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第三單元近代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11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歐洲大陸的擴展課件新人教版_第1頁
高中歷史第三單元近代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11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歐洲大陸的擴展課件新人教版_第2頁
高中歷史第三單元近代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11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歐洲大陸的擴展課件新人教版_第3頁
高中歷史第三單元近代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11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歐洲大陸的擴展課件新人教版_第4頁
高中歷史第三單元近代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11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歐洲大陸的擴展課件新人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案11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歐洲大陸的擴展第三單元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課標要求1.知道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和《德意志帝國憲法》的主要內容。2.比較德意志帝國君主立憲制與法國共和制的異同。3.分析資產階級代議制在西方政治發展中的作用。知識點一艱難的法蘭西共和之路課堂檢測

達標訓練鞏固反饋知識點二法國共和政體的確立教材問題解答知識點三德意志帝國的君主立憲制內容索引艱難的法蘭西共和之路

知識點一1.革命爆發原因(1)法國是歐洲典型的君主專制國家,封建勢力強大,

和教會竭力維護君主專制統治。(2)資產階級思想家公開反對

,抨擊

,號召人民爭取自由和民主。歷史敘述封建貴族宗教神權君主專制2.曲折的共和之路(1)1792年,法國建立

。(2)此后的七十多年間,政權在共和制與

之間反復易手。(3)1870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成立。共和國君主制圖解識記圖解識記法蘭西共和之路法國共和政體的確立

知識點二1.標志:1875年,國民議會通過了法蘭西

,從法律上正式確立了共和政體。2.憲法內容(1)議會①憲法規定立法權屬于

。②議會由

和眾議院組成。③眾議院議員由成年男子直接選出,參議院議員由間接選舉產生。④參議院有權否決

的決議案。歷史敘述第三共和國憲法議會參議院眾議院(2)總統①總統由參議院和眾議院

選出,任期七年,可連選連任。②憲法規定國家的行政大權由總統掌握,總統是

和軍隊最高統帥,有任命部長等權力。③總統經眾議院同意有權

,經參議院同意有權解散眾議院。聯席會議國家元首任命內閣3.影響:資產階級共和政體的確立和鞏固,為法國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教材互補易錯提醒關鍵點撥關鍵點撥(1)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規定,參議院有權否決眾議院的決議案,而不是有權解散眾議院;有權解散眾議院的是總統,但必須經參議院同意。(2)法國的總統是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的國民議會以絕對多數票選出,并且對議會負責;美國總統由民選產生,不對議會負責。教材互補在此后的憲法審議中,把“政府的共和國形式永遠不得動搖,凡曾統治過法國的家族成員不得當選為共和國總統”等內容寫入了憲法之中,從而在法律上阻斷了保皇派復辟的道路。(人民版)易錯提醒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建立不等于法國共和政體的確立(1)法國共和政體正式確立的標志不是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建立,而是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的頒布,它從法律上正式確立了法國共和政體。(2)法國的總統制不同于美國的總統制,美國總統由選民間接選舉產生,不向國會負責;而法國總統則由參、眾兩院聯席會議選出,對議會負責,可連選連任。探究點法國1875年憲法材料一

1875年憲法的主要規定:1.參議院及眾議院共有創議并制定法律之權。參議院由間接選舉產生,眾議院由普選產生。2.行政權由總統和內閣掌握。共和國總統由兩院聯合組成的議會依絕對多數票選出,任期七年,可連選連任。總統是國家元首,軍隊最高統帥,可任命文武官員,提出法案,可在參議院同意的條件下解散眾議院。內閣由總統任命,但是對議會負責。總統的命令須經各部部長副署。材料二一票贏得的法蘭西第三共和國被有的人稱之為不光彩的、從窗縫潛入的共和國,還有人預言它會很快倒塌,但是它卻出乎意料地存在了70多年之久。史料實證答案答案①立法權:眾議院和參議院兩院行使。②行政權:由總統和內閣掌握。總統是國家元首、軍隊最高統帥,可在參議院同意的條件下解散眾議院。總統的命令須經各部部長副署。③總統和內閣部長共同向議會負責。思考(1)1875年憲法是怎樣體現立法權和行政權的分立的?答案答案保皇派。憲法賦予了總統和參議院很大的權力,這使一些保皇派勢力在當時政治上仍占據重要的位置。(2)法國僅以一票多數贏得了共和體制,說明當時共和派以外的哪種政治勢力也很強大?這一歷史特點在1875年憲法中又是如何體現的?答案①法國共和政體的確立是法國工業革命后工業資本主義發展的必然結果。②共和政體符合法國社會經濟、政治發展的需要。③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從法律上阻斷了保皇派復辟的道路。(3)一票贏得的第三共和國出乎意料地存在了70多年之久,其主要原因是什么?法國共和政體的特點(1)立法權由參、眾兩院行使,總統與參、眾兩院議員共同創制法律。(2)總統由兩院聯席會議選出,對議會負責;權力受議會和內閣的制約,是議會共和制政體。(3)行政權由總統和內閣共同掌握,內閣部長由總統任命,但內閣部長須對議會負責。史論總結德意志帝國的君主立憲制知識點三1.德意志的統一(1)背景①必要性:德意志四分五裂的狀態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②可能性:

經濟、軍事實力強大。(2)完成①19世紀六七十年代,在

的領導下,普魯士通過三次

完成了德國的統一大業。②

年初,德意志帝國建立。歷史敘述普魯士俾斯麥王朝戰爭18712.德意志帝國憲法(1)內容①確立德國為君主立憲政體。a.皇帝:掌握國家大權,是

,有權任免官員、召集和解散

和決定對外政策等。b.宰相:主持內閣工作,由

任命,對皇帝負責,不對

負責。c.議會:立法機構,由

組成,帝國議會通過的法案必須得到聯邦議會和皇帝的批準。②規定德意志帝國是一個

國家。國家元首軍隊統帥議會皇帝議會聯邦議會帝國議會聯邦制(2)特點①帝國政府掌握了軍事、外交等大權,各邦保留了一些

權。②

在帝國中占有統治地位,它的國王和宰相,同時又是帝國的皇帝和宰相。自治普魯士(3)評價①積極性a.國家統一和

的確立,推動德國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b.德國的資本主義迅速發展,很快躋身于資本主義強國之列。②局限性:把普魯士的

傳統帶到了統一后的德意志,造成了德國資產階級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徹底。君主立憲政體專制關鍵點撥方法總結歸納總結深度點撥關鍵點撥英、德兩國的君主都是國家元首,但英王無實權,德國皇帝有實權;英國內閣對議會負責,德國內閣對皇帝負責,皇帝是國家權力的中心。方法總結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歸納為“一、二、三”一個特點:半專制的君主立憲制。兩個權力:行政權——皇帝(掌握真正權力);立法權——議會(權力很小)。三個職責:皇帝、首相、議會。歸納總結《德意志帝國憲法》的特點、成因(1)特點:《德意志帝國憲法》具有濃厚的專制主義色彩。(2)成因:①統一之前的德意志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德意志帝國是通過王朝戰爭的形式實現統一的,統一后的德國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普魯士的專制主義和軍國主義傳統。②從統一及統一后的掌權階級來看,是容克地主掌權且把持了軍事權力。③成立后的德意志帝國是普魯士貴族地主(容克地主)和資產階級聯合專政的國家。深度點撥在資本主義發展的推動下,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最終確立了君主立憲制或共和制,這兩種政體的核心是代議制民主,體現了人類政治文明發展的重大進步。無論資本主義國家通過何種方式確立什么形式的資產階級代議制,其根本目的都是為了維護資產階級的利益和統治。探究點德意志帝國憲法的特點及形成該特點的原因史料實證材料一德意志帝國憲法第15條:由皇帝任命帝國宰相;第18條:皇帝任命帝國官吏,有創制法律之權;第12條:皇帝有權召集、召開聯邦議會和帝國議會,以及使議會延期或結束。材料二在德國歷史上真正起過較大的作用的是鄉村容克,即普魯士貴族莊園主……政治上屬于極端保守派,主張君主專制,崇尚武力。——奧茨門特《德國史》思考材料一對君主權力的規定有什么特點?結合材料二分析原因。答案特點:皇帝擁有巨大的權力。原因:普魯士主導德意志統一,保留了君主專制的傳統,容克起主導作用。答案課堂小結課堂檢測1.新制度的建立并非一帆風順,獲得“各種政體的實驗場”稱號的國家是A.英國 B.法國C.美國 D.德國解析結合近代法國政治的相關史實可知,法國的政體變遷充滿了曲折和反復,遠遠超出了其他國家。答案解析123456√2.法國1875年憲法僅以一票多數獲得通過;1877年,共和派在議會選舉中獲勝,法國共和政體運行。但當年君主派的一家報紙仍然叫囂:“我們要把共和國和共和派搞成連狗都不吃的爛泥漿。”這從根本上反映出A.共和制將被君主派推翻 B.法國共和制的確立非常艱難C.恢復君主制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D.共和制的確立不適合法國國情解析從“一票多數”可知法國新、舊勢力幾乎勢均力敵;從君主派叫囂“把共和國和共和派搞成連狗都不吃的爛泥漿”看出舊勢力面對失敗仍然心有不甘,由此可以看出法國共和制確立之艱難。答案解析123456√3.李老師在課件里展示的下列憲法條文最有可能來自解析由“共和國總統”可排除A、D兩項,因為英、德實行的是君主立憲制,從總統的產生方式和“在參議院贊同下有權解散眾議院”可進一步排除B項,美國總統由選民間接選舉產生。答案解析123456立法權由眾議院與參議院兩院行使。共和國總統由參議院和眾議院聯席會議選出,在參議院贊同下有權解散眾議院。A.《權利法案》

B.美國1787年憲法C.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

D.德意志帝國憲法√4.19世紀六七十年代,領導德國完成統一大業的是A.俾斯麥 B.華盛頓C.查理一世 D.沃波爾解析

19世紀六七十年代,俾斯麥領導普魯士通過三次王朝戰爭完成了德國的統一,故A項正確。答案解析123456√5.讀右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①威廉二世是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的總司令②帝國宰相俾斯麥由聯邦議會選出③帝國宰相俾斯麥既對議會負責也對威廉二世負責④威廉二世還擁有立法大權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解析德意志帝國憲法規定,帝國宰相由皇帝直接任命,并只對皇帝負責。答案解析123456宰相俾斯麥與德皇威廉二世在議會大樓前√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法國之所以采用暴力革命來克服專制王權,原因就在于法國專制主義過于強大,王權與貴族堅決捍衛舊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協,對立雙方只好兵戎相見。然而,大革命并沒有解決根本問題,此后近百年中,法國一直處于革命與復辟的輪回中,社會持續動蕩,經濟發展速度受到影響,工業化進程緩慢。直到1870年后,法國模式突然發生轉折,由對抗轉為妥協。此后沒再發生大規模的革命,法國人開始用協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123456材料二長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無法作為整體來追求國家現代化,因此遠遠落在英、法等國后面。1870年后,舊的容克地主貴族通過對外戰爭實現國家統一,并掌握了現代化領導權,在隨后短短30年間,德國完成了經濟起飛,在工業生產方面甚至超過英、法。不過,現代化領導力量的“錯位”給德意志民族帶來無窮災難。——以上材料均選自錢乘旦《各國現代化模式的比較》123456(1)1870年后,法國“用協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標志是什么?法國能夠采取這種方法確立民主制度的根源何在?解析聯系法國民主共和制度最終確立的內容概括出標志,并從經濟的角度得出確立的原因。答案標志:頒布1875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根源:工業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答案解析123456(2)材料二中“現代化領導力量的‘錯位’”指的是什么?這種“錯位”給德國的社會發展帶來怎樣的影響?解析通過分析德國君主立憲制的特點來理解“錯位”的含義,并概括出影響。答案錯位:容克地主貴族掌握了德意志現代化的領導權;德國由皇帝和宰相掌握國家最高權力,帶有濃厚的專制主義色彩。影響:走上了軍國主義道路。答案解析123456教材問題解答學思之窗思考:馬克思為什么說德意志帝國是“以議會形式粉飾門面”?答案作為國家元首的德皇擁有最高統治權,議會由德皇控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