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源污泥生命周期成本效益核算技術指南》_第1頁
《多源污泥生命周期成本效益核算技術指南》_第2頁
《多源污泥生命周期成本效益核算技術指南》_第3頁
《多源污泥生命周期成本效益核算技術指南》_第4頁
《多源污泥生命周期成本效益核算技術指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國際標準分類號

國民經濟分類號

團體標準

T/ACEF×××—20××

《多源污泥生命周期成本效益核算技術指南》

TechnicalGuidelinesoflifecyclecost-effectivenesscalculationfor

multi-sourcesludgetreatmentanddisposal

(征求意見稿)

20××-×-×發布20××-×-×實施

××××××發布

T/ACEF×××—20××

多源污泥生命周期成本效益核算技術指南

1范圍

本文件規定了城鎮多源污泥處理處置成本效益核算的基本規定、生命周期清單、生命周期成本核

算模型、生命周期核算方法、產品效益與敏感性分析。其中,多源污泥包括市政污泥、管渠污泥、河

湖底泥和工程泥漿。

本文件適用于城鎮多源污泥處理處置成本與效益的核算。主要用于地方政府、企事業單位等多源

污泥管理部門測算污泥處理處置相關費用、財政補貼,確定處理費和處置費標準等工作。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

用于本文件。

ISO14040《環境管理生命周期評價原則與框架》

ISO14044《環境管理生命周期評估要求和準則》

GB/T24042《環境管理生命周期評價生命周期影響評價》

GB50014《室外排水設計標準》

GB50757《水泥窯協同處置污泥工程設計規范》

CJJ131《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技術規程》

DB13/T5606《河湖生態清淤工程技術規程》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多源污泥multi-sourcesludge

城鎮水環境綜合治理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廢物,包括市政污泥、管渠污泥、河湖底泥、工程泥漿。

3.2

生命周期成本模型lifecyclecostmodel

由多源污泥處理處置生命周期過程中所有階段組成,包括投資、運行(處理、處置)以及運輸階

段,用于評估多源污泥處理處置生命周期中所需的總成本。

[來源:ISO14040:2006,有修改]

3.3

功能單位functionalunit

1

T/ACEF×××—20××

用于量化產品性能的單位。鑒于所研究的產品、過程或系統功能的污泥含水率不一致,統一多源

污泥處理處置生命周期過程所有相關的輸入和輸出定量計算單位,均為噸80%含水率污泥。

[來源:ISO14040:2006,有修改]

3.4

生命周期清單lifecycleinventory

生命周期成本系統邊界中所研究進入或離開系統的物質和能源。

[來源:ISO14040:2006,有修改]

3.5

敏感性分析sensitivityanalysis

當生命周期成本模型的輸入參數發生變化時,對模型輸出結果的穩定性和敏感程度評估的過程。

以敏感性系數評估生命周期成本對某一不確定因素的敏感程度,其定義為當生命周期成本結果指標值

變化率與某一過程清單變化率的比例。

3.6

產業布局敏感性分析sensitivityanalysisofindustrylayout

以污泥處理處置各環節空間分布、資源配置差異造成的產業布局差異為影響因素,評估其對污泥

處理處置成本的敏感程度。

3.7

市場波動敏感性分析sensitivityanalysisofmarketfluctuation

以土地利用季節性、建材產業生產波動造成的市場波動為影響因素,評估其對污泥處理處置成本

的敏感程度。

3.8

經濟性分析economicanalysis

比較不同技術路線的成本與效益,評估不同污泥處理處置和資源回收方案的經濟效益與可行性。

經濟性分析包括對投資成本、運行成本、運輸成本、經濟效益等方面的評估和比較。

3.9

數據質量評估dataqualityassessment

對所建模型和分析數據的準確性、一致性、代表性、可靠性和時效性進行評估的過程,是生命周

期成本計算結果是否可靠的重要依據。

4基本規定

4.1本標準中,多源污泥處理處置生命周期成本核算的功能單位為1噸濕污泥(含水率80%)。

4.2多源污泥處理處置生命周期成本核算包括四個階段,分別為確定生命周期系統邊界與清單,搭建生

命周期成本核算模型、開展生命周期過程成本核算、分析產品效益與成本敏感性。

4.3生命周期成本核算的系統邊界包括投資建設、污泥處理、污泥處置、污泥運輸四個階段。

4.4生命周期清單包括輸入物質(藥劑、汽油等)、能量(電能、熱能等)和可被進一步回收利用的能

源物質(如沼氣)、建材產品、基質類產品等;輸入能量除了本指南提到的工藝環節中的能耗,還包

括泵房、變配電間、緩存車間、鼓風機房、綜合樓等配套設施的能耗。

4.5生命周期成本包括投資成本、運行成本、運輸成本;投資成本包括土建成本、設備購置與安裝成本、

2

T/ACEF×××—20××

設備折舊成本等;運行成本包括處理成本和處置成本,其中,除了本指南提到的輸入物質與能量的成

本,還包括運行過程中人工成本、設備維護成本、管理成本。人工成本和設備維護成本按設備投資額

的1~3%計算。年管理成本按人工成本的5~10%計算。運輸成本包括收集運輸和處理處置過程中的運

行成本。

4.6處理處置技術路線選擇應遵循處置決定處理的原則。處置方式包括土地利用和建材利用、填埋;其

中以土地利用為處置方式的處理工藝包括,脫水、厭氧消化、好氧發酵;以建材利用為處置方式的處

理工藝包括協同磚窯、協同水泥窯、淘洗篩分、清淤、脫水、固化、干化、焚燒等。

5生命周期清單

5.1基于數據的客觀量化過程,對多源污泥處理處置各個階段物質和能量的輸入輸出進行歸納并整理為

清單。包括污泥、系統邊界內消耗的物質與能量以及產生的可被利用的物質與能量。系統邊界清單詳

見附錄A。

5.2生命周期清單中的污泥指進入到多源污泥處理處置環節的多源污泥量。

5.3系統邊界內消耗的物質包括水、藥劑、輔助材料。其中水指多源污泥處理與處置過程中生產用水的

消耗量,主要用于淘洗篩分、干化冷凝等工藝環節;藥劑指在多源污泥處理與處置過程中使用的化學

藥劑的消耗量,主要用于沉淀濃縮污泥、調節pH等;輔助材料指好氧發酵工藝中使用的輔助材料

(活性調理劑、惰性調理劑、生物調理劑等)的消耗量,主要用于調節污泥好氧發酵過程中的理化性

質等。

5.4系統邊界內消耗的能量包括電力、燃料和蒸汽。其中電力指多源污泥處理與處置過程中消耗的電量,

主要包括污泥脫水、干化、厭氧消化、好氧發酵等過程中設備運行所消耗的電量;燃料指在多源污泥

處理處置過程中消耗的用于提供熱量的燃料消耗量;蒸汽指在多源污泥處理處置過程中消耗的蒸汽量。

5.5系統邊界內產生的可被利用的物質包括土地利用產品和建材產品。其中土地利用產品指污泥土地利

用技術路線中,多源污泥經好氧發酵/厭氧消化穩定化處理和產品加工后生成的用于土地改良和園林綠

化的土壤類、肥料類和基質類產品;建材產品指污泥建材利用路線中多源污泥處理處置后產生的具有

商品屬性的建材產品,比如水泥、陶粒、砌磚等。建材產品核算過程為污泥建材協同處置中心出口到

建材利用階段。

5.6系統邊界內產生的可被利用的能量指回收能源,即污泥好氧發酵/厭氧消化及焚燒工藝環節產生的

可被進一步回收利用的能量,比如沼氣、蒸汽、余熱等。

6生命周期成本核算模型

6.1生命周期數據收集

6.1.1數據收集內容包括多源污泥處理處置各技術路線物質和能源的消耗量及成本數據。

6.1.2多源污泥處理處置各單元的數據采集完成后,將數據按功能單位進行換算。

6.2生命周期成本核算模型

多源污泥處理處置成本由污泥處理處置階段發生的投資成本、運行成本、運輸成本3個部分構成,

由下列公式確定。

(6.2-1)

C=Ci+Cr+Ct

3

T/ACEF×××—20××

式中,C為單位成本,(元/噸);Ci為單位投資成本,(元/噸);Cr為單位運行成本,(元/

噸);Ct為單位運輸成本,(元/噸)。

單位運行成本為在系統邊界規定的各階段內所產生的運行成本,包括單位工藝單元內所消耗的物

質、能量成本及人工、設備維護及管理成本,由下列公式確定。

(6.2-2)

?tnRWG

式中,Ct為單位運行成本,(元C/=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阴市| 石楼县| 麟游县| 永靖县| 博湖县| 岱山县| 安吉县| 德保县| 赣榆县| 双牌县| 玛多县| 南京市| 洮南市| 遵义市| 新竹市| 辉南县| 百色市| 永胜县| 玉屏| 突泉县| 安阳县| 金堂县| 金塔县| 无极县| 蚌埠市| 武城县| 历史| 正蓝旗| 稷山县| 青冈县| 东海县| 保德县| 斗六市| 西贡区| 乐都县| 凤冈县| 舞阳县| 宜丰县| 诏安县| 滦南县| 沙坪坝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