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統編版高一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1頁
2025年統編版高一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2頁
2025年統編版高一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3頁
2025年統編版高一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4頁
2025年統編版高一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統編版高一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509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六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7題,共14分)1、【題文】下面是中國青年報的特別報道《變遷:從“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題詞摘要。從“一五”到“十一五”主題詞的變化不能反映出。

。時期。

主題詞。

“一五”(1953-1957)

工業增速;趕英超美。

“二五”(1958-1962)

大躍進;大倒退。

“六五”(1981-1985)

走向改革開放。

“八五”(1991-1995)

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九五”(1996-2000)

宏觀調控;經濟軟著陸。

“十五”(2001-2005)

指令性計劃退場;市場配置資源。

“十一五”(2006-2010)

改革開放;堅定不移。

A.對經濟發展規律認識不斷深化B.中國共產黨治國方略日益成熟C.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逐步完善D.我國政治體制改革取得重大成就2、【題文】近代自然經濟之所以“瓦而不解”,有人總結,是因為地主“不會廢”,資產階級“沒想廢”,農民“沒廢成”,無產階級“沒廢完”,帝國主義則說,“廢它個啥!”這里的“廢”是指廢除A.封建土地私有制B.封建土地國有制C.農民土地私有制D.土地買賣制度3、“以中國有用之財,填海外無窮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漸成病國之憂。”從材料所述可以看出,中國禁煙運動的首要目的是A.整肅吏治,消除官場的腐敗B.制止白銀外流,緩解政府財政危機C.整頓海防,打擊英國的入侵D.打擊鴉片走私,增加政府外貿收入4、有人認為,十月革命是一場人為的“強制性”爆發的革命。下列能夠作為這個結論依據的是()A.十月革命爆發前俄國已經推翻了沙皇專制B.布爾什維克黨人數較少難以發動革命C.俄國從沙皇專制到建立社會主義過渡太快D.俄國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各種條件不足5、民族資產階級作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是在A.19世紀60年代B.19世紀70年代C.19世紀末D.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6、孟德斯鳩在《論法的精神》中曾這樣評價中國的政治制度:“中國政府只有施用棍棒才能讓人民做些事情,政府與其說是管理民政,毋寧說管理家政。”產生這一統治方式的制度基礎是()A.分封制B.宗法制C.禮樂制D.內外服制7、“有一把火曾把恥辱烙在每一個中國人的臉上一個擁有億萬雙有力的手和億萬雙淚汪汪的眼的民族,眼睜睜看著這座萬園之園化為一片灰燼”。這場災難發生在()A.鴉片戰爭時期B.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C.甲午中日戰爭時期D.八國聯軍侵華時期評卷人得分二、雙選題(共4題,共8分)8、下表是1915~1919年中國紗廠盈利指數,造成這種狀況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年份19151916191719181919盈利指數-4.387.6136.9321.4370.56A.辛亥革命的推動B.群眾性的反帝斗爭的推動C.“實業救國”新思潮的推動D.列強忙于一戰,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9、中國讀書人歷來“恥于言商,恥于言利”,而清末“狀元實業家”張謇卻放棄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業。這里反映出的社會進步觀念是()A.實業救國B.工商皆本C.重利輕義D.重商輕農10、下表是1915~1919年中國紗廠盈利指數,造成這種狀況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年份19151916191719181919盈利指數-4.387.6136.9321.4370.56A.辛亥革命的推動B.群眾性的反帝斗爭的推動C.“實業救國”新思潮的推動D.列強忙于一戰,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11、中國讀書人歷來“恥于言商,恥于言利”,而清末“狀元實業家”張謇卻放棄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業。這里反映出的社會進步觀念是()A.實業救國B.工商皆本C.重利輕義D.重商輕農評卷人得分三、填空題(共5題,共10分)12、【題文】在____(何時)棉花種植和棉紡織技術推廣到閩粵地區。13、新航路的開辟,使歐洲的貿易中心由大西洋沿岸轉移到地中海。______(判斷對錯)14、1949~1956年我國農村經濟形式的變化趨勢是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農民土地私有制--社會主義集體公有制。______(判斷對錯)15、羅斯福新政開創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新模式,二戰后至今,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不斷加強對經濟的干預促進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______(判斷對錯)16、隋唐時,江東地區出現了曲轅犁。這種犁安裝了犁評,既簡便又輕巧,至此,我國耕犁已相當完善,一直為后世所沿用。______。(判斷對錯)評卷人得分四、判斷題(共1題,共6分)17、如圖是南京名勝半山園,歷史上曾是王安石的宅邸。王安石擔任過北宋參知政事一職,該職位的設立是為了分割宰相的行政權。______(判斷對錯)評卷人得分五、改錯題(共4題,共32分)18、在西歐封建社會時期;國王和教會是最大的土地所有者,也是西歐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錯誤:____

訂正:____19、在西歐封建社會時期;國王和教會是最大的土地所有者,也是西歐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錯誤:____

訂正:____20、1773年;美國青年約翰看到英國對家鄉殘酷的殖民統治,激起了他反抗英國統治的決心。

錯誤:____

理由:____。21、在十六世紀初期;有人跟隨哥倫布環球航行并成功。

錯誤:____

理由:____。評卷人得分六、材料題(共2題,共16分)22、材料一:“王初并天下,自以為德兼三皇,功過五帝,乃更號曰‘皇帝’,命令‘制’,令為‘詔’,自稱曰‘朕’自今以來,除謚法。”——《資治通鑒》“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監。更名民曰‘黔首’。大酺。收天下兵,聚之咸陽,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車同文字。地東至海暨朝鮮,西至臨洮,羌中,南至北鄉戶,北據河為塞,并陰山至遼東。”——《史記》材料二:“漢武帝時,國力充實。公元前127年——前119年間,武帝發動了三次大規模對匈奴的反擊。第一次,漢軍奪回河套,解除了匈奴對長安的威脅。第二次,漢軍取得河西走廊,打開了通往西域的道路。第三次,漢軍迫使匈奴退往大漠以北,基本上解除了匈奴對漢的威脅。”——歷史教材材料三:“非禮勿視,非禮勿言,非禮勿聽,非禮勿動。”“仁者愛人”——《論語》(1)結合材料與所學知識,請舉出孔子、秦始皇、漢武帝三人的事跡各兩例。(6分)(2)歷史學家夏曾佑在《中國古代史》一書中說:“中國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國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國之境,得漢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國之所以為中國也。”這種說法是否有理?請寫一篇400字左右的歷史小論文。(14分)要求:①題目自擬②論點應有史實支持,需有自己的結論(觀點)③論述層次清晰,文字通順流暢④篇幅在400字左右23、材料一:“王初并天下,自以為德兼三皇,功過五帝,乃更號曰‘皇帝’,命令‘制’,令為‘詔’,自稱曰‘朕’自今以來,除謚法。”——《資治通鑒》“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監。更名民曰‘黔首’。大酺。收天下兵,聚之咸陽,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車同文字。地東至海暨朝鮮,西至臨洮,羌中,南至北鄉戶,北據河為塞,并陰山至遼東。”——《史記》材料二:“漢武帝時,國力充實。公元前127年——前119年間,武帝發動了三次大規模對匈奴的反擊。第一次,漢軍奪回河套,解除了匈奴對長安的威脅。第二次,漢軍取得河西走廊,打開了通往西域的道路。第三次,漢軍迫使匈奴退往大漠以北,基本上解除了匈奴對漢的威脅。”——歷史教材材料三:“非禮勿視,非禮勿言,非禮勿聽,非禮勿動。”“仁者愛人”——《論語》(1)結合材料與所學知識,請舉出孔子、秦始皇、漢武帝三人的事跡各兩例。(6分)(2)歷史學家夏曾佑在《中國古代史》一書中說:“中國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國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國之境,得漢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國之所以為中國也。”這種說法是否有理?請寫一篇400字左右的歷史小論文。(14分)要求:①題目自擬②論點應有史實支持,需有自己的結論(觀點)③論述層次清晰,文字通順流暢④篇幅在400字左右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7題,共14分)1、D【分析】【解析】略【解析】【答案】D2、A【分析】【解析】

試題分析:封建社會的經濟基礎是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所以自然經濟的瓦解就是要廢除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以選A項。

考點: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古代中國的農業經濟·封建社會土地制度【解析】【答案】A3、B【分析】【分析】由材料中“填海外無窮之壑”;“漸成病國之憂”說明白銀大量外流危害了國家的利益;著從側面證明了禁煙是為了制止白銀外流,緩解政府財政危機。故此題應選B項。

【點評】鴉片戰爭的歷史背景:

(1)國際:18世紀中期以后;英法美相繼開展工業革命,為了開拓海外市場和掠奪原料,英國準備侵略中國。(必然性)

(2)國內:清政府經濟落后;政治腐敗、軍備廢弛;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可能性)

(3)導火線:英國以林則徐虎門銷煙為借口發動戰爭。(偶然性)4、D【分析】根據題干關鍵詞“人為”;“強制性”可以推斷出;作者認為十月革命的爆發具有偶然性,俄國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的客觀條件不成熟最能佐證其偶然性。由此可知,D項最符合要求。

二月革命推翻沙皇專制統治;建立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已具備社會主義革命的前提,故A項不能作為依據。

布爾什維克黨人數雖然較少;但是日益成熟,有列寧主義作為理論指導,具備領導社會主義革命的條件,故B項明顯錯誤。

C項過渡太快不能作為革命爆發具有偶然性的依據;應排除。

故選:D。

本題考查俄國十月革命。需要掌握俄國十月革命爆發的條件。解題的關鍵是對題干關鍵詞“人為”;“強制性”的理解;結合俄國十月革命爆發的條件解答即可。

本題考查俄國十月革命,考查對俄國十月革命爆發的條件的把握,考查學生抓住關鍵信息、調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析】D5、C【分析】【分析】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到北京,在京趕考的舉人在康有為的領導下發起了公車上書活動,標志著此時民族資產階級作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故選C。AB項時期民族工業產生;D項時期民族工業獲得了快速發展。6、B【分析】宗法制是按照血緣關系;尤其是父系血緣關系,分配政治權力,維護政治聯系,所以說政府管理民政,實際上是管理家政。

故選:B。

本題考查的是西周的宗法制;側重于考查的是宗法制的含義。

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會父系家長制演變而來的,是王族貴族按血緣關系分配國家權力,以便建立世襲統治的一種制度。其特點是宗族組織和國家組織合二為一,宗法等級和政治等級完全一致。【解析】B7、B【分析】從材料之中的萬園之園化為灰燼可以看出;是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火燒圓明園。

故選:B。

本題主要考查第二次鴉片戰爭;要求學生結合第二次鴉片戰爭的過程來分析。

解答問題要搞清楚,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英法聯軍的罪行,學生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功底。【解析】B二、雙選題(共4題,共8分)8、D【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理解。結合所學知識1915年-1919年這是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黃金時期,發展的主要原因是列強忙于一戰,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所以選D。【解析】【答案】D9、A【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理解。結合所學知識即可得知當時社會進步的觀念是實業救國。所以選A。【解析】【答案】A10、D【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理解。結合所學知識1915年-1919年這是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黃金時期,發展的主要原因是列強忙于一戰,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所以選D。【解析】【答案】D11、A【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理解。結合所學知識即可得知當時社會進步的觀念是實業救國。所以選A。【解析】【答案】A三、填空題(共5題,共10分)12、略

【分析】【解析】

試題分析:宋代的紡織業有了更大的發展。這一時期;棉花種植及棉紡織技術已經推廣到閩;粵等地區。

考點:古代中國的經濟·手工業的發展·紡織業的發展【解析】【答案】宋代13、略

【分析】結合所學知識;我們可知新航路開辟后,歐洲出現了商業革命,使歐洲貿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

故答案為:錯誤.

本題主要考查新航路開辟的影響;要求學生街和新航路開辟以后商業革命具體內容來分析材料.

商業革命,新航路開辟后西歐商業經濟領域產生的一次重大變革.表現為世界市場開始形成,流通商品種類的增多,新的商業經營方式出現,商路貿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加速了資本原始積累的過程,促進了封建生產方式向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過渡,同時對世界其他地區的社會經濟產生重要影響,世界有力地聯結為一個整體.【解析】錯誤14、正確【分析】結合所學知識;我們可知,新中國成立到1956年,我國進行了土地革命和三大改造,土地所有制發生了改變,由地主階級土地所有制變成農民土地所有制,再變成社會主義集體土地所有制,故本題正確。

故答案為:正確。

本題主要考查土地革命和三大改造;要求學生結合土地革命和三大改造的影響來分析。

解答問題要搞清楚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農村生產關系變化的表現,學生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功底。【解析】正確15、錯誤。【分析】結合所學知識;我們可知羅斯福新政開創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新模式,二戰以后資本主義世界普遍繼承,但是70年代以后,很多國家就減少了國家對經濟的干預。

故答案為:錯誤。

本題主要考查羅斯福新政;要求學生結合羅斯福新政的特點和影響來分析。

解答問題要搞清楚羅斯福新政的特點和影響,還要搞清楚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政策調整的表現。【解析】錯誤。16、A【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隋唐時期,江東地區出現曲轅犁,它安裝了犁評,可以調節犁耕的深淺,既簡便又輕巧,能適應各種土壤和不同田塊的耕作要求。至此,我國耕犁已相當完善,一直為后世沿用。據此可知題干說法正確。

故答案為A。

本題考查中國古代農業生產工具的改進情況。關鍵信息是:隋唐時;江東地區出現了曲轅犁。

本題考查中國古代耕犁技術的演進情況,旨在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和知識的再現能力。本題難度適中。【解析】A四、判斷題(共1題,共6分)17、對【分析】根據題意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宋代為了削弱相權加強皇權,設置參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權;設置樞密院分割宰相的軍權;設置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財權。

故答案為對。

本題考查的宋代加強專制的措施;關鍵信息是“安石擔任過北宋參知政事一職”結合知識分析即可。

宋太祖時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強皇權,首先杯酒釋兵權,皇帝掌握了兵權,后又采用二府三司制削弱相權;此外,宋太祖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主要從削實權、制錢谷、收精兵等內容也需要掌握。【解析】對五、改錯題(共4題,共32分)18、國王和教會教皇和教會【分析】【分析】本題考查了西歐封建社會中羅馬教廷的地位。

【解答】在西歐封建社會時期;羅馬教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經濟上教皇和教會是西歐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擁有占據西歐的三分之一土地.故答案為:錯誤:國王和教會;訂正:教皇和教會.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西歐封建社會中羅馬教廷的地位。19、國王和教會教皇和教會【分析】【分析】本題考查了西歐封建社會中羅馬教廷的地位。

【解答】在西歐封建社會時期;羅馬教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經濟上教皇和教會是西歐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擁有占據西歐的三分之一土地.故答案為:錯誤:國王和教會;訂正:教皇和教會.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西歐封建社會中羅馬教廷的地位。20、美國美國是在1776年7月4日《獨立宣言》發表后才成立的【分析】【分析】本題考查美國獨立戰爭。結合所學可知;1776年7月4日,在北美第二屆大陸會議上,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