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年河南省中考語文總復習:文言文閱讀
1.閱讀下面文言選段,完成各題。
賣油翁
陳康肅公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于家則,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
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但手熟爾?!笨得C忿
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蘆置于地,以錢覆其口,徐
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笨得C笑而遣之。
(1)解釋下列加點的字。
①目冷_______
②但微趣之
③無他_______
④笑而厚之
(2)翻譯下面句子。
①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②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
(3)下列加點詞的意思不同的一項是
A.陳康肅公普射多謀普斷
B.有賣油翁殍擔而立手不猙卷
C.惟手熱爾深思熟慮
D.乃取一葫蘆置于地罩之不理
(4)陳堯咨和賣油翁這兩個人物形象,你更欣賞誰?說說自己的看法。
2.文言文閱讀。
【甲】賣油翁
北宋?歐陽修
陳康肅公堯咨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于家剛,有賣油翁釋擔而立,
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但手熟爾?!笨得C忿
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蹦巳∫缓J置于地,以錢覆其口,徐
第1頁共134頁
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康肅笑而遣之。
【乙】
庖丁解牛
先秦?莊周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崎,若然向然,
奏刀酷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至此乎?”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
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
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薪,因其固然,技經肯繁
之未嘗,而況大靴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
牛矣,而刀刃若新發于硼。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人有間,恢恢乎其于游
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于硼。雖然,每至于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
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磔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
躇滿志,善刀而藏之?!?/p>
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注釋】(1)庖(pd。)T:名丁的廚工。先秦古書往往以職業放在人名前。(2)文惠君:
即梁惠王,也稱魏惠王。(3)崎(yi):支撐,接觸。這里指用一條腿的膝蓋頂牛。(4)
碧(xu)然:象聲詞,皮骨相離的聲音。(5)酷(xu)然:象聲詞,形容比若然更大的
進刀解牛聲。(6)《桑林》:傳說中商湯時的樂曲名。(7)《經首》:傳說中堯樂曲《咸池》
中的一章。(8)谷B:空隙。(9)導大薪(kudn):順著(骨節間的)空處進刀。(10)索
(qlng):筋肉聚結處。(11)頓(gu):股部的大骨。(12)硼(xlng):磨刀石。(13)
族:指筋骨交錯聚結處。(14)(hud):象聲詞。骨肉離開的聲音。
(1)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A、然:康肅忿繆曰怵級為戒
B、之:但微頷之今臣之刀
C、而:兩錢不濕顧刀刃者無厚
D、以:徐以杓酌油瀝之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
(2)給乙文劃線句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第2頁共134頁
B、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C、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D、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3)對甲乙兩文的解讀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賣油翁》中的兩個人物,一個自矜驕傲,一個不卑不亢;一個咄咄逼人,一個以退
為進。
B、庖丁解牛的對象是梁惠王,陳堯咨與賣油翁身份地位懸殊,梁惠王和陳堯咨都是從普
通百姓的經驗中得到深刻的教益。
C、甲乙兩文都運用了對話描寫和動作描寫來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現主題。
D、庖丁和賣油翁一樣,只追求“手熟”,就能做到“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于硼”。
(4)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②庖丁釋刀對日:“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
(5)甲乙兩文作者在刻畫人物表達主旨的方法上,各有不同,請結合文本分別談談。
3.閱讀下面的文言語段,完成下列小題。
趙襄王學御
趙襄王①學御于王子期②,俄而與子期逐,三易馬而三后。襄王日:“子之教我
御,術未盡也?!睂θ眨骸靶g已盡,用之則過也。凡御之所貴馬體安于車人心調于馬而后
可以追速致遠。今君后則欲速至,先則恐逮于臣。夫誘道③爭遠,非先則后也。而先后
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調于馬?此君之所以后④也」
【注杼】①趙襄王:趙襄子,趙國的國君。②王子期:戰國時期善于駕車的人,即王良。
③道:同“導二④此……所以:這就是……的原因。
(1)下列語句中選取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佻皿與子期逐俄而:不久
B.三易馬而三后易:改換
C.尚何以^于馬調:調動
D.此君之所以后也后:落后
(2)文中劃波浪線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凡御之所貴馬體安于車人心調于馬而后可以追速致遠。
第3頁共134頁
A.凡御之所貴/馬體安于車人/心調于馬而后可/以追速致遠。
B.凡御之所貴馬/休安于車人/心調于馬而后/可以追速致遠。
C.凡御之所貴/馬體安于車/人心調于馬/而后可以追速致遠。
D.凡御之所貴馬/體安于車人心/調于馬而后/可以追速致遠。
(3)下列對文段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子期認為自己的駕車技術已經全部教給趙襄王了,只是趙襄王覺得王子期有所保留,
子期覺得襄王太過分了。
B.趙襄王跟王子期學御,時間不長,就要求跟老師比賽,姑且不談技術掌握得如何,單
就駕車的基本要領還摸不著邊。這種急于求勝求成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C.駕車講究人的精神和馬相諧調,注意力在前方目的地,而趙襄王卻將注意力集中在王
子期身上。
D.王子期教趙襄主學御,特別指出:“凡御之所貴,馬體安于車,人心調于馬,而后可
以追速致遠。”其實我們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貫注,目標明確。
(4)下面的翻譯,請選出正確的一項
今君后則欲速臣,先則恐逮于臣。
A.現在你落后了就想比我快,先于我就想抓住我。
B.現在你在我后面就一心只想追上我,你在我前面就怕我追了上來。
C.現在你在我后面就一心只想追上我,先于我就想抓住我。
D.現在你落后了就想比我快,你在我前面就怕我追了上來。
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青文勝為民請命
青文勝,字質夫,夔州人。仕為龍陽典史。龍陽逾洞庭,歲帙水患,逋賦數十萬,
敲撲死者相踵。文勝慨然詣闕上疏,為民請命。再上,皆不報。嘆日:“何面目歸見父老!”
復具疏,擊登聞鼓以進,遂自經于鼓下。帝四大驚,憫其為民殺身,詔寬龍陽租二萬四
千余石,定為額。邑人建祠祀之。妻子貧不能歸,養以公田百畝。萬歷十四年詔有司春
秋致祭,名其祠日“惠烈”。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有誤的一項
A.龍陽瀕洞庭瀕:靠近
B.歲津水患罹:遭受
第4頁共134頁
B.帝聞大驚聞:聽說
D.冬其祠日“惠烈”名:名字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文勝慨然詣闕上疏,為民請命。
②妻子貧不能歸,養以公田百畝。
(3)你認為青文勝是一個怎樣的人?
5.閱讀《賣油翁》,完成下列各題。
陳康肅公堯咨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于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
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康肅問日:“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日:“無他,但手熟爾?!笨得C忿
然日:“爾安敢輕吾射?”翁日:“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蘆置于地,以錢覆其口,徐
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日:“我亦無他,惟手熟爾?!笨得C笑而遣之。
(1)下列各組詞意相同的一項是
A.以:公亦以此自矜以錢覆其II
B.射:汝亦知射乎吾時不亦精乎
C.去:睨之,久而不去過中不至,太丘舍寺
D.自:公亦以此目矜目錢孔入,而錢不濕
(2)下列虛詞用法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睨考何陋之有
A.之:
B.以:公亦/此臼矜?我酌油知之
耐錢不濕笑顧遣之
C.而:
見蘇發矢路漫漫蘇修遠兮
D.其:
(3)“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的正確意思是_
A.賣油翁見到陳堯咨射箭很準,點頭示意。
B.見陳堯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不禁點頭稱贊。
C.見陳堯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不過微微地點頭贊許他的射技。
D.見陳堯咨在射箭,微微點著頭替他數靶數。
(4)對下列人物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第5頁共134頁
A.賣油翁很看好陳康肅公,睨之表示仔仔細細地觀看他射箭。
B.賣油翁對于自己的長處的態度是淡然處之.
C.陳康肅公很以自己的射箭技術為豪。
D.陳康肅公對賣油翁的態度轉變是傲慢到認輸。
6.閱讀下文,完成題目。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瓊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
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以,為嶼,為蝮,為巖。青樹翠蔓,
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俶爾遠逝,
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
居,乃記之而去。
(節選自《小石潭記》)
(1)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①水為清冽
②潭中魚可百許頭
③日光下澈
④4折蛇行
⑤以其境過活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①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
(3)文中第一自然段交代作者發現小石潭的經過,第二自然段描寫,第三自然
段探尋水源,第四自然段突出潭上氣氛,全文抓住了小石潭的特點。
(4)作者開頭說“心樂之”,為什么在第四自然段又寫“悄愴幽邃”?
7.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
河中石獸
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于河,二石獸并沉焉。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求二
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小舟,曳鐵鉗,尋十余里無跡。
第6頁共134頁
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日:“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豈能為暴漲攜之
去?乃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源于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
確論。
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
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
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
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于數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
矣,可據理臆斷歟?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①山門平于河圮:________
②圓十余歲閱:
③沿河求之,不亦期乎顛:_______
(2)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句子。
①是非木柿,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②轉轉不己,遂反溯流逆上矣。
(3)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第二段敘寫了講學家分析石獸隨著水流越埋越深,應該在原地尋找,現場大家都
認為這是正確的結論。
B.本文先議后敘,通過講述尋找石獸的四種方法及結果,揭示文章主旨,總結全文,脈
絡分明,結構嚴密。
C.文章對講學家和老河兵主要運用了語言和神態描寫。其中“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
中,不更顛乎”這句話是老河兵聽說了講學家的話后,所說的話。
D.文中老河兵綜合考慮各種因素,提出符合實際的結論,代表的是實事求是的作風。
8.閱讀下文,完成以下題目。
初,權謂呂蒙日:“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日:“孤豈
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
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日:“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蒙日:“土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孫權勸學》)
第7頁共134頁
(1)解釋下列劃線的詞。
①及魯肅過尋陽
②但當涉獵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卿言多務,孰若孤?
②土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3)本文主要以什么形式來表現人物形象的?又是如何突出呂蒙學識長進大的?
(4)結合文章內容,請寫出你在學習上得到的啟示。
9.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題。
(甲)
初,權謂呂蒙日:“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日:“孤豈
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
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日:“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蒙日:“土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乙)
陳康肅公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于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
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康肅問日:”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日:”無他,但手熟爾/康肅忿
然日:”爾安敢輕吾射!”翁日:”以我酌油知之?!蹦巳∫缓J置于地,以錢覆其口,徐
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日:”我亦無他,惟手熟爾?!笨得C笑而道之。
(1)下列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權謂呂蒙日謂:對……說,告訴
B.卿今者才略才略:才干和謀略
C.公亦以此自冷自矜:自謙
D.爾安敢卷吾射輕:輕視,看輕
(2)下列語句中對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大兄何見事?晚乎康肅笑而遣之
B.蒙辭以軍中多務以錢覆其口
第8頁共134頁
C.結友項別加錢不濕
D.乃取一葫蘆置于地于我如浮云
(3)下列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A.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譯:只是應該廣泛閱讀,了解過去的事罷了。
B.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
譯:等到魯肅經過尋陽,和呂蒙談論。
C.嘗射于家圃
譯:嘗試著把箭射向家里的園子里。
D.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譯:(賣油的老頭)看他射十螯中了八九支,只是微微低下頭來。
(4)下列對選文的內容和寫法表述不正確的一項
A.(甲)文中孫權絲亳未擺當權者的架子,不以威壓的方式逼迫呂蒙去讀書,一番娓娓
道來的勸說更令人信服。
B.(甲)文中呂蒙讀書的功效是通過魯肅的話從正面展現出來的,他的驚嘆襯托出了呂
蒙今非昔比的事實。
C.(乙)文中“取”,“置”、“覆”、“酌”、“瀝”幾個動詞,十分準確地描述了賣油翁瀝
油的過程,表現了賣油翁沉著鎮靜,從容不迫的態度。
D.(乙)文中“自矜”、“善射”、“當世無雙”突出了他射箭技術的熟練;“以此自矜”又
寫出他沾沾自喜與驕矜態度。
10.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甲)初,權謂呂蒙日:“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日:“孤豈欲
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
益?!泵赡耸季蛯W。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日:“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蒙日:“土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孫權勸學》)
(乙)其后魏伐趙,趙急,請救于齊。齊威王欲將孫臏,臏辭謝日:“刑馀之人不可。”
于是乃以田忌為將,而孫子為師,居輜車①中,坐為計謀。田忌欲引兵之趙,孫子日:“夫
解雜亂紛糾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撤②,批亢搗虛③,形格勢禁④,則自為解耳。今梁⑤
第9頁共134頁
趙相攻,輕兵銳卒必竭于外,老弱罷⑥于內。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據其街路,沖其方
虛,彼必釋趙而自救.是我一舉解趙之圍而收弊于魏也/田忌從之,魏果去邯鄲⑦,與
齊戰于桂陵,大破梁軍。
(選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注】:①輜車:古代一種有帷蓋的大車。②掾:以手指叉人。③亢:強,盛。批亢搗
虛:避開激烈之處而直搗空虛的地方。④形格勢禁:猶言“形勢急轉”“形勢變化二⑤
梁:魏國都城,也稱大梁。⑥罷:同“疲、⑦邯鄲:趙國都城。
(1)下列句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田忌欲引兵之趙何陋之有(《陋室銘》)
B.卿言多務,孰若孤若躇步趾蹈(《杞人憂天》)
C.齊威王欲將孫臏出郭相扶將(《木蘭詩》)
D.魏果去邯鄲睨之久而不去(《賣油翁》)
(2)下列句子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A.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B.刑/馀之人/不可
C.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
D.是我/一舉解趙之圍/而收弊于魏也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兩句。
①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②今梁趙相攻,輕兵銳卒必竭于外,老弱罷于內。
(4)甲乙兩文都有“勸”,請分別概述兩文“勸”的內容,并結合原文分析“勸”的結
果。
1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
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
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第10頁共134頁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俶爾遠逝,
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
居,乃記之而去。
陶潛,字元亮,少懷高尚,博學善屬文,穎脫不羈,任真自得,為鄉鄰之所貴。
嘗著《五柳先生傳》日:“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p>
其自序如此,時人謂之實錄。甚親朋好事,或載酒肴而往,潛亦無所辭焉。每一醉,則
大適①融然②.時或無酒,亦雅詠不輟。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張,弦徽④不具,每朋
酒之會,則撫而和之,日:”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
(節選自《晉書》)
【注】①適:滿足。②融然:和悅快樂的樣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與琴徽,
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標志。
(1)下列句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B.以其境過清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C.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為鄉鄰之所貴
D.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弦徽不具
(2)把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②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
(3)請根據以上選文,結合所學,談談陶淵明對歸隱生活,柳宗元對貶謫生活有什么不
同的情感。
12.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
小石潭記
①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琬I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
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垠、為嶼,為帽,為巖,青樹翠蔓,蒙
絡搖綴,參差披拂。
第11頁共134頁
②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俶爾遠逝,往
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
乃記之而去。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①從小丘四行百二十步西:
②水尤清啰冽:
③影布石上布:
(2)下列對第①段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如鳴環”表現出流水聲音的悅耳動聽。
B.“伐竹取道”意為砍到竹子并做成了竹筏。
C“垠,,“嶼”“峨”“巖”寫出石頭形狀各異。
D.“青樹翠魂”寫出潭邊樹木藤基青翠茂盛。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4)小石潭潭水的特點是,潭中游魚的特點是。
1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甲】賣油翁
陳康肅公堯咨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于家囿,有賣油翁替擔而立,
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康肅問日:“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日:“無他,但手熟爾?!笨得C忿
然LJ:“爾安敢輕吾射!”翁日:“以我酌油知之?!蹦巳∫缓J置于地,以錢覆其口,徐
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日:“我亦無他,惟手熟爾?!笨得C笑而遣之。
【乙】碎金魚
陳堯咨善射百發百中世以為神常自號日“小由基白小及守荊南回,其母馮夫人問:
“汝典郡②”有何異政?”堯皆云:“荊南當要沖,日有宴集,堯咨每以引矢為樂,坐客
罔不嘆服。”母日:“汝父教汝以忠孝輔國家,今汝不務③行仁化,而專一夫之伎④,豈
第12頁共134頁
汝先人志口?”杖之,碎其金魚⑤。
【注釋】①由基:養由基,戰國時楚國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務.③務:致力,從事。
④伎:通假字,同“技⑤金魚;古人的一種佩飾。
(1)下列成語中加點的“釋”,與“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的“釋”意思相同的是
A.冰消雪糅
B.疑團莫樗
C.手不凈卷
D.杯酒建兵權
小貼士:《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對“釋”的義項有以下5種:①放下。[又]釋放,放棄。
②消融。③排解,解除。[引申]解釋。④指佛教或僧人。
(2)填入“豈汝先人志口?”末空缺處的語氣詞最恰當的一項
A.邪B.也C.矣D.耳
(3)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斷三處)
陳堯咨善射百發百中世以為神常自號日“小由
基”。
(4)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康肅忿然日:“爾安敢輕吾射!
②堯咨每以號矢為樂,坐客罔不嘆服。
(5)陳堯咨善射,然而賣油翁看了,“但微頷之”;而其母親聽到,卻“杖之”。原因分
別是什么?
14.請閱讀下面的詩文,完成問題。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桃花源記
陶淵明
第13頁共134頁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
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
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
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髻,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
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
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
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1)多音字的讀音由其所在的語境決定,請給下列句中的加點字標注讀音。
①欲涉無舟根
②此中人申云
(2)下列句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尋向所志尋病終
B.便舍船屋舍儼然
C.欣繆規往并怡您自樂
D.乃大驚乃不知有漢
(3)完成下列語句的翻譯。
①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翻譯:_______
②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
翻譯:(漁人)出來以后,找到他的船,
(4)請根據詩文填空。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中,前兩句寫景,描寫了洞庭湖、充滿活力的特點;后兩
句(填寫一種表達方式),巧妙地表達了詩人想得到張丞相引薦的思想感情?!短?/p>
花源記》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達了作者。
第14頁共134頁
15.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歐陽拘傳
歐陽及I,字全美,吉外廬陵人。崇寧五年①進士。調忠州學教授②、南安軍司錄
③,知鹽官縣。以薦上京師,遇國難,戌出使,加將作監丞。金人犯京師,朝議割河北
絳、磁、深三鎮地講和。胸率其友九人上書,極言祖宗之地尺寸不可以與人。及事急,
會群臣議,殉紀抗論當與力戰,戰敗而失其地,它日取之直④;不戰而割其地,它日取
之曲⑤.時宰怒,欲殺狗,乃遭拘奉使割深州,詢至深州城下,慟哭⑥謂城上人日:“朝
廷為奸臣所誤至此,吾已辦一死來矣,汝等宜勉為忠義報國。”金人怒,熱送燕,焚死之。
(節選自《宋史。歐陽南傳》)
【注釋】①崇寧五年:公元1106年。②教授:古時設置在地方官學中的學官。掌管學
校課試等事,位居提督學事司之下。③司錄:官名。晉時置錄事參軍,為公府官,非州
郡職,學總錄眾曹文簿,舉彈善惡。④“戰敗而失其地,它日取之直”的意思是:(如果)
戰敗而失掉土地,以后再奪回來道理在我們一方;直:有道理;⑤“不戰而割其地,它
日取之曲”的意思是:(如果)不戰而割讓土地,以后再奪回來道理就不在我們一方了。
曲,無理。⑥慟哭:放聲痛哭,號哭。
(1)下列句子朗讀節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A.金人/犯京師
B.會/群臣議
C.均復抗論/當與力戰
D.戰敗/而失其地
(2)解稀文中加點的詞。
①及_______
②復_______
③執_______
(3)翻譯下面句子。
①極言祖宗之地尺寸不可以與人。
②朝廷為奸臣所誤至此。
(4)“金人犯京師”時,歐陽南的意見與群臣的意見有何不同?歐陽詢的理由是什么?
請簡要概括。
16.閱讀下文,完成問題。
第15頁共134頁
①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
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②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
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
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
楂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肅然,感
極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
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
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
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日“先天
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1)下列句子中加點字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理明年(到)
B.南極瀟湘(極點)
C.煙酒臨風(持、執)
D.微斯人(如果沒有)
(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與其他不同的一項是
A.屬予作文以記本
B.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C.前人之述備矣
D.覽物之情
(3)下列句子的節奏劃分錯誤的一項是
A.百/廢具興
B.朝暉/夕陰
C.沙鷗/翔集
D.把酒/臨風
(4)將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第16頁共134頁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5)你認為范仲淹是一個怎樣的人?請結合文章劃線句作簡要的分析。
17.閱讀《小石潭記》,完成下列各題。
小石潭記
柳宗兀
①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廓I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
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詆,為嶼,為螭,為巖。青樹翠蔓,蒙
絡搖綴,參差披拂。
②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俶爾遠逝,往
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
乃記之而去。
(有刪節)
(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
①拳石底以出
②日光下泄
③其岸勢本學差互
④乃記之而去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②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
(3)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當的一項是
A.“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見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蹤。
B.“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垠,為嶼,為峨,為巖”,寫出了作者為“石潭”
命名的緣由及近岸石頭的千態萬狀。
C.“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只寫了魚兒自由游弋的情態。
D.第①②段分別寫了作者發現石潭之樂和觀魚之樂。
(4)第④段畫線句流露出作者怎樣的心情?并說說作者產生這種心情的原因。
18.少年,鏈、清、毀、妍、郭、領、春、南、蔡、森、矍、筱、洽、錚、施,這些字看不
第17頁共134頁
懂吧!好好閱讀下面文言文,盤一盤各題。
錢氏①據兩浙時,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兩三級②,錢帥登之,患③其塔動。
匠師云:”未布瓦,上輕,故如此。”乃以瓦布④之,而動如初。無可奈何,密使其妻見
喻皓之妻,貽⑤以金釵,問塔動之因。皓笑日:“此易耳,但逐層布板訖⑥,便實釘之,
則不動矣?!苯硯熑缙溲?,塔遂定。蓋釘板上下彌束⑦,六幕相聯如臟篋⑨.人履其板,
六幕⑥相持,自不能動。人皆供其精練。
(《梵天寺木塔》沈括)
【注釋】①錢氏:指五代時吳越國君錢氏。錢鏤于公元895年建國,至其孫錢弘歸降宋
朝。吳越國境包括今江蘇、浙江、福建部分地區。②級:層。②患:嫌,擔心。④布:
鋪排。⑤貽(yi):贈給。⑥訖(qi):完畢。⑦彌束:木板上下更加緊密約束。彌:緊
密。⑧六幕:指上、下、左、右、前、后六個方位面。⑨屐篋:打開的箱子。
(1)盤節奏--下列句子朗讀節奏劃分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A.錢氏/據兩浙時
B.問塔/動之因
C.蓋/釘板上下彌束
D.密使其妻/見喻皓之妻
(2)盤字義--解釋文中加點字。
如_______
伏_______
(3)這個你估計盤不動--翻譯文中劃線句子。
此易耳,但逐層布板訖。
(4)盤一盤喻皓■一本文是通過哪些手法來表現喻皓的高超本領和見識。
19.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年葵堯①鎮西安時,廣求天下才土,厚養幕中。蔣衡應聘而往,年甚愛其才……
年征青海日,營次,忽傳令云:“明日進兵,人各攜板一片、草一束?!避娭胁唤馄涔?。
比次日,遇塌子溝②,令各將束草擲入,上鋪板片,師行無阻。番③人方倚此險,不意
大兵驟至也。遂破賊巢。又年征西藏時,一夜漏④三下,忽聞疾風西來,俄頃即寂。生
急呼某參將領飛騎三百往西南密林中搜賊果盡殲焉。人問其故,年日:“一霎而絕,非風
也,是飛鳥振羽聲也。夜半而鳥出,必有驚之者。此去西南十里,有叢林密樹,宿鳥必
第18頁共134頁
多,意必賊來潛伏,故鳥群驚起也?!?/p>
【注釋】①年葵堯:人名,清朝名將.②塌子溝:淤泥深坑。③番:我國古代西南少數
民族的統稱。④漏:古代計時用的漏壺。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①,次日
②忽聞疾風四來
(2)選出下列加點詞意思不相同的一項
A.忽用疾風西來/隔篁竹,用水聲。
B.軍中不解其故/人問其故。
C.此去西南十里/乃記之而去C
D.遂破賊巢/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3)請在需要加標點的地方用三條標出來。
年急呼某參將領飛騎三百往西南密林中搜賊果盡殲焉。
(4)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番人方倚此險,不意大兵驟至也。
(5)下面對年葵堯事跡的概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重視人才,廣招天下才土。
B.預備板、草,越溝攻破賊巢。
C.聞風而起,苦練夜戰本領。
D.派騎三百,密林搜殲敵人。
2U.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初,權謂呂蒙日:“卿今當涂學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日:“孤豈
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①孤常讀書,自以為大
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日:“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
蒙!”蒙日:“②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選自《孫權勸學》)
(1)下列加點的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多往事耳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第19頁共134頁
B.蒙辭以軍中多務自多為大有所益
C.但當涉獵餌微頷之
D.卿今當涂學事但當涉獵
(2)把文言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3)孫權勸學的故事帶給我們什么啟示?
2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秦將伐魏。魏王聞之,夜見孟嘗君①,告之日:“秦且攻魏,子為寡人謀,奈何?”
孟嘗君日:“有諸侯之救則國可存也J王日:“寡人愿子之行也」
又北見燕王日:“先人日公子常約兩王之交矣。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毖?/p>
王日:“吾歲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數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日:“夫行數千里而
救人者,此國之利也。今魏王出國門而望見軍,雖欲行數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
未許也。
田文日:“臣效②便計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計,文請行矣??痔煜轮畬⒂写笞円??!?/p>
王日:“大變可得聞乎?”日:“秦攻魏,而燕不救魏,魏王折節割地,以國之半與秦,
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韓、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趙之眾,以四國攻燕,王
且何利?利行數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孟而望見軍乎?”
燕王日:“子行矣,寡人聽子?!蹦藶橹鸨巳f車二百乘以從田文。
注釋:①孟嘗君:即田文,此時在魏國為相。②效:獻,呈獻。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語句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乃為之/起兵八萬/車二百/乘以從田文。
B.乃為之起兵八萬/車二百/乘以從田文。
C.乃為之起兵八萬/車二百乘/以從田文。
D.乃為之起/兵八萬/車二百乘/以從田文。
(2)下列對原文內容的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得知泰國將要攻打魏國的消息,魏王連夜召見孟嘗君詢問對策。
B.孟嘗君認為,如果有其他諸侯國的救援,魏國就可以得到保全。
C.起初,燕王以連續兩年收成不好和路途遙遠為由婉拒救助魏國。
第20頁共134頁
D.孟嘗君提醒燕王,秦王攻占魏國后馬上就會組織聯軍進攻燕國。
(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
①夫行數千里而救人者,此國之利也。
②魏王折節割地,以國之半與秦,秦必去矣。
22.文言文閱讀。
陳萬年教子
陳萬年乃朝中重臣,嘗病,召子咸教戒①于床下,語至三更咸睡頭觸屏風。萬年
大怒,欲杖②之,日:“乃公③戒汝,汝反睡,不聽吾言,何也?”咸叩頭謝日:“具曉
所言,大要教咸諂④也?!比f年乃不復言。
(節選自班同《漢書?陳萬年傳》)
【注釋】①戒:同“誡”,告誡。②杖:名詞用作動詞,用棍子打。③乃公:你的父親。
④諂(chdn):諂媚,奉承,拍馬屁。
(1)下列對句子的朗讀節奏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A.語至三更/咸睡頭/觸屏風
B.語至/三更咸睡/頭觸屏風
C.語至三/更咸睡/頭觸屏風
D.語至三更/咸睡/頭觸屏風
(2)陳萬年作為朝中重臣,卻曾在的時候,教他兒子之術,文章借他兒
子在聽訓時的事,來對陳萬年的這種做法進行諷刺。
23.文言文閱讀。
諱①輸棋
有自負棋高者,與人角,連負三局。次日,人問之日:“昨日較棋幾局?”答日:
“三局。”問:“勝負何如?"日:“第一局我不曾贏;第二局他不曾輸:第三局我本要和
②,他不肯罷了?!?/p>
【注釋】①諱:因有所顧忌而不敢說或不愿說。②和:和棋,平局。
(1)“負”在字典中的解釋有:①背;②擔負;③依仗;倚靠;④失敗。文中“有自
負棋高者”的“負”應選第種意思;“連負三局”的“負”應選第種意思。
(2)解釋下列詞語。
次日:_______
勝負何如:
第21頁共134頁
(3)本文題目是“諱輸棋”,哪一句話最能體現題意?用“”在文中畫出來。
24.閱讀明代袁宏道的《滿井游記》,完成題目。
燕地寒,花朝節后,余寒猶厲。凍風時作,作則飛沙走礫。局促一室之內,欲出
不得。每冒風馳行,未百步輒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數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堤,土膏①微潤,一望空闊,若
脫籠之鵠②.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
光之乍出于匣也?!L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狹背。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
自得,毛羽鱗鬣③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墮事④,涌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⑤也。而此地適與余近,余
之游將自此始,惡能⑥無紀?己亥之二月也。
(選自《袁中郎集箋校》)
【注】①膏:肥沃。②鵠(hU):天鵝。③毛羽鱗鬣(lid):泛指一切動物。④墮(hui)
事:耽誤公事,墮,壞,耽誤。⑤此官:當時作者任順天府儒學救授,是個閑職。⑥惡
(WU)能:怎么能。
(1)解釋下列加點的字。
①廿二日天稍和
②薦脫籠之鵠
③冷光之乍出f匣
④呷浪之鱗
(2)下列對文中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B.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C.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D.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醵居者未之知也。
(3)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而此地適與余近,余之游將自此始,惡能無紀?
(4)本文作者表達的情感與《小石潭記》相比,為什么會不同?
2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賣油翁
第22頁共134頁
歐陽修
陳康肅公堯咨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于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
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康肅問日:”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日:“無他,但手熟爾。”康肅忿
然日:“爾安敢輕吾射?”翁日:“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蘆置于地,以錢覆其口,徐
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日:“我亦無他,惟手熟爾?!笨得C笑而遣之。
(1)賣油翁酌油瀝之,說明了這個道理.
(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嘗射于家川園子
B.但微跳之下巴
C.康肅卷然平靜
D.爾安敢強吾射輕松
(3)給下面的句子劃分節奏。(只畫一處)
睨之久而不去
(4)把下面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以我酌油知之。
(5)簡要分析一下陳堯咨的性格特點。
26.下面的文言語段,完成各題。
滄州南一寺順河干,山門圮于河,二石獸并沉焉。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求二
石獸于水中,童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小舟,曳鐵耙,尋十余里無跡。
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日:“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乃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
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
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
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
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于數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
矣,可據理臆斷歟?
(1)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滄州南一寺夠河干臨:靠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