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蘇人新版七年級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1頁
2025年蘇人新版七年級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2頁
2025年蘇人新版七年級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3頁
2025年蘇人新版七年級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4頁
2025年蘇人新版七年級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蘇人新版七年級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六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9題,共18分)1、長征途中,中國共產黨召開了一次生死攸關的會議,挽救了中國革命。這次會議是A.中共“一大”B.“八七”會議C.遵義會議D.中共“二大”2、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A.隋煬帝B.武則天C.唐太宗D.隋文帝3、“秦始皇比較徹底地消除了舊宗制的羈絆,創建了一套系統完整的國家制度。”下列敘述不能說明這一觀點的是()A.最高統治者稱皇帝,總攬軍政大權B.任命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處理中央事務C.地方上廢除分封制,建立郡縣制D.建立刺史制度,監視地方官吏、豪強4、元雜劇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戲劇形式,其著名的代表作是()A.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B.李清照--《如夢令》

C.辛棄疾--《破陣子》D.關漢卿--《竇娥冤》5、唐朝詩歌繁榮的直接原因是()

A.皇帝的愛好B.進士科重視考詩賦C.詩人輩出D.教育事業的發展6、【題文】概括歸納歷史發展的階段特征,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請概括歸納我國古代遼、宋、夏、金時期最顯著的階段特征,這一時期的階段特征是A.統一的多民族國家B.民族政權并立C.諸侯爭霸D.繁榮與開放的社會7、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西游記》故事中在西天取回的經書是佛教的經典B.基督教起源于沙特阿拉伯C.世界上信徒最多、流傳最廣的宗教是佛教D.基督教經典是《金剛經》8、西漢初年,由于吸取秦朝滅亡的教訓,注意發展農業生產,出現了良好的統治局面,這一局面稱作()A.“光武中興”B.“文景之治”C.“開皇之治”D.“開元盛世”9、960年正月的一天,北周的邊境傳來敵情,宋州歸德軍節度使奉命出征,不料半路卻出現意外,士兵在陳橋驛把黃袍加在他的身上,擁他做了皇帝,以“宋”為政權名稱,這就是黃袍加身,這里的他是A.趙匡胤B.趙光義C.趙普D.石守信評卷人得分二、填空題(共9題,共18分)10、北宋興起的景德鎮,后來發展成著名的瓷都。______(判斷對錯)11、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是______,對中國文字的形成與發展有深遠影響;秦朝統一后,秦始皇下令統一文字,把______作為全國通用的文字。12、傳說中的炎帝,名軒轅,與黃帝一起被后人尊崇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______(判斷對錯)13、如圖人物是______;他是______家學派創始人。

14、隋朝建立了許多對后世影響深遠的制度,如:______、______。15、讀上表判斷。下列結論是從表中得出的劃√;違背表中意思的劃×,沒有涉及到的劃○。

。盛世名稱出現朝代當政皇帝形成的重要原因開皇之治隋朝隋文帝實現統一,銳意改革,重視人才,發展農業。貞觀之治唐朝唐太宗政治安定,選用良吏,輕徭薄賦,簡法輕刑,重視教育。開元盛世唐朝唐玄宗政治穩定,貞觀之治奠定基礎,玄宗勤于政事,勵精圖治,經濟發展。(1)隋朝出現了開皇之治的局面。______

(2)開元盛世;表明唐朝進入鼎盛時期。______

(3)之所以出現貞觀之治是由于武則天選用良吏;輕徭薄賦,簡法輕刑,重視教育。______

(4)隋唐時期出現三次盛世局面。______

(5)封建盛世局面出現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政治安定、經濟發展。______。16、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于流域,居住的房屋是____。17、半坡居民住的房屋大多是______。18、唐太宗和武則天先后在西突厥地區,設立了管轄西域的最高行政和軍事機構,它們分別是______和______。評卷人得分三、判斷題(共9題,共18分)19、通過推選產生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史稱“禪讓”,禹破壞了禪讓制,開始王位世襲制。()20、南北朝時期,統治階級為宣揚佛教,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開鑿了許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岡石窟和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21、夏、商、周是我國的青銅時代,因此,我國最早的青銅器出現在原始社會后期。______(判斷對錯)22、毛澤東的《沁園春?雪》中寫道:“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這里“唐宗”是指唐玄宗。______(判斷對錯)23、秦統一后,最初通行全國的規范文字是金文。______(判斷對錯)24、宋朝重文輕武的政策,扭轉了五代十國時期尚武輕文的風氣,但也埋下了積貧積弱的隱患。

。A.正確B.錯誤25、王國維說:“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勢力之瓦解也,國民之智力成熟于內,政治之紛亂乘之于外,上無統一之制度,下迫于社會之要求,于是諸子九流各創其學說。”他意在說明兼并戰爭的后果。______(判斷對錯)26、南宋時指南針廣泛應用于航海,并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______(判斷對錯)27、1115年,阿保機正式建立女真政權,國號大金。______(判斷對錯)評卷人得分四、材料題(共4題,共20分)28、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從(安史之亂)到五代十國時期;許多中原人民流入江南,(靖康之變)為轉折點的南宋時期,北方人紛紛遷往南方,使南方經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形象地反映了大湖流域農業生產在全國所占的重要地位南方經濟已經超過北方,取得了不可動搖的經濟重心地位。《如何理解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

材料二北宋的基本國策是“重文輕武”;這個政策對宋朝有利有弊,好處在于使北宋初期政治;經濟等各方面都比較安定,尤其是沒有宦官專權、地方割據等禍事,即使帝王中著名者不多且表現平平,但也無損國家的繁榮安定,而壞處則是令北宋在軍事上摟遭失敗,連同南宋共三百多年,整個宋朝的歷史重心,都是戰事的挫敗和退卻。

材料三清朝統一臺灣后;曾開放四個海港作為對外通商口岸。后來,由于西方殖民者在中國沿海進行種種非法活動,清政府只留廣州一處海港通商,關閉了其他海港。

(1)閱讀材料一;“北方人紛紛遷往南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南方經濟已經超過北方,取得了不可動搖的經濟重心地位”是在什么時期?

(2)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各舉一例宋代經濟“繁榮”在農業;手工業方面的具體表現。

(3)閱讀材料二;指出北宋與南宋“戰事的挫敗和退卻”的典型實例及結果。

(4)閱讀材料三,清政府處于何種原因實行了什么政策?這種政策對我國經濟發展有何影響?29、材料一:我們認為不出兵,讓敵人壓制鴨綠江邊,國內國際反動氣焰增高,則對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對東北更不利,整個東北邊防軍將被吸住,南滿電力將被控制。總之,我們認為應當參戰,必須參戰,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毛澤東材料二: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中華好兒女,齊心團結緊,抗美援朝,打敗美帝野心狼!——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回答問題:(1)根據材料一毛澤東是在什么情況下說這段話的?(2)根據材料二,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是哪一年?志愿軍的總司令是誰?這場戰爭目的是什么?(3)請你列舉出這場戰爭中兩名中國人民志愿軍的英雄人物?(4)“打敗美帝野心狼”的時間和標志是什么?這次戰爭的勝利有何重大意義?3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581年,外戚楊堅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589年隋軍滅陳,南北統一(1)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將對應內容填入即可)(2)根據上述材料,說說隋朝開鑿大運河的目的是什么?計算唐朝存在的時間。材料二1368年初,朱元璋以南京為都城,稱皇帝,建立明朝。(3)D.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將對應內容填入即可)(4)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說說清朝設置臺灣府的影響。31、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以民為本的思想,廣開言路,虛懷納諫的胸襟;重用人才,唯才是任的準則;鐵面無私,依法辦事的氣度;構成了這一時期的基本特色,成為封建治世最好的榜樣。(1)材料一中“這一時期”指的是什么時期?依據材料概括“這一時期”成為“封建治世最好的榜樣”的主要原因。材料二我的一生充滿傳奇,不管你是崇拜還是唾棄,都無法抹殺我的存在。我!駕御著大唐的歷史車輪轟轟駛來,又隆隆的遠去。好一塊無字碑!那是我的歸宿!留一塊無字碑,讓后世子孫品味我內心的驕傲與哀傷。——節選自《無字碑歌》(2)閱讀材料二,你認為“我”讓后世子孫認可的“驕傲”是什么?材料三開元盛世,是一個充滿著夢想,同時也能使夢想變為現實的時代,人生的種種理想都能被這個氣勢恢宏的時代所激蕩。疆域遼闊,物產豐富,經濟繁榮,文藝昌盛。唐朝,成為東方的傳奇。(3)結合所學知識,說明開元盛世時期的“經濟繁榮”在農業和手工業方面的表現。(4)與三段材料相關的帝王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重用人才”。他們的這些做法給當時社會帶來了什么共同影響?對我們今天的國家建設有何啟示?評卷人得分五、連線題(共3題,共15分)32、連線題:將下面成語與對應的歷史人物連線(8分):退避三舍楚莊王問鼎中原項羽臥薪嘗膽越王勾踐破釜沉舟晉文公33、對應題:請將正確的的序號填在括號內(0.5×8=4分)()孫武①溫故而知新()屈原②無為而治()孔子③具有可持續發展思想()老子④提倡法治,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墨子⑤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孟子⑥兼愛、非攻()韓非⑦世界文化名人()莊子⑧具有辯證法思想34、【題文】我國是個多民族國家,有很多的少數民族都建立了自己的政權,請正確用線連起來。評卷人得分六、綜合題(共3題,共9分)35、活動與探究:走進世博會。

上海世界博覽會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舉行。此次世博會也是由中國舉辦的首屆世界博覽會。

探究一:走進印度館。在印度館中;中國古代高僧玄奘的掛像展示著中印兩國悠久的文化交流史。

(1)如果你是印度館中的一名導游;請你向游客簡要介紹一下玄奘的主要事跡。

探究二:走進日本館。參觀日本館;首先會看到遣唐使;鑒真東渡等一系列反映中日兩國源遠流長交往歷史的展示圖片。這些由一位位歷史先驅用心靈和信念寫就的傳奇,歷經千余年,仍然擁有激蕩人心的力量。

(2)唐朝時;日本為什么一次又一次遣使來中國?鑒真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什么重大貢獻?

探究三:高僧玄奘最杰出,歷經艱險到天竺;鑒真東渡到日本,文化交流美名揚。(3)你從玄奘和鑒真身上學到哪些精神?36、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科技文化輝煌燦爛。例如,唐朝工匠李春設計的趙州橋是世界止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火藥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唐朝末年廣泛應用于軍事;唐代詩歌繁榮,其影響最大,成就最高的詩人是李白和杜甫;北宋史學家司馬光編寫的《資治通鑒》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宋代詞人蘇軾和李清照是豪放派詞人的杰出代表;元雜居作家中最負盛名的是關漢卿,其代表作為《竇娥冤》;明朝卓越的醫藥學家李時珍的《天工開物》被譽為“東方醫學巨典”;明代中后期,描摹世態人情的世俗文學勃興;明清時期小說廣泛流傳,其中《水滸傳》被稱為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錯誤①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錯誤②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錯誤③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錯誤④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錯誤⑤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錯誤⑥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37、昌盛的秦漢文化(11分)(1)造紙術:世界上最早的紙出現在什么時期?什么時期由誰改進的?(3分)(2)請寫出漢代兩位著名的醫學家,以及他們的成就。(5分)(3)請寫出《史記》的作者、內容、體例。(3分)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9題,共18分)1、C【分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長征途中,中國共產黨召開的一次生死攸關的會議。長征途中,中國共產黨召開了一次生死攸關的會議,挽救了中國革命,這次會議是遵義會議,因為遵義會議解決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故答案選C。考點:人教新課標八年級上冊?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紅軍不怕遠征難【解析】【答案】C2、B【分析】依據所學;唐高宗去世后,武則天相繼廢掉兩個兒子中宗和睿宗,自己做了皇帝,改國號為周,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故選B.

本題以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為切入點;考查武則天.

本題以武則天為背景,考查學生識記歷史知識能力.【解析】【答案】B3、D【分析】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后;采用“皇帝”稱號,并確立了皇帝至高無上的地位。在中央設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協助皇帝處理國家政事,太尉掌管軍事,御史大夫負責監察百官,他們互不統屬,都對皇帝負責。地方上推行郡縣制,創建了中央集權制。因此ABC表述正確。嚴格嫡庶權益分配,“建立刺史制度,監視地方官吏、豪強”是漢武帝的措施,表述不能說明材料觀點。

故選D。

本題以秦始皇比較徹底地消除了舊宗制的羈絆;創建了一套系統完整的國家制度為切入點,考查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

本題以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為背景,考查學生識記歷史知識能力。【解析】D4、D【分析】本題考查元雜劇相關知識。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元雜劇形成于宋末,繁盛于元大德年間(13世紀后半期-14世紀),主要代表作家有,關漢卿、王實蒲、馬致遠、白樸等。元代最優秀的戲劇家是關漢卿,代表作是悲劇《竇娥冤》。ABC三項是宋代詩詞的成就,不符合題意。故選D。【解析】D5、B【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科舉制的完善。唐代科舉制中進士科包括策問,加試經史、雜文,后來在唐玄宗時雜文專考詩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唐詩的繁榮與發展,故選項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解析】B6、B【分析】【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概括我國古代遼;宋、夏、金時期最顯著的階段特征。我國古代遼、宋、夏、金時期最顯著的階段特征就是民族政權并立;當時,先出現遼、北宋、西夏三個主要政權并立的局面,后來,遼和北宋先后被東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政權滅亡,之后出現了金、南宋和西夏并立的局面。故答案選B。

考點: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下冊?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展?民族政權并立的時代【解析】【答案】B7、A【分析】【分析】本題考查世界三大宗教的相關知識。《西游記》故事的藍本是玄奘西游的故事;故事中在西天取回的經書應該是佛教的經典。基督教起源于巴勒斯坦的猶太人中;世界上信徒最多;流傳最廣的宗教是基督教;基督教的經典是《圣經》。故本題的正確答案為A。

【點評】理解世界三大宗教的特點。8、B【分析】本題考查“文景之治”。西漢初年統治者吸取秦亡教訓,減輕農民的賦稅徭役、兵役和賦稅負擔,注重農業生產發展.文帝和景帝獎勵努力耕作的農民勸誡百官關心農桑,提倡節儉,并以身作則,重視“以德化民”。文景時期,社會比較安定,百姓富裕,社會比較安定,國家的糧倉豐滿,歷史上稱這一時期的統治為“文景之治”。故選B。【解析】B9、A【分析】此題考查北宋建立的相關史實。根據所學知識可知,960年,后周大將趙匡胤在陳橋發動兵變,手下的將士把一件黃袍披在他身上,高呼“萬歲”。他建立北宋取代后周,趙匡胤就是宋太祖。因此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解析】A二、填空題(共9題,共18分)10、略

【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北宋是我國陶瓷業的輝煌時期;北宋興起的景德鎮,后來發展成著名的瓷都.

故答案為:

√.

本題主要考查了宋代南方經濟的發展.

本題注重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本題的關鍵點是“景德鎮”,注意準確識記宋代陶瓷業發展的狀況.【解析】√11、略

【分析】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記錄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動和商朝的政治;經濟情況,對研究商朝的歷史有重要價值,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于商朝,甲骨文是我國發現最早比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對中國文字的形成與發展有深遠影響;秦朝統一后,秦始皇下令統一文字,把小篆作為全國通用的文字。

故答案為:

甲骨文;小篆。

本題主要考查甲骨文和小篆。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于商朝;甲骨文是我國發現最早比較成熟的文字。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文字的演變的相關史實。【解析】甲骨文;小篆12、略

【分析】距今約4000多年前;炎帝和黃帝(公孫軒轅)聯合打敗以蚩尤為首的部落;后來,炎帝和黃帝為爭奪中原地區,在“阪泉之野”展開大戰,炎帝戰敗并歸服黃帝,炎;黃二部族走向聯合,形成后來華夏族的主體。炎帝和黃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故答案為:

×。

本題考查炎帝和黃帝;知道黃帝名軒轅,不是炎帝。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準確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炎黃戰蚩尤的涿鹿之戰和華夏族的形成。【解析】×13、略

【分析】題目給出的圖片中人物是孔子;他是春秋晚期魯國人.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提出“仁”的學說,主張“愛人”,要求統治者體察民情,愛惜民力,“為政以德”,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

故答案為:

孔子;儒.

本題主要考查孔子.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掌握孔子的貢獻和影響.【解析】孔子;儒14、略

【分析】隋朝建立了的對后世影響深遠的制度有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此后歷代王朝都采用科舉制度選拔官員,政治體制也大多沿用或改革三省六部制.

故答案為:

三省六部制;科舉制.

本題考查的是隋朝創立的制度.注意題目強調的時間.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隋朝建立了的對后世影響深遠的制度有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解析】三省六部制;科舉制15、略

【分析】(1)隋朝初年;國家實現了統一,隋文帝銳意改革,重視人才,發展農業.在他統治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發展,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開皇之治”.本題的結論是從表中信息得出的.

(2)唐玄宗統治時期出現了開元盛世的局面;表明唐朝進入鼎盛時期.本題的結論是表中信息沒有涉及到的.

(3)唐太宗統治時期;政治安定,選用良吏,輕徭薄賦,簡法輕刑,重視教育.在唐太宗統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國力逐步加強,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本題的結論是表中信息違背表中的意思.

(4)隋唐時期出現了中國歷史上三次盛世局面;即開皇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本題的結論是從表中信息得出的.

(5)由材料中的圖表可知;開皇之治;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這三個盛世局面出現的共同原因是:政治穩定,經濟的繁榮發展等.本題的結論是從表中信息得出的.

故答案為:

(1)√.

(2)○.

(3)×.

(4)√.

(5)√.

(1)本題考查的是開皇之治的知識點.

(2)本題考查的是開元盛世的知識點.

(3)本題考查的是貞觀之治的知識點.

(4)本題考查的是隋唐時期盛世局面的知識點.

(5)本題考查的是封建盛世局面出現原因的知識點.

本題以隋唐時期的歷史為背景,考查的是學生對隋唐時期盛世局面的有關知識的記憶、理解能力.【解析】√;○;×;√;√16、干欄式房屋【分析】【分析】題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即對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居住地和房屋的識記。

【點評】考查河姆渡住的房屋的類型相關的知識點。17、略

【分析】依據所學;半坡人為適應北方寒冷;干燥的環境,將房屋一部分建在地下,稱為半地穴式房屋.

故答案為:

半地穴式房屋.

本題考查半坡原始居民.

本題以半坡原始居民為背景,考查學生識記歷史知識能力.【解析】半地穴式房屋18、略

【分析】唐太宗和武則天統治時期;先后在今新疆地區設立了管轄西域的最高行政軍事機構--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

故答案為:

安西都護府;北庭都護府。

本題以唐太宗和武則天先后在西突厥地區;設立了管轄西域的最高行政和軍事機構為切入點,考查的是唐朝加強對西域管轄的相關知識點。

本題以唐朝時期民族關系為背景,考查的是唐朝加強對西域管轄的有關知識的記憶、理解能力。【解析】安西都護府;北庭都護府三、判斷題(共9題,共18分)19、×【分析】【分析】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死后,傳位給啟,公天下變為家天下,禪讓制變為世襲制。

故答案為:錯誤。

【點評】本題考查了王位世襲制的相關知識點。20、√【分析】本題考查石窟藝術。為了宣傳佛教,北朝的統治者令人在許多地方劈山削崖,開鑿石窟,雕造佛像。無數優秀工匠的創作,留下了精湛而輝煌的石窟藝術。山西大同的云岡石窟和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是著名的兩大石窟。本題是正確的。故選T。【解析】T21、√【分析】夏;商、西周時期是我國歷史上的青銅時代;但我國最早的青銅器出現在原始社會末期。夏朝時種類逐漸增多。商朝是青銅文化的燦爛時期,當時著名的青銅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故答案為:

√。

本題以“青銅時代”為切入點;考查的是青銅文明。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商朝青銅文明。【解析】√22、×【分析】唐貞觀年間;唐太宗在大臣房玄齡;杜如晦、魏征等人的輔佐下,以隋亡為教訓,勵精圖治,在政治、經濟、軍事以及民族關系等方面實行了一系列正確的治國措施,使得國家政治清明、軍事發展、社會安定、思想文化繁榮、國力日益強大、民族關系緩和、中外友好往來增多。史稱“貞觀之治”。故“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的“唐宗”是指唐太宗。

故答案為:

×。

本題考查貞觀之治;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本題考查貞觀之治,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解析】×23、×【分析】秦統一后;把小篆作為全國規范的文字,以后又在民間流行筆畫更為簡單的隸書。促進了各地的文化交流與發展。

故答案為:

×。

本題以秦統一后;最初通行全國的規范文字為切入點,考查的是秦朝鞏固統一措施的相關知識點。

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解析】×24、√【分析】本題考查宋朝重文輕武的政策。宋朝的重文輕武政策,扭轉了五代十國時期尚武輕文的風氣,杜絕了武將跋扈和兵變政移的情況發生,有利于政權的穩固和社會的安定,但也埋下了積貧積弱的隱患。本題是正確的。故選A。【解析】A25、×【分析】由材料“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勢力之瓦解也,國民之智力成熟于內,政治之紛亂乘之于外,上無統一之制度,下迫于社會之要求,于是諸于九流各創其學說。”可知,這主要反映了百家爭鳴的原因,即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的急劇變化。

故答案為:

×。

本題以王國維的一段話為切入點;考查百家爭鳴的相關知識。

注意對材料信息的解讀,識記百家爭鳴出現的背景、主要流派及其主張。【解析】×26、√【分析】北宋時;制成了指南針,并開始用于航海事業。南宋時指南針廣泛用于航海,還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為后來歐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動創造了條件。故題干表述正確。

故答案為:√。

本題主要考查指南針的應用的相關史實。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指南針的應用的相關史實。【解析】√27、×【分析】11世紀末;完顏部的首領阿骨打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統一。1115年,正式建立女真政權,國號大金。阿骨打就是金太祖。

故答案為:

×。

本題以“建立女真政權”為切入點;考查的是金太祖的相關知識點。

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金太祖的有關內容。【解析】×四、材料題(共4題,共20分)28、略

【分析】

(1)本題考查我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

(2)本題考查宋代經濟的繁榮.

(3)本題考查宋朝民族關系.

(4)本題考查清朝閉關鎖國政策.

本題考查我國經濟重心的南移及兩宋時期的民族關系和清朝閉關鎖國政策.【解析】(1)根據材料“從(安史之亂)到五代十國時期;許多中原人民流入江南,(靖康之變)為轉折點的南宋時期,北方人紛紛遷往南方”可知北方人遷往南方的原因是由于北方戰亂.我國經濟重心的南移經歷了一個歷史發展的過程.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得到開發,北方依然是我國的經濟重心;隋唐時期,江南地區進一步得到開發,并逐漸趕上北方;南宋時期,經濟重心南移最終完成.

(2)“蘇湖熟;天下足”說明宋朝水稻產量占據農業首位.棉花的種植擴展到長江流域,茶樹的栽培也有很大的發展.宋代南方的手工業繁榮,江浙的絲綢產量高,從海南島興起的棉織業發展到東南沿海地區,浙江哥窯的冰裂紋瓷器非常有名,宋朝的造船業居世界首位.

(3)根據所學可知;北宋時期與少數民族的對抗中處于劣勢.北宋與遼在澶洲大戰,北宋勝利后訂立澶淵之盟,最后導致北宋滅亡;南宋時期與金和議,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南宋只剩下半壁江山.

(4)根據材料;政府“閉關鎖國”一方面是為了防止外國殖民者與國內不法分子的騷擾,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統治者的盲目自大.清政府的閉關鎖國政策使中國與外國隔絕.當西方國家先后進行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革命,跨入生產力迅速發展的新時代時,清政府既看不到世界形勢的變化,也未能適時地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使中國在世界上逐漸落伍了.

故答案為:

(1)北方戰亂.南宋.

(2)農業:宋朝水稻產量占據農業首位;棉花的種植擴展到長江流域;茶樹的栽培也有很大的發展.手工業:江浙的絲綢產量高;從海南島興起的棉織業發展到東南沿海地區;浙江哥窯的冰裂紋瓷器非常有名;宋朝的造船業居世界首位.

(3)結果:北宋滅亡;南宋只剩下半壁江山.

(4)原因:一方面是為了防止外國殖民者與國內不法分子的騷擾,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統治者的盲目自大.影響:當西方國家先后進行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革命,跨入生產力迅速發展的新時代時,清政府既看不到世界形勢的變化,也未能適時地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使中國在世界上逐漸落伍了.29、略

【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了學生對抗美援朝相關知識的掌握。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美國悍然派兵侵略朝鮮。以美軍為主的所謂“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一直打到中國邊境鴨綠江邊。美軍飛機入侵中國領空,轟炸掃射中國東北邊境城市。美國第七艦隊入侵中國臺灣海峽,阻止人民解放軍解放臺灣。美國的侵略活動嚴重威脅中國的安全。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請求中國政府派兵援助。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1950年10月,以彭德懷為司令員的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前線,同朝鮮軍民一起抗擊美國侵略者。(2)本題主要考查了學生對抗美援朝相關知識的掌握。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1950年10月,以彭德懷為司令員的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前線,同朝鮮軍民一起抗擊美國侵略者。故中國人民志愿軍是1950年跨過鴨綠江的;志愿軍的總司令是彭德懷;這場戰爭的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衛國。(3)本題主要考查了學生對抗美援朝相關知識的掌握。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抗美援朝戰爭中,涌現出很多英雄人物。在上甘嶺戰役中,黃繼光用身軀堵住敵人的槍口,壯烈犧牲。邱少云也是抗美援朝戰爭的戰斗英雄,他們發揚了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著名作家魏巍稱中國人民志愿軍的戰士為“最可愛的人”。(4)本題主要考查了學生對抗美援朝相關知識的掌握。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1953年,美國與中國在板門店簽訂《朝鮮停戰協定》,中國人民志愿軍取得抗美援朝的勝利;1950年—1953年進行抗美援朝,打破了美國不可戰勝的神話,沉重打擊了美帝國主義的侵略氣焰;捍衛了亞洲與世界和平,保衛了國家的獨立,為我國的經濟建設贏得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這一勝利,使新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威望空前提高,極大地激發了中華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解析】(1)朝鮮戰爭爆發,美帝國公然派兵干涉,嚴重威脅到新中國的安全。(2)1950年;彭德懷;抗美援朝,保家衛國。(3)黃繼光、邱少云。(4)1953年,美國被迫同朝中方面簽署了《朝鮮停戰協定》;意義:沉重打擊了美帝國主義的侵略氣焰;保衛了朝鮮和中國的安全,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威望;為新中國贏得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30、略

【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隋唐歷史重要事件的識記。通過觀察年代標尺示意圖發現A處時間為627649年,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此時間段為唐太宗統治時期。“貞觀”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號。唐太宗執政期間以史為鑒,把隋朝滅亡作為警戒,選賢任能,惟才是舉,倡導諫諍,廣開言路,屢屢采納房玄齡、杜如晦、魏征等人的建議、儉以息人,刑罰寬簡,輕徭薄賦,關心人民的疾苦,繼續推行均田地制,致使社會經濟得以迅速恢復,物價下降,人口增加,整個社會出現了空前繁榮的景象。這就是發生在公元627年至649年間歷史上被譽為“盛世”之一的“貞觀之治”。通過觀察年代標尺示意圖發現B處時間為755763年,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此時間段為安史之亂的時間。755年,安祿山借口朝廷出現奸臣,和部將史思明一起發動叛亂,持續八年之久,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尤其是北方地區遭到浩劫;唐朝的國勢由盛轉衰;唐朝中央權力衰微,安史舊將和內地節度使權勢加大,逐漸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通過觀察年代標尺示意圖發現C處時間為907年,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天祐四年(907年),朱溫逼唐哀帝李柷禪位,改國號梁,是為梁太祖,改元開平,定都于開封,唐朝滅亡。故A處填“貞觀之治”;B處填“安史之亂”;C處填“唐朝滅亡”。(2)本題主要考查了隋朝大運河和唐朝存在的時間。根據所學知識,隋朝時期,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隋煬帝時期派人開鑿了一條貫通南北的大運河。唐朝在618年建立,907年滅亡,所以存在了907年-618年=289年。(3)本題主要考查了鄭和下西洋和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可知1405年,鄭和率領二萬七千多人,乘坐二百多艘海船,第一次出使西洋。到過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明朝后期,荷蘭殖民者侵占了我國寶島臺灣,鄭成功決心收復臺灣。1662年初,荷蘭殖民者被迫投降,臺灣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故D處為“鄭和下西洋”;E處為“鄭成功收復臺灣”。(4)本題主要考查了清朝設置臺灣府的影響。根據所學知識,1684年,清朝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臺灣府的設置,加強了臺灣同祖國大陸的聯系,促進了臺灣的開發,鞏固了祖國的海防,臺灣的社會經濟發展步入新的歷史時期。【解析】(1)A:貞觀之治;B:安史之亂;C:唐朝滅亡。(2)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朝統治;289年。(3)D:鄭和下西洋;E:鄭成功收復臺灣。(4)加強了中央政府對臺灣的管轄,鞏固了祖國東南海防,臺灣的社會經濟發展步入新的歷史時期。31、略

【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貞觀之治”的相關內容。分析材料一,注意其中的提示信息:“以民為本”、“虛懷納諫”、“重用人才”、“依法辦事”。聯系所學知識,唐太宗從農民戰爭中認識到人民群眾力量的偉大,吸取隋亡的教訓,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徭役;注意“戒奢從簡”;注意任用賢才和虛心納諫;還下令合并州縣,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貞觀時期歷史上稱之為“貞觀之治”。(2)本題考查的女皇武則天的相關內容。從材料中“無字碑”可以判斷“我”是武則天。本問其實問的是女皇武則天的政績,在武則天當政期間,繼續實行唐太宗發展農業生產、選拔賢才的政策,使唐朝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國力不斷增強。人稱她的統治“政啟開元,治宏貞觀”。(3)本題考查的是盛唐經濟的繁榮的相關內容。題干中明確指出回答角度是“開元盛世時期”,“農業和手工業方面”。所以直接根據所學知識,按照題目要求回答即可。農業上,農耕技術提高,水稻廣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生產工具得到改進,制成曲轅犁,創制新的灌溉工具筒車等。手工業上,絲織品花色品種多,絲織技術高超;陶瓷業出現了越窯的青瓷、邢窯的白瓷和唐三彩等。(4)本題考查想學生的綜合分析和概括能力。上述三則材料中,唐太宗、武則天和唐玄宗都愛惜人才,任用賢才。這也是三位帝王統治時期出現社會經濟繁榮的原因之一。對于我國今天的社會主義建設來說,可以借鑒三位帝王的這一項措施,今天,同樣需要我們重視人才。所以我們要發展教育、培養人才,更要重視人才。【解析】(1)貞觀時期(或唐太宗統治時期)。善于用人;虛心納諫等。(2)重視農業生產,推動了社會經濟向前發展。

(3)農業:農耕技術提高,水稻廣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生產工具得到改進,制成曲轅犁,創制新的灌溉工具筒車等。手工業:絲織品花色品種多,絲織技術高超;陶瓷業出現了越窯的青瓷;邢窯的白瓷和唐三彩等。

(4)促進了社會的發展。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國家建設需要人才,我們不僅要發展教育;培養人才,更要重視人才。五、連線題(共3題,共15分)32、略

【分析】試題分析:(1)本小題考查的是成語退避三舍。晉文公是春秋時期的一個霸主。他曾長年在外流亡,比較了解民間疾苦。做國君以后,整頓內政,發展生產,訓練軍隊,晉國很快成為北方一大強國。那時南方的楚國勢力已發展到黃河流域。公元前7世紀后期,晉楚雙方在城濮大戰,決戰前,晉軍以報答楚王為名,“退避三舍”,駐軍城濮,巧妙地避開楚軍鋒芒,誘敵深入,打敗楚軍,奠定了晉文公的霸業。(2)本小題考查的是成語破釜沉舟。秦朝末年,秦軍大將章邯攻打趙國。趙軍退守巨鹿,并被秦軍重重包圍。楚懷王于是封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副將率軍救援趙國。宋義引兵至安陽后,接連46天按兵不動,對此項羽十分不満,于是要求進軍決戰,解困趙國。但宋義卻希望秦趙兩軍交戰后待秦軍力竭之后才進攻。但此時軍中糧草缺乏士卒困頓,而宋義仍舊飲酒自顧,項羽見此忍無可忍,進營帳殺了宋義,并聲稱他叛國反楚。于是將士們則擁項羽為上將軍。項羽殺宋義的事,威震楚國,名聞諸侯。隨后,他率所有軍隊悉數渡黃河前去營救趙國以解巨鹿之圍。項羽在全軍渡黃河之后他下令把所有的船只鑿沉,打破燒飯用的鍋,燒掉自己的營房,只帶三天干糧,以此表決一死戰,沒有一點后退的打算。正是這樣已無退路的大軍到了巨鹿外圍,并包圍了秦軍和截斷秦軍外聯的通道。楚軍戰士以一當十,殺伐聲驚天動地。經過九次的激戰,楚軍最終大破秦軍。而前來增援的其他各路諸侯卻都因膽怯,不敢近前。楚軍的驍勇善戰大大提高了項羽的聲威。以至戰勝后,項羽于轅門接見各路諸侯時,各諸侯皆不敢正眼眼看項羽。后來,“皆沉船,破釜甑”演化為成語“破釜沉舟”,以比喻不留退路,非打勝仗不可,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干到底。(3)本小題考查的是成語臥薪嘗膽。臥薪嘗膽原指越國國王勾踐勵精圖治以圖復國的事跡,后演變為成語,形容人刻苦自勵,立志雪恥圖強。春秋末年,出現了吳越爭霸的局面。在吳王夫差時,吳國大敗越國,越王勾踐被迫向吳王稱臣。夫差強迫勾踐赴吳國為其駕車養馬,打掃宮室。勾踐遭恥辱后,三年后回國立志雪恥,發憤圖強,在室內懸掛苦膽,坐臥都要舔嘗,睡覺睡在柴薪上,以此明志,最后滅吳雪恥,并問鼎中原,稱霸一時。(4)本小題考查的是成語問鼎中原。問鼎中原鼎是我國青銅文化的代表,在古代被視為立國重器,是國家和權力的象征。直到現在,中國人仍然有一種鼎崇拜的意識,“鼎”字也被賦予“顯赫”、“尊貴”、“盛大”等引申意義,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時期、鼎力相助,等等。鼎又是旌功記績的禮器。周代的國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慶典或接受賞賜時都要鑄鼎,以旌表功績,記載盛況。“問鼎”的典故語出《左傳·宣公三年》,大意是:楚莊王為討伐外族入侵者來到洛陽,在周天子境內檢閱軍隊。周定王派大夫王孫滿去慰勞,楚莊王借機詢問周鼎的大小輕重。王孫滿說: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國君無道,鼎大也輕。周王朝定鼎中原,權力天賜。鼎的輕重不當詢問。楚莊王問鼎,大有欲取周王朝天下而代之的意思,結果遭到定王使者王孫滿的嚴詞斥責。后來就把圖謀篡奪王位叫做“問鼎”。考點: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上冊·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春秋戰國的紛爭;考點: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上冊·統一國家的建立·“伐無道,誅暴秦”【解析】【答案】33、略

【分析】【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察學生對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家和思想的認識,該題中分別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以及屈原和其思想,根據所學知識,把這些思想家和思想對應起來填在相應的位置即可。考點: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家及其思想【解析】【答案】(⑤)孫武①溫故而知新(⑦)屈原②無為而治(①)孔子③具有可持續發展思想(⑧)老子④提倡法治,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⑥)墨子⑤知己知彼,百戰不殆(③)孟子⑥兼愛、非攻(④)韓非⑦世界文化名人(②)莊子⑧具有辯證法思想34、略

【分析】【解析】

試題分析:學生在做此類連線題時可以先連出自己比較熟悉的內容;在學習文成公主入藏時可知,吐蕃是今藏族的祖先;916年,契丹族耶律阿保機建立了遼;1038年,黨項族元昊建立了西夏;1115年女真族完顏阿骨打建立了金。

考點: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下冊·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展·民族政權并立的時代【解析】【答案】

六、綜合題(共3題,共9分)35、略

【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玄奘西游的相關史實的掌握。解答本題注意聯系所學唐朝對外交往的有關史實來解答,根據所學知識,玄奘的主要事跡有:玄奘,又稱三藏法師,為了求取佛經精義,他毅然前往佛教圣地天竺;貞觀初年,他從長安出發,一路上備嘗艱辛苦難;到達天竺后,遍游各地,尋師訪友,研習佛法,獲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