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工程(第3版)課件:空調系統(二)_第1頁
空調工程(第3版)課件:空調系統(二)_第2頁
空調工程(第3版)課件:空調系統(二)_第3頁
空調工程(第3版)課件:空調系統(二)_第4頁
空調工程(第3版)課件:空調系統(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6.1

變風量(VAV)空調系統6.2水—空氣輻射板空調系統6.3

變制冷劑流量多聯分體式空調系統6.4戶式集中空調系統6.5

熱泵空調系統6.6蓄冷(熱)空調系統6.7低溫送風空調系統6.

8凈化空調系統6.9溫濕度獨立控制空調系統6.10蒸發冷卻空調系統6.1

變風量(VAV)空調系統6.1.1VAV系統的分類1)按照它所服務的區間來分:

單區系統和多區系統2)按照空調機組所采用的送風管道的數目來分:單風管變風量系統和雙風管變風量系統3)按照風機風量是否可以變化來分“真”變風量系統(VAV);“準”變風量系統(BVV)4)按照變風量箱的結構形式和調節原理來分

節流型、風機動力型、旁通型和雙風管型5)根據建筑物的內部區和外區供暖方式不同來分6.1.2VAV末端裝置(變風量箱)按VAV末端裝置的功能劃分:

常用VAV末端裝置的分類及應用范圍(表6–1)

1)風機動力型VAV末端裝置

(FanPoweredBox--FPB)(圖6-1)2)節流型VAV末端裝置

單葉風閥變風量箱;空氣閥變風量箱6.1.3VAV系統的組成與形式1.VAV系統的組成

(1)空氣處理設備(2)送(回)風系統

(3)末端裝置(變風量箱)

(4)自動控制儀表2.VAV系統的形式(1)單風管變風量空調系統單風管變風量空調系統原理圖(僅設送風機)(圖6-3)單風管變風量空調系統的原理圖(設送、回風機)(圖6-7)(2)具有風機動力型變風量箱的一次風變風量系統(圖6-8)

(3)多風機變風量系統(圖6-10)一次回風變風量系統

二次回風變風量系統6.1.4VAV系統的特點(1)分區溫度控制

(2)設備容量減小,運行能耗節省(3)房間分隔靈活;(4)維修工作量少6.1.5VAV系統設計(1)內、外分區;(2)空氣處理裝置(3)系統風量的確定;(4)噪聲控制6.1.6VAV系統與其他常用集中冷熱源舒適性空調系統比較(表6-2)6.2水—空氣輻射板空調系統6.2.1

輻射板的分類1“混凝土核心”結構(ConcreteCore,簡稱C型)(圖6-13)2.“三明治”結構(Sandwich,簡稱S型)(圖6-14)3.“冷網格”結構(CoolingGrid,簡稱G型)(圖6-15)4.“雙層波狀不銹鋼膜”結構(TwoCorrugatedStainlessSteelFoils,簡稱F型)(圖6-16)5.“多通道塑料板”結構(Multi-ChannelPlasticPanel,簡稱P型)(圖6-17)6.2.2水—空氣輻射板空調系統的組成與形式1組成:由新風系統和水系統所組成2形式:冷水機組供冷和冷卻塔供冷相結合的冷卻吊頂水系統(圖6-18)用混合法制備冷卻吊頂冷水的水系統(圖6-19)6.2.3水—空氣輻射板空調系統的特點(表6-3)6.2.4水—空氣輻射板空調系統的設計

1)確定室內設計參數。2)計算空調區的顯熱、潛熱冷負荷。3)根據建筑結構特點和使用要求及技術經濟比較確定輻射板形式。

4)根據輻射供冷需承擔的負荷量和輻射板單位面積供冷能力計算輻射板面積。

5)根據輻射板的設計供冷量、管徑及室內空氣露點溫度確定冷媒參數。

6)根據風系統要承擔的負荷及人體舒適條件確定送風量、送風溫度、送風速度等參數。7)冷源選用。冷卻吊頂空調系統的空氣處理過程與計算方法(表6-4)6.2.5空氣-水輻射空調系統與其他HVAC系統的能耗比較(表6-5)6.3

變制冷劑流量多聯分體式空調系統主要工作原理:

室內溫度傳感器控制室內機制冷劑管道上的電子膨脹閥,通過制冷劑壓力的變化,對室外機的制冷壓縮機進行變頻調速控制或改變壓縮機的運行臺數、工作氣缸數、節流閥開度等,使系統的制冷劑流量變化,達到制冷或制熱兩種方式隨負荷變化而改變供冷量或供熱量的目的。(圖6-20)6.3.1多聯機系統的分類(表6-6)6.3.2多聯機系統的特點(1)節能(2)節省建筑空間(3)施工安裝方便、運行可靠(4)滿足不同工況的房間使用要求6.3.3多聯機系統的設計(1)系統的確定(2)選擇室內機(3)選擇室外機(4)多聯機系統設置(5)多聯機系統新風問題多聯機系統設計流程圖(圖6-21)6.3.4多聯機系統與常規系統比較(表6-7)6.4戶式集中空調系統戶式集中空調系統(亦稱戶式中央空調系統或家用中央空調系統)是介于傳統集中式空調系統和家用房間空調器之間的一種新形式,是隨著住房條件的改善和生活質量的提高而逐漸發展起來的一種空調新潮流。6.4.1戶式集中空調系統的類型和特點

風管式系統(圖6-22)

冷熱水式系統(圖6-23)6.4.2戶式集中空調系統常見的型式1.戶式集中空調全空氣系統2.戶式集中空調變風量系統(rVAV)3.戶式集中空調風機盤管系統4.戶式集中空調蒸發冷凝式空調系統(圖6-26)6.4.3戶式集中空調系統的設計1.風管式空調系統設計2.冷熱水式空調系統設計3.制冷劑空調系統設計6.4.4幾種常用戶式集中空調機組的比較(表6-9)6.5熱泵空調系統6.5.1空氣源熱泵(ASHP)空調系統1.

空氣源熱泵機組的分類(1)空氣源熱泵機組按其供冷(熱)的方式分類:冷(熱)水機組,直接蒸發式空調機組(2)按其采用的壓縮機類型分類:往復式制冷壓縮機組,螺桿式制冷壓縮機組,渦旋式制冷壓縮機組(3)按其結構形式分類:整體式,組合式,模塊式熱泵機組

2.熱泵機組的設計(1)熱泵機組容量確定

;(2)熱泵機組的布置

(3)輔助加熱方式

;(4)熱泵機組的噪聲與振動6.5.2水源熱泵(WSHP)空調系統按使用側換熱設備的形式分為:冷熱風型水源熱泵機組冷熱水型水源熱泵機組。按冷熱源類型分為:水環熱泵空調系統地下水式水源熱泵空調系統地下環路式水源熱泵空調系統6.6蓄冷(熱)空調系統6.6.1

蓄冷系統的分類6.6.2水蓄冷空調系統6.6.3冰蓄冷空調系統6.6.4蓄熱空調系統6.6.1

蓄冷系統的分類1.分類(圖6-32)2.蓄冷介質的選用(1)水:利用水溫變化儲存的顯熱量[4.184kJ/(kg·K)]——顯熱式蓄冷

(2)冰:利用冰的溶解潛熱儲存冷量(335kJ/kg)——潛熱式蓄冷(3)共晶鹽:無機鹽與水的混合物稱為共晶鹽6.6.2水蓄冷空調系統1.水蓄冷系統的分類:開式流程開閉式混合流程2.水蓄冷空調系統的組成和型式(圖6-33)3.水蓄冷空調系統的特點(1)水蓄冷空調系統的優點:

1)以水作為蓄冷介質,節省蓄冷介質費用和能耗。2)技術要求低,維修方便。3)可以利用消防水池、原有的蓄水設施或建筑物地下基礎梁空間等作為蓄冷水槽,初投資低。

4)可以使用常規的制冷機組,設備的選擇性和可用性范圍廣,運行時性能系數高,能耗低。5)可以在不增加制冷機組容量條件下達到增加功率容量的目的,適用于常規空調系統的擴容和改造。6)可以實現蓄冷和蓄熱雙重功能。(2)水蓄冷空調系統的缺點:

1)水蓄冷只利用顯熱,其蓄冷密度低,在同樣蓄冷量條件下,需要大量的水,使用時收到空間條件的限制。

2)蓄冷槽內不同溫度的水容易混合,影響其蓄冷效果。

3)由于一般使用開啟式蓄水槽,水和空氣接觸容易產生菌藻,管路也容易生銹,增加水處理費用。6.6.3冰蓄冷空調系統1.冰蓄冷空調系統的分類按冷源分類:

冷媒液(鹽水等)循環,制冷劑直接蒸發按制冰形態分類:

靜態型,動態型按冷水輸送方式分類:二次側冷水輸送方式為冰蓄冷槽與二次側熱媒相通,一次側與二次側相通的鹽水輸送方式按裝置組成分類:現場安裝型,機組型按制冰換熱器分類:螺旋管式,蛇管式,殼管式,板式,熱管式2.冰蓄冷空調系統的組成和形式內融冰蓄冷系統串聯流程配置(圖6-34)

內融冰蓄冷系統并聯流程配置(圖6-35)3.冰蓄冷空調系統與水蓄冷空調系統性能比較(表6-15)6.6.4蓄熱空調系統按蓄熱熱源劃分:電能蓄熱系統、太陽能蓄熱系統和工業余熱或廢熱蓄熱系統等;按蓄熱介質劃分:水蓄熱、相變材料蓄熱和蒸汽蓄熱等;按用熱系統劃分:蓄熱采暖系統、蓄熱空調系統和蓄熱生活熱水系統等6.7低溫送風空調系統6.7.1

低溫送風空調系統的分類(1)一類低溫送風送風溫度范圍為4~6℃(2)二類低溫送風

送風溫度范圍為6~8℃(3)三類低溫送風送風溫度為9~12℃,標準送風溫度為10℃6.7.2低溫送風空調系統的構成1.冷卻盤管

2.風機

3.風管4.末端空氣擴散設備幾種末端擴散設備的簡單介紹

帶風機串聯式混合箱

(圖6-36)

帶風機并聯式混合箱(圖6-37)無風機誘導式混合箱

(圖6-38)噴嘴型散流器(圖6-39)幾種常用低溫送風空調系統方式(表6-16)6.7.3低溫送風空調系統的特點及適用條件1.低溫送風系統的優點(表6-17)2.低溫送風的適用場所和不適用條件(表6-18)6.7.4低溫送風系統的設計低溫送風空調系統設計流程(圖6-40)6.

8凈化空調系統6.8.1凈化空調系統與一般空調系統的區別(1)空氣過濾的要求不同(2)室內壓力的控制(3)氣流組織方面(4)換氣次數(送風量)方面6.8.2凈化空調系統的分類比較1分類(1)集中式凈化空調系統(2)分散式凈化空調系統(3)半集中式凈化空調系統2凈化空調系統的分類比較(表6—19)6.9溫濕度獨立控制空調系統(圖6-41)溫濕度獨立控制空調系統的基本組成:處理顯熱的系統處理潛熱的系統兩個系統獨立調節,分別控制室內的溫度和濕度。6.10蒸發冷卻空調系統蒸發冷卻空調(EvaporativeAirConditioning)技術按照技術形式分為:直接蒸發冷卻(DirectEvaporativeCooling,DEC)空調技術間接蒸發冷卻(IindirectEvaporativeCooling,IEC)空調技術間接—直接蒸發冷卻(Indirect-DirectEvaporativeCooling,IDEC)復合空調技術蒸發冷卻—機械制冷(EvaporativeCooling-MechanicalRefrigeration)聯合空調技術按照產出介質(獲得冷量)形式分為:風側蒸發冷卻(EvaporativeAirCooling)空調技術水側蒸發冷卻(EvaporativeWaterCooling)空調技術。蒸發冷卻空調系統按照負擔室內熱濕負荷所用的介質分類:全空氣蒸發冷卻空調系統水—空氣蒸發冷卻空調系統6.10.1全空氣蒸發冷卻空調系統(圖6-42)與傳統的全空氣系統比較:1)空氣處理設備增加了間接蒸發冷卻器和直接蒸發冷卻器,其中間接蒸發冷卻器(段)的種類及基數視具體情況而定2)風系統多采用全新風的直流式空調系統,而傳統的全空氣系統多采用混合式系統3)整個空調系統中即有一次空氣系統,又有二次空氣系統,而傳統的全空氣系統中沒有一、二次空氣系統之分6.10.1全空氣蒸發冷卻空調系統1夏季空氣處理過程

(1)一級(直接)蒸發冷卻系統空氣處理過程:焓濕圖處理過程(圖6-43)處理空氣所需顯熱冷量Q0(kW):加濕量W(kg/s):6.10.1全空氣蒸發冷卻空調系統1夏季空氣處理過程

(2)二級(間接+直接)蒸發冷卻系統焓濕圖處理過程(圖6-44)空氣處理過程:空調房間的送風量qm(kg/s):間接蒸發冷卻器處理空氣所需顯熱冷量Q01(kW):直接蒸發冷卻器處理空氣所需顯熱冷量

Q02(kW):6.10.1全空氣蒸發冷卻空調系統1夏季空氣處理過程

(3)三級(二級間接+一級直接)蒸發冷卻系統焓濕圖空氣處理過程(圖6-45)空氣處理過程:6.10.1全空氣蒸發冷卻空調系統2.冬季空氣處理過程(h-d圖6-46)3.除濕與蒸發冷卻聯合空調系統(圖6-47)6.10.2水—空氣蒸發冷卻空調系統(圖6-51)1.運行模式(1)干燥地區夏季運行模式根據新風機組采用的形式不同分為三種形式(h-d如圖6-52)新風機機組采用直接蒸發冷卻空調機組[或只運行間接—直接蒸發冷卻空調機組的直接蒸發冷卻(DEC)段]

空氣處理過程新風機組為間接蒸發冷卻(IEC)+直接蒸發冷卻(DEC)二級蒸發冷卻空調機組空氣處理過程新風機組為兩級間接蒸發冷卻(IEC)+直接蒸發冷卻(DEC)三級蒸發冷卻空調機組空氣處理過程6.10.2水—空氣蒸發冷卻空調系統(圖6-51)1.運行模式(2)中等濕度地區夏季運行模式高溫冷水機組采用蒸發冷卻—機械制冷聯合冷水機組,在整個空調運行期分兩種工況運行(圖6-53):運行工況Ⅰ,在過度季節,室外濕球溫度較低,只運行機組蒸發冷卻段制為顯熱末端取高溫冷水承擔室內顯熱負荷。運行工況Ⅱ,在炎熱夏季,室外濕球溫度較高,單獨運行蒸發冷卻段制取高溫冷水不能滿足顯熱末端的進水要求,需要機械制冷協助,此時整機運行為顯熱末端取高溫冷水承擔室內顯熱負荷。6.10.2水—空氣蒸發冷卻空調系統(圖6-51)2.蒸發冷卻高溫冷源水—空氣蒸發冷卻空調系統的高溫冷源目前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直接蒸發冷卻冷水機組(冷卻塔)間接蒸發冷卻冷水機組間接—直接蒸發冷卻復合冷水機組(圖6-54)蒸發冷卻—機械制冷聯合冷水機組(圖6-56)1.戶式集中空調全空氣系統(1)主要設備

1)穿墻式機組

2)風冷分體式風管機3)屋頂機組(2)規格及性能風冷冷熱機組的額定制冷工況為室外干濕球溫度35℃/24℃,室內干濕球溫度為27℃/17℃;額定制熱工況為室外干濕球溫度7℃/6℃,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