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各個關節活動度參考值演講人:日期:目錄關節活動度概述頸部關節活動度參考值肩部關節活動度參考值肘部關節活動度參考值髖部關節活動度參考值膝部關節活動度參考值踝部及足部關節活動度參考值01關節活動度概述它表示關節從起始位置到終止位置所能夠移動的范圍,通常以度數來衡量。關節活動度即關節運動時所通過的運動弧主動活動度是指患者主動運動關節時所能夠達到的運動范圍;被動活動度是指在外力作用下,關節所能夠達到的運動范圍。關節活動度可分為主動活動度和被動活動度關節活動度的定義關節活動度的重要性評估關節功能關節活動度是評估關節功能的重要指標,通過測量關節活動度可以了解關節的運動功能是否正常。診斷關節疾病指導關節康復關節活動度異??赡苁顷P節疾病的早期表現,如關節炎、關節僵硬等,通過測量關節活動度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診斷。關節康復的目標是恢復關節的正?;顒臃秶瑴y量關節活動度可以評估康復效果,為制定和調整康復計劃提供依據。量角器測量法使用量角器對關節進行角度測量,是評估關節活動度最常用的方法。測量時,需將量角器的中心對準關節的旋轉中心,然后移動量角器的臂,使其與關節的運動方向一致,最后讀取并記錄所測量的角度。目測法目測法是通過觀察關節的活動范圍來進行評估,適用于大關節和活動度較大的關節。測量時,需要讓患者保持放松狀態,然后觀察并記錄關節從起始位置到終止位置所能夠移動的范圍。目測法的準確性較低,但操作簡便,適用于快速篩查。關節活動度的測量方法02頸部關節活動度參考值0-45度,表示頸部可以向前屈曲的角度范圍。正常范圍頸部前屈受限,常見于頸椎病、頸部肌肉緊張等。異常表現患者坐位,保持頭部豎直,測量下頜與胸骨之間的角度。測量方法頸部前屈活動度0102030-45度,表示頸部可以向后伸展的角度范圍。正常范圍頸部后伸受限,常見于頸椎病、頸部肌肉僵硬等。異常表現患者坐位,保持頭部豎直,測量枕骨下方與背部之間的角度。測量方法頸部后伸活動度0-45度,表示頸部可以向左右兩側屈曲的角度范圍。正常范圍異常表現測量方法頸部左右側屈受限,常見于頸椎病、頸部肌肉不平衡等?;颊咦?,保持頭部豎直,分別測量左耳與左肩、右耳與右肩之間的距離。頸部左右側屈活動度正常范圍頸部左右旋轉受限,常見于頸椎病、頸部肌肉緊張等。異常表現測量方法患者坐位,保持頭部豎直,分別測量面部與豎直平面之間的角度。0-60度,表示頸部可以向左右兩側旋轉的角度范圍。頸部左右旋轉活動度03肩部關節活動度參考值0°-180°。正常范圍被測者上肢伸直,手臂向前抬起,測量手臂與軀干之間的夾角。評估方法若肩部前屈活動度受限,可能涉及肩關節周圍肌肉、肌腱或關節囊的粘連、僵硬或損傷。異常情況肩部前屈活動度肩部后伸活動度正常范圍0°-60°。評估方法被測者上肢伸直,手臂向后抬起,測量手臂與軀干之間的夾角。異常情況若肩部后伸活動度受限,可能涉及肩關節僵硬、肌肉緊張或疼痛等問題。肩部外展活動度正常范圍0°-180°。評估方法異常情況被測者上肢伸直,手臂向兩側抬起,測量手臂與軀干之間的夾角。若肩部外展活動度受限,可能涉及肩關節周圍肌肉、肌腱或關節囊的粘連、僵硬或損傷,也可能與肩袖損傷有關。01正常范圍0°-45°。肩部內收活動度02評估方法被測者上肢伸直,手臂向身體內側收攏,測量手臂與軀干之間的夾角。03異常情況若肩部內收活動度受限,可能涉及肩關節僵硬、肌肉緊張或疼痛等問題,也可能與肩關節脫位或骨折有關。04肘部關節活動度參考值0°-140°,受肘屈肌群的限制,屈曲角度過大可能導致軟組織損傷。屈曲角度屈曲動作對于日常生活中的拿取物品、抱物等動作至關重要。屈曲功能肘部屈曲受限可能由肘關節僵硬、骨折、關節炎等病理原因導致。屈曲異常肘部屈曲活動度010203伸展角度0°-180°,伸展時肘部伸直,角度過小可能導致功能障礙。伸展功能伸展動作對于手臂的伸展、平舉等動作至關重要,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動作。伸展異常肘部伸展受限可能由肘關節脫位、骨折、肌肉痙攣等病理原因導致。肘部伸展活動度肘部旋前活動度旋前角度0°-90°,旋前動作是前臂旋前的重要部分,對于手部的旋轉和翻轉至關重要。旋前動作在擰螺絲、翻轉手掌等動作中起到關鍵作用。旋前功能肘部旋前受限可能由前臂旋前肌群損傷、肘關節僵硬等病理原因導致。旋前異常旋后角度旋后動作在洗臉、梳頭等動作中起到關鍵作用。旋后功能旋后異常肘部旋后受限可能由前臂旋后肌群損傷、肘關節僵硬等病理原因導致。0°-90°,旋后動作是前臂旋后的重要部分,對于手部的翻轉和旋轉至關重要。肘部旋后活動度05髖部關節活動度參考值正常范圍0°~135°,即大腿向前彎曲的角度范圍。異常表現前屈角度過大,可能意味著髖關節屈曲攣縮或髂腰肌緊張;前屈角度過小,則可能表示髖關節伸展受限或髂腰肌無力。髖部前屈活動度0°~30°,即大腿向后伸展的角度范圍。正常范圍后伸角度過大,可能意味著髖關節過伸或臀部肌肉無力;后伸角度過小,則可能表示髖關節屈曲攣縮或腰部肌肉緊張。異常表現髖部后伸活動度髖部外展活動度異常表現外展角度過大,可能意味著髖關節外展肌群無力或骨盆前傾;外展角度過小,則可能表示髖關節內收攣縮或骨盆后傾。正常范圍0°~45°,即大腿向外側展開的角度范圍。正常范圍0°~30°,即大腿向內側收攏的角度范圍。異常表現內收角度過大,可能意味著髖關節內收肌群緊張或骨盆前傾;內收角度過小,則可能表示髖關節外展受限或骨盆后傾。同時,俯臥伸髖試驗陽性可能提示骶髂關節疼痛,需進一步檢查。髖部內收活動度06膝部關節活動度參考值主動屈曲135°-150°,被動屈曲可達160°。異常屈曲角度小于130°或大于155°可能提示關節病變或損傷。膝部屈曲活動度正常伸展角度0°-5°,完全伸展為0°。異常伸展角度大于10°可能提示關節病變或損傷。膝部伸展活動度約0°-30°。內旋范圍約0°-45°。外旋范圍超出正常范圍可能提示關節病變或損傷。異常旋轉角度膝部內外旋轉活動度(可選)010203用于評估前交叉韌帶損傷,陽性結果提示前交叉韌帶斷裂或松弛。前抽屜試驗用于評估后交叉韌帶損傷,陽性結果提示后交叉韌帶斷裂或松弛。后抽屜試驗膝關節穩定性評估(可選)07踝部及足部關節活動度參考值評估方法俯臥位,膝關節屈曲90度,檢查者一手固定小腿,另一手握住足跟,向上推足背,測量踝關節背屈的角度。正常范圍0°-20°異常情況踝部背屈受限可能導致步態異常,如足下垂或馬蹄足。踝部背屈活動度踝部跖屈活動度正常范圍40°-50°異常情況評估方法踝部跖屈受限可能導致蹲姿異?;虿叫袝r足跟不能著地。俯臥位,膝關節屈曲90度,檢查者一手固定小腿,另一手握住足跟,向下壓足背,測量踝關節跖屈的角度。內翻約30°,外翻約20°正常范圍足部內翻或外翻超過正常范圍,可能導致行走不穩或足部畸形,如足內翻畸形或外翻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