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計量學10引文分析法_第1頁
文獻計量學10引文分析法_第2頁
文獻計量學10引文分析法_第3頁
文獻計量學10引文分析法_第4頁
文獻計量學10引文分析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信息計量學第十章引文分析法

2本章主要內容1引文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引文分析的主要工具3引文分布規律及主要指標分析4科學期刊的引文分析5引文網絡與聚類分析6引文分析法的評價31引文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1.1引文分析的基本概念

1.2引證行為與引證動機

1.3引文分析的基本類型和步驟

41.1引文分析的基本概念1.1.1引文分析:

利用各種數學及統計學的方法和比較、歸納、抽象、概括等邏輯方法,對科學期刊、論文、著者等各種分析對象的引證與被引證現象進行分析,以揭示其數量特征和內在規律.

1.1.2引證分析的發展第一次引證分析是P.L.K.Cross和E.M.Cross于1927年進行的。

M。L.Line和A。Sandision在引證統計的基礎提出的文獻老化問題。當《科學引證索引》(ScienceCitationIndex,簡稱SCI)發表后,引證分析更是受到了學術界的普遍重視。1.1.3引證分析中的幾個名詞被引證文獻:指在論文后面列出的一條條“參考文獻”。引證文獻:是指引用了參考文獻的那篇文獻。1.2引證行為與引證動機溫斯托克(M.Weinstock)認為文獻被引證有以下15種原因:⑴對開拓者表示尊重⑵對有關著作給予肯定⑶驗證其所用的方法;⑷提供背景性材料;⑸對自己的著作予以更正;⑹對別人的著作予以更正;⑺評價以前的著作;⑻為論點尋求充分的論證;⑼提供研究者現有的著作;⑽對未被傳播,很少被引或未被引證的文獻提供向導;⑾驗證數據及物理常數等;⑿核查原始資料中某個觀點或]概念是否被討論過;⒀核查原始資料或其他著作中的起因人物的某個概念或名詞;⒁否定他人的著作或觀點;⒂對他人的優先權提出異議。781.2引證行為與引證動機索恩(F.C.Thorne)將其歸納為以下幾種:⑴為阿諛某人而引證;⑵為互相吹捧而帶有偏見的引證;⑶以自詡為目的的引證;⑷為支持某一學術研究派別利益的不正當引證;⑸迫于權威壓力的引證。91.3引文分析的基本類型和步驟

1.3.1引文分析的基本類型①從引文數量上進行研究②從引文間的網狀關系或鏈狀關系進行研究;③從引文反映出的主題相關性方面進行研究,101.3引文分析的基本類型和步驟

1.3.2引文分析的基本步驟選取統計對象;統計引文數據;引文分析;作出結論。選取統計對象根據所需研究的學科或專業的具體情況,選擇該學科或專業有代表性的較權威期刊為統計對象,統計時間范圍根據具體需要而定,可以是一年,二年….十年甚至是幾十年。統計引文數據;被引文數據的統計方法有兩種,一是在確定時間范圍內,對選定的期刊中的論文,逐項統計每篇論文后面的參考文獻的數量、年代、語種、類型、論文作者的自引量等。統計項目可根據具體研究目的和要求,靈活掌握,自行確定。第二種直接從<<科學引證索引》、《期刊引證報告》等工具書中,選取有關被引文數據,作為引證分析的基礎。引證數據分析

在獲取的被引文數據基礎上、根據研究目的,從被引文的,種指標或其它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例如,分析研究被引證量的理論分布,被引證量的集中和離散趨勢,被引證量隨時間的增長規律,被引文的主要指標(包括自引量、被引文語種、文獻類型年代、國別等塊目)、出結論

根據引證數據分析的結果和研究所涉及的其體情況作出月姍和預側,從而對研究項目和課題作出相應的結論152引文分析的主要工具 2.1美國《科學引文索引》(SCI)

2.2美國《基本科學指標》(ESI)

2.3國內引文分析的主要工具

162.1美國《科學引文索引》(SCI)

2.1.1美國SCI印刷版的結構簡介2.1.2美國SCI印刷版的發展變化2.1.3美國SCI網絡版及其使用172.2美國《基本科學指標》ESI)

2.2.1美國ESI的結構2.2.2美國ESI的功能2.2.3美國ESI的特點18 2.3國內引文分析的主要工具

2.3.1《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2.3.2《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分析數據庫》2.3.3《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2.3.4《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 2.3.5《中國引文數據庫》

193引文分布規律及主要指標分析

3.1引文結構及意義

3.2引文量的分布規律

3.3加菲爾德引文集中定律

3.4引文測度的主要指標分析

3.5科學文獻的自引分析

203.1引文結構及意義

按照不同的要素和指標來描述,科學引文的分布主要有以下一些類型:(1)引文量按頻次的分布;(5)引文按語種的分布;(2)引文按年代的分布;(6)引文按國別的分布;(3)引文按學科或主題的分布(7)引文按作者的分布;(4)引文按文獻類型的分布;(8)引文按期刊的分布。213.2引文量的分布規律

3.2.2引文篇數分布即每篇研究論文平均占有的引文篇數的分布取決于“以需設引”3.2.1引文量的理論分布

(1).被引文量的分布規律

A.定義:

被引文量是某一主體對象(包括論文、期刊、學科、著者等)含有的參考文獻數量。

B.作用:

不僅可以揭示引證文獻與被引證文獻之間的相互聯系,而且可以定量地反映出主體之間的聯系程度。被引文篇數分布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首先,被引文篇數分布與論文的學科性質有關。一般來說,基礎理論學科研究論文被引證量大于應用技術學科研究論文。其次,被引文篇數分布與論文語種有關。一般來說,外文文獻的平均被引證量比中文每篇論文被引證量大。再次,引文篇數分布與人為因素有關。例如,對當前農業科學研究論文中被引證文獻的抽樣統計分析表明,外文論文平均占有參考文獻16篇,最多占有42篇,最少3篇,其中,13-17篇最多,占35%,其次為18-22篇,占22%,而中文論文平均占有參考文獻10篇,參考文獻最多的為39篇,最少為2篇,其中以7-11篇最多,其頻數為37,其次為2一6篇,頻數為31。可見,外文論文占有參考文獻平均比中文多6篇,這反映了國內外論文著者在文獻利用上的差距。253.3加菲爾德引文集中定律

3.3.1.加菲爾德的集中與離散規律內容:

被引證文獻的大部分來自質量較高的核心期刊,而少部分的引文來自大量的非核心期刊。所有科學學科的核心期刊合在一起不超過1000種,甚至少于500種。

3.3.1

意義

評價期刊質量。文獻服務工作提供依據。273.4引文測度的主要指標分析

3.4.1引文年代分析3.4.2引文語種分析3.4.3引文文獻類型分析3.4.4引文的國別分析

3.4.5引文按作者的分析

被引文年代分布規律price提出了“最大引證年限“問題,并指出:文章被引用的峰值是該文章發表后的第二年。意義:對文獻利用規律等理論研究產生重大影響。被引文語種分布規律

定義:被引證文獻是由不同語種的文獻構成的。意義:

對引進外文文獻、譯文選擇、外語教育等都頗有參考價值。分布的影響因素:跟學科有關.對《數學學報>30-34卷中的3602篇引文的統計分析表明,引文語種只有四種:中文、英文、俄文和德文。其中英文占73.99%,中文占23.88%,約為英文文獻的1/3,而俄文和德文文獻只占2.14%,數量極少。因此,作為我國的科技人員,如界掌握英文,在數學領域中可以獲得97。86%的情報量。英文引文所占的比重特別高,一方面說明國際上以英文發表的有關學科文獻數量多,另一方面也說明我國科研人員多掌握英語并能熟練閱讀英文文獻,此外。也與圖書精報部門購進英文書刊比其它語種多有關系。被引文類型分布規律定義:各種類型的文獻(如圖書、期刊、特種文獻)在參考文獻中所占的比例。意義:可以相對顯示出各類文獻的情報價值,為圖書情報部門制訂采購策略和情報服務提供依據。3.5科學文獻的自引分析3.5.1.定義:

自己引用自己。3.5.2.七大類型機構自引期刊自引學科自引語種自引地區(國家)自引時期自引作者自引3.5.3自引原因研究主題的自相關性

自引的最主要原因是作者(或按機構、期科等)把目前的工作與先前的工作相聯系。被引用文獻的可獲得性主體的學術地位

著名作者(科學家)、著名期刊、著名機構等科學主體的文獻總是被人們竟相引用,而一般主體的文獻被引概率則相對較小。作者(群)的主觀心理傾向

有的作者為了抬高、自己著作的聲譽,故意自引3.5.3文獻自引的統計公式(1)、自引量的統計公式:公式:自引量=某主體文獻引用自身文獻的次數。作用:

代表主體的文獻自引絕對強度。自引量大,則自引強度大,說明主體的研究方向較為穩定,其研究課題、研究方法、學術觀點具有連貫性、系統性,較少受外來因素的影響。在正常情況(不良心理傾向較?。┫?,科學文獻的自引與作者(群)的科學研究活動有著密切聯系,自引量往往反映科學研究的深度和進展水平。當一位學者、一個團體、一個國家的科學技術基礎較好,科研成就較大時,其自引量也必然會大。(2)、自引率的統計公式

公式:

自引率=某主體的文獻自引量/主體的文獻引用總量X100%作用:

自引率代表某主體對其自身的依賴性程度。自引率高,則自依賴性強,自引率低,則自依賴性弱。(3)、被自引率的統計公式公式:被自引率二主體的文獻被自引量/被引用總量x100%作用:

被自引率代表某主體對其自身的影響力大小。被自引率高,則自影響力大;被自引率低,則自影響力小。(4)、主體的自引原因分析自引率高,被自引率也高:

主體的文獻主要是被自己所引用,他人引用很少。自引率高,但被自引率低:主體主要是引用其自身的文獻,同時主體的這些文獻也被其同行廣泛引用·自引率低,但被自引率高:

主體主要是引用其他同行的文獻,而它的文獻則被其他同行引用甚少。自引率低,被自引率也低:

主體主要是引用其他同行的文獻,同時他的文獻也被其他同行廣泛引用。414科學期刊的引文分析

4.1期刊文獻的分散與集中規律

4.2評價期刊的主要測度指標

4.3《期刊引證報告》(JCR)

424.1期刊文獻的分散與集中規律加菲爾德引文集中定律:

(1)對于整個自然科學來說,各學科的核心期刊總和大致不會超過1000種,甚至可能只有500種。對于不同的學科,其集中程度不盡相同。 (2)任何一個學科所需要的“尾部期刊”,即布拉德福定律中所描述的非本專業的科學期刊,絕大多數構成其它學科的核心期刊。434.2評價期刊的主要測度指標 4.2.1期刊載文量4.2.2期刊引證率4.2.3期刊被引率4.2.4引文率4.2.5影響因子4.2.6即年指標 4.2.7期刊自引率4.2.8期刊自被引率

4.2.1期刊載文量定義:期刊載文量=期刊刊載論文數量的多少。至于在不同角度上的載文量,則只要加入相應的時間、區間和種類就行了。

例如:某種期刊某年的載文量=該種期刊該年刊載論文數里的多少作用:描述期刊生產論文能力的基本指標。4.2.2期刊引證率

定義:在給定的時間里,期刊含有參考文獻的數量。作用:描述期刊吸收外部文獻能力的指標。

4.2.4引文率

定義:對期刊而言,引文率等于該刊中參考文獻數除以載文量,即每篇論文平均占有的參考文獻數。例如,2005《情報科學》全年共載論文83篇,共引用參考文獻358篇,則《情報科學》2005年期刊引文率為358/83=4.31。作用:是衡量研究對象吸收情報能力的一個指標。

4.2.5影響因子

定義:影響因子(ImpactFactor,簡稱IF)就是期刊中論文的平均被引證次數。它的計算公式為:影響因子=期刊論文被引量/可引用文獻總量作用:

是衡量期刊重要性的一個指標。

舉例說明影響因子的作用假設有相同領域的.A,B、C三種期刊,它們前兩年分別刊載各類論文22篇,16篇和8篇,各篇論文的被引證次數245篇,146篇,113篇,

從引證數據,很難評價出各期刊質量的高低,但用影響因子去比較,就可以將各種期刊的質量排一個基本順序,A,B,C三種期刊的影響因子分別是:IF(A)=245/22=11.1IF(B)=146/16=9.1IF(C)=113/8=14.1結論:雖然A刊中總被引次數高于B刊和C刊,但C刊的影響因子最高。因此,從平均質量來講,C刊質量最高,其次是A刊,B刊。

4.2.6即年指標(ImmedicyIndex)

定義:又稱即時指標,是指某年對該刊在該年發表文獻的引用次數除以該刊該年發表文獻的總數。計算公式:當年指標=該年度對該刊當年發表文獻的引用次數/當年該刊發表文獻總數作用:它是用于測度期刊被利用速度的指標,也是判斷期刊重要性的一個依據,它是期刊質量中及時性和有用性相結合的客觀評價指標。514.3《期刊引證報告》(JCR)

4.3.1JCR出版概況4.3.2JCR印刷版的編排結構4.3.3JCR網絡版(JCR?WEB)簡介4.3.4JCR的應用 525引文網絡與聚類分析

5.1引文耦合與同被引的概念

5.2耦合分析

5.3同被引分析

5.4引文的聚類分析

535.1引文耦合與同被引的概念

5.1.1文獻耦合5.1.2同被引5.1.3引文耦合與同被引的異同

5.1.1文獻耦合

1.定義:如果兩篇或兩篇以上論文共同引用一篇或幾篇參考文獻,則這兩篇論文之間的關系,稱“文獻耦合”。2.合配的強度:取決于共同引用參考文獻的數量。5.1.2同被引

1.同引的概念:是指兩篇文獻被的別的論文同時引用,這兩篇文獻之間的關系叫同引。2.同引強度:以引用它們的文獻數量作為測度標準。

5.1.3引文耦合與同被引的異同

1.聯系:

兩者都是文獻之間關聯程度的表現,其強度是這種關聯程度的測度方法。2.區別:

①同引反映的是兩篇參考文獻之間的關系,而文獻合配反映的是來源文獻之間的關系。

②文獻同引反映的是文獻之間變化的和暫時的關系,文獻合配反映的則是文獻之間固定的和長久的關系。③文獻同引是展望性的,文獻合配則是回溯性的。585.2

耦合分析

5.2.1文獻耦合分析5.2.2期刊耦合分析5.2.3著者耦合分析5.2.4學科耦合分析595.3同被引分析5.3.1文獻同被引分析5.3.2期刊同被引分析5.3.3著者同被引分析5.3.4學科同被引分析

605.4引文的聚類分析5.4.1主要原理5.4.2方法步驟

1)尋找雙引論文對、編制雙引總目錄;

2)進行專業聚類;

3)進行各種專項性研究和分析。5.4.3加菲爾德對自然科學進行的聚類分析

616引文分析法的評價

6.1引文分析法的優點

6.2引文分析法的局限性

6.1引文分析法的優點

6.1.1引文類型第一、從引文數量上進行分析第二、從引文的網狀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