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7.1農業生產與地理環境練習含解析魯教版_第1頁
2025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7.1農業生產與地理環境練習含解析魯教版_第2頁
2025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7.1農業生產與地理環境練習含解析魯教版_第3頁
2025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7.1農業生產與地理環境練習含解析魯教版_第4頁
2025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7.1農業生產與地理環境練習含解析魯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2農業生產與地理環境實力1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更(2024·江蘇高考)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我國東南沿海某行政村總人口2750人,其中70%外出就業生活。材料二圖甲為“某村等高線地形及立體農業示意圖”,圖乙為“某村土地利用結構圖”。(1)該村土地利用結構的主要特征有。

(2)分析該村立體農業空間布局形成的主要自然緣由。【解析】第(1)題,該村的土地利用結構特征可以從土地利用的類型以及土地利用方式兩方面分析。從圖中可以看出該村土地利用類型多樣,農林以及交通和村莊建設各占有肯定的比重,其中園地和林地各占有29.8%,耕地占的比重和他們基本持平,僅有29.9%,因此耕地相對較少。第(2)題,該村立體農業空間布局的基本形式是在不同海拔發展不同的農業類型。從圖中可以看出該區域多低山丘陵,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多暴雨,簡單造成水土流失,松林和竹林可以減緩水土流失;在相對地勢較低的山坡處,茶園有利于排水;靠近河流地區,水源足夠,利于種植水稻,因此該空間布局的主要影響因素為地形、氣候和水源。答案:(1)類型多樣;以園地和林地為主,耕地較少(2)地形以低山、丘陵為主;氣候為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澆灌水源足夠。瞄準方向提高效率【學問+方法突破】(勾選本題考查的學問和方法)題號考查的學問和方法(1)突破1A.農業自然區位因素B.農業社會經濟區位因素C.小區域的農業區位分析D.大區域的農業區位分析(2)突破2A.農業自然區位因素B.農業社會經濟區位因素C.小區域的農業區位分析D.大區域的農業區位分析答案:(1)A(2)C【備用真題】(2024·江蘇高考)河南淅川是我國南橘北種的最終一站,因其個大、質優、早熟,深受消費者寵愛。下圖為“漢中、淅川位置示意圖”。讀圖回答(1)、(2)題。(1)與同緯度漢中相比,淅川柑橘上市較早的優越自然條件是 ()A.北部山地阻擋南下冷空氣,冬季氣溫高B.地處山間谷地,云霧多,氣溫日較差小C.位置偏東,受東南季風影響大,降水多D.接近水庫,水體對當地氣候調整作用強(2)最相宜種植柑橘的地區是 ()A.①B.②C.③D.④【解析】(1)選D,(2)選A。第(1)題,淅川和漢中都位于山谷地區,北部地勢都較高;結合圖例可知,兩地的主要區分在于淅川旁邊有水庫,水體與陸地比熱容不同,水體對氣候調整作用較強,故導致淅川熱量比較足夠,故柑橘上市較早。第(2)題,①與其他地區相比,海拔較低,地勢平坦開闊,位于水庫旁邊,水熱條件好,最相宜柑橘生長。突破1歸納區位因素對農業生產的影響(1)自然因素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區位因素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對農業區位選擇的影響氣候光照光照的強弱影響農產品的品質和產量如棉花分布于光照足夠的地區熱量積溫干脆影響作物的品種和耕作制度如冬小麥分布于熱帶、亞熱帶和暖溫帶;春小麥分布于中溫帶和寒溫帶降水降水的多少和季節安排影響土地的利用狀況、生產實力等降水量>800mm水田農業;400mm~800mm旱作農業;200mm~400mm畜牧業地形影響區域農業生產的類型和機械化水平坡度<25°,宜發展種植業;坡度>25°的山地,宜發展林牧業;低洼易澇地適合發展漁業水源干旱地區,水源成為發展種植業的關鍵在年降水量小于250mm的地區,種植業要布局在澆灌水源豐富的地區土壤土壤的肥力、厚度、酸堿度、墑情干脆影響著農作物的生長狀況如酸性紅壤相宜種植茶樹,黑土相宜種植大豆(2)社會經濟因素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區位因素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對農業區位的影響市場市場的需求量最終確定農業生產的類型和規模關注市場動態,發展市場需求量大的農作物品種交通運輸提高農業生產的商品率,擴大農產品銷售范圍園藝業、乳畜業等的產品易腐爛變質,應布局在交通運輸便利快捷的地方政策政府制定相應的政策,干脆干預農業生產響應政府決策,在政策規定的范圍內發展農業生產勞動力影響農業生產的規模和水平農業相宜分布于勞動力豐富的地區,商品農業宜分布在勞動力素養較高的地區科技機械使勞動生產率大大提高使農業生產對勞動力數量的需求降低化肥促進了農業的產出通過變更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而影響農業區位的選擇良種使單位面積產量提高冷藏技術擴大了農產品的銷售范圍突破2分析農業區位選擇的方法(1)宏觀角度農業區位分析和選擇。①考慮地形條件的影響:地形影響著農業生產的類型與分布,可結合下圖理解。②考慮氣候條件的影響:不同的氣候條件相宜不同的作物生長,這種影響有肯定的規律可循,如柑橘——高溫多雨的熱帶、亞熱帶地區;甜菜——氣候溫涼的中溫帶地區;棉花——光照足夠、夏季高溫的平原地區;水稻——水熱條件好的平原地區;蘋果——暖溫帶潮濕、半潮濕地區。(2)微觀角度農業區位分析和選擇。(2024·南昌模擬)下圖示意某中等城市轄區內郊區水果、蔬菜和糧食三大農業部門經營面積變更狀況。據此完成1~3題。1.城市旁邊農業生產的不利因素是 ()A.地價B.交通C.技術D.市場2.三大農業部門對圖示城市市場依靠最大和最小的分別是 ()A.糧食、蔬菜 B.糧食、水果C.蔬菜、糧食 D.蔬菜、水果3.導致糧食經營面積下降的緣由是 ()①勞動力數量變更 ②水果經營面積變更③蔬菜經營面積變更 ④城市用地面積變更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1選A,2選C,3選D。第1題,因為交通便利,鄰近城市必定地價較高,使農業生產成本提高。城市是區域內交通、信息技術和人口高度聚集的中心,因此城市郊區的交通便利,技術發達且勞動力足夠,市場廣袤。第2題,對城市依靠程度越大的農業部門,應越靠近城市,在城郊經營的面積有增大的趨勢,依靠小的農業部門漸漸外遷,城郊經營的面積變小。蔬菜經營面積近年來增幅最大,可知對城市的依靠最大,糧食經營面積明顯降低,可推知對城市依靠最小。第3題,糧食經營面積的減小是被其他用地方式取代,由圖可知水果的經營面積也是下降的,且城市旁邊勞動力足夠,勞動力數量沒有明顯變更;由圖可知蔬菜的經營面積增幅最大;城市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向外圍擴張占用土地。【加固訓練】(2024·北京高考)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國與多米尼加等拉丁美洲國家的經濟溝通合作不斷深化,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多米尼加自然環境美麗,經濟以農業為主,全國半數人口從事農業生產。為滿意全球對有機農產品的需求,該國增加有機香蕉的種植面積,設立環境監測、質量保障等管理機構,加大投入,提高有機香蕉的產量和品質。概括該國生產有機香蕉的社會經濟條件。【解析】農業發展的社會經濟條件主要從勞動力、政策、科技、市場、交通等方面分析。該國為發展中國家,人口以農業為主,勞動力豐富且價格較低,生產有機香蕉的成本較低;國家大力支持,增加有機香蕉的種植面積,產量大;該國設立環境監測,質量保障等管理機構,科技投入較大,有機香蕉的產量大,品質優,競爭力強;全球化背景下有機農產品需求大,市場廣袤;該地交通方式多樣,基礎設施完善,農產品運輸便利。答案:勞動力廉價而足夠;市場需求量大;政府政策支持;技術投入多;環境污染少。實力2農業地域的形成(2024·全國卷Ⅱ改編)桑基、蔗基、果基魚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區傳統的農業景觀和被聯合國推介的典型生態循環農業模式。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傳統的基塘農業用地,大部分變為建設用地。下圖示意桑基魚塘生態循環農業模式,據此完成(1)、(2)題。(1)桑基魚塘農業模式的突出優點是 ()A.增加就業機會,提高社會效益B.生物互生互養,低耗“零”污染C.改善局部氣候,美化自然環境D.提高生產效率,促進經濟發展(2)該地基塘轉變為建設用地對局地氣候的影響是 ()A.大氣濕度增高 B.大氣降水增多C.近地面風速增大 D.氣溫變率增大【解析】(1)選B,(2)選D。第(1)題,讀圖可知,桑基魚塘的生產方式是蠶沙(蠶糞)喂魚、塘泥肥桑、桑葉養蠶,種桑、養蠶、養魚三者結合,形成桑、蠶、魚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節約了資源,獲得了經濟效益,同時削減了環境污染。第(2)題,基塘轉化為建設用地后,濕地面積縮小,蒸發到大氣中的水汽削減,大氣濕度降低;降水削減;大氣比熱容減小,氣溫變率增大;地表摩擦力比原來變大,所以風速減小。瞄準方向提高效率【學問+方法突破】(勾選本題考查的學問和方法)題號考查的學問和方法(1)突破1A.混合農業的區位條件B.混合農業的生產特點C.因地制宜發展農業D.不合理農業活動帶來的影響(2)突破2A.混合農業的區位條件B.混合農業的生產特點C.因地制宜發展農業D.不合理農業活動帶來的影響答案:(1)B(2)D【備用真題】(2024·海南高考)云南元陽位于橫斷山脈南部,當地聞名的哈尼梯田是世界文化遺產。哈尼族人民種植的紅米稻是經過長期耕種、篩選的特色品種,稻米色澤暗紅,富含多種養分元素,品質優良。1980年以后,為了提高糧食產量,當地漸漸推廣種植雜交水稻。下圖示意目前當地三種發展類型村落的農作物種植結構。據此完成(1)~(3)題。(1)1980年以后,當地紅米稻面積漸漸削減的主要緣由是種植紅米稻 ()A.技術要求高 B.勞動力投入大C.種子成本高 D.單位面積產量低(2)乙類村紅米稻種植規模較大的主要目的是()A.供應糧食深加工原料 B.開發特色旅游產品C.建設特色商品糧基地 D.滿意村民膳食須要(3)依據農作物種植結構,可以推斷目前 ()A.甲類村位置較偏僻 B.乙類村坐落于山頂C.丙類村地形較平坦 D.當地商品糧以旱地作物為主【解析】(1)選D,(2)選B,(3)選A。第(1)題,依據材料提示,1980年以后,為了提高糧食產量,當地漸漸推廣種植雜交水稻,可知由于種紅米稻單位面積產量低,所以當地紅米稻面積漸漸削減,推廣種植雜交水稻。第(2)題,乙村是觀光農業村落,該村落種植的農作物主要目的是為了開發特色旅游產品。第(3)題,依據農作物種植結構,可以推斷目前甲類村位置較偏僻,乙類村坐落交通便利的馬路旁;橫斷山脈南部坡度陡,地形起伏大,丙類村地形起伏也大;當地商品糧以水田作物為主。突破1水稻種植業的區位條件分析突破2水稻種植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突破3美國商品谷物農業的區位因素分析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產國和出口國,這與其優越的自然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密不行分,現分析如下:(2024·天津聯考)下圖為我國甲、乙兩區域的農業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1.與乙地相比,甲地形成商品谷物農業的優勢區位是()A.地廣人稀,機械化水平較高B.精耕細作,專業化程度高C.光熱足夠,農作物品種優良D.地勢平坦,水利工程量大2.改革開放以來,乙地一些耕地經驗了“水稻田—甘蔗地—魚塘—花卉棚和蔬菜基地”的農業景觀變遷,其最主要影響因素是 ()A.水源 B.市場 C.氣候 D.機械化【解析】1選A,2選B。第1題,甲是三江平原,乙是珠江三角洲;與乙相比,甲地地廣人稀,機械化水平較高;大規模的農場式經營,專業化程度高;緯度高熱量不足;地勢平坦,旱作農業為主,水利工程量不大。第2題,乙地農業“水稻田—甘蔗地—魚塘—花卉棚和蔬菜基地”的變更主要是市場需求的變更;當地水源、氣候無明顯變更;機械化影響耕作效率,不影響耕作類型。【加固訓練】巴厘島氣候一年分為干濕兩季,盛產稻米,面積約為5620km2,人口約315萬人。下圖為巴厘島略圖,據此完成(1)、(2)題。(1)巴厘島每年5至9月為干季,其成因是 ()A.受赤道低氣壓帶影響B.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影響C.受東南信風影響D.受東北季風影響(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