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三次月考02(新高考通用)(考試時間:90鐘試卷滿分:100分)注意事項:1.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第Ⅰ卷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回答第Ⅱ卷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4.測試范圍:第1~5章第1節(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5.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6.難度系數:0.7第Ⅰ卷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硅化木是幾百萬年以前的樹木被迅速埋葬地下后,木質部分被地下水中的二氧化硅替換而成的樹木化石。它保留了樹木的木質結構和紋理。下圖為新疆野馬生態園中的硅化木圖片,圖中硅化木來自新疆奇臺縣等地的茫茫戈壁,樹種以柏樹(屬裸子植物)為主。很多硅化木長度在3米以上,其中最長的達46米,被栽入吉尼斯世界記錄。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該地的硅化木主要樹種在地質史上迅速發展的時期為(
)A.元古代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2.奇臺縣等地出露有近千棵硅化木,說明該地在硅化木形成前曾經(
)A.火山活躍B.炎熱干燥C.溫暖濕潤D.冰川覆蓋【答案】1.C2.C【解析】1.硅化木的主要樹種是柏樹,柏樹屬于裸子植物,其在中生代迅速發展。C正確,ABD錯誤,故選C。2.形成的樹化石數量較多,說明之前有大片森林發育,氣候應該溫暖濕潤。C正確,ABD錯誤,故選C。東錢湖,寧波市著名的風景名勝區,面積22平方千米。湖區周邊存在明顯的湖陸風。下圖為東錢湖及周邊地區略圖。完成下面小題。3.研究發現,P地午夜的湖陸風明顯強于傍晚前后,其主要原因是午夜時(
)A.湖陸溫差較大 B.摩擦力比較小C.湖水水溫較高 D.山區溫度最低4.湖區周邊的景區及住宅用地規模擴大會引起一定程度的熱島效應,進而導致湖區周邊(
)A.湖風增強,陸風增強 B.湖風增強,陸風減弱C.湖風減弱,陸風減弱 D.湖風減弱,陸風增強【答案】3.A4.B【解析】3.相比傍晚前后,午夜時因陸地降溫快氣溫較低,氣壓較高,湖泊降溫較慢,氣溫較高,氣壓較低;湖泊和陸地之間的溫差較大,水平氣壓梯度力較大,風力較大,湖陸風更明顯,A正確;摩擦力短時間內變化較小,B錯誤;午夜時湖水長時間沒有太陽輻射的照射,相比傍晚,水溫較低,C錯誤;山區溫度最低出現在日出前后,D錯誤。故選A。4.湖區周邊的景區及住宅用地規模擴大會引起一定程度的熱島效應,白天周邊景區及住宅用地氣溫會更高,氣壓會更低,湖泊與周邊地區的溫差會更大,水平氣壓梯度力更大,湖風增強,C、D錯誤;夜晚,因周邊地區出現熱島效應,氣溫較高,氣壓較低,湖泊和周邊地區的溫差減小,水平氣壓梯度力減小,陸地吹向湖泊的風力減弱,陸風減弱,A錯誤,B正確。故選B。下圖示意南極大陸周邊裴海線海冰外緣線的變化,圖中2月、9月分別為南極海冰范圍一年中的最小值和最大值。據此完成下面小題。5.圖中季節性海冰覆蓋區一年中(
)A.結冰面積大于融冰面積 B.結冰面積小于融冰面積C.結冰速度大于融冰速度 D.結冰速度小于融冰速度6.該海域結冰時會使所在區域對應的(
)A.海水鹽度降低,大氣溫度降低 B.海水鹽度降低,大氣溫度升高C.海水鹽度升高,大氣溫度降低 D.海水鹽度升高,大氣溫度升高7.近年來,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推測該海域2月、9月海冰外緣線分別將(
)A.南移、北移B.南移、南移C.北移、南移D.北移、北移【答案】5.D6.D7.B【解析】5.結合材料信息“2月、9月分別為南冰范一中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可知,2月海冰外緣線以南海域為終年海冰覆蓋區,2月海冰外緣線與9月海冰外緣線之間海域為季節性海冰覆蓋區。2月至9月,海冰面積不斷增大,此時期該海域海水表現為結冰過程,用時約7個月;9月至次年2月,海冰面積不斷減小,此時期為海冰融化過程,用時約5個月,故結冰速度小于融冰速度,C錯誤,D正確;該海域的季節性海冰覆蓋區一年中結冰面積與融冰面積相同,A、B選項錯誤。故選D。6.表層海水結冰會導致大部分鹽分析出,使附近海水鹽度升高,D正確;海水大面積結冰過程中,還會釋放大量熱量,從而使海域附近氣溫有所升高,ABC錯誤。故選D。7.海冰外緣線是海冰區與無海冰區的分界線,在該海域,海邊外緣線以北無海冰覆蓋,以南有海冰覆蓋。目前,全球氣候呈現變暖的趨勢。在氣候變暖背景下,隨著海水溫度升高,該海域海冰覆蓋區面積會減小,無海冰覆蓋區面積會擴大,從而導致2月、9月海冰外緣線的向南移動,ACD錯誤,故選B。第19屆杭州亞運會開幕式現場再現了錢塘江的自然景觀“潮汐樹”(下圖)。當錢江大潮退去,長著海草的灘涂上生長出蔚為壯觀的“大地之樹”,宛如一幅天然水墨畫卷。完成下面小題。8.潮汐樹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有(
)①流水侵蝕②流水沉積③海水侵蝕④海水沉積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9.下列人類活動對潮汐樹影響最大的是(
)A.圍海造陸B.遠洋捕撈C.石油開采D.海洋航行【答案】8.D9.A【解析】8.根據材料“當錢江大潮退去,長著海草的灘涂上生長出蔚為壯觀的“大地之樹””可知潮汐樹發育在灘涂上,是以海水作用為主,故潮汐樹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有海水侵蝕、海水堆積,③④正確,①②錯誤。D正確,ABC錯誤。故選D。9.潮汐樹是一種自然地理現象,通常出現在河流入海口附近。它們是由于潮汐作用和河流淡水作用共同形成的,具有獨特的地理形態和生態價值。圍海造陸是指通過人工手段將海岸線向海推進,增加陸地面積的行為。這種行為會改變原有的海岸線形態,破壞潮汐樹生長所需的自然環境和條件,對潮汐樹造成直接的破壞和影響。遠洋捕撈、石油開采和海洋航行等活動雖然也會對海洋生態環境產生一定影響,但它們對潮汐樹的影響相對較小,不如圍海造陸對潮汐樹的影響直接和顯著。A正確,BCD錯誤。故選A。齒稃草耐旱、耐高溫能力極差,為新疆北部伊犁、塔城及準噶爾盆地周圍的荒漠和草原上常見的短命植物。短命植物又稱短營養期植物、短期生植物。一年生短命植物在氣溫和水分條件合適時,在短短的2個月左右時間里迅速完成生命周期,隨后整個植株或地上部分干枯死亡。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0.齒稃草為適應當地自然環境而具有的特征為(
)A.葉片厚B.植株高C.根須細D.花期長11.相比新疆南部,新疆北部短命植物物種多樣性豐富的主要原因是(
)A.水分較多B.熱量較高C.溫差較大D.風力較大【答案】10.C11.A【解析】10.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齒稃草為草本植物,加之其生長環境水肥不足,葉片不厚,植物無法積累大量有機質,植株不高,A、B錯誤;齒稃草需要在最短時間完成結籽,而且生長時水分就在地表淺表,因此根須較細,C正確;齒稃草生長期較短,花期也較短,D錯誤。故選C。11.根據所學可知,物種多樣性和水分關系密切,且北疆水分條件優于南疆,A正確;熱量豐富對植物多樣性也具有較大影響,北疆緯度高,熱量較南方不足,B錯誤;溫差大不利于植物多樣性的形成,C錯誤;風力大不利于植物多樣性的形成,D錯誤。故選A。黃皮濕地是位于浙江省西南群山中大片臺地上的亞高山濕地,平均海拔在1400米左右。臺地上形成獨特的高山濕生草甸,四周的山體卻分布著松樹和闊葉林。下圖為黃皮濕地景觀。完成下面小題。12.長在濕地中的甲松樹,根系露出地面并向樹林一側生長,其主要影響因素是(
)A.土壤中的水分B.光照強弱C.土壤中有機質含量D.當地的風向13.若排干濕地中的積水,則黃皮濕地的植被最終演化為(
)A.高山灌木 B.高寒荒漠C.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 D.常綠硬葉林【答案】12.A13.C【解析】12.從景觀圖中可以看出,濕地的中部地勢較低,土壤中水分含量過高(積水),因此植被分布為草甸。而濕地的四周地勢較高,積水減少,分布有喬木。因此長在濕地中的松樹,根系露出地面并向樹林一側生長是因為土壤中的水分,A正確;光照條件兩側相差不大,B錯誤;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也相差不大,C錯誤;受風向影響不明顯,若是風力影響應該形成旗形樹冠,D錯誤。故選A。13.該地位于浙江省西南群山,平均海拔在1400米左右,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基帶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由上題可知,若減少濕地中的積水,則黃皮濕地最終會演化為圖中分布在濕地四周山體的松樹和闊葉林,為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C正確。高山灌木和高寒荒漠分布在海拔更高,環境更為干旱的山頂附近,AB錯誤;常綠硬葉林是地中海地區的典型植被,適應更為干旱的環境,D錯誤。故選C。大西洋沿岸某地年均降水量為750mm,終年風向單一,多沙丘發育,沙丘迎風坡坡度較緩。該地沙丘沙脊附近坡度平緩,沙丘上和丘間地多灌木、草本植物。兔子在沙丘中挖洞棲息,多級兔洞在沙丘上形成階梯狀坡面,顯著改變了沙丘的形態,影響風沙地貌的發育。左圖示意該地沙丘的形態,右圖示意沙丘局部的兔洞結構。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4.根據沙丘形態,推測該地的主導風向為(
)A.東南風B.西北風C.西南風D.東北風15.推測該地沙丘兔洞密度最低的部位是(
)A.西北坡面B.東南坡面C.沙丘底部D.沙脊附近16.兔洞增多可能會導致沙丘(
)①水分入滲增多②坡度變陡③沙粒粒徑增大④破碎程度增加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14.B15.D16.B【解析】14.結合圖片可知,該圖示沙丘呈弧形,沙丘平面形態中部突出,似新月形沙丘。根據材料可知“沙丘迎風坡坡度較緩”,由圖可知以沙脊線為界線,西北坡較為平緩,東南坡較為陡峭,由此判斷西北坡為迎風坡,因此該地主導風向為西北風,B正確,ACD錯誤。故選B。15.根據材料可知“兔子在沙丘中挖洞棲息,多級兔洞在沙丘上形成階梯狀坡面”。結合上題分析可知沙丘西北坡較平緩,為迎風坡,東南坡較陡峭,為背風坡,因此可推理:東南坡為背風坡,沙粒較細,挖洞難度較西北坡小;東南坡為背風坡,不易受到侵蝕,挖洞環境較西北坡穩定。結合材料可知沙脊附近坡度平緩,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沙脊附近海拔較高,受風力影響較大,由此可推理:沙脊處較高,在沙脊附近挖洞后,出洞距離較遠,因此不利于挖洞;沙脊附近坡度平緩,且風力作用強,洞穴挖掘難度大。沙丘底部隨坡度平緩,但受風力作用影響較小,且丘間多灌木、草本植物,食物來源多,因此挖洞條件優于沙脊附近。綜上所述,沙脊附近的兔洞密度可能最低,D符合題意,ABC錯誤,故選D。16.結合材料可知當地位于大西洋沿岸,年均降水量為750mm,降水量較豐富,兔洞增多會導致沙粒松散,促進水分滲入沙丘,提高沙粒濕度,①正確。兔子挖洞會促進沙粒向下滑塌,從而降低沙丘的整體高度,減小其坡度,②錯誤。沙丘的沙粒粒徑主要受風力作用影響,與兔子挖洞關系不大,③錯誤。兔子在沙丘的多個部位挖洞,會導致沙丘地貌的破碎程度增加,④正確。綜上所述,①④正確,B符合題意,ACD錯誤,故選B。第Ⅱ卷二、綜合題:本題共3小題,共52分。1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我國西南云貴高原某地區石灰巖廣布,且巖層裂隙多,喀斯特地貌發育,區域內多處有泉出露。近年來該地因地制宜發展農旅融合產業,實現了鄉村振興。如圖為該區域地貌簡圖。(1)指出圖中甲、乙、丙的名稱,并分別簡述三者的形成過程。(6分)(2)運用水循環原理,分析該地多處有泉出露的原因。(6分)(3)評價喀斯特地貌對區域農業發展的影響。(8分)【答案】(1)甲—石鐘乳;乙—石筍;丙—石柱。形成過程:三者都是由碳酸鈣長期沉淀形成的;從上往下沉積形成石鐘乳;從下往上沉積形成石筍;石鐘乳和石筍連在一起形成石柱。(6分)(2)處于西南地區,氣候濕潤,降水豐富;石灰巖廣布,地表水下滲多,地下水豐富;巖層多裂隙,地下水沿裂隙噴出,形成泉。(6分)(3)不利影響:地表崎嶇,耕地少,不利于種植業發展;地表崎嶇導致耕地地塊小,難以推廣機械化耕作;地表水匱乏,影響種植業的發展;坡度大,水土流失嚴重,土層薄。(8分)有利影響:景致獨特秀美,可以發展農旅融合產業;地形復雜,可以發展特色農業。【解析】(1)圖中甲是倒掛在溶洞頂部向下生長的碳酸鈣沉淀物,為石鐘乳;乙是位于喀斯特溶洞洞底的尖錐體,為石筍;丙是連接洞頂和洞底的石柱。飽含著碳酸鈣的水通過洞頂的裂隙或從鐘乳石上滴至洞底,一方面由于水分蒸發,另一方面,由于在洞穴里有時溫度較高,水溶解二氧化碳的量減小,所以,鈣質析出,沉積在洞底而形成的,日積月累就會自下向上生長的是石筍,從上往下生長的是石鐘乳;石鐘乳和石筍相連,形成石柱。(2)云貴高原位于我國西南地區,以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降水較多,氣候濕潤;根據材料信息“我國西南云貴高原某地區石灰巖廣布,且巖層裂隙多”可知,該地石灰巖廣布,且巖層裂隙較多,地表水易下滲,地下水豐富;巖層多裂隙,地下水在地勢低洼處或地下水水位較高的點位沿裂隙出露地表,形成泉,所以該地多處有泉出露。(3)喀斯特地貌對區域農業發展的不利影響:根據圖示信息和所學知識可知,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嶇,地表破碎,導致耕地面積狹小,不利于種植業的發展;耕地破碎,導致耕地地塊較小,不利于大型農業機械的使用,難以推廣機械化耕作;根據上題分析可知,該地地表水匱乏,地表水資源短缺,影響種植業的發展;該地地勢起伏較大,坡度較大,地表徑流流速較快,水土流失嚴重,導致土壤淺薄、土壤肥力較低,不利于種植業的發展。喀斯特地貌對區域農業發展的有利影響:喀斯特地貌景觀秀麗,風景獨特,可以與農業融合發展,發展觀光農業和綠色農業等;當地地形以山地為主,地形復雜,適宜多種農作物的種植,可以發展特色農業。18.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末次盛冰期是距今最近的干、冷的冰期氣候時期,當時我國東部海面下降了大約130米,渤海陸架出露,出現沙丘景觀。研究表明,我國渤海陸架細顆粒沉積物主要來自于黃河的物質輸入。下圖示意渤海地理位置。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說出末次盛冰期渤海海岸線的移動方向,并解釋原因。(6分)(2)推測末次盛冰期渤海海水鹽度升高的原因。(4分)(3)分析渤海陸架沙丘的形成過程。(6分)【答案】(1)海岸線向海洋延伸;全球氣溫降低,降水量減少(固態降水比例增加);冰川發育,入海徑流減少,海平面降低。(6分)(2)末次盛冰期,氣候變干,降水減少,注入渤海徑流量減少;海水結冰,其中的淡水轉化為冰,使海水鹽度升高。(4分)(3)(黃河)河流攜帶泥沙進入渤海,流速減緩,泥沙沉積在大陸架;冰盛期海平面下降,部分大陸架露出水面;冰盛期氣候變干,受風力作用影響,陸架上的沙質沉積物被風力搬運堆積,形成沙丘。(6分)【解析】(1)據材料可知:末次盛冰期,我國東部海面下降了大約130米,渤海陸架出露,表明此時渤海海岸線向海洋延伸。“末次盛冰期是距今最近的干、冷的冰期氣候時期”,可知:末次盛冰期全球氣候特征為干冷,表明氣溫降低,降水量減少,降水以降雪形式存在,冰川發育;冰川融化少,入海徑流減少,海平面降低。(2)據材料和上題可知:末次盛冰期全球氣候特征為干冷,所以渤海區域降水減少,加上氣溫低,冰川融化量小,所以河流流量小,注入渤海徑流量減少,稀釋作用小,海水鹽度高;氣溫降低,海水更易結冰,其中的淡水轉化為冰,而鹽仍然在海水中,所以海水鹽度會升高。(3)據材料可知:“我國渤海陸架細顆粒沉積物主要來自于黃河的物質輸入”,可知:沙丘物質來源于黃河,推測渤海陸架沙丘的形成過程:黃河含沙量大,攜帶泥沙進入渤海,由于水下坡度變緩,流速減慢,泥沙沉積在大陸架;冰盛期,由于氣溫降低,渤海海平面下降,部分大陸架露出水面;加上降水減少,氣候變干,風力作用增強,大陸架上的沙質沉積物被風力搬運堆積,形成沙丘。1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灌叢沙丘是風沙流被灌叢阻擋后,沙物質在灌叢及其周圍堆積而成的風積地貌,廣泛發育于干旱、半干旱和半濕潤地區,水分和植被生長條件相對較好,且有大量易侵蝕物質的區域。灌叢沙丘的起源及其發育過程與植被變化、沙源供應和風力作用等密切相關。灌叢沙丘演化一般分為雛形、發育、穩定和活化四個階段,各階段灌叢沙丘形態、土壤和植被狀況有所不同。下圖示意灌叢沙丘演化過程。(1)推測形成灌叢沙丘的植被的基本特征。(4分)(2)簡述灌叢沙丘的自然演化過程。(6分)(3)分析穩定階段的灌叢沙丘產生的生態環境效益。(6分)【答案】(1)耐旱、耐沙埋、耐風蝕、植株矮小、葉退化、根系發達、壽命長。(4分)(2)在水分條件相對較好、風蝕嚴重的沙質土地上出現或保留適應性較強的灌叢植被,攔截風沙流搬運的砂礫,灌叢沙丘開始形成;在發育階段,沙源豐富,風沙沉積,灌叢沙丘面積擴大,高度上升;發育到一定階段,由于沙源受限,灌叢沙丘侵蝕與堆積達到平衡,處于穩定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銀行從業資格證考試工作實習經驗分享試題及答案
- 參數估計的統計模型穩定性重點基礎知識點
- 整合資源研究國際金融理財師考試的發展趨勢試題及答案
- 2024小語種證書考試內容結合的分析試題及答案
- 國際金融市場的特征分析試題及答案
- 快速通關2024年小語種證書考試試題及答案
- 持久戰2024年網絡編輯師證書考試試題及答案分析
- 理財師考試知識點的有效梳理與回顧方法試題及答案
- 網絡編輯師考試重點總結與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國際金融理財師考試中的市場趨勢分析與應對試題及答案
- 2024年甘肅白銀希望職業技術學院招聘筆試真題
- 電銷主管管理培訓
- 房地產市場報告 -2025年一季度廈門寫字樓和零售市場報告
- 2024-2025學年人教版生物學八年級下冊期中復習練習題(含答案)
- 球機施工方案
- 2025年安全員之B證(項目負責人)通關題庫(附答案)
- 危險品駕駛員聘用合同二零二五年
- 貴州國企招聘2025遵義市公共交通(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招聘70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企業文化調研方案
- GB/T 45440-2025電子商務家政家政服務人員能力信息描述
- 家庭教育:身教重于言傳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