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滬科版必修3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1頁
2025年滬科版必修3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2頁
2025年滬科版必修3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3頁
2025年滬科版必修3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4頁
2025年滬科版必修3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滬科版必修3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六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6題,共12分)1、英國科學史家德薩格利斯在其著作《實驗哲學》中認為:他們(蒸汽機的發明者)既不像哲學家那樣能夠了解原因和理由,也不像數學家那樣能夠算出各部分的比例,他們十分幸運地能夠碰巧找到了他所索求的東西。這說明蒸汽機的發明A.基于實踐經驗的積累B.體現科學與技術的結合C.借鑒自然科學新成果D.凸顯發明者的哲學思辨2、2014年9月28日,在山東曲阜孔廟舉行了孔子誕辰2565周年祭祀大典,活動期間,2565名市民誦讀了《論語》。下列孔子思想中有利于擴大受教育者范圍的是A.有教無類B.為政以德C.因材施教D.仁者愛人3、20世紀50年代中期,在文學創作上除了工農兵題材作為主流之外,還出現了反映其他階層和生活的文學作品,如李國文的《改造》、宗璞的《紅豆》、鄧友梅的《在懸崖上》。產生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三大改造的完成B.“雙百”方針的推行C.一五計劃的實施D.“二為"方向的確定4、“10月16日15時整,寂靜的羅布泊上空突然爆發出一道強光,緊接著,一團巨大的火球騰空而起,周圍的空氣急速膨脹,產生的高壓沖擊波以排山倒海之勢,從爆心向四周飛馳。”該科技成就使我國A.打破了美蘇等國的核壟斷B.增強了遠程打擊敵國的能力C.建立了全方位的國防體系D.開啟和平利用核能技術時代5、從建安元年(公元196年)開始,不到十年中,他的家族200多人死亡近2/3,其中70%死于傷寒病。目睹疾病之猖獗及人生的不幸,他撰寫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臨床醫學專著。這位醫學家是A.黃帝B.華佗C.張仲景D.孫思邈6、中華民國成立以后,民間紛紛組織政黨,一時政黨林立,其中影響力較大的如國民黨、社會黨、共和黨、民主黨、統一黨、進步黨等。此現象說明A.中國政壇局面混亂B.民主政體有利于保障政治自由C.民主政治日益成熟D.各黨派企圖爭奪中央的領導權評卷人得分二、填空題(共3題,共6分)7、美國文學家海明威是現實主義代表作家,他的代表作是________。8、大唐盛世,國力強大,對周邊地區產生了文化的輻射力,形成了以中國本土為地理中心、以中國文化為軸心的__________;宋元時期,中國的技術發明______和火藥經由阿拉伯人傳到歐洲,推動了人類歷史進程。9、將下列表格填寫完整。

。時期。

農書。

作者。

特點。

《氾勝之書》

原著失傳。

賈思勰。

元朝。

對中國南北方的;廣義的農業;全面系統地論述,并附有較完備的“農器圖譜”

明朝。

重視備荒;水利等農政;熱心推廣番薯等高產新作物。

評卷人得分三、判斷題(共5題,共10分)10、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對牛頓經典力學的否定,與量子理論一起構成現代物理學的基礎。A.正確B.錯誤11、公元前5世紀,在希臘出現了一些以人和人類社會為探索主題、研究人類反思人類自己的學者,他們被稱為智者學派。A.正確B.錯誤12、瓦特改良蒸汽機的廣泛使用,使工業革命進入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即“蒸汽時代”。A.正確B.錯誤13、史實: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

推論:標志著人類進入電氣時代。A.正確B.錯誤14、北宋時,儒家學者沖破漢唐儒學的束縛,融合了佛道思想來解釋儒家義理,形成了以理為核心的新儒學體系--“理學”。A.正確B.錯誤評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題(共1題,共2分)15、醫療史日漸成為史學界關注的新興研究領域。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許慎《說文解字》提出:“疫;民皆疾也。”據《中國疫病史鑒》記載,自西漢以來的兩千多年里,中國先后發生過321次流行疫病,均在有限的地域和時間內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漢代元始二年,發生瘟疫,“詔民疾疫者,舍空邸第,為置醫藥”。東漢末年,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在瘟疫中寫就。宋代,國家在大疫之年設置收容貧困病人并予以救治的專門機構安濟坊。清初,在民間各地先后成立了“種痘局”,這是中國最早的一批官方免疫機構。

——鄭洪《中國歷史上的防疫斗爭》等材料二14世紀;黑死病在歐洲肆虐,造成約2500萬人死亡,約占當時歐洲總人口的1/3。一些人由對宗教信仰的懷疑而發展為對社會不平等制度的痛恨和反抗,以及對自己人生的深入思考。

——王旭東《世界瘟疫歷史》等材料三在哥倫布到來后的一兩個世紀中;印第安人口減少了95%,主要的殺手是舊大陸來的病菌。霍亂在1817年至1923年出現六次大流行,其中第三次發生于1852至1859年間,包括亞;歐、非、北美多個大洲都未能幸免,此次大流行也是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第一次世界大戰不是導致起源于美國的“西班牙”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戰時的海路交通和海上貿易可能促進了這種傳染病蔓延,所到之處帶來了快速死亡。

1892年;控制霍亂的國際衛生公約產生。1907年,國際公共衛生辦公室成立。1948年,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成立。2003年,中美SARS疫苗研發與生物治療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等(1)依據材料一;概括我國古代的抗疫經驗。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古代中國自西漢以來能夠“在有限的地域和時間內控制住疫情蔓延”的原因。

(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14世紀黑死病肆虐對歐洲思想文化產生的影響。

(3)依據材料三,概括15世紀末以來瘟疫發生與防控的特點,依據所學知識分析其原因。評卷人得分五、論述題(共2題,共8分)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法國巴黎不同時代的代表性建筑

圖1巴黎圣母院(1163—1345年修建,天主教巴黎總教區的主座教堂)圖2凡爾賽宮(1661—1689年修建,國王路易十四的行宮)

圖2埃菲爾鐵塔(1887—1889年修建,1889年巴黎世博會標志性建筑)圖3玻璃金字塔(1989年修建,盧浮宮博物館主入口)

從材料中提煉出一個論題,并結合所學知識加以闡述。(要求:論題明確,持論有據,表述清晰。)17、晚清社會經歷了從傳統“華夷之辨”的“天下”觀到近代民族意識的覺醒和民族國家認同的增強。

材料一我國人;非無愛國之性質也,其不知愛國者,由不自知其為國也。中國自古一統,環列皆小蠻夷,無有文物,無有政體,不成其為國,吾亦不以平等之國視之。故吾國數千年來,常處于獨立之勢,吾民之稱禹域也,謂之為天下,而不為之為國。既無國矣,何愛之可云?今夫國也者,以平等而成;愛也者,以對待而起故必對于他國,然后知愛吾國。

——摘編自梁啟超《愛國論》材料二中華民族作為一個自覺的民族實體;是近百年來中國和西方列強對抗中出現的,但作為一個自在的民族實體,則是近千年的歷史過程中形成的。

——摘編自費孝通《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結合中國相關史實,從上述材料中提煉一個觀點,并加以論述。(要求:觀點不得摘抄原文、簡明扼要,論證史論結合、表述成文,結論要有升華。)評卷人得分六、簡答題(共4題,共16分)18、教育通過傳播思想;形成輿論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經濟;從而推動社會變革和進步。要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充分注重教育的作用。請回答。

(1)被后人尊稱為“至圣”的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何重要貢獻?

(2)漢武帝時;興辦的官立最高學府是什么?

(3)“1915年以后一大批白話作品開始進入語文教材,并逐漸構成了語文教育內容的主體。”這種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如何看待教育與社會變革之間的關系?)19、關注人;關注社會是東西方很多哲學家的主張,東方的孔子創立儒學,注重人事,對鬼神抱著敬而遠之的態度;西方古代希臘和近代歐洲更是關注人自身的發展。由此請回答:

(1)孔子學說的核心是什么?儒學是怎樣成為中國古代正統思想的?

(2)人文主義的核心是什么?

(3)啟蒙思想家進步主張的核心是什么?對社會發展最重要的意義是什么?20、思想解放往往是政治變革的先導。請回答:

(1)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是什么?在這次運動中涌現的哪一流派順應了秦國政治變革的需要?

(2)啟蒙運動提出的哪些思想觀點順應了近代歐洲民主制度確立的歷史潮流?(列舉出其中兩點即可)

(3)近代中國發生的哪一場思想解放運動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參加這運動的人物有哪些?(舉出其中兩個即可)21、以孔子思想為核心的儒家文化受到廣泛關注。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他(孔子)知道;古代傳統的重建,并不僅僅是指外表上的同一。這里強調的是對永恒真理的溫習,而不是對過去的模仿,孔子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使這些永恒的思想重放光彩。

——摘編自雅斯貝斯《大哲學家》

材料二無論何種學派;均不能定為一尊,以阻礙思想文化之自由發展。況儒術孔道,非無優點,而缺點則正多。尤與近世文明社會絕不相容者,其一貫倫理政治之綱常階級(等級)說也。

——趙清;鄭城《吳虞文集·陳獨秀復吳虞信》

材料三新加坡主要汲取儒家的君子品格的價值觀;這是與新加坡道德教育直接相關的基本因素。新加坡結合自己的國情賦予“忠孝仁愛禮儀廉恥”以新的內涵,把他們理解的重整體;重義務、重責任的儒家倫理道德進行現代化,而提出了作為他們國家意識形態的共同價值觀。

——摘編自龔群《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

(1)根據材料一;說明孔子對古代傳統重建的內涵。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孔子為重建古代傳統文化所做的工作,并回答孔子的核心思想及其欲達到的目的。

(2)在材料二中;陳獨秀如何評價孔學?歸納陳獨秀反孔的理由。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新文化運動對五四運動的影響。

(3)根據材料三,概括新加坡是如何利用儒學進行道德教育的。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新加坡推行道德教育的影響。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6題,共12分)1、A【分析】根據材料可知,蒸汽機的發明是因為“他們十分幸運地能夠碰巧找到了他所索求的東西”,體現蒸汽機的發明來源于生產實踐中經驗積累,A正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科技成就體現了科學與技術的結合、同時借鑒自然科學新成果,與材料不符,排除B、C;D項凸顯發明者的哲學思辨與材料“既不像哲學家那樣能夠了解原因和理由”不符,排除。所以選A。2、A【分析】【詳解】

根據所學,有教無類使更多的人接受教育,有利于擴大受教育者范圍,故A項正確;為政以德、仁者愛人是孔子的政治思想,與教育無關,排除BD項;因材施教是強調教學的方法,并不能擴大受教育者范圍,排除C項。3、B【分析】【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了調動知識分子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1956年中共提出“雙百方針”,促進了文藝領域的繁榮,因此B正確;AC屬于經濟領域上的措施,排除;D是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排除。故選B。4、A【分析】【詳解】

根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這是1964年10月我們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這一科技突破使我國打破了美蘇的核壟斷,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故選擇A選項;原子彈只適合于近程打擊,故排除B選項;僅憑一個原子彈爆炸的成就無法說明中國建立了全方位的國防體系,故排除C選項;原子彈屬于大規模破壞效應的武器,無法和平運用核能技術,故排除D選項。5、C【分析】公元196年是東漢時期;根據“傷寒病”,結合所學,醫學家張仲景寫成了《傷寒雜病論》這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臨床醫學名著,故C正確;黃帝是原始社會部落聯盟首領,華佗是東漢神醫,但沒有撰寫臨床醫學專著,排除AB;孫思邈是唐代醫藥學家,排除D。

點睛:首先根據“公元196年”判斷是東漢時期,再根據“傷寒病”“臨床醫學專著”,聯系所學張仲景的醫學成就分析解答。6、B【分析】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政黨林立并不能說明中國政壇局面混亂,排除A。多個政黨的成立,反映出民眾的政治權利得到了保障,由此能夠說明民主政體有利于保障民眾政治自由,故B項正確。政黨林立并不能得出“民主政治日益成熟”的結論,排除C。材料并未體現各黨派企圖爭奪中央的領導權,而是強調民主政體有利于保障政治自由,排除D。二、填空題(共3題,共6分)7、略

【分析】【詳解】

結合所學可知,美國文學家海明威的作品是《老人與海》。【解析】《老人與海》8、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第一問是考查唐朝時期強大的國力,所以在文化上形成了以儒家思想為基礎的強大的文化圈,第二問是考查的宋科技發明的外傳,促進了歐洲社會的轉型,屬于基礎知識考查,難度不大。【解析】①.東亞文化圈(或漢文化圈;或儒家文化圈)②.活字印刷(或指南針)9、略

【分析】【詳解】

聯系所學可知,《氾勝之書》是西漢氾勝之的著作;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是現存最早的最完整、系統的農學書籍;元朝王禎的《農書》對中國南北方的、廣義的農業進行全面系統地論述,并附有較完備的“農器圖譜”;明朝徐光啟的《農政全書》重視備荒、水利等農政,熱心推廣番薯等高產新作物。【解析】。時期。

農書。

作者。

特點。

西漢。

《氾勝之書》

氾勝之。

原著失傳。

北魏。

《齊民要術》

賈思勰。

現存最早的最完整;系統的農學書籍。

元朝。

《王禎農書》

王禎。

對中國南北方的;廣義的農業;全面系統地論述,并附有較完備的“農器圖譜”

明朝。

《農政全書》

徐光啟。

重視備荒;水利等農政;熱心推廣番薯等高產新作物。

三、判斷題(共5題,共10分)10、B【分析】【詳解】

相對論打破了牛頓以來傳統的絕對時空觀。相對論并非全盤否定牛頓力學,牛頓力學反映的是宏觀物體低速運動的客觀規律,而狹義相對論反映的是物體高速運動的客觀規律,是對牛頓力學的繼承和發展。故判斷為錯誤。11、A【分析】【詳解】

根據所學,公元前5世紀,在希臘出現了一些以人和人類社會為探索主題、研究人類反思人類自己的學者,他們被稱為智者學派。故正確。12、A【分析】【詳解】

結合所學內容可知,瓦特改良蒸汽機的廣泛使用,使工業革命進入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即“蒸汽時代”。題意說法正確。13、B【分析】【詳解】

結合所學內容可知,電力的廣泛應用標志著人類進入電氣時代,而非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題干說法錯誤。14、A【分析】【詳解】

根據所學,北宋時,儒家學者沖破漢唐儒學的束縛,融合了佛道思想來解釋儒家義理,形成了以理為核心的新儒學體系--“理學”。故正確。四、材料分析題(共1題,共2分)15、略

【分析】【分析】

【詳解】

(1)經驗一問;根據材料“國家在大疫之年設置收容貧困病人并予以救治的專門機構安濟坊”;“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在瘟疫中寫就”、“種痘局”等信息,可以從對病人的安置、設置專門機構、重視經驗的總結等角度概括。原因一問,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以從統治者、中央集權制度、人口流動、中醫的優勢等角度回答。

(2)本題影響;要注意結合材料的時間“14世紀”,結合此時的時代大背景,從對太主教權威的沖擊;對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推動、對自然科學的發展、對醫學的進步等角度思考。

(3)特點一問,根據材料“包括亞、歐、非、北美多個大洲都未能幸免”和成立各種機構等信息,可以概括出跨區域性、世界性防控等角度概括;原因一問,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以從整體世界的形成、人口的流動、城市化進程、世界大戰的影響等角度回答。【解析】(1)經驗:單獨安置病人;設置專門機構救助貧困病人、重視傳染病的研究和經驗總結、設置預防免疫機構。

原因:統治者重視;中央集權下的有效防治;自然經濟主導下人員流動性較小;中醫的有效防治。

(2)動搖了天主教會的絕對權威;推動文藝復興;宗教改革運動的興起;促進了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以及醫學的進步。

(3)特點:瘟疫往往發展為跨國連洲的規模;瘟疫的防控成為世界性事務。

原因:世界日益連成一個整體,跨地域人員流動性加強;城市化不斷加深,人類居住密集;世界大戰的影響。五、論述題(共2題,共8分)16、略

【分析】【詳解】

根據不同時期法國巴黎的代表性建筑;可提出論題:建筑功能反映出時代精神的變遷。闡述:結合所學,可從巴黎圣母院突出中世紀天主教的無上權威;凡爾賽宮展示著法國王權鼎盛時期的威勢與奢華;埃菲爾鐵塔象征著第二次工業革命時科技進步與自豪;玻璃金字塔體現20世紀“傳統與現代融合”的典范等說明建筑反映出時代精神。最后總結說明,建筑能夠反映出當時人們的思想世界,蘊含著深厚的時代精神。(還可從建筑的材質;技術、政治色彩、意識形態、空間形式等視角擬定論題。)

【點睛】【解析】【示例一】

論題:建筑功能反映出時代精神的變遷。

闡述:建筑的主要功能往往反映出建筑者乃至當時人們的思想世界。巴黎圣母院體現著中世紀天主教的無上權威與榮耀;凡爾賽宮展示著法國王權鼎盛時期的威勢與奢華;埃菲爾鐵塔象征著對19世紀科技進步的尊崇與自豪;玻璃金字塔作為盧浮宮博物館的組成部分;承擔著文化保護與傳承的功能,是20世紀“傳統與現代融合”的典范。總之,建筑是功能;技藝與歷史的融合,蘊含著深厚的時代精神。

【示例二】

論題:對稱是建筑美學的常見風格。

闡述:巴黎不同時代的標志性建筑物;往往蘊含著對稱之美。巴黎圣母院的雙塔及十字交叉教堂是左右對稱的典范;凡爾賽宮平面設計呈現出完美的中軸線對稱;埃菲爾鐵塔平面與立面結構均呈軸對稱;盧浮宮金字塔堪稱中心對稱美的極致。對稱既順應力學規律,也使建筑富于美感,表達出安靜;穩定、莊重、威嚴等心理感受,成為超越時空的建筑美學的常見風格。

(還可從建筑的材質、技術、政治色彩、意識形態、空間形式等視角擬定論題。)17、略

【分析】【詳解】

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首先,根據材料信息提煉觀點,例如根據材料二“中華民族作為一個自覺的民族實體,是近百年來中國和西方列強對抗中出現的”,并結合所學確定觀點為:近代中國民族危機加深,促進了民族意識覺醒;其次,圍繞觀點并結合中國近代史列強侵略和中國人探索的相關史實,從林則徐等人睜眼看世界、甲午戰爭慘敗各階層救亡圖存、中華民國是近代第一個現代意義的民族國家、抗日戰爭使民族意識呈現激烈狀態等方面進行論述;最后進行總結升華,強調近代中華民族的民族意識覺醒,是民族危機下中國人不斷自覺的過程,并成為推動中國民主革命的精神動力。此外,還可以提煉其他觀點進行論述。【解析】示例一:觀點:近代中國民族危機加深;促進了民族意識覺醒。

論述:近代西方列強的野蠻侵略給中國帶來巨大災難;但不斷加深的民族危機客觀上促進了中華民族民族意識的覺醒。鴉片戰爭的失敗,促使了中國人的民族意識開始萌發,林則徐和魏源成為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先驅;甲午戰爭慘敗,隨之而來的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使中國各個階層和派別意識到亡國滅種的危機,中國人的民族意識開始普遍覺醒;中華民國是近代中國第一個現代意義的民族國家,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有著重要意義,中國人的民族意識進一步增強;抗日戰爭的全面爆發,使中國人的民族意識開始由潛隱狀態躍升到激烈狀態。總之,近代中華民族的民族意識覺醒,是民族危機之下中國人對自身共同命運和前途不斷自覺的過程,并成為了推動中國民族民主革命的精神動力。

(提煉其他觀點進行論述亦可,例如:傳統華夷觀念不利于阻礙中國近代化;近代中國民族意識的形成是西方沖擊下的產物。)六、簡答題(共4題,共16分)18、略

【分析】【詳解】

本題考查中國歷史上不同時期的教育;主要考查學生聯系所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1)孔子在教育方面的重要貢獻;應當聯系所學,從首創私人講學;主張“有教無類”,以及所產生的影響等方面來回答。

(2)聯系所學可知;漢武帝時興辦的官立最高學府是太學。

(3)這種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應當聯系所學,從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來回答。從這一現象可以看出,教育受社會變革的影響,是社會變革的反映。【解析】(1)首創私人講學;主張“有教無類”,打破了貴族壟斷文化教育的局面。

(2)太學。

(3)主要原因:新文化運動提倡“文學革命”,使用白話文。關系:言之有理即可。19、略

【分析】【詳解】

(1)根據所學可知孔子學說的核心是仁。根據所學可知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儒家自此成為正統思想。

(2)根據所學可知人文主義的核心是關注人;肯定人。

(3)根據所學可知啟蒙思想家進步主張的核心是理性。根據所學啟蒙運動的影響可知對社會發展最重要的意義是成為推翻舊的統治、建立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