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學案信息及其特征導學案_第1頁
導學案信息及其特征導學案_第2頁
導學案信息及其特征導學案_第3頁
導學案信息及其特征導學案_第4頁
導學案信息及其特征導學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信息及其特性》導學案【學習目的】可以列舉學習、生活、社會中的多種信息,體會信息是一項重要的資源;理解信息的一般特性:載體依附性、價值性、時效性、共享性,并能舉例闡明;運用信息的特性對自己所獲取信息的真實性、精確性和有關性進行評價,學習從多角度全面看待事物本質的措施和分析歸納的能力。【自主學習】1、查一查:在詞典中,有關信息一詞的解釋。2、想一想:在我們身邊有哪些信息,舉幾種例子。3、搜一搜:查找上海世博會信息通信館有關資料。【課堂活動】(一)探究交流1:什么是信息?(1)討論、匯報:舉例闡明生活中的信息學校商場交通通信醫院表情(2)探究、討論、講授:信息的概念閱讀如下詩句,體驗信息詞匯古人的理解。塞外音書無信息,道傍車馬起塵埃。——唐杜牧《寄遠》不乞隋珠與和璧,只乞鄉關新信息。——南宋李清照《上樞密韓佗胄詩》夢斷美人沉信息,目穿長路依樓臺。——南唐李中《暮春懷故人》古人所說的信息是指:信息的定義:(3)探究、討論:信息的重要性感覺剝奪試驗闡明了什么:人類社會資源的三大支柱:、、野外生存訓練,你會帶的三樣必備物品:、、(二)探究交流2:信息的基本特性(1)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提到,在那些艱苦的日子里,每當魯迅先生氣喘吁吁地準時跑進私塾,看到課桌上的“早”字,他都會覺得開心,心想:“我又一次戰勝了困難,又一次實現了自己的諾言。我一定加倍努力,做一種信守諾言的人。”那個曾經難魯迅留下深贏得記憶的三味書屋和那個刻著“早”字的課桌,一直鼓勵著魯迅在人生路上的繼續前進。魯迅先生把早字刻在課桌上,鼓勵自己,這闡明了信息具有特性。有的同學喜歡用座右銘來鼓勵自己奮發學習,學有所成。你的座右銘是:,你把它寫在。辨別:古代人們點燃的烽火是信息嗎?闡明理由。(2)20世紀初期,美國最大的福特企業的一臺電機出現故障,諸多人搞了兩三個月都修不好。在束手無策的狀況下,有人向企業推薦了當時已經移居美國的德國科技企業管理專家斯坦門茨。斯坦門茨在電機旁邊仔細觀測、計算了兩天后,就用粉筆在電機的外殼上畫了一條線,說:“打開電機,在記號處把里面的線圈減少16圈。”人們半信半疑地照他的話去做,成果,毛病果真出在這里。電機修好后,有關人員問他要多少酬金,他說:“一萬美元!”啊?一萬美元!那人還認為自己聽錯了呢!于是,便規定斯坦門茨列一張帳單闡明費用的支出。斯坦門茨寫到:“用粉筆畫一條線1美元,懂得在哪里畫這條線9999美元。”帳單送到了企業老板那里,老板看了后連連點頭,很快照付了一萬美元,并用重金聘任了他。這個故事闡明了信息具有特性。(3)“12月26日在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西北近海發生的地震,震級高達9級,震源只有10千米,對固體地球的表面產生巨大破壞是必然的,但未必導致嚴重傷亡。這次地震導致的災害嚴重,還由于引起了海嘯,成為人類歷史上記錄到的同類災害中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這次海嘯的傳播速度達每小時800千米(公里),而從震中抵達斯里蘭卡,也費了兩小時。因此只要不是離震源太近,可以有時間逃避。以今日的技術,地震的發生雖尚不能精確預報,但地震一旦發生就能測出,海嘯的發生也可察知。遺憾的是在印度洋地區,如英國《金融時報》”這個故事闡明了信息具有特性。(4)蕭伯納有句名言:“你有一種蘋果,我有一種蘋果,彼此互換一下,我們仍然是各有一種蘋果;但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彼此互換,人們就均有了兩種思想,甚至更多。”這闡明了信息具有特性。這則名言對你的啟發是:(三)拓展提高閱讀下文,理解信息的其他某些特性,并舉例闡明。(1)感知性:信息可以通過人的感覺器官被接受和識別。其感知的方式和識別的手段因信息載體不一樣而各異:物體、色彩、文字等信息由視覺器官感知,音響、聲音中的信息由聽覺器官識別,天氣冷熱的信息則由觸覺器官感知。(2)可加工性:人們對信息進行整頓、歸納、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從而獲得更有價值的信息。例如天氣預報的產生,一般要通過多種環節:首先要對大氣進行探測,獲得第一手大氣資料;然后進行一定范圍內的探測資料互換、搜集、匯總;最終由專家對多種氣象資料進行綜合分析、計算、研究得出成果。(3)價值相對性:信息具有使用價值,可以滿足人們某首先的需要。但信息使用價值的大小取決于受者的需求及其對信息的理解、認識和運用能力。(4)真偽性:由于人們在認知能力上存在差異,對于同一信息,不一樣的人也許會有不一樣的理解,形成“認知偽信息”;或者由于傳遞過程中的失誤,產生“傳遞偽信息”,也有人出于某種目的,故意采用篡改、捏造、欺騙、夸張、假冒等手段,制造“人為偽信息”。偽信息帶來社會信息污染,具有極大的危害性。(四)課堂反饋【選擇題】1.“信息無時不在,無處不有”,這句話表明了信息具有()的特點。A.多樣性B.普遍性C.變化性D.儲存性2.如下四項中不屬于信息范圍的是()。A.考試成績B.天氣預報C.計算機病毒D.股票價格3.下列有關信息的說法,不對的的是()。A.2l世紀是信息社會,信息是發展到2l世紀才出現的B.信息是客觀的,不是伴伴隨人類的誕生才產生的C.信息總是以文字、聲音、圖像等多種體現形式被人們的感覺器官所接受D.不一樣的人對同一條信息的理解各有不一樣,也許認為包括的信息豐富,也也許認為沒有信息4.下列有關信息與載體的說法,對的的是()。①同一條信息可以加載到多種不一樣的載體上②信息可以不依附于載體而獨立存在③點燃的烽火是信息的載體一④信息是通過文字、符號、圖形、圖像、聲音、光波、電磁波等載體來傳遞體現的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5.下面對信息特性的理解,錯誤的是()。A.成語“增兵減灶”顯示信息有傳遞性和不完全性特性。B.天氣預報、情報等顯示信息有時效性C.信息不會伴隨時間的推移而變化。D.“盲人摸象”顯示信息具有不完全性,即人們難以一次就獲得客觀事物的所有信息6.人們根據載體的不一樣,將信息分為文字、圖形(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等五大類。如下多種信息載體中,可以歸為文字類載體的是()。①報紙②雜志③電視新聞④照片⑤電視片⑥一般信函⑦廣播新聞⑧音樂A.①②③B.①②⑥C.①④⑤D.②③④7.“一人計短,二人計長”和蕭伯納名言“你有一種蘋果,我有一種蘋果,彼此互換,我們仍有一種蘋果;不過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彼此互換,我們就有兩種思想,甚至更多”重要體現了信息的()特性。A.傳遞性和共享性B.不完全性和共享性C.傳遞性和時效性D.價值相對性8.《三國演義》中有關“蔣干盜書”的故事說:在赤壁之戰前,蔣干從周瑜處偷走了人家事前偽造好的蔡瑁、張允的投降書,交給曹操。曹操不辨真假,將蔡瑁、張允二人斬首示眾,成果失去了僅有的水軍將領,最終在赤壁之戰中落得個“火燒三軍命喪盡”的下場。這闡明信息具有()。A.共享性B.時效性C.不完全性D.價值相對性9.“老黃歷看不懂”重要體現了信息的()特性。A.共享性B.真偽性C.價值相對性D.時效性10.下面四項不能闡明信息的價值性特性的是()。A.讀書以明理B.知彼知己,百戰百勝C.書中自有黃金屋D.春雨貴如油【簡答題】分析“空城計”故事,看看其中包括了信息的哪些特性,完畢下表。三國時期,諸葛亮派馬謖駐守街亭,由于馬謖剛愎自用,街亭失守,魏將司馬懿率兵乘勝直逼西城。諸葛亮無兵迎敵,但從容鎮靜,他傳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來,士兵原地不動,不準大聲喧嘩,又讓士兵把四個城門打開,每個城門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樣,灑水掃街。諸葛亮自己領著兩個小書童,到城上望敵樓前憑欄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彈起琴來。司馬懿懷疑設有埋伏,引兵退去。等司馬懿得知西城是空城,回去再戰時,趙云已趕到西城解圍,諸葛亮最終大勝司馬懿。“空城計”故事中包括的信息的特性分析事例的細節部分(信息)信息特性(四)課堂總結這堂課你學習到了:學習中有哪些疑惑:(五)課后反思在信息時代,信息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物質和精神財富,極大的增進了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但各類信息紛繁,魚龍混雜,真偽難辨,尤其是信息產業、電子產業的迅速崛起,它使信息傳播途徑、速度、范圍、數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多種信息目不暇接,樸素迷離。電視、手機、計算機網絡等等多種媒體可以說每時每刻都在向我們提供著多種各樣的信息,那么,面對無所不在的信息誘惑,我們應當何去何從呢?同學們能給出自己的答案嗎?【補充閱讀】 材料一:信息論的奠基人——香農“通信的基本問題就是在一點重新精確地或近似地再現另一點所選擇的消息”,這是數學家香農在他的驚世之著《通信的數學理論》中的一句名言。正是沿著這一思緒他應用數理記錄的措施來研究通信系統,從而創立了影響深遠的信息論。香農,19生于美國密執安州。在大學中就體現出對數理問題的高度敏感,他的碩士論文是有關布爾代數在邏輯開關理論中的應用。后來,他就職于貝爾電話研究所。在這個世界上最著名的研究基地里,他的前輩最早研究了通信系統的信息傳播能力,第一次提出了信息量的概念,并試圖用數學公式予以描述。而香衣則發明性地繼承了他們的事業,于1948年刊登了長篇論著《通信的數學理論》。次年,又刊登了《噪聲下的通信》。在這兩篇文章中,他處理了過去許多懸而未決的問題:經典地闡明了通信的基本問題,提出了通信系統的模型,給出了信息量的數學體現式,處理了信道容量、信源記錄特性、信源編碼、信道編碼等有關精確地傳送通信符號的基本技術問題。兩篇文章成了目前信息論的奠基之作。而香農,也一鳴驚人,成了這門新興學科的奠基人。那時,他才不過剛剛三十出頭。他的成就轟動了世界,激起了人們對信息論的巨大熱情,它向各門學科沖擊,不僅在電子學的其他領域,如計算機、自動控制等方面大顯身手,并且遍及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心理學、醫學、經濟學、人類學、語音學、記錄學、管理學……等學科。它已遠遠地突破了香衣本人所研究和意料的范圍,即從香農的所謂“狹義信息論”發展到了“廣義信息論”。進入80年代以來,當人們在議論未來的時候,人們的注意力又異口同聲的集中到信息領域。按照國際一種流行的說法,未來將是一種高度信息化的社會。信息工業將發展成頭號工業,社會上大多數的人將是在從事信息的生產、加工和流通。這時,人們才能改對的地估價香農工作的所有含義。信息論這個曾經只在專家們中間流傳的學說,未來到更廣大的人群之中。香農這個名字也飛出了專家的書齋和試驗室,為更多的人所熟悉和理解。控制論奠基人——維納維納,美國數學家,控制論的創始人。1894年11月生于密蘇里州的哥倫比亞,1964年3月卒于斯德可爾摩。12歲進入土夫茲學院學習,15歲獲數學學士學位。19以有關婁理邏輯的論文獲哲學博士學位。曾先后擔任過哲學、數學和工程方面的教學工作。19到麻省理工學院任講師,開始了他的數學學術生涯。1933年成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維綱初期曾在數理邏輯、概率論、巴拿赫空間、布朗運動和分析等方面獲得過重大成果。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維納和多種學科的專家一起對控制論作了深入的探討。1947年他寫出了劃時代的著作《控制論》,1948年出版后,立即風行世界。《控制論》一書中體現的維納的深刻思想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重視。它使用了通訊理論的術語,如控制、反饋、信息、輸入、系統等協助人們進行思維,對整個科學界產生影響。

鐘義信我國信息論專家鐘義信。1940年生,江西龍南人。現為北京郵電大學專家、博士生導師、副校長、校學術委員會主席。1962年北京郵電學院畢業,1965年信息論專業碩士畢業,1979年至1981年是英國倫敦大學訪問學者,回國后在北京郵電大學任教至今。長期從事通信理論、信息理論、人工智能、信息經濟學領域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先后出版專著16部,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刊登論文300多篇。多項研究成果評價為國際先進水平。1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