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分層作業2025年八年級物理寒假培優練(人教版)專題13速度的測量和密度的測量含答案及解析_第1頁
寒假分層作業2025年八年級物理寒假培優練(人教版)專題13速度的測量和密度的測量含答案及解析_第2頁
寒假分層作業2025年八年級物理寒假培優練(人教版)專題13速度的測量和密度的測量含答案及解析_第3頁
寒假分層作業2025年八年級物理寒假培優練(人教版)專題13速度的測量和密度的測量含答案及解析_第4頁
寒假分層作業2025年八年級物理寒假培優練(人教版)專題13速度的測量和密度的測量含答案及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13\o"1.4速度的測量"速度的測量和密度的測量內容早知道?第一層鞏固提升練(5大考點)考點一變速運動與平均速度考點二測量“小車平均速度”實驗考點三密度測量工具的使用考點四實驗測量固體的密度考點五實驗測量液體的密度?第二層能力提升練?第三層拓展突破練變速運動與平均速度?積累與運用?積累與運用1、變速運動的快慢就是速度變化的快慢(速度不斷變化的運動,包括大小和方向),速度的變化用加速度來描述!勻變速運動呢就是速度在單位時間的增加(減少)是固定的!加速度有正負,正代表速度是增加的,負代表速度是降低的!非勻變速運動呢就是速度在單位時間內的變化不固定!

2、平均速度是指在某段時間內,物體運動的位移,與所用時間的比值,反映的是某段路程中物體運動的平均快慢,用v表示平均速度,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時間,則平均速度的公式是v=。1.2024年9月9日,我市初中學生返校上課。甲、乙兩同學同時從家中步行到學校,剛好在學校大門口相遇,他們的路程s與時間t的關系圖像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甲、乙同學從家中到學校的平均速度不一樣大B.甲的速度始終比乙的速度大C.10~12min,甲處于靜止狀態D.12~16min,乙的平均速度為22.2024年9月25日,我國火箭軍向太平洋公海發射一枚洲際彈道導彈(圖),準確命中了預定海域,射程約為1.2萬公里,其平均速度約為20馬赫(1馬赫速度約為340m/s)。則洲際彈道導彈的平均速度約為A.20m/sB.340m/sC.6800m/sD.12000m/s3.小明用玩具汽車測量平均速度,讓汽車在斜面上沿直線下滑,位置傳感器每隔0.2s記錄一次汽車的位置,如圖所示。由圖可知,汽車從A點運動到C點的路程為cm,BD段的平均速度為m/s,汽車由A點運動到D點的過程,不是做勻速直線運動,理由是。4.小郡同學自制了一個可以均勻滴水的“滴水計時器”,每隔0.5秒鐘滴下一滴水,他把此滴水計時器固定在玩具汽車上,用來測量玩具小車在水平地面上的運行速度,下圖記錄了某次測量過程地面上連續4個水滴的位置及它們之間的距離:(1)測量玩具小車平均速度的原理是。(2)小車在AD段的平均速度是m/s。(3)小郡由圖像可判斷出玩具汽車做變速直線運動,他的依據是:。測量“小車平均速度”實驗?積累與運用?積累與運用1、實驗中使用斜面的坡度應較小,其目的是減小測量時間的誤差。2、小車在下滑過程中做的是變速直線運動。3、如果小車過了終點才停止計時,則測得的平均速度v會偏小。4、小車前半段路程運動的平均速度為v1與后半段路程運動的平均速度為v2,則v1<v2。5、小車在運動過程中,經過時間中點的速度為v1,經過路程中點的速度為v2,則v1<v2。5.(2024·吉林·中考真題)如圖是“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實驗裝置。(1)為便于測量小車在斜面上的運動時間,應使斜面保持很的坡度。(2)B為AC中點,,兩次實驗小車都從A點由靜止下滑,到達C點所用時間為2.8s,到達B點所用時間為2s,則小車通過AB段的平均速度為m/s。(3)由實驗可得:小車在下滑過程中速度越來越。6.(2023·四川廣元·中考真題)某物理興趣小組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測量小車運動的平均速度”。實驗中,他們將小車從帶刻度(分度值為1cm)的斜面頂端A點靜止釋放,并同時按下電子停表開始計時,圖中圓圈內顯示了小車位于A、B、C三點的時刻(數字分別表示“時:分:秒”)。

(1)由圖中的實驗數據可知,小車下滑過程中做運動(選填“減速”“勻速”或“加速”);(2)根據圖中信息,小車在下滑過程中BC段的平均速度大小是cm/s;(3)如果在A點時,先釋放小車,后按下停表開始計時,B、C兩點都準確計時,則會使所測AB段的平均速度(選填“偏大”“不變”或“偏小”)。7.小明在“測小車的平均速度”的實驗中,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小車從帶刻度的斜面頂端由靜止下滑,如圖甲顯示了小車到達A、B、C三處時電子表的示數(數字分別表示“小時:分:秒”),B點是AC的中點。(1)該實驗的實驗原理是:;(2)實驗中使用的斜面應適當調整坡度較小,其目的是便于測量;(3)根據圖甲中信息回答,vBC=m/s;(4)實驗前必須學會熟練使用電子表,如果讓小車過了A點才開始計時,則會使所測AC段的平均速度偏。(填“大”或“小”)8.如圖是“測量小車的平均速度”的實驗裝置。實驗時讓小車從斜面的A點由靜止滑下,分別測出小車到達B點和C點的時間,即可求出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1)實驗原理是;(2)實驗時,為了使小車在斜面上運動的時間長一些,便于測量時間,應(選填“增大”或“減小”)斜面的傾斜角度;(3)小車從A點運動到B點所用的時間s;從A點到C點的路程cm,小車在AC段的平均速度m/s。如果測量過程中,小車還未到C點就停止計時,會導致測量的平均速度偏(選填“大”或“小”);(4)圖中能夠準確反映小車從斜面頂端下滑到底端的運動情況是______。A.B. C. D.密度測量工具的使用?積累與運用?積累與運用1、密度測量工具:密度測量的常用工具是量筒(量杯)、天平。用量筒測量固體和液體的體積;用天平測量物體質量。2、量筒的使用:使用量筒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首先分清量筒的量程、單位和分度值(常見量筒單位是ml,1ml=1cm3,1L=1000ml=10-3m3)。(2)量筒使用時應放在水平桌面上。(3)當液面是凸面時,視線應與凸液面的頂部保持水平;當液面是凹面時,視線應與凹液面的底部保持水平。3、天平的使用及注意事項:測量時,應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先將游碼撥回標尺左端的零刻線處(歸零),再調節平衡螺母,使指針指到分度盤的中央刻度(或左右擺動幅度相等),表示橫梁平衡;將物體放在左盤,砝碼放在右盤,用鑷子加減砝碼并調節游碼,使天平重新平衡;被測物體的質量=右盤中砝碼的總質量+游碼在標尺上的指示值。9.(2024·山東淄博·中考真題)在測量液體密度時,用調好的天平測出燒杯和液體的總質量是72g,再將燒杯中的部分液體倒入量筒中(圖甲),用天平測出燒杯和剩余液體的質量(圖乙),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量筒中液體的體積是B.實驗時圖乙中添加砝碼的合理順序是5g、10g、20gC.量筒中液體的質量是39gD.液體的密度是10.(2024·山東濱州·中考真題)用天平和量筒測量固體密度的實驗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測量時先測物體的體積,再測物體的質量B.用調好的天平稱量物體質量時,物體應放在天平的左盤中C.稱量物體質量過程中,若橫梁不平衡,可調節平衡螺母D.使用量筒測量體積時,可以俯視讀數11.(2024·江蘇徐州·中考真題)在測量物質密度實驗中,調節天平時應將游碼移至標尺左端的刻度線處,用調好的天平測量一枚草莓的質量,當天平平衡時,放在右盤中的砝碼和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如圖所示,則草莓的質量為g,使草莓全部浸沒在裝滿水的燒杯中,測得從燒杯中溢出水的質量為20g,則草莓的密度為g/cm3。12.(2024·江蘇連云港·中考真題)小明測量某種礦石樣品的密度,天平平衡時右盤所加砝碼及游碼的位置如圖甲所示,圖乙是礦石樣品放入量筒前后的情況,由測量可得礦石樣品的質量為g,礦石樣品的體積為,所測礦石樣品的密度為。該礦石的質量為kg。實驗測量固體的密度?積累與運用固體密度的測量關鍵是測出物體的質量和體積,金屬塊的質量可用天平直接測得,也可以用彈簧測力計測出重力來計算質量;若物體的形狀規則,可用刻度尺測出相關量后根據公式算出體積,若形狀不規則利用量筒或量杯“排水法”來測得,若物體不能沉入水中的,可用“壓入法”或“重錘法”來測物體的體積?積累與運用固體密度的測量關鍵是測出物體的質量和體積,金屬塊的質量可用天平直接測得,也可以用彈簧測力計測出重力來計算質量;若物體的形狀規則,可用刻度尺測出相關量后根據公式算出體積,若形狀不規則利用量筒或量杯“排水法”來測得,若物體不能沉入水中的,可用“壓入法”或“重錘法”來測物體的體積。13.(2024·陜西·中考真題)小明想知道自制涼粉的密度,于是在實驗室進行了如下操作:(1)將托盤天平放在工作臺上,游碼移至標尺左端零刻度線處。天平橫梁靜止時,指針位置如圖1所示,接下來應將平衡螺母向調節,使指針指在分度盤中央刻度線。(2)如圖2,用調好的天平測量燒杯和涼粉的總質量,請指出他操作中的錯誤:。(3)改正錯誤后重新測量,天平平衡時,砝碼和游碼的位置如圖3所示,則燒杯和涼粉的總質量為g。(4)在量筒中裝入適量的水,用小勺挖出燒杯中一部分涼粉放入量筒中,使之在水中。最終測得量筒中涼粉的體積為。(5)用天平測出燒杯和剩余涼粉的質量為75.6g,計算出涼粉的密度為;(6)整理器材時發現,本實驗中使用的“5g”砝碼生銹了,則涼粉密度的測量值(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14.(2024·江蘇南通·中考真題)某小組測量正方體蠟塊的密度。(1)小紅利用天平和刻度尺進行測量。①天平放在上,將游碼歸零,指針靜止時偏向分度盤左側,平衡螺母應向調節,使橫梁平衡;②如圖甲,天平測得蠟塊質量為g;如圖乙,刻度尺測出蠟塊邊長為cm,則。(2)小華想利用彈簧測力計、燒杯、水、細線來測量該蠟塊密度。她能否完成實驗,簡述判斷理由。15.(2024·宿遷·中考真題)五一假期,小紅在駱馬湖沙灘撿到一塊小石頭,回到學校,進行了如下測量:(1)測量石塊的質量,天平平衡后,砝碼和游碼位置如圖甲所示,g;(2)用量筒和適量的水,測量石塊的體積,如圖乙所示,石塊密度;(3)將石塊放入量筒時有水濺出,則密度測量值偏。16.(2024·黑龍江齊齊哈爾·中考真題)小紅結合所學的物理知識來測量小石塊的密度。(1)將托盤天平放在水平臺面上,將游碼移至標尺處,發現指針靜止時的位置如圖1所示,則應將平衡螺母向調節,使托盤天平平衡;(2)小紅調節托盤天平平衡,估計小石塊的質量后,把小石塊放在左盤,向右盤從大到小加減砝碼,當加入最小的砝碼(5g)前,指針偏向分度盤中線左側。此時,將最小的砝碼(5g)加入右盤,指針偏向分度盤中線右側,接下來應進行的實驗操作是:,直至托盤天平平衡。托盤天平平衡時砝碼的質量和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如圖2所示,則小石塊的質量為g。用量筒和適量的水測出小石塊的體積為20mL;(3)根據所測數據計算出小石塊的密度,合;(4)若小石塊吸水,則測量出的小石塊密度值(選填“偏大”或“偏小”)。實驗測量液體的密度?積累與運用?積累與運用(1)在沒有量筒,液體體積無法直接測量時,往往需要借助于等體積的水,水的密度是已知的,在體積相等時,兩種物質的質量之比等于它們的密度之比。

(2)在沒有天平,液體質量無法直接測量時,往往需要利用浮力知識間接測量。

(3)測量液體的質量時,是用液體和容器的總質量減去剩余液體和容器的總質量,就是倒入量筒液體的質量。

(4)若先用量筒測出液體的體積,再將液體倒入燒杯測出質量,這種做法會因量筒壁粘液體,而使測出的質量偏小,算出的液體密度偏小。17.(2024·江蘇淮安·中考真題)小明在測量橙汁密度時,進行了如下操作:(1)將天平放在水平臺面上,把游碼移至零刻度線處,發現指針位置如圖甲所示。要使橫梁水平平衡,應將平衡螺母向調。(2)為了減小實驗誤差,下列步驟最合理的順序是。A.將燒杯中的橙汁全部倒入量筒,如圖乙所示,橙汁的體積為B.用天平測出空燒杯的質量為C.燒杯中盛適量的橙汁,用天平測出橙汁和燒杯的總質量,如圖丙所示(3)由上述測量數據可計算出橙汁的密度為。(4)學習過密度知識后,小明在雜志上看到“人口密度”的概念,它與密度定義方法相同,指單位面積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數量,淮安市2023年人口密度約為490(填合適的單位)。18.(2024·山東泰安·中考真題)在“用天平和量筒測量鹽水的密度”實驗中,操作過程如下,請回答問題:(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將游碼撥到標尺左端零刻度線處,指針靜止時如圖甲所示,此時應向(選填“左”或“右”)調節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2)繼續進行實驗:①向燒杯中倒入適量的鹽水,用天平測出燒杯和鹽水的質量為109.2g;②把燒杯中的部分鹽水倒入量筒,如圖乙所示,量筒中鹽水的體積為;③用天平測出燒杯和剩余鹽水的質量,天平平衡時,放在右盤中的砝碼和游碼的位置如圖丙所示;(3)根據測量的實驗數據,計算出鹽水的密度為;(4)細心的小明同學發現,在步驟②中有少量鹽水倒在了量筒外面,測得鹽水的密度比真實值偏(選填“大”或“小”)。19.(2024·江蘇鎮江·中考真題)為了測量某液體的密度,小李進行了如下實驗。

(1)如圖1所示,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調節天平時應先將游碼移到標尺的處。若指針靜止時位置如圖2所示,則應再將平衡螺母向(選填“左”或“右”)端調節;(2)在燒杯中裝入適量待測液體,用天平正確測量其總質量。當天平平衡時,右盤中的砝碼和游碼位置如圖3所示,其總質量為;(3)將燒杯中的部分液體倒入量筒,圖4中讀數視線正確的是(選填“①”、“②”或“③”),量筒中液體的體積為。(4)測出燒杯和剩余液體的總質量為,則液體的密度為。20.(2024·四川廣元·中考真題)隨著廣元城區“海綿城市”建設的推進,嘉陵江廣元段的江水變得更清了。“夢天”學習小組取回江水樣品,測量密度。(1)實驗步驟如下:①將空燒杯放在調好的天平上,測出其質量為42g;②在燒杯中倒入適量的水,將其放在天平左盤,在右盤添加砝碼并移動游碼,直到天平平衡,所用砝碼和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如圖,則燒杯和水的總質量為g;③將燒杯中的水倒入量筒,讀出量筒中水的體積為20mL;④由上述實驗數據計算出江水的密度為。(結果保留兩位小數)(2)實驗評估時,小華認為,在步驟③中,由于燒杯中的水有殘留,會使密度的測量結果(選填“偏大”“不變”或“偏小”),他提出只要將實驗步驟的順序作調整就能使測量結果更準確,調整后的順序為。(只填實驗步驟前的序號)1.“頻閃攝影”在暗室中進行,閃光燈每隔0.1s閃亮一次,底片就記錄下這時物體的位置。如圖所示,是甲、乙兩個網球同時同位置出發,沿著水平面從左向右(a→b)沿直線運動時任意一段的頻閃照片,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甲球在做勻速直線運動 B.從a到b,甲、乙兩球運動時間之比是3:2C.乙球的運動速度越來越小 D.從a到b,甲、乙兩球平均速度之比為5:32.a、b兩輛小車從同一點沿相同方向出發,圖甲是a車運動的圖像,乙是b車運動的圖像。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第4s末,a、b兩小車相遇B.2~4s內,a車靜止C.第4s末,a、b兩車相距20mD.0~4s,a車的平均速度等于b車的平均速度3.(2024·山東聊城·中考真題)小慧為了鑒別一金屬塊由什么物質組成,分別使用天平和量簡測量出它的質量和體積如圖所示,則該金屬塊的質量為g,經過計算得到該金屬塊的密度,結合固體密度表獲知該金屬為。一些固體的密度(常溫常壓)物質密度/()鉑金鉛銀銅鐵4.(2024·四川自貢·中考真題)為測量小車在斜面上運動的平均速度,讓小車從斜面上的A點由靜止開始下滑,分別記錄下小車在A點、B點和C點的位置和時刻如右圖所示,則AB段的距離是cm,AC段的平均速度是m/s。5.(2024·四川遂寧·中考真題)芳芳學習了密度知識后,在實驗室對一塊從涪江邊撿回的鵝卵石進行密度測量,他先用天平測量鵝卵石的質量,當天平平衡時,游碼位置及右盤中的砝碼如甲圖所示,鵝卵石的質量為g,然后用量筒測鵝卵石的體積如乙圖所示,鵝卵石體積為,則鵝卵石的密度為。6.小明在做“測量平均速度”的實驗中,設計了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小車從帶刻度的斜面頂端由靜止下滑,圖1中已標出小車到達、、的時刻,則:(1)實驗中應該控制斜面的坡度較,其目的是便于測量;(2)實驗中,測得全程所用時間,上半程所用時間,對于如何獲取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下列方法最好的是___________;A.小車從點由靜止釋放,測出到所用的時間與路程,計算得到B.小車從點由靜止釋放,經過點開始計時,到達點后測得時間,再測量路程,計算得到C.不測量,利用已有數據求得下半程時間,下半程路程,再計算得到(3)請根據圖1中所給信息求出幾段運動過程中平均速度的最大值;圖2中能說明小車在斜面上運動情況的圖像是;(4)實驗中,測量小車在不同階段的平均速度,目的是___________。A.探究小車從斜面上滑下過程中速度變化的規律B.求速度的平均值,減小實驗誤差7.(2024·山東臨沂·中考真題)2024年5月12日,臨沂日報以《時光奔涌日日新沂蒙風光處處好》為題,報道了臨沂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具體做法,其中采用原位生態凈化槽凈化農村生活污水是鄉村生態振興的有效措施。小明想知道經過凈化槽凈化后的水的密度,他進行了如下測量。(1)將一臺能正常使用的托盤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指針的位置如圖甲所示,向左調節平衡螺母,但始終未能將天平調平衡,原因是;(2)將天平調平衡后,先測空燒杯的質量,天平平衡時,右盤中的砝碼和稱量標尺上游碼的位置如圖乙所示,則空燒杯的質量為g;(3)將適量的凈化后的水倒入燒杯中,并通過燒杯上的刻度直接讀出水的體積為50mL,然后用天平測出燒杯和水的總質量為78.2g,則凈化后的水的密度為g/cm3,此測量值誤差太大,主要原因是;(4)將燒杯中的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圖丙所示,則水的體積為mL。利用這一數據計算出凈化后的水的密度(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真實值。8.(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題)一次課外活動中,物理老師讓學生自選器材“測量液體密度”。(1)一小組測量某液體的密度,選擇天平及量筒等器材。①天平是利用杠桿平衡條件來工作的,它屬于(選填“省力”“費力”或“等臂”)杠桿。天平置于水平臺面上,游碼移到標尺左端的零刻度線處,指針位置如圖甲所示,應該向旋動平衡螺母,直到天平橫梁平衡。②向燒杯中倒入適量待測液體,用天平測出燒杯和液體的總質量,右盤中砝碼及游碼位置如圖乙所示,則g。③將燒杯中液體倒入一部分在量筒中如圖丙,量筒中液體體積;再用天平測得燒杯和剩余液體的總質量為133.2g。④待測液體的密度。(2)二小組測量橙汁飲料的密度,選擇天平和容積為V的兩個完全相同瓶子等器材。兩個瓶子分別裝滿水和橙汁,放在已平衡的天平左右兩盤,移動游碼使天平平衡,游碼示數為,如圖丁。則橙汁的密度(用字母V、和來表示)。9.(2024·廣西·中考真題)小明在測量花生油和實心物體A密度的實驗中:(1)把天平放置,游碼放在標尺左端的零刻度線處,發現指針靜止時如圖甲所示,則應將平衡螺母向調節(選填“左”或“右”),直到橫梁平衡;(2)將花生油倒入空燒杯,用天平測得其總質量為79g;再將燒杯中的花生油倒入量筒中,測得量筒中油的體積為60cm3;用天平測量剩余花生油和燒杯的總質量時,如圖乙所示,用手拿砝碼的做法(選填“規范”或“不規范”),當橫梁再次平衡時如圖丙所示,則剩余花生油和燒杯的總質量為g,花生油的密度為kg/m3。(3)在測量A的密度時,不慎碰壞了量筒,于是利用礦泉水瓶代替量筒繼續進行實驗,實驗步驟如下:①測出A的質量m1;②往礦泉水瓶中灌滿水,擰緊瓶蓋后擦干瓶子,測出其總質量m2;③,測出其總質量m3;④求得A的密度為ρ=(用ρ水、m1、m2和m3來表示)。10.(2024·寧夏·中考真題)賀蘭山東麓產區位于北緯至之間,是世界公認的種植釀酒葡萄和生產葡萄酒的黃金地帶;某研學小組參觀酒莊后,想測紅酒的密度,進行了如下實驗;(1)實驗過程:①把天平放在水平臺上,將游碼移至標尺左端的零刻度線處,指針指在如圖甲所示的位置,應將平衡螺母向調節,使天平平衡;②用天平測出空燒杯質量為46.4g;③向燒杯中倒入適量紅酒,放在天平的左盤中,在右盤加減砝碼并調節游碼,天平平衡時,所用砝碼及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如圖乙所示,則質量為g;④將紅酒全部倒入量筒,如圖丙所示;(2)利用上述方法測出紅酒的密度為;(結果保留兩位小數)(3)這種方法測量的紅酒密度值比真實值(選填“偏大”或“偏小”);只需將②③④的操作順序稍做調整即可減小這種誤差,調整后的順序是。11.如圖甲所示,小車A和小車B在馬路上相向而行,小車A向東運動,小車B向西運動。如圖乙是小車A和小車B的路程隨著時間變化的坐標圖。求:(1)小車A的速度是多少m/s;(2)如圖乙所示,小車A和小車B在第幾秒相遇;(3)如圖丙所示,馬路為雙向兩車道,每一條道均為6m寬,一行人正開始以2m/s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橫穿馬路,長度為5m、寬度為2m的小車C此時也在向正前方做勻速直線運動,且距離人的行走路線25m,小車C始終行駛在該車道的中間,為了使行人安全通過,小車C的行駛速度的范圍是多少?1.(新情景)重慶具有世界上“橋都”之美稱,重慶的橋“一頭連著現在,另一頭通向未來”。如圖甲是網紅打卡之地--千廝門大橋,細心的小徐老師拍到橋上還有著如圖乙所示的指示牌,則車輛在橋上最快行駛速度是。在平峰時段,徐老師駕小轎車通過該橋,至少需要s(不計小轎車車長)。2.(新考法)城市建筑的高層及超高層越來越多,一旦發生火災,不可盲目逃生。受到兒童滑梯的啟發,小明想要設計一個安裝在樓房上的消防逃生滑梯模型。小明想知道人從滑梯上滑下時速度的變化,小明利用小車、斜面、擋板等器材組裝了如圖甲所示的裝置并設計實驗方案;讓小車從斜面A點由靜止開始下滑,分別測出小車到達B點和C點的路程和時間,即可測出不同階段的平均速度,從而判斷物體從斜面下滑時速度的變化情況。(1)除了圖甲中所給的器材之外,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是。在實驗中,應使斜面的坡度適當緩一些,這樣做的目的是;(2)實驗時,若聽到小車撞擊擋板C的聲音后才停止計時,則會使所測AC段的時間,則平均速度vAC將(以上兩空均選填“偏大”或“偏小”);(3)如果測得小車從A滑到C的時間tAC=4s,小車從A滑到B的時間tAB=3s,則AC段的平均速度vAC=m/s;則BC段的平均速度vBC=m/s;根據數據可知:物體沿斜面下滑時做(選填“勻速”、“加速”或“減速”)直線運動;(4)如圖乙所示,若消防逃生滑梯“1”、“2”、“3”的坡度和長度均符合安全標準。則從第三層樓層沿不同的滑梯滑下時,能最快到達地面的滑梯是。3.(新考法)(2024·廣東深圳·中考真題)田田同學想要測量質量為6.9g的筷子密度,筷子很長,因此田田將筷子分成高度一樣的兩部分,中間畫上一條橫線,把筷子一段浸入量筒中,橫線在圖甲與水面重合時讀出體積V1,取出;然后再把筷子另一段放入水中,橫線在圖乙與水面重合時讀出體積V2。(1)筷子的體積是cm3,思考樂田田同學通過計算得出密度=g/cm3;(2)這樣求出的密度(填偏大還是偏小);(3)請幫助田田同學思考如何用現有裝置來改進實驗。。4.(新考法)(2024·江西·中考真題)以下是某同學“測量小球運動的速度”的實驗報告,請你將報告內容補充完整。實驗目的測量小球運動的速度實驗原理實驗器材小球、水平桌面、刻度尺、頻閃照相機實驗步驟(1)一小球在水平桌面上沿直線運動,下圖是根據頻閃照相機拍攝的照片記錄的小球運動軌跡,頻閃照相機每兩次閃光之間的時間間隔相等。(2)分別測出小球通過的路程:,,;記錄這三段路程所對應的時間:。(3)分別計算小球通過這三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實驗結論(1)小球在這三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分別為:,,。(2)(選填“>”“<”或“=”),小球在水平桌面上做(選填“勻速”或“變速”)運動。安全提示小球運動時的速度不宜過快,以免小球動能過,從桌面掉落時傷人。

專題13\o"1.4速度的測量"速度的測量和密度的測量內容早知道?第一層鞏固提升練(5大考點)考點一變速運動與平均速度考點二測量“小車平均速度”實驗考點三密度測量工具的使用考點四實驗測量固體的密度考點五實驗測量液體的密度?第二層能力提升練?第三層拓展突破練變速運動與平均速度?積累與運用?積累與運用1、變速運動的快慢就是速度變化的快慢(速度不斷變化的運動,包括大小和方向),速度的變化用加速度來描述!勻變速運動呢就是速度在單位時間的增加(減少)是固定的!加速度有正負,正代表速度是增加的,負代表速度是降低的!非勻變速運動呢就是速度在單位時間內的變化不固定!

2、平均速度是指在某段時間內,物體運動的位移,與所用時間的比值,反映的是某段路程中物體運動的平均快慢,用v表示平均速度,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時間,則平均速度的公式是v=。1.2024年9月9日,我市初中學生返校上課。甲、乙兩同學同時從家中步行到學校,剛好在學校大門口相遇,他們的路程s與時間t的關系圖像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甲、乙同學從家中到學校的平均速度不一樣大B.甲的速度始終比乙的速度大C.10~12min,甲處于靜止狀態D.12~16min,乙的平均速度為2【答案】D【詳解】A.由圖像可知,甲、乙兩同學同時從家中步行到學校,剛好在學校大門口相遇,所走的路程、所用的時間都相同,由可知,甲乙二人從家中到學校的平均速度相同,故A錯誤;BCD.由圖像可知,甲同學一直做勻速直線運動,前10min內甲通過的路程大于乙通過的路程,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內乙經過的路程不變,乙的速度為0;12~16min乙通過的路程大于甲通過的路程,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12~16min,乙的平均速度故BC錯誤,D正確。故選D。2.2024年9月25日,我國火箭軍向太平洋公海發射一枚洲際彈道導彈(圖),準確命中了預定海域,射程約為1.2萬公里,其平均速度約為20馬赫(1馬赫速度約為340m/s)。則洲際彈道導彈的平均速度約為(

)A.20m/s B.340m/sC.6800m/s D.12000m/s【答案】C【詳解】由題意可知,1馬赫速度約為340m/s,20馬赫的速度為。故C正確,ABD錯誤。故選C。【點睛】3.小明用玩具汽車測量平均速度,讓汽車在斜面上沿直線下滑,位置傳感器每隔0.2s記錄一次汽車的位置,如圖所示。由圖可知,汽車從A點運動到C點的路程為cm,BD段的平均速度為m/s,汽車由A點運動到D點的過程,不是做勻速直線運動,理由是。【答案】2.100.1相等的時間內通過路程不相等【詳解】[1]由圖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為0.1cm=1mm,A點對應的刻度是0.00cm,C點對應的刻度是2.10cm,則汽車從A點運動到C點的路程為2.10cm。[2]由圖可知,汽車在BD段運動的路程sBD=4.50cm-0.50cm=4.00cm汽車在BD段所用的時間tBD=2×0.2s=0.4sBD段的平均速度[3]由圖可知,汽車由A點運動到D點的過程中,在相同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不相等,所以汽車不是做勻速直線運動的。4.小郡同學自制了一個可以均勻滴水的“滴水計時器”,每隔0.5秒鐘滴下一滴水,他把此滴水計時器固定在玩具汽車上,用來測量玩具小車在水平地面上的運行速度,下圖記錄了某次測量過程地面上連續4個水滴的位置及它們之間的距離:(1)測量玩具小車平均速度的原理是。(2)小車在AD段的平均速度是m/s。(3)小郡由圖像可判斷出玩具汽車做變速直線運動,他的依據是:。【答案】(1)(2)0.3(3)玩具車在相同時間內通過的路程不相同【詳解】(1)測量平均速度需要測量長度和時間,通過算出速度的大小,所以測量平均速度的實驗原理是:(2)由題意可知小車在AD段的平均速度是(3)由圖可知,玩具車在相同時間內通過的路程不相同,所以玩具車在做變速直線運動。測量“小車平均速度”實驗?積累與運用?積累與運用1、實驗中使用斜面的坡度應較小,其目的是減小測量時間的誤差。2、小車在下滑過程中做的是變速直線運動。3、如果小車過了終點才停止計時,則測得的平均速度v會偏小。4、小車前半段路程運動的平均速度為v1與后半段路程運動的平均速度為v2,則v1<v2。5、小車在運動過程中,經過時間中點的速度為v1,經過路程中點的速度為v2,則v1<v2。5.(2024·吉林·中考真題)如圖是“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實驗裝置。(1)為便于測量小車在斜面上的運動時間,應使斜面保持很的坡度。(2)B為AC中點,,兩次實驗小車都從A點由靜止下滑,到達C點所用時間為2.8s,到達B點所用時間為2s,則小車通過AB段的平均速度為m/s。(3)由實驗可得:小車在下滑過程中速度越來越。【答案】平緩0.25快【詳解】[1]小車所放的斜面應保持較小的坡度,小車速度變化越慢,這樣小車在斜面上運動時間會長些,便于測量時間。[2]小車通過AB段的平均速度為[3]由題可知,AB段與BC段路程相等,AB段所用時間為2s,BC段所用時間為所以BC段的速度大于AB段的速度,故小車在下滑過程中速度越來越快。6.(2023·四川廣元·中考真題)某物理興趣小組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測量小車運動的平均速度”。實驗中,他們將小車從帶刻度(分度值為1cm)的斜面頂端A點靜止釋放,并同時按下電子停表開始計時,圖中圓圈內顯示了小車位于A、B、C三點的時刻(數字分別表示“時:分:秒”)。

(1)由圖中的實驗數據可知,小車下滑過程中做運動(選填“減速”“勻速”或“加速”);(2)根據圖中信息,小車在下滑過程中BC段的平均速度大小是cm/s;(3)如果在A點時,先釋放小車,后按下停表開始計時,B、C兩點都準確計時,則會使所測AB段的平均速度(選填“偏大”“不變”或“偏小”)。【答案】加速50.0偏大【詳解】(1)[1]由圖可知AB段的路程為sAB=10.00dm-6.00dm=4.00dm=40.0cmAB段的時間為tAB=2s,AB段的平均速度為BC段的路程為sBC=6.00dm-1.00dm=5.00dm=50.0cmBC段的時間為tBC=1s,則BC段的平均速度為因為vBC>vAB所以小車下滑過程中做加速運動。(2)[2]由(1)可知小車在下滑過程中BC段的平均速度大小是50.0cm/s。(3)[3]如果在A點時,先釋放小車,后按下停表開始計時,則計時晚了,時間變短,會使所測AB段的平均速度vAB偏大7.小明在“測小車的平均速度”的實驗中,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小車從帶刻度的斜面頂端由靜止下滑,如圖甲顯示了小車到達A、B、C三處時電子表的示數(數字分別表示“小時:分:秒”),B點是AC的中點。(1)該實驗的實驗原理是:;(2)實驗中使用的斜面應適當調整坡度較小,其目的是便于測量;(3)根據圖甲中信息回答,vBC=m/s;(4)實驗前必須學會熟練使用電子表,如果讓小車過了A點才開始計時,則會使所測AC段的平均速度偏。(填“大”或“小”)【答案】(1)(2)時間(3)0.3(4)大【詳解】(1)測量平均速度,需要測量路程和時間,再結合計算平均速度,因此測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2)實驗中使用的斜面應適當調整坡度較小,運行速度較慢,運行時間長,便于測量時間。(3)B點是AC的中點,所以BC段的路程為BC段的時間為所以速度為(4)如果讓小車過了A點才開始計時,會導致測量時間偏小,根據可知,測得的速度會偏大。8.如圖是“測量小車的平均速度”的實驗裝置。實驗時讓小車從斜面的A點由靜止滑下,分別測出小車到達B點和C點的時間,即可求出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1)實驗原理是;(2)實驗時,為了使小車在斜面上運動的時間長一些,便于測量時間,應(選填“增大”或“減小”)斜面的傾斜角度;(3)小車從A點運動到B點所用的時間s;從A點到C點的路程cm,小車在AC段的平均速度m/s。如果測量過程中,小車還未到C點就停止計時,會導致測量的平均速度偏(選填“大”或“小”);(4)圖中能夠準確反映小車從斜面頂端下滑到底端的運動情況是______。A.B. C. D.【答案】(1)(2)減小(3)380.00.16大(4)D【詳解】(1)測量平均速度,需要測量路程和時間,由得到小車的平均速度,實驗原理是。(2)實驗時,為了使小車在斜面上運動的時間長些,即讓小車緩一些下滑,便于測量時間,應減小斜面的傾斜角度。(3)[1]從A點出發,到達B點時,一共所用的時間為3s。[2]實驗中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cm,A、C兩點對應的刻度值分別為80.0cm、0.0cm,因此小車從A點運動到C點的路程為80.0cm;A點出發,到達C點時,一共所用的時間為5s;根據求小車在AC段的平均速度[3]如果測量過程中,小車還未到C點就停止計時,會導致時間測量偏短,由可知路程一定,時間偏短,會導致測量的平均速度偏大。(4)小車在A點運動到B點平均速度為小車在B點運動到C點平均速度為由于,說明下車在做加速運動。A.圖像隨時間的增加,路程不變。說明小車靜止,故A不符合題意;BC.圖像均為傾斜直線,說明小車做勻速直線運動,故BC不符合題意;D.圖像隨時間的增加,路程增加的越來越快,說明下車在做加速運動,故D符合題意,故選D。密度測量工具的使用?積累與運用?積累與運用1、密度測量工具:密度測量的常用工具是量筒(量杯)、天平。用量筒測量固體和液體的體積;用天平測量物體質量。2、量筒的使用:使用量筒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首先分清量筒的量程、單位和分度值(常見量筒單位是ml,1ml=1cm3,1L=1000ml=10-3m3)。(2)量筒使用時應放在水平桌面上。(3)當液面是凸面時,視線應與凸液面的頂部保持水平;當液面是凹面時,視線應與凹液面的底部保持水平。3、天平的使用及注意事項:測量時,應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先將游碼撥回標尺左端的零刻線處(歸零),再調節平衡螺母,使指針指到分度盤的中央刻度(或左右擺動幅度相等),表示橫梁平衡;將物體放在左盤,砝碼放在右盤,用鑷子加減砝碼并調節游碼,使天平重新平衡;被測物體的質量=右盤中砝碼的總質量+游碼在標尺上的指示值。9.(2024·山東淄博·中考真題)在測量液體密度時,用調好的天平測出燒杯和液體的總質量是72g,再將燒杯中的部分液體倒入量筒中(圖甲),用天平測出燒杯和剩余液體的質量(圖乙),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量筒中液體的體積是B.實驗時圖乙中添加砝碼的合理順序是5g、10g、20gC.量筒中液體的質量是39gD.液體的密度是【答案】D【詳解】A.量筒讀數時,視線與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因此圖甲中量筒讀數為,A錯誤;B.使用托盤天平時,添加砝碼的合理順序是“先大后小”,即20g、10g、5g,B錯誤;C.由圖乙可知,燒杯和剩余液體的質量則量筒中液體的質量C錯誤;D.液體的密度D正確。10.(2024·山東濱州·中考真題)用天平和量筒測量固體密度的實驗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測量時先測物體的體積,再測物體的質量B.用調好的天平稱量物體質量時,物體應放在天平的左盤中C.稱量物體質量過程中,若橫梁不平衡,可調節平衡螺母D.使用量筒測量體積時,可以俯視讀數【答案】B【詳解】A.測量物體體積時,將其從水中拿出時會帶出來水,在測量質量會使質量偏大,所以應先測質量,再測體積,故A錯誤;B.用調好的天平稱量物體質量時,砝碼和物體按照左物右碼放置,故B正確;C.稱量前,應將游碼歸零,調節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稱量物體質量過程中,不允許再調節平衡螺母,故C錯誤;D.使用量筒測量體積時,視線應與液面相平,如果俯視則讀數偏小,故D錯誤。故選B。11.(2024·江蘇徐州·中考真題)在測量物質密度實驗中,調節天平時應將游碼移至標尺左端的刻度線處,用調好的天平測量一枚草莓的質量,當天平平衡時,放在右盤中的砝碼和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如圖所示,則草莓的質量為g,使草莓全部浸沒在裝滿水的燒杯中,測得從燒杯中溢出水的質量為20g,則草莓的密度為g/cm3。【答案】零180.9【詳解】[1]調節天平時,應將天平放在水平工作臺面上,然后將游碼移至標尺的左端零刻度線處后再調節平衡螺母。[2]由圖可知草莓的質量為m=10g+5g+3g=18g[3]使草莓全部浸沒在裝滿水的燒杯中,測得從燒杯中溢出水的質量為20g,草莓的體積草莓的密度12.(2024·江蘇連云港·中考真題)小明測量某種礦石樣品的密度,天平平衡時右盤所加砝碼及游碼的位置如圖甲所示,圖乙是礦石樣品放入量筒前后的情況,由測量可得礦石樣品的質量為g,礦石樣品的體積為,所測礦石樣品的密度為。該礦石的質量為kg。【答案】2710【詳解】[1]由圖甲天平所示的游碼的分度值為0.2g,游碼讀數為2g,可知,礦石的質量為砝碼的質量加游碼所對應的刻度值[2]由圖乙量筒所示的分度值為1mL,前后兩次讀數分別為20mL和40mL,可知,礦石樣品的體積等于量筒內兩次體積之差[3]根據密度公式得礦石的密度[4]知道礦石的密度和體積,根據m=ρV得礦石的質量實驗測量固體的密度?積累與運用固體密度的測量關鍵是測出物體的質量和體積,金屬塊的質量可用天平直接測得,也可以用彈簧測力計測出重力來計算質量;若物體的形狀規則,可用刻度尺測出相關量后根據公式算出體積,若形狀不規則利用量筒或量杯“排水法”來測得,若物體不能沉入水中的,可用“壓入法”或“重錘法”來測物體的體積?積累與運用固體密度的測量關鍵是測出物體的質量和體積,金屬塊的質量可用天平直接測得,也可以用彈簧測力計測出重力來計算質量;若物體的形狀規則,可用刻度尺測出相關量后根據公式算出體積,若形狀不規則利用量筒或量杯“排水法”來測得,若物體不能沉入水中的,可用“壓入法”或“重錘法”來測物體的體積。13.(2024·陜西·中考真題)小明想知道自制涼粉的密度,于是在實驗室進行了如下操作:(1)將托盤天平放在工作臺上,游碼移至標尺左端零刻度線處。天平橫梁靜止時,指針位置如圖1所示,接下來應將平衡螺母向調節,使指針指在分度盤中央刻度線。(2)如圖2,用調好的天平測量燒杯和涼粉的總質量,請指出他操作中的錯誤:。(3)改正錯誤后重新測量,天平平衡時,砝碼和游碼的位置如圖3所示,則燒杯和涼粉的總質量為g。(4)在量筒中裝入適量的水,用小勺挖出燒杯中一部分涼粉放入量筒中,使之在水中。最終測得量筒中涼粉的體積為。(5)用天平測出燒杯和剩余涼粉的質量為75.6g,計算出涼粉的密度為;(6)整理器材時發現,本實驗中使用的“5g”砝碼生銹了,則涼粉密度的測量值(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答案】(1)水平左(2)物體和砝碼的位置放反了(3)116.2(4)浸沒(5)1.16(6)不變【詳解】(1)[1]使用天平前,應將天平放在水平工作臺上,游碼移至標尺左端零刻度線處;[2]天平橫梁靜止時,指針偏向分度盤的右側,說明左側質量偏小,平衡螺母應向左調節,使指針指在分度盤中央刻度線。(2)天平的使用應遵循“左物右碼”,圖中物體和砝碼的位置放反了。(3)天平平衡時,砝碼的質量為100g,10g和5g,游碼對應的刻度值為1.2g,則燒杯和涼粉的總質量(4)為了準確測量涼粉的體積,需使涼粉完全浸沒在水中,讀出此時水和涼粉的總體積,再減去水的體積,就是涼粉的體積。(5)量筒中涼粉的質量涼粉的密度(6)因為每次測量時都用到生銹的砝碼,最后計算時質量用的是質量差,則涼粉密度的測量值不變。14.(2024·江蘇南通·中考真題)某小組測量正方體蠟塊的密度。(1)小紅利用天平和刻度尺進行測量。①天平放在上,將游碼歸零,指針靜止時偏向分度盤左側,平衡螺母應向調節,使橫梁平衡;②如圖甲,天平測得蠟塊質量為g;如圖乙,刻度尺測出蠟塊邊長為cm,則。(2)小華想利用彈簧測力計、燒杯、水、細線來測量該蠟塊密度。她能否完成實驗,簡述判斷理由。【答案】(1)水平桌面右57.64.00(2)因為蠟塊密度小于水,在水中漂浮,利用彈簧測力計、燒杯、水、細線無法測量蠟塊的體積,故小華不能完成實驗【詳解】(1)[1][2]實驗中,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將游碼歸零,指針靜止時偏向分度盤左側,說明天平左端較重,應向右調節平衡螺母,使橫梁水平平衡。[3]由圖甲可知,砝碼總質量為50g+5g=55g,游碼示數為2.6g,則測得蠟塊質量為[4]由圖乙可知,蠟塊邊長為[5]蠟塊的體積為蠟塊的密度為(2)測量該蠟塊密度,根據公式可知,需測量蠟塊的質量和體積。因為蠟塊密度小于水,在水中漂浮,利用彈簧測力計、燒杯、水、細線無法測量蠟塊的體積,故小華不能完成實驗。15.(2024·江蘇宿遷·中考真題)五一假期,小紅在駱馬湖沙灘撿到一塊小石頭,回到學校,進行了如下測量:(1)測量石塊的質量,天平平衡后,砝碼和游碼位置如圖甲所示,g;(2)用量筒和適量的水,測量石塊的體積,如圖乙所示,石塊密度;(3)將石塊放入量筒時有水濺出,則密度測量值偏。【答案】(1)27(2)2.7(3)大【詳解】(1)由圖甲可知,石塊的質量(2)由圖乙可知,石塊的體積石塊密度(3)將石塊放用量筒時有水濺出,會使測出的石塊體積偏小,根據密度公式可知,密度測量值偏大。16.(2024·黑龍江齊齊哈爾·中考真題)小紅結合所學的物理知識來測量小石塊的密度。(1)將托盤天平放在水平臺面上,將游碼移至標尺處,發現指針靜止時的位置如圖1所示,則應將平衡螺母向調節,使托盤天平平衡;(2)小紅調節托盤天平平衡,估計小石塊的質量后,把小石塊放在左盤,向右盤從大到小加減砝碼,當加入最小的砝碼(5g)前,指針偏向分度盤中線左側。此時,將最小的砝碼(5g)加入右盤,指針偏向分度盤中線右側,接下來應進行的實驗操作是:,直至托盤天平平衡。托盤天平平衡時砝碼的質量和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如圖2所示,則小石塊的質量為g。用量筒和適量的水測出小石塊的體積為20mL;(3)根據所測數據計算出小石塊的密度,合;(4)若小石塊吸水,則測量出的小石塊密度值(選填“偏大”或“偏小”)。【答案】左端的零刻度線左取下最小的砝碼,并向右移動游碼542.7偏大【詳解】(1)[1][2]使用天平時,將托盤天平放在水平臺面上,將游碼移至標尺左端的零刻度線處,發現指針靜止時的位置如圖1所示右偏,說明右端重,則應將平衡螺母向左調節,給左端增重,使托盤天平平衡。(2)[3]把小石塊放在左盤,向右盤從大到小加減砝碼,當加入最小的砝碼(5g)前,指針偏向分度盤中線左側。此時,將最小的砝碼(5g)加入右盤,指針偏向分度盤中線右側,說明還是右端重,接下來應進行的實驗操作是:取下最小的砝碼,并向右移動游碼,直至托盤天平平衡。[4]托盤天平平衡時砝碼的質量和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如圖2所示,標尺分度值為0.2g,則小石塊的質量為(3)[5][6]小石塊的密度為(4)[7]若小石塊吸水,則測量出的小石塊體積偏小,根據可知測量出的小石塊密度值偏大。實驗測量液體的密度?積累與運用?積累與運用(1)在沒有量筒,液體體積無法直接測量時,往往需要借助于等體積的水,水的密度是已知的,在體積相等時,兩種物質的質量之比等于它們的密度之比。

(2)在沒有天平,液體質量無法直接測量時,往往需要利用浮力知識間接測量。

(3)測量液體的質量時,是用液體和容器的總質量減去剩余液體和容器的總質量,就是倒入量筒液體的質量。

(4)若先用量筒測出液體的體積,再將液體倒入燒杯測出質量,這種做法會因量筒壁粘液體,而使測出的質量偏小,算出的液體密度偏小。17.(2024·江蘇淮安·中考真題)小明在測量橙汁密度時,進行了如下操作:(1)將天平放在水平臺面上,把游碼移至零刻度線處,發現指針位置如圖甲所示。要使橫梁水平平衡,應將平衡螺母向調。(2)為了減小實驗誤差,下列步驟最合理的順序是。A.將燒杯中的橙汁全部倒入量筒,如圖乙所示,橙汁的體積為B.用天平測出空燒杯的質量為C.燒杯中盛適量的橙汁,用天平測出橙汁和燒杯的總質量,如圖丙所示(3)由上述測量數據可計算出橙汁的密度為。(4)學習過密度知識后,小明在雜志上看到“人口密度”的概念,它與密度定義方法相同,指單位面積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數量,淮安市2023年人口密度約為490(填合適的單位)。【答案】(1)左(2)CAB50(3)(4)人/平方公里【詳解】(1)由圖甲得,指針指向分度盤的右邊,即右盤下沉,要使天平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將橫梁上的平衡螺母向左調。(2)[1]在燒杯中稱量再倒入量筒時,燒杯中可能會有殘留,因此為了減小誤差,其最合理的順序是C.燒杯中盛適量的橙汁,用天平測出橙汁和燒杯的總質量,如圖丙所示;A.將燒杯中的橙汁全部倒入量筒中,讀出橙汁的體積,如圖乙所示;B.用天平測出空燒杯的質量為51.8g,即正確順序時CAB。A[2]量筒的分度值為1mL,量筒中橙汁的體積為(3)由圖丙可知,橫梁的分度值為0.2g,游碼的示數為1.8g,則橙汁的總質量為量筒中橙汁的質量為橙汁的密度為(4)人口密度是衡量城市人口的重要數據,基本單位是人/平方公里。18.(2024·山東泰安·中考真題)在“用天平和量筒測量鹽水的密度”實驗中,操作過程如下,請回答問題:(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將游碼撥到標尺左端零刻度線處,指針靜止時如圖甲所示,此時應向(選填“左”或“右”)調節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2)繼續進行實驗:①向燒杯中倒入適量的鹽水,用天平測出燒杯和鹽水的質量為109.2g;②把燒杯中的部分鹽水倒入量筒,如圖乙所示,量筒中鹽水的體積為;③用天平測出燒杯和剩余鹽水的質量,天平平衡時,放在右盤中的砝碼和游碼的位置如圖丙所示;(3)根據測量的實驗數據,計算出鹽水的密度為;(4)細心的小明同學發現,在步驟②中有少量鹽水倒在了量筒外面,測得鹽水的密度比真實值偏(選填“大”或“小”)。【答案】(1)右(2)60(3)1.03(4)大【詳解】(1)由圖甲可知,指針向左偏,則平衡螺母要向右調,使天平平衡。(2)[1]將燒杯中一部分鹽水倒入量筒中(如圖乙),則量筒內鹽水的體積是60cm3。[2]由圖丙可知燒杯和剩余鹽水的質量m2=20g+20g+5g+2.4g=47.4g(3)倒入量筒內的鹽水的質量m=m1-m2=109.2g-47.4g=61.8g鹽水的密度(4)在步驟②中有少量鹽水倒在了量筒外面,測量鹽水的體積偏小,質量不變,由可知測得鹽水的密度比真實值偏大。19.(2024·江蘇鎮江·中考真題)為了測量某液體的密度,小李進行了如下實驗。

(1)如圖1所示,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調節天平時應先將游碼移到標尺的處。若指針靜止時位置如圖2所示,則應再將平衡螺母向(選填“左”或“右”)端調節;(2)在燒杯中裝入適量待測液體,用天平正確測量其總質量。當天平平衡時,右盤中的砝碼和游碼位置如圖3所示,其總質量為;(3)將燒杯中的部分液體倒入量筒,圖4中讀數視線正確的是(選填“①”、“②”或“③”),量筒中液體的體積為。(4)測出燒杯和剩余液體的總質量為,則液體的密度為。【答案】(1)“0”刻度線右(2)128(3)②30(4)0.8【詳解】(1)[1]根據天平的使用可知,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調節天平時應先將游碼移到標尺的“0”刻度線處。[2]若指針靜止時,位置如圖2所示,天平的指針向左邊偏,說明左側偏重,為了天平的平衡,則應再將平衡螺母向右端調節。(2)如圖3所示,其總質量為(3)[1]將燒杯中的部分液體倒入量筒,讀數時視線要與凹液面的最低處相平,即圖4中讀數視線正確的是②。[2]如圖,量筒中的讀數是,液體的體積為。(4)測出燒杯和剩余液體的總質量為,根據密度公式可知,液體的密度為20.(2024·四川廣元·中考真題)隨著廣元城區“海綿城市”建設的推進,嘉陵江廣元段的江水變得更清了。“夢天”學習小組取回江水樣品,測量密度。(1)實驗步驟如下:①將空燒杯放在調好的天平上,測出其質量為42g;②在燒杯中倒入適量的水,將其放在天平左盤,在右盤添加砝碼并移動游碼,直到天平平衡,所用砝碼和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如圖,則燒杯和水的總質量為g;③將燒杯中的水倒入量筒,讀出量筒中水的體積為20mL;④由上述實驗數據計算出江水的密度為。(結果保留兩位小數)(2)實驗評估時,小華認為,在步驟③中,由于燒杯中的水有殘留,會使密度的測量結果(選填“偏大”“不變”或“偏小”),他提出只要將實驗步驟的順序作調整就能使測量結果更準確,調整后的順序為。(只填實驗步驟前的序號)【答案】62.41.02偏大②③①④【詳解】(1)[1]在燒杯中倒入適量的水,將其放在天平左盤,在右盤添加砝碼并移動游碼,直到天平平衡,所用砝碼和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如圖,則燒杯和水的總質量為62.4g。[2]測得江水的質量為測得江水的體積為計算出江水的密度為(2)[3]在步驟③中,由于燒杯中的水有殘留,會使測得的江水體積變小,則會使密度的測量結果偏大。[4]只要將實驗步驟的順序作調整就能使測量結果更準確,調整后的順序為②③①④。1.“頻閃攝影”在暗室中進行,閃光燈每隔0.1s閃亮一次,底片就記錄下這時物體的位置。如圖所示,是甲、乙兩個網球同時同位置出發,沿著水平面從左向右(a→b)沿直線運動時任意一段的頻閃照片,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甲球在做勻速直線運動 B.從a到b,甲、乙兩球運動時間之比是3:2C.乙球的運動速度越來越小 D.從a到b,甲、乙兩球平均速度之比為5:3【答案】A【詳解】A.由圖可知,甲球在相同時間內通過的路程相同,所以甲球做勻速直線運動,故A正確;B.由題意可知,閃光燈每隔0.1s閃亮一次,所以從a到b,甲、乙兩球運動時間之比是故B錯誤;C.由圖可知,從a到b,乙球在相同時間內通過的路程越來越大,所以乙球做加速直線運動,運動速度越來越大,故C錯誤;D.由可知,從a到b,甲、乙兩球平均速度之比是故D錯誤。故選A。2.a、b兩輛小車從同一點沿相同方向出發,圖甲是a車運動的圖像,乙是b車運動的圖像。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第4s末,a、b兩小車相遇B.2~4s內,a車靜止C.第4s末,a、b兩車相距20mD.0~4s,a車的平均速度等于b車的平均速度【答案】C【詳解】AC.由圖甲可知,第4s末,a車行駛的路程為20m;由圖乙和可得,第4s末,b車行駛的路程為a、b兩輛小車從同一點沿相同方向出發,所以第4s末,兩車通過的路程相同,兩車相遇,兩車相距0m。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C錯誤,符合題意;B.2~4s內,由圖甲可知,a車行駛的路程不變,說明該車處于靜止狀態,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D.0~4s,由A分析可知a、b兩車通過的路程均為20m,時間相同,根據可知,兩車平均速度相同,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C。3.(2024·山東聊城·中考真題)小慧為了鑒別一金屬塊由什么物質組成,分別使用天平和量簡測量出它的質量和體積如圖所示,則該金屬塊的質量為g,經過計算得到該金屬塊的密度,結合固體密度表獲知該金屬為。一些固體的密度(常溫常壓)物質密度/()鉑金鉛銀銅鐵【答案】39.6鐵【詳解】[1][2]由圖可知,金屬塊的質量為m=5g+10g+20g+4.6g=39.6g由圖可知,金屬塊的體積V=40mL-35mL=5mL=5cm3該金屬塊的密度由表中數據可知,該金屬可能為鐵。4.(2024·四川自貢·中考真題)為測量小車在斜面上運動的平均速度,讓小車從斜面上的A點由靜止開始下滑,分別記錄下小車在A點、B點和C點的位置和時刻如右圖所示,則AB段的距離是cm,AC段的平均速度是m/s。【答案】40.00.2【詳解】[1]小車運動距離sAB?=80.0cm?40.0cm=40.0cm[2]小車運動距離sAC?=80.0cm?0.0cm=80.0cm運動時間tAC?=15:41:44-15:41:40=4s小車通過AC段的平均速度5.(2024·四川遂寧·中考真題)芳芳學習了密度知識后,在實驗室對一塊從涪江邊撿回的鵝卵石進行密度測量,他先用天平測量鵝卵石的質量,當天平平衡時,游碼位置及右盤中的砝碼如甲圖所示,鵝卵石的質量為g,然后用量筒測鵝卵石的體積如乙圖所示,鵝卵石體積為,則鵝卵石的密度為。【答案】44202.2【詳解】[1]如甲圖所示,天平橫梁標尺分度值為0.2g,示數為44g,即鵝卵石的質量為44g。[2]如乙圖所示,量筒分度值為,根據排水法,鵝卵石體積為[3]則鵝卵石的密度為6.小明在做“測量平均速度”的實驗中,設計了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小車從帶刻度的斜面頂端由靜止下滑,圖1中已標出小車到達、、的時刻,則:(1)實驗中應該控制斜面的坡度較,其目的是便于測量;(2)實驗中,測得全程所用時間,上半程所用時間,對于如何獲取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下列方法最好的是___________;A.小車從點由靜止釋放,測出到所用的時間與路程,計算得到B.小車從點由靜止釋放,經過點開始計時,到達點后測得時間,再測量路程,計算得到C.不測量,利用已有數據求得下半程時間,下半程路程,再計算得到(3)請根據圖1中所給信息求出幾段運動過程中平均速度的最大值;圖2中能說明小車在斜面上運動情況的圖像是;(4)實驗中,測量小車在不同階段的平均速度,目的是___________。A.探究小車從斜面上滑下過程中速度變化的規律B.求速度的平均值,減小實驗誤差【答案】(1)小時間(2)C(3)0.50③(4)A【詳解】(1)[1][2]為了便于測量時間,應讓小車下滑速度慢些,運動的時間長些,所以應該控制斜面的坡度較小。(2)A.小車在下滑過程中,到達B點的速度并不為零,所以讓小車從B點由靜止釋放,到達C點的時間并不等于下半段的時間,計算得到v3結果不準確,故A不符合題意;B.可以在B點開始計時,但在運動中開始計時,計時誤差比較大,計算結果不準確,故B不符合題意;C.實驗中,對于如何獲取下半程s3的平均速度v3,下列方法最好的是不測量,利用已有數據求得t3=t1-t2,s3=s1-s2,再計算得到v3,故C符合題意。故選C。(3)[1][2]由圖知,小車通過AB段的路程sAB=100.0cm-50.0cm=50.0cm=0.50m通過AB段的時間tAB=15:35:22-15:35:20=2s所以AB段平均速度為小車通過BC段的路程sBC=50.0cm=0.50m通過BC段的時間tBC=15:35:23-15:35:22=1s所以BC段平均速度為所以小車在斜面上做的是加速運動,隨著時間的增加速度越來越快,所以運動過程中平均速度的最大值vBC,圖2中③能說明小車在斜面上運動情況。(4)通過測量不同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可以分析小車在斜面上運動時速度的變化情況,從而探究其運動規律,故選A。7.(2024·山東臨沂·中考真題)2024年5月12日,臨沂日報以《時光奔涌日日新沂蒙風光處處好》為題,報道了臨沂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具體做法,其中采用原位生態凈化槽凈化農村生活污水是鄉村生態振興的有效措施。小明想知道經過凈化槽凈化后的水的密度,他進行了如下測量。(1)將一臺能正常使用的托盤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指針的位置如圖甲所示,向左調節平衡螺母,但始終未能將天平調平衡,原因是;(2)將天平調平衡后,先測空燒杯的質量,天平平衡時,右盤中的砝碼和稱量標尺上游碼的位置如圖乙所示,則空燒杯的質量為g;(3)將適量的凈化后的水倒入燒杯中,并通過燒杯上的刻度直接讀出水的體積為50mL,然后用天平測出燒杯和水的總質量為78.2g,則凈化后的水的密度為g/cm3,此測量值誤差太大,主要原因是;(4)將燒杯中的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圖丙所示,則水的體積為mL。利用這一數據計算出凈化后的水的密度(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真實值。【答案】游碼未移到稱量標尺左端的零刻度線上32.60.912燒杯上的刻度分度值較大,使得直接讀出的水的體積與真實值誤差較大45大于【詳解】(1)[1]在調節天平平衡時,應先將游碼移至標尺的零刻線處,再調節平衡螺母;如圖甲所示,指針偏向分度盤的右側,說明左側高,應向左調節平衡螺母;但始終未能將天平調平衡,說明天平的橫梁已經不平衡了,即游碼未移到稱量標尺左端的零刻度線上。(2)[2]由圖乙可知,天平標尺的分度值為0.2g,則空燒杯的質量m1?=20g+10g+2.6g=32.6g(3)[3]由題意知,燒杯和水的總質量為78.2g,則水的質量m=m2??m1?=78.2g?32.6g=45.6g則水的密度[4]燒杯上的刻度分度值較大,使得直接讀出的水的體積與真實值誤差較大,從而測量出水的密度的誤差較大。(4)[5]由丙圖知,量筒的分度值為1mL,則量筒中水的體積為45mL。[6]由于將燒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時,燒杯壁粘水而使量筒中水的體積偏小,故在質量一定時,體積偏小,則密度偏大,所以計算出凈化后的水的密度大于其真實值。8.(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題)一次課外活動中,物理老師讓學生自選器材“測量液體密度”。(1)一小組測量某液體的密度,選擇天平及量筒等器材。①天平是利用杠桿平衡條件來工作的,它屬于(選填“省力”“費力”或“等臂”)杠桿。天平置于水平臺面上,游碼移到標尺左端的零刻度線處,指針位置如圖甲所示,應該向旋動平衡螺母,直到天平橫梁平衡。②向燒杯中倒入適量待測液體,用天平測出燒杯和液體的總質量,右盤中砝碼及游碼位置如圖乙所示,則g。③將燒杯中液體倒入一部分在量筒中如圖丙,量筒中液體體積;再用天平測得燒杯和剩余液體的總質量為133.2g。④待測液體的密度。(2)二小組測量橙汁飲料的密度,選擇天平和容積為V的兩個完全相同瓶子等器材。兩個瓶子分別裝滿水和橙汁,放在已平衡的天平左右兩盤,移動游碼使天平平衡,游碼示數為,如圖丁。則橙汁的密度(用字母V、和來表示)。【答案】等臂右165301.06【詳解】(1)[1]天平兩個托盤到轉軸的距離相等,因為動力臂等于阻力臂,所以天平是等臂杠桿。[2]如圖甲所示,指針指在分度盤的左側,說明左側重,應將平衡螺母向右調節。[3]由圖乙可知,燒杯和液體的總質量為[4]由圖可知,量筒的分度值為,量筒中液體體積為。[5]量筒內液體的質量為待測液體的密度為(2)[6]由圖可知,橙汁與水的質量關系為根據可得則橙汁的密度為9.(2024·廣西·中考真題)小明在測量花生油和實心物體A密度的實驗中:(1)把天平放置,游碼放在標尺左端的零刻度線處,發現指針靜止時如圖甲所示,則應將平衡螺母向調節(選填“左”或“右”),直到橫梁平衡;(2)將花生油倒入空燒杯,用天平測得其總質量為79g;再將燒杯中的花生油倒入量筒中,測得量筒中油的體積為60cm3;用天平測量剩余花生油和燒杯的總質量時,如圖乙所示,用手拿砝碼的做法(選填“規范”或“不規范”),當橫梁再次平衡時如圖丙所示,則剩余花生油和燒杯的總質量為g,花生油的密度為kg/m3。(3)在測量A的密度時,不慎碰壞了量筒,于是利用礦泉水瓶代替量筒繼續進行實驗,實驗步驟如下:①測出A的質量m1;②往礦泉水瓶中灌滿水,擰緊瓶蓋后擦干瓶子,測出其總質量m2;③,測出其總質量m3;④求得A的密度為ρ=(用ρ水、m1、m2和m3來表示)。【答案】水平右不規范250.9×103見解析【詳解】(1)[1][2]實驗中,天平水平放置,游碼放在標尺左端的零刻度線處,圖叫中指針偏向分度值的左側,需要將平衡螺母向右調節。(2)[3]夾取砝碼時要用鑷子,圖乙中用手拿砝碼是錯誤的。[4]由圖丙可知,剩余花生油和燒杯的總質量為m剩=20g+5g=25g[5]花生油的密度(3)③[6]將A放入礦泉水瓶中,擰緊瓶蓋后擦干瓶子,測出其總質量m3;④[7]A的體積A的密度10.(2024·寧夏·中考真題)賀蘭山東麓產區位于北緯至之間,是世界公認的種植釀酒葡萄和生產葡萄酒的黃金地帶;某研學小組參觀酒莊后,想測紅酒的密度,進行了如下實驗;(1)實驗過程:①把天平放在水平臺上,將游碼移至標尺左端的零刻度線處,指針指在如圖甲所示的位置,應將平衡螺母向調節,使天平平衡;②用天平測出空燒杯質量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