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4年滬科新版選擇性必修2歷史上冊月考試卷545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六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8題,共16分)1、據統計,1960年我國農業產值占工農業產值的比重僅為21.8%,工業的比重達到78.2%;1964年,這一比例調整到農業占38.2%、工業占61.8%;1978年,農業在工農業總產值中的比例占24.8%,而工業則高達75.2%。這表明,此時期我國A.經濟建設陷入誤區B.產業結構趨于合理C.尚未實行經濟調整D.工業產能穩步提升2、15世紀,歐洲商人將在西班牙漂洗過的羊毛,送到佛羅倫薩加工成細布,隨后在埃及的亞歷山大出售,然后從東方買來貨物,在佛羅倫薩或歐洲其他地方銷售,整個過程用時三年或者更長時間。這一過程A.推動了國際分工的發展B.折射出歐洲對技術的渴求C.得益于新型遠洋航線的開辟D.反映出西方對東方的依賴3、下圖所述歷史活動。
A.亞非拉對外貿易開始興起B.給亞非拉帶去了災難C.標志著英國成為世界貿易中心D.列強開始搶占商品市場4、公元前430年,一場瘟疫席卷雅典。雅典居民在疾病爆發初期就積極自救,但由于老城區人口密度過大,新城區,沒有嚴格規劃標準,民居分布比較散亂,疾病防控難度很大,最終導致近1/4的居民死亡.由此可知,造成瘟疫難控的主要因素是()A.城市布局不合理B.防控措施不科學C.民主政治影響抉策效率D.公共活動助漲疫情擴散5、隋唐時期我國醫學取得了重大成就。其中世界上最早由國家頒行的藥典是()A.《黃帝內經》B.《唐本草》C.《神農本草經》D.《千金方》6、“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這得益于水利工程A.都江堰B.鄭國渠C.漕渠D.靈渠7、宋李處權《土貴要予賦水輪》詩:“江南水輪不假人,智者創物真大巧。一輪十桶挹且注,循環下上無時了?!边@種“水輪”的使用A.開啟農具自動化的先河B.提高了農田抗旱的能力C.標志著灌溉技術的成熟D.使農業擺脫自然的束縛8、2012年1月中旬,中國國家統計局對外宣布:大陸地區城鎮人口首次超過農村人口,一些行業的“用工荒”越來越突出。習慣了城市生活的“90后”農民工出現了“寧愿在城市奮斗,不愿在農村享受”的特征。英國“田園城市”運動創始人埃比尼澤·霍華德,提出建設新型城市的方案,主張建設一種把城市生活的優點同鄉村的美好環境和諧地結合起來的田園城市,使居民返回鄉村。這一方案對于我國現行城市化的借鑒意義是()A.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B.關注城市化質量C.改變農民工的觀念D.完善城市管理體制評卷人得分二、填空題(共1題,共2分)9、農業革命的最重要意義是人類從食物的采集者演變為食物___________者。評卷人得分三、判斷題(共1題,共2分)10、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發達國家城市化水平進一步提高,發展中國家城市化速度加快。A.正確B.錯誤評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題(共2題,共8分)1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現代民族國家肩負公共衛生之貴,為所有公民提供健康環境的觀念最早起源于19世紀的英國。為了提高新興工業城市中工人的效率,英國政府制定規劃,建立現代醫療機構,促進醫生的專業化,每個鎮都設有衛生官員,醫生獨占行醫權,作為交換,他們必須立約為政府維持救育和醫療的水準。中國20世紀以前沒有一般的醫療許可制度。但是,人民的健康被認為是國家的責任之一,因此形成了國家顧行醫書、地方官免費施醫送藥的傳統。清代以來,越來越多的地方士鐘參與到醫療救助中來。1895年后動蕩不安的年代才使中國開始建設現代國家,1910年清政府用現代隔離與衛生監督方法控制了東北鼠疫,這不僅使日、俄兩國失去了進一步侵略中國的借口,也使民族國家與公共衛生開始結合起來。中華民國成立后,西方的這種國家主導的公共衛生安全得到進一步發展,與之相應,傳統中醫的“衛生防疫”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新中國成立后,公共衛生安全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政府以“人民的健康”為根本宗旨,以農村為重點,采用中西醫站合、預防為主,依托科技與衛生教育,極大程度地消滅了血吸蟲病、天花等傳染性疾病。人均壽命從35歲提升到70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與國家治理水平得到快速提升。摘編自白壽彝《中國通史》等(1)據材料和所學知識;比較19世紀以來中英兩國公共衛生安全治理的異同。
(2)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新中國公共衛生安全的進步性。12、農作物物種的種植與傳播對人類社會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17世紀傳入中國的三種糧食作物。
材料二乾隆在看到陸耀寫的《甘薯錄》后;令示隸總督劉峨;河南巡撫畢沅把此書廣為傳播,令彼等“當即轉飭各屬,勸諭民人,廣為栽種,接濟民食,亦屬備荒之一法”。
——摘編自鄧書杰《中國歷史大事詳解·清史(上)》材料三乾隆年間人口統計(部分)
——據《清高宗實錄》整理(1)根據材料一概括16—17世紀三種糧食作物傳入中國的特點。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它們傳入中國的國際背景。
(2)結合材料二、三和所學知識,分析甘薯“廣為栽種”對當時社會的影響。評卷人得分五、論述題(共3題,共9分)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紀40年代以來中外歷史事件簡表。。時間。
中國。
外國。
19世紀40—60年代。
簽訂《南京條約》;林到徐;魏源“開眼看世界”;洋務遠動興起;民族資本主義產生。
英國;法國、美國相繼完成工業革命;以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世界市場基本形成。
19世紀末20世紀初。
簽訂《辛丑冬約》;維新變法運動興起;辛亥革命爆發。
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下;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建立。
20世紀四五十年代以來。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發展迅速;在航天;電子計算機等領域,中國已走在世界前列;高鐵、移動支付、共享單車和網購被稱為“新四大發明”。
第三次科技革命開始;至今依然方興未艾;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
從表中提取相互關聯的中外歷史信息,自擬論題,并結合所學知識予以闡述。(要求:寫明論題,邏輯清晰,史論結合)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上面三幅地圖反映了近代以來中國城市化的演變。請你為它們配上解說詞。1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據考訂;有大量經濟史;經濟學著作對1840~1949年城鄉關系變遷軌跡做了研究。
研究視角梳理如下:
第一;整體研究視角;
第二;城市帶動視角;
第三;農村工業化視角;
第四;外部沖擊視角。
——整理自吳豐華等《中國近代以來城鄉關系變遷軌跡與變遷機理(1840~2012)》參考上述角度,結合中外歷史所學知識,以城鄉關系變遷機理為主題,選取一個視角或多個視角,也可以提出新的視角展開分析論述。(要求:視角觀點合理,史論結合,言之成理。)評卷人得分六、簡答題(共2題,共4分)16、算一算,1911、1924年的鐵路總長(1924年全國鐵路總長1。2萬千米,其中大部分為外國人修建)分別占今天全國鐵路總長的百分之幾分析導致這種數據變化的原因。17、在世界現代化進程中;不同的國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經濟發展模式也不盡相同。結合所學知識,請回答:
(1)20世紀30年代;為了應對嚴重的經濟危機,美國總統羅斯福的基本做法是什么?其特點是什么?
(2)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和西歐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了經濟“滯脹”現象,各國紛紛采取怎樣的經濟對策?
(3)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中國領導人鄧小平采取了哪些措施使中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8題,共16分)1、A【分析】【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六七十年代,特別是文革時期,我國工農業產值中,農業產值占比遠低于工業產值,表明這一時期我國農業發展不足,經濟建設陷入誤區,A項正確;產業結構趨于合理與1978年農業產值在工農業總產值中占比不到四分之一不符,B項錯誤;1960年代前期,我國曾實行過經濟調整,C項錯誤;工業產能穩步提升與材料內容、主旨不符,D項錯誤。2、A【分析】【詳解】
材料“歐洲商人將在西班牙漂洗過的羊毛,送到佛羅倫薩加工成細布,隨后在埃及的亞歷山大出售”體現的是15世紀出現了簡單的國際分工,A正確;材料未涉及對技術的渴求,B排除;新航路開辟是在16世紀,C排除;D說法與材料無關,排除。故選A。3、B【分析】【分析】
【詳解】
通過圖片可知,該圖片所反映的內容是新航路的開辟,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開辟之后,殖民國家對亞非拉地區進行了殘酷的殖民侵略和掠奪,對其來說是一場嚴重的災難,故選B;亞非拉對外貿易歷史悠久,排除A;英國成為世界貿易中心是工業革命后,排除C;列強開始搶占商品市場是工業革命后,排除D。4、A【分析】【詳解】
根據“但由于老城區人口密度過大,新城區,沒有嚴格規劃標準,民居分布比較散亂,疾病防控難度很大,最終導致近1/4的居民死亡”可得出因為城市布局的不合理,加大了防疫的難度,因此造成了瘟疫的蔓延,A項正確;BCD項都不是材料強調的是主要原因,排除BCD項。故選A項。5、B【分析】【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世界上最早由國家頒行的藥典是《唐本草》,B項正確;《黃帝內經》并非藥物學專著,排除A項;《神農本草經》不是隋唐時期的藥物學著作,也非國家頒行,排除C項;《千金方》并非國家頒布的藥典,排除D項。故選B項。6、A【分析】據題目中“天府”,結合所學可以知道,成都被稱為“天府之國”,都江堰是戰國時期蜀郡李冰所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現今四川省成都市,故A項正確。鄭國渠是戰國時期由韓國水工鄭國修建的水利工程,位于關中,現今陜山一代,故B項錯誤。漕渠是漢武帝時開鑿的沿秦嶺北麓的人工運河,使潼關到長安的水路運輸時間大量縮短,故C項錯誤。靈渠是戰國時期修建,位于廣西境內,與題意不符,故D項錯誤。7、B【分析】【詳解】
根據材料“水輪不假人,智者創物真大巧。一輪十桶挹且注,循環下上無時了”可知,這里描述的是高轉筒車,這種灌溉工具的使用能夠節省人力,有助于提高農田的抗寒能力,B正確;A錯在“開啟”,排除;高轉筒車并不能作為古代灌溉技術成熟的標志,排除C;古代農業并不能擺脫自然的束縛,很大程度上依賴自然,排除D。8、A【分析】【詳解】
由于大陸地區城鎮人口與農村人口的改變,導致一些行業的“用工荒”問題,而“90后”農民工習慣了城市生活,不愿意回到農村。英國主張建設一種把城市同鄉村結合起來的田園城市,使居民返回鄉村。因此,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有利于我們解決現行城市化發展過程中的問題。A項正確;關注城市化質量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B項;改變農民工的觀念與解決城市化問題沒有直接的聯系,排除C項;題干強調促進城鄉一體化,完善城市管理體制與題干主旨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二、填空題(共1題,共2分)9、略
【分析】【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農業革命的最重要意義是人類從食物的采集者演變為食物生產者。故填空生產?!窘馕觥可a三、判斷題(共1題,共2分)10、B【分析】【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二戰后,發展中國家取得民族獨立,經濟迅速發展,城市化速度加快。因此,本題說法錯誤,一戰改為二戰。四、材料分析題(共2題,共8分)11、略
【分析】【詳解】
(1)第一小問“同”;根據材料“英國政府制定規劃,建立現代醫療機構”“人民的健康被認為是國家的責任之一,因此形成了國家顧行醫書;地方官免費施醫送藥的傳統”“政府以‘人民的健康’為根本宗旨”“國家主導的公共衛生安全得到進一步發展”可得出政府主導;根據材料“新中國成立后采用中西醫結合”并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以西醫防治為主;根據材料“立約為政府維持教育和醫療的水準”“清政府用現代隔離與衛生監督方法控制了東北鼠疫使民族國家與公共衛生開始結合起來”"公共衛生安全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極大程度地消滅了血吸蟲病、天花等傳染性疾病”“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與國家治理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可得出公共衛生安全與社會治理相互促進。第二小問“異”,英國:根據材料“為了提高新興工業城市中工人的效率”可得出與工人群體相連;根據材料“醫生獨占行醫權”可得出醫生權利大;根據材料“立約為政府維持教育和醫療的水準”可得出醫生群體與政府訂立契約、分權治理。中國:根據材料“采用中西醫結合”并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中醫向西醫治理轉變;根據材料“越來越多的地方士鐘參與到醫療救助中來”可得出國家與地方鄉紳相結合;根據材料“使民族國家與公共衛生開始結合起來”“國家主導的公共衛生安全得到進一步發展”可得出與國家命運、民族危機有關。
(2)根據材料“政府以‘人民的健康’為根本宗旨”可得出人民的健康至上;根據材料“采用中西醫結合”可得出中西醫結合;根據材料“依托科技與衛生教育,極大程度地消滅了血吸蟲病、天花等傳染性疾病”并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全民、政府、科技、教育全面結合?!窘馕觥浚?)同:政府主導;以西醫防治為主;公共衛生安全與社會治理相互促進。
異:英:與工人群體相連;醫生權利大;醫生群體與政府訂立契約;分權治理。中國:中醫向西醫治理轉變;國家與地方鄉紳相結合;與國家命運、民族危機有關。
(2)人民的健康至上;中西醫結合;全民、政府、科技、教育全面結合。12、略
【分析】【分析】
【詳解】
(1)第一小問特點;根據材料一圖表歸納,即傳入的物種原產于美洲;名稱中大多帶“番”字;主要是從海路傳入中國;第二小問背景,根據材料一表格中的“16—17世紀”“西班牙殖民者”“荷蘭殖民者”可聯系到新航路的開辟和殖民擴張。
(2)影響,材料二反映了甘薯傳入的作用,材料三反映了乾隆年間人口的增長趨勢,將二者相聯系,從緩解人口增長而帶來的糧食問題及改變糧食結構和飲食習慣角度回答,即緩解了因人口增長而帶來的糧食問題;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糧食結構和人們的飲食習慣?!窘馕觥浚?)特點:傳入的物種原產于美洲;名稱中大多帶“番”字;主要是從海路傳入中國。
背景:新航路的開辟;早期殖民擴張。
(2)影響:緩解了因人口增長而帶來的糧食問題(滿足日益增長的人口對糧食的需求);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糧食結構和人們的飲食習慣。五、論述題(共3題,共9分)13、略
【分析】【詳解】
本題為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寫明論題、中外關聯、史論結合。以世界成為一個整體這一論題為例,通過材料可知,中國和世界在19世紀40年代以來,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發生了很多變化,考生可以從圖表中總結歸納相關歷史信息。然后利用這些歷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由這些變化帶來的影響,主要從經濟、文化、交通等方面分析即可。【解析】示例:
科技革命對近現代中國社會產生了巨大影響。
闡述:前兩次工業革命中,西方列強迫切需要開拓海外市場,獲取更多的利益。他們依仗其先進的科技,從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加強對中國的侵略,使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為挽救民族危機,中國人開始探索救亡圖存之路,不斷向西方學習,中國社會逐步走向近代化。在經濟方面,洋務經濟和民族資本主義產生并得到發展;在思想文化方面,“中體西用”的洋務思想、維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在中國相繼產生;在政治方面,百日維新和辛亥革命相繼進行民主政治的實踐。新中國成立尤其是改革開放后,政府抓住機遇,積極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機遇,順應經濟全球化的浪潮,在航天、電子計算機、高鐵、移動支付、共享單車和網購等諸多領域取得了杰出成就,大大加速了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由此可以看出,科技革命對近現代中國社會產生了巨大影響??茖W技術成為了第一生產力。14、略
【分析】【詳解】
根據材料“上面三幅地圖反映了近代以來中國城市化的演變”可知分析出論題:簡述近現代中國城市化的演變。解說詞:根據材料“1949年以前的工業城市布局及圖例”并結合所學可以得出圖1:1949年以前的工業城市基本集中在京津唐地區和長江三角洲兩處沿海地區;這反映了近代中國工業城市分布極不均衡,與近代民族工業主要出現在沿海通商口岸有關。西北和西南地區存在少數中型工業中心城市;與抗戰時期企業內遷有關。根據材料“1950年代建成的主要工業中心分布及圖例”并結合所學可以得出圖2:20世紀50年代,新建工業城市大多位于東北、華北等地區;主要是利用東北地區原有的經濟基礎,并使工業生產鄰近主要原料產地,也合乎國家安全的要求;并得益于一五計劃的實施,大力開展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有利于工業城市更均衡的分布。根據材料“1960年代建成的主要工業中心分布及圖例”并結合所學可以得出圖3:20世紀60年代,城市化建設的重點在西南、西北地區;60年代,在國際局勢緊張的背景下,為應對潛在的戰爭風險;中國開展大規模三線建設;促使一些新工業城市出現,改善了工業布局,也增強了國防力量。最后得出結論:可見,近代以來中國城市化的發展與國內外局勢和政府的工業化政策緊密相關?!窘馕觥渴纠?結合地圖和歷史背景簡述近現代中國城市化的演變。
圖1:1949年以前的工業城市基本集中在京津唐地區和長江三角洲兩處沿海地區;這反映了近代中國工業城市分布極不均衡;與近代民族工業主要出現在沿海通商口岸有關。西北和西南地區存在少數中型工業中心城市;與抗戰時期企業內遷有關。
圖2:20世紀50年代;新建工業城市大多位于東北;華北等地區;主要是利用東北地區原有的經濟基礎,并使工業生產鄰近主要原料產地,也合乎國家安全的要求;并得益于一五計劃的實施,大力開展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有利于工業城市更均衡的分布。
圖3:20世紀60年代,城市化建設的重點在西南、西北地區;60年代,在國際局勢緊張的背景下,為應對潛在的戰爭風險;中國開展大規模三線建設;促使一些新工業城市出現,改善了工業布局,也增強了國防力量??梢?,近代以來中國城市化的發展與國內外局勢和政府的工業化政策緊密相關。15、略
【分析】【分析】
【詳解】
根據材料;可選取外部沖擊視角,提出觀點:西方的外部沖擊是推動中國近代以來城鄉關系變遷的重要因素。論述:結合所學,可從城市中心地位確立,城鄉經濟聯系日益加強,城鄉社會分工持續擴大;城市獲得了對農村的支配權,新式工業;交通運輸業和服務業的日益發達,形成中國城鄉間貿易網絡,加速了農村農產品和手工業產品的商品化趨勢;城鄉差距加速拉大,西方市場經濟外部沖擊帶來工商業城市的畸形繁榮,也導致廣大農村的衰敗與凋敝等方面進行論證說明。最后綜合說明,西方列強侵略帶來的外部沖擊,加速了中國近代以來城鄉關系變遷。(選取其他視角,觀點合理,史論結合,言之成理即可。)
【點睛】【解析】【示例一】
視角:西方的外部沖擊是推動中國近代以來城鄉關系變遷的重要因素。
論述:1840年以來;西方用堅船利炮打開中國國門,工業文明和市場經濟給中國農業文明和自然經濟帶來巨大沖擊,城鄉關系也進入加速變化時期。其一,城市中心地位確立,城鄉經濟聯系日益加強。城鄉社會分工持續擴大,并不斷深化,城鄉間人口流動也日益頻繁。其二,城市獲得了對農村的支配權。隨著新式工業;交通運輸業和服務業的日益發達,以及中國城鄉間貿易網絡的逐漸遍布,城市的影響力逐漸深入周邊農村和農村腹地,同時加速了農村農產品和手工業產品的商品化趨勢。其三,城鄉差距加速拉大。西方市場經濟外部沖擊一方面帶來工商業城市的畸形繁榮,另一方面導致廣大農村的衰敗與凋敝。
綜上所述;西方列強侵略帶來的外部沖擊,加速了中國近代以來城鄉關系變遷。
【示例二】
視角:均衡協調的整體性發展有利于城鄉協同發展;從而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論述:蘇聯斯大林時期優先發展重工業;忽視甚至犧牲農業,導致蘇聯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農民生產積極性受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關于版權行業規范合同
- 2025租賃合同范本簡化版
- 2025粳米買賣合同
- 2025年店面租賃合同范本下載
- 胃癌化療護理常規
- 普通心理學(第2版)課件 第三章 感覺
- 草原生字組詞課件
- 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結果應用主題教育研討活動英語心得體會模版
- 高中圓錐曲線(橢圓、雙曲線、拋物線)規律技巧總結模版
- 2025年HR年度個人工作總結模版
- 人教版七年級上生命的思考珍視生命微課
- 數學手冊(高清版)
- 《安井食品采購成本管理問題研究【開題報告+文獻綜述+正文】》17000字
-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測試題帶答案(20套)
- 招聘與配置課程心得體會5篇
- 東芝電梯緊急救出操作指南
- 保護性約束完整版
- 外貿發票 PI 形式發票模板范例
- 2022年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選擇性必修三答案與提示
- 中職護理專業課程標準
- GB/T 6742-2007色漆和清漆彎曲試驗(圓柱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