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服務區低碳建設及運營評價指南》_第1頁
《高速公路服務區低碳建設及運營評價指南》_第2頁
《高速公路服務區低碳建設及運營評價指南》_第3頁
《高速公路服務區低碳建設及運營評價指南》_第4頁
《高速公路服務區低碳建設及運營評價指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浙江省交通建設指南ZJ/ZN2023-01

高速公路服務區低碳建設及

運營評價指南

2023年2月發布2023年2月實施

浙江省交通運輸廳發布

高速公路服務區低碳建設及運營評價指南

高速公路服務區低碳建設及運營評價指南

1范圍

本文件給出了高速公路服務區的房屋建筑、節能系統、可再生能源利用、新能源車輛能源供給、植

物碳匯、能碳管理監測及低碳服務區評價的規定。

本文件適用于新建、改建高速公路服務區的低碳建設和低碳服務區評價。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文件。

GB/T4272設備及管道絕熱技術通則

GB/T14549電能質量公用電網諧波

GB17625.1電磁兼容限值諧波電流發射限值(設備每相輸入電流≤16A)

GB/Z17625.6電磁兼容限值對額定電流大于16A的設備在低壓供電系統中產生的諧波電流

的限值

GB/T17646小型風力發電機組

GB19761通風機能效限定值及節能評價值

GB20052三相配電變壓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

GB21455房間空氣調節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

GB/T22239信息安全技術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基本要求

GB/T29772電動汽車電池更換站通用技術要求

GB/T29781電動汽車充電樁通用要求

GB/T31433建筑幕墻、門窗通用技術條件

GB31831LED室內照明應用技術要求

GB31832LED城市道路照明應用技術要求

GB50033建筑采光設計標準

GB50034建筑照明設計標準

GB50052供配電系統設計規范

GB5005320kV及以下變電所設計規范

GB50054低壓配電設計規范

GB50376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

GB50966電動汽車充電站設計規范

GB/T51350近零能耗建筑技術標準

GB55015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規范

DB33/1036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

DB33/T1055環境照明工程設計規范

DB33/1092-2019綠色建筑設計標準

1

高速公路服務區低碳建設及運營評價指南

GB/T2589-2020綜合能耗計算通則

浙江省生態環境廳《浙江省溫室氣體清單編制指南》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低碳服務區lowcarbonservicearea

運營階段評價分數為60分及以上的服務區。

3.2

植物碳匯carbonsink

通過植樹造林、植被恢復等措施,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從而減少溫室氣體在大氣中濃度的過程。

3.3

可再生能源renewableenergy

從自然界獲取的、可再生的非化石能源,包括太陽能、風能、水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核能、海

洋能和空氣能(空氣源熱泵熱水系統)等。

[來源:DB33/1092-2019,定義2.0.14,有修改]

3.4

能碳管理監測系統energy&carbonmonitoringandmanagementsystem

對服務區用能情況、碳排放情況進行實時監測和分析的數字化系統。

注:各能源消費量需折算成標煤后再進行計算。

3.5

光伏聲屏障photovoltaicnoisebarrier

指將太陽能技術和傳統的聲屏障制造技術相結合,保證聲屏障實現隔聲功能的同時,將太陽能轉化

為電能,提供給其他用電設施。

3.6

光(風)儲充一體化微電網系統microgridsofopticalstorageandchargingintegration

system

將光伏(風能)、儲能和充電設施形成了一個微電網系統,根據需求與公共電網智能互動,可實現

并網、離網兩種不同運行模式。

4基本規定

4.1應符合國家、交通運輸部和省標準的相關規定并進行專項規劃,低碳建設應與規劃布局相協調。

4.2應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和數智化運營管理模式。

4.3應滿足新能源車輛能源補給需求,宜充分挖掘可綠化用地,優化植物配置方式,提升固碳效率。

4.4應遵循公平、公正、公開、透明的原則,按11章要求開展低碳服務區評價。

5房屋建筑

5.1一般規定

2

高速公路服務區低碳建設及運營評價指南

5.1.1應合理規劃建筑用地,充分利用建筑本體和周邊的可再生能源資源進行建筑綜合節能設計。

5.1.2建筑應充分考慮使用功能、使用人數和使用方式等變化的需求,預留后期改造余地。

5.2場地規劃

5.2.1建設前,應核查場地建設條件是否符合國家相關標準規定。

5.2.2應在場地資源利用不超出環境承載力的前提下,節約集約利用土地,盡量減少無效功能建筑面

積,提高建筑用地的開發利用。

5.2.3場地的光環境、風環境、聲環境和熱環境不宜低于DB33/1092中一星級設計要求。

5.3建筑設計

5.3.1建筑空間布局宜采用工業化設計,并與當地環境風貌相適應,體型系數宜≤0.40。

5.3.2應充分利用天然采光,餐飲、住宿、辦公室應有直接天然采光,有條件的功能區域宜設置導光、

反光系統,室內采光系數達到GB50033采光要求的面積比例應≥60%,同時應有眩光控制措施。

5.3.3應優先采用自然通風,餐飲、住宿、辦公室應有自然通風,電梯間、樓梯間、走廊等公共區域

宜以自然通風為主,餐飲、廁所應設置輔助排氣設施。

5.3.4在不影響采光和通風的前提下,建筑圍護結構設計應滿足下列要求:

a)宜設置可調節的外部遮陽設施,可調節遮陽面積占外窗透明部分的比例宜≥25%,可采用與

太陽能光伏系統相結合的光電遮陽板、光伏幕墻等遮陽技術;

b)外窗氣密性能不宜低于GB/T31433第5.2.2.1節表9中7級的要求,外門、分隔供暖空間

與非供暖空間的戶門氣密性不宜低于GB/T31433第5.2.2.1節表9中6級的要求;

c)外窗(包括透光幕墻)、屋頂透光部分的平均窗墻面積比、傳熱系數和太陽得熱系數應符合

DB33/1036對不同分區的甲類公共建筑熱工性能限值的規定;

d)外墻和屋面應消除或削弱熱橋,建筑體各部分熱橋處理應符合GB/T51350的規定。

5.4建筑材料

5.4.1優先選用可再利用、可再循環建筑材料,用量比例宜≥10%。

5.4.2綠色建材應用比例宜≥30%。

5.4.3建筑外墻、屋面、門窗宜采用高性能的絕熱保溫材料。

5.4.4宜使用鋼結構體系或裝配式結構體系。

5.4.5應就地取材,優先選用本地建筑材料。

6節能系統

6.1一般規定

6.1.1服務區應遵循被動節能措施優先原則,建筑內充分利用自然通風、天然采光,降低建筑用能需

求。

6.1.2供配電系統、照明系統的節能設計應在滿足建筑使用功能,保障供電可靠與電能質量的前提下,

通過合理的設備選用及配置、科學管理及控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能源消耗。

6.2空調系統

6.2.1建筑內部空調器能效等級不宜低于GB21455第4.1.3節中2級的要求。

3

高速公路服務區低碳建設及運營評價指南

6.2.2定風量全空氣空調系統應根據GB50376的規定設計室內新風量,并設計相應排風系統。

6.2.3空調風系統風機能效等級不宜低于GB19761第4章中2級的要求,單位風量耗功率宜較GB

50189表4.3.22中的要求降低20%以上。

6.2.4供暖、制冷空調系統的冷、熱源機組能效不宜低于DB33/1036表5.2.6、表5.2.11-表5.2.12

中能效限值的要求。

6.3供配電系統

6.3.1供配電系統的設計應符合GB50052和GB50054的規定,搭建或改造供配電系統前期,宜

按20%小車停車位比例預留充電樁安裝條件及變壓器容量,且新增充電樁宜為快充樁。

6.3.2變電所設計應符合GB50053的相關規定,并合理規劃線纜敷設路由及方式,供電半徑不宜超

過250米。

6.3.3應根據用電負荷性質和容量情況,合理選擇變壓器的容量、臺數和運行方式。

6.3.4變壓器應選擇低損耗的節能產品,其能效等級不宜低于GB20052第5.2節中2級的要求。

6.3.5供配電系統向公用電網注入的諧波電流應符合GB/T14549的規定,用電設備的諧波電流限值

應符合GB17625.1、GB/Z17625.6的規定。

6.4照明系統

6.4.1建筑內部房間照明的照度標準和功率密度值應符合GB50034規定。

6.4.2室外照明的照度標準值、照明功率密度值應符合DB33/T1055規定。

6.4.3照明系統應采用節能性光源、燈具及附屬裝置,并應符合GB50034的規定,選用的LED照

明燈具應符合GB31831和GB31832的規定。

6.4.4照明系統宜根據服務區各區域功能特點、管理要求等,結合天然采光情況,采用分區、定時、

感應等節能控制措施及分散與集中、手動與自動相結合的管控方式。

7可再生能源利用

7.1一般規定

7.1.1開展可再生能源利用項目前,應對以下條件進行綜合評估:

a)高速公路服務區的場地條件、能源需求;

b)實現利用的技術路徑,包含應用方式、技術指標、產品成熟度;

c)效益分析,包含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社會效益。

7.1.2設置可再生能源應用系統時,應與建筑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且宜采用可再生能源

與建筑一體化。

7.1.3當采用可再生能源發電系統時,應單獨計量其發電量。

7.1.4可再生能源利用全過程應做好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工作。

7.2太陽能光伏利用

7.2.1光伏系統宜在高速公路服務區實現多區域、多構件的應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a)建筑主體。光伏幕墻、光伏天窗、屋頂分布式光伏等;

b)休閑廣場。光伏地板、光伏家具、光伏天棚、光伏欄桿等;

c)停車場。光伏停車棚、光伏路燈等;

4

高速公路服務區低碳建設及運營評價指南

d)服務區邊緣地帶。邊坡分布式光伏、光伏聲屏障等。

7.2.2光伏系統設計與安裝應符合DB33/1036、GB55015的規定外,尚應符合以下要求:

a)光伏建筑應用應不影響建筑外圍護結構的功能,且安裝維修方便;

b)光伏組件安裝形式宜與建筑風格相協調;

c)在既有建筑上安裝光伏系統,不應影響建筑的采光、通風、雨水排放,且光伏組件應避開屋

面排風、通氣管、空調系統等構件布置;

d)光伏組件直接作為屋頂圍護結構使用時,其材料和構造應符合屋面防水等級要求;

e)光伏組件的安裝應不遮擋高速公路服務區車輛行駛標志與標線、行車視距。

7.2.3對光伏組件可能引起的二次輻射和光污染應進行分析并采取相應的措施。

7.3空氣能利用

7.3.1熱水器、供暖機、中央空調等宜應用空氣能。

7.3.2空氣能系統的設計與安裝應符合DB33/1036、GB55015的規定外,尚應符合以下要求:

a)空氣能熱水機水箱與主機應安裝于地面、屋頂、專用平臺或其它任何便于安裝并可承受主機

運行重量的地方,主機也可用安裝支架固定在堅實的外墻上。主機與熱水箱宜靠近,以減少

熱量損失;

b)傳熱管道安裝時應橫平豎直,管道布置合理,宜減少彎曲,減少水系統阻力,管路及設備基

礎支吊架應進行防腐處理;并對傳熱管道進行保溫,其保溫材料應符合GB/T4272的規定。

7.4風能利用

7.4.1風能資源豐富地區宜開發利用風能資源,風能資源開發應符合生態環境影響評價要求。

7.4.2風力發電機組的設計與安裝應符合GB/T17646的規定外,尚應符合以下要求:

a)考慮安裝場地的土質情況,宜選擇在土質均勻密實的場址安裝;

b)在設有飛機坪的服務區,風力渦輪機的安裝不應影響直升飛機在服務區的正常升降。

7.5儲能配置

7.5.1安裝可再生能源發電系統時應配置儲能裝置,滿足系統穩定、能量備用、提高電力品質和可靠

性的需求。

7.5.2儲能設備布置應遵循安全、可靠、適用的原則,便于安裝、操作、檢修和搬運,并預留未來擴

充空間。

7.5.3應根據高速公路服務區環境條件、儲能設備性能要求來確定布置形式。宜采用戶內布置,戶內

布置的儲能設施應制定防止凝露引起事故的防范措施。

7.5.4宜建設光(風)儲充一體化微電網系統。安裝風光儲系統前,應咨詢當地供電局,明確供電設

備參數。

8新能源車輛能源供給

8.1一般規定

8.1.1應遵循與服務區總體規劃相協調、經濟合理、安全可靠、技術先進的原則,建設新能源車輛能

源供給設施。

8.1.2服務區內新能源供給設施能滿足各種類型新能源車輛的充電、換電需求。

5

高速公路服務區低碳建設及運營評價指南

8.2充電設施

8.2.1應安裝電動汽車充電樁,且充電樁車位數占服務區小車停車位數的比例應≥10%,并宜按20%

小車停車位比例預留電力管道、橋架安裝條件的小車停車位數。

8.2.2充電站的設計、安裝與運營應符合GB50966、GB/T29781的規定。

8.3換電設施

8.3.1在經濟技術、場地空間允許的條件下,宜根據經營需求建設換電站。

8.3.2電動汽車換電站的建設應符合GB/T29772的規定。

9植物碳匯

9.1一般規定

9.1.1宜選擇固碳釋氧能力較強的植物,提升服務區內碳匯水平。

9.1.2應按照適樹適地、喬灌花草合理配置的原則進行種植設計,構建服務區植物群落。

9.2綠植選擇

9.2.1綠化植物宜選擇少灌溉、耐干旱、易成活的本土植物,如需引進外來植物,應選擇經引種試驗

的植物。

9.2.2宜綜合考慮本地氣候條件,參考附錄A表A.1單位葉面積植物的日固碳放氧能力分級合理選擇

植物。

9.3種植方式

9.3.1根據植物樹形、花色、葉色和種植位置,選擇單植或群植的種植方式。

9.3.2根據植物生物學特性,將適應性、抗逆性和種間相協調的植物搭配種植,植物配置可參考DB

33/1092。

9.3.3考慮植物成熟期的生長狀況,應避免植物生長過程影響車行道的安全視距,避免遮擋識別交通

標志標牌、夜間照明燈光的視線以及太陽能利用設施的光照。

9.4立體綠化

9.4.1在建筑平屋面宜種植易成活、成本低的植物。

9.4.2屋頂綠化應控制植物的重量,避免對結構承重產生不利影響。

9.4.3東西墻體立面垂直綠化宜采用藤蔓植物,南北墻體立面可依附墻體設置多種類型載體種植植物。

9.4.4垂直綠化應控制植物長勢,避免阻礙室內采光。

10能碳管理監測

10.1一般規定

10.1.1應采用數字化手段進行能碳精細化管理。

10.1.2應設置具有能耗監測、碳排放數據分析等功能的能碳管理監測系統,實現服務區內部能碳數據

采集、歸集、分析、評估、管理及跨部門數據共享。

6

高速公路服務區低碳建設及運營評價指南

10.2能碳管理

10.2.1碳排放管理

10.2.1.1應建立碳排放管理制度,明確碳排放數據統計和報告的部門、崗位、人員及相應權限職責。

10.2.1.2應對參與碳排放管理的相關人員進行專業碳知識培訓,包括首次工作時對相關人員進行初始

培訓和在后續年份開展的持續性培訓。

10.2.1.3應采用“制度+數字化監測”雙重管理監督模式。通過應用數字化技術,加強對各服務區碳排

放的科學研判能力與聯動處置能力。

10.2.2碳排放臺賬

10.2.2.1應建立碳排放信息管理臺賬,實現各服務區日、月度到年度的數據追蹤管理。

10.2.2.2碳排放臺賬中涵蓋的指標數據以日和月為單位進行采集歸集和核算統計,年末綜合核算修正

年度碳排放數據。以電子版與紙質版兩種方式記錄成文。

10.2.2.3建立臺賬管理規范,保存、維護月度統計數據及年度二氧化碳排放核算數據,保存時間不少

于10年,檔案保存以電子版為主,重要檔案保存以紙質版為輔。

10.2.3監測系統

10.2.3.1能碳管理監測系統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核心模塊和功能要求:

a)能耗監測模塊。實現對服務區各功能區、能源體系、重點用能設備設施等的能源消耗情況實時監

測;

b)碳數據分析模塊。依據能耗監測情況,測算服務區碳排放量,識別重點碳排放源;建立服務區碳

排放檔案,內容包括服務區碳排放總特征、服務區內部各功能區碳排放特征、服務區各能源品

種碳排放特征,便于制定符合服務區實際情況的最佳減碳路徑;建立重點區域和重點用能設備

設施碳排放模擬預測模型,實現碳排放數智管理;

c)低碳服務區評估管理模塊。依據高速公路低碳服務區評價指標,實現評價結果實時、長期跟蹤管

理。

10.2.3.2能碳管理監測系統信息安全保護技術要求應符合GB/T22239的規定。

10.3維護管理

10.3.1對相關設備進行定期維護保養、檢測,并形成相關記錄。

10.3.2能碳管理監測系統應建立統一的運維服務體系,應提供滿足需求、響應及時、安全可靠的保障

服務,包括對能碳管理監測系統的安全、穩定、高效運行而進行的一系列檢查與改進過程。

11低碳服務區評價

11.1一般規定

11.1.1低碳服務區評價應以具備服務區功能區域的整體為對象,公路兩側服務區獨立運營的,可作為

兩個獨立的評價對象。

11.1.2低碳服務區評價時間以一個自然年為周期,評價結果有效期為3年。

11.2評價指標

7

高速公路服務區低碳建設及運營評價指南

評價指標分為基本指標、其他指標兩大類,共計9項指標,分別為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C1、能碳

管理監測系統C2、充電樁配備占比C3、單位面積凈碳排放C4、電能消費占比C5、儲能配備占比C6、

場地綠化C7、建筑節能C8和組織管理C9,高速公路低碳服務區評價指標表見附錄B表B.1。其中,C1、

C3-C7為定量指標,應按附錄B第B.2節計算指標值。

11.3評價方法

11.3.1根據服務區年度運營情況對各項指標進行打分,如遇缺項,此項不得分。

11.3.2低碳服務區評價總分為單項指標得分的加總,滿分為100,按評價總分將低碳服務區劃分三級:

a)總分≥60分且<70分為三級低碳服務區;

b)總分≥70分且<85分為二級低碳服務區;

c)總分≥85分為一級低碳服務區。

11.4評價流程

11.4.1由申請方參照附錄B提交相應的數據報告和相關文件材料,并應對所提交材料的真實性和完整

性負責。

11.4.2由第三方評價機構對申請方提交的數據報告和相關文件材料進行審查,出具評價報告。

11.4.3由省級交通主管部門根據第三方評價機構的評價報告和評價結論,對通過評價的低碳服務區進

行最終認定,頒發證書并授予標識使用權

11.4.4申請方在低碳服務區評價有效期內應每年進行持續符合性聲明,并報送持續符合性的證據,到

期后應重新評價。在評價有效期內不滿足低碳服務區要求的取消低碳服務區標識使用權。

8

高速公路服務區低碳建設及運營評價指南

附錄A

(資料性)

低碳服務區植物碳匯綠植參考

公路植物單位葉面積植物的日固碳放氧能力詳見表A.1。

表A.1單位葉面積植物的日固碳放氧能力分級

程度分級強較強中等較弱弱

CO2(g/㎡)>1210~126~104~6<4

O2(g/㎡)>8.77.3~8.74.4~7.32.9~4.4<2.9

雞爪槭、楓楊、楊梅、浙江柿、

欒樹、三角槭、枇杷、桃、梧櫸樹、樸樹、欏木石楠、大葉

喜樹、紫薇、泡中華槭、櫻

喬木垂柳、烏桕桐、無患子、廣玉蘭、銀杏、冬青、鵝掌楸、日本晚櫻、石

桐、木槿桃

香樟、垂絲海棠、白玉蘭、梅、楠、石榴、山茶、桂花、櫻花

含笑

小葉女貞、八角金盤、鳳尾蘭、

八仙花、結香、

闊葉十大功勞、夾竹桃、瓜子

灌木醉魚草、木芙蓉云南黃馨、胡頹火棘、十大功勞、灑金珊瑚馬甲子

黃楊、金絲桃、梔子、枸骨、

子、臘梅、紫荊

杜鵑

美國凌霄、大吳鳳草、大花萱

其他荷花、鳶尾慈孝竹

草、美人蕉

9

高速公路服務區低碳建設及運營評價指南

附錄B

(規范性)

高速公路低碳服務區評價

B.1評價指標

高速公路低碳服務區評價指標和具體評分規則見表B.1所示。

表B.1高速公路低碳服務區評價指標表

目標層一級指標二級指標滿

評分規則

ABC分

至少建有光伏、風能等一個可再生能源發電設施。

可再生能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100%,得40分;

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且<,得分;

源發電量4080%100%35

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且<,得分;

占比C160%80%30

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40%且<60%,得25分;

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20%且<40%,得20分。

基本指標建有能碳管理監測系統,包含能耗監測、碳數據分析、低碳服務區評估管

能碳管理

()理三個功能的,得10分。

70監測系統

15照明系統、空調系統等均采用節能控制系統,具備分區、定時、紅外感應

C2

等功能的,得5分。

充電樁車位數量占服務區小車停車位數量≥25%,得15分;

充電樁配充電樁車位數量占服務區小車停車位數量≥20%,得12分;

備占比15充電樁車位數量占服務區小車停車位數量≥15%,得10分;

高速公C3充電樁車位數量占服務區小車停車位數量≥10%,得8分;

路低碳充電樁車位數量占服務區小車停車位數量≥5%,得5分。

2

服務區服務區單位面積凈碳排放≤3.5kgCO2/m,得8分;

單位面積

等級服務區單位面積凈碳排放≤4.5kgCO2/m2,得6分;

凈碳排放

82

服務區單位面積凈碳排放≤5.5kgCO2/m,得4分;

C42

服務區單位面積凈碳排放≤6.5kgCO2/m,得2分。

電能消費電能消費占總能耗消費≥95%,得4分;

4

占比C5電能消費占總能耗消費≥90%,得2分。

儲能配備儲能設施容量占光伏裝機容量的比例≥100%,得4分;

4

其它指標占比C6儲能設施容量占光伏裝機容量的比例≥30%,得2分。

(30)綠地率≥30%,得6分;

場地綠化

6綠地率≥25%,得4分;

C7

綠地率≥15%,得2分。

建筑節能

2主體建筑有節能評估報告或節能評估表得2分。

C8

配備專崗人員管理碳數據,得2分;

組織管理

6制定低碳導則或碳排放數據文檔管理規范,得2分;

C9

制定低碳發展考核制度,得2分。

B.2指標計算

B.2.1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

10

高速公路服務區低碳建設及運營評價指南

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計算公式如下:

自發綠電外購綠電

可再生AD+AD·····················································(B.1)

總用電

式中:P=C

可再生——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

P

自發綠電——統計期內,服務區安裝的光伏(風力)年發電量(kWh);

AD

外購綠電——綠色電力購買量(kWh),核算的綠色電力購買量不得超過自發綠電;

ADAD

總用電——統計期內,服務區總用電量,包括外購電力(kWh)或其他電力供應組織的電力(kWh)、

AD

自發綠電之和。

B.2.2充電樁配備占比

充電樁配備占比計算公式如下:

充電樁車位

充電樁N······························································(B.2)

小車停車位

式中:P=N

充電樁——充電樁配備占比(%);

P

充電樁車位——統計期內,服務區已安裝并可投入使用的充電樁所在停車位數量(個);

N

小車停車位——統計期內,服務區小車停車位數量(個)。

N

B.2.3單位面積凈碳排放量

單位面積凈碳排放量計算公式如下:

凈排放量

E····································································(B.3)

式中:C=S

2

——單位面積凈碳排放量(kgCO2/m);

C

凈排放量——統計期內,服務區核算年度凈排放量(kgCO2);

E

——服務區占地面積(m2)。

S

a)凈排放量計算公式如下:

E

凈排放量總排放量-碳抵消量···················································(B.4)

E=EE

式中:

總排放量——統計期內,服務區各碳排放源的總排放量(kgCO2),碳排放源種類詳見表B.2,排

E

放源不包括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以及外購綠電;

11

高速公路服務區低碳建設及運營評價指南

碳抵消量——統計期內,服務區的碳抵消量(kgCO2)。

E

12

高速公路服務區低碳建設及運營評價指南

表B.2高速公路服務區運營階段碳排放源分類

分類碳排放源

液化石油氣餐飲區炊事灶臺等

化石能源消耗

柴油應急發電機等

(直接碳排放)

天然氣餐飲區炊事灶臺等

商超區、餐飲區、加油站、熱水房、配電房、停車場、污水處理區、公共廁

二次能源消耗電力所、車輛維修間、廣場綠地、管理辦公區的照明設備、廣告屏幕、智能設備、

(間接碳排放)其他電器設備;污水處理設施、抽水泵、電梯、空調系統、通風系統等

熱力熱力供暖系統等

b)總排放量計算公式如下:

E····················································

總排放量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吉县| 赤峰市| 井陉县| 霍城县| 辽中县| 盐源县| 广安市| 长宁区| 宝鸡市| 扬州市| 延安市| 都昌县| 蕲春县| 溧水县| 浦城县| 隆德县| 乐平市| 武陟县| 西安市| 新巴尔虎左旗| 西平县| 石河子市| 容城县| 大洼县| 莱西市| 巧家县| 大厂| 肇州县| 从化市| 宜君县| 安宁市| 房产| 永吉县| 清水河县| 台前县| 林口县| 泊头市| 和政县| 旬邑县| 尼玛县| 秦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