氧龜裂靜態拉伸試驗》GB/T776215.2.5橡膠密封帶寬度應按設計要求制作,橡膠密封帶的內側應包含有不銹鋼脹環的壓槽,壓槽背面應有齒狀密封止水條(圖4.2.10)。15.2.6橡膠密封帶應在常溫、干燥、防曬的環境下保存。15.2.7插片材質及厚度應與不銹鋼脹環一致。插片長度應能保證密封效果,并應根據帶修復管道的管徑來定制(15.2.7)。1—不銹鋼鋼帶;2—擴張方向;3—不銹鋼插片;4—工字槽圖15.2.7插片安裝示意圖15.3施工工藝15.3.1安裝前應對管道缺陷點范圍進行清理并檢查,清理出管道基底,發現裂縫、空鼓、錯口等不大于2級的缺陷應修整并經檢查達到安裝要求后,再進行安裝。15.3.2橡膠密封帶應準確鋪裝在缺陷點位置,并應與原管道內壁鋪裝平整,無折疊和偏移。15.3.3不銹鋼脹環應放置于密封帶的壓槽內,安裝時不銹鋼脹環應垂直無傾斜、牢固可靠。15.3.4不銹鋼脹環就位后應分多次加壓,每次加壓間隔應大于1h;加壓中不銹鋼脹環脹緊后應無扭曲變形,并應與橡膠密封帶緊密貼合。15.3.5原管道為混凝土管道時不銹鋼脹環最大加載壓力值不得大于7.5MPa,其它材質管道最大加載壓力值不宜大于10MPa。15.3.6當用液壓專用設備對不銹鋼脹環施加壓力達到規定壓力時,應關閉保險開關后將不銹鋼插片插入工字卡槽。15.3.7當對不銹鋼脹環加載壓力時,應對管道變形情況進行監測。15.3.8不銹鋼脹環法修復施工檢查記錄應符合本標準第C.0.12條的規定。15.4質量檢驗Ⅰ主控項目15.4.1不銹鋼脹環法的材料性能、規格、尺寸應符合本標準第13.2節的規定和設計要求,質量保證資料應齊全。檢驗方法:對照設計文件全數檢查;檢查材料進場驗收記錄、質量保證資料、廠家產品使用說明等;檢查橡膠密封帶的出場日期等記錄。檢查數量:全數檢查。Ⅱ一般項目15.4.2修復后管道表面質量應符合下列規定:1止水橡膠圈應與原管道緊密貼合,不得有明顯凸起物、褶皺現象;2修復位置應正確,不銹鋼脹環應安裝牢固,橡膠圈與不銹鋼脹環表面應光潔、平整,不得有局部劃傷、裂紋、磨損、孔洞等影響管道使用功能的缺陷;3管道不得有滲水現象。檢查方法:觀察或CCTV檢測;檢查施工記錄、CCTV記錄等。檢查數量:全數檢查。15.4.3修復后管道應線形和順,新管道與原管道過渡平緩,斷面損失應滿足設計要求。檢驗方法:觀察或CCTV檢測;檢查施工記錄,CCTV記錄等。檢查數量:全數檢查。15.4.4原有缺陷應完全被修復材料覆蓋,已修復部位無漏水、滲水。檢驗方法:全數觀察,CCTV輔助檢查;檢查施工記錄、CCTV記錄等。檢查數量:全數檢查。15.4.5脹環兩端部密封處理應符合設計文件規定,且應密封良好、密實。檢查方法:觀察;對照設計文件檢查施工記錄等。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16不銹鋼快速鎖法16.1一般規定16.1.1不銹鋼快速鎖法適用于DN150~DN1800給水管道的局部修復工程。16.1.2管徑DN800以下的快速鎖應采用專用氣囊進行安裝,DN800及以上的快速鎖宜采用多片式快速鎖結構進行人工安裝。16.1.3不銹鋼快速鎖法適用于原管道的半結構性修復和功能性修復。16.1.4施工設備和動力要求應根據工程特點合理選用。16.2材料與裝置16.2.1不銹鋼快速鎖制品可由C304號或C316號不銹鋼套筒、三元乙丙橡膠套和鎖緊機構等部件構成,并應符合下列規定:1DN800及以下的不銹鋼套筒應由整片鋼板加工成型,安裝到位后應采用特殊鎖緊裝置固定;2DN800以上的不銹鋼套筒應由2片~4片加工好的不銹鋼環片拼裝而成,在安裝到位后應采用專用鎖緊螺栓固定;3橡膠套應為閉合式,橡膠套外部兩側應設有整體式的密封凸臺,性能指標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橡膠密封件給、排水管及污水管道用接口密封圈材料規范》GB/T21873的有關規定。16.3施工工藝16.3.1采用氣囊安裝的不銹鋼快速鎖不得采用搭接方式,應按下列步驟操作:1在地表將不銹鋼套筒和橡膠套預先套好,并檢查鎖緊裝置可正常工作;2分別在始發井和接收井各安裝一個卷揚機,將快速鎖固定在帶輪子的專用氣囊上,然后在閉路電視或潛望鏡的輔助下將氣囊牽拉至待修復位置;3在CCTV或潛望鏡設備的監控下,緩慢向氣囊內充氣使不銹鋼快速鎖緩慢擴展開并緊貼原管道內壁,氣囊壓力宜控制在0.35MPa~0.40MPa;4當確認不銹鋼快速鎖完全張開后,卸掉氣囊壓力后撤出。16.3.2不銹鋼快速鎖應覆蓋待修復缺陷,且前后應比待修復缺陷長不小于100mm;當缺陷軸向長度超過單個快速鎖制品長度時,可采取多個快速鎖制品搭接的方式安裝,安裝時,后一個快速鎖的橡膠套應壓住前一個快速鎖超出的橡膠套。16.3.3采用人工方式安裝的不銹鋼快速鎖,應按下列步驟操作:1將不銹鋼環片、橡膠套等從檢查井下入并送到待修復位置;2先將不銹鋼環片預拼裝成小直徑鋼套,再將橡膠套套在不銹鋼套上,安裝時橡膠套迎水破邊朝來水方向;3將預拼裝好的不銹鋼快速鎖放置在待修復位置,采用專用擴張器對快速鎖進行擴張,待擴張到橡膠套密封臺接近管壁時,使用擴張器上的輔助擴張絲桿緩慢擴張,在擴張過程中可用橡膠錘環向振擊快速鎖,確認各個部位與原管壁緊密貼合后鎖死緊固螺絲,完成安裝。16.3.4不銹鋼快速鎖法修復施工檢查記錄應符合本標準第C.0.13條的規定。16.4質量檢驗Ⅰ主控項目16.4.1不銹鋼快速鎖制品技術參數應符合本標準第16.2節和設計文件的有關規定,質量保證資料應齊全。檢驗方法:對照設計文件檢查;檢查質量保證資料、廠家產品使用說明等。檢查數量:全數檢查。Ⅱ一般項目16.4.2修復位置應正確,不銹鋼快速鎖安裝應牢固。檢驗方法:觀察或CCTV;檢查施工記錄、CCTV記錄等。檢查數量:全數檢查。16.4.3原有缺陷應完全被修復材料覆蓋,已修復部位不得漏水、滲水。檢驗方法:觀察或CCTV;檢查施工記錄、CCTV記錄等。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17試驗與驗收17.1一般規定17.1.1給水管道修復后應進行水壓試驗和沖洗消毒,并應符合設計文件和現行國家標準《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8的有關規定。17.1.2管道采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管材時,宜按不同管材分別進行試驗;不具備分別試驗條件的必須組合試驗,且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應采用不同管材的管段中試驗控制最嚴的標準進行試驗。17.2水壓試驗17.2.1水壓試驗前,施工單位應編制試驗方案,并應包括下列內容:1試驗管道的范圍、長度;2后背及堵板的設計;3加壓設備、壓力計的選擇及安裝的設計;4試驗用水水源、排水疏導措施;5升壓分級的劃分及觀測制度的規定;6試驗管段的安全措施。17.2.2試驗管段的范圍、長度應符合下列規定:1試驗管道的范圍應包括已修復管道、修復管道與原管道直接的接口;2管道的試驗長度除本標準規定和設計另有要求外,可按修復管道的工作坑進行試驗,且總長度不宜超過1.0km。17.2.3試驗管段的后背應符合下列規定:1后背應設在原狀土或人工后背上,土質疏松時應采取加固措施;2后背墻面應平整并與管道軸線垂直。17.2.4試驗管段接口應符合下列規定:1水壓試驗管道內徑大于或等于600mm時,試驗管段端部的第一個接口應采用柔性接口,或采用特制的柔性接口堵板;2原管道采用鋼管、塑料管時,管道閉合接口焊接完畢1h以上方可進行水壓試驗。17.2.5水壓試驗采用的設備、儀表規格及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1采用彈簧壓力計時,精度不應低于1.5級,最大量程宜為試驗壓力的1.3倍~1.5倍,表殼的公稱直徑不宜小于150mm,使用前經校正并具有符合規定的檢定證書;2水泵、壓力計應安裝在試驗段的兩端部與管道中線相垂直的支管上。17.2.6水壓試驗前準備工作應符合下列規定:1試驗管段所有敞口應封閉,不應有滲漏水現象;2試驗管段不應采用閘閥做堵板,不應含有消火栓、水錘消除器、安全閥等附件;3水壓試驗前應清除管道內的雜物;4試驗段范圍內的所有管道應采取穩定措施進行穩固。17.2.7試驗管段注滿水后,應在不大于工作壓力條件下充分浸泡后再進行水壓試驗,浸泡時間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8的有關規定。17.2.8管道水壓試驗應符合下列規定:1應已完成CCTV檢測;2表觀檢測合格后應進行壓力管道水壓試驗,水壓試驗分為預試驗和主試驗階段,應按下列步驟進行:1)預試驗階段:將管道內水壓緩緩升至試驗壓力并穩壓30min,期間如有壓力下降可注水補壓,不得高于試驗壓力;檢查管道接口、配件等處有無漏水、損壞現象;有漏水、損壞現象時應停止試壓,查明原因并采取相應措施后重新試壓;2)主試驗階段:停止注水補壓,穩定15min;當15min后壓力下降不超過壓力表允許壓力下降數值時,將試驗壓力降至工作壓力并保持恒壓30min,進行外觀檢查若無漏水現象,則水壓試壓合格。3試驗合格的判定依據可分為允許壓力降值和允許滲水量值,并應按設計要求確定;設計無要求時,應根據工程實際情況,選用其中一項值或同時采用兩項值作為試驗合格的最終判定依據;4管道升壓時,管道內氣體應排除;升壓過程中,發現彈簧壓力計表針擺動、不穩,且升壓較慢時,應重新排氣后再升壓;5應分級升壓,每升一級應檢查后背、支墩、管身及接口,無異常現象時再繼續升壓;6水壓試驗過程中,后背頂撐、管道兩端以及工作坑內不得站人;7水壓試驗時,不得修補缺陷;遇有缺陷時,應做出標記,卸壓后修補;8給水管道水壓試驗進行實際滲水量測定時,宜采用國家標準《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8-2008附錄C的注水法;9修復后管道水壓試驗記錄應按本標準第C.0.14條填寫。17.3沖洗與消毒17.3.1管道水壓試驗合格后,應按現行國家標準《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8的有關規定對管道進行沖洗消毒和水質檢驗。17.3.2給水管道沖洗與消毒準備工作應包括下列內容:1編制管道沖洗與消毒實施方案;2選定潔凈、充足的水源;3準備沖洗設備、消毒用品以及排水系統設施及安全措施;4沖洗管段出水末端設置方便、安全的取樣口;5落實照明和圍護措施。17.3.3給水管道沖洗與消毒應符合下列規定:1管道第一次沖洗應用清潔水沖洗至出水口水樣濁度小于3NTU為止,沖洗流速應大于1.0m/s;2第一次沖洗后,應采用有效氯離子含量不低于20mg/L的清潔水浸泡24h后,再用清潔水進行第二次沖洗,至水質檢測、管理部門取樣化驗合格為止。17.4工程驗收17.4.1城鎮給水管道非開挖修復工程的質量驗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8和設計文件的有關規定。17.4.2非開挖修復工程的驗收,應由建設單位組織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進行聯合驗收,驗收表應按本標準附錄D執行。17.4.3驗收合格后,應按照合同和有關規定進行資料歸檔。
附錄A管道預處理檢查記錄表表A管道預處理檢查記錄表工程名稱施工路段修復管段編號修復施工長度修復施工管徑內襯設計厚度建設單位監理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序號管道修復前檢查項目施工前管道內部要求1本標準第3.0.8條本標準第3.0.9條2本標準第3.0.10條3本標準第3.0.11條4施工前管道內檢測發現結構性缺陷施工單位自檢情況(蓋章)施工員:技術負責人:日期:監理單位檢查驗收情況(蓋章)現場監理:專業監理工程師:日期:建設單位檢查驗收情況(蓋章)建設方代表:日期:
附錄B給水管道非開挖修復工程分項、分部、單位工程劃分表B給水管道非開挖修復工程分項、分部、單位工程劃分單位(子單位)工程管道非開挖修復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分項工程檢驗批管道修復工程工作坑圍護結構、坑內布置每座原管道預處理管道清掏、管道清洗、除銹、障礙清除、管道封堵、導水每修復井段連續穿插法穿插置入、注漿、端口處理每施工段1個縮徑內襯法內襯連接、縮徑、拉入、復原、端口處理每施工段1個折疊內襯法內襯連接、壓制、折疊與捆扎、拉入、端口處理每施工段1個穿插軟管內襯法穿插置入、加壓復圓、端口處理每施工段1個翻轉式原位固化法軟管翻轉置入、軟管固化、端口處理每施工段1個拉入式原位固化法軟管牽拉置入、軟管固化、端口處理每施工段1個熱塑成型法管段穿插置入、熱力加壓、端口處理每施工段1個噴涂(筑)法噴涂(筑)法、端口處理;每施工段1個不銹鋼內襯法鋼材襯入、接縫焊接、端口處理每施工段1個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濕敷法碳纖維貼敷、接縫焊接、端口處理每施工段1個不銹鋼脹環法-每施工段1個不銹鋼快速鎖法-每施工段1個管道水壓試驗與清洗消毒兩個工作坑之間每施工段1個注:工作坑的地基與基礎、圍護結構工程,可按現行國家標準《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GB50202、《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地下防水工程質量驗收規范》GB50208、《給水排水構筑物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141的有關規定執行。
附錄C各工法施工檢查記錄表C.0.1連續穿插法內襯修復施工檢查記錄應按表C.0.1填寫。表C.0.1連續穿插法內襯修復施工檢查記錄表工程名稱施工路段修復管段編號修復施工長度修復施工管徑內襯設計厚度建設單位監理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序號檢查項目質量情況1本標準第5.4.3條2本標準第5.4.4條3本標準第5.4.5條4修復后管道功能性檢查施工單位自檢情況(蓋章)施工員:技術負責人:日期:監理單位檢查驗收情況(蓋章)現場監理:專業監理工程師:日期:建設單位檢查驗收情況(蓋章)建設方代表:日期:
C.0.2縮徑內襯法和折疊內襯法修復施工檢查記錄應按表C.0.2填寫。表C.0.2縮徑內襯法和折疊內襯法修復施工檢查記錄表工程名稱施工路段修復管段編號修復施工長度修復施工管徑內襯設計厚度建設單位監理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序號檢查項目質量情況1本標準第6.4.3條、第7.4.3條2本標準第6.4.2條、第7.4.2條3本標準第6.4.4條、第7.4.4條4本標準第6.4.5條、第7.4.5條5本標準第6.4.7條、第7.4.7條6測量項目規定值或允許偏差按現行國家標準《塑料管道系統塑料部件尺寸的測定》GB/T8806的有關規定,對管材在安裝前和安裝后測量厚度檢測≥t1234567修復后管道功能性檢查施工單位自檢情況(蓋章)施工員:技術負責人:日期:監理單位檢查驗收情況(蓋章)現場監理:專業監理工程師:日期:建設單位檢查驗收情況(蓋章)建設方代表:日期:
C.0.3穿插軟管內襯法修復施工檢查記錄應按表C.0.3填寫。表C.0.3穿插軟管內襯法修復施工檢查記錄表工程名稱施工路段修復管段編號修復施工長度修復施工管徑內襯設計厚度建設單位監理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序號檢查項目質量情況1本標準第8.2.5條2本標準第8.4.4條3本標準第8.4.6條4修復后管道功能性檢查施工單位自檢情況(蓋章)施工員:技術負責人:日期:監理單位檢查驗收情況(蓋章)現場監理:專業監理工程師:日期:建設單位檢查驗收情況(蓋章)建設方代表:日期:
C.0.4翻轉式原位固化法樹脂浸漬軟管檢查記錄應按表C.0.4填寫。表C.0.4翻轉式原位固化法樹脂浸漬軟管檢查記錄表工程名稱施工路段修復管段編號修復施工長度修復施工管徑內襯設計厚度建設單位監理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序號檢查項目質量情況1本標準第9.2.2條、第9.2.3條2本標準第9.2.7條3測量項目規定值或允許偏差軟管厚度測量值4厚度檢測>t,宜為(1.1~1.3)t0m10m20m30m40m50m60m70m80m90m100m110m120m130m140m150m160m170m施工單位自檢情況(蓋章)施工員:技術負責人:日期:監理單位檢查驗收情況(蓋章)現場監理:專業監理工程師:日期:建設單位檢查驗收情況(蓋章)建設方代表:日期:
C.0.5翻轉式原位固化法內襯管固化冷卻過程檢查記錄應按表C.0.5填寫。表C.0.5翻轉式原位固化法內襯管固化冷卻過程檢查記錄表工程名稱施工路段修復管段編號修復施工長度修復施工管徑內襯設計厚度建設單位監理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序號檢查項目質量情況1本標準第9.3.5條、第9.4.3條2本標準第9.3.6條、第9.3.8條、第9.4.4條3本標準第9.3.7條、第9.4.5條4固化溫度實測值℃(每60min記錄1次)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施工單位自檢情況(蓋章)施工員:技術負責人:日期:監理單位檢查驗收情況(蓋章)現場監理:專業監理工程師:日期:建設單位檢查驗收情況(蓋章)建設方代表:日期:
C.0.6拉入式原位固化法修復施工檢查記錄應按表C.0.6填寫。表C.0.6拉入式原位固化法修復施工檢查記錄表工程名稱施工路段修復管段編號修復施工長度修復施工管徑內襯設計厚度建設單位監理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序號檢查項目質量情況1本標準第10.3.8條2本標準第10.3.9條3本標準第10.3.10條4每施工段記錄拉入長度(m)擴展壓縮空氣壓力(MPa)濕軟管固化紫外光燈巡航速度(m/min)內襯管冷卻溫度(℃)時間(min)壓力(MPa)溫度(℃)時間(min)壓力(MPa)施工單位自檢情況(蓋章)施工員:技術負責人:日期:監理單位檢查驗收情況(蓋章)現場監理:專業監理工程師:日期:建設單位檢查驗收情況(蓋章)建設方代表:日期:
C.0.7翻轉式原位固化法和拉入式原位固化法內襯固化后管道檢查記錄應按表C.0.7填寫。表C.0.7翻轉式原位固化法和拉入式原位固化法內襯固化后管道檢查記錄表工程名稱施工路段修復管段編號修復施工長度修復施工管徑內襯設計厚度建設單位監理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序號檢查項目質量情況1本標準第9.5.6條、第10.4.4條2本標準第9.5.8條、第10.4.7條3本標準第9.5.5條4測量項目規定值或允許偏差內襯固化管端部斷面環向厚度測量值,按現行國家標準《塑料管道系統塑料部件尺寸的測定》GB/T8806的有關規定執行厚度檢測≥t端部1端部21234561234565修復后管道功能性檢查施工單位自檢情況(蓋章)施工員:技術負責人:日期:監理單位檢查驗收情況(蓋章)現場監理:專業監理工程師:日期:建設單位檢查驗收情況(蓋章)建設方代表:日期:
C.0.8熱塑成型法修復施工檢查記錄應按表C.0.8填寫。表C.0.8熱塑成型法修復施工檢查記錄表工程名稱施工路段修復管段編號修復施工長度修復施工管徑內襯設計厚度建設單位監理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序號檢查項目質量情況1本標準第11.4.5條2本標準第11.4.6條3本標準第11.4.4條4測量項目規定值或允許偏差按現行國家標準《塑料管道系統塑料部件尺寸的測定》GB/T8806的有關規定,對管材在安裝前和安裝后測量厚度檢測≥t1234565修復后管道功能性檢查施工單位自檢情況(蓋章)施工員:技術負責人:日期:監理單位檢查驗收情況(蓋章)現場監理:專業監理工程師:日期:建設單位檢查驗收情況(蓋章)建設方代表:日期:
C.0.9噴涂(筑)法修復施工檢查記錄應按表C.0.9填寫。表C.0.9噴涂(筑)法修復施工檢查記錄表工程名稱施工路段修復管段編號修復施工長度修復施工管徑內襯設計厚度建設單位監理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序號檢查項目質量情況1本標準第12.4.4條2本標準第12.4.9條3本標準第12.4.10條4本標準第12.4.6條5測量項目規定值或允許偏差噴涂(筑)層厚度按本標準第12.4.3條的要求測量厚度檢測≥t1234566修復后管道功能性檢查施工單位自檢情況(蓋章)施工員:技術負責人:日期:監理單位檢查驗收情況(蓋章)現場監理:專業監理工程師:日期:建設單位檢查驗收情況(蓋章)建設方代表:日期:
C.0.10不銹鋼內襯修復施工檢查記錄應按表C.0.10填寫。表C.0.10不銹鋼內襯法修復施工檢查記錄表工程名稱施工路段材質牌號修復管段編號修復施工長度修復施工管徑內襯設計厚度建設單位監理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序號檢查項目質量情況1本標準第13.4.1條2本標準第13.4.5條3本標準第13.4.2條4本標準第13.4.3條5本標準第13.4.4條6測量項目規定值或允許偏差按現行國家標準《不銹鋼冷軋鋼板和鋼帶》GB/T3280的有關規定,對不銹鋼板材在安裝前測量厚度檢測≥t1234567修復后管道功能性檢查施工單位自檢情況(蓋章)施工員:項目技術負責人:日期:監理單位檢查驗收情況(蓋章)現場監理:專業監理工程師:日期:建設單位檢查驗收情況(蓋章)建設方代表:日期:
C.0.11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濕敷法修復施工檢查記錄應按表C.0.11填寫。表C.0.11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濕敷法修復施工檢查記錄表工程名稱修復管段編號修復施工長度修復施工管徑內襯設計厚度材質牌號建設單位監理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序號檢查項目質量情況1本標準第14.4.5條2本標準第14.4.1條3本標準第14.4.2條4本標準第14.4.3條5本標準第14.4.4條6本標準第14.4.6條7測量項目規定值或允許偏差對照設計文件用測厚儀或卡尺等測量厚度檢測≥t1234568修復后管道功能性檢查施工單位自檢情況(蓋章)施工員:項目技術負責人:日期:監理單位檢查驗收情況(蓋章)現場監理:專業監理工程師:日期:建設單位檢查驗收情況(蓋章)建設方代表:日期:
C.0.12不銹鋼脹環法修復施工檢查記錄應按表C.0.12填寫。表C.0.12不銹鋼脹環法修復施工檢查記錄表工程名稱施工路段修復管段編號修復施工點數修復管段管徑建設單位監理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序號檢查項目質量情況1本標準第15.4.2條2本標準第15.4.3條3本標準第15.4.4條施工單位自檢情況施工方(簽章)日期:監理單位檢查驗收情況監理方(簽章)日期:建設單位檢查驗收情況建設方(簽章)日期:
C.0.13不銹鋼快速鎖法修復施工檢查記錄應按表C.0.13填寫。表C.0.13不銹鋼快速鎖法修復施工檢查記錄表工程名稱施工路段修復管段編號修復施工點數修復管段管徑建設單位監理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序號檢查項目質量情況1本標準第16.4.1條2本標準第16.4.2條3本標準第16.4.3條施工單位自檢情況施工方(簽章)日期:監理單位檢查驗收情況監理方(簽章)日期:建設單位檢查驗收情況建設方(簽章)日期:
C.0.14修復后管道水壓試驗記錄應按表C.0.14填寫。表C.0.14修復后管道水壓試驗記錄表工程名稱施工路段試驗管道編號試驗管道長度試驗管道管徑是/否帶檢查井建設單位監理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檢查項目試驗水頭(m)允許滲水量(小于或等于)允許滲水量(m3/24h·km)管道強度檢驗滲水量測定記錄表次數觀測起始時間T1觀測結束時間T2恒壓時間T(min)恒壓內補入水量W(L)實測滲水量L/(min?m)123折合平均滲水量:(m3/24h?km)施工單位自檢情況(蓋章)施工員:技術負責人:日期:監理單位檢查驗收情況(蓋章)現場監理:專業監理工程師:日期:建設單位檢查驗收情況(蓋章)建設方代表:日期:注:水壓試驗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8的有關規定。
附錄D分部(子分部)工程管道修復后驗收表表D分部(子分部)工程管道修復后驗收表工程名稱施工路段施工管段施工單位施工員質量員序號分項工程名稱原管徑(mm)原長度(m)實測管徑(mm)實測長度(m)施工單位檢查評定驗收意見1234質量控制資料安全和功能檢驗(檢測)報告感官質量驗收驗收單位施工單位(蓋章)技術負責人:項目經理:日期:監理單位(蓋章)現場監理:專業監理工程師:日期:建設單位(蓋章)建設方代表:日期:
附錄E剝離強度試驗E.0.1試驗設備應包括切割出的樣管、導向輪、剝離管壁的紡織內襯條以及固定裝置等(圖E.0.1)。1—切割出的樣管圓片;2—導向輪d=0.1DN;3—剝離管壁的紡織內襯條;4—固定裝置圖E.0.1試驗設備設計示意圖E.0.2內襯修復后的給水管道90°剝離強度試驗應按下列步驟進行:1在樣管管頂,管底及管側等不同位置加工至少4片弧度為90°~180°的帶襯管片,管片軸向寬度至少為0.4DN;2沿管片圓周方向切割,對管片上的內襯進行分割并加工出4條寬度為0.1DN的內襯條;3在樣管上先鑿出足夠長的內襯,后與剝離儀器的夾具相連;4勻速進行剝離測試,剝離速度為10mm/min,測試過程中以不大于5s的間隔記錄剝離強度,直至整個內襯條完全從管壁剝離。
E.0.3試驗數據應按表E.0.3記錄。表E.0.3試驗數據記錄表記錄號:日期:試驗單位:記錄員:組成部分測量設備紡織內襯:儀器號:管道材質:力學測試范圍:內管徑:剝離速度:mm/min樣管信息施工單位:施工隊伍:施工日期:截樣地點:試驗結果試樣條寬度b(cm)剝離力度平均值F(N)剝離強度平均值P(N/cm)斷裂(是/否)附注12345678910剝離強度平均值:N/cm
附錄F原位固化內襯管道短期抗彎性能測試F.1一般規定F.1.1本測試方法可用于原位固化內襯管道固化后樣品的力學性能測試。F.1.2本測試方法對于環狀的彎曲樣品,通過幾何因素校正后,可提供三點抗彎測試的彎曲模量、應力應變和撓度值的校正計算公式。F.2測試設備及樣品規格F.2.1測試環狀的彎曲樣品時,兩個試樣支座以及加載上壓頭,應為半徑(5±0.2)mm的圓柱或半圓柱形的形狀(圖F.2.1)。1—加載上壓頭;2—試樣支座;F—作用力;h—測試樣品總厚度;L—支座間的距離;L1—空載下的測試樣品與支座相接觸點之間的距離;L2—彎曲測試樣品真正的跨度;L3—彎曲測試樣品的總弦長;r—支座的半徑;R2—在1/2厚度處測試樣品的曲率半徑;V—內徑高出空載下的測試樣品與支座相相接觸點的高度;?—空載下的測試樣品與支座相接觸點之間的半角;a—測試樣品的最高點圖F.2.1測試開始時就位的彎曲的圓周測試樣品尺寸示意圖F.2.2測試樣品應從原位固化管的圓周方向切取,測試樣品應有顯著均勻的曲率半徑;測試樣品放置在支座上時,最高點距離受力中心點不應超過0.1L(圖F.2.1)。F.2.3切取的測試樣品寬度(b)宜為(15±1)mm。F.2.4切取的測試樣品的總弦長(L3)(圖F.2.1)應按下式計算:L3=F.3測試步驟F.3.1樣品的厚度與寬度測量應符合下列規定:1總厚度應通過測量位于測試樣品跨度中間三分之一處的6個點來確定(圖F.3.1);2樣品的厚度(e)應通過從每個測量點的總厚度(h)減去已知或單獨測量的任何非結構性的內部和/或外部的膜的厚度來確定;3樣品的厚度測量值(e)偏離樣品厚度的平均值(em)不得超過10%;4測試樣品的寬度應在測量厚度的3組位置點進行測量(圖F.3.1)。a—測量點;L—支座間的距離圖F.3.1測試樣品(圓周向)厚度測量點平面布置示意圖F.3.2跨度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1在兩支座之間的標稱距離(L)應設置為(16±1)em2當使用彎曲的測試樣品時,在兩支座處接觸點之間形成的半角(?)不得超過45°(圖F.2.1)。F.3.3跨度測量應符合下列規定:1當使用彎曲的測試樣品時,真正的跨度應采用L2的長度(圖F.2.1),測量應精確到0.5%;2樣品在施加荷載前,測試樣品應垂直于支座放置,且樣品中心線應位于荷載施加部位±0.5mm的位置。F.3.4測試應符合下列規定:1不含玻璃纖維的內襯管應按現行國家標準《塑料彎曲性能的測定》GB/T9341規定的試驗程序進行測試;2含玻璃纖維的內襯管應按現行國家標準《纖維增強塑料彎曲性能試驗方法》GB/T1449規定的試驗程序進行測試;3測試時的負載速度應為10mm/min,預加力應采用5N。F.4計算與結果表示F.4.1用于計算的跨度和厚度應符合下列規定:1當采用彎曲的測試樣品時,用于計算樣品抗彎性能的跨度應采用L2參與計算;2用于計算樣品彎曲模量和強度的厚度,應采用本標準第F.3.1條測量得到的樣品的平均厚度(em)。F.4.2應變基點的確定應符合下列規定:1測量應變基準或零點應在表面應力-應變曲線的初始線性部分的斜率與應變軸的交點處(圖F.4.2);2當測試機器的軟件未自動糾正零點誤差時,短期抗彎模量(E0)應按下列步驟修訂計算:1)按下式計算εf2和Ef:εf2=εf1+0.002(F.4.2-1)Ef=E0(F.4.2-2)式中:——應力對應的彎曲應變,取值為0.0005和0.004之間;——應力對應的彎曲應變;——彎曲模量的實際值。2)基準應變(εf0)可通過畫出斜率(E0)與應變軸相交得到(圖F.4.2)。未修正的應變按下式計算:(εf1)修正=(εf1)未修正的?εf0(F.4.2-3)3)當應力應變曲線形狀過度扭曲,或者測試樣品在未充分利用到支座前應變已達到0.002,則應廢棄測試樣品并應選用新的測試樣品。(a)在第一次斷裂與施加最大荷載間復合材料足夠的應變容量(b)在第一次斷裂時或稍后不久復合材料立即呈現脆裂圖F.4.2典型彎曲應力-應變曲線特征以及相關衍生的材料屬性示意圖F.4.3彎曲樣品抗彎性能的推導應符合下列規定:1對于在圓周方向所取的彎曲樣品,應首先用L2替代L,按平面樣品進行計算,應力()和計算應變()應按下列公式計算:σc=3F?L22b?εc=6s?em2在對應應變0.0005和0.0025的應力時,彎曲模量表觀值(Ec)可按下式計算:(F.4.3-3)式中:、——較高的彎曲應力、應變測量表觀值;、——較低的彎曲應力、應變測量表觀值。3當使用未修正的應變數據時,應按下式修正應變,并應畫出斜率(EC)與應變軸相交,確定基準應變():(F.4.3-4)式中:——未修正的應變,取值為0.0005和0.004之間。4采用彎曲樣品的幾何結構時,彎曲模量的實際值(Ef)應按下列公式進行修正:(F.4.3-5)CE=(L2dm)(F.4.3-7)式中:——校正系數,將通過彎曲樣品得到彎曲模量表觀值(Ec)轉換為等價的平面樣品的彎曲模量實際值(Ef)的校正系數;dm5采用彎曲樣品的幾何結構時,彎曲強度的實際值()應按下列公式進行修正:(F.4.3-8)(F.4.3-9)(F.4.3-10)式中:——校正系數,將通過彎曲樣品得到彎曲強度表觀值()轉換為等價的平面樣品的彎曲強度實際值()的校正系數。E.4.4抗彎性能的替代表達應符合下列規定:1當樣品的平均厚度(em)不能獲得時,可在本標準式(F.4.3-1)和式(F.4.3-2)中采用總測試樣品的平均厚度(hm)進行計算;2抗彎性能可用截面抗彎剛度(EI)和截面彎矩能力(M)應按下列公式計算:EI=Ef?bM=σf?bF.5測試報告F.5.1測試報告應包括下列信息:1引用的測試標準號;2完整的所測試材料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樣品來源、材料型號、制造商的代碼、樣品原材料;3對于管道樣品,每個測試樣品的圓周方向或縱向取向信息;4每個測試樣品的形狀和尺寸,對于彎曲的測試樣品,包括總厚度平均值(hm)、總長度(L3)、曲率半徑(R2)和樣品真正的跨距(L2);5樣品的厚度;6測量的數據;7準備測試樣品的方法;8試驗環境和調節過程;9測試樣品的數量;10測試速度;11測試設備的精度等級;12使用的公式和應變范圍;13實驗日期;14彎曲模量的平均值,首次斷裂時的彎曲強度;15失效類型;16若有需要,提供平均值的標準差。F.5.2測試報告應按規定審核、審定并報出。
附錄G爆破強度測試方法G.1一般規定G.1.1本測試方法適用于給水管道內襯軟管的爆破強度測試。G.1.2本測試方法應按現行國家標準《橡膠和塑料軟管及軟管組合件靜液壓試驗方法》GB/T5563的有關規定對內襯管進行測試。G.2設備與樣品G.2.1爆破試驗設備應包括1個足夠尺寸的壓力試驗臺與約10°C的清水,試驗中應對測量值進行記錄。G.2.2樣品的長度不應小于2.0m,當特定的軟管類型或尺寸需要更長的測試長度時,應在個別軟管的產品標準中規定。G.2.3爆破壓力試驗應在軟管樣品上進行,軟管樣品的最小自由長度不應包括管接頭和加固件。G.3測試步驟G.3.1樣品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1試驗過程中,樣品的一端應連接清水,另一端應連接帶有排氣閥的密封裝置;2樣品正面應安裝壓力轉換器,用校準壓力表或帶數字顯示器的壓力轉換器測量壓力。G.3.2樣品測試應按下列步驟進行:1保持樣品平直,將樣品中充滿水,排除所有空氣,關閉排氣閥。將壓力提高至表G.3.2中規定的試驗壓力,并保持壓力5min。檢查樣品、閥門等是否有漏水、損壞現象,若有漏水、損壞現象時應及時停止試壓,查明原因并采取相應措施后重新試壓。2在高壓泵的輔助下,均勻提高壓力直到樣品破裂,壓力增長率宜控制在0.3MPa/min,樣品破裂時的壓力大于或等于表G.3.2中的最小爆破壓力,則表示測試合格。3對于公稱內徑小于或等于50mm的軟管,壓力增長率應恒定,達到最終壓力所需的時間宜在30s~60s。對于公稱內徑大于50mm且小于或等于250mm的軟管,達到最終壓力所需的時間宜在60s~240s。對于公稱內徑大于250mm的軟管,或當測試軟管超過最小自由長度時,達到最終壓力所需的時間由制造商和使用者決定。表G.3.2爆破試驗壓力(MPa)設計壓力試驗壓力最小爆破壓力001.01.52.5005G.4結果表示G.4.1試驗結束后,若樣品破裂時的壓力大于或等于表G.3.2中的最小爆破壓力,應視為測試合格。G.4.2測試報告應包括下列信息:1參考文件;2對樣品的完整鑒定;3材料的類型;4管道外徑;5管道生產日期;6抽樣日期;7每個樣品長度;8各試驗的試驗壓力和持續時間;9各試驗的壓力增長率和爆破壓力;10測試日期;11任何可能影響結果的因素,包括本附件未指明的任何情況或任何測試細節。
用詞說明為便于在執行本標準條文時區別對待,對要求嚴格程度不同的用詞說明如下:1表示很嚴格,非這樣做不可的:正面詞采用“必須”,反面詞采用“嚴禁”;2表示嚴格,在正常情況均應這樣做的:正面詞采用“應”,反面詞采用“不應”或“不得”;3表示允許稍有選擇,在條件許可是首先應這樣做的:正面詞采用“宜”,反面詞采用“不宜”;4表示有選擇,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這樣做的,采用“可”。
引用標準名錄本標準引用下列標準。其中,注日期的,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本標準;不注日期的,其最新版適用于本標準。《室外給水設計標準》GB50013《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GB50202《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地下防水工程質量驗收規范》GB50208《給水排水構筑物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141《現場設備、工業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規范》GB50236《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8《給水排水工程管道結構設計規范》GB50332《現場設備、工業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683《金屬材料拉伸試驗第1部分:室溫試驗方法》GB/T228.1《硫化橡膠或熱塑性橡膠拉伸應力應變性能的測定》GB/T528《硫化橡膠或熱塑性橡膠壓入硬度試驗方法第1部分:邵氏硬度計法(邵爾硬度)》GB/T531.1《不銹鋼焊條》GB/T983《塑料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測定第1部分:浸漬法、液體比重瓶法和滴定法》GB/T1033.1《塑料吸水性的測定》GB/T1034《塑料拉伸性能的測定第2部分:模塑和擠塑塑料的試驗條件》GB/T1040.2《塑料拉伸性能的測定第3部分:薄膜和薄片的試驗條件》GB/T1040.3《塑料拉伸性能的測定第4部分:各向同性和正交各向異性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的試驗條件》GB/T1040.4《纖維增強塑料彎曲性能試驗方法》GB/T1449《纖維增強塑料沖壓剪切強度試驗方法》GB/T1450.2《塑料負荷變形溫度的測定第2部分:塑料和硬橡膠》GB/T1634.2《硫化橡膠或熱塑性橡膠在常溫和高溫下壓縮應力松弛的測定》GB/T1685《硫化橡膠或熱塑性橡膠耐液體試驗方法》GB/T1690《色漆、清漆和塑料不揮發物含量的測定》GB/T1725《漆膜、膩子膜干燥時間測定法》GB/T1728《漆膜、膩子膜柔韌性測定法》GB/T1731《漆膜耐沖擊測定法》GB/T1732《樹脂澆鑄體性能試驗方法》GB/T2567《不銹鋼冷軋鋼板和鋼帶》GB/T3280《硫化橡膠或熱塑性橡膠熱空氣加速老化和耐熱試驗》GB/T3512《紡織品織物拉伸性能第1部分:斷裂強力和斷裂伸長率的測定(條樣法)》GB/T3923.1《不銹鋼熱軋鋼板和鋼帶》GB/T4237《色漆和清漆拉開法附著力試驗》GB/T5210《橡膠和塑料軟管及軟管組合件靜液壓試驗方法》GB/T5563《硫化橡膠或熱塑性橡膠硬度的測定(10IRHD~100IRHD)》GB/T6031《流體輸送用熱塑性塑料管道系統耐內壓性能的測定》GB/T6111《化工產品中水分含量的測定卡爾·費休法(通用方法)》GB/T6283《熱塑性塑料管材縱向回縮率的測定》GB/T6671《塑料薄膜和薄片厚度測定機械測量法》GB/T6672《硫化橡膠低溫性能的測定溫度回縮程序(TR試驗)》GB/T7758《硫化橡膠或熱塑性橡膠耐臭氧龜裂靜態拉伸試驗》GB/T7762《熱塑性塑料管材、管件維卡軟化溫度的測定》GB/T8802《熱塑性塑料管材拉伸性能測定第1部分:試驗方法總則》GB/T8804.1《熱塑性塑料管材拉伸性能測定第2部分:硬聚氯乙烯(PVC-U)、氯化聚氯乙烯(PVC-C)和高抗沖聚氯乙烯(PVC-HI)管材》GB/T8804.2《熱塑性塑料管材拉伸性能測定第3部分:聚烯烴管材》GB/T8804.3《塑料管道系統塑料部件尺寸的測定》GB/T8806《涂覆涂料前鋼材表面處理表面清潔度的目視評定第1部分:未涂覆過的鋼材表面和全面清除原有涂層后的鋼材表面的銹蝕等級和處理等級》GB/T8923.1《塑料彎曲性能的測定》GB/T9341《食用酒精質量要求》GB/T10343《塑料耐液體化學試劑性能的測定》GB/T11547《環氧樹脂凝膠時間測定方法》GB/T12007.7《流體輸送用不銹鋼焊接鋼管》GB/T12771《給水用聚乙烯(PE)管道系統第2部分:管材》GB/T13663.2《熱塑性塑料管材耐外沖擊性能試驗方法時針旋轉法》GB/T14152《橡膠和塑料軟管各層間粘合強度的測定》GB/T14905《塑料液體樹脂用比重瓶法測定密度》GB/T15223《滌綸工業長絲》GB/T16604《建筑防水涂料試驗方法》GB/T16777-2008《生活飲用水輸配水設備及防護材料的安全性評價標準》GB/T17219《聚乙烯管材與管件熱穩定性試驗方法》GB/T17391《水泥膠砂強度檢驗方法(ISO法)》GB/T17671《熱塑性塑料管材蠕變比率的試驗方法》GB/T18042《高強化纖長絲拉伸性能試驗方法》GB/T19975《玻璃纖維增強塑料夾砂管》GB/T21238《橡膠密封件給、排水管及污水管道用接口密封圈材料規范》GB/T21873《塑料環氧樹脂黏度測定方法》GB/T22314《可曲繞橡膠接頭》GB/T26121《碳纖維預浸料》GB/T28461《室外供水服務》GB/T32063《地下無壓排水管網非開挖修復用塑料管道系統第4部分:原位固化內襯法》GB/T41666.4《玻璃纖維增強熱塑性單向預浸料》GB/T43308《埋地塑料給水管道工程技術規程》CJJ101《城鎮供水管網運行、維護及安全技術規程》CJJ207《城鎮給水管道非開挖修復更新工程技術規程》CJJ/T244《建筑砂漿基本性能試驗方法標準》JGJ/T70《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120《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范》JGJ311《鋼制管道液體環氧涂料內防腐層技術規范》SY/T0457《地面用水泥基自流平砂漿》JC/T985《水性聚氨酯地坪》JC/T2327
廣東省地方標準城鎮給水管道非開挖修復工程技術標準條文說明
制定說明本標準制定過程中,編制組進行了認真細致的調查研究,總結了我國城鎮給水管道非開挖修復工程的實踐經驗,同時參考了現行國際、國家標準及行業標準,為我國城鎮給水管道非開挖修復工程的設計、施工與驗收提供依據。為便于廣大設計、施工、科研、學校等單位有關人員在使用本標準時能正確理解和執行條文規定,《城鎮給水管道非開挖修復工程技術標準》編制組按章、節、條順序編制了本標準的條文說明供使用者參考。但是,本條文說明不具備與標準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僅供使用者作為理解和把握條文規定的參考。
目次TOC\o"1-2"\h\z\u1總則 1343基本規定 1354工程設計 1364.2結構設計 1364.3端口與連接設計 1374.4水力計算 1384.5工作坑設計 1385連續穿插法 1395.1一般規定 1395.2內襯材料 1396縮徑內襯法 1406.1一般規定 1407折疊內襯法 1417.1一般規定 1418穿插軟管內襯法 1428.1一般規定 1428.2內襯材料 1428.3施工工藝 1439翻轉式原位固化法 1449.1一般規定 1449.3氣翻施工 1459.5質量檢驗 14510拉入式原位固化法 14610.1一般規定 14611熱塑成型法 14711.1一般規定 14711.3施工工藝 14711.4質量檢驗 14812噴涂(筑)法 14912.1一般規定 14913不銹鋼內襯法 15113.1一般規定 15113.3施工工藝 15213.4質量檢驗 15214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濕敷法 15414.1一般規定 15414.2內襯材料 15414.3施工工藝 15515不銹鋼脹環法 15615.1一般規定 15616不銹鋼快速鎖法 15716.1一般規定 157
1總則1.0.1城鎮給水管道的維護與修復往往受到繁忙的城市交通、地下管線、環境保護、古跡維護、農作物和綠化保護、構(建)筑物、高速公路、鐵路及河流等各種復雜地理環境因素的影響,導致傳統的開挖修復施工維護措施代價高昂。非開挖修復工程是指采用少開挖或者不開挖地表的方法解決由于管道地基下陷、管道滲漏、腐蝕以及結垢等原因造成的管道結構性缺陷和功能性缺陷,對交通、地面環境、以及地下管網的影響較小,在國內應用已非常廣泛。為規范城鎮給水管道非開挖修復相關工作,保障管道修復質量,保護環境,特制定本標準。1.0.2本標準適用于埋地或明敷給水管道的非開挖修復工程,不適用于新建管道的非開挖鋪管工程。1.0.3涉及到城鎮給水管道非開挖修復工程現行的有關標準包括:《給水排水工程管道結構設計規范》GB50332、《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8、《城鎮給水管道非開挖修復更新工程技術規程》CJJ/T244、《非開挖修復用塑料管道總則》GB/T37862、《埋地塑料給水管道工程技術規程》CJJ101、《城鎮供水管網運行、維護及安全技術規程》CJJ207、《采用聚乙烯內襯修復管道施工技術規范》SY/T4110、《給水管道疊層原位固化法修復工程技術規程》T/CECS1410等。
3基本規定3.0.3給水管道非開挖修復工程所用的內襯材料,如連續穿插法、折疊內襯法、縮徑內襯法、穿插軟管內襯法所用的PE管材,翻轉式原位固化法、拉入式原位固化法、熱塑成型法所用的樹脂、軟管,不銹鋼內襯法所用的不銹鋼材,噴涂(筑)所用的涂料,局部堵漏法所用的相關材料均為接觸飲用水的產品,均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生活飲用水輸配水設備及防護材料的安全性評價標準》GB/T17219等相關的衛生要求。3.0.7對于超過設計工作年限的管道建議優先采用全結構性修復。3.0.8例如,當原管道地基不滿足要求時,應進行處理后方可進行修復工程的實施。3.0.12為保障管道的內襯修復質量,在修復工程開始前往往需要對原管道進行預處理,以達到內襯襯入要求。管道清理方式較多,較多使用的是高壓水射流、噴砂、機械清洗和管內修補等技術中的一種或幾種組合。當采用噴砂預處理時,往往是為了保障內襯與原管道內壁之間具有足夠的粘結強度。目前對金屬管道進行預處理時,經處理的鋼基材表面不應含環氧砂漿、混凝土、灰塵、污垢等雜質。機械清洗可采用鋼刷、清管器、刮削器等方式清理管道,對于結垢嚴重的管道,宜先采用小尺寸刮削器/鋼刷進行清理,然后逐漸增大刮削器/鋼刷的尺寸,多次清理。對于淤泥沉積嚴重的管道宜采用帶有旋轉噴嘴的高壓水射流設備進行清理。預處理后的管道內表面應無污垢、無尖銳焊瘤和毛刺,避免影響管道內襯置入質量。3.0.19現場作業人員應是具有適當認證的、有資格的、經過培訓的人員。安裝人員應準備一份安裝手冊,其中詳細說明實施工程所需的所有程序。安裝應由受過相關技術培訓并完全熟悉安裝手冊中記錄的程序的人員進行。3.0.28暴雨、雷暴、6級及以上大風等惡劣天氣容易誘發工程安全事故,建筑工地惡劣天氣三個規定動作:停工、斷電、撤人。
4工程設計4.2結構設計4.2.2本條參考了美國“StandardPracticeforRehabilitationofEx-istingPipelinesandConduitsbytheInversionandCuringofaResin-ImpregnatedTube”ASTMF1216-09及StandardPracticeforRehabilitationofExistingSewersandConduitswithDe-formedPolyethylene(PE)Liner(ASTMF1606-05)中對于部分破損壓力管道的內襯設計的方法,屬于半結構性修復內襯設計的范疇。本條中內襯管與原管道聯合承受外部地下水壓力及真空壓力時的設計公式(4.2.2-1),參考了美國“StandardPracticeforRehabilitationofExistingPipelinesandConduitsbyWinFnASTMF1606-05中內襯管承受外部水壓的設計公式。該公式的理論基礎是Timoshenko等人提出的屈曲理論,屬于管道結構設計中對管道穩定性要求的范疇。它是一個半理論半經驗的公式,以長、薄壁柔性管道在靜水壓力作用下的無限制屈曲方程為理論基礎,再考慮原管道對內襯管的支持作用,在最初的無限制屈曲公式上增加一個圓周支持率K[推薦值K=7.0來源于AggarwalandCopper(1984)所做的試驗],同時以內襯管的長期彈性模量取代短期彈性模量,并考慮到內襯管在襯入原管道時可能存在橢圓、局部凹凸不平等幾何缺陷,相應地引入橢圓度折減系數來彌補此缺陷。本公式中真空壓力的推薦值Pv=0.05MPa參考了國家標準《給水排水工程管道結構設計規范》GB50332-2002中第3.3.6條的規定。本條中公式(4.2.2-5)~公式(4.2.2-7)參考了“StandardPracticeforRehabilitationofExistingPipelinesandConduitsbytheInversionandCuringofaResin-ImpregnatedTube”ASTMF1216-09對于部分破損壓力管道的局部破損缺口校核的設計公式。當原管道破損缺口較小、滿足式(4.2.2-5)的條件時,按照環形平板的條件對破損缺口位置進行抗彎強度校核,即按照式(4.2.2-6)進行校核,最終設計值t取按式(4.2.2-1)及式(4.2.2-6)計算所得的較大值。反之,當管道缺口較大、超出式(4.2.2-5)的范圍時,按照環向受拉的條件進行環向抗拉強度校核,即按照式(4.2.2-7)進行校核,最終設計值取按式(4.2.2-1)及式(4.2.2-7)計算所得的較大值。對于地下水位以上的管道,參考“StandardPracticeforRe-habilitationofExistingPipelinesandConduitsbytheInversionandCuringofaResin-ImpregnatedTube”ASTMF1216-09限定了SDR的上限,是為了進一步保證內襯設計的可靠性。4.2.2本條第3款中當采用熱水式原位固化法進行壓力管道修復時,應針對不同的內襯材料,含有玻纖的長期抗拉強度取大值,含有毛氈、滌綸等無玻纖的材料長期抗拉強度取值宜取小值。4.2.7本條中取用的砂漿涂抹厚度及聚氨酯、聚脲噴涂厚度參考了國家標準《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GB50108–2008中第4.4.6條和第4.4.15條的規定。4.2.8可通過在不銹鋼內襯內側安裝不銹鋼內加強圈(環肋),以增加不銹鋼內襯層的環剛度,提升承負壓(外壓)能力。一般不銹鋼內支撐環厚度為10mm,寬度100mm,2m一道,根據實踐經驗局部安裝不銹鋼內加強圈(環肋)可以有效提升不銹鋼內襯的環剛度,避免負壓危害。圖1不銹鋼內襯內側安裝不銹鋼內加強圈(環肋)現場照片4.3端口與連接設計4.3.5當設計有要求時,對形成的內襯管兩端頭預留一定長度后進行切割,其預留長度滿足翻邊長度,且襯管兩端應翻邊至原管道的端口。4.3.6對于鋼質管道端口,在不銹鋼板與鋼管連接位置打磨后焊接不銹鋼過渡板或堆焊層,然后將不銹鋼板焊接在過渡板或堆焊層上。碳鋼和不銹鋼焊接時應采用相應牌號不銹鋼過渡焊材;對于非鋼質管道端口,應在管道端口安裝鋼質或不銹鋼質轉換件,然后將不銹鋼板與鋼質轉換件焊接連接在一起。4.4水力計算4.4.4表4.4.4中的數據參考了國家標準《室外給水設計標準》GB50013-2018,并依據團體標準《給水排水管道原位固化法修復工程技術規程》T/CECS559-2018選定化學建材管道的粗糙系數取值范圍,以供行業參考。4.5工作坑設計4.5.6臨時作業工作坑的長度應能夠滿足連接法蘭盤與原管道的連接通常會采用電焊連接、熱熔連接兩種方式,還應綜合考慮法蘭盤連接作業施工時作業人員、機械設備需要的最小空間范圍,按照管道每側最小作業空間寬度不應低于600mm(或一倍原管道直徑)考慮且兩者中取大值,坑底距離管底部應按不少于600mm高度予以考慮。
5連續穿插法5.1一般規定5.1.1連續穿插法是一種將連續內襯管在直徑保持不變的情況下置入原有管道內形成內襯的管道更新工法,基本原理示意見圖2。連續穿插法施工流程包括:作業基坑開挖、管道改造→清理待修復管道→PE管焊接→PE管置入→管道檢測→管件、端口處理與連接→驗收交工→作業基坑回填等步驟。1—牽拉頭;2—內襯管;3—內襯管預制接口;4—原管道圖2連續穿插法示意圖5.2內襯材料5.2.6長期堆放時管口應有支撐,目的是防止變形嚴重,不利于焊接。5.2.7目的是防止管頭污染或雜質進入管中。
6縮徑內襯法6.1一般規定6.1.1縮徑內襯法中壓縮管徑是通過專門設計的滾輪縮徑機來完成的,然后采用牽拉方法將經壓縮管徑的新管道置入原管道內,依靠塑料分子鏈對原始結構的記憶功能,在管道的軸向拉力卸除之后,可逐漸自然恢復到管來管道的形狀和尺寸,并與原管道內壁形成緊密結合的管道內襯的修復方法。通常適用于修復DN200~DN1200的給水管道。縮徑內襯法施工流程包括:作業基坑開挖、管道改造→清理待修復管道→PE管焊接→縮徑變形→PE管置入→PE管縮徑恢復→管道檢測→管件、端口處理與連接→驗收交工→作業基坑回填等步驟。圖3徑向縮徑設備
7折疊內襯法7.1一般規定7.1.1折疊內襯法是采用牽拉的方法將壓制成“C”形或“U”形的管道置入原管道中,然后通過加熱、加壓等方法使其恢復原狀形成管道內襯的修復方法。折疊內襯法的壓制、折疊和纏繞、復原是關鍵環節,在壓制過程中U形PE管下方兩側不得出現死角或褶皺現象,折疊纏繞的速度指標要與管道直徑相關,復原的溫度控制以及折疊管冷卻后至少保留內襯管伸出原管道兩端的長度等均需要給出統一規定,以確保折疊管修復質量。折疊內襯法施工流程包括:作業基坑開挖、管道改造→清理待修復管道→PE管焊接→PE管壓制折疊、捆扎→PE管置入→PE管折疊恢復→管道檢測→管件、端口處理與連接→驗收交工→作業基坑回填等步驟。1—原管道;2—折疊變形后的內襯管圖4折疊內襯法折疊變形示意圖
8穿插軟管內襯法8.1一般規定8.1.1穿插軟管內襯法是一種將內襯管置入原管道之前減小其截面以方便置入,置入后恢復截面,使其外表面與原管道內壁貼合或非貼合的管道修復方法。穿插軟管內襯法使用編制纖維增強的塑料軟管,在安裝后形成一個永久管道結構體或在流體壓力下形成圓形,內襯軟管與原管道無黏結關系。如圖5。穿插軟管內襯法施工流程包括:作業基坑開挖→斷管→管道清理→軟管“U”型折疊→軟管內襯安裝→軟管復原與檢查→管道連接→管道試壓→作業基坑回填→竣工驗收等步驟。1—軟管卷盤架;2—內襯軟管;3—穿入導向輪裝置;4—牽引頭;5—引出導向輪裝置;6—卷揚機圖5穿插軟管內襯法示意圖8.1.2穿插軟管內襯可單獨承受內水壓力,其結構設計可按照與原管道的尺寸比分為非貼合型和貼合型:非貼合型:軟管獨立于原管道承載內壓力,并且在拉入和膨脹后的外徑小于現有管道的最小內徑,不將內部壓力和由此產生的力轉移到原管道。貼合型:在安裝和充氣后,軟管與原管道的內壁接觸,并可以將內部壓力產生的應力轉移到原管道。8.2內襯材料8.2.1穿插軟管內襯管為圓織纖維增強的塑料軟管,纖維層內外涂覆相同或不同的熱塑性材料。軟管組成應包括表8.2.1的材料,有關軟管每層間的關系,可參考圖8.2.1。8.2.7本條第4款軟管末端應牢固密封可以防止在儲存、搬運和運輸過程中的濕氣或污垢污染軟管。8.3施工工藝8.3.9折疊設備通常包括折U機和纏繞機。折U機應能夠將軟管折疊成U形,纏繞機應能夠纏繞軟管。內襯軟管折成“U”型截面后,使用特制增強膠帶進行捆扎固定,特制增強膠帶的捆扎密度需根據管徑及安裝工藝要求進行設計并試驗驗證。8.3.11安裝扭矩釋放裝置的目的是避免內襯軟管拉入過程中發生旋轉扭曲。
9翻轉式原位固化法9.1一般規定9.1.1翻轉式原位固化法是將表面浸滿可黏合的熱固性樹脂的軟管通過氣壓或水壓工藝,在井/工作坑口翻轉送入待修復管中,進行蒸汽或常溫固化,與原管道粘結形成一體的修復工藝(圖6與圖7)。翻轉式原位固化法施工流程包括:作業基坑開挖→斷管→管道清理與檢測→樹脂浸漬軟管→翻轉(氣翻或水翻)作業→固化作業(水蒸氣或常溫)→端口處理→內窺檢測→驗收交工→作業基坑回填等步驟。1—浸漬樹脂的軟管;2—原管道;3—翻轉彎頭;4—工作坑;5—支架;6—鍋爐和泵圖6翻轉式原位固化法示意圖(水翻)1—翻轉設備;2—夾持法蘭;3—浸漬樹脂的復合軟管;4—翻轉面;5—動力系統(發電機,空壓機)圖7翻轉式原位固化法示意圖(氣翻)9.1.3常溫固化法通常適用于金屬材質、混凝土以及塑料類管材的管道非開挖修復施工。9.3氣翻施工9.3.2工藝流程可描述為:工作坑開挖——管道斷口——管道清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2030年中國整流管行業發展運行現狀及投資潛力預測報告
- 2025年中國鋁易拉罐市場發展前景預測及投資戰略咨詢報告
- 2025年中國新款冰箱節能行業市場競爭格局分析及投資方向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布袋計算器行業市場發展前景及發展趨勢與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導光指針市場現狀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密胺碟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家私雕花件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醫用電源行業發展運行現狀及投資潛力預測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吹玻璃鐵藝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同聲傳譯會議系統行業發展研究報告
- 華北電力大學丁肇豪:多主體數據中心算力-電力跨域協同優化
- 科技公司費用報銷制度及流程比較
- 顱內出血護理操作
- 2024年紹興諸暨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招聘考試真題
- 2025年新版供電營業規則考試題庫
- 2025年長白山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技能測試題庫帶答案
- 2025年公務員遴選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必考題庫170題及答案(四)
- 2024年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物理試題【含答案、解析】
- 辦公用品及設備采購產品手冊
- 河道清淤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方案
- 農業行業安全生產培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