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版(2024)七年級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1頁
2025年人教版(2024)七年級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2頁
2025年人教版(2024)七年級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3頁
2025年人教版(2024)七年級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4頁
2025年人教版(2024)七年級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人教版(2024)七年級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7題,共14分)1、某同學利用下邊的行政系統簡表進行研究性學習,他研究的主題應該是A.秦朝建立中央集權制度B.西漢強化監察制度C.唐朝創新中央官制D.明朝加強專制統治2、后來發展為著名瓷都的景德鎮興起于()A.隋朝B.北宋C.南宋D.唐朝3、下列幾位歷史人物,對人類文化傳播貢獻最大的是()A.張衡B.張騫C.蔡倫D.祖沖之4、下列各諸侯國中既屬于“春秋五霸”,又屬于“戰國七雄”的是()A.晉國B.吳國C.宋國D.齊國5、三國鼎立局面最終形成的標志是()A.赤壁之戰曹操敗北B.曹丕定都洛陽C.劉備在成都稱帝D.孫權稱王建立吳國6、我國古代經濟重心完成從黃河流域到長江流域的轉移是在()A.南北朝B.隋唐時期C.南宋D.五代7、中國古代國家經濟中心經歷了由北向南轉移的過程,這一轉移的完成是在()A.唐朝B.北宋C.南宋D.元朝評卷人得分二、多選題(共6題,共12分)8、下列國家中屬于戰國七雄的有()A.齊B.晉C.楚D.趙9、比較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關于隋和秦的相似之處有()A.都結束了分裂,實現了統一B.都存在的時間很短C.都有重大工程修建D.都創立了影響后世的重大政治制度10、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博士曾說:“每當人們在中國文獻中查找任何一個具體的科技史料時,往往會發現它的主要焦點就在宋代。”我國宋代重大的科技成就是A.造紙術的發明B.活字印刷術的發明C.南針的廣泛使用D.火藥武器廣泛使用11、朱元璋強化皇權措施A.取消行中省,設立“三司”B.廢除丞相制度和中書省強化六部職權C.設立錦衣衛D.成立東廠12、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北方少數民族內遷的有()A.匈奴B.鮮卑C.羯族E.羌族E.羌族13、在我國古代歷史上,曾多次出現政治清明、經濟繁榮、國力強盛的盛世局面,如唐朝時期的“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清朝前期的“康乾盛世”等.從這些盛世局面出現的原因中我們得到的啟示有()A.國家的統一和社會的穩定是發展經濟的必要條件B.統治者的勵精圖治是盛世局面出現的政治保證C.國內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對社會發展起著重要作用D.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直接推動了社會經濟發展評卷人得分三、填空題(共6題,共12分)14、世界上最早發明造紙術的國家是。15、甲骨文已經具備了漢字的基本結構,很多字體至今仍在使用,是漢字形成與發展的重要階段。______(判斷對錯)16、山西大同的龍門石窟和河南洛陽的云岡石窟是北朝時期著名的兩大石窟。______(判斷對錯)。17、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______和______的國家。18、為加強朝廷對社會經濟的控制,漢武帝在全國各地設______,把煮鹽、冶鐵等經營權收歸國有,實行______。19、“蘇湖熟,天下足”表明太湖流域已成為全國的糧倉。______(判斷對錯)評卷人得分四、改錯題(共4題,共20分)20、舜死后,將位置禪讓給了堯。______(判斷對錯)。21、如圖為我國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圖的某一片斷。圖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別是蜀;西晉、隋。______(判斷對錯)

22、相傳在黃帝時期;伶倫創造了文字,隸首發明了算盤。

錯誤:______改正:______。23、劉邦開創了光武中興盛世。

錯誤:______;

改正:______。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7題,共14分)1、C【分析】【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察學生對三省六部制的認識,根據所學知識,隋唐時期,總結魏晉南北朝以來的改革經驗,國家制度有了新的設創置,而中央最高政府機構為中書,門下,和尚書,既三省,其中書省決策,門下省審議,尚書省執行,三省長官共同定令立法,參決軍國大政,尚書省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掌具體事物。本題選C。考點:唐太宗的歷史功績【解析】【答案】C2、B【分析】【分析】此題考查瓷都相關的知識點。閱讀題文所給提示信息:瓷都的景德鎮。因為宋真宗時,上供的瓷器款識有“景德年制”四字。因此瓷都景德鎮興起于北宋。只有選項B符合題意,故選B。3、C【分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本題可以用排除法來做;問題強調的是文化傳播。所以發明造紙術的蔡倫才是對文化傳播貢獻最大的。所以答案選C。

【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考查的是蔡倫的貢獻。4、D【分析】【分析】春秋五霸是: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和楚莊王。戰國七雄是戰國時的七個強國;分別是齊、楚、燕、韓、趙、魏、秦。ABC都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5、D【分析】220年曹操的兒子曹丕廢掉漢獻帝;自稱皇帝,國號魏,定都洛陽,東漢結束,進入三國時期.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222年,孫權稱王,國號吳,后定都建業,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

故選D.

本題考查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標志.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注意掌握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解析】D6、C【分析】本題考查經濟重心的南移。自東漢后期開始,江南社會經濟逐步得到發展。從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戰亂較少,許多中原人南遷,帶去了先進的技術,增加了那里的勞動人手;加上自然條件的變化,江南地區的農業發展較快,逐漸超過北方。從唐朝中后期開始的經濟重心的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故選C。【解析】C7、C【分析】本題考查我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古代,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口大量南遷.唐朝中后期經濟重心開始南移,到南宋時期最后完成,經濟重心已從黃河流域轉移到長江流域.太湖流域成為了全國的重要糧倉。故選C。

【解析】C二、多選題(共6題,共12分)8、ACD【分析】戰國七雄指的是齊楚秦燕趙魏韓;戰國初年,晉國卿大夫中的韓;趙、魏三家瓜分晉國,戰國時期不會有晉國.

故選ACD.

本題考查了戰國七雄.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戰國七雄的相關政權.【解析】【答案】ACD9、ABCD【分析】本題考查隋和秦的相似之處。隋和秦都結束了分裂,實現了統一;兩者存在的時間都很短,兩個朝代都是二世而亡;統治者都修建了重大工程長城和大運河;兩個朝代都創立了影響后世的重大政治制度,秦朝建立了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并統一了度量衡;隋朝創立了三省六部制度并為后世延續。所以,兩個朝代的共同之處是ABCD。故選ABCD。【解析】ABCD10、BCD【分析】略。

【解析】BCD11、ABC【分析】略。

【解析】ABC12、ABCDE【分析】略【解析】ABCDE13、ABCD【分析】唐朝出現的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清前期的康乾盛世都是歷史上的治世局面,它們出現的共同原因有:國家的統一和社會的穩定;統治者的勵精圖治;國內各地區;各民族的經濟文化交流以及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

故選A;B、C、D.

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和康乾盛世;注意理解各個時期治世局面出現的共同原因.

注意理解和把握各個歷史時期治世局面出現的共同原因.【解析】ABCD三、填空題(共6題,共12分)14、略

【分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造紙術的相關知識,通過所學知識,我們知道:西漢早期,已出現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紙(用麻作成)。因此世界上最早發明造紙術的國家是中國。造紙術是中國人民對世界文化作出的巨大貢獻。考點: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統一國家的建立·昌盛的秦漢文化【解析】【答案】中國(西漢)15、略

【分析】甲骨文是比較成熟的文字;使用象形;指事、會意、形聲等多種造字方法。其中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獨體字結合起來表示新的意義叫形聲,用圖形、線條把物體的外形特征勾畫出來這種造字方法象形,甲骨文已經具備了漢字的基本結構,是漢字形成與發展的重要階段,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

故答案為:√。

本題考查的是中國文字演變的知識點;應把握甲骨文的概念。

本題注重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本題的關鍵點是分析題干,注意準確識記甲骨文的有關內容。【解析】√16、略

【分析】山西大同的云岡石窟和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是北朝時期著名的兩大石窟。

故答案為:

×。

本題考查石窟藝術。

知道云岡石窟、龍門石窟和莫高窟是我國三大石窟藝術。【解析】×17、略

【分析】距今約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長江流域,種植水稻,因此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生活在黃河流域,距今約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他們的主要糧食作物是粟,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國家.

故答案為:

水稻;粟.

本題考查了我國原始的農耕生活的情況.

本題考查了我國原始的農耕生活的情況,知道我國在世界上最早種植了水稻和粟.【解析】水稻;粟18、略

【分析】漢武帝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實現經濟上的大一統,在經濟方面,漢武帝在全國各地設鹽鐵官,將地方的鑄幣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實現了經濟上的大一統,也為漢武帝的統治提供了雄厚的財力支持。

故答案為:

鹽鐵官;鹽鐵官營;專賣。

本題以漢武帝加強朝廷對社會經濟控制的措施為切入點;考查的是漢武帝鞏固大統一措施的相關知識點。

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漢武帝鞏固大統一的措施。【解析】鹽鐵官;鹽鐵官營、專賣19、略

【分析】我國經濟重心的南移經歷了一個歷史發展的過程。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得到開發,北方依然是我國的經濟重心;隋唐時期,江南地區進一步得到開發,并逐漸趕上北方;南宋時期,經濟重心南移最終完成,太湖流域的蘇州;湖州成為重要的糧倉,出現“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蘇湖熟,天下足”表明太湖流域已成為全國的糧倉。

故答案為:√。

本題以“蘇湖熟;天下足”為依托,考查經濟重心南移的相關知識。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宋代太湖流域已成為全國的糧倉。【解析】√四、改錯題(共4題,共20分)20、略

【分析】相傳;堯年老時,征求各部落首領的意見,推舉舜做他的繼承人.舜年老時,采取同樣的辦法把位置讓給了治水有功的禹.所以“舜死后,將位置禪讓給了堯.”錯誤.應為“舜死后,將位置禪讓給了禹”.

故答案為:×.

本題考查禪讓制到王位世襲制的演變.

本題考查禪讓制到王位世襲制的演變,考查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禪讓制的更替.【解析】×21、略

【分析】三國鼎立指的是魏;蜀、吳;因此①是蜀;②是西晉,265年,司馬炎廢魏帝建立西晉.280年滅吳,統一全國,西晉實現了短暫的統一;581年北周外戚楊堅奪取政權,建立隋朝,589年隋滅掉南方的陳朝,統一全國,因此③是隋朝.

故答案為:

√.

本題以年代尺為切入點;考查的是三國鼎立到隋朝建立,朝代更替史實.可結合朝代更替歌,進行解答.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后延,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本題旨在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判斷分析的能力.解答本題需掌握我國古代朝代更替史實.【解析】√22、伶倫倉頡【分析】相傳黃帝已能建造宮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會煉銅并發明了弓箭和指南車.相傳在黃帝時期,倉頡創造文字,伶倫制作音律,隸首發明算盤.黃帝的妻子嫘祖擅長紡織,并會繅絲.

故答案為:

錯誤:伶倫;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