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廣東省2025屆省內兩校十月第一次模擬考試語文試題
一、現代文閱讀:本大題共9小題,共3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
孟子在繼承孔子”性相近,習相遠”人性論思想的基礎上,提出了“人性善”,
在歷史上第一次論述了“人性”問題。孟子的道德主張,給人以道德自信,突出
了人的道德主體性,強調個人對于自我道德完善的自覺和努力的重要性,并提出
了豐富的道德修養方法。
孟子首先明確指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每個人都有天賦的善端,這些善端有
賴于后天的存養擴充來發展為道德。其次,孟子剖析了有些人“惡行”的存在,
是因為這些人丟失了本心卻不知去找回。所以做人做事的學問就在于找回自己的
本心并加以擴展。最后,孟子在“圣人,與我同類者”的思想基礎上,提出了“人
皆可以為堯舜”的道德信念,并指出了相應的道德修養方法。
孟子認為,人性是生而有“善”的,這種善端使人區別于動物而有更高的道德需
栗。同時,性善論又是一種“道德完善過程論”。
善由天賦。孟子引用《詩經》中的話來說明這一道理:“天生烝民,有物有則。
民之秉彝,好是懿德。”也就是說,人性中的善來源于天,人們對于道德的喜愛
與追求是繼承天的秉性。同時,人們可以通過擴充自己的善心,來了解自己的善
性,來達到了解天性。將人性的善歸于己天,使個人通過盡心修善來達到與天的
統一,每一個個體人格得以與天親近,思想得以溝通,個人的道德成就獲得了超
越性的意義。
性善是一種過程。孟子認為,上天予人以善端,但并沒有給人天生完備的道德。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人雖然擁
有善端,但是如果不能擴而充之,就是保養家庭也不足夠。所以,孟子雖然肯定
人先天的善性,但更重視后天的擴充修養。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每個人都平等地擁有上天賦予的善性。“圣人,與我同
類者”,圣人只是因為他們能夠保養并擴充內在的善性,因此才會成圣。因此,
孟子提出了“人皆可以為堯舜”的道德信念,認為人只要擴充自己的本心,一點
一滴慢慢地去做,就可以成德成圣。那么具體應該怎么做呢?孟子也提出了自己
的修養方法。
首先,堅守本心和擔當道義。人之于世,應有安身立命的根本,這就是對本心的
堅守和對道義的擔當,不因外在環境而改變,不因個人的際遇而動搖。“君子所
性,雖大行不加焉,雖窮居不損焉,分定故也。”君子能夠堅守本心,在達道天
下時不會增加,在窮苦困頓時也不會減少。君子同樣能勇于擔當道義,“天下有
道,以道殉身;天下無道,以身殉道”。
其次,磨煉意志。”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
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所以,敢于擔
當大義者,必不害怕困境,而是利用困境磨煉自己的意志,提升自己的品德修養。
再次,o"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
恒敬之。”君子以仁禮之心待人,但是遇到有人對他蠻橫無理,他該怎么辦呢?
孟子說:“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無禮也,此物奚宜至哉?”君子遇事
會思考:我是不是沒有做到仁義?我是不是沒有竭盡心力?如果自問做到了竭盡
仁義,而對方仍然如此,那就不用與之計較了。
最后,o”體有貴賤,有小大。無以小害大,無以賤害貴。”人體是有貴賤
大小之分的,那么什么是大體,什么是小體呢?耳目之官不能“思”,不能自主
地進行價值判斷,容易被外物誘蔽,而心志是天賦的,能夠進行道德判斷的。人
應該先確立“大體”,確立仁、義、禮、智的道德本心,才能不被耳目之欲這些
“小體”左右。
在今天,孟子的“性善論”思想仍然能夠有效地指導道德教育的實踐。
每個人在自我道德成就上都擁有平等的權利和地位,所以,教育者對受教育者進
行道德教育的前提是要先做好自己。教育者要嚴格要求自己,努力成就自己的道
德,做一個有德之人,才能發揮''上行下效”的作用,給受教育者以良好的道德
引導。
孟子肯定了受教育者在道德教育中的主體地位,每個人既有內在的道德需要,也
擁有內在的自我教育能力。因此,教育者應該善于引導其進行自我道德教育。第
一,要啟發受教育者意識到自我內在的道德需要,明白道德需栗不是外界強加于
我的,而是源于自身內在的要求,因此,受教育者應該去追求道德完善。第二,
應該鼓勵受教育者學會自我教育,培養其自我道德約束的能力和道德自省能力,
使其能夠自覺進行道德學習和道德實踐,從而努力成就其道德。
孟子認為,外在的環境也會對道德的形成產生很大的影響。良好的德育環境可以
促進人們養成良好的道德,還可以約束人們的道德行為。因此,道德教育者還應
該注意優化道德教育環境。首先,要優化家庭教育環境,良好的家庭環境能夠更
好地促進人內在品德的形成和發展。其次,栗優化學校教育環境,學校不僅承擔
著傳授文化知識的責任,更應該擔負起道德教育的責任。最后,要優化社會德育
環境,使全社會養成良好的道德風氣。
(摘編自孫師文《孟子的性善論思想及其道德教育價值》)
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孟子以孔子“性相近,習相遠”思想為基礎,首次論述了“人性”問題,強
調人的道德主體性,提出了道德修養的諸多方法。
B.孟子認為人性本善,而一個人最終是具備大德還是惡行,就在于其是否能夠
堅守天賦的善端,并將它進行充分的擴展。
C.堅守本心和擔當道義是人安身立命的根本,無論處于何種環境,我們對本心
的堅守都不能減少,并勇于承擔道義,甚至以身殉道。
D.在一個人的成長環境中,家庭教育環境居于核心地位,因為良好的家庭環境
會影響到一個人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發展。
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一項是()
A.從文中引用《詩經》中的“天生烝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可
以看出,善由天賦的意識在孟子之前就已經存在了。
B.“人皆可以為堯舜”這一看似難以達到的人生高度,孟子不僅認為能夠實現,
而且還指出了實現這一目標的途徑。
C.曾子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強調君子應勇擔重任、意志堅強,
這與孟子提出的成德成圣的修身方法具有相似性。
D.君子應將“仁”“禮”放在心中,凡事都應極力做到講究仁義,等做到這些
以后,蠻橫無理之人自然也就會遠離他們了。
3.下列有關孟子的言論,不屬于“性善論”觀點的一項是()
A.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
B.仁義禮智,非由外銀我也,我固有之也。
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D.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
4.根據文章相關內容,在文中橫線處補充出孟子提出的提高自身修養的方法。
5.道德教育在當今社會中依然具有重要地位。班級社會實踐小組準備撰寫一篇
關于孟子“性善論”思想對現代社會道德教育實踐具有的價值方面的論文,請你
結合材料擬寫該論文的寫作要點。
【答案】1.D2.D
3.A4.①再次,自省反思。②最后,確立大體。
5.(1)孟子的性善論思想概述:簡要介紹孟子的性善論及其核心觀點。
(2)現代社會道德教育的挑戰:分析現代社會中道德教育面臨的挑戰,如道德
相對主義、道德冷漠等。
(3)孟子思想對現代道德教育啟示:探討孟子的性善論思想如何指導現代道德
教育,例如通過培養個體的道德自覺、強調道德教育的主體地位等。
(4)具體實踐建議:提出具體的實踐建議,如優化家庭教育環境、學校教育環
境和社會德育環境,以提升個體的道德修養。
【解析】
【導語】本文全面分析了孟子的性善論思想,特別是其對道德自信和個人道德完
善的強調。孟子將人性善的觀點歸結為天賦,并通過擴充善端的修養方法驗證其
觀點。在現代社會,道德教育的有效性被與孟子的性善論聯系起來,強調了教師
自身的道德修養和良好的教育環境對于德育的重要性。文本支持性論據豐富,引
經據典,論述了性善論在歷史和現實中的實踐價值。
【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D.“家庭教育環境居于核心地位”錯,材料最后一段在論述“道德教育者還應該
注意優化道德教育環境”時提到“首先,要優化家庭教育環境”“其次,要優化
學校教育環境”“最后,要優化社會德育環境”,這三者沒有輕重之分,雖然家
庭教育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有重要影響,但文中并沒有提到它處于核心地位,其
他環境因素如學校教育、社會環境同樣重要。
故選D。
【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多個信息進行比較、辨析的能力。
D.“等做到這些以后,蠻橫無理之人自然也就會遠離他們了"曲解文意。君子雖
然應將“仁”“禮”放在心中,但并不意味著蠻橫無理之人會自然遠離。文中提
到“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無禮也,此物奚宜至哉?”,君子會以仁禮
之心待人,但如果對方蠻橫無理,君子會自省是否有做到仁義,而不是蠻橫無理
之人自然遠離。
故選D。
【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根據原文信息進行推斷的能力。
A.孟子說:靠武力使人服從,不是真心服從,只是力量不夠(反抗)罷了;靠道德
使人服從,是心里高興的,真心的服從。此句強調以德服人,不是孟子“性善論”
的觀點。
B.是說仁義禮智,不是從外部給予的,自己本來就擁有這些。孟子的“性善論”
認為“每個人都平等地擁有上天賦予的善性”。此句符合孟子的“性善論”。
C.敬愛自己家的老人,也敬愛別的老人;呵護自己的孩子,也呵護別人的孩子。
孟子的“性善論”認為人擁有善端,擴而充之,個人的道德成就獲得了超越性的
意義。此句由個人推己及人,擴充善端,符合孟子的“性善論”。
D.人性的善良,好比水性向下流一樣。人沒有不善良的(本性),水沒有不往下的
流的。這是孟子“性善論”的觀點。
故選A。
【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據“其次,磨煉意志”可知,需要填的內容由四個字組成,根據此段主要信息
概括相關內容。
先看“再次”的內容,根據孟子的話“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無禮也,
此物奚宜至哉?”(那君子必定反躬自問:我一定不仁,一定無禮吧,不然的話,
他怎么會對我這樣呢?),可提取出關鍵詞“自反”,也就是“自省反思”。
再看“最后”的內容,根據后文“人應該先確立‘大體'”可概括出“確立大體”。
【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評價文章思想觀點及其現實意義的能力。
要撰寫的論文內容是孟子“性善論”思想對現代社會道德教育實踐具有的價值。
那么,首先應該概述孟子“性善論”及其核心觀點。比如孟子認為“人皆有不忍
人之心”,“這些善端有賴于后天的存養擴充來發展為道德”,“性善論”“道
德完善過程論”等。由此得出,要有孟子的性善論思想概述:簡要介紹孟子的性
善論及其核心觀點。
其次,要分析現代社會道德教育存在的問題,面臨的挑戰,主要包括道德相對主
義(認為道德或倫理并不反映客觀或普遍的道德真理,而主張社會、文化、歷史
或個人境遇的相對主義。)、道德冷漠、青少年價值失序的風險、學校德育空間
擠壓以及全球倫理塌陷的風險等。由此得出要介紹現代社會道德教育的挑戰:分
析現代社會中道德教育面臨的挑戰,如等。
第三,要探討孟子性善論思想對現代教育的啟示,比如孟子“肯定了受教育者在
道德教育中的主體地位”“教育者應該善于引導其進行自我道德教育”“要啟發
受教育者意識到自我內在的道德需要”“應該鼓勵受教育者學會自我教育,培養
其自我道德約束的能力和道德自省能力”等,對現代教育的啟示就是通過培養個
體的道德自覺、強調道德教育的主體地位等。
最后還應該有具體實踐建議:提出具體的實踐建議,如根據材料最后一段“道德
教育者還應該注意優化道德教育環境”,具體而言“首先,要優化家庭教育環境,
良好的家庭環境能夠更好地促進人內在品德的形成和發展。其次,要優化學校教
育環境,學校不僅承擔著傳授文化知識的責任,更應該擔負起道德教育的責任。
最后,要優化社會德育環境,使全社會養成良好的道德風氣”,即優化家庭教育
環境、學校教育環境和社會德育環境,以提升個體的道德修養。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華山論劍又何妨
爾容
①“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這首詩是寇準筆下
的華山,極言山之高。其實,華山作為中國著名的五岳之一,是以“險”字獨步
天下的。2018年,我慕名前往華山。在旅游大巴車上,導游伸出一只手說:“華
山就像這只手,有五座山峰,北峰最矮,四面絕壁,相當于大拇指。然后是中峰、
西峰、東峰、南峰,如人的四指。最高是南峰,2154.9米。”《山海經》記載:
“太華之山,削成而四方,高五千仞,廣十里。”華山,由一個完整的花崗巖分
裂為東西南北中五峰,形似一朵盛開的蓮花而得名。古時華與花互為通假字,“華
山”其實就是“花山”。
②由于只有半天游華山的時間,五峰只能選其一,我這顆怯懦的心選擇了最矮的
北峰。上得山來,果然地無三尺平,轉身之間都是懸崖陡壁。沿石階穿過一個窄
細的陰濕通道,來到一個人工打造的平臺。這里就是云臺山莊。連接云臺山莊的
是蜿蜒的石階。偶爾有老者用一根扁擔串兩壺水,如履平地,健步而來。走出云
臺亭,是一條狹長的石道。走出石道,西邊竟連著一個還算寬敞的平臺,緊繃的
心弦隨之一松。走近才知它也是有名姓的,上書“擦耳崖”。
③又經過二十來級的石階,是個平臺,人流潮涌,仿佛聚仙臺,一股仙氣撲面而
來。一豎一臥兩塊石頭十分顯眼,豎著的石頭以紅漆鐫刻“華山論劍”,筆力蒼
勁,乃金庸先生親題。臥著的方塊石也用紅漆寫著兩行字,只是筆力纖柔得多,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是金庸先生用自己十四部武俠小說名
的首字連成的一副對聯。我不是武俠迷,也非來華山論劍,無意中闖入勝地,算
是天賜神運。現在,我才知道,很多武俠迷登華山就是沖這幾個字來的。游客們
若渦流急湍,紛紛擁石拍照,以志紀念。
④華山論劍是金庸武俠小說里的重大事件和精彩情節,他的十五部武俠小說中,
有十三部提到了華山。1957年,金庸在小說《大漠英雄傳》中率先創造‘'華山
論劍”一詞。多年后,《大漠英雄傳》更名為家喻戶曉的《射雕英雄傳》,華山
也便沖出四方叢林,從沉默和寂寞中殺出一條血路來,占據江湖地位,名震天下。
華山論劍橫跨《射雕英雄傳》和《神雕俠侶》,前后共舉辦三次,均在南宋年間。
最經典的一次華山論劍,由東邪黃藥師、西毒歐陽鋒、南帝段智興、北丐洪七公、
中神通王重陽五大高手在華山頂上斗了七天七夜。最終王重陽智奪“天下第一”
以及武功秘籍《九陰真經》。而“華山論劍”也幾乎成為高手過招的既定短語廣
為傳頌,商業論壇、體育比賽,更有甚者連白酒都以其命名。
⑤金庸先生親臨華山,也是唯——次登上華山,并題寫“華山論劍”四個大字,
卻是在2003年,地點正在此地。不見華山,卻將華山寫得路人皆知、人神共往,
這栗算是作家的秘籍絕技了吧。
⑥走出“華山論劍”,再過一段上行的狹長石階,便是蒼龍嶺。一整塊巨大的花
崗巖似騰龍一般擋住去路。石面高隆呈斜坡,只能手腳并用爬上石面,兩邊絕壑
千尺,連站直的勇氣都宣告撤退,只懷抱一顆怯懦的苦膽龜縮于石面。傳說韓愈
過此處時嚇得大哭,投書求救。我只敢坐著合個影,幾次三番想站一站,或者試
圖走到石頭的端頂看看前面的路,卻無絲毫的勇力。此時驀然回首,只見北峰四
面懸絕,下通地脈,巍巍然,天地之間,云臺之上一枝獨秀也。
⑦蒼龍嶺便成為我登臨華山的制高點。走過蒼龍嶺,便可登金鎖關,是往東、南、
西、中峰的必經之路。遠遠望去,若云梯垂掛,人蟻附壁穿梭,只是那一望,我
的心便像狂風之葉哆嗦不止。看來,這世上許多的風景是我永遠不能抵達的。
⑧此刻,知了長鳴,不時有一聲大吼從人群中猛地躥起:“哦——哦——哦——”
像劍、像鞭,直插云霄。展翅的大雁見怪不怪,凌空盤旋。小巧的云雀不卑不亢,
翩然劃行。華山的片片山峰形似挺立在中華大地中心的倚天之劍。環顧左右,實
在找不出一塊平坦得可容五人一決高下的地方了。對于單打獨斗、飛檐走壁的大
俠們,華山論劍無異于劍尖上的挑戰。這才是武俠高手的巔峰夢想啊。
⑨我怯懦地走此一遭,驀然明白金大俠何以選華山為武林高手一決天下的擂臺。
原來世上很多的艱險,只為成全絕世高人。我們能當一回看客已屬大幸運。回程
時又遇一位送水的老人,仍是七十多歲的年紀,爬階踏坎,如履平地。而這些挑
夫仿佛劍走飛俠,日日年年,何嘗不是真的修行就這樣不斷地前行,不斷地告別
吧。
(有刪改)
6.下列對散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通過作者選擇游覽華山北峰而非其他峰,反映出作者內心的謹慎與保守。
B.作者描述自己“怯懦的心選擇了最矮的北峰”,以此強調自己面對挑戰時的
猶豫和恐懼。
C.文中“華山論劍”不僅是金庸小說中的情節,也成為了現實中的旅游景點,
吸引了大量游客。
D.作者通過提及“華山論劍”成為流行詞語,反映了文化現象對自然景觀影響
力的增強。
7.下列對散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通過詳細描寫“華山論劍”景點,突出了其在作者心中的特殊地位,同
時也體現了作者對武俠文化的尊重。
B.作者引用韓愈的傳說,通過與作者的類比,增強了蒼龍嶺險峻特點的表現力。
C.第⑧段中作者運用擬人和比喻手法,生動描繪了山峰的險峻和動物的自由,
與武俠世界的想象相呼應。
D.文章通過反復提及“華山論劍”和作者的個人體驗,構建了一種跨越現實與
武俠世界的敘事結構,增強了文章的深度和廣度。
8.文章通過引用寇準的詩和《山海經》的記載,為讀者描繪了華山的峻峭與神
秘。請分析這種開篇方式如何為后文對華山及其文化意義的深入探討奠定了基礎。
9.在文中,“華山論劍”不僅是武俠小說中的經典場景,也象征著高手之間的
較量。請結合全文,探討“華山論劍”這一概念如何被賦予了超越武俠文化的深
層含義,并分析作者對華山及其文化價值的個人感悟。
【答案】6.B7.A
8.①文章開篇引用寇準的詩和《山海經》的記載,為讀者描繪了一幅華山的峻
峭與神秘的畫面。這種開篇方式不僅為后文對華山自然景觀的描寫提供了豐富的
想象空間,也為探討華山在文化和歷史中的意義奠定了基礎。②通過引用古代文
獻,作者將華山的歷史悠久和文化底蘊深厚展現給讀者,使讀者在欣賞華山自然
美景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其深厚的文化內涵。
9.①在文中,“華山論劍”不僅是一個武俠小說中的經典場景,它還象征著高
手之間的較量與較量。作者通過引用金庸的武俠小說,將“華山論劍”這一概念
賦予了超越武俠文化的深層含義。通過這一概念,作者探討了華山在中國文化中
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作為武俠文化象征的意義。
②作者通過對華山的自然景觀和文化價值的描述,表達了對華山的深厚感情和對
其文化價值的認可。作者認為,華山不僅是自然美景的代表,更是武俠文化的象
征,體現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通過“華山論劍”這一概念,作者展現了華山
在中國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作為武俠文化象征的意義。
【解析】
【導語】這篇散文通過作者對華山的游歷,深入探討了華山的自然與文化魅力。
文章以寇準的詩和《山海經》的記載開篇,營造出華山的高峻與神秘感。隨后,
作者用生動的細節描繪和個人體驗,展現了華山的險峻之美,以及金庸筆下“華
山論劍”所激發的廣泛文化影響。通過對“華山論劍”概念的擴展,升華了武俠
文化對個人挑戰與超越的隱喻意義,表達了對華山獨特文化價值的深刻感悟。
【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以此強調自己面對挑戰時的猶豫和恐懼”錯誤。作者描述自己“怯懦的心選
擇了最矮的北峰”,并非強調自己面對挑戰時的猶豫和恐懼,而是一種自嘲和幽
默的語氣,實際上作者還是選擇了華山北峰進行游覽。
故選Bo
【7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
A.“文章通過詳細描寫‘華山論劍’景點,突出了其在作者心中的特殊地位,同
時也體現了作者對武俠文化的尊重”不準確。作者描寫“華山論劍”景點,側重
寫的是金庸的題字和金庸小說名首字串聯的對聯,從而引出對武俠文化的評述,
可見作者并沒有僅僅強調景點本身,而是通過景點展現了武俠文化的深遠影響。
故選A。
【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重要語段的作用的能力。
文章開篇引用寇準的詩和《山海經》的記載,寇準的詩寫只有天比華山高,其它
山峰難于它齊平,寫華山與紅日近,白云比它還要低,極言“山之高”,并引出
華山以“險”獨步天下;《山海經》的記載通過具體數字展現其高度和廣度。這
兩處引用為讀者描繪了一幅華山的峻峭與神秘的畫面。
從開篇方式來看,詩句言簡意賅,意蘊豐富,啟人聯想,《山海經》更是以神秘
聞名,它的記載自然能夠激發讀者的想象空間。因而這種開篇方式不僅為后文對
華山自然景觀的描寫提供了豐富的想象空間;同時無論是詩句還是《山海經》都
富有文化意義,《山海經》歷史還十分悠久,這也為探討華山在文化和歷史中的
意義奠定了基礎。
通過引用古代文獻,作者告訴讀者,華山不僅有美麗的自然景觀,更有悠久的歷
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使讀者在欣賞華山自然美景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其深厚的
文化內涵。
【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詞語深層含義,分析概括作者的觀點及情感的能力。
第一問:
“華山論劍”原本是金庸武俠小說中的場景,最經典一次華山論劍,是“由東邪
黃藥師、西毒歐陽鋒、南帝段智興、北丐洪七公、中神通王重陽五大高手在華山
頂上斗了七天七夜”,后來“華山論劍”幾乎成了“高手過招”的既定短語,象
征著高手之間的較量。比如“商業論壇、體育比賽,更有甚者連白酒都以其命名”,
文中作者將“華山論劍”這一概念賦予了超越武俠文化的深層含義。
其實金庸寫作這部小說時并未來過華山,但華山卻因這部作品而“路人皆知、人
神共往”,以至于很多武俠迷登華山就是為了來看金庸的題字,華山也因此而被
賦予了武俠文化的象征意義。通過這一概念,作者探討了華山在中國文化中的重
要地位,以及它作為武俠文化象征的意義。
第二問:
作者描寫了華山的自然景觀,體現了華山自然景觀之“險”,如第②段寫了爬北
峰時“地無三尺平,轉身之間都是懸崖陡壁”,通過自己的感受突出自然景觀的
特色;也寫了文化的底蘊,如寇準的詩句,《山海經》的記載,尤其是金庸的武
俠文化,表達了對華山的深厚感情和對其文化價值的認可。
作者對于武俠文化的描寫最多也最深刻,作者先從金庸題字“華山論劍”寫起,
寫了金庸作品中有十三部提及“華山”,寫了最有名的“華山論劍”,更寫了武
俠文化對于華山的深刻影響,華山不僅是自然美景的代表,更成了武俠文化的象
征,體現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作者說通過“華山論劍”這一概念,將華山寫的“路人皆知、人神共往”,展現
了華山在中國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作為武俠文化象征的意義。
二、文言文閱讀:本大題共5小題,共2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材料一:
古者學士之于六藝,射能弧矢之事矣,又當善其揖讓之節。御能車馬之事矣,又
當善其驅馳之節。書非能肆筆而已,又當辨其體而皆通其意。數非能布策而已,
又當知其用而各盡其法o而五禮之威儀至于三千,六樂之節文可謂微且多矣。噫!
何其煩且勞如是!然古之學者必能此,亦可謂難矣。
然習其射御于禮,習其干戈于樂,則少于學,長于朝,其于武備固修矣。其于家
有塾,于黨有庠,于鄉有序,于國有學,于教有師,于視聽言動有其容,于衣冠
飲食有其度,幾杖有銘,盤桿有戒。在輿有和鸞之聲,行步有佩玉之音,燕處有
《雅》《頌》之樂。而非其故,琴瑟未嘗去于前也。蓋其出入進退,俯仰左右,
接于耳目,達于其心者,所以養之至如此其詳且密也。
孔子曰:“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蓋樂者,所以感人之心而
使之化,故曰:“成于《樂》”。
昔舜命夔典樂,教胄子,日:“直而溫,寬而栗,剛而無虐,簡而無傲。”則樂
者非獨去邪,又所以救其性之偏而納之中也。故和鸞、佩玉、《雅》《頌》琴瑟
之音,非其故不去于前,豈虛也哉!
(選自曾鞏《相國寺維摩院聽琴序》,有刪改)
材料二:
予嘗有幽憂之疾,退而閑居,不能治也。既而學琴于友人受宮聲數引久而樂之不
知其疾之在體也。
琴之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為宮,細者為羽,操弦驟作,忽然變之,急者凄
然以促,緩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風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婦之
嘆息,雌雄雍雍之相鳴也。其憂深思遠,則舜與文王、孔子之遺音也;悲愁感憤,
則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嘆也。喜怒哀樂,動人必深。其能聽之以耳,應之以
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寫其幽思,則感人之際,亦有至者焉。
(選自歐陽修《琴說》,有刪改)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標出相應字母。
既A而B學C琴D于E友F人G受H宮I聲J數K引L久M而N樂。之P不Q
知R其S疾T之U在V體W也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布策,即布列算籌。策,是我國最早計算工具,與“策扶老以游憩”中的“策”
意思不同。
B.五禮,古代的五種禮制,文中指古代漢族禮儀總稱,即吉禮、兇禮、軍禮、
賓禮、嘉禮。
C.庠序,古代的地方學校,后泛指學校;與“謹庠序之教”中的“庠序”意思
相同。
D.度,在本文指“標準、限度”;與“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的“度”意思
不同。
12.下列對原文內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開端論述古學者在學六藝時并非只關注其一,而是注重多方交融,如
在學習禮樂中學習射御等。
B.材料一中先賢們的幾案、手杖上刻有銘文,器皿上鑄有戒條,乘車、行走、
閑居時都有琴瑟之音的伴隨。
C.材料一題為“聽琴”,作者化實為虛,著眼于義理之闡述,語言質樸自然,
可謂別開生面之作。
D.材料二中,歐陽修開頭描述自己以琴養心療疾的經歷,又運用比喻和聯想,
把抽象的琴聲描繪得可親可感。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書非能肆筆而已,又當辨其體而皆通其意。
②直而溫,寬而栗,剛而無虐,簡而無傲。
14.曾鞏和歐陽修都談到了音樂的作用,兩人的觀點有何不同?請結合文章簡要
概括。
【答案】10.GLP
11.D12.C
13.①書法不僅僅能夠肆筆書寫,還需要辨別其文體并理解其含義。②正直而溫
和,寬容而謹慎,性情剛正不阿而不暴烈,態度磊落而不傲慢。
14.不同點:
曾鞏:強調音樂在禮儀中的作用,通過音樂感化人心,使人向善;音樂不僅僅能
夠祛除不良習氣,還可以用來矯正一個人偏狹的性情,然后使他們進入中正的狀
心、0
歐陽修:強調音樂對個人心靈的療愈作用,通過音樂抒發情感,達到心靈的寧靜。
【解析】
【導語】這篇文言文通過曾鞏和歐陽修的觀點,探討了音樂在古代學術和生活中
的重要作用。曾鞏強調了通過音樂陶冶性情和修身養性的過程,使學者全方面發
展精神和品德。歐陽修則更多地從個人體驗出發,描述琴樂在修心養性、調節情
緒中的療愈功能。兩人的不同在于曾鞏側重音樂的社會功能與禮儀結合,而歐陽
修更注重音樂的情感抒發與個人治愈。兩者共同體現了音樂文化對古代中國知識
分子心靈與修養的深遠影響。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后來在朋友那里學習彈琴,學習了五聲和幾支樂曲,時間一長覺得很快樂,
不知道那疾病還在自己身上呢。
“既而學琴于友人”中“于友人”是句子的后置狀語,正常語序是“既而于友人
學琴”,是一個完整的句子,所以應該從“友人”后斷開,選G;
“受宮聲數引”是指學習內容,且是哦動賓結構;“久而樂之”是學琴時間長了
內心的感受,這是兩個內容,所以兩句中間應該斷開,選L;
“樂之”也是動賓結構;而“不知其疾之在體也”是說明學琴使自己忘了疾病,
與“久而樂之”是同一主語的兩個分句,兩句斷開,選P。
故選GLP。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象的理解能力及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
常識的能力。
A.正確。算籌。/拄著。句意:數術不是能布列算籌就好了。/拄著拐杖出去走走,
隨時隨地休息。
B.正確。
C.正確。句意:先賢學者們受過鄉校的教育。/注重鄉校的教育。
D.錯誤。兩個“度”都是指“標準、限度”。句意:在衣食住行上懂得限度。/
喜愛狩獵,就想到用三面不殺,留一面給它們逃生,以此為限度。
故選D。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C.“作者化實為虛”錯誤。作者并非化實為虛,而是化虛為實,通過聽琴來闡述
義理。
故選C。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書”,書法:“肆筆”,縱筆,隨意放筆寫字:“體”,文體:“意”,
含義。
(2)“直”,正直;“栗”,嚴肅、謹慎;“虐”,暴烈;“簡”,態度磊落。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概括信息,分析作者觀點態度的能力。
第一則材料曾鞏認為“蓋樂者,所以感人之心而使之化”,能夠通過音樂感化人
心,使人向善;“則樂者非獨去邪,又所以救其性之偏而納之中也”,音樂不僅
僅能夠祛除不良習氣,還可以用來矯正一個人偏狹的性情,然后使他們進入中正
的狀態。
第二則材料作者通過自身經歷得出音樂的療愈作用,歐陽修曾得了憂勞的病癥,
通過向友人學琴,“久而樂之,不知其疾之在體也”;通過音樂可以抒發各種情
感,如“道其湮郁,寫其幽思,則感人之際,亦有至者焉”,能夠排遣憂郁,散
發幽思,往往感動人心,達到心靈的寧靜。
參考譯文:
材料一:
古代求學之人對于六藝,射要能做好射箭之事,還應當擅長那些作揖謙讓的禮節。
御要能做好駕馭車馬之事,又要擅長那些策馬快跑的禮節。書法不僅僅能夠肆筆
書寫,還需要辨別其文體并理解其含義。數術不是能布列算籌就好了,還應當知
道它的用處并完全掌握其中的方法。五禮之類的重要禮儀,綿延三千年,六樂之
類的禮節規定,可說是極其細致繁多了。唉!多么煩雜且令人操心操勞到如此地
步!然而古代的學者必須掌握這些技能,也可以說是很困難的。
然而他們在“禮樂”的基礎上學習那些射御、干戈等軍事作戰事宜,那么他們年
少時學習知識,年長后入朝工作,他們對于軍事作戰等知識的領悟本來就已經(慢
慢)修習好了。先賢學者們受過家塾、鄉校、國學等良好教育,受過老師的教導,
在言行舉止上懂得儀容,在衣食住行上懂得限度,他們的書桌和隨身手杖上刻有
自勵的銘文,他們的日常飲食器具上刻有自省的戒文。他們坐車的時候(行車有
禮)和鸞相應,他們行走時佩環叮咚(令人賞心悅目),他們工作之余日常生活
中亦喜愛"雅"''頌"正音,不是特殊原因,琴瑟不會離身。我想他們待人處事,
一言一行,其禮儀規范皆發自內心,是因為他們禮儀修養達到了如此細致入微。
孔子說:“人的修養,入門于學《詩經》,確立于學《禮》,最終圓滿于學《樂》。”
樂,是用來搖動內心從而受到感化的,所以說“成于《樂》”。
先前舜任命夔掌管音樂事務,負責教導年輕人,說:“(讓年輕人)正直而溫和,
寬厚而莊重,剛強而不虐待,簡樸而不傲慢。”那么樂不僅僅能夠祛除不良習氣,
還可以用來矯正一個人偏狹的性情然后使他們進入中正的狀態。所以行車時和鸞
相應,行走時佩玉叮咚,《雅》《頌》琴瑟之音,沒有特殊原因不會離身,難道
是不真實的嗎?
材料二:
我曾經得了憂勞的病癥,退下來閑居,沒有醫治好。后來在朋友那里學習彈琴,
學習了五聲和幾支樂曲,時間一長覺得很快樂,不知道那疾病還在自己身上呢。
彈琴作為一種技藝,是很小的了。等這技藝到了極點,大的是最低的聲音,小的
是最高的聲音,按著琴弦迅急彈奏,聲調便隨著情感的變化而變化,聲音急促的,
顯得很凄慘;聲音和緩的,顯得很舒暢。有時好像山崩石裂,泉水從高山上涌出
來,又好像夜晚發生了大風大雨;有時像怨夫、寡婦的嘆息聲,又好像和睦的雌
鳥、雄鳥互相唱和。它的深沉的憂慮悠遠的思緒,就是虞舜、周文王和孔子的遺
音;它的悲慘、愁悶、感慨、憤激,就是孤兒伯奇、忠臣屈原所發出的嘆息。喜、
怒、哀、樂的情緒,一定深深地打動人家的心弦。它能夠憑耳朵聽出來,能夠隨
手彈出來,如果選取那和諧的音調,排遣憂郁,散發幽思,那么,往往感動人心,
極為深切。
三、詩歌鑒賞:本大題共2小題,共9分。
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下面小題。
水調歌頭?頌李白
何靖鵬
千古詩壇英杰,太白獨領風騷。豪情萬丈,云濤盡瀉筆端豪。到巨鰲,舞乾坤,
氣貫長虹,誰與爭鋒?
詩仙境界高遠,超凡脫俗,心游物外。冥心入海,海神亦怖,驪龍不敢為珠主。
詩中有神,詩中有仙,詩中有我,詩中有天。
佳作千余篇,鏘金鏗玉,膾吞炙嚼,傳誦千古。詩如酒,詩如劍,詩如龍,詩如
風。詩中有情,詩中有義,詩中有志,詩中有夢。
須知一一丈夫氣,不是綺羅兒女言。太白詩,丈夫詩,英雄詩,壯志詩。詩中有
我,詩中有天,詩中有神,詩中有仙。
15.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上片“千古詩壇英杰,太白獨領風騷”開篇即點明李白在詩壇的崇高地位,
用“英杰”和“獨領風騷”等詞贊美其卓越才華。
B.“副巨鰲,舞乾坤,氣貫長虹,誰與爭鋒?”這幾句運用夸張手法,生動描
繪了李白豪邁奔放的詩風,表現了其詩歌的雄渾氣勢。
C.“詩仙境界高遠,超凡脫俗,心游物外”幾句贊美李白詩歌境界高遠,超凡
脫俗,表現了其詩歌的深邃內涵和獨特風格。
D.“須知一一丈夫氣,不是綺羅兒女言”這兩句表達了李白詩歌中的英雄氣概,
與“綺羅兒女言”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其詩歌的陽剛之美。
16.結合李白的作品以及《水調歌頭?頌李白》中的意象和情感,談談你對本詞
最后兩句中“丈夫氣”的理解。
【答案】15.D16.“丈夫氣”指的是李白詩歌中的英雄氣概和豪邁情懷。這種
氣概體現在他的作品中,如《將進酒》中的“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
不復回”,展現了李白豪放不羈的個性和對人生的豁達態度。
【解析】
【導語】這首詞高度贊美了李白在詩壇的卓越地位和不凡才情,用充滿豪情的語
言和夸張的手法刻畫了李白詩歌的特點,如雄渾氣勢和崇高境界。詞中多次強調
“丈夫氣”,以此來表現李白詩中所蘊含的英雄氣概和陽剛之美,與傳統婉約之
風形成鮮明對比。整首詞情感熱烈,結構緊湊,充分展示了對李白的崇敬與贊美。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
D.“突出了其詩歌的陽剛之美”錯,“綺羅兒女言”與“丈夫氣”形成對比,但
并非突出其陽剛之美,而是強調李白詩歌中的英雄氣概。這里的“丈夫氣”不是
陽剛之氣,而是英雄氣概。
故選D。
【1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內容和情感,以及詩歌風格的能力。
首先結合詩歌的意象和情感理解“丈夫氣”的內涵,然后從李白的作品中舉例說
明。
詩中對于李白的評價有“英杰”,即英雄豪杰之意;有“豪情萬丈,云濤盡瀉筆
端豪”,兩個“豪”字寫出其詩歌的豪邁情懷;還有“氣貫長虹,誰與爭鋒?”,
寫出其詩歌氣勢如虹,無人可比;還有“詩如劍,詩如龍,詩如風",“僉"龍”
“風”三個意象,加上第一段的“副巨鰲”,中“巨鰲”的意象,寫出李白詩歌
中充溢的俠士之氣,英雄之概;而“丈夫詩,英雄詩,壯志詩”則更直接表明李
白詩歌的英雄氣概和豪邁情懷。由此我們可以理解''丈夫氣”指的是李白詩歌中
的英雄氣概和豪邁情懷。
李白的很多作品中都有這樣的“丈夫氣”。比如《將進酒》中“君不見黃河之水
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寫大河之來,勢不可擋;下句寫大河之去,勢不可
回。此句如挾天風海雨向讀者迎面撲來,氣勢豪邁,展現了李白豪放不羈的個性
和對人生的豁達態度。
再如《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揭示
出李白傲岸挺立的人格魅力,有一種不卑不屈、瀟灑出塵的英雄氣概流貫其間。
四、默寫:本大題共1小題,共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難》中,用神話傳說寫出蜀國有著久遠歷史的句子是
(2)杜甫《客至》中采用互文修辭,將筆觸轉向庭院,引出“客至”的兩
句是“,”。
(3)在古典文學作品中,“月”“殘月”“缺月”“冷月”等月亮的意象
常常被用來象征人生的悲歡離合和世事的無常,如“,”。
【答案】①.蠶叢及魚鳧②.開國何茫然③.花徑不曾緣客掃④.蓬
門今始為君開⑤.月有陰晴圓缺⑥.此事古難全(天長杳無隔,月影在寒
水)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錯字:“鳧”“緣”“蓬”“杳”。
五、語言文字運用:本大題共5小題,共1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在劉仁杰的《秋韻》中,孩子們奔跑在金黃的稻田邊,臉上洋溢著收獲的喜悅,
身后的老農手持鐮刀,沉穩地收割著成熟的稻谷,屋檐下慵懶的老貓正享受著秋
日的暖陽。畫面中,沉甸甸的稻穗、綻放的菊花、翩翩起舞的落葉以及孩子們純
真的笑臉,都沐浴在柔和的秋光中,散發著溫馨的氣息。
秋分時節,的菊花正值盛開,賞菊作為秋日里一項雅致的活動O
菊花被譽為“花中隱士”,唐代詩人元稹在其《菊花》詩中,對菊花贊頌有加,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的名句更是o賞菊不僅栗賞其多彩
多姿,更要品其堅韌高潔。當夕陽西下,秋夜的菊花也別有一番風味。畫家李明
遠的國畫作品《秋夜菊香》展現了一個秋夜的菊花小筑。畫面中,深藍的夜空繁
星點點,女子身著淡雅的秋裝,與金黃的菊花相映成趣,月光如水,靜謐而深遠。
畫家以細膩的筆觸,傳達出秋夜特有的寧靜與清新,呈現的充滿詩意和無限遐想
的秋夜畫卷。
秋分之景,有豐收的金黃,有,更有溫馨和諧的寧靜氛圍,它融合了豐富
的情感,也是生活節奏自然的延續。
18.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
A.豐富多彩應運而生傳頌至今秋風蕭瑟
B.豐富多彩水到渠成傳誦至今秋風蕭瑟
C.韻味十足應運而生傳誦至今秋風送爽
D.韻味十足水到渠成傳頌至今秋風送爽
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
A.畫家以獨特的色彩,傳播出秋夜特有的寧靜與清新,呈現了一幅充滿詩意和
無限遐想的秋夜畫卷。
B.畫家以獨特的色彩,傳遞出秋夜特有的寧靜與清新,呈現了一幅充滿詩意和
無限遐想的秋夜畫卷。
C.畫家以獨特的色彩,傳遞出秋夜特有的寧靜與清新,呈現的充滿詩意和無限
遐想的秋夜畫卷。
D.畫家以獨特的色彩,傳播出秋夜特有的寧靜與清新,呈現了充滿詩意和遐想
無限的秋夜畫卷。
20.找出文中使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的句子,并簡要分析其構成和表達效果。
【答案】18C19.B
20.句子:“沉甸甸的稻穗、綻放的菊花、翩翩起舞的落葉以及孩子們純真的笑
臉,都沐浴在柔和的秋光中,散發著溫馨的氣息。”
分析:這個句子使用了排比手法,列舉了秋天豐收的景象和溫馨的畫面,增強了
語言的節奏感和表現力,使讀者能夠感受到秋天的豐收和美好。
【解析】
[1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
第一空,豐富多彩: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韻味十足:非常富有韻味,需要細細
品味的、擁有十足意味的意韻。此處用來描寫菊花,與“豐富多彩”搭配不當,
用“韻味十足”。
第二空,應運而生:適應時機而產生。水到渠成:比喻條件成熟,事情就會自然
成功。此處是說菊花開在秋天,那么“賞菊”的活動自然就會產生,用“應運而
生”。
第三空,傳誦:流傳開來,被很多人誦讀或稱贊。傳頌:傳播頌湯,重在頌揚。
傳誦的對象是文學作品,而傳頌的對象是人物事跡。此處指詩詞名句,側重于“誦”,
用“傳誦至今”。
第四空,秋風蕭瑟:秋風吹拂而樹木瑟瑟有聲,寫秋天的悲涼氛圍。秋風送爽:
秋天的風帶來涼意,給人一種美好的感受。此處是寫秋天的美好,與“豐收”“溫
馨和諧”搭配,用“秋風送爽”。
故選C。
【1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三處語病:
一是搭配不當,“傳達”與“寧靜與清新”搭配不當,應把“傳達”改為“傳遞”;
二是不合邏輯,搭配不當,“畫家”不能用“細膩的筆觸”,而是用“獨特的色
彩”;
三是成分殘缺,“呈現的充滿詩意和無限遐想的夏夜畫面”成分殘缺,應為“呈
現了一幅充滿詩意和無限遐想的夏夜畫面”。
AD.“傳播”與“寧靜與清新”搭配不當,應把“傳播”改為“傳遞”;
D.成分殘缺,應在“呈現了”后加“一幅”,且“遐想無限”語序不當,“和”
字連接的并列成分應該結構一致,改成“無限遐想”。
全部改對的是B項。
故選Bo
[2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常見的修辭手法,賞析句子效果的能力。
首先找出運用了排比修辭的句子,“排比”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似的短語或
句子構成,與之符合的是“沉甸甸的稻穗、綻放的菊花、翩翩起舞的落葉以及孩
子們純真的笑臉,都沐浴在柔和的秋光中,散發著溫馨的氣息”。
其中“沉甸甸的稻穗、綻放的菊花、翩翩起舞的落葉”“孩子們純真的笑臉”,
這些短語都是“……的……”的結構,描寫對象是“稻穗”“菊花”“落葉”和
“笑臉”,其中前三個意象都是秋天特有的,“沉甸甸的稻穗”寫出秋天的豐收
場景,而“綻放的菊花”“翩翩起舞的落葉”和“孩子純真的笑臉”營造出浪漫
溫馨的畫面,寫出了秋天的美好。
排比的使用使得句子富有節奏感,也增強了表現力和感染力,使讀者能夠感受到
秋天的豐收和美好。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中國古代社會,統治者為了保障理想的社會道德秩序和完善的建筑體系,往往制
定出一套典章制度或法律條款,要求按照人們在社會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差別,來
確定其可以使用的建筑形式和規模,這就是①。
我國古代建筑有著鮮明的等級色彩,建筑等級制度在中國歷史上一直深深地影響
建筑形式的發展。建筑布局、規模、間架以及屋頂,②o如屋頂有
重檐虎殿、重檐歇山、重檐攢尖、單檐龐殿、單檐歇山、單檐攢尖、懸山、硬山
等級別,其中龐殿頂級別最高,它是四面斜坡,一條正脊,四條斜脊的樣式,多
用于宮殿建筑。重檐虎殿頂是屋頂中的最高級,只有皇帝的正殿和皇帝的家廟才
能使用。其次是歇山頂,它多用于一般宮殿和寺院。再次是攢尖式。懸山頂和硬
山頂③,多用于小型寺廟、衙署或民居。開間有11、9、7、3等級
別,其中皇帝以面闊9間、進深5間為最高級宮殿,其次,依次是王府正殿7
間,三品至五品官員廳堂7間,六品至九品官員廳堂3間,百姓建筑不得超過3
間。色彩有赤、綠、青、藍、黑、灰等,其中皇宮用黃色琉璃瓦頂,皇子、親王
等用綠色琉璃瓦頂,一般民居只能用黑色或青色瓦片頂。
21.請在文中括號內補寫恰當的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
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
22.不是描寫宮廷建筑的一項是()
A.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李白《清平調》)
B.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李煜《虞美人》)
C.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杜牧《過華清宮絕句》)
D.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杜牧《江南春》)
【答案】21.①建筑等級制度②都有鮮明的等級限定③級別最低
22.D
【解析】
【2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
第①空,結合"統治者為了保障理想的社會道德秩序和完善的建筑體系,往往制
定出一套典章制度或法律條款,要求按照人們在社會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差別,來
確定其可以使用的建筑形式和規模”可知,此處介紹的是中國古代建筑中表現出
明顯的等級制度,故可填寫“建筑等級制度”之類的句子。
第②空,結合“如屋頂有重檐尻殿、重檐歇山、重檐攢尖、單檐虎殿、單檐歇山、
單檐攢尖、懸山、硬山等級別,其中虎殿頂級別最高,它是四面斜坡,一條正脊,
四條斜脊的樣式,多用于宮殿建筑……”可知,此處具體舉例古代建筑有著鮮明
的等級色彩,本空內容應是對下面舉例內容的總領提示,故可填寫“都有鮮明的
等級限定”之類的句子。
第③空,上文寫道“重檐虎殿頂是屋頂中的最高級,只有皇帝的正殿和皇帝的家
廟才能使用。其次是歇山頂,它多用于一般宮殿和寺院。再次是攢尖式。懸山頂
和硬山頂……”,從高到地依次介紹了不同的等級建筑,最后介紹的是“懸山頂
和硬山頂”,即它的級別、等級是最低的,故可填寫“級別最低”之類的句子。
【2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詞內涵、根據文本內容進行判斷、推理的能力。
A.“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電子商務專業畢業生就業能力測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公共政策分析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海洋科學與技術專業考試試題及答案
- 基因編輯技術臨床試驗數據合作協議
- 虛擬偶像IP與教育培訓合作運營協議
- 民航物流運輸車隊委托調度與機場保障服務協議
- 新能源汽車換電站土地使用權及設備租賃綜合協議
- 直播電商MCN機構與短視頻平臺合作推廣協議
- 娛樂直播平臺用戶體驗設計師勞務合同
- 《CD制造流程》課件
- 2025年“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競賽試卷題庫及答案
- 2025年二級風力發電運維值班員職業技能鑒定考試題庫(濃縮500題)
- 江蘇省南京市、鹽城市2025屆高三年級5月第二次模擬考試化學試題及答案(南京鹽城二模)
- 2025新能源汽車技術的應急管理策略試題及答案
- 八年級下學期家長會課件《攜手同行共筑夢想》
- 建筑勞務分包合同中的稅務問題3篇
- 【課件】Unit+7+A+Day+to+Remember+Section+A(1a-1d)+課件+2024-2025學年人教版英語七年級下冊
- 2024-2025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期末考試卷附答案 (三套)
- 消防作戰訓練安全常識及災情處置考試題庫
- 教育培訓機構加盟經營合同書
- 2025年人教版小學二年級下冊奧林匹克數學競賽測試卷(附參考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