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潔公司營銷管理機密教程_第1頁
寶潔公司營銷管理機密教程_第2頁
寶潔公司營銷管理機密教程_第3頁
寶潔公司營銷管理機密教程_第4頁
寶潔公司營銷管理機密教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寶潔公司營銷管理機密教程

《再靠近一點看寶潔》

“現在,你能夠更靠近一點看這家制造出無限成功品牌的企業,發現P&G的成功秘訣!

營銷戰略、品牌管理、企業文化、團隊協作、人才培養、產品開發……幾乎所有營銷管理專

家都把P&G列為典范,學術界及企業界關于P&G的觀察研究也從未停止過。此次,P&G首

次主動將經營之道完整地呈現在大家面前,巨細無遺地剖析P&G屹立160多年的…”

第一部認識寶潔

十多年前,百年老店P&G遠征臺灣市場,連續其企業文化與經營精神,在臺灣不僅無中

生有,更在短短的時間內成為臺灣第一大廣告主,并成功地制造出許多成功的品牌。品牌管

理與最佳人才是P&G最寶貴的資產,唯有兢兢業業地持續經營,寶貴的資產才能傳承下去,

并制造出令人艷羨的行銷典范。

第一部認識寶潔

第一章從市場新兵到第一大廣告主(1)

P&G畢竟是何方神圣?P&G創立于1837年,系由蠟烙商威廉寶特(WilliamProcter)與肥

皂商詹姆士磴伯(JameGamble)在美國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市合夥成立的,設立當時系以制造

與販售蠟燭及肥皂為主(今日P&G已不再販售蠟燭了),公司名稱就以兩個創辦人的姓氏為名,

稱之詹Procter&Gamble,簡稱P&G。

通過160多年的持續努力,P&G現在是全球最大的消費用品公司之一,年營業額高達四

百億美元,旗下品牌近三百種,行銷全球隊160馀國,服務將近期50億消費者,其所包含的

產業包含美容保養用品、嬰兒、婦女衛生及家庭用品、零食及飲料用品、織品及家用品、健

康用品等五大類。旗下知名的品牌則包含海倫仙度絲、飛柔、沙宣、潘婷、好自在、幫寶適、

歐蕾、品客、SK-II與蜜絲佛陀等等。

隨著全球化時代的來臨,P&G已從過去以美國市場為主的美國企業,成功蛻變為一家以

全球市場為焦點的全球化公司(globalcompany)0如今,P&G全球總部設于辛辛那提市,

營業據點遍布80多個國家,全球員工將近十一萬人。

品牌管理制度的濫觴

長久以來,P&G一直在產品的研發、制造、與行銷上居于全球領導地位,尤以行銷的

優異表現最為人所津津樂道,這就與聞名遐邇的品牌管理制度脫不廠關系了。1931年,當時

擔任佳美香皂經理的麥肯洛(NeilMcElroy)提出了以“品牌管理”為主題的報告,并獲得了高階

主管的認同,因此,P&G就成為品牌管理制度的先驅者與擁護者,其行銷運作也隨之轉變成

以品牌為核心的操作,這個制度一直沿用至今,已成為P&G最大的特色。P&G藉由品牌經

理全權負責品牌經營的制度,鼓勵內部良性競爭,而達到提升員工士氣與公司續效的雙重利

益。品牌經營與內部競爭的創舉,使P&G拉開與競爭者之間的行銷差距,得以在行銷操作上

領先群雄,并在市場上屢建奇功,此系統更被哈佛商學院使用,作為教學課程,由此可見P&G

在品牌管理與行銷操作上,的確有其不容忽視的代表性與實力,這也是為什么P&G值得我們

深入研究的根本原因。

事實上,P&G除了在行銷表現上備受確信之外,在經營管理上也備受推崇,被業界尊稱

之全球經營最佳的企業之一。根據美國《財星》(Fortune)雜志的年度調查,P&G已連續多

年獲選為“美國十大最受贊賞的企業”之一:也在針對企業招募及留住人才的能力所做的調

查中獲得高度的評價。2000年,《商業倫理》(BusinessEthics)雜志更將P&G評選為全球

100大最佳企業公民前五名:許多學者專家在寫教科書或者參考書時更常以P&G為范例,認

為P&G足以做為其他企業的典范。

人才是企業最寶貴的資產

除此之外,P&G對人才的重視在業界也是出了名的,為了激發員工的向心力與認同感,

確保公司利益與員工利益能夠合而為一,P&G在員工福利與激勵制度上也投注了許多心力,

并被許多人譽為業界表率。早在1885年,P&G就實行每周上班五天半的制度,為美國工業

史創下先例:緊接著,在1887年,又率先推出員工利潤分享制,每個員工按照薪資與工資總

額的比例來發放現金股利,每年發放兩次;1891年,P&G訂定了特別條款讓員工入股;到了

1903年,又進一步實施利潤分享與員工認股結合的制度:1915年,在美國普遍缺乏退休保險

計畫的情況下,P&G率先實行全面性的病殘退休人壽保險,以保障員工及其家屬;到了1918

年,又率先引進每天工作八小時的觀念,隨彳度又于1933年,推行每周工作五天的制度:到了

1998年,P&G更推出了全球員工都享受得到的員工認股選擇權,讓所有員工都能夠成為P&G

的股東,而非只限于管理干部。由此可見,P&G在縮短工時、利潤共享、與照顧員工上身體

力行,并深獲好評。諸如此類的具體作為,不僅落實了P&G重視人才的主張,也為P&G所

希望建立的主人翁精神(ownership)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然則,為什么P&G要花這么多心力在員工照顧上?由于P&G堅信,人才是企業最寶貴的

資產,也是企業競爭力的根本來源,假如沒有源源不斷,為公司整體利益奮戰不懈的優秀人

才,P&G如何能持續在市場稱霸?又如何能持續經營其行銷王國?況且,行銷運作并非在真空

狀態下獨立進行的,需要有關部門的緊密配合才能竟其功,假如沒有各部門菁英齊心協力、

共同合作,P&G是無法成為行銷典范的。如何為各部門成功招募菁英、有效整合各部門、號

召成立實力堅強的跨部門團隊、經由緊密的合作推動各項行銷運作,并順利達成行銷目標,

也是P&G成功的行銷經驗中非常重要的關鍵,值得我們深入探討。因此,盡管這是一本探討

P&G行銷成功奧秘的書,但絕非狹隘地就行銷談行銷,而是從企業整體運作的角度觀察行銷

運作如何進行。

企業文化發揮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P&G的經驗充分顯示出,成功的行銷運作除了有賴專業的行銷部門之外,更需要優異

的產品、精密的市調、專業的業務部門與公關部門、擅長分析的財務部門,與物流彳發勤部門

等有關部門的全力配合與支持。假如行銷部門獨強而其他部門弱,或者是行銷部門與其他部

門不合,或者是公司內部無法有效整合,都會讓行銷運作無法順利有效地進行,難以發揮應

有的強大威力。

問題是,要如何才能確保公司上下愿意從公司整體利益的角度,舍棄個人與部門的利

益,與行銷部門并肩作戰,提供其所需的資源與支援?這就跟P&G強烈的企業文化息息有關

了。P&G之因此能夠歷經一百多年而不衰,其中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就是來自其強烈的企業文

化。比如I,重視人才、市場導向、內部升遷、團隊合作,與鼓勵創新等等。藉由不斷培養優

秀人才與經驗傳承,P&G造就出許多表現優異的杰出人士,并對企業的績效表現與永續經營

有不可磨滅的奉獻。然而,人才培養背彳受,潛移默化、無所不在的企業文化影響,是使人才

從一張白紙變成P&G人的重要加工程序。藉由P&GWay的持續薰陶,原先生嫩的菜鳥(P&G

偏好雇用沒有工作經驗的新人從基層培養起,再由內部升遷表現優異的人才),逐步成為專業

老練的P&G人。在這個培訓的過程里,這些P&G人早已在不知不覺中,將企業文化加以內

化而視之為當然,因此,當我們在探討P&G的行銷奧秘時,顯然不可忽略此一重要課題。

此外,一提到P&G,很多人都會聯想到它是一家擅長行銷操作的顧客導向公司,P&G

在市場上這么多知名的重量級品牌,叫人想要不注意其在行銷上的優異能力也難。但是,假

如因此而忽略非行銷部門的奉獻與價值,估計是一種過于簡化的武斷結論。前已提及,行銷

運作的順利進行與否,除了行銷部門本身的專業能力之外,更需要其他部門的全力支援與配

合,因此,唯有緊密的團隊合作,才能使行銷部門在沒有彳菱顧之憂的情況下,專注于市場變

動、消費者偏好、競爭者行動、與行銷策略的擬定與執行上。團隊合作已然成為該公司企業

文化的一部份,讓所有成員在潛移默化、耳襦目染的情況下,將團隊合作變成其第二天性

(secondnature),從而成為其行銷運作能夠在市場上屢建奇功的重要推動力量之一。因此,

當我們在探討P&G的行銷奧秘時,讓競爭者羨慕不已(甚互有點不敢相信),卻自覺瞠乎其

彳麥、自嘆弗如的團隊合作精神,也是我們關注的重點之一。

P&G前董事長白波(JohnPepper)曾經指出:“P&G給人的印象是一個行銷導向的企

業,事實上我們是最早的研發企業,研發是我們經營的骨干。”P&G自成立以來,一直對產

品研發非常重視,希望能夠持續推出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優異產品,以作為行銷操作的重要基

礎。目前其研發經費大約占其營業額(約四百億美元)的4%,全球共設有22個研發中心

(TechnicalCenters),并聘有7500名左右的研發人員(其中約有1250位博士)。這樣的投資手筆

遙遙領先競爭同業,也使P&G的研發/創新能力,是其他競爭者難望其項背的。事實上,在

整個行銷操作的過程里,P&G會先透過嚴謹、科學化的市場調查,傾聽消費者與市場的聲音,

并全方位地搜集市場資料,深入挖掘消費者還有什么尚未獲滿足的需求(unmetneeds),然

彳度據此研發出適當的產品,并規畫出適當的行銷方案,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由此可見,產

品研發是P&G在行銷操作上的重要支柱,在探討P&G的行銷成功奧秘時,千萬不能忽略R&D

這個重要的幕彳受支援角色。畢竟,假如沒有源源不斷的創新產品,行銷人員頂多也只是“難為

無米之炊”的巧婦,就算有一身好功夫,也只能徒嘆“英雄無用武之地品牌經營為核心要

前已提及,品牌管理制度是由P&G首先倡議,并完全加以落實的,品牌經營已然成為

P&G最核心、最關切的關鍵事務。前任P&G執行長阿茲特(EdArtzt)就曾經說過:“品牌忠誠

度是我們的事業基礎。''這也是為什么P&G這個母公司的知名度,并不如其旗下知名品牌那

么響亮。品牌幾乎能夠說是P&G的一切,在P&G的任何會議或者討論里,只要是違反品牌

資產(offequity)的決策都會遭遇強烈的反對與質疑,行銷人員最大的使命與任務,就是如何

建立、維系、強化品牌的生命。基于對品牌經營與品牌資產的重視,P&G的任何行銷決策除

了考量短期效應之外,更會評估其長期沖擊,不可能只為了短期近利,而忽視其關于品牌所

可能產生的長期下利影響。這種兼顧長短期觀點的決策邏輯,并以對品牌資產的沖擊作為決

策重要參考根據的作法,是P&G與競爭者的重大差異,也是探討其行銷奧秘的過程里,所務

必正視的另一個重要議題。

第一部認識寶潔

第一章從市場新兵到第一大廣告主(2)

進入臺灣市場

1985年,臺灣消費、家用品市場日益成熟,P&G乃與南僑化工公司合資成立“寶僑家

品股份有限公司“,為P&G奠定立足臺灣的基礎。同一年,寶僑家品陸續在臺灣推出幫寶適(臺

灣第一個紙尿褲產品)與含去頭皮層配方的海倫仙度絲洗發精,掀開了P&G經營臺灣市場的

序幕。

P&G一向以策略規畫能力著稱,任何作為均是慎思熟慮的結果,不可能莽撞地任意而

為。通過深入訪談之彳及,也發現到,該公司切入臺灣市場的時間與切入的產品類別及產品選

擇,背彳叁均有其一貫的策略性思考,是謀定而彳叁動的縝密規畫,而非隨興所至的任意作為。

從整體環境面的角度分析能夠發現,當時臺灣所呈現的是:(1)市場日益開放,歡迎外資進駐:

(2)經濟起飛,人們花得起錢去買,也愿意花多一點錢去買品質優異的好產品,并懂得欣賞

品質優異的好產品。這樣的背景條件符合P&G一貫的高品質、高價位的行銷策略,因此,在

環境面上能夠說是相當契臺。接下來的問題就在于如何切入市場、切人什么市場、與要憑什

么在市場上與人競爭?其中的關鍵在于找對人才,找對產業,配合優異的產品,研發技術上的

優勢,與高人一等的行銷策略,使P&G成功地打開臺灣市場,并在市場上占有日益重要的地

位。

就找對人才而言,P&G一進入臺灣市場,就非常認真、努力地招募本地優秀人才加入,

落實P&G長久以來“從當地招募優秀的新人,派遣資深人員從基層開始訓練起,培養出優秀

的當地主管,以期日彳食能逐步接管當地業務”的經營哲學。問題在于,當時P&G的名號在國

內還不是很響亮,要想吸引一流學府的高材生,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況且,寶僑家

品要與當時在國內已赫赫有名,且許多求職者向往的花旗、IBM等重量級國際企業爭奪優秀

人才,是處于相對不利的地位。但即使是在這樣艱困的環境里,P&G還是積極嘗試各類方法,

如當時在國內尚未十分普遍的校園招募,竭盡心力地游說一流學府的高材生加入公司的陣營,

希望吸引一流人才加入寶僑家品,為公司的長遠進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畢竟,努力招募佼佼

者進入公司,加以持續的訓練,培養出專業的P&G人,是P&G能夠歷久不衰的要緊關鍵之

人才順利招募進來之彳灸,寶僑家品不惜重資,由國外派駐P&G的資深洋教練帶領本土

新兵,希望盡快培養出優秀的寶僑家品人。當時,即使品牌經理都是調派已在P&G服務兩、

三年的P&G人,希望讓新進人員盡速融人P&G文化。由于外籍教練個個都是身經百戰的資

深人員,自然能夠帶領這些新人進入狀況,讓他們學得個中精髓,并順利融入P&G的企業文

化與行事風格。藉由這樣積極的人才招募與培養計畫,P&G的企業文化與行事風格終于成功

地轉移到臺灣,并培養出本地的經理人才,接手日益吃重的經營任務。這樣積極的人才招募

與培訓策略,逐步受到市場注目,加上寶僑家品的行銷操作也的確讓市場眼睛為之一亮,彳菱

續人才招募所遭遇的困難隨之減少,寶僑家品不僅順利招募到源源不絕的優秀人才,并奠定

了寶僑家品日益茁壯的堅實基礎。

再就找對產業而言,寶僑家品一開始選擇切入的產業,系以沒有國際企業層于顯著領

先地位的產業為優先考量。如先躲開紙類市場(舒潔為領導品牌)、洗衣粉市場(聯合利華

(Unilever)旗下的白蘭為領導品牌)、牙膏市場(黑人牙膏為領導品牌),選擇先切入當時尚屬

處女地的紙尿褲市場與并無顯著領導品牌的洗發精市場。P&G在研發科技上的領先優勢與專

業的行銷能力,果然在市場上初試啼聲,就獲得亮麗的成果,讓市場人士眼睛為之一亮。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事實上,寶僑家品一進入臺灣,就先從整體消費者需求來評估,看看自己在那個市場

有機會成為No.1。因此,該公司注意到當時的洗發精市場是一個群雄爭逐的分裂市場,并

沒有任何品牌的市占率超過10%,也沒有強大的國際品牌。既然洗發精市場并無顯著的領導

品牌,P&G在這個產品類別上也擁有相當領先的研發技術與產品選擇,顯然其中存在著相當

不錯的機會。基于這樣主客觀環境的綜合分析之彳發,洗發精市場就成為寶僑家品優先鎖定的

重點市場。

既然已經鎖定重點市場,接下來的工作就是藉由有系統的市場調查,深入熟悉整個市

場的狀況。寶僑家品發現,臺灣的消費者希望洗發精能夠讓她(他)們的頭發柔順好梳理,烏

黑亮麗,像在美容院剛做完頭發般地漂亮,還要免除頭皮層的困擾。問題在于,這些主流需

求在當時卻仍未獲得充分的滿足,關于寶僑家品而言,是一個很好的機會點。當時的洗發精

市場并無顯著領先的重量級品牌,市場上仍有未獲滿足的需求(unmetneeds),再加上P&G在

洗發精市場擁有領先的研發技術與優異的產品組合,剛好能夠滿足臺灣市場的需要,洗發精

市場自然成為P&G積極介入的重點市場。

為了有效因應消費者的需求,寶僑家品陸續在市場上推出海倫仙度絲(1985年推出:對

應“免除頭皮層的困擾”的需求),飛柔二合一(1988年推出;對應“柔順妤梳理”的需求)、潘

婷(1990年推出;對應“烏黑亮麗”的需求),與沙宣(1992年推出;對應“像在美容院剛做完頭

發般地漂亮”的需求)等洗發精產品,并獲得市場廣泛的好評。由于精準掌握市場需求,并藉

由技術領先的優勢,如率先于1988年推出在技術上具重大突破性的飛柔二合一洗發精,陸續

在市場上推出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產品,再配合一貫的專業行銷手法,寶僑家品果然成功切入

洗發精市場,并順利拿下市場領導者的地位。即使是今日,寶僑家品旗下的洗發精品牌組合

在市場的整體占有率,仍然無人能夠挑戰的。光是海倫仙度絲這個品牌,就已經連續蟬聯市

場領導品牌的地位數年之久,這在品牌忠誠度并不高的洗發精市場,可說是難能可貴的異數。

在寶僑家品進入臺灣市場的過程里,除了洋教練的傾囊相授與全球資源的鼎力協助之

外,本地新進人員的賣力演出也是不容忽視的關鍵。這些初生之犢所發揮出來的拼勁與沖勁,

充分發揮了臺灣人那種“肯學肯做”的水牛精神、“輸人不輸陣、愛拼才會贏”的“candoattitude”,

與特殊的創新能力,讓許多P&G洋教練印象深刻,更讓寶僑家品在臺灣市場揚名立萬,創下

許多令人稱奇的“臺灣奇跡”,如潘婷洗發精與SK-II的案例,就是為人所津津樂道的故事。

從臺灣反攻全球市場

潘婷洗發精原本只是一個小品牌,但在寶僑家品行銷人員賦子“健康亮麗的頭發''這個

新定位與新生命之彳及,居然成功地在臺灣洗發精市場成為舉足輕重的品牌,這種讓品牌起死

回生的重大成就,連P&G美國總部都注意到了。P&G把當時在臺灣負責潘婷的品牌經理調

到美國總部,讓他將臺灣成功的模式復制到全球市場上。通過有效復制這個特殊的商業模式

(businessmodel)之彳菱,潘婷從此飛上枝頭變鳳凰,從一個原本并不起眼的小品牌,搖身變成

在全球洗發精市場數一數二的重量級品牌,即使到今日,其市場地位仍然屹立不搖,經得起

時間的考驗與競爭的沖擊。

SK-n則是另一個值得一提的案例,當P&G并購蜜絲佛陀時,很多業界人士部認為化

妝品市場與P&G所慣常經營的通常消費品市場并不相同,P&G缺乏化妝品市場的經驗,貿

然進入此一特殊的市場,實在有點不自量力。因此,有許多人,包含許多同業,就在一旁等

著看P&G的笑話。即使是遠在臺灣的寶僑家品,也面臨到不熟悉市場、不知從何處切入的窘

境。

通過一段時間摸索,寶僑家品的行銷團隊決定以SK-n作為進入市場的主攻部隊,并

選擇回異于以往業界重平面媒體的宣傳手法,改以大量的電視廣告對消費者直接訴求,并由

知名女藝人在廣告上與消費者分享使用SK-II的經驗與成果。一開始,這種突破傳統的行銷

手法被業界譏為外行,認為寶僑家品只會亂砸銀子。但就在業界的訕笑聲還沒停歇時,SK-II

的拉式策略卻已成功打開SK-n的知名度,將消費者拉到專柜前,為SK-n扎下了堅實的市場

基礎。當業界仍感到不可置信的時候,SK-II不僅未因一鳴驚人的成果而感到沾沾自喜,反而

繼續乘勝追擊,讓競爭者毫無招架之力。結果,在短短幾年之內,SK-n就從一個重新上市的

“市場新兵”,變成市場領導品牌,讓原本準備看好戲與在一旁訕笑的人,不僅一臉尷尬,并

趕快做好自我調整的動作,甚至仿效原先嘲笑的SK-II作法,以免自己的市場繼續受到SK-II

的侵蝕。

就在SK-II成功地攻占臺灣市場之彳菱,寶僑家品將這個成功的臺灣經驗,復制到中國

大陸與香港等地,希望能夠把這個成功的模式,推廣到更多市場上,使SK-II能夠在更多的

地方揚眉吐氣。

到了1990年,P&G基于全球化的考量,乃從南僑化工手上將寶僑家品的股份全部購

回,使寶僑家品成為P&G百分之百擁有的子公司,只是,基于營運上的便利,寶僑家品的中

文名稱仍繼續沿用,這就是為什么即使寶僑家品已經成為P&G的臺灣子公司,但卻繼續以“寶

僑家品”作為其公司名稱,而非以臺灣寶磴作為其公司名稱的根本原因。

在筆者執筆之時,寶僑家品的年營業額剛剛跨越新臺幣一百億元的門檻,創下了歷年

來的新高,這樣的經營成果,相當難能可貴。從臺灣業界的標準來看,寶僑家品這樣的規模

不可謂不大,但假如從P&G的全球觀點來看,不算是太大的市場。然則,從P&G的全球觀

點來看,寶僑家品除了奉獻一百億臺幣的營業額之外,還有什么重大的價值與奉獻呢?根據訪

談的結果,筆者歸納出兩個部份,其一為臺灣是一個不錯的測試市場(testmarket):其二為臺

灣能夠成為商業模式的創新者。

就測試市場而言,臺灣的媒體生態夠完整而復雜,有線電視、廣播電臺、平面媒體多

得難以計數:臺灣的消費者夠成熟世故,也夠精明挑剔,而且臺灣的所得、生活已具有一定

水準以上:通路也相當完整而復雜,從量販店、百貨公司、個人商店、超級市場到便利商店

一應俱全,都相當蓬勃進展:臺灣的市場競爭相當猛烈,任何一個被測試的產品都會受到競

爭者猛烈攻擊,這種情況相當有助于測試的進行與結果的解讀。此外,臺灣的市調機制、公

關運作、廣告公司、與其他相配合的機制都相當完備,足以讓測試順利進行,不受到不必要

的干擾。就是由于臺灣的市場規模夠小也夠大,夠復雜也夠成熟,使它成為一個相當理想的

測試市場。

就商業模式的創新者而言,前文所提及之潘婷與SK-II就是典型的代表。臺灣雖屬彈

丸之地,但仍能夠經由行銷創新的摸索,發掘具可復制性的成功模式,將它推廣至其他地區,

乃至于全球市場。關于P&G全球總部而言,這種行銷創新絕對具有重大的策略價值與奉獻。

就由于臺灣市場不大,剛好能夠成為行銷創新的實驗室,藉此尋找具可復制性的成功模式,

制造臺灣在全球市場上的特殊價值。

第一部認識寶潔

第一章從市場新兵到第一大廣告主(3)

第一大廣告主

就全球的角度而言,一百億的營業額不算特別大,但就臺灣的家品業而言,寶僑家品

已經是市場領導者了,因此,其行銷運作的規模與影響力,也是業界最大手筆的。P&G一向

是廣告有用論的忠誠擁護者,因此,在P&G的行銷操作里,都會用力地使用廣告,以吸引消

費者的青睞與認同,并在市場上拉大與競爭者的差距,從而塑造出無人能及的品牌形象與品

牌資產。基于這樣的思考邏輯,寶僑家品也重用廣告,并成為臺灣第一大廣告主。事實證明,

大量的廣告的確對寶僑家品的營業額有正面助益,這也就是為什么即使消費者關于大量使用

廣告有雜音出現,寶僑家品仍不改其重用廣告的心意。因關于重用拉式策略的業者而言,廣

告的大量使用本來就是維持其品牌優勢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則,關于號稱“行銷務必之惡”的廣告運作,市場上的批判畢竟有無道理呢?比如,有

些人就批判,假如不是打那么多的廣告,請那么多知名女藝人現身說法,SK-II就不用賣那么

貴了。但事實上,SK-II之因此價格比較貴,完全是由于原料Pitera昂貴所致,廣告經費所影

響的程度有限。相反地,藉由大量的廣告吸引大量的使用者,才使寶僑家品能夠由于經濟規

模的效果而將價格訂在大家能夠同意的范圍內,而不像精品級品牌一樣,只有少數人享用得

起。再換個角度看,以其市占率與廣告費相較下,SK-H的廣告支出在業界并不算特別高,只

是由于它的市場占有率較高、營業規模較大,所提撥出來的廣告預算乍看之下就覺得多,以

業界的標準來看,就明白那只是一種錯覺罷了。

回饋社會

進入臺灣市場十多年的寶僑家品,除了致力于市場的征戰之外,關于回饋社會也相當

積極。從1995年開始,寶僑家品就持續贊助“六分鐘護一生”的公益活動,大力呼吁女性定期

做子宮頸抹片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由于子宮頸癌的早期治愈率相當高。通過這些

年來持續的宣導,臺灣女性的受檢率已從原先的6%,提升至60%以上,大幅降低子宮頸癌

對女性的威脅。由于“六分鐘護一生”的宣導效果極佳,政府衛生單位乃希望將勸導女性定期

前往醫療院所檢查乳房,提早發現乳癌、及早治療的呼吁,納入“六分鐘護一生”的宣導里。

關于這樣的請托,寶僑家品認為,有關子宮頸癌的宣導工作的階段性目標已初步達成,既然

乳房檢測率偏低,使早期發現乳癌的機率不高,因而對女性的威脅已然超過子宮頸癌,乃同

意衛生單位的要求。寶僑家品從2001年開始,將“六分鐘護一生”的宣導重點擴大為“三點不

漏,,,呼吁女性們除了定期同意子宮頸抹片檢查之外,還要定期到醫療院所同意乳房檢查,并

提醒婦女們,光是靠自己在家里自行檢查乳房是不夠的。在“六分鐘護一生,三點不漏”的持

續大力宣導下,相信國內女性前往醫療院所同意乳房檢查的比率會顯著提升。

ECR的推動

除此之外,為了提升整體流通業的效率,寶僑家品從1996年開始積極推動“有效率的

消費者回應”(EfficientconsumerResponse:ECR),更將最新的ECR知識與臺灣政府單位及

上下游產業分享,讓此技術及成果被廣泛地運用,并協助上下游夥伴因應WT0所帶來的沖

擊,提供消費者更迅速的服務、更合理的價格、與更好的產品價值。

所謂ECR,是要使零售商、經銷商、代理商及制造商有效率地補貨、周轉庫存量,以

提升效率,節約成本。有監于ECR對整體競爭力的助益,政府單位關于推動ECR的態度也

日益積極。2000年10月,寶僑家品進一步與行政院經濟部簽訂策略聯盟,共同推動ECR,

協助政府提升整體產業的競爭力。盡管關于寶僑家品而言,推動ECR未必能帶來立即的利益,

但秉持著“做對的情況(doingtherightthing)”的優良傳統,寶僑家品仍然義無反顧地積極推動。

重視長期耕耘,積極回饋社會,扮演好企業公民的角色,正是P&G互久不變的堅持,寶僑家

品亦奉行此一基本經營哲學。

由于寶僑家品在市場、企業經營上的優異表現,而且善盡企業的社會責任,從1998年

開始,連續多年榮獲《天下雜志》票選為“最佳聲望標竿企業《天下雜志》這項調查系以

十項“競爭力指標”為評占基準,其中包含前瞻能力、創新能力、顧客導向、管理效率及組織

效能、財務能力、吸引/培養人才的能力、運用科技及資訊加強競爭優勢的能力、國際營運

能力、擔負企業公民的能力、與長期投資價值:然彳叁由一千多位企業負責人與產業分析專家,

評選出各個產業的最佳標竿。其他上榜者還包含臺積電、花旗銀行、奧美廣告、與IBM等各

界翹楚。獲得這樣的殊榮,意味著寶僑家品十多年來的努力深得國內社會的確信,也能夠看

出寶僑家品不僅是一擲干金、面不改色的第一大廣告主,而且是一個有策略、有績效、且善

盡社會責任的組織。

第一部認識寶潔

第二章品牌管理制度(1)

自從1931年率先推出品牌管理制度以來,P&G一直是品牌管理制的忠實支持者,并

十分堅持品牌的價值。品牌是P&G立足市場,領先群雄的堅實基礎,對P&G的全球領導地

位具有無法取代的重大影響力。只是,關于以品牌管理為基礎的P&G而言,品牌固然是成敗

關鍵,但實際上負責品牌管理的品牌人員,更是其中靈魂人物。由于P&G擁有表現優異的知

名品牌,吸引一流的人才加入:由于有一流的人才持續加入,才能使品牌表現持續優異,形

成品牌管理的良性循環。進一步言之,品牌與人才的關系就宛如“雞生蛋、蛋生雞”的相互關

系一樣,唯有兩者并重,才能讓品牌生生不息。

P&G對品牌重視的程度,能夠從其高階主管大多出身品牌經理人一事窺其一二,甚至

非行銷部門出身的主管,在晉升的過程里,也常常會被要求先到行銷部門去磨練。有了品牌

管理的實務背景,往彳叁在作決策時,自然會將品牌考慮在內,而不可能在缺乏品牌操作背景

的情況下,做出傷害品牌的事。事實上,品牌經理人在全公司管理人員所占的百分比,不到

兩位數,但卻是絕大多數高階主管的來源。因此,有人說,行銷部門是高階主管的搖籃:也有

人說,行銷部門是升遷至高階主管的必經之路。盡管事實未必如此,這樣的描述稍嫌夸張,但

某種程度而言卻充分突顯出P&G關于品牌與品牌管理的重視,并視其為人員升遷與公司管運

的重要關鍵。

經營管理的指導原則

在正式介紹品牌管理制度之前,我們應該先花一點時間談談P&G在經營管理上的四項

指導原則(guidingprinciples),以作為彳爰續討論之基礎。這四項原則是P&G經營模式的基礎,

是P&G累積多年經驗所淬取出來的精華,其中包含:

?消費者至上(ValueConsumers)

?進展優異產品(DevelopSuperiorProducts)

?制造特殊品牌(CreateUniqueBrands)

?放眼未來(ForwardLooking)

(一)消費者至上原則

就消費者至上而言,坊間有關這方面的書籍可說是汗牛充棟,但問題在于知易行難,

很多企業只是光說不練,或者掛在嘴

邊隨口說說罷了。但對P&G而言,這絕對不是用來唬人的原則,而是要劍及履及地加

以落實,由于那是促使P&G深入熟悉消費者及進行其他操作的基本原動力。事實上,“消費

者至上,,早已成為P&G企業文化的一環,并成為所有員工日常工作的一種習慣與態度,唯有

以此為基礎,才有可能有效落實品牌管理,否則一切都將只是空談。

在這樣的指導原則下,促使P&G的行銷人員大量運用市場調查,并透過各類管道搜集

市場情報,以深入熟悉消費者,探知消費者的認知/需求缺口,累積對消費者的認識與熟悉

(consumerknowledgeandunderstanding),繼而從中淬取出消費者洞見(consumerinsights),作

為品牌管理的重要參考根據。這種傾聽顧客心聲,熟悉顧客需要的作法,正呼應了“顧客所需,

常在我心”的基本行銷原則,也符合P&G長久以來所鼓吹“以消費者需求為基礎”的品牌管理

機制。

P&G相信消費者具有辨識能力,能夠推斷產品價值的高低,因此,P&G以價值方程式

作為行銷操作的重要基礎,價值=所認知的效益/價格。即消費者會在一定的價格范圍內,比

較各個產品的價格與效益,從中選擇最高價值的品牌。當然,這并不意味價值高低是唯一要

素,能夠不理會價格的高低,畢竟價格高低還是非常重要的關鍵因素。基于相信消費者具有

辨識價值高低能力的前提,P&G認為品牌務必持續提供物有所值,甚至是物超所值的產品,

才能持續贏得顧客的滿意與歡心,據以建立品牌忠誠度與堅強的市場地位,畢竟,顧客才是

決定市場贏家的最彳發仲裁者(finaliudge)。

消費者至上的原則所強調的基本概念是,行銷人員關于消費者的重視是持續的,而不

限于購買之前。因此,對消費者購彳度的持續關切,更是消費者至上的具體展現。比如,P&G

對顧客的來信/來電一律盡快回覆,讓顧客持續感受到P&G對消費者的關切,并得到滿意的

解決之道。如此一來,顧客關系部門就能夠持續有效落實消費者至上的原則,并將消費者所

傳遞進來的訊息定期反應給品牌經理、產品研發部門、制造部門,與高階主管等等,讓顧客

心聲更廣為散播,發揮更大的效用。

盡管許多企業均設有顧客關系部門,但大多數只是消極地處理顧客埋怨,位既不高,

權亦不重。P&G卻視之為深耕顧客關系的重要機制,并給予重要的責任與權限,要求將消費

者訊息定期/不定期地傳遞給公司內部有關部門。P&G下是被動、消極地坐等消費者上門申

訴,而是透過附在產品包裝上的免付費消費者熱線等方式,積極鼓勵消費者提供回饋,并給

予迅速、滿意的處理,有效落實顧客至上的基本原則。

(二)進展優異產品

就進展優異產品而言,基于對顧客的尊敬與重視,P&G投注了許多心力在產品研發上,

希望不斷推出帶給顧客真正價值的優異產品,而非華而下實的創新。P&G的研發努力是以消

費者需求為基礎的,除了P&G獨立設置的行銷研究部門之外,研發部門也有責任進行市場調

查與消費者研究,深入熟悉消費者行為與需求,據以作為研發的基礎,研發的方向才能與消

費者需求相契合,也才能持續推出符合市場需求的優異產品。

P&G相信優異的產品是品牌管理不可或者缺的基礎,任何不具優勢的新產品,都不符

合P&G關于產品價值與競爭優勢的要求,也不可能與消費者見面,一定要有明顯的優勢足以

令消費者心動,才符合P&G關于優異產品的要求。因此,P&G每年都投入龐大的經費,尋

求下個年度產品的改善空間,開發深具潛力的創新產品,P&G對研發的投資與產品的銷售,

一直都讓競爭對手望塵莫及。此外,P&G對投資于新技術的產品極具耐心,只要經評估認為

具有進展的潛力,即使要花很長一段時間研發,也不可能遭遇問題或者質疑。事實顯示,這

樣的耐心與堅持是旗下知名品牌如幫寶適、品客、與潘婷等屹立不搖的要緊原因之一。

以品客為例,它所推出的新洋芋片在前25年可說是完全失敗,然而,P&G并未放棄,

事彳爰證明,這樣的耐心與堅持獲得了相當豐厚的報償。在這段期間里,P&G研發出一種新技

術,能夠用脫水的馬鈴薯制成大小相同且省空間的薯片,存放于類似網球簡的容器,免去傳

統袋裝薯片易碎且不易儲存的缺點。然而,消費者比較喜歡以完整馬鈴薯切片制成的傳統口

感,P&G花了數年的時間才抓到消費者喜歡的口味,又花了幾年才摸索出行銷洋芋片的訣竅,

如今,品客已是揚威國際的洋芋片領導品牌。

(三)制造特殊品牌

就制造特殊品牌而言,P&G一向就堅信品牌的威力,認為產品優勢固然是品牌的核心

關鍵,但品牌本身也應該塑造出特殊的形象,與消費者建立情感與信賴的連結,繼而與競爭

品牌有所區隔。在家品市場上,消費者系以品牌作為購買的重要參考,因此,品牌的知名度、

形象、與消費者的信賴程度,就變成左右消費者購買決策的關鍵因素。這也是P&G堅持每個

品牌要獨立運作,并塑造出獨一無二的品牌形象,在市場上建構出專屬的品牌資產的根本原

因。

在制造特殊品牌的過程里,只要P&G發現市場上還有其他品牌的存活空間,公司找得

到具有競爭力的適當產品與市場切人之道,又能顧及自家品牌不致自相殘殺,能夠一致對外,

提升整體市占率,就會毫不猶豫地再推出新品牌加入戰局。由于假如自己不相準時機推出新

品牌,等因此將市場空間平白地拱手讓人。與其讓競爭者有機可乘,不如自己推出新品牌自

我競爭,自家人再怎么競爭,只要游戲規則拿捏好,整體市占率的提升還是有利于公司的,

這種自我競爭的多品牌策略,是P&G在品牌管理上的一大重點。只要每個品牌都以提供消費

者特定利益作為定位基礎,P&G都會放手讓旗下品牌公平誠實地自由競爭,決定誰勝誰敗的

是消費者,而不是公司的高階主管。在這樣的游戲規則下,P&G藉由自家品牌的良性競爭與

市場區隔,盡可能地攫取市場,將競爭者遠遠地拋諸腦彳發。

比如,在臺灣的洗發精市場,P&G就先彳度推出了海倫仙度絲、飛柔、潘婷,與沙宣等

品牌,使其洗發精市場的霸主地位無人能夠撼動。

在制造特殊品牌的過程里,P&G要求每個品牌經理要扛起品牌盈虧的全部責任,將品

牌當作事業體一樣經營。關于這一點,很多受訪者都曾經提及,在P&G,品牌經理就宛如一

個迷你總經理,要綜觀全局,并對品牌經營的績效負全責,其中的差別只在于品牌經理不像

總經理那樣,擁有真正的實權能夠直接指揮各個部門聽其號令,而務必藉由溝通協調取得他

人的支持與配合。事實上,品牌經理的成敗關鍵,就在因此否能有效地在內部各品牌相互競

爭的情況下,持續取得各部門的資源與支援,構成強有力的跨部門合作團隊,以順利推動管

理品牌所需活動。

第一部認識寶潔

第二章品牌管理制度Q)

(四)放眼未來

就放眼未來而言,有些企業著眼于短期收益,而不愿投資未來,這與P&G的長期眼光

形成強烈的對比。柯林斯與帕拉0amesCollins&JerryParra)合著的《企業長青》(BuiltOLast)

一書就明白指出,所有的成功企業都有一共通點——放眼未來,這并不意味著企業不需因應

市場變動做短期調整,只是意味著企業應該要具有前瞻性與一致性,不因短期變動而改變長

期的堅持。成功企業的核心價值與經營原則應有其持續性與連貫性,不可能任意更動,假如

企業喪失未來的遠景,則這個企業將很難成功。

為了放眼未來,P&G認為品牌本身務必充滿活力與生命力,并與時俱進,由于品牌運

作的目的并非為了短暫的榮景,而是永續的經營。因此,品牌應該隨著消費者需求的變動而

不斷改變,也應該為了提供給消費者更好的滿足而精益求精。比如,汰漬除了提升產品品質

外,也不斷回應消費需求的變化,

過去數十年來,不僅洗衣機功能大幅改變,洗衣習慣也不一致以往,衣服質料與生活

方式也不斷在改變,使汰漬不斷地推出新包裝、新配方、新產品,持續滿足消費者洗衣的需

求。盡管產品配方及包裝已經有明顯的變化,但廣告策略與定位卻始終如一,也就是市面上

洗凈力最強的洗衣產品。

此外,P&G最特別的地方是對長期獲利的重視,由于水續經營的基本前提就是長期獲

利能力。P&G不像某些美商企業那般短視近利,只掛念每季的獲利表現,更不可能刻意討好

投資人與華爾街分析師,P&G相信獲利最終來自于正確的決策,而正確決策的影響力遠超過

一季的時間。只要看看P&G對新產品與技術研發所展現的耐心,與對品牌經營的持續投資,

就能夠看到他們對長期獲利的重視。如此的觀點促使P&G大量投資于居市場領導地位的重量

級品牌,即使這些品牌需要大量的投資與長期的等待才能有所收成,只要假以時日,它們的

獲利能力也能如倒吃甘蔗般地漸人佳境。

基于這樣的觀點,P&G在撤換品牌時,也會毫不猶豫地快刀斬亂麻,即使有一些品牌

的現況看起來還不錯,一旦其獲利表現低于水準;或者不符合公司長遠的進展,P&G都會明

快地停止投資,不可能拖拖拉拉,由于資源要集中在效率最高,獲利潛力最好的地方。

堅持優越的品牌管理制度

自從1931年率先推出品牌管理制度至今,由于外在環境的改變與know-how的累積,

P&G也對此一制度做了某些調整,以持續發揮領先群雄的競爭力。根據筆者的觀察,P&G目

前的品牌管理制度之因此能夠順利運作,且持續在市場上領先群雄,根基于六項堅持的基礎,

即以行銷為基礎(market-ing-based)>以團隊合作為基礎(teamwork-based)、以產品類別為基

礎(category-based)、以消費者洞見為基礎(consumerinsight-based)、以研發為基礎(R&D-based),

與以品牌資產為基礎(equity-based)(注1)。

(一)以行銷為基礎

就以行銷為基礎(marketing-based)而言,它有兩個意函,其一為行銷文化的普及,

讓所有成員都熟悉行銷與品牌的重要性,也讓所有成員都熟悉到行銷成敗與品牌興衰、企業

1.品牌資產(BrandEquity)在國內譯文有品牌權益及品牌資產等不一致的說法。學界以

品牌權益為主,但寶僑家品則一貫使用品牌資產之譯文,因此本書使用品牌資產。

體績效息息有關,也與每個成員的支持與配合程度緊密連結。基于這樣的懂得與共識,

P&G希望成為一家大家都樂于共襄盛舉、不分彼此的行銷企業。行銷部門人員固然足全心投

入行銷操作與品牌管理的專職行銷人員(full—timemarketers;FTM),非行銷部門的人也應

該給予充分的支持與配合,并扮演好每個人所背負的任務與角色,以利行銷運作與品牌管理

之順利進行。換言之,非行銷部門盡管各有所司,但仍然扮演非專職行銷人員(part-time

marketers:PTM)的角色,由于唯有他們持續參與及支持,并扮演奸所被給予的行銷角色,行

銷運作才能順利進行。藉由行銷文化的持續薰陶與引導,P&G希望所有部門擺脫不必要的部

門主義,并樂于攜手合作:行銷文化能夠讓他們清晰地熟悉到,這是基于提升企業整體利益

所設計出來的合作機制。

P&G在行銷運作上所累積出來的多年know-how與優秀品牌經理,乃得以在品牌管理

上領先群雄。行銷能力所重視的是FTM的行銷本領,而行銷文化則化阻力為助力,引導PTM

前來共襄盛舉,使FTM得以在PTM的鼎力相助下,將一身的行銷本領發揮得淋漓盡致,下

用擔心非行銷部門的掣肘。在目標一致、攜手合作的情況下,行銷運作與品牌管理自然能夠

順利進行,且展現出傲人的整體成績。

(二)以團隊合作為基礎

就從團隊合作為基礎(teamwork-based)而言,這與FTM及PTM的概念息息有關。在

P&G里,品牌管理以產品類別為基礎,并由品牌經理出面號召有關部門的專家,構成產品類

別小組(categoryteam),作為制訂品牌有關決策的討論機制。假如公司內的環境是部門藩籬林

立、互相猜疑又盛行部門主義,這個小組一定難成大事。但由于行銷文化的薰陶與其他有關

配套措施,使非行銷部門的小構成員部樂于支持及參與,使產品類別小組能夠在友善的氣氛

下順利運作,并發揮群策群力的重大效果。產品類別小組的順利運作,正是P&G的品牌管理

制度之因此能發揮強大威力的關鍵,也是其他競爭者想要模仿,卻心余力細的地方。

(三)以產品類別為基礎

就以產品類別為基礎(category-based)而言,目前的品牌管理制度已更新為以產品類別

為管理基礎,而非各個品牌為基礎,放任品牌人員各自為政,互相搶奪資源,避免各品牌目

光如豆,只關注品牌本身的利益,而忽略(甚至犧牲)公司整體的利益。藉由產品類別管理的

機制,產品類別的總經理與行銷副總(marketingdirector;MD)更能夠有效整合旗下品牌,將

焦點引導至市場的競爭上,而非內部資源的搶奪,讓資源作更有效地運用與整合,槍口對外,

避免品牌經理成為“內斗內行,外斗外行”的斗雞。

(四)以消費者洞見為基礎

就以消費者洞見為基礎(consumerinsight-based)而言,P&G的品牌行銷以其對消費者

深入的熟悉為基礎,而非僅憑行銷人員主觀推斷或者靈光乍現而作的。在訪談的過程里,也

有受訪者認為對消費者的洞見,是P&G很重要的競爭優勢之一。由于其他競爭者在這方面的

能力遠遠不如P&G,P&G的討論與決策,一向以事實與數據作為要緊根據,而非個人的經驗

或者主觀推斷,因此,消費者洞見就成了品牌人員必備的武器,一方面能夠藉此馳騁沙場,

令競爭者瞠乎其彳必另一方面能夠當作內部討論與決策的有力支持,這也是P&G的行銷人員

個個都非常把消費者洞見當成一回事來看待的原因。

只是,消費者洞見不可能憑空地從天而降,它需要仰賴許多市場調查的努力。在這方

面,公司給予最大的協助,除了設置獨立運作的市場調查部門,招攬專業的優秀人才專職負

責市調工作主外,并在資源與經費、立場的公正客觀上給予最大的支持。因此,品牌人員會

接收到許許多多與品牌行銷有關的市場資料,如尼爾森(A.C.Nielsen)的通路調查資料、消

費者固定樣本所提供的消費資料、每年進行的消費者購買行為調查、年度品牌資產追蹤調查

(BrandEquityMonitor;BEM),與其他無數大大小小的市調活動所產生的資料等。有實力堅

強的市調部門作為彳爰盾,品牌人員能夠擁有豐富大量且重要的市場情報,需要花許多時間細

心地閱讀與消化。經由全面閱讀、分析、整合各類市調資料,并加以相互比對與確認彳爰,再

配合品牌人員本身對市場的熟悉與經驗,綜合淬取出所謂的“消費者洞見”。由此可知,為了

有效累積“識人所不能識”的消費者洞見,P&G的確投下了許多資源,品牌行銷人員也要花許

多心力在資料的消化汲取與解讀上,才能從中淬取出獨到的消費者洞見。

(五)以研發為基礎

就以研發為基礎(R&D-based)而言,P&G除了以品牌管理與行銷操作聞名之外,關于

研發的投入也是不遺余力的,只只是常常為人所忽略而已。事實上,P&G在研發投入手筆之

大、資源之多,是競爭者難以匹敵的。P&G相信優異的產品是品牌在市場上與人競爭的基本

要件,有優異的產品為基礎,品牌行銷將會如虎添翼,事半功倍。P&G既然重視長期獲利,

奉行消費者至上原則,就不可能在產品品質與創新上落于人彳菱,相反地,會持續推出令消費

者滿意的優異產品,并以此作為品牌行銷的基礎。很多人都以為P&G完全是由于其行銷功力

方能名揚國際,但事實上P&G假如沒有研發部門作為其堅強的彳菱盾,并持續推出令顧客滿意

的優異產品,行銷部門也是英雄無用武之地。

第一部認識寶潔

第二章品牌管理制度(3)

(六)以品牌資產為基礎

就以品牌資產為基礎(equity-based)而言,P&G以長期的觀點管理品牌,因此,非常

重視品牌資產(brandequity)的建立與維系,所有行銷活動都務必以能夠對品牌資產產生正面

的增強作用為前提,不可能由于短期考量而做出對品牌資產不利的舉動。

然則,品牌資產畢竟是什么呢?就P&G的觀點而言,品牌為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重要

連結點,品牌資產就是品牌的DNA,來自于消費者的信任。因此,每個品牌都應該竭盡心力

去建立、經營與消費者之間的關系,建立品牌忠誠度,讓消費者對品牌另眼相看且情有獨鐘,

制造品牌與競爭品牌之間的差異。簡言之,品牌資產就是讓消費者覺得這個品牌與其他品牌

是完全不一致的。

關于P&G的品牌人員而言,其最要緊的任務就是建立與強化品牌資產,讓品牌永續經

營。P&G關于品牌的經營是有長期承諾的,因此,如何維系品牌的生命力,讓它充滿活力與

創新,持續迎合消費者不斷改變的需求,維系高人一等的競爭力,都考驗著品牌人員的智慧

與能力。通過持續的品牌行銷努力之彳發,才會產生品牌資產,并成為與競爭品牌之間有所差

異的要緊來源。

品牌資產

在艾克與喬幸斯瑟勒(DavidA.Aaker&ErichJoachimsthaler)合著的《品牌領導》(Brand

Leadership,天下文化出版)一書里,關于品牌資產(書中譯為品牌權益)有相當精要的說明,

僅將書中的一個小方塊加以引述,供讀者參考。

艾克認為,品牌資產是指一細與品牌本身、品牌名稱與符號相連結的品牌資產與負債,

它會對產品或者服務所提供的價值產生或者增或者減的效果。基本上,品牌資產可劃分為四

個層面,其中包含品牌知名度(brandawareness)、認知品質(perceivedquali-tV)、品牌聯想(brand

association)與品牌忠誠度(brandloyalty),茲分別說明如下:

?品牌知名度是一項經常被低估的資產,然而,知名度向來都會對人們的認知造成影

響,人們喜歡熟悉的事物,并對自所熟悉的事物抱持著正面的態度,比如,Intelinside的系

列行銷活動,戲劇性地把品牌知名度轉化為對科技/產品優異性的同意度。

?認知品質是一種特別的聯想形式,它意味著消費者會基于自己的懂得,對品牌的整體

品質產生主觀的看法,這種品質聯想會直接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與品牌忠誠,并支撐品牌

定程度的溢價水準。止匕外,假如運用得當,認知品質也能夠為品牌延伸奠定良好的基礎。

?品牌聯想是在消費者的經歷里與品牌直接或者間接有關連的事物,它包含了使用者心

中的辦法、產品特質、使用場合、組織聯想、品牌性格、與品牌符號等等。品牌管理中有許

多層面,均涉及應決定進展何種聯想,與制造出可將聯想性與品牌相結合的計畫。

?品牌忠誠度是所有品牌價值的核心,一個具有高度忠誠的顧客基礎,甚至能夠提供企

業重大的競爭優勢。基本上,這種拒絕轉換品牌的忠誠度能夠是基于習慣性行為、品牌偏好、

與轉換成本等考量,品牌行銷人員假如能夠深入熟悉消費者心中的辦法,就知所因應了。

品牌資產的兩大要素

然則,P&G畢竟如何經營品牌資產,并以此作為品牌管理的基礎呢?P&G把品牌資產

區分為策略性要素(strategicelements)與執行性要素(executionalelements)兩大類,茲說明如下:

(一)策略性要素(strategicelements)

?整體性資產(overallequity):品牌本身所代表的意義,比如,品客所代表的是歡樂的

零食分享經驗。

?策略性資產(strategicequities):品牌所提供的利益及/或者其支持點(benefitsand/or

reason-to-believe),比如,品客的要緊利益為好吃到令人無法抗拒,讓消費者愈吃愈想吃。

?品牌特質(brandcharacter):特殊、長期的品牌特性或者態度,比如,品客的品牌特

質為充滿活力,令人愉快,且自然流露的。

(二)執行性要素(executionalelements)

?執行特質(executionproperties):在市場上持續存在,且消費者會有強烈連結的執行

要素,比如,品客的執行要素為“品客一口口,片刻不離手''這句廣告標語。

?視覺要素(visualelements):特殊、一貫的視覺表現,讓消費者一看到就會產生品牌

連結,比如,品客的視覺要素就是大家耳熱能詳的翹胡子卡通人物造型。

根據P&G于2000年7月所做的形象調查顯示,品客所擁有的資產包含“令人無法抗拒

的口味”、“現代的”、“酷/嘻哈/流行的“,與“年輕的”。這些調查結果符合品客所極力經營

的品牌資產,顯示品客在品牌資產經營上的成功,并已在市場上建立起特殊的領導地位。

關于P&G的品牌人員而言,任何品牌決策都要考量是否符合品牌資產(onequity),任

何一次與消費者的接觸,也都務必onequity,不可掉以輕心,如產品包裝、陳列、與顏色等

等。比如,在2002年九月間,品客洋芋片對罐身的翹胡子圖案稍加修改,罐子本身的包裝設

計也有所調整,或者許有些人認為這只是是小事一樁,不值得大驚小怪,但品客的行銷人員

卻煞有其事地大肆宣揚,并透過以“品客新面貌,香脆更好吃”為要緊訊息的大量廣告昭告消

費者此一改變,大聲提醒消費者,品客推出了新包裝,持續維系與顧客之間良好的互動關系

與品牌資產。

品客洋芋片受到競爭者烤米片攻擊的事件,能夠看出P&G的品牌管理是如何以品牌

資產為基礎的。受到烤米片猛烈的廣告攻擊之彳爰,品客一直在思考如何因應才恰當,直接反

擊好嗎?以牙還牙奸嗎?在思考如何因應的過程里,品客所考慮的不僅是如何有效反擊,更考

慮到消費者是如何看待品客;關于品客所考量的種種方案,消費者會有什么反應:這些方案

是否onequity,對品牌資產又會產生什么影響;與這樣的“接觸經驗”關于消費者對品客的觀

感又會有何影響。諸如此類的考量,能夠看出P&G在制訂品牌有關決策時,的確會認真地

考量對品牌資產的影響,而不是隨興所致地意氣用事。通過多方衡量之彳爰,品客決定連續歡

樂的基調,以歡樂、幽默的方式迂迥回應競爭者的惡意攻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