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菁優高考政治壓軸訓練12一.選擇題(共25小題)1.(2024?甘肅模擬)古希臘哲學家芝諾認為,希臘傳說中“捷足的阿喀琉斯”永遠也追不上烏龜,要想追上烏龜,必須首先到達烏龜出發的地點,而在這段時間里,烏龜已經向前爬了一段距離,阿喀琉斯只能無限地接近烏龜?!鞍⒖α鹚棺凡簧蠟觚敗边@一認識是因為()①否認了認識過程中感覺與表象的統一②否認了認識過程中判斷與推理的統一③否認了理性認識要以感性認識為基礎④否認了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24?福州模擬)我國掌握了5大門類、20個專業、6000多項民用飛機技術,才摘取了大型客機這一“現代制造業的明珠”,又通過一系列商業運營,才最終讓這些存放于“書架”的科學技術,成為了走上“貨架”的國產C919大型客機。C919相關技術從存放于“書架”到走上“貨架”的過程,說明()A.只有經過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獲得真理性的認識 B.存放于“書架”上的民用飛機技術,具有直接現實性的特點 C.國產大飛機的成功實踐,是認識和掌握相關民航技術的目的 D.沒有對科技的正確認識,就無法進行相關制造業和商業實踐3.(2024秋?黃埔區校級月考)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黨章的一次次修改,體現黨的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和制度創新的時代特色;黨章的一次次完善,彰顯中國共產黨人推陳出新、與時俱進的創造精神。這體現了()①真理在發展中不斷超越歷史條件限制②真理可以在超越自身中不斷發展③真理和謬誤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④真理是理論與實踐具體的歷史的統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024?涪城區校級模擬)以中國古代科學家墨子命名的“墨子號”衛星的成功發射和在軌運行將首次在空間尺度驗證已有百年歷史的量子理論的科學性,其研究數據有助于我國在量子通信技術實用化整體水平上保持國際領先?!澳犹枴毙l星成功發射()A.根本上是為了推動量子理論體系不斷完善 B.是顛覆現有理論,重構新型理論的過程 C.說明理論的正確性依賴于是否進行實踐檢驗 D.充分彰顯了科學理論對改造客觀世界的正確指導5.(2024秋?靜海區校級月考)某省委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檢查評估組對該省某市教育實踐活動進行檢查評估驗收,群眾測評中總體評價為“好”的占90%,“較好”的占9.5%,沒有人投差評票,檢查評估組作出了“優良”的評判。檢查評估組的評判()①使用的是肯定判斷②反映了實際情況③源于人民群眾的好評④經受了社會實踐的檢驗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2024秋?鄄城縣校級月考)2024年7月,中國科學家利用APOGEE近紅外恒星光譜巡天數據分析,首次重構了銀河系從內到外完整的恒星徑向密度分布,發現銀河系半光半徑約為1.9萬光年。這一數據顛覆了過去“銀河系的半光半徑約1萬光年”的假設,開拓了銀河系整體物理性質測量、銀河系一河外星系交叉對比研究新的維度,將對銀河系相關研究產生重要影響。這說明()①人類認識的發展是一個不斷推翻前人認識的過程②實踐的不斷發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③對復雜事物的認識往往要經過多次反復才能完成④對同一個確定的對象往往會產生多種不同的認識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2024?邵陽三模)漫畫《立志前行,從來不晚》(作者:王家春)啟示我們()①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發揮主觀能動性是事業成功的決定因素②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對個人和社會發展具有極大促進作用③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要勇于實踐,在實踐中出真知、長才干④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只有堅持不懈才能實現遠大目標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2025?江蘇模擬)新疆塔里木河畔的羅布湖漁民,在借鑒沿海海鮮養殖技術的基礎上,通過調制湖水鹽堿度、科學飼養等新方法,養殖出螃蟹、三文魚、澳洲龍蝦等海鮮,使海鮮養殖從以前的“不可能”變為現在的“可能”。由此可見()①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②自在事物的聯系具有客觀性③人們可以改變規律造福人類④人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建立新的聯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2024?濱州二模)從“躺在山坡放牛牧星”,到“真的去天上摘星星”,航天員桂海潮的人生軌跡令人感奮;“90后”青年楊安仁扎根山區辛勤耕耘,讓油桐林成為造福鄉親們的“綠色油庫”……一個個勵志故事詮釋著夢想的力量,激揚著新時代奮斗者的精氣神。唯有實干才能撥動命運的齒輪,唯有奮斗才能創造美好的未來。材料表明()①實踐是不斷發展著的,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具有無限性②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要樹立實踐第一的觀點③在價值觀指引下才能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④實干奮斗才能服務人民,是我們實現價值的根本途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2024秋?揚州月考)先前,羅馬人認為米開朗琪羅的壁畫《創世紀》具有預示當地天氣變化的“特異功能”:如果壁畫中人物服飾處的淡紅色轉變成藍色,天空就會艷陽高照;反之,如果從藍色變成淡紅色,則預示著可能要下雨。后來,人們發現是壁畫的顏料中混進了二氯化鈷,無水二氯化鈷顯現為藍色,而含有結晶水的二氯化鈷顯現為紅色。該認識過程表明()A.真理和謬誤往往相伴而行 B.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 C.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相互滲透 D.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為理性認識11.(2024?太原三模)約20億光年外的宇宙深處,一顆“超級太陽”在燃料耗盡時坍縮爆炸,發出了伽馬射線暴GRB221009A,我國科研人員通過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LHAASO,簡稱“拉索”)首次完整監測到迄今最亮的伽馬射線爆發全過程,刷新了人們對伽馬暴的認知。這表明()①認識的發展是一個不斷推翻前人認識的探索過程②科研意識的轉變程度決定了科研水平達到的高度③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是揭示宇宙奧秘的重要條件④認識工具的進步推動著人類認識的不斷深入發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2024?銅川模擬)今年是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發展30年。30年來,中國航天人成就了一個個“高光時刻”。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乘組在空間站組工作生活了183天后成功返回。從開展空間站組裝建造關鍵技術試驗,到進行出艙活動安裝相關裝置,再到進行航天醫學、微重力物理領域等科學技術試驗與應用……空間站建造關鍵技術至此得到了全面驗證。這表明()①只有通過航天實踐才能獲得關于太空的真理性認識②航天員的太空試驗是檢驗航天技術水平的重要手段③獲得關于太空的真理性認識是探索太空的根本目的④一代代中國航天人接續奮斗是獲得成功的可靠保障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2024?衡陽二模)新思想引領新征程。2023年,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中國經濟頂住外部壓力、克服內部困難,在戰勝挑戰中不斷發展壯大。在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全球經濟增長動能不足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發展呈現出“穩”“進”“好”的特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①實踐的直接現實性只有通過科學理論的能動性體現出來②要在不斷地解決新問題中發揮理性認識指導實踐的作用③作為真理性認識,科學理論在實踐中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和引領力④新思想的價值不論多么巨大,終將要在新的實踐中不斷得以實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2024秋?高新區校級月考)我國自主設計實施的海上第一深井垂直深度不到2000米,但在海底地下的水平方向鉆進長度達到8689米,日產原油超過700噸。近年來,我國深??萍既〉靡幌盗兄卮笸黄疲纭吧詈S率俊碧枬撍?、“雪龍2”號破冰船等,深海科技正帶領我們逐步探索海底世界豐富的資源和無數未解之謎。深海科技的發展表明()①意識直接現實性能把觀念存在變為現實存在②科學技術的研究和實驗承載著人類的目的性③深海技術的應用能提高人們探索世界的能力④深海探索根本目的是獲得對海洋運動的認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2024?吉首市模擬)讀如圖漫畫《簡單是由復雜來支撐的》(作者:鄭辛遙)。該漫畫表明()①“復雜”由“簡單”構成,離開了“簡單”就不可能有“復雜”②“復雜”都是從“簡單”開始的,是“簡單”積累的必然結果③認識“簡單”是認識的初級階段,揭示“復雜”是認識的任務④“簡單”與“復雜”是統一的,“復雜”通過“簡單”呈現出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2024秋?南安市校級月考)中國科學院研究團隊通過對祝融號火星車獲取的雷達數據進行深入分析,獲得了祝融號著陸區表面以下0至80米深度的淺表精細結構和物性特征,未發現液態水存在的證據,但目前還無法排除鹽冰存在的可能性,有待后續的實驗。這為深入認識火星地質演化與環境、氣候變遷提供了重要依據。上述材料蘊含的認識論道理有()①實踐中獲得的認識推動著人類實踐活動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②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的統一③真理和謬誤往往相伴而行,真理要在與謬誤的斗爭中發展④要在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循環中推動認識發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7.(2024?靖遠縣校級模擬)毛主席曾經指出:“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更深刻地感覺它?!鄙钪杏行┤怂^的“明白”,其實只是“感覺到了”,而并沒有真正“理解”。這說明了()①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深化為理性認識②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具有辯證統一關系③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都是主體對客觀的反映④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同一階段的兩種反映形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8.(2024?福建二模)學界以前對黍稷這一古老作物的起源地一直存在爭論。近年來,中國科學家在對全球516份黍稷核心種質資源群體結構進行解析,構建了首個黍稷泛基因組和迄今最為全面的高質量基因組變異圖譜,首次從分子層面證明黍稷單獨起源于中國。但科學家目前對黍稷品種資源的起源、群體遺傳結構等基礎問題尚不清晰,無法開展育種工作。上述材料蘊含的認識論道理是()①對同一事物的判斷因主客觀因素而產生差異②人們的感性認識必須發展、深化到理性認識③人們獲得的正確認識總是有條件和不完善的④在實踐中發現和發展真理是人類永恒的使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9.(2024?寧化縣校級開學)廣西某農業專業大學生回鄉后,偶然看到高達2.2米的巨型稻,非常吃驚。向農戶了解后,得知該水稻比普通水稻畝產高出約200斤,具有高產、耐旱、耐淹澇和抗病蟲害等優點。通過查詢資料和向導師請教,該學生深入了解該水稻種子的培育機制、基因原理及栽培注意事項。在家人幫助下,他購買了該水稻種子并試種了一塊田。該大學生對該巨型稻的認知()①經歷了一個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②經歷了一個由思維具體到思維抽象的過程③經歷了一個由知之較少到知之較多的過程④經歷了一個由直接經驗到間接經驗的過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0.(2024?岳陽縣校級開學)“我才夾了一筷子,你就送我一桌子?!币恍┗ヂ摼W內容平臺提供商為了追求用戶黏性,以便使自己獲得更多的“流量”,便運用大數據算法,根據用戶的習慣,推送他們“喜歡”的信息,于是用戶以為瀏覽了許多信息,得到了許多反饋,實則信息非常單一。這種現象被稱為“信息繭房”。下列對此認識正確的是()①要善于超越現有的歷史條件,跳出信息怪圈②需通過實踐獲取認識、用認識去指導實踐③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條件和規律認識該現象④認識受限制決定了人們對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多次反復才能完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1.(2024春?漣源市期末)農諺有云,“今冬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這是因為在北方,一層厚厚而疏松的積雪,像給小麥蓋了一床御寒的棉被。雪中所含的氮素,易被農作物吸收利用,雪水溫度低,能凍死地表層越冬的害蟲,也給農業生產帶來好處,來年收獲就多。農業諺語源于農民的農業生產實踐。從哲學的角度看,上述農業諺語()①表明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②說明任何事物之間都是有聯系的③表明農業生產規律是可以為人所認識的④意味著人們在自然規律面前無能為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2.(2024?安徽三模)2024年1月,天舟七號貨運飛船發射成功。天舟七號貨運飛船在發射時要經受火箭發動機產生的巨大噪聲帶來的考驗。為了保證發射任務的圓滿成功,飛船在地面研制階段要進行噪聲試驗。為了模仿火箭起飛升空時發出的噪聲,我國科研團隊成功研制了新一代噪聲試驗控制系統。由此可見()①科學實驗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②實踐具有主觀能動性③實踐是認識的目的④認識具有反復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3.(2024?合肥二模)2023年,中國在科技領域取得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成就。在生物技術領域,中國科學家通過CRISPR技術在精準醫療和基因編輯方面取得突破,成功研發出新的治療遺傳疾病的方法。這表明()①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兩者相互滲透、包含②實踐具有主觀能動性,是人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③重大科技成就發揮了上層建筑推動社會進步的作用④真理不會停止前進的步伐,它在發展中不斷超越自身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4.(2024?浙江)起初,我們主要靠感官認識世界,所獲信息中70%以上是通過視覺獲得的,這便是“眼見為實”的由來。然而浩瀚宇宙和微小粒子遠超我們感官的極限,為探索其奧秘我們必須不斷發明工具,這也是人類與其他動物的根本區別之一。如果以上陳述為真,可必然得出()①人類關于世界的認識,70%以上是通過視覺獲得的②只有借助工具,人類才能認識浩瀚宇宙和微小粒子③人類認識世界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創新的過程④除了人類,任何其他動物都不能發明或利用工具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5.(2024?鼓樓區校級模擬)2024年1月9日,我國科學家領銜發布了首個人類肢體發育單細胞時空圖譜。這項突破性研究為人類進一步研究肢體發育的詳細調節機制、肢體發育異常的細胞生理機制,乃至更廣泛的發育和再生過程中細胞命運調節機制和空間位置建成機制奠定了重要基礎。這表明()①人類肢體發育的研究是認識的高級階段②實踐的內容和水平受制于一定歷史條件③人類肢體發育研究呈現出質量互變狀態④真理和謬誤相比較而存在相斗爭而發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材料題(共2小題)26.(2024秋?寶安區校級期中)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通過嫦娥五號帶回的月壤,我們發現了月球上的新礦物“嫦娥石”。借助“天問一號”和“祝融號”火星車,我們發現火星上真的有水。有了中國空間站,我們的航天員不僅完成了多次出艙活動,還在太空進行種菜等科學實驗……“嫦娥”攬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北斗”組網,“天和”遨游星辰……一批批航天重大工程成就舉世矚目,浩瀚星空,我們走得越來越遠。這十年,我國載人航天關鍵技術不斷突破,“太空家園”建設穩步推進。未來,中國載人航天將會從近地空間走向地月空間,進而邁向深空。中國將始終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著力在外空領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高人類對宇宙的科學認知,擴展和延伸人類活動空間,推動人類文明可持續發展。結合材料并運用“追求真理的過程”的知識,說明發展航天事業,探索浩瀚宇宙是一個不懈追求的過程。27.(2024?長春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內外形勢變化和實踐新要求,迫切需要我們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深入回答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黨治國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時代課題。我們黨勇于進行理論探索和創新,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以下簡稱“兩個結合”),不斷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作出符合中國實際和時代要求的正確回答,得出符合客觀規律的科學認識,形成與時俱進的理論成果,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更好指導中國實踐。11年前,面對國際形勢的深刻變化和世界各國同舟共濟的客觀要求,習近平總書記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天下觀、“以和為貴,和而不同”的價值觀、“天下為公,萬國咸寧”的公平觀、“以義為先,義利并舉”的義利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自然觀等思想文化理念汲取營養,創造性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建設更加美好世界提供中國方案。(1)結合材料,運用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的知識,分析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堅持“兩個結合”的原因。(2)新時代的青年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力量。假如你代表中國參加世界青年發展論壇,請從繼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角度,寫兩條解碼人類命運共同體文化基因的發言提綱。
2025年菁優高考政治壓軸訓練12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25小題)1.(2024?甘肅模擬)古希臘哲學家芝諾認為,希臘傳說中“捷足的阿喀琉斯”永遠也追不上烏龜,要想追上烏龜,必須首先到達烏龜出發的地點,而在這段時間里,烏龜已經向前爬了一段距離,阿喀琉斯只能無限地接近烏龜?!鞍⒖α鹚棺凡簧蠟觚敗边@一認識是因為()①否認了認識過程中感覺與表象的統一②否認了認識過程中判斷與推理的統一③否認了理性認識要以感性認識為基礎④否認了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題考查: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辯證關系感性認識是對事物現象的認識,理性認識是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認識。感性認識是認識的初級階段,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深化為理性認識,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二者相互滲透、相互包含,具有辯證統一關系。【解答】①②正確,“阿喀琉斯追不上烏龜”是唯心主義的觀點,芝諾用主觀想象代替了客觀事實,這種觀點割裂了時間和空間、運動和靜止的關系,是一種相對主義,這一認識只是反映一個片段,而不是完整過程,因為否認了認識過程中感覺與表象的統一的感性認識,否認了認識過程中判斷與推理的統一的理性認識;③錯誤,希臘傳說中“捷足的阿喀琉斯”永遠也追不上烏龜,要想追上烏龜,必須首先到達烏龜出發的地點,而在這段時間里,烏龜已經向前爬了一段距離,阿喀琉斯只能無限地接近烏龜,體現了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并且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基礎都是實踐;④不符合題意,要想追上烏龜,必須首先到達烏龜出發的地點,而在這段時間里,烏龜已經向前爬了一段距離,阿喀琉斯只能無限地接近烏龜,這里涉及了判斷和推理,體現了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故選:A?!军c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理解問題的能力。解答時要注意,明確設問指向,從題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與教材知識相結合,選出符合題干要求的選項。2.(2024?福州模擬)我國掌握了5大門類、20個專業、6000多項民用飛機技術,才摘取了大型客機這一“現代制造業的明珠”,又通過一系列商業運營,才最終讓這些存放于“書架”的科學技術,成為了走上“貨架”的國產C919大型客機。C919相關技術從存放于“書架”到走上“貨架”的過程,說明()A.只有經過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獲得真理性的認識 B.存放于“書架”上的民用飛機技術,具有直接現實性的特點 C.國產大飛機的成功實踐,是認識和掌握相關民航技術的目的 D.沒有對科技的正確認識,就無法進行相關制造業和商業實踐【分析】本題考查:實踐的含義和特征(1)含義: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活動。①凡是實踐,都是以人為主體、以客觀事物為對象的物質性活動。②實踐是一種直接現實性活動,它可以把人們頭腦中的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注意: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活動,而不是改造主觀世界的認識活動。(2)特點: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能動性、社會歷史性?!窘獯稹緼錯誤,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B錯誤,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技術不具有;C符合題意,C919相關技術從存放于“書架”到走上“貨架”的過程,說明國產大飛機的成功實踐,是認識和掌握相關民航技術的目的;D不合題意,材料不體現沒有對科技的正確認識,就無法進行相關制造業和商業實踐。故選:C?!军c評】本題難度適中,旨在考查學生對教材知識點的掌握和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對于此類型題目,學生需要首先明確題干的中心思想,將題干主旨與教材的知識點相結合,圍繞題干主旨進行選擇即可。3.(2024秋?黃埔區校級月考)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黨章的一次次修改,體現黨的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和制度創新的時代特色;黨章的一次次完善,彰顯中國共產黨人推陳出新、與時俱進的創造精神。這體現了()①真理在發展中不斷超越歷史條件限制②真理可以在超越自身中不斷發展③真理和謬誤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④真理是理論與實踐具體的歷史的統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題考查:真理的客觀性具體性條件性(1)真理的含義真理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2)真理的客觀性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對同一個確定的對象會產生多種不同的認識,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種正確的認識,即真理只有一個,真理面前人人平等。(3)真理的條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如果超出了這個條件和范圍,真理就會變成謬誤。(4)真理的具體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對于特定的過程來說的,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5)真理和謬誤真理與謬誤往往是相伴而行的。二者之間有著嚴格的界限,并在一定條件下能夠相互轉化。【解答】①錯誤,真理不能超越歷史條件限制,真理是有適用的條件和范圍的;②符合題意,黨章的一次次修改,體現黨的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和制度創新的時代特色,這體現了真理可以在超越自身中不斷發展;③不合題意,材料未涉及真理和謬誤的轉化;④符合題意,黨章的一次次完善,彰顯中國共產黨人推陳出新、與時俱進的創造精神,這體現了真理是理論與實踐具體的歷史的統一。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學生提取信息、調動所學知識理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答題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與主旨一致的表述,在選擇過程一定要注意選項與題干主旨的相關性。4.(2024?涪城區校級模擬)以中國古代科學家墨子命名的“墨子號”衛星的成功發射和在軌運行將首次在空間尺度驗證已有百年歷史的量子理論的科學性,其研究數據有助于我國在量子通信技術實用化整體水平上保持國際領先?!澳犹枴毙l星成功發射()A.根本上是為了推動量子理論體系不斷完善 B.是顛覆現有理論,重構新型理論的過程 C.說明理論的正確性依賴于是否進行實踐檢驗 D.充分彰顯了科學理論對改造客觀世界的正確指導【分析】本題考查:實踐是認識的基礎(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①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的反映。②認識的發生:認識只有在實踐中、在主體和客體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實現。注意:認識的來源≠獲得認識的途徑認識的來源只有一個,即實踐。人們獲得認識的途徑有兩條,即通過親身實踐獲得直接經驗和通過學習獲得間接經驗。無論是直接經驗還是間接經驗,都來源于實踐。(2)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①認識產生于實踐的需要。②實踐的發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③實踐鍛煉和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3)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①實踐處于主觀和客觀的交匯點上。②通過實踐,人們可以把自己頭腦中的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③人們把指導自己實踐的認識和實踐所產生的結果加以對照,從而檢驗認識是否正確地反映了客觀事物。(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①認識從實踐中來,最終還要回到實踐中去。②認識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認識的目的?!窘獯稹緼錯誤,“墨子號”衛星成功發射根本上是為了促進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不是為了推動量子理論體系不斷完善;B錯誤,“墨子號”衛星成功發射沒有顛覆現有理論;C錯誤,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的唯一標準,但并不是說經過實踐檢驗的理論就是正確的,經過實踐檢驗的理論也可能是錯誤的;D符合題意,“墨子號”衛星的成功發射驗證已有百年歷史的量子理論的科學性,其研究數據有助于我國在量子通信技術實用化整體水平上保持國際領先,說明科學理論對改造客觀世界的正確指導。故選:D?!军c評】本題難度適中,旨在考查學生對教材知識點的掌握和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對于此類型題目,學生需要首先明確題干的中心思想,將題干主旨與教材的知識點相結合,圍繞題干主旨進行選擇即可。5.(2024秋?靜海區校級月考)某省委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檢查評估組對該省某市教育實踐活動進行檢查評估驗收,群眾測評中總體評價為“好”的占90%,“較好”的占9.5%,沒有人投差評票,檢查評估組作出了“優良”的評判。檢查評估組的評判()①使用的是肯定判斷②反映了實際情況③源于人民群眾的好評④經受了社會實踐的檢驗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題考查: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判斷的表達與類型1.實踐是認識的基礎(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①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的反映。②認識的發生:認識只有在實踐中、在主體和客體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實現。注意:認識的來源≠獲得認識的途徑認識的來源只有一個,即實踐。人們獲得認識的途徑有兩條,即通過親身實踐獲得直接經驗和通過學習獲得間接經驗。無論是直接經驗還是間接經驗,都來源于實踐。(2)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①認識產生于實踐的需要。②實踐的發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③實踐鍛煉和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3)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①實踐處于主觀和客觀的交匯點上。②通過實踐,人們可以把自己頭腦中的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③人們把指導自己實踐的認識和實踐所產生的結果加以對照,從而檢驗認識是否正確地反映了客觀事物。(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①認識從實踐中來,最終還要回到實踐中去。②認識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認識的目的。2.判斷的表達與類型(1)判斷的表達:判斷是語句的思想內容,語句是判斷的語言形式。但是,不作斷定、沒有真假的語句并不表達判斷。(2)判斷的分類:依據判斷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斷,判斷分為簡單判斷和復合判斷。①簡單判斷:指直接由概念構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斷的判斷。簡單判斷包括性質判斷和關系判斷。②復合判斷:本身包含其他判斷的判斷叫作復合判斷。復合判斷包括聯言判斷、選言判斷和假言判斷?!窘獯稹竣佗谡_,群眾測評中總體評價為“好”的占90%,“較好”的占9.5%,沒有人投差評票,檢查評估組作出了“優良”的評判。檢查評估組的評判使用的是肯定判斷,反映了實際情況;③錯誤,判斷來源于社會實踐;④不符合題意,材料沒有體現該評判是否經受了社會實踐的檢驗。故選:A?!军c評】考查學生對教材知識點的掌握和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對于此類型題目,學生需要首先明確題干的中心思想,將題干主旨與教材的知識點相結合,圍繞題干主旨進行選擇即可。6.(2024秋?鄄城縣校級月考)2024年7月,中國科學家利用APOGEE近紅外恒星光譜巡天數據分析,首次重構了銀河系從內到外完整的恒星徑向密度分布,發現銀河系半光半徑約為1.9萬光年。這一數據顛覆了過去“銀河系的半光半徑約1萬光年”的假設,開拓了銀河系整體物理性質測量、銀河系一河外星系交叉對比研究新的維度,將對銀河系相關研究產生重要影響。這說明()①人類認識的發展是一個不斷推翻前人認識的過程②實踐的不斷發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③對復雜事物的認識往往要經過多次反復才能完成④對同一個確定的對象往往會產生多種不同的認識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分析】本題考查:認識的反復性無限性和上升性;實踐是認識的基礎1、認識的反復性無限性和上升性(1)認識具有反復性:人類追求真理的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2)認識具有無限性:人類認識是無限發展的,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3)認識具有上升性: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循環是一種波浪式前進或螺旋式上升的過程。(4)方法論要求: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是我們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2、實踐是認識的基礎(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①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的反映。②認識的發生:認識只有在實踐中、在主體和客體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實現。注意:認識的來源≠獲得認識的途徑認識的來源只有一個,即實踐。人們獲得認識的途徑有兩條,即通過親身實踐獲得直接經驗和通過學習獲得間接經驗。無論是直接經驗還是間接經驗,都來源于實踐。(2)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①認識產生于實踐的需要。②實踐的發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③實踐鍛煉和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3)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①實踐處于主觀和客觀的交匯點上。②通過實踐,人們可以把自己頭腦中的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③人們把指導自己實踐的認識和實踐所產生的結果加以對照,從而檢驗認識是否正確地反映了客觀事物。(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①認識從實踐中來,最終還要回到實踐中去。②認識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認識的目的。【解答】①錯誤,前人認識中那些經過實踐反復檢驗的、確定的真理并沒有被推翻;②③符合題意,中國科學家借助新的技術手段獲得了新的研究數據,顛覆了以前的認識,實踐的不斷發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認識具有反復性;④不合題意,材料強調的是新的數據顛覆以前認知,不是強調對同一對象有不同的認識。故選:C?!军c評】本題難度適中,旨在考查學生對教材知識點的掌握和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對于此類型題目,學生需要首先明確題干的中心思想,將題干主旨與教材的知識點相結合,圍繞題干主旨進行選擇即可。7.(2024?邵陽三模)漫畫《立志前行,從來不晚》(作者:王家春)啟示我們()①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發揮主觀能動性是事業成功的決定因素②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對個人和社會發展具有極大促進作用③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要勇于實踐,在實踐中出真知、長才干④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只有堅持不懈才能實現遠大目標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分析】本題考查:實踐是認識的基礎;量變與質變辯證關系原理1、實踐是認識的基礎(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①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的反映。②認識的發生:認識只有在實踐中、在主體和客體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實現。注意:認識的來源≠獲得認識的途徑認識的來源只有一個,即實踐。人們獲得認識的途徑有兩條,即通過親身實踐獲得直接經驗和通過學習獲得間接經驗。無論是直接經驗還是間接經驗,都來源于實踐。(2)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①認識產生于實踐的需要。②實踐的發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③實踐鍛煉和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3)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①實踐處于主觀和客觀的交匯點上。②通過實踐,人們可以把自己頭腦中的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③人們把指導自己實踐的認識和實踐所產生的結果加以對照,從而檢驗認識是否正確地反映了客觀事物。(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①認識從實踐中來,最終還要回到實踐中去。②認識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認識的目的。2、量變與質變辯證關系原理原理:(1)事物的發展總是從量變開始的,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2)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質變又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3)量變和質變是事物變化過程中兩種不同的狀態,任何事物的變化都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方法論要求:(1)要重視量的積累,為實現事物的質變創造條件。(2)要果斷地抓住時機,促成質變,實現事物的飛躍。【解答】①錯誤,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發揮主觀能動性有助于事業成功,但不是事業成功的決定因素;②錯誤,社會意識有先進和落后之分,只有先進的社會意識才能對個人和社會發展具有促進作用;③④符合題意,漫畫中“立志前行,從來不晚”,啟示我們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要勇于實踐,強調要樹立遠大志向,堅持不懈,不斷前行,這體現了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故選:D。【點評】解答漫畫型選擇題時要注意:一要讀懂漫畫(包括人物、事件、文字、圖畫等);二要把漫畫中的有效信息聯系起來,找出主題(注意聯系選項);三要將漫畫主題思想與教材知識聯系起來,確定正確的選項。8.(2025?江蘇模擬)新疆塔里木河畔的羅布湖漁民,在借鑒沿海海鮮養殖技術的基礎上,通過調制湖水鹽堿度、科學飼養等新方法,養殖出螃蟹、三文魚、澳洲龍蝦等海鮮,使海鮮養殖從以前的“不可能”變為現在的“可能”。由此可見()①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②自在事物的聯系具有客觀性③人們可以改變規律造福人類④人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建立新的聯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分析】本題考查:實踐的含義和特征;聯系的客觀性1、實踐的含義和特征(1)含義: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活動。①凡是實踐,都是以人為主體、以客觀事物為對象的物質性活動。②實踐是一種直接現實性活動,它可以把人們頭腦中的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注意: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活動,而不是改造主觀世界的認識活動。(2)特點: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能動性、社會歷史性。2、聯系的客觀性(1)原理:聯系是客觀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2)方法論:要從事物固有的聯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注意:聯系是客觀的,但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建立新的具體聯系。人為事物的聯系雖具有“人化”的特點,但仍然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窘獯稹竣佗芊项}意,羅布湖漁民通過調制湖水鹽堿度、科學飼養等新方法,養殖出螃蟹、三文魚、澳洲龍蝦等海鮮,使海鮮養殖從以前的“不可能”變為現在的“可能”,由此可見,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而發展,也說明人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建立新的聯系;②不合題意,材料體現的是建立人為事物的聯系,沒有涉及自在事物的聯系具有客觀性;③錯誤,規律具有客觀性,是不能被改變的。故選:B?!军c評】考查學生對教材知識點的掌握和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對于此類型題目,學生需要首先明確題干的中心思想,將題干主旨與教材的知識點相結合,圍繞題干主旨進行選擇即可。9.(2024?濱州二模)從“躺在山坡放牛牧星”,到“真的去天上摘星星”,航天員桂海潮的人生軌跡令人感奮;“90后”青年楊安仁扎根山區辛勤耕耘,讓油桐林成為造福鄉親們的“綠色油庫”……一個個勵志故事詮釋著夢想的力量,激揚著新時代奮斗者的精氣神。唯有實干才能撥動命運的齒輪,唯有奮斗才能創造美好的未來。材料表明()①實踐是不斷發展著的,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具有無限性②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要樹立實踐第一的觀點③在價值觀指引下才能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④實干奮斗才能服務人民,是我們實現價值的根本途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題考查: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現人生價值1、實踐是認識的基礎(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①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的反映。②認識的發生:認識只有在實踐中、在主體和客體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實現。注意:認識的來源≠獲得認識的途徑認識的來源只有一個,即實踐。人們獲得認識的途徑有兩條,即通過親身實踐獲得直接經驗和通過學習獲得間接經驗。無論是直接經驗還是間接經驗,都來源于實踐。(2)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①認識產生于實踐的需要。②實踐的發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③實踐鍛煉和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3)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①實踐處于主觀和客觀的交匯點上。②通過實踐,人們可以把自己頭腦中的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③人們把指導自己實踐的認識和實踐所產生的結果加以對照,從而檢驗認識是否正確地反映了客觀事物。(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①認識從實踐中來,最終還要回到實踐中去。②認識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認識的目的。2、實現人生價值(1)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要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就要先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擁有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才能引導著我們不斷地前進,不會在人生的道路走偏,會讓我們一直朝著我們的目標努力。(2)學會處理與他人的關系學會處理與他們的關系,使我們實現人生價值道路上的重要一步,只要與別人不斷互幫互助,才能讓我們走的更加遠,畢竟無論什么時代,都是以人為本的時代。很多事,都必須要人親自去完成的。(3)學會處理與社會的關系學會處理與社會的關系,我們發展社會,恰恰社會也成就了我們,所以我們要知道,到社會成就我們的時候,我們也要回報社會,讓社會發展的更加好,我們才能在人生價值的道路上走的更遠。(4)擁有正確的理想信念用了正確的理想信念,我們才能在人生價值這條荊棘的道路一直堅持著走下去,因為我們的信念會一直支持著我們,警示著我們,讓我們不斷地努力。(5)不斷地創造和奮斗要想實現人生價值,就要不斷地創造和奮斗,只有不斷地創造和奮斗,我們才會收獲更多,才能讓我們的人生更加地有價值。(6)不斷追求更高的成就有很多人,當他們有了一些小成就之后,他們就以為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是要不斷地追求更高的成就,實現人生價值是一直走在路上的,從未停止。【解答】①不合題意,一個個勵志故事詮釋著夢想的力量,激揚著新時代奮斗者的精氣神。唯有實干才能撥動命運的齒輪,唯有奮斗才能創造美好的未來,材料強調奮斗中實現人生價值,沒有體現認識的無限性;②④符合題意,唯有實干才能撥動命運的齒輪,唯有奮斗才能創造美好的未來。表明實干奮斗才能服務人民,是我們實現價值的根本途徑;③錯誤,在正確價值觀指引下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要樹立實踐第一的觀點。故選:C?!军c評】本題考查學生提取信息、調動所學知識理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答題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與主旨一致的表述。選項與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單項選擇題的根本原則,并運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題意的和說法錯誤的選項。10.(2024秋?揚州月考)先前,羅馬人認為米開朗琪羅的壁畫《創世紀》具有預示當地天氣變化的“特異功能”:如果壁畫中人物服飾處的淡紅色轉變成藍色,天空就會艷陽高照;反之,如果從藍色變成淡紅色,則預示著可能要下雨。后來,人們發現是壁畫的顏料中混進了二氯化鈷,無水二氯化鈷顯現為藍色,而含有結晶水的二氯化鈷顯現為紅色。該認識過程表明()A.真理和謬誤往往相伴而行 B.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 C.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相互滲透 D.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為理性認識【分析】本題考查: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辯證關系(1)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前提和基礎。感性認識是通過感覺、知覺和表象三種相互聯系的形式獲取事物表面的和初步的認識。感性認識是人的意識與外部世界取得聯系的基本形式。感性認識具有直接性、片面性與主觀性的特點。感性認識是為開展理性認識提供思維素材的初級認識形式。(2)理性認識是在感性認識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高級認識形式。理性認識通過概念、推理和判斷等三種循序漸進的形式對事物展開本質及規律性的認識。理性認識具有間接性、抽象性與客觀性的特點。理性認識是建立在感性認識基礎上揭示事物本質和規律性的高級認識形式?!窘獯稹緼錯誤,材料強調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為理性認識,而沒有涉及真理和謬誤往往相伴而行;B錯誤,材料強調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為理性認識,而沒有涉及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C錯誤,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基礎,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二者相互滲透,但材料強調的是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為理性認識;D正確,材料中,人們發現是壁畫的顏料中混進了二氯化鈷,無水二氯化鈷顯現為藍色,而含有結晶水的二氯化鈷顯現為紅色,這說明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為理性認識。故選:D?!军c評】本題考查學生提取信息、調動所學知識理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答題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與主旨一致的表述,在選擇過程一定要注意選項與題干主旨的相關性。11.(2024?太原三模)約20億光年外的宇宙深處,一顆“超級太陽”在燃料耗盡時坍縮爆炸,發出了伽馬射線暴GRB221009A,我國科研人員通過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LHAASO,簡稱“拉索”)首次完整監測到迄今最亮的伽馬射線爆發全過程,刷新了人們對伽馬暴的認知。這表明()①認識的發展是一個不斷推翻前人認識的探索過程②科研意識的轉變程度決定了科研水平達到的高度③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是揭示宇宙奧秘的重要條件④認識工具的進步推動著人類認識的不斷深入發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題考查: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1.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①認識產生于實踐的需要。②實踐的發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③實踐鍛煉和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2.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1)規律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必須尊重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2)人具有主觀能動性,可以認識和利用規律,達到改造世界的目的。(3)要把尊重客觀規律與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有機結合起來?!窘獯稹竣馘e誤,“不斷推翻前人認識”說法錯誤;②錯誤,“決定”說法錯誤,夸大了科研意識的轉變程度的作用;③④正確,我國科研人員通過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首次完整監測到迄今最亮的伽馬射線爆發全過程,刷新了人們對伽馬暴的認知。這表明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是揭示宇宙奧秘的重要條件;認識工具的進步推動著人類認識的不斷深入發展。故選:D?!军c評】本題考查學生提取信息、調動所學知識理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答題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與主旨一致的表述。選項與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選擇題的根本原則。12.(2024?銅川模擬)今年是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發展30年。30年來,中國航天人成就了一個個“高光時刻”。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乘組在空間站組工作生活了183天后成功返回。從開展空間站組裝建造關鍵技術試驗,到進行出艙活動安裝相關裝置,再到進行航天醫學、微重力物理領域等科學技術試驗與應用……空間站建造關鍵技術至此得到了全面驗證。這表明()①只有通過航天實踐才能獲得關于太空的真理性認識②航天員的太空試驗是檢驗航天技術水平的重要手段③獲得關于太空的真理性認識是探索太空的根本目的④一代代中國航天人接續奮斗是獲得成功的可靠保障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分析】本題考查:實踐是認識的基礎(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①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的反映。②認識的發生:認識只有在實踐中、在主體和客體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實現。注意:認識的來源≠獲得認識的途徑認識的來源只有一個,即實踐。人們獲得認識的途徑有兩條,即通過親身實踐獲得直接經驗和通過學習獲得間接經驗。無論是直接經驗還是間接經驗,都來源于實踐。(2)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①認識產生于實踐的需要。②實踐的發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③實踐鍛煉和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3)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①實踐處于主觀和客觀的交匯點上。②通過實踐,人們可以把自己頭腦中的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③人們把指導自己實踐的認識和實踐所產生的結果加以對照,從而檢驗認識是否正確地反映了客觀事物。(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①認識從實踐中來,最終還要回到實踐中去。②認識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認識的目的?!窘獯稹竣馘e誤,獲得認識的途徑是多樣的,而航天實踐只是其中的一個途徑;②符合題意,從開展空間站組裝建造關鍵技術試驗,到進行出艙活動安裝相關裝置,再到進行航天醫學、微重力物理領域等科學技術試驗與應用……空間站建造關鍵技術至此得到了全面驗證,這表明航天員的太空試驗是檢驗航天技術水平的重要手段;③錯誤,探索太空的根本目的在于更好的利用太空,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服務;④符合題意,30年來,中國航天人成就了一個個“高光時刻”,這表明一代代中國航天人接續奮斗是獲得成功的可靠保障。故選:D?!军c評】本題考查學生提取信息、調動所學知識理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時需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闡明的主旨,并和所學知識對應起來,另一方面運用排除法去除觀點本身錯誤的選項。13.(2024?衡陽二模)新思想引領新征程。2023年,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中國經濟頂住外部壓力、克服內部困難,在戰勝挑戰中不斷發展壯大。在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全球經濟增長動能不足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發展呈現出“穩”“進”“好”的特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①實踐的直接現實性只有通過科學理論的能動性體現出來②要在不斷地解決新問題中發揮理性認識指導實踐的作用③作為真理性認識,科學理論在實踐中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和引領力④新思想的價值不論多么巨大,終將要在新的實踐中不斷得以實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題考查:實踐的含義和特征(1)含義: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活動。①凡是實踐,都是以人為主體、以客觀事物為對象的物質性活動。②實踐是一種直接現實性活動,它可以把人們頭腦中的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注意: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活動,而不是改造主觀世界的認識活動。(2)特點: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能動性、社會歷史性。【解答】①錯誤,實踐的直接現實性是指能將觀念的東西變為現實的東西,并不是通過意識的能動性體現出來;②正確,依據題意,材料說明思想對實踐積極的反作用,要發揮理性認識指導實踐的作用;③不合題意,材料強調思想對實踐的指導作用,并未強調感召力和引領力;④正確,實踐是認識的最終目的和歸宿,新思想的價值不論多么巨大,終將要在新的實踐中不斷得以實現。故選:C?!军c評】考查學生提取信息、調動所學知識的能力,難度一般,解答時要仔細審讀材料,運用已有的知識,對題干提供的材料、信息進行分析、甄別、遴選。14.(2024秋?高新區校級月考)我國自主設計實施的海上第一深井垂直深度不到2000米,但在海底地下的水平方向鉆進長度達到8689米,日產原油超過700噸。近年來,我國深??萍既〉靡幌盗兄卮笸黄?,如“深海勇士”號潛水器、“雪龍2”號破冰船等,深海科技正帶領我們逐步探索海底世界豐富的資源和無數未解之謎。深??萍嫉陌l展表明()①意識直接現實性能把觀念存在變為現實存在②科學技術的研究和實驗承載著人類的目的性③深海技術的應用能提高人們探索世界的能力④深海探索根本目的是獲得對海洋運動的認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分析】本題考查:實踐是認識的基礎(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2)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3)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解答】①錯誤,實踐可以把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而科學知識屬于認識;②③正確,材料中指出我國深??萍既〉靡幌盗兄卮笸黄疲詈?萍颊龓ьI我們逐步探索海底世界豐富的資源和無數未解之謎,這表明科學技術的研究和實驗承載著人類的目的性,深海技術的應用能提高人們探索世界的能力;④錯誤,深海探索的根本任務是用于指導實踐,推動人類社會的發展,而不是揭示海洋運動的規律。故選:C。【點評】考查學生對教材知識點的掌握和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對于此類型題目,學生需要首先明確題干的中心思想,將題干主旨與教材的知識點相結合,圍繞題干主旨進行選擇即可。15.(2024?吉首市模擬)讀如圖漫畫《簡單是由復雜來支撐的》(作者:鄭辛遙)。該漫畫表明()①“復雜”由“簡單”構成,離開了“簡單”就不可能有“復雜”②“復雜”都是從“簡單”開始的,是“簡單”積累的必然結果③認識“簡單”是認識的初級階段,揭示“復雜”是認識的任務④“簡單”與“復雜”是統一的,“復雜”通過“簡單”呈現出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題考查:實踐是認識的基礎(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①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的反映。②認識的發生:認識只有在實踐中、在主體和客體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實現。注意:認識的來源≠獲得認識的途徑認識的來源只有一個,即實踐。人們獲得認識的途徑有兩條,即通過親身實踐獲得直接經驗和通過學習獲得間接經驗。無論是直接經驗還是間接經驗,都來源于實踐。(2)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①認識產生于實踐的需要。②實踐的發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③實踐鍛煉和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3)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①實踐處于主觀和客觀的交匯點上。②通過實踐,人們可以把自己頭腦中的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③人們把指導自己實踐的認識和實踐所產生的結果加以對照,從而檢驗認識是否正確地反映了客觀事物。(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①認識從實踐中來,最終還要回到實踐中去。②認識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認識的目的?!窘獯稹柯嫛逗唵问怯蓮碗s來支撐的》鐘表的轉動背后是復雜的一系列零件配套,這啟示我們對事物表面聯系的認識要上升到對內部聯系的認識,整體正常發揮功能依賴于各部分正常發揮功能。①不合題意,題干強調的是“簡單”是由“復雜”構成的,離開了“復雜”就不可能有“簡單”;②不合題意,漫畫沒有涉及量變與質變的關系;③符合題意,“簡單”是認識的初級階段,揭示“復雜”是認識的任務;④符合題意,“簡單”與“復雜”是統一的,“復雜”通過“簡單”呈現出來。故選:D。【點評】解答漫畫型選擇題時要注意:一要讀懂漫畫(包括人物、事件、文字、圖畫等);二要把漫畫中的有效信息聯系起來,找出主題(注意聯系選項);三要將漫畫主題思想與教材知識聯系起來,確定正確的選項。16.(2024秋?南安市校級月考)中國科學院研究團隊通過對祝融號火星車獲取的雷達數據進行深入分析,獲得了祝融號著陸區表面以下0至80米深度的淺表精細結構和物性特征,未發現液態水存在的證據,但目前還無法排除鹽冰存在的可能性,有待后續的實驗。這為深入認識火星地質演化與環境、氣候變遷提供了重要依據。上述材料蘊含的認識論道理有()①實踐中獲得的認識推動著人類實踐活動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②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的統一③真理和謬誤往往相伴而行,真理要在與謬誤的斗爭中發展④要在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循環中推動認識發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分析】本題考查:實踐是認識的基礎(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①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的反映。②認識的發生:認識只有在實踐中、在主體和客體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實現。注意:認識的來源≠獲得認識的途徑認識的來源只有一個,即實踐。人們獲得認識的途徑有兩條,即通過親身實踐獲得直接經驗和通過學習獲得間接經驗。無論是直接經驗還是間接經驗,都來源于實踐。(2)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①認識產生于實踐的需要。②實踐的發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③實踐鍛煉和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3)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①實踐處于主觀和客觀的交匯點上。②通過實踐,人們可以把自己頭腦中的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③人們把指導自己實踐的認識和實踐所產生的結果加以對照,從而檢驗認識是否正確地反映了客觀事物。(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①認識從實踐中來,最終還要回到實踐中去。②認識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認識的目的?!窘獯稹竣馘e誤,真理與謬誤有著嚴格的界限,真理不包含著謬誤成分;②④符合題意,研究團隊通過對相關數據進行深入分析,獲得了火星淺表精細結構和物性特征,未發現液態水存在的證據,但目前還無法排除鹽冰存在的可能性,有待后續的實驗。說明要在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循環往復中推動認識發展;這從認識論的角度可以得出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的統一;③不合題意,材料中并沒有強調真理與謬誤相伴而行,也沒有強調真理與謬誤相互斗爭。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學生提取信息、調動所學知識理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答題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與主旨一致的表述。選項與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選擇題的根本原則。17.(2024?靖遠縣校級模擬)毛主席曾經指出:“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更深刻地感覺它?!鄙钪杏行┤怂^的“明白”,其實只是“感覺到了”,而并沒有真正“理解”。這說明了()①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深化為理性認識②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具有辯證統一關系③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都是主體對客觀的反映④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同一階段的兩種反映形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分析】本題考查: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辯證關系(1)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前提和基礎。感性認識是通過感覺、知覺和表象三種相互聯系的形式獲取事物表面的和初步的認識。感性認識是人的意識與外部世界取得聯系的基本形式。感性認識具有直接性、片面性與主觀性的特點。感性認識是為開展理性認識提供思維素材的初級認識形式。(2)理性認識是在感性認識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高級認識形式。理性認識通過概念、推理和判斷等三種循序漸進的形式對事物展開本質及規律性的認識。理性認識具有間接性、抽象性與客觀性的特點。理性認識是建立在感性認識基礎上揭示事物本質和規律性的高級認識形式?!窘獯稹竣佗谡_,材料中“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更深刻地感覺它”,說明了感性認識是認識的初級階段,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深化為理性認識,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二者相互滲透、相互包含,具有辯證統一關系;③不符合題意,材料體現的是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未強調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共同點;④錯誤,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認識過程中兩個不同階段、兩種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故選:A?!军c評】本題難度一般,要求學生在熟練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正確獲取和解讀材料信息,把握題干關鍵字眼,善于運用知識對選項進行辨析排除。18.(2024?福建二模)學界以前對黍稷這一古老作物的起源地一直存在爭論。近年來,中國科學家在對全球516份黍稷核心種質資源群體結構進行解析,構建了首個黍稷泛基因組和迄今最為全面的高質量基因組變異圖譜,首次從分子層面證明黍稷單獨起源于中國。但科學家目前對黍稷品種資源的起源、群體遺傳結構等基礎問題尚不清晰,無法開展育種工作。上述材料蘊含的認識論道理是()①對同一事物的判斷因主客觀因素而產生差異②人們的感性認識必須發展、深化到理性認識③人們獲得的正確認識總是有條件和不完善的④在實踐中發現和發展真理是人類永恒的使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分析】本題考查:認識的反復性無限性和上升性(1)認識具有反復性:人類追求真理的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2)認識具有無限性:人類認識是無限發展的,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3)認識具有上升性: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循環是一種波浪式前進或螺旋式上升的過程。(4)方法論要求: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是我們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解答】①符合題意,學界以前對黍稷這一古老作物的起源地一直存在爭論,說明人們對同一事物的認識會因主客觀因素而產生差異;②③不符合題意,材料主要體現了科學家們對于黍稷這一古老作物的起源地這一問題的認識的不斷發展,說明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和上升性,沒有涉及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關系,也沒有體現出人們獲得的正確認識是有條件的;④符合題意,近年來中國科學家首次從分子層面證明黍稷單獨起源于中國,但對黍稷品種資源的起源、群體遺傳結構等基礎問題的認識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深入,說明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要在實踐中發現和發展真理。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學生提取信息、調動所學知識理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答題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與主旨一致的表述,在選擇過程一定要注意選項與題干主旨的相關性。19.(2024?寧化縣校級開學)廣西某農業專業大學生回鄉后,偶然看到高達2.2米的巨型稻,非常吃驚。向農戶了解后,得知該水稻比普通水稻畝產高出約200斤,具有高產、耐旱、耐淹澇和抗病蟲害等優點。通過查詢資料和向導師請教,該學生深入了解該水稻種子的培育機制、基因原理及栽培注意事項。在家人幫助下,他購買了該水稻種子并試種了一塊田。該大學生對該巨型稻的認知()①經歷了一個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②經歷了一個由思維具體到思維抽象的過程③經歷了一個由知之較少到知之較多的過程④經歷了一個由直接經驗到間接經驗的過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分析】本題考查: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辯證關系(1)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前提和基礎。感性認識是通過感覺、知覺和表象三種相互聯系的形式獲取事物表面的和初步的認識。感性認識是人的意識與外部世界取得聯系的基本形式。感性認識具有直接性、片面性與主觀性的特點。感性認識是為開展理性認識提供思維素材的初級認識形式。(2)理性認識是在感性認識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高級認識形式。理性認識通過概念、推理和判斷等三種循序漸進的形式對事物展開本質及規律性的認識。理性認識具有間接性、抽象性與客觀性的特點。理性認識是建立在感性認識基礎上揭示事物本質和規律性的高級認識形式?!窘獯稹竣佗壅_,該大學生偶然看到巨型稻,向農戶了解到其具有高產、耐旱、耐淹澇和抗病蟲害等優點;通過查詢資料和向導師請教,深入了解該水稻種子的培育機制、基因原理及栽培注意事項……該大學生對該巨型稻的認知經歷了一個由知之較少到知之較多的過程,經歷了一個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②錯誤,思維具體是由思維抽象上升而來的;④錯誤,相較于同一主體來說,直接經驗不能成為間接經驗。故選:A?!军c評】本題考查學生提取信息、調動所學知識理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答題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與主旨一致的表述,在選擇過程一定要注意選項與題干主旨的相關性。20.(2024?岳陽縣校級開學)“我才夾了一筷子,你就送我一桌子?!币恍┗ヂ摼W內容平臺提供商為了追求用戶黏性,以便使自己獲得更多的“流量”,便運用大數據算法,根據用戶的習慣,推送他們“喜歡”的信息,于是用戶以為瀏覽了許多信息,得到了許多反饋,實則信息非常單一。這種現象被稱為“信息繭房”。下列對此認識正確的是()①要善于超越現有的歷史條件,跳出信息怪圈②需通過實踐獲取認識、用認識去指導實踐③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條件和規律認識該現象④認識受限制決定了人們對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多次反復才能完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題考查: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1、實踐是認識的基礎(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①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的反映。②認識的發生:認識只有在實踐中、在主體和客體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實現。(2)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①認識產生于實踐的需要。②實踐的發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③實踐鍛煉和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3)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①實踐處于主觀和客觀的交匯點上。②通過實踐,人們可以把自己頭腦中的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③人們把指導自己實踐的認識和實踐所產生的結果加以對照,從而檢驗認識是否正確地反映了客觀事物。(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①認識從實踐中來,最終還要回到實踐中去。②認識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認識的目的。2、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1)規律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必須尊重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2)人具有主觀能動性,可以認識和利用規律,達到改造世界的目的。(3)要把尊重客觀規律與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有機結合起來。【解答】①錯誤,歷史條件是客觀存在的,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因此,歷史條件是不能超越的;②④正確,一些互聯網內容平臺提供商為了追求用戶黏性,以便使自己獲得更多的“流量”,便運用大數據算法,根據用戶的習慣,推送他們“喜歡”的信息,于是用戶以為瀏覽了許多信息,得到了許多反饋,實則信息非常單一。這說明需通過實踐獲取認識、用認識去指導實踐,認識受限制決定了人們對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多次反復才能完成;③錯誤,規律具有客觀性,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人們不能創造規律。故選:C?!军c評】本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和辨別能力,解答本題最快的方法為排誤法,即排除題肢本身說法錯誤的選項,即可得出正確答案。21.(2024春?漣源市期末)農諺有云,“今冬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這是因為在北方,一層厚厚而疏松的積雪,像給小麥蓋了一床御寒的棉被。雪中所含的氮素,易被農作物吸收利用,雪水溫度低,能凍死地表層越冬的害蟲,也給農業生產帶來好處,來年收獲就多。農業諺語源于農民的農業生產實踐。從哲學的角度看,上述農業諺語()①表明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②說明任何事物之間都是有聯系的③表明農業生產規律是可以為人所認識的④意味著人們在自然規律面前無能為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分析】本題考查: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1.實踐是認識的基礎(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①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的反映。②認識的發生:認識只有在實踐中、在主體和客體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實現。注意:認識的來源≠獲得認識的途徑認識的來源只有一個,即實踐。人們獲得認識的途徑有兩條,即通過親身實踐獲得直接經驗和通過學習獲得間接經驗。無論是直接經驗還是間接經驗,都來源于實踐。(2)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①認識產生于實踐的需要。②實踐的發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③實踐鍛煉和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3)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①實踐處于主觀和客觀的交匯點上。②通過實踐,人們可以把自己頭腦中的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③人們把指導自己實踐的認識和實踐所產生的結果加以對照,從而檢驗認識是否正確地反映了客觀事物。(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①認識從實踐中來,最終還要回到實踐中去。②認識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認識的目的。2.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1)規律的客觀性: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2)規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在其運動、變化和發展的過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規律。(3)方法論要求①必須尊重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而不能違背規律。一旦違背客觀規律,必然受到規律的懲罰。②在客觀規律面前,人并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可以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人類?!窘獯稹竣僬_,農業諺語源于農民的農業生產實踐,表明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②錯誤,聯系是普遍的,但同時又是客觀的、有條件的,說任何事物之間都是有聯系的是錯誤的;③正確,農業諺語反映了人們對大自然規律的正確認識,這表明農業生產規律是可以為人所認識的;④錯誤,規律是客觀的,但是人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去認識和利用規律為人類造福,說人們在自然規律面前無能為力是錯誤的,否認了主觀能動性的作用。故選:A?!军c評】考查學生對教材知識點的掌握和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對于此類型題目,學生需要首先明確題干的中心思想,將題干主旨與教材的知識點相結合,圍繞題干主旨進行選擇即可。22.(2024?安徽三模)2024年1月,天舟七號貨運飛船發射成功。天舟七號貨運飛船在發射時要經受火箭發動機產生的巨大噪聲帶來的考驗。為了保證發射任務的圓滿成功,飛船在地面研制階段要進行噪聲試驗。為了模仿火箭起飛升空時發出的噪聲,我國科研團隊成功研制了新一代噪聲試驗控制系統。由此可見()①科學實驗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②實踐具有主觀能動性③實踐是認識的目的④認識具有反復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分析】本題考查:實踐的含義和特征;實踐是認識的基礎1.實踐的含義和特征(1)含義: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活動。①凡是實踐,都是以人為主體、以客觀事物為對象的物質性活動。②實踐是一種直接現實性活動,它可以把人們頭腦中的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注意: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活動,而不是改造主觀世界的認識活動。(2)特點: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能動性、社會歷史性。2.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認識的目的(1)認識從實踐中來,最終還要回到實踐中去。(2)認識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認識的目的。【解答】①錯誤,生產實踐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②③正確,依據題意,根據材料“為了保證發射任務的圓滿成功,飛船在地面研制階段要進行噪聲試驗。為了模仿火箭起飛升空時發出的噪聲,我國科研團隊成功研制了新一代噪聲試驗控制系統”可知,實踐具有主觀能動性,實踐是認識的目的;④不合題意,材料未體現認識的反復性。故選:C?!军c評】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是高考考核目標與要求之一,我們應學會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核心信息,對其進行分析整合,得到正確的答案。23.(2024?合肥二模)2023年,中國在科技領域取得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成就。在生物技術領域,中國科學家通過CRISPR技術在精準醫療和基因編輯方面取得突破,成功研發出新的治療遺傳疾病的方法。這表明()①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兩者相互滲透、包含②實踐具有主觀能動性,是人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③重大科技成就發揮了上層建筑推動社會進步的作用④真理不會停止前進的步伐,它在發展中不斷超越自身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題考查:實踐的含義和特征;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辯證關系1、實踐的含義和特征(1)含義: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活動。①凡是實踐,都是以人為主體、以客觀事物為對象的物質性活動。②實踐是一種直接現實性活動,它可以把人們頭腦中的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注意: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活動,而不是改造主觀世界的認識活動。(2)特點: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能動性、社會歷史性。2、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辯證關系(1)感性認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飯店承租安全協議書
- 運營車輛回收協議書
- 解除培訓合同協議書
- 企業總經理聘用協議書
- 項目招商入股協議書
- 車輛抵消債務協議書
- 酒店保潔承包協議書
- 餐飲加工合同協議書
- 企業復印機租賃協議書
- 餐飲器材轉讓協議書
- 2024-2025部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下冊期末考試卷及答案
- 測井試題及答案完整版
- 人格性格測試題及答案
- 2025-2030年中國電子變壓器市場運行前景及投資價值研究報告
- 山東某年產10萬噸甲醇工程施工組織設計(土建 安裝)
- 東南地區周代冶金考古研究新進展
- 白酒合作協議合同協議
- 中南大學畢業答辯學術論文模板
- 2024年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中考二模數學試題(含答案)
- 骨科科室工作總結匯報
- 三基中醫培訓試題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