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肝硬化中醫診療指南
肝硬化是各種慢性肝病進展至以肝臟彌漫性纖維化、假小葉形成、肝內外
血管增殖為特征的病理階段,根據疾病發展的不同階段分為代償期和失代
償期肝硬化。代償期肝硬化進展為失代償期肝硬化的年發生率為5%~7%;
肝硬化進入失代償期后,中位生存時間由代償期的12年以上降至大約2
年。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通過病因控制及相關治療,肝功能逐步恢復穩定,
在較長時間內(至少1年)不再出現肝硬化失代償事件,稱之為再代償。
目前我國成人肝硬化患病率約為0.51%(700萬),而美國和歐洲成人肝
硬化患病率分別為0.27%(63.3萬)和0.10%(50萬'全球每年約有
116萬人死于肝硬化,占全球總死亡人數的2.1%,在所有疾病中排第11
位。引起肝硬化的原因很多,在我國以病毒性肝炎為主,歐美國家則以酒
精性肝硬化多見。美國肝病學會、世界胃腸病學組織、歐洲肝病學會、國
際腹水俱樂部、中華醫學會等先后制定了多部指南和共識,對肝硬化及其
并發癥的診治提出了指導意見,并隨著研究進展及臨床經驗的積累不斷更
新。
2008年中華中醫藥學會組織專家制定了《中醫內科常見病診療指南——
肝硬化》。近10余年來,隨著基礎與臨床研究的進展,對肝硬化臨床診治
等方面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同時,國內關于肝硬化的中醫證候規律、中西
醫結合治療的研究日趨增多,尤其是在抗肝纖維化方面中醫中藥發揮了重
要的作用。基于已發表的研究結果,遵循指南制定的方法討論并修訂本指
南,主要目的是推薦有循證醫學證據的肝硬化中醫診斷和治療方法,規范
中醫臨床診療過程。
本指南不是強制性標準,因此,臨床醫生在面對具體患者時,應在充分了
解有關本病的最佳臨床證據,認真考慮患者具體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礎上,
根據自己的專業知識、臨床經驗和可供利用的臨床醫療資源,制訂全面合
理的診療方案。本制定組將根據國內外有關肝硬化中西醫結合診療進展,
繼續對本指南進行更新和完善。
1范圍
本指南規定了肝硬化的診斷、辨證、治療、預防與調護,適用于18周歲
以上人群肝硬化患者的診斷和治療,因遺傳代謝性肝病的診治較為特殊,
不屬于本指南適用范圍。本文件適合于中醫科、中西醫結合科、感染科、
肝病科、消化科等相關科室臨床醫師使用。
2指南中的證據分級
2.1證據等級標準
采用GRADE分級系統對納入證據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進行匯總和質量評價。
根據GRADE方法,將證據質量分為高、中、低或極低3個等級(表11
在證據分級過程中,考慮5個降級因素一偏倚風險、不精確性、不一致
性、不直接性和發表偏倚,以及3個升級因素——效應量大、劑量反應關
系、可能的混雜因素。
2.2推薦強度
參照GRADE方法將推薦意見分為〃強(1)'"'弱(2)〃兩級。強推薦定義
為〃充分考慮到了證據的質量、患者可能的預后情況及治療成本而最終得出
的推薦意見〃;弱推薦定義為〃證據價值參差不齊,推薦意見存在不確定性,
或推薦的治療意見可能會有較高的成本療效比等,更傾向于較低等級的推
薦〃。通過名義群組法由專家投票,匯總得出推薦強度。
3術語和定義
肝硬化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以彌漫性B干細胞變性壞死、肝細胞再生和假小
葉形成、肝臟纖維組織大量增生為組織學特征的進行性慢性肝病,以肝功
能損害和門靜脈高壓為特征性表現,分為代償期和失代償期。失代償期可
出現腹水、消化道出血、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肝性腦病和肝腎綜合征等
多種并發癥。
在中醫學中無〃肝硬化〃病名記載,根據臨床表現,代償期肝硬化多屬于中
醫〃翩只〃〃積聚〃的范圍;失代償期出現腹水則屬〃鼓脹"〃水鼓〃范疇,其他尚
涉及〃黃疸〃〃水腫〃〃血證〃〃脅痛〃等病證。
4診斷依據
4.1西醫診斷
參照2019年版《肝硬化診治指南》和2023年版《中國肝硬化臨床診治
共識意見》,肝硬化臨床分為代償期和失代償期。
4.1.1代償期肝硬化的診斷依據
下列4條之一:(1)組織學符合肝硬化診斷;(2)內鏡顯示食管胃靜脈曲
張或消化道異位靜脈曲張,除外非肝硬化性門靜脈高壓;(3)B超、肝硬
度測定(LSM)或CT等影像學檢查提示肝硬化或門靜脈高壓特征,如脾
大、門靜脈21.3cm,LSM符合不同病因的肝硬化診斷界值;(4)無組織
學、內鏡或影像學檢查者,以下檢查指標異常提示存在肝硬化(需符合4
條中2條1①PLT<100x109/L,且無其他原因可以解釋;②血清白蛋白
<35g/L,排除營養不良或腎臟疾病等其他原因;@INR>1.3或PT延長
(停用溶栓或抗凝藥7d以上);?成人AST/PLT比率指數APRI評分>2。
需注意降酶藥物等因素對APRI的影響。
4.1.2失代償期肝硬化的診斷依據
在肝硬化基礎上,出現門靜脈高壓并發癥和/或肝功能減退。(1)具備肝
硬化的診斷依據;(2)出現門靜脈高壓相關并發癥,如腹水、食管胃靜脈
曲張破裂出血、膿毒癥、肝性腦病、肝腎綜合征等。
4.1.3臨床分期
根據患者是否伴有門靜脈高壓及并發癥,肝硬化分為5期。1期無靜脈曲
張和其他任何并發癥根據是否伴有顯著門靜揉高壓又分為1a及1b期;
2期出現靜脈曲張,但無靜脈曲張出血及腹水;3期出現腹水,無靜脈曲
張出血;4期表現為靜脈曲張出血,伴或不伴有腹水及肝性腦病;5期表
現為膿毒癥、難以控制的靜脈曲張出血或頑固型腹水、肝腎綜合征及肝性
腦病等多器官功能損傷。1~2期患者無明顯癥狀及并發癥,為代償期;3~
5期患者出現腹水、靜脈曲張出血及肝性腦病等并發癥,死亡率明顯升高,
為失代償期。
4.2中醫診斷
參照《中醫內科婦科兒科名詞》及《中醫內科常見病診療指南》中相關內
容制訂。
4.2.1病名診斷
代償期肝硬化多屬于中醫〃翻只〃〃積聚〃的范圍,失代償期出現腹水則屬‘鼓
脹”"水鼓〃范疇。其他尚涉及〃黃疸〃〃脅痛〃〃水腫〃〃血證〃等病證。
4.2.2證候診斷
凡具備主癥3項;或主癥2項和次癥1項,參考舌脈,即可診斷。
(1)肝郁脾虛證
主癥:①脅肋脹痛或竄痛;②胸悶善太息;③納食減少;④神疲乏力;⑤
舌質淡有齒痕,苔白。
次癥:①精神抑郁或性情急躁;②便濾;③皖腹痞悶;④咽部有異物感;
⑤乳房脹痛或結塊;⑥脈弦。
(2)濕熱內蘊證
主癥:①脅肋灼痛;②目膚黃染,色鮮明;③惡心或嘔吐;④口干苦或口
臭;⑤舌質紅,苔黃膩。
次癥:①皖悶,納呆,腹脹;②小便黃赤;③大便秘結或黏滯不暢;④脈
弦滑或滑數。
(3)瘀血阻絡證
主癥:①脅肋刺痛,痛處不移;②腹壁可有青筋;③脅下積塊;④舌質
暗紅,或有瘀斑;⑤唇色紫褐。
次癥:①面色焦黑或晦暗;②頭、項、胸腹見血痣赤縷;③脈弦細;④舌
下靜脈曲張。
(4)肝腎陰虛證
主癥:①腰痛或腰酸腿軟;②脅肋隱痛,勞累加重;③眼干澀;④五心煩
熱或低燒;⑤舌紅少苔。
次癥:①耳鳴、耳聾;②頭暈、眼花;③大便干結;④小便短赤;⑤口干
咽燥;⑥脈細或細數。
推薦意見1:代償期肝硬化最常見的中醫證型是肝郁脾虛證、濕熱內蘊證、
瘀血阻絡證和肝腎陰虛證。臨床需注意兼證或合證,上述證型如出現兼雜,
可根據臨床表現辨證為復合證型(B11
5臨床治療與推薦建議
5.1西醫治療原則
肝硬化診斷明確后,應盡早開始綜合治療。重視病因治療,必要時抗炎抗
肝纖維化,積極防治并發癥,隨訪中應動態評估病情。若單純藥物療效欠
佳,可考慮聯合胃鏡、血液凈化(人工肝)、介入治療,符合指征者進行
肝移植前準備。
5.2中醫治療原則
根據肝硬化正虛邪戀,氣虛血瘀的基本病機特點,以扶正祛邪、攻補兼施
為基本法則。代償期以疏肝健脾、清^濕熱為主,失代償期則多用益氣養
陰、滋補肝腎和健脾溫陽為法。復合證型宜相應主方合并加減治療。需要
指出的是,無論代償期和失代償期,活血化瘀、軟堅散結法常常貫徹始終。
5.3代償期肝硬化的辨證論治
5.3.1肝郁脾虛證
治法:疏肝解郁,益氣健脾。
推薦方藥:逍遙散(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加減。藥物組成:柴胡、
枳殼、當歸、白芍、炒白術、茯苓、炙甘草、生姜、大棗、薄荷。
推薦中成藥:肝爽顆粒。藥物組成:黨參、柴胡(醋制)、白芍、當歸、
茯苓、白術(炒1枳殼(炒1蒲公英、虎杖、夏枯草、丹參、桃仁、鱉
甲(燙力具有疏肝健脾,消熱散瘀,保肝護肝,軟堅散結作用。口服,1
次3g,1日3次。證據概要:一項Meta分析納入11個肝爽顆粒聯合核
昔(酸)類藥物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的隨機對照試驗(RCT)研究,
共912例患者。結果顯示,與單用核昔(酸)類藥物相比,聯用肝爽顆粒
能夠降低患者血清透明質酸(HAIMD=-61.15,95%Q:-92.71?-29.58,
P<0.00001xm型前膠原蛋白(pcm)(MD=-37.83,95%。:?54.26~
-21.40?<0.00001I層粘連蛋白(LNIMD=-42.04,95%CI:-57.19~
-26.90尸<0.000011IV型膠原(IV-CXMD=-50.13,95%。:-63.33~
-36.93,P<0.00001)水平,降低1_51\/1值(MD=-4.58,95%。:-5.36~
-3.81,P<0.000011
5.3.2濕熱內蘊證
治法:清熱利濕,益氣通瘀。
推薦方藥:茵陳蒿湯(東漢?張仲景《傷寒論》)加味。藥物組成:茵陳、
桅子、制大黃。
推薦中成藥:(1)強肝膠囊。藥物組成:茵陳、板藍根、當歸、白芍、丹
參、郁金、黃茜、黨參、澤瀉、黃精、地黃、山藥、山楂、六神曲、秦芫、
甘草。具有清熱利濕,補脾養血,益氣解郁作用。口服,1次1.2g,1日
3次。證據概要:一項Meta分析納入6個RCT研究,共443例慢性肝
炎患者。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強肝膠囊能明顯降低慢性肝炎血清肝
纖維化四項指標PCm(MD=-1.02,95%CI:-1.39--0.66)、IV-C
(MD=-0.96,95%Q?-0.79)、HA(MD=-1.37,95%CI:-1.71?
-1.03\LN(MD=-0.80,95%CI:-1.03~-0.56)水平(P值均<0.05\
(2)當飛利肝寧膠囊。藥物組成:水飛薊、當藥。具有清利濕熱,益肝
退黃作用。口服,1次1.0g,1日3次。證據概要:本指南工作組將5
項當飛利肝寧膠囊聯合西醫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的RCT研究進行
Meta分析,共納入456例患者。結果顯示,與單用恩替卡韋相比,聯合
治療組患者肝纖維化指標HA(MD=-23.10,95%CI:-25.84--2037,
P<0.000011LN(MD=-31.52,95%CI:-3458??28.46,P<0.00001\
PCD1(MD=-35.15,95%CI:-37.31~-33.00,P<0.00001)、IV-C
(MD=-27.44,95%Q:-29.74?-25.14rP<0.00001)B月顯降低。
5.3.3瘀血阻絡證
治法:活血行氣,化瘀軟堅。
推薦方藥:膈下逐瘀湯(清?王清任《醫林改錯》\藥物組成:當歸、川莒、
赤芍、桃仁、紅花、丹皮、烏藥、延胡索、香附、炒五靈脂、枳殼、甘草。
推薦中成藥:(1)扶正化瘀膠囊。藥物組成:丹參、發酵蟲草菌粉、桃仁、
松花粉、絞股藍、五味子(制1具有活血祛瘀,益精養肝作用。口服,1
次1.5g,1日3次。證據概要:一項Meta分析納入19個扶正化瘀膠囊
治療乙型肝炎肝硬化的RCT研究,共1769例患者。結果顯示,扶正化
瘀膠囊在改善ALRMD=-17.93,95%CI:-24.43--11.44,P<0.00001\
AST(MD=-21.24,95%CI:-31.96~-10.52,P=0.0001)、TBil
(MD=-10.29,95%CI:-11.71~-8.88,P<0.00001)、PCHI
(MD=-44.85,95%CI:-57.88~-31.81,P<0.00001\HA(MD=-67.38,
95%Q:-81.31?-53.45,P<0.00001\LN(MD=-33.47,95%CI:
-43.01--23.93,P<0.000011IV-C(MD=-32.08,95%CI:-43.11~
-21.04,P<0.000011Child-Pugh分級評分(MD=-1.31,95%CI:
-1.96~-0.65,P<0.0001X門靜脈直徑(MD=-1.33,95%CI:-2.09~
-0.57,P=0.0006\脾臟厚度(MD=-3.34,95%Q:-4.33?-2.34,
P<0.0001)和HBVDNA陰性轉化率(OR=2.72,95%Q:1.41?5.25,
P=0.003)方面優于對照組,無嚴重不良反應。(2)復方鱉甲軟肝片°藥
物組成:鱉甲(制1莪術、赤芍、當歸、三七、黨參、黃葭、紫河車、
冬蟲夏草、板藍根、連翹。具有軟堅散結,化瘀解毒,益氣養血作用C口
服,1次2g,1日3次。證據概要:一項Meta分析納入26個復方瞥甲
軟肝片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的RCT研究,共2717例患者。結果
顯示,復方鱉甲軟肝片在改善ALT(MD=-8.69Z95%CI:-13.27--4.12,
P=0.0002)、AST(MD=-6.09,95%CI:-10.55--1.631P=0.008)、
TBil(MD=-6.75,95%CI:-10.33~-3.16,P=0.0002)、PCffl
(MD=-25.50,95%CI:?28.15~-22.85,P<0.00001MD=-61.85,
95%CI:-82.42~-41.29,P<0.00001\LN(MD=-41.23,95%CI:
-49.97~-32?50,P<0.00001\IV-C(MD=-31.39,95%CI:-42.96-
-19.83尸<0.00001\門靜脈直徑(MD=-0.12,95%CI:-0.16~-0.07,
P<0.000011脾臟厚度(MD=?0,60,95%CI:-0.94~-0.26,P=0.000
5),HBVDNA陰性轉化率(OR=2.27,95%H:1.47~3.51,P=0.000
2),提高總有效率(OR=3.19,95%CI:2.08~4.90,P<0.00001)方
面更有效,無嚴重不良反應。(3)安絡化纖丸。藥物組成:地黃、三七、
水蛭、僵蠶、地龍、白術、郁金、人工牛黃、瓦楞子、牡丹皮、大黃、生
麥芽、雞內金、水牛角濃縮粉。具有健脾養肝,涼血活血,軟堅散結作用。
口服,1次6g,1日3次。證據概要:一項Meta分析納入26個安絡化
纖丸聯合恩替卡韋治療乙型肝炎肝硬化的RCT研究,共2663例患者。
結果顯示,安絡化纖丸聯合恩替卡韋治療乙型肝炎肝硬化,在降{氐患者代
償期HA(MD=-59.97,95%CI:-68.15--51.79,P<0.00001\LN
(MD=-62.20,95%CI:-78.15~-46.25,P<0.00001)、IV-C
(MD=-48.02,95%Q:-54.19~-41.50,P<0.00001)以及失代償期
HA(MD=-145.04,95%Q:-154.92~-135.17,P<0.00001)、LN
(MD=-86.38,95%CI:-105.77--66.98,P<0.00001)、PCIH
(MD=-131.05,95%CI:-142.5319.56,P<0.00001)、IV-C
(MD=-108.22,95%CI:-122.49--93.95,P<0.00001),縮小門靜
脈內徑(MD=-0.07,95%CI:-0.14--0.01,P=0.003),縮小脾厚度
(MD=-3.28,95%CI:-4.1-2.46,P<0.00001),提高門靜脈內徑
改善率(RR=1.55,95%。:1.37~1.75,P<0.00001),提高脾靜脈內
徑改善率(RR=1.77,95%CI:1.52-2.06,P<0.00001)等方面均明
顯優于恩替卡韋單藥治療。(4)和絡舒肝膠囊。藥物組成:白術(炒)、
白芍、三棱、香附(制、莪術、當歸、木瓜、大黃、紅花、鱉甲(炙入
桃仁、郁金、茵陳、海藻、昆布、玄參、地黃、熟地黃、虎杖、土鱉蟲、
柴胡、制何首烏、凌霄花、蛻螂、五靈脂、黑豆、半邊蓮。具有疏肝理氣,
清化濕熱,活血化瘀,滋養肝腎作用。口服,1次4.65g,1日3次c證
據概要:一項Meta分析納入15個和絡舒肝膠囊治療乙型肝炎肝纖維化
的RCT研究,共1840例患者。結果顯示,和絡舒肝膠囊對主要的血清
纖維化指標HA(MD=82.31,95%CI:37.44~127.19,P=0.0003\
LN(MD=36.83,95%。:11.84~61.82,P=0.004\PCin(MD=47.17,
95%CI32.68~61.66,P<0.00001\IV-QMD=72.77,95%CI:47.65-
97.89,P<0.00001)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優于常規保肝治療。但該研究
結果認為和絡舒肝膠囊抗纖維化作用不及復方鱉甲軟肝片和扶正化瘀膠
囊。(5)九味肝泰膠囊。藥物組成:三七、郁金、疾藜、姜黃、大黃(酒
制1黃苓、蝶蚣(不去頭足1山藥、五味子。具有化瘀通絡,疏肝健脾
作甩口服,1次1.4g,1日3次。證據概要:本指南工作組將2項九味
肝泰膠囊聯合恩替卡韋治療慢性乙型肝炎代償期肝硬化的RCT研究進行
Meta分析,共納入414例患者。結果顯示,與單用恩替卡韋相比,聯合
治療組患者肝纖維化指標HA(MD=-19.41,95%CI:-22.11--16.72,
P<0.000011LN(MD=-28.39,95%。:-30.95~-25.82,P<0.00001\
PCm(MD=-32.99,95%CI:-35.57~-30.43,P<0.00001)、IV-C
(MD=-1039,95%CI:-11.66--9.12,P<0.00001)明顯降低。
5.3.4肝腎陰虛證
治法:滋腎養肝,清熱化瘀。
推薦方藥:一貫煎(清?魏之誘《續名醫類案》)加減。藥物組成:生地黃、
北沙參、麥冬、枸杞子、當歸、川楝子、黃苓、片姜黃、白芍、鱉甲先煎。
推薦中成藥:(1)六味五靈片。藥物組成:五味子、女貞子、連翹、莪術、
苣莢菜、靈芝泡子粉。具有滋腎養肝,活血解毒作用。口服,1次3片,
1日3次。證據概要:一項Meta分析納入18個RCT研究,共2168例
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或肝硬化患者。結果顯示,與單用常規藥物相比,
聯用六味五靈片能夠降低HA(MD=-1.04,95%CI:-1.56--0.52,
P<0.00011LN(MD=-1.64,95%CI:-2.06-1.23,P<0.00001\
PCin(MD=-1.85,95%CI:-2.39?-132,P<0.00001)、IV-C
(MD=-2.44,95%CI:-3.02--1.86,P<0.00001)水平,降低血清
TBil(MD=-0.95,95%Q:-1.28-0.62,P<0.00001\ALT(MD=-132,
95%CI:-1.57--1.07^<0.000011AST(SMD=?1.61,95%CI:-2.01~
-1.21P<0.00001水平提高患、者HBVDNA轉陰冢RR=1.19,95%CI:
1.12~1.26,P<0.00001)及臨床有效率(RR=1.27,95%CI:1.20~
1.35zP<0.00001I(2)心肝寶膠囊。藥物組成:人工蟲草菌絲粉0具
有補虛損,益精氣,保肺益腎,扶正固本作用。口服,1次6~8粒,1日
3次。證據概要:本指南工作組將5項心肝寶膠囊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肝纖
維化的RCT研究進行Meta分析,共納入400例患者。結果顯示,與常
規治療組相比,心肝寶聯合治療組患者肝纖維化指標HA(MD=-72.92,
95%CI:-82.22--63.61,P<0.00001)、LN(MD=-9.64,95%CI:
-14.42?-4.87,P<0.00001\PCffl(MD=-34.60,95%CI:-44.01?
-25.20,P<0.00001XIV-C(MD=-40.86,95%CI:-48.07--33.65,
P<0.00001)明顯降低。
推薦意見2:代償期肝硬化肝有B脾虛證推薦方藥逍遙散加減(C1);推薦
中成藥肝爽顆粒(B1%
推薦意見3:代償期肝硬化濕熱內蘊證推薦方藥茵陳蒿湯加減(C1);推
薦中成藥強肝膠囊(B1\當飛利肝寧膠囊(C2\
推薦意見4:代償期肝硬化瘀血阻絡證推薦方藥膈下逐瘀湯加減(B1);
推薦中成藥扶正化瘀膠氯B11復方鱉甲軟肝用B11安絡化纖丸(B1X
和絡舒肝膠囊(B1)和九味肝泰膠囊(B2I
推薦意見5:代償期肝硬化肝腎阻虛證推薦方藥一貫煎加減(C1);推薦
中成藥六味五靈片(B1\心肝寶膠囊(C2X
5.4失代償期肝硬化并發癥的中醫治療
病因治療和抗炎抗纖維化治療能夠有效阻斷或減緩肝硬化的進展、減少并
發癥的發生,是肝硬化治療的關鍵。對于已經出現并發癥的患者,還需積
極進行并發癥的治療。肝硬化并發癥的西醫治療可參考相關西醫診療指南。
本指南在失代償期肝硬化并發癥的中醫治療方面,重點推薦以下證據等級
較高的經典方劑和名家經驗方。具體中醫辨證論治可參考《肝硬化腹水中
醫診療專家共識意見(2017)》《中醫內科臨床診療指南?肝腎綜合征(修
訂版)》等相關中醫指南或專家共識。
5.4.1腹水
5.4.1.1普通型肝硬化腹水
(1)五苓散(東漢張仲景《傷寒論》),適用于膀胱氣化不利之蓄水證。
藥物組成:茯苓、白術、豬苓、澤瀉、桂枝。證據概要:一項Meta分析
納入10個五苓散加減治療肝硬化腹水的RCT研究,共982例患者。研究
結果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RR=1.22,95%CI,
P<0.00001);治療組Child-Pugh評分改善優于對照組(MD=-1.88,
95%CI:324~-0.52,PR.007);治療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RR=0.27f95%CI:0.09?0.77,P=0.011(2)實脾飲(宋?嚴用和《濟
生方》),適用于脾虛水停證。藥物組成:白術、厚樸、木瓜、木香、草果、
大腹子(即檳榔)、茯苓、干姜、制附子、炙甘草、生姜、大棗。證據概
要:一項Meta分析納入12個實脾飲治療肝硬變腹水的RCT研究,共1
007例患者。結果顯示,治療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RR=1.27,95%CI:
1.16~1.38)。治療組在降低體質量(MD=-4.969,95%Q:-6.429~
-3.509)、腹圍(MD=-9.56,95%CI:-14.17~-4.95)、癥狀積分
(MD=-2.805,95%CI:-3.909--1.702),升高白蛋白(MD=6.263,
95%CI:4.570~7.960)和24h尿量(MD=-2.805,95%CI:-3.909?
-1.702)等方面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0.05X(3)
益氣活血方,適用于氣虛兼血瘀證。藥物組成:黃茜、炒白術、柴胡、赤
芍、郁金丹參、當歸、生蒲黃(包煎\澤瀉。證據概要:一項前瞻性、
多中心、隨機對照、雙盲研究探討了自擬益氣活血方結合西醫治療方案治
療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氣虛血瘀證患者的療效優勢點及安全性,該研究以
6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氣虛血瘀證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西
醫基礎治療,觀察組口服益氣活血方顆粒,對照組口服益氣活血方安慰劑
顆粒。從腹水減少趨勢及凈體質量、腹圍下降趨勢看,觀察組優于對照組,
且通過治療前后腹部超聲示腹水量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在中醫癥狀改善方面,觀察組在氣虛血瘀證癥候群的改善較對照組明顯
(P<0.01),且益氣活血方具有較好的安全性。(4)健脾補腎利水方,適
用于脾腎陽虛水停證。藥物組成:黨參、生山藥、菟絲子、枸杞、生地黃、
炒麥芽、大腹皮、炒白術、白茅根、山萸肉、柴胡、枳實。證據概要:一
項隨機對照研究觀察了健脾補腎利水方對肝硬化腹水患者肝前、脾腎間隙、
肝腎間隙、下腹部腹水量的影響。該研究將納入標準的138例肝硬化腹水
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69例。對照組給予西醫基礎治療,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服用健脾補腎利水方,療程為1個月,隨訪1個月。觀
察組治療1個月及隨訪1個月體質量、腹圍、肝前、下腹部腹水量、腹水
指數低于同時期對照組(P<0.05),治療15d、隨訪1個月脾腎間隙、肝
腎間隙腹水量顯著低于同時期對照組(P<0.05\
5.4.1.2頑固型肝硬化腹水
(1)徒都子補氣湯,適用于血瘀水停證。藥物組成:海蛤殼、赤芍、川
苜、三棱、莪術、鱉甲、生黃葭、桑白皮、拿苗子、大腹皮、郁李仁、茯
苓、防己、牽牛子、通草。證據概要:一項隨機對照研究觀察徒都子補氣
湯加減聯合西醫常規療法治療肝硬化頑固型腹水的臨床療效。將57例肝
硬化頑固型腹水患者分為治療組(32例)和對照組(25例\對照組采用
西醫常規治療,治療組在西醫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徒都子補氣湯,兩組
療程均為145治療7d與治療前組內比較,治療組24h尿量增加
(PvO.O5),體質量、腹圍、仰臥位腹水深度減少(P<0.05),對照組上
述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7d、14d組間比較,24h尿量、仰臥
位腹水深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1相較于單純采用西醫常規療法,
加用徒都子補氣湯更有助于肝硬化頑固型腹水的消退,且未增加腎功能損
傷、電解質紊亂的風險。(2)滋腎柔肝方,適用于肝腎陰虛水停證。藥物
組成:北沙參、麥冬、生地、楮實子、豬苓、當歸、枸杞子、川楝子。證
據概要:一項隨機對照研究觀察了滋腎柔肝法治療肝腎陰虛型肝硬化頑固
型腹水患者的臨床應治該研究將納入標準的72例肝腎陽虛型頑固型腹
水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每組36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利尿
劑(螺內酯160mg/d、味塞米80mg/d),輸注白蛋白,治療性腹腔穿
刺放液治療4周;治療組患者在對照組綜合治療的基礎上將利尿劑減半,
同時加用滋腎柔肝法中藥湯劑治療4周。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臨床有效率
分別為91.6%、58.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患者平均
24h尿量、腹圍、臨床療雙肝功能指標改善情況均優于對照組(P<0.05X
5.4.1.3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
血必凈注射液,藥物組成:紅花、赤芍、川苜、丹參、當歸。靜脈注射,
50mL加生理鹽水100mL靜脈滴注在30-40min內滴畢,1日2次。
病情重者,1日3次。證據概要:一項Meta分析納入9個RCT研究,共
744例患者。結果顯示血必凈注射液聯合抗生素治療組共有384例患者,
其中342例患者總體應答(89.1%);單用抗生素組共有360例患者,其
中264例患者總體應答(73.3%I血必凈注射液組總體應答率顯著高于
單用抗生素組(OR=2.95,95%CI:1.97-4.42,P<0.00001\血必凈
聯合抗生素組肝硬化相關并發癥肝性?病(OR=0.19,95%Q008~0.47,
P=0.0004\肝腎綜合征(OR=0.38,95%CI:0.21~0.70,P=0.002)
發生率低于單用抗生素組。
5.4.1.4腹水的中醫外治法
中藥敷臍能提高肝硬化腹水總有效率。推薦〃消脹貼":大黃、菜熊子、甘
遂、沉香、丁香「水月鼓貼〃適用于脾腎陽虛水停證,藥物組成:黃苣、肉
桂、砂仁。上述藥物研末以醋(或蜂蜜)調,外敷于神闕穴。證據概要:
一項Meta分析納入13篇隨機對照文獻共855例患者。結果顯示,試驗
組I/口級腹水消退率高于對照組(RR=2.67,95%CI:1.67~4.27);能
減少腹SKMD=-2.97,95%。:-2.98~-1.97);降低體質量MD=-1.68,
95%。:-2.02~-1.34);增加尿量(MD=200.47z95%。:147.34~
253.61),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0.05X
推薦意見6:普通型肝硬化腹水推薦五苓散(B11實脾飲(B1I益氣活
血方(B1)、健脾補腎利水方(C2);頑固型肝硬化腹水推薦徒都子補氣
湯(C21滋腎柔肝方(C2);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推薦血必凈注射液(B2\
應用時需辨證施治。
推薦意見7:推薦消脹貼(C1)和水月鼓貼(C2)等中藥敷臍療法輔助治療
肝硬化腹水。
5.4.2食管胃靜脈曲張破裂出血
門靜脈高壓癥是肝硬化患者食管胃靜脈曲張及食管胃靜脈曲張破裂出血
的根本原因。多項研究證實,扶正化瘀膠囊、復方鱉甲軟肝片、安絡化纖
丸等抗纖維化中藥干預能夠改善食管胃靜脈曲張程度、門靜脈和脾靜脈血
流動力學,降低食管胃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率、再出血風險及死亡風險。-
項181例肝硬化伴食管胃靜脈曲張患者隨機、對照、雙盲、多中心、前瞻
性研究,根據食管胃靜脈曲張程度及有無出血分為輕度食管胃靜脈曲張、
中重度食管胃靜脈曲張、預防再出血,治療2年、隨訪中位時間50個月
后,輕度食管胃靜脈曲張中扶正化瘀膠囊組累積出血率顯著低于安慰劑組
(3.4%vs23.7%,P<0.05),中重度食管胃靜脈曲張中扶正化瘀膠囊聯
用晉奈洛爾組累積出血率顯著低于晉奈洛爾組(15.2%vs43.6%,
P<0.05),預防再出血中扶正化瘀膠囊聯用普秦洛爾組累積再出血中位時
間顯著高于普蔡洛爾聯用安慰劑組[(40.0±17.9)月vs(7.0±2.3)月,
P<0.051該研究體現了中醫藥在預防食管胃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和預防食
管胃靜脈曲張破裂再出血方面的優勢。
5.4.2.1食管胃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一級預防
加味瓜簍散,適用于瘀血阻絡證。藥物組成:瓜簍、紅花、生牡蠣、三七、
白術、郁金、炙甘草。證據概要:將2項加味瓜簍散治療肝硬化門靜脈高
壓的RCT研究進行Meta分析,共納入137例患者。結果顯示,與常規
治療組相比,加味瓜簍散聯合治療2個月能夠顯著降低門靜脈血管內徑
(MD=-0.76,95%Q:-1.27~-0.24,P=0.004),提升門靜脈血流量
(MD=-394.41,95%CI:-763.43--27.38,P=0.04\
542.2食管胃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二級預防
健脾化濕止血方,適用于脾虛證。藥物組成:黃苣、黨參、白術、黃苓、
黃連、木香、白茅根、生地黃。證據概要:一項隨機對照研究探討了健脾
化濕止血方對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患者1年內發
生再出血的臨床療效。該研究將110例肝硬化食管胃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患
者隨機分為中西醫結合組、西醫對照組,各55例。西醫對照組給予內科
綜合治療,中西醫結合組在此基礎上加用健脾化濕止血方,療程12周,
隨訪至48周。第48周時,中西醫結合組出血率45.5%,西醫對照組為
63.6%,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X提示健脾化濕止血方能降低
食管胃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患者1年內再出血風險。
推薦意見8:食管胃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一級預防推薦加味瓜簍散(C2);
食管胃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二級預防推薦健脾化濕止血方(C2\應用時
需辨證施治。
5.4.3肝性腦病
(1)安宮牛黃丸。藥物組成:體外培育牛黃、水牛角濃縮粉、人工麝香、
珍珠、朱砂、雄黃、黃連、黃苓、桅子、郁金、冰片。口服或鼻飼,1次
1丸,1曰1~2次。證據概要:一項Meta分析納入9個安宮牛黃丸聯合
西藥治療肝性腦病的RCT研究,共640例患者。結果顯示,安宮牛黃丸
聯合西藥治療的總有效率較單獨西醫治療高(OR=4.87,95%CI:2.90~
),血氨的降低較單獨西醫治療更為顯著(
8.17zP<0.00001MD=-9.44,
95%。:2.86~6.03,P<0.00001H2)醒腦靜注射液。藥物組成:
麝香、郁金、冰片、框子。靜脈滴注,0.9%氯化鈉注射液或5%~10%葡
萄糖注射液250~500mL中加入醒腦靜注射液10~20mL,1日1次。
證據概要:一項Meta分析納入11個醒腦靜聯合門冬氨酸鳥氨酸治療肝
性腦病的RCT研究,共725例患者。結果顯示,醒腦靜聯合門冬氨酸鳥
氨酸組的治療有效率(OR=3.52,95%CI:2.33~5.33,P<0.00001\
血氨(MD=-25.81f95%CI:-37.16--14.46,P<0.00001)、神志轉
清醒時間(MD=-0.53,95%Q:-0.89~-0.17,P=0.004\認識功能-
數字符號試驗(MD=13.82,95%CI:9.15-18.49,P<0.00001)優于
單純西醫治療組。(3)新清開方,適用于熱毒血瘀證。藥物組成:大黃、
郁金、白術、敗醬草。證據概要:一項隨機對照研究觀察了新清開方防治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輕微型肝,性腦病的臨床療效。該研究將68例慢
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肝性腦病患者隨機分為防治組和對照組,每組34
例。在常規抗病毒、保肝及對癥支持治療的基礎上,防治組予新清開方口
服,對照組予乳果糖口服溶液口服,兩組療程均為305組間治療后比較,
神經心理學測試指標(NCT-A、DST)的改善情況,ALT、AST、白蛋白、
血氨、內毒素水平的改善情況防治組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值均<0.05\
防治組大腸埃希菌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雙歧桿菌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
值均<0.05X兩組神經心理學測試指標復常率比較(27.3%vs6.5%),
防治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1提示新清開方可以更好地提高慢性乙
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肝性腦病患者的認知能力,改善其肝功能及血氨、內毒
素水平,調節腸道菌群,改善其臨床轉歸情況。(4)益氣養陰解毒化瘀方,
適用于氣陰兩虛血瘀證。藥物組成:沙參、麥冬、大黃、厚樸、枳實、赤
芍、石菖蒲。證據概要:一項隨機對照臨床試驗評價了益氣養陰解毒化瘀
方加減聯合西藥治療輕微型肝性腦病的臨床療效。該研究納入經Stroop
測試診斷為輕微型肝性腦病患者100例,其中益氣養陰解毒化瘀方加減聯
合西醫治療組(中西醫結合治療組)和西醫治療組各50例。治療后,中
西醫結合治療組Stroop測試結果的總關閉階段時間、息開放階段時間、
總開放階段時間+總關閉階段時間較本組治療前縮短,且分別較西醫治療
組縮短更明顯(P值均<0.05I中西醫結合治療組有效率為94%,優于西
醫治療組的72%(P<0.01X提示益氣養陰解毒化瘀方加減聯合西藥治療
輕微型肝,性腦病能改善患者認知能力提高治療有效率。(5)中醫外治法:
大黃煎劑。藥物組成:大黃、烏梅。水煎取汁200mL,保留灌腸。證據
概要:一項Meta分析納入11個大黃煎劑保留灌腸治療肝性腦病的RCT
研究,共1207例患者。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治療組總有效率較高
(OR=3.40,95%CI:2.51~4.59,P<0.00001);清醒時間較對照組減
少(MD=-2.89,95%CI:-4.32~147尸<0.0001);數字連接試驗(NCT)
時間較對照組減少(MD=-1.80,95%CI:-2.87~-0.73,P=0.0009);
血氨水平低于對照組(MD=-2.34,95%。:-3.39~?1.29,P<0.0001\
推薦意見9:肝性腦病推薦安宮牛黃丸(B1)醒腦靜注射液(B2)、新清
開方(C2)益氣養陰解毒化瘀方(C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