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5課農耕時代的商業與城市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農耕經濟學習目標課程標準重點難點概述中國古代商業發展的概貌;了解中國古代商業發展的特點。1.依據朝代順序,掌握中國古代商業發展的大致過程和內容。2.認識古代商業的重要內容是城市商業,理解我國城市功能變化。3.理解重農抑商政策的影響。內容索引基礎認知
學習思考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鞏固練習
隨堂反饋基礎認知
學習思考一、商業的發展1.商周:商朝時期,職業商人和最早的貨幣已經產生;周朝實行“______
”政策。2.春秋戰國:出現有強大實力的商人;
取代官商成為商人主體;形成了許多著名都會。3.隋唐:商業貿易蓬勃發展起來。各地商人來往頻繁,陸上和海上______
都呈現出空前繁榮的景象。4.宋元(1)宋代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
,集鎮、夜市興盛。(2)
廣泛流通紙幣,古代商業的發展步入了一個新的高峰期。工商食官私商絲綢之路元代紙幣5.明清(1)
興起,貨幣經濟占據主要地位。(2)經濟作物商品化程度進一步提高。(3)廣泛使用
,便利了商品貿易和商業資本的集聚。(4)區域性的商人群體實力雄厚,形成了
、晉商、閩商、寧紹商人等大商幫。商業市鎮白銀徽商易混易錯思維點撥商幫和會館的形成是明清時期商業繁榮的結果,并不是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的產物。易混易錯1.中國古代商業起源較早,商業的發展促進了城市的發展繁榮;從發展趨勢上看,城市對政治中心的依賴性逐漸減弱。2.影響商業發展的主要因素農業、手工業的發展,穩定的政治局面,政府開明的政策,內外交通的便利等。思維點撥二、城市的繁榮1.自周秦迄唐代(1)凡縣治以上的城市,都有官設的市作為交易場所,設市令或市長管理。(2)實行
,市處于城中特定位置,與民居隔開。(3)縣城以下,一般禁止設市。(4)城市功能:主要是
和軍事重鎮,商業貿易和市場的規模不大。坊市制政治中心2.唐代至宋代(1)
不復存在,形成街市。(2)城郭和鄉村也被允許置市貿易。(3)出現
、曉市、草市等。(4)商業活動不再受
的監控。(5)城市的經濟功能大大增強。(6)唐宋時期,海上貿易的興盛促使
城市走向繁榮。3.明清時期,除南北兩京等傳統大都會外,興起了一大批工商業市鎮,尤以
為盛。坊市界限夜市圖解識記官府沿海港口江南地區思維點撥古代城市的發展與演變圖解識記思維點撥古代草市的特征(1)遠離城鎮;(2)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地區;(3)是自然形成的民間集市;(4)受到政府機構的管理。三、“重農抑商”1.原因:商業的不穩定性和商人流動性大等特點,與戰國時期強調耕戰、加強
的取向發生矛盾。2.表現(1)戰國時期:秦國的
推行重農抑商政策。(2)漢代:
“乃令賈人不得衣絲乘車,重租稅以困辱之”,并嚴禁商人購置土地。(3)
以來:重農抑商政策有了某種松動,商人地位有所提高。中央集權商鞅變法漢高祖中唐(4)明清時期①表現:對商業發展不采取鼓勵政策,對商人進行盤剝;禁止民間出海貿易。②影響:并未完全遏制民間商品經濟的發展;阻礙了新經濟因素的成長,是導致中國落后于世界工業文明潮流的一個重要原因。易混易錯在中國古代社會,商業始終作為農耕經濟的補充而存在,未能占據主導地位。雖然宋代以后商人地位有所提高,但總體上仍不受認同和重視。易混易錯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主題一古代中國商業的發展1.先秦時期的商業史料白圭,周人也。……白圭樂觀時變,故人棄我取,人取我與(與:出售)。……趨時若猛獸摯鳥之發。故曰:“吾治生產(經商之事),猶伊尹、呂尚之謀,孫吳用兵,商鞅行法是也……”蓋天下言治生祖白圭。——司馬遷《史記》[史料解讀]白圭是戰國時期的大商人,關鍵詞是“人棄我取,人取我與”“若猛獸摯鳥之發”“猶伊尹、呂尚之謀”。[問題思考]據史料,歸納白圭的經商理念及戰國時期商業發展的特點。提示
理念:人棄我取,人取我與;掌握經商時機,當機立斷;講究經商計謀策略。特點:戰國時期出現大商人。提示2.宋朝時期的商業材料今朝半醉歸①草市,指點青簾上酒樓。——[宋]陸游《雜賦》爾來②盜賊往往有,劫殺賈客沉其艘。——[宋]王安石《商感》[史料解讀]①說明商業發展深入到農村;②說明商人安全得不到保障。[問題思考]根據材料,你能得出哪些歷史信息?面對商品經濟發展的新狀況,宋朝依舊實行什么經濟政策?提示提示
歷史信息:商業發展深入農村,出現草市;富商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得不到保障。經濟政策:重農抑商。3.明清時期的商業材料①(吳地市鎮上)絡緯機杼之聲通宵徹夜……遠行村坊織成
絲,俱到此上市,四方商賈……蜂攢蟻集,挨擠不開,路途無停足之隙。……蘇州長閶門外南濠黃家巷……(明代)尚系近城曠地,煙戶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齒甚繁,人物殷富,閭閻且千,鱗次櫛比……②上自帝京,遠連交廣,以及海外諸洋,梯航畢至。……千里之商賈,駢肩輻輳……吳越州郡,察其市肆,貿遷多系晉省之人。——[清]徐錫齡《煕朝新語》[史料解讀]①反映出大量手工業產品進入市場,市鎮經濟發展;②反映出區域間長途販運業獲得較快發展。[問題思考]根據材料,指出明清時期江南地區商品經濟發展的表現。提示
區域間長途販運業的較快發展,大量手工業產品進入市場,市鎮經濟發展,商幫出現。提示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變化規律及其特點(1)變化規律①商業活動場所、時間的變化:先在城市,后向農村發展;先是時間、地點固定,后時空限制被打破。②交易內容的變化:先以交流地區間的土特產品、奢侈品為主,后轉向農副產品以及手工業品。③交易媒介的變化:開始是物物交換,接著出現一般等價物——貝等貨幣,后來貨幣固定為金銀。北宋時還出現了紙幣。史論總結④商人組織的變化:由最初的親緣組織發展為商幫。⑤經營領域的變化:由只局限于流通領域到逐漸與生產相結合。(2)特點①具有明顯的階段性和不平衡性。②抑商政策,商人社會地位低下,商業發展歷程艱難曲折。③受制于農業的發展。④政府對商業的控制逐漸減弱。⑤城市的經濟功能逐步增強,對外貿易在明清時期由盛轉衰。主題二古代城市的變遷1.古代城市的發展材料一下圖是西漢長安城的城市布局復原圖。材料二宋朝時期,城市開始大規模出現,首次出現了主要以商業,而不是以行政為中心的大城市。……店鋪、朝廷辦事機構與居民住宅錯落相間,朝著大街幾乎隨處可以開設店鋪。……商業街取代商業區的市,御街兩旁“許市人買賣其間”。——馮天瑜主編《中華文化史》[史料解讀]材料一中圖左上角的“東市”“西市”說明城市商業活動受到嚴格的空間限制;圖中帶“宮”字的建筑區域說明城市政治功能突出。材料二中劃線部分說明宋代坊市界限被打破,商業街取代了原來的“市”。[問題思考]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宋代的“市”與前代相比發生了什么變化?提示
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政府對商業的控制有所放松;城市商品經濟發展迅速。提示2.明清城市的發展材料明清商業繼續繁榮……商品經濟向農村延伸,江浙地區以工商業著稱的市鎮,蓬勃興起。——《中國古代商業史》[史料解讀]由劃線部分“向農村延伸”和“以工商業著稱的市鎮,蓬勃興起”這兩個關鍵信息得出其特點。[問題思考]根據材料歸納明清城市的發展具有什么特點?提示
以經濟功能為主的工商業市鎮興起。提示中國古代城市發展的規律(1)從城市功能看,唐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軍事重鎮,其后城市的經濟功能逐漸超過政治功能。(2)從商業活動看,政府對城市商業活動的限制逐步放寬,如宋代打破坊市界限,且早市、夜市出現。(3)從數量和規模看,明清時期不僅規模巨大的商貿城市增多,而且還興起了一大批中小工商業市鎮,這些市鎮商業繁榮,人口密集。(4)從地區分布看,城市的地區分布與經濟重心南移成相應變化;明清時期,新興工商業市鎮大多分布在江南地區。史論總結深化提升一、古代商業發展變化的趨勢1.商業活動場所的變化:先主要在城市,后向農村集市貿易發展,至明清出現專業性的市集、市鎮;先是固定時間、場所,到后來打破時間和空間上的界限。2.交易內容的變化:先以販運、交流地區間的土特產品、經營統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為主,到后來以一般民眾所需的農副產品、手工業產品為主。3.交易媒介的變化:從最初物物交換到以貝殼等為代表的一般等價物,再后來以固定統一貨幣為交易媒介。北宋時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明清時期白銀成為主要貨幣。4.流通領域的變化:最初都局限于流通領域,到明清時逐漸出現“生產與自由的雇傭勞動相結合、商人資本以多種形式參與生產過程”的現象。5.商人組織的變化:由最初的以親緣關系為紐帶發展為以地緣關系和業緣關系為紐帶的組織。如明清時期的晉商和徽商等商幫出現。6.商人地位的變化:由商人社會地位低下到宋元明清時期社會地位有所提高,但是古代士農工商等級觀念始終沒有被打破。二、對“重農抑商”政策的評價1.前期:“重農抑商”政策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鞏固了新興地主階級政權,保護了農業生產和小農經濟,大大促進了農業經濟的發展。2.后期:隨著歷史的發展,“重農抑商”政策越來越阻礙社會分工的發展,使中國難以形成完全意義上的商品生產,打亂了社會經濟結構的內部平衡,妨礙了國內市場的擴大和自由勞動力的形成;商業資本流向土地,加劇了土地兼并,嚴重影響了商業資本積累,不利于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從根本上造成了中國社會的落后。鞏固練習
隨堂反饋1.(2018·重慶高一檢測)漢代民謠說:“用貧求富,農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繡文不如倚市門。”“何以孝悌為,財多而光榮。”該民謠主要反映了漢代社會A.重農抑商的現象 B.紡織刺繡的興盛C.追商逐利的風氣 D.農民生活的艱辛答案123456√解析解析
該民謠認為“農、工不如商”“財多而光榮”,強調從事商業致富,不符合重農抑商政策,故A錯誤;“刺繡文不如倚市門”,是指生產絲織品的不如販賣絲織品的收入高,沒有反映出漢代社會紡織刺繡的興盛,故B錯誤;該民謠強調從事商業致富,反映出漢代社會追商逐利的風氣,故C正確;材料沒有體現漢代社會農民生活的艱辛,故D錯誤。1234562.(2017·江蘇學業水平測試)揚州是古運河的交通樞紐,在唐代“雄富冠天下”,時稱“揚一益二”。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因素是A.“交子”廣泛使用 B.坊市界限嚴格C.商業發展繁榮 D.商幫活動頻繁解析
“交子”使用是在宋朝,不是唐朝,故A項錯誤;坊市界限嚴格限制了商業的發展,不是城市繁榮的原因,故B項錯誤;商業的發展導致城市的繁榮,唐朝出現“揚一益二”現象,故C項正確;商幫活動頻繁是在明清時期,故D錯誤。答案12345解析√6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宋代含有近代商業因素的表現是出現了中國最早的紙幣——交子,是商業發展的媒介,故B項正確。3.(2017·天門期末)美國學者查爾斯在《文明的解析》中寫道:中國“宋代經濟已含有近代商業的因素”。其依據是A.出現了資本主義雇傭關系B.流通領域出現紙幣C.早市夜市普遍且晝夜相連D.出現地域性的商幫答案解析12345√6解析
從材料中各地各種商品應有盡有可知商品經濟繁榮。4.《廣志繹》稱:明代萬歷時,“天下馬(碼)頭,物所出所聚處,蘇、杭之幣(絲織品),淮陰之糧,維揚之鹽……無錫之米”無所不有。這說明當時A.商品經濟繁榮 B.抑商政策廢棄C.坊市制度形成 D.自然經濟瓦解√答案解析1234565.(20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竹材加工的標準化生產考核試卷
- 木工藝品歷史文化研究考核試卷
- 航空運動服務相關主題名稱續考核試卷
- 租賃設備的個性化定制與市場適應性分析考核試卷
- 紡織雜品生產流程考核試卷
- 畜牧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模式創新與實施考核試卷
- 股權融資的定義和用途考核試卷
- 煤炭批發商市場拓展與布局考核試卷
- 網絡直播平臺電商產品聯動推廣合同
- 質押債權補充協議書
- 2024年重慶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生物試卷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
- 如果歷史是一群喵
- 2024年四川省瀘州市中考語文試卷真題(含答案)
- 2025屆高三語文一輪復習學法指導專題講座
- 2024年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中考二模道德與法治試題
- 臨床診療指南及規范自查報告
- MOOC 電工學(電氣工程學概論)-天津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電廠預防觸電培訓課件
- DB13-T1725-2013高粱抗蚜性評價技術規程
- 相關方需求和期望識別評價表
- 西南科技大學井巷工程課程設計樣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