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中生物選擇性必修2(學案+練習)2.3群落的演替課程標準素養要求闡明一個群落替代另一個群落的演替過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兩種類型。1.生命觀念:通過群落演替的形成過程建立進化和適應觀。2.科學思維:概括總結兩種演替類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3.社會責任:認同人類活動會影響群落的演替,認同退耕還林、還草、還湖的必要性。一、演替的概念和類型1.概念: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2.類型[提醒]并不是所有群落都能演替到喬木階段當氣候條件適宜時,自然演替最終可形成森林;當氣候條件不適宜,如干旱時,只能發展到草本植物階段或稀疏的灌木階段。3.影響群落演替的因素(1)外界環境的變化。(2)生物的遷入和遷出,群落內部種群相互關系的發展變化。(3)人類活動等。二、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1.人類活動不合理的方式:對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不合理的利用、環境污染,外來物種的引入等均會使生物群落退化。2.人類活動合理的方式: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建立人工群落等。3.影響結果: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進行。三、退耕還林、還草、還湖1.原因: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墾殖活動(如毀林開荒、圍湖造田等),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并且成為洪澇災害頻繁發生的重要原因。2.目的:處理好經濟發展同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走可持續發展道路。3.措施:頒布《退耕還林條例》。(1)如果時間允許,棄耕的農田總能形成森林。()(2)西北干旱地區的典型草原最終能演替成森林。()(3)次生演替趨向于恢復原來的群落。()(4)演替過程中群落的物種組成不斷變化。()(5)人類對群落演替的影響都是不良的。()答案:(1)×(2)×(3)√(4)√(5)×知識點一演替的概念、類型和特點1.初生演替與次生演替的比較類型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點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消滅了的地方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繁殖體的地方過程舉例裸巖上發生的演替:祼巖階段→地衣階段→苔蘚階段→草本植物階段→灌木階段→喬木階段棄耕農田上發生的演替:棄耕農田→一年生雜草→多年生雜草→小灌木→灌木叢→喬木林時間經歷時間漫長經歷時間較短速度緩慢較快時間與速度的差異分析所依托的基質極為貧瘠、環境極為嚴酷所依托的基質相對肥沃、環境比較溫和,且可能存在原有群落留下來的大量有機質和繁殖體舉例沙丘、火山巖、冰川泥上進行的演替火災過后的草原、過量砍伐的森林上進行的演替2.群落演替的特點及階段劃分[溫馨提示]演替并不是“取而代之”(1)演替過程中一些種群取代另一些種群,是一種“優勢取代”而非“取而代之”,如形成森林后,喬木占據優勢地位,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苔蘚等。(2)演替的標志:群落在物種組成上發生了變化,特別是優勢物種的變化。1.(2020·高考全國卷Ⅱ)河水攜帶泥沙流入大海時,泥沙會在入海口淤積形成三角洲。在這個過程中,會出現3種植物群落類型:①以蘆葦為主的植物群落(生長在淡水環境中),②以赤堿蓬為主的植物群落(生長在海水環境中),③草甸植物群落(生長在陸地環境中)。該三角洲上的植物群落是通過群落演替形成的,演替的順序是()A.②①③ B.③②①C.①③② D.③①②解析:選A。河水攜帶泥沙進入大海時,在入海口淤積形成三角洲的過程中,海水逐漸淡化,所以,該三角洲上的植物生長環境的變化為生長在海水環境中→生長在淡水環境中→生長在陸地環境中,對應的植物群落演替順序是②①③,A選項正確。2.大興安嶺某林區發生中度火燒后,植被演替過程如下圖所示。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該火燒跡地上發生的是________演替。與①相比,③中群落對光的利用更充分,因其具有更復雜的______結構。(2)火燒15年后,草本、灌木豐富度的變化趨勢均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原因是它們與喬木競爭時獲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針葉林凋落物的氮磷分解速率較慢。火燒后若補栽喬木樹種,最好種植________,以加快氮磷循環。(4)用樣方法調查群落前,需通過逐步擴大面積統計物種數繪制“種—面積”曲線,作為選取樣方面積的依據。下圖是該林區草本、灌木、喬木的相應曲線。據圖分析,調查喬木應選取的最小樣方面積是________。解析:(1)由圖中信息可知,火災后群落中迅速出現了多種草本植物和灌木,這說明大火后還保留原有土壤條件,甚至還可能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繁殖體,所以該火燒跡地上發生的是次生演替。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結構有利于群落對光能的充分利用。(2)從圖中可以看出,火燒15年后,草本和灌木豐富度下降,到40年后基本保持相對穩定,主要原因是草本和灌木在與喬木的競爭中得到的光逐漸減少。(3)火燒后若補栽喬木樹種,最好種植闊葉樹,因為針葉樹的凋落物不易被分解,物質循環速度慢,而由題知喬木中除了針葉樹就是闊葉樹,因此應該種植的是闊葉樹。(4)從樣方大小和物種數間的關系可判斷,坐標曲線中最下面的曲線為喬木對應的曲線,從該曲線可以看出,當樣方面積為S3時喬木的物種數就達到最大,所以調查喬木應選取的最小樣方面積為S3。答案:(1)次生垂直(2)下降后保持相對穩定光逐漸減少(3)闊葉樹(4)S3發展素養__長句特訓____________與高考接軌(1)(科學思維)從其生活環境來看,火燒40年后,群落中留存的草本和灌木類型一般應具有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適合于在陰濕的環境中生存(2)(科學思維)該群落演替的順序就是地球上生物進化的順序嗎?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是兩者雖有相關性,但它們的研究對象、次序、方向和內容都有本質的差別,群落的演替順序不是生物進化的順序eq\a\vs4\al()“二看法”判斷群落演替的類型知識點二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1.影響群落演替的因素2.群落演替中四個量的變化3.群落演替的方向及相應過程中生物量的變化項目方向類型一方向類型二方向簡單→復雜→穩定復雜→簡單→穩定實例大多數自然群落受污染或破壞的群落能量變化增加并趨向于穩定減少并趨向于穩定物質變化[溫馨提示](1)群落的結構不一定越來越復雜:群落結構也可能從復雜到簡單,如從草原演變為沙漠。(2)群落演替是一個漫長但并非永無休止的過程:當群落演替到與環境處于平衡的狀態時,就以相對穩定的群落為發展的頂點。1.(2021·安徽宿州高二檢測)下列關于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影響的說法,錯誤的是()A.在多年的舊墻壁上生出苔蘚是受人類活動的影響B.披荊斬棘,開出一條道路C.由于化工廠污水的排放,河水中的植物群落改變了D.過度放牧和城市的出現都屬于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解析:選A。在多年的舊墻壁上生出苔蘚是群落自然演替的結果;披荊斬棘開出道路、化工廠污水的排放、過度放牧和城市的出現都屬于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2.(2021·湖南瀏陽高二聯考)下表為某退耕林地在恢復階段的研究數據,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群落類型樹種數量平均直徑/cm平均高度/mⅠ:撂荒7年的次生林228.76.3Ⅱ:撂荒25年的次生林8110.48.4Ⅲ:撂荒50年的次生林9611.89.2Ⅳ:撂荒150年以上的近天然林12813.710.5A.退耕林地的演替屬于次生演替B.調查退耕林地喬木的種群密度常采用樣方法C.隨著演替的進行,樹種數量增長的速度加快D.退耕林地中植物種類增加,植物間存在著激烈的競爭關系答案:C發展素養__長句特訓____________與高考接軌(1)(與生活聯系)人類的生產生活對群落演替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往往會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進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人類活動往往是有目的、有意識地進行的,可以對生物之間、人類與其他生物之間以及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產生影響,甚至可以改造或重建新的關系,因此人類活動往往會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進行(2)(科學思維)如果小路廢棄后,會出現“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景象嗎?__________。試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會如果小路廢棄后,人的踩踏活動停止了,在路上會慢慢長出莖稈較高的植物,逐漸成為優勢植物,會出現“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景象核心知識小結[要點回眸][答題必備]1.群落的演替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兩種類型。2.在沙丘、火山巖、冰川泥和裸巖上發生的演替為初生演替。3.在火災過后的草原、過度砍伐的森林及棄耕的農田上進行的演替為次生演替。4.裸巖上初生演替的過程:裸巖階段→地衣階段→苔蘚階段→草本植物階段→灌木階段→喬木階段。5.適應變化的種群數量增長或得以維持,不適應變化的種群數量減少甚至被淘汰。6.人類活動往往會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進行。[隨堂檢測]1.在寒溫帶地區,一場大火使某地的森林被大面積燒毀,在以后漫長的時間中,原林地上依次形成了雜草地、以白樺為主的闊葉林、以云杉為主的針葉林,這種現象稱為()A.物種進化 B.外來物種入侵C.群落演替 D.垂直結構解析:選C。演替是指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2.(2021·河北邢臺高二檢測)荒漠土壤中的生物土壤結皮是促進演替進程的重要生物基礎,土壤結皮依次經過了土壤酶、土壤微生物、藻結皮、地衣結皮以及苔蘚結皮階段。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荒漠土壤中的生物土壤結皮的過程屬于次生演替B.在苔蘚結皮階段,原有的藻類植物和地衣將會消亡C.若氣候適宜,將大大縮短生物土壤結皮所需的時間D.地衣結皮階段能為苔蘚的生長創造適宜的土壤環境解析:選B。荒漠土壤中的生物土壤結皮的過程屬于次生演替,A正確;群落演替的過程中,苔蘚比地衣長得高,在與地衣爭奪陽光的競爭中處于優勢,原有的藻類植物和地衣數量會減少,但不會消亡,B錯誤;若氣候適宜,群落次生演替的時間將會變短,C正確;地衣結皮階段能為苔蘚的生長創造適宜的土壤環境,D正確。3.一個廢棄魚塘的演替過程如下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演替的先后順序:乙→丙→甲→丁B.生物多樣性:丁>甲>丙>乙C.此演替過程速度較慢D.此演替過程屬于次生演替解析:選D。在廢棄魚塘中的演替應為次生演替,演替速度較快,演替過程應為丁→甲→丙→乙,隨著演替的進行,生物多樣性逐漸增加,D正確。4.“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陶淵明的這首《歸園田居》中的第一句隱含的生物間的關系及第三句反映出的生物學知識是()A.種間競爭、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無影響B.種間競爭、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有影響C.捕食、撤去人類活動群落演替方向會發生變化D.捕食、撤去人類活動群落演替方向未發生變化解析:選B。豆苗和草之間的關系為種間競爭;人類活動影響群落演替的方向,撤去人類活動群落演替方向會發生變化,B正確。5.生物量是指某一調查時刻單位面積內現存生物的有機物總量。科研人員對我國某自然保護區地震導致山體滑坡30年后恢復群落和未受干擾的原始林群落不同植被類型的生物量進行了研究,結果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圖中代表恢復群落生物量的是S2B.地震導致山體滑坡后,形成恢復群落的過程為初生演替C.原始林群落具有較好的垂直結構,有利于提高對陽光等環境資源的利用率D.可利用人工措施改善土壤,幫助恢復群落植被快速恢復解析:選B。未受干擾的原始林群落生物量大,為題圖中S1,代表恢復群落生物量的是S2,A正確;地震導致山體滑坡后,其土壤條件基本保留,可能還保留植物的繁殖體等,因此形成恢復群落的過程為次生演替,B錯誤;原始林群落具有良好的垂直結構,有利于提高植物對陽光等環境資源的充分利用,C正確;良好的土壤環境為生物生長提供資源,利用人工措施改善土壤,可以幫助群落植被快速恢復,D正確。6.請回答下列關于群落演替的問題:(1)在光裸的巖石上開始的演替和從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開始的演替中,哪個屬于初生演替,哪個屬于次生演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般來說,若要演替到相對穩定的喬木階段,上述兩個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時間短,分析其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據調查,近5萬年以來,某地區由于氣候越來越干燥,森林逐漸被灌木叢取代,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種演替類型。近50年來,由于人類過度開墾,導致局部灌木叢出現了荒漠化。該現象表明,與該地區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類的開墾活動使得該地區群落的演替速度________(填“未發生改變”“變慢”或“變快”),演替的方向____________(填“發生改變”或“未發生改變”)。解析:(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消滅了的地方發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繁殖體的地方發生的演替。據此分析可知,在光裸巖石上開始的演替為初生演替,從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開始的演替為次生演替。(2)因森林被全部砍伐后,土壤條件等仍然保留,因此演替到相對穩定的喬木階段所需時間較短,而從裸巖開始的演替要達到該條件需要較長的時間。(3)“人類過度開墾,導致局部灌木叢出現了荒漠化”,“50年”相對于題目信息中的“5萬年”來說是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的,故人類的開墾活動會加快演替的速度。人類活動導致向荒漠化方向的演替與“由于氣候越來越干燥,森林逐漸被灌木叢取代”的演替方向是一致的。答案:(1)在光裸巖石上開始的演替為初生演替,從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開始的演替為次生演替(2)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條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時即具備該條件,而從裸巖開始的演替要達到該條件需要漫長的時間(3)變快未發生改變[課時作業]一、選擇題1.下列關于群落演替的敘述,錯誤的是()A.群落演替不受人類活動的影響B.次生演替速度通常比初生演替快C.群落演替過程中生物種類和數量在不斷變化D.群落演替是一個群落代替另一個群落的過程解析:選A。人類活動可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進行。2.下列現象中不屬于群落演替的是()A.退耕還林B.“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C.沙漠變綠洲D.“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解析:選D。退耕還林、“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沙漠變綠洲,都體現了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現象,屬于群落演替。“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體現的是溫度等環境因素對生物生命活動的影響。3.(2021·江蘇南通高二期末)下圖是某地沙丘中植物群落的演替過程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圖示沙丘上的群落演替類型屬于初生演替B.引起上述群落演替的環境因素最可能是該地區雨水增多C.在群落演替過程中,群落中所有種群的數量都呈“S”形增長D.不同時期群落中優勢種群不同,與植物對光、肥、水等的生長需求不同有關解析:選C。在沙丘上進行的群落演替類型屬于初生演替,A正確;植物類群的增加受多種環境因素影響,如土壤含水量、溫度、光照、礦質元素等,不同地區、不同植物、不同生長時期影響生長的因素不同,干旱地區影響植被生長的主要因素是水,B、D正確;演替過程中優勢種的數量會增加,而劣勢種數量一般會減少甚至消失,C錯誤。4.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所用的時間短,原因是()A.次生演替不需要形成森林B.次生演替所處的環境較濕潤C.次生演替中原有的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繁殖體D.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結構簡單解析:選C。初生演替中幾乎不存在土壤條件,所以需要較長的時間,而次生演替已具備土壤條件,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和其他繁殖體,故演替所需的時間短。5.(2021·湖北孝感月考)從湖泊到森林要經歷5個演替階段:裸底階段、沉水植物階段、浮葉根生植物階段、挺水植物階段、森林植物階段。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有人為干擾時,從湖泊到森林的演替速度可能會加快B.從湖泊到森林的演替和在火災過后的草原上進行的演替都屬于次生演替C.隨著群落演替的進行,群落的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都會發生改變D.當演替達到森林階段后,群落內物種的組成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解析:選B。人類活動可改變群落演替的速度與方向,因此有人為干擾時,從湖泊到森林的演替速度可能會加快,A正確。初生演替指在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原來存在過植被、但是被徹底消滅了的地方發生的演替,如在沙丘、火山巖、冰川泥上進行的演替;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繁殖體(如能發芽的地下莖)的地方發生的演替,如在火災過后的草原、過量砍伐的森林、棄耕的農田上進行的演替;從湖泊到森林的演替起始于裸底階段,因此屬于初生演替,而在火災后的草原上進行的演替屬于次生演替,B錯誤。隨著群落演替的進行,物種豐富度增加,群落的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都會發生改變,C正確。演替達到相對穩定的階段后,群落內物種組成也會發生變化,D正確。6.(2021·江西贛州高二下月考)下圖表示兩個群落的演替過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甲可表示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B.若時間允許,甲一定能演替到相對穩定的喬木階段C.乙群落的演替也屬于自然界存在的一種演替類型D.第N年時,甲、乙的群落結構一定相同解析:選C。甲發生了初生演替,而從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開始的演替為次生演替,A錯誤;若環境條件不利,即使時間允許,甲也不能演替到相對穩定的喬木階段,B錯誤;乙群落的演替也屬于自然界存在的一種演替類型,C正確;第N年時,甲、乙的群落中物種豐富度相同,但結構不一定相同,D錯誤。7.右圖表示兩種群落演替的類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a處可表示發生特大火災后原有生物徹底滅絕B.b處可表示火山爆發形成火山巖C.甲、乙演替的起點均具備基本的土壤條件D.如果時間允許,甲、乙都會形成森林解析:選B。由圖分析可知,甲表示次生演替,乙表示初生演替,a處遭受破壞但是物種豐富度并未降到0,即原有生物沒有徹底滅絕;而b處所遭受的破壞導致物種豐富度降為0,即原有生物徹底滅絕,可表示火山爆發;初生演替的起點不具備基本的土壤條件;群落演替最終能否形成森林取決于氣候條件。8.(2021·江蘇南京高二期中)因濫墾坡地和狂風暴雨侵襲等原因,某山區的局部山坡發生了山崩。在較長一段時間后,該處出現了以灌木和小樹等為主體的生物群落。下列有關該群落演替的敘述,錯誤的是()A.該群落演替的過程屬于次生演替B.演替過程中有機物總量不斷增加C.灌木和小樹的出現標志著該地區的生物群落已經發展至最高水平D.因人類活動、自然環境等因素影響,群落不一定會演替至喬木階段解析:選C。山崩后,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繁殖體,因此該群落演替的過程屬于次生演替,A正確;演替過程中隨著植物對光的利用能力增強,群落中有機物總量不斷增加,B正確;如果氣候條件適宜,群落有可能演替成森林群落,則喬木的出現才標志著該地區的生物群落發展至最高水平,C錯誤;人類活動會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進行,而自然環境等也會影響群落演替的最終結果,如干旱的荒漠地區群落的演替就很難形成森林,D正確。9.下圖表示某種類型的群落演替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該群落的演替屬于次生演替,在自然條件下演替速度隨時間而變化B.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主要與氣候、土壤等條件有關,與人類活動無關C.從灌木階段到喬木階段的演替過程中,喬木層完全取代了灌木層D.不同演替階段,群落中的動物種群不完全一樣解析:選D。由圖可知,該群落發生的演替屬于初生演替,在自然條件下演替,演替速度會隨時間發生變化,A錯誤;人類活動將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進行,B錯誤;在群落演替過程中,生物的取代僅是優勢取代,C錯誤;不同演替階段,群落中的動物種群一般不同,D正確。10.下圖是某森林在遭受火災前后植被的分布及變化情況,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a~b段,三類植物呈斑塊鑲嵌分布屬于群落的水平結構B.b~d段,由于森林完全燒毀,所以發生的演替屬于初生演替C.群落演替過程中,物種豐富度一直增加D.b~d段,群落演替的過程中群落的優勢種沒有發生變化解析:選A。由于環境和人為因素影響,同一地段不同種群呈鑲嵌分布,體現了群落的水平結構,A正確;b~d段,森林完全燒毀,但保留了原有土壤條件,所以發生的演替屬于次生演替,B錯誤;群落演替過程中,物種豐富度逐漸增加,最后趨于穩定,C錯誤;b~d段,群落演替的過程中優勢種不斷發生變化,D錯誤。11.下表是退耕還林后,某生態系統在20年內群落自然演替所經歷的“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個階段中優勢物種的種群密度變化情況(單位:株/平方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第1年第5年第10年第15年第20年物種a510200物種b12533物種c01386A.第1~20年內,該生態系統中物種的豐富度先不斷升高,然后再逐漸降低B.第1~5年內,物種b為優勢物種C.退耕還林的演替屬于初生演替D.第10~15年內,物種a逐漸消失的原因可能與其不能適應弱光環境相關解析:選D。分析表中數據可知,表中數據僅反映出a、b、c三個物種的種群密度變化情況,不能反映出第1~20年內該生態系統中物種的豐富度變化情況,A錯誤;第1~5年內,物種a是優勢物種,B錯誤;退耕還林的演替屬于次生演替,C錯誤;第10~15年內,物種a逐漸消失的原因可能與其不能適應弱光環境相關,D正確。12.下圖為某一大規模農場自1919年第一次使用化肥后100年中物種豐富度變化的數據。下列相關分析正確的是()注:橫坐標為物種豐富度,縱坐標為單一物種總干重所占百分比。A.1919~2019年間該農場物種豐富度和各種群密度均不斷增加B.與1919年相比,1969年植物種類增多,群落結構趨于簡單C.2019年時,農場中的生物群落比以前有明顯的分層現象D.圖中信息可反映出人類的干擾會影響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解析:選D。依題意并對比分析圖示可知,1919~2019年間該農場的物種豐富度不斷降低,但有的種群密度增加,A錯誤;與1919年相比,1969年植物種類減少,群落結構趨于簡單,B錯誤;2019年時,農場中的生物群落豐富度比以前明顯降低,但僅根據圖示不能看出有明顯的分層現象,C錯誤;化肥使用后使種群數量和單一物種的總干重變化,反映出人類的干擾會影響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D正確。二、非選擇題13.根據群落演替的理論,在光裸的巖地上經過一定的時間,最終就會演替出森林。請據此回答下列問題:(1)光裸的巖地上最終演替出森林,其過程大致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地衣首先在裸巖上定居。同時,地衣分泌的________腐蝕了堅硬的巖石表面,加速了巖石風化形成________的過程。(3)各種昆蟲及其他小動物開始進入生物群落的階段是_________________。(4)地衣階段與苔蘚階段相比,土壤中的有機物含量較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微生物種類較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5)在以上演替的各階段中,所需時間最長的是________。A.地衣階段和苔蘚階段B.草本植物階段到灌木階段C.灌木階段到喬木階段D.喬木階段解析:地衣能夠分泌有機酸腐蝕巖石,形成土壤,所以首先出現,被稱為“先鋒植物”;當群落演替到草本植物階段,植食性動物開始出現,物種變得多樣化;在整個演替過程中,地衣和苔蘚階段歷時最長,而從草本植物階段到灌木階段歷時最短。答案:(1)裸巖階段→地衣階段→苔蘚階段→草本植物階段→灌木階段→喬木階段(2)有機酸土壤(3)草本植物階段(4)苔蘚階段苔蘚階段(5)A14.(2021·黑龍江哈爾濱高二期末)下圖為甲、乙兩地在一段時間內物種豐富度的變化曲線,其中甲地為森林群落,乙地為廢棄的礦區。回答下列相關問題。(1)研究甲、乙兩地在一段時間內物種豐富度的變化情況是在____________水平上研究的問題,可用____________法來統計甲地大型哺乳動物的豐富度。(2)單位面積甲地合成的有機物比乙地多,從群落的空間結構角度分析,原因是甲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對光的利用率高。(3)若氣候條件適宜,乙地最終也可演替成森林,但由于缺乏形成森林所需要的____________條件,因此演替的時間會相當漫長。如果乙地的群落演替到D點時,人類開荒種田,則會改變該群落演替的______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建筑工程預算員》課件
- 《高級編程技術》課件
- 雙十一購物盛宴
- 2006年廣東高考英語真題及答案
- 急性有機磷農藥中毒規范化治療及進展
- 勞動防護用品培訓
- 2025YY藥品采購合同范例
- 《地鐵站安全運行全》課件
- 2025年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合同
- 2025園藝產品購銷合同范本
- 遼寧省大連市西崗區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道德與法治試卷
- 檢驗檢測機構程序文件培訓考核試卷
- DB5104T 63-2023 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苴卻硯
- 腫瘤專科護士進修學習匯報
- 護理科研課題撰寫
- 架子工入場三級安全教育考核試卷
- 安全生產合規性審核
- 腎衰竭病歷范文
- 鈑金廠規劃方案
- 骨質疏松用藥治療
- 《LED基礎知識培訓》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