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六章居住小區給水排水工程10.1居住小區給水系統居住組團:人口1000~3000
居住小區:人口7000~15000城市居住區:人口30000~50000
居住小區:指含有教育、醫療、文體、經濟、商業服務及其他公共建筑的城鎮居民住宅建筑區。居住小區給水排水管道,是建筑給水排水管道和市政給水排水管道的過渡管段。居住小區的給水排水有其自身的特點,其給水排水工程設計,既不同于建筑給水排水工程設計,也有別于室外城市給水排水工程設計。居住小區給水排水管道,是建筑給水排水管道和市政給水排水管道的過渡管段,其水量、水質特征及其變化規律與其服務范圍、地域特征有關。小區給水、排水設計流量與建筑內部和室外城市給水、排水設計流量計算方法均不相同。包括:給水工程:含給水水源、給水凈化、給水管網、小區消防給水、其它公共給水排水工程:含污水管網,廢水管網、雨水管網和小區污水處理中水工程:用中水來沖洗便器、澆綠化、澆灑道路和洗車居住小區給水系統:水源、管道系統、二次加壓泵房和貯水池組成。10.1.1居住小區給水水源一、居住小區給水水源居住小區給水系統既可以直接利用現有供水管網作為給水水源,也可以適當利用自備水源。位于市區或廠礦區供水范圍內的居住小區,應采用市政或廠礦給水管網作為給水水源,以減少工程投資,利于城市集中管理。遠離市區或廠礦區的居住小區,若難以鋪設供水管線,在技術經濟合理的前提下,可采用自備水源。對于遠離市區或廠礦區,但可以鋪設專門的輸水管線供水的居住小區,應通過技術經濟比較確定是否自備水源。自備水源的居住小區給水系統嚴禁與城市給水管道直接連接。當需要將城市給水作為自備水源的備用水或補充水時,只能將城市給水管道的水放入自備水源的貯水(或調節)池,經自備系統加壓后使用。在嚴重缺水地區,應考慮建設居住小區中水工程,用中水來沖洗廁所、澆灑綠地和道路。10.1.3居住小區管道布置和敷設給水干管布置原則:宜沿用水量最大的地段布置,即以最短的距離向用水大戶供水。給水支管與接戶管布置:一般為枝狀。給水管道----小區給水干管、小區給水支管和接戶管居住小區的給水管道:宜與道路中心線或與主要建筑物平行敷設。管道埋深:土壤冰凍深度、外部荷載、管道強度、管線交叉情況等。閥門及消火栓設置管道在建筑物單側排列居住小區管道布置建筑物居住小區管道布置居住小區管道布置建筑物居住小區管道布置建筑物10.2居住小區給水系統的水力計算
10.2.1居住小區設計用水量居民生活用水量公共建筑用水量綠化用水量水景及娛樂設施用水量道路及廣場用水量公用設施用水量未預見用水量管網漏失水量消防用水量居住小區總的用水量居住小區給水設計用水量居住小區給水系統有其自身的特點,其用水變化規律既不同城市給水系統,又不同于建筑內給水系統。居住小區給水管網的設計流量與居住小區規模、管道布置情況以及小區的使用功能等因素有關,應通過多地點長時間實際測量各種居住小區內不同供水范圍用水量變化曲線,再對大量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和處理,求出居住小區給水管網設計流量計算公式。目前我國尚無居住小區給水管網設計流量專用計算公式,但我國現行的《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對居住小區給水管網設計流量的確定與計算有明確規定。1)當居住小區的規模在3000人以上,室外給水管網為環狀管網或與城市管網連成環狀,并與城市管網的連接管不少于2根,且當其中一條發生故障時,其余的連接管應通過不小于70%的流量時,其住宅應按最大用水小時的平均秒流量為節點流量;小區內配套的文體、餐飲娛樂、商鋪及市場等設施的生活用水也應按最大用水時的平均秒流量為節點流量。2)當居住小區的規模在3000人及以下,且室外給水管網為枝狀管網時,其住宅及小區內配套的文體、餐飲娛樂、商鋪及市場等設施應按其建筑物給水引入管(接戶管)的設計流量作為節點流量和管段流量。3)小區內配套的文教、醫療保健、社區管理等設施,以及綠化和景觀用水、道路及廣場灑水、公共設施用水等,均以平均用水小時的平均秒流量計算節點流量。計算小區室外給水管道設計流量時,未預計水量和管網漏失量不計入,但計算小區管網與城市管網連接的引入管時,應考慮這一部分流量。凡不屬于小區配套的公共建筑的水量應另計。生活用水量:小區內的人口數和住宅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額計算確定。公共建筑用水量:按用水性質、規模,根據公共建筑生活用水定額確定。水景噴泉循環補充水量:應根據蒸發、飄失、滲漏、排污等損失確定。公共游泳池、水上游泳池初次沖水時間取決于使用性質、城市給水條件等因素。消防用水量:居住小區消防用水量和水壓及火災延續時間,應按現行的《建筑設計防火規范》、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確定。未預見用水量及管網漏失水量:未預見用水量及管網漏失水量之和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10%~15%計。綠化用水量:與氣候條件、綠化情況、土壤性質、人文環境等因素有關。住宅建筑生活給水管道的設計流量應按住宅最大用水小時的平均流量計算。小區內配套的文體、餐飲、娛樂、商鋪及市場等設施的生活用水設計流量均應按相應公共建筑最大用水小時的平均秒流量為節點流量。1)居住人口在3000人以上的居住小區1.居住小區室外給水管道設計秒流量的確定與計算給水引入管的設計秒流量作為節點流量和管段流量2)居住人口在3000人及以下的居住小區小區內配套文教、醫療保健、社區管理等設施、及綠化和景觀用水、道路及廣場灑水、公共設施用水等,均以平均用水小時平均秒流量計算。未預計水量和管網漏失量不計入管網節點流量,僅在計算小區管網與城市管網連接的引入管時考慮預留。不屬于小區配套的公共建筑用水量應另計。3)配套設施及其他用水流量1)全部由室外管網直接供水:建筑物內生活用水設計秒流量2)全部自行加壓供給:貯水調節池的設計補充水量3)既有室外管網直接供水又有自行加壓供水:直接供水量按用戶生活用水設計秒流量計,加壓供水部分按貯水調節池的設計補充水量計,將二者疊加作為引入管的設計流量。2.接戶管(建筑物給水引入管)設計流量的確定與計算計算目的:確定各管段的管徑和水頭損失,校核消防和事故時的流量,選擇確定升壓貯水調節設備。
居住小區給水系統的水力計算計算步驟:首先確定節點流量和管段設計流量,然后確定管徑和水頭損失,最后校核流量和選擇設備。貯水池:有效容積根據小區生活用水量的調蓄貯水量和消防貯水量確定。水泵、水池、水塔和高位水箱水泵:揚程滿足最不利配水點所需水壓。小區由水塔或高位水箱時,水泵流量按最大時流量確定;反之則按小區給水系統設計流量確定。水塔(高位水箱)有效容積根據小區用水規律和加壓泵房運行規律計算確定。分片集中調蓄10.1.2居住小區給水系統與供水方式1.直接供水2.調蓄增壓供水
3.分壓供水給水系統:可以生活和消防共用,也可以各自獨立。設計居住小區給水系統時,應該充分利用市政給水管網供水水壓,以節省居住小區供水動力費用供水方式分散調蓄增壓水池-水泵-水塔水池-水泵-水箱水池-變頻調速水泵水池-水泵-氣壓罐居住小區的加壓給水系統,應根據小區的規模、建筑高度和建筑物的分布等因素確定加壓站的數量、規模、水壓以及水壓分區。當居住小區內所有建筑的高度和所需水壓都相近時,整個小區可集中設置共用一套加壓給水系統。當居住小區內只有一幢高層建筑或幢數不多且各幢所需壓力相差很大時,每1幢建筑物宜單獨設調蓄增壓設施。當居住小區內若干幢建筑的高度和所需水壓相近,且布置集中時,調蓄增壓設施可以分片集中設置,條件相近幾幢建筑物共用一套調蓄增壓設施。供水水質
生活飲用水的水質,必須符合現行的《生活飲水衛生標準》的要求。供水水壓
生活飲用水給水管網從地面算起的最小服務水壓可按住宅建筑層數確定:一層為0.1MPa,二層為0.12MPa,二層以上每增高一層增加0.04Mpa;高層建筑生活用水需要采用增壓供水系統。居住小區水池、水塔和高位水箱的有效容積應根據小區生活用水量的調蓄貯水量,安全貯水量和消防貯水量確定。(0.15~0.2)Qd多層建筑居住小區中的7層及7層以下建筑一般不設室內消防給水系統,由室外消火栓和消防車滅火,應采用生活和消防公用的給水系統,高層建筑居住小區宜采用生活和消防各自獨立的供水系統。
分質供水:生活引用水和中水的分質。四、管道布置和敷設
布置順序:干管-支管-接戶管管網宜布置成環網(干管)
居住小區室外給水管道,應沿區內道路平行于建筑物敷設,宜敷設在人行道、慢車道或草地下;管道外壁距建筑物外墻的凈距不宜小于1.0m,且不得影響建筑物的基礎。給水管道與建筑物基礎的水平凈距與管徑有關,管徑為100~150mm時,不宜小于1.5m;管徑為50~75mm時,不宜小于1.0m。居住小區室外給水管道盡量減少與其它管線的交叉,不可避免時,給水管應在排水管上面,給水管與其它地下管線及喬木之間的最小水平、垂直凈距見下表。
居住小區地下管線(構筑物)間的最小凈距注:1.凈距指管外壁距離,管道交叉設套管時指套管外壁距離,直埋式熱力管指保溫管殼外壁距離。
2.電力電纜在道路的東側(南北方向的路)或南側(東西方向的路);通信電纜在道路的西側或北側。一般均在人行道下。為了便于小區管網的調節和檢修,應在與城市管網連接處的小區干管上,與小區給水干管連接處的小區給水支管上,與小區給水支管連接處的接戶管上及環狀管網需調節和檢修處設置閥門。閥門應設在閥門井或閥門套筒內。居住小區內城市消火栓保護不到的區域應設室外消火栓,設置數量和間距應按《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和《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執行。當居住小區綠地和道路需灑水時,可設灑水栓,其間距不宜大于80m。第二節居住小區排水工程
一、排水體制采用何種排水體制,主要取決于城市排水體制和環境保護要求。也與居住小區是新區建設還是舊區改造以及建筑內部排水體制有關。居住小區排水體制主要分為分流制和合流制。1.合流制排水系統:生活污水管道和雨水管道合流的排出方式1.分流制排水系統:生活污水管道和雨水管道分流的排出方式2.居住小區需要中水回用時,應設分質分流排水系統。即糞便污水和雜排水分流。排水體制的選擇要以保證當地污水不污染環境為首要原則,其次考慮工程造價以及技術合理性。在滿足環保要求的前提下,應選擇投資、運行成本最小的方案。排水體制居住小區排水系統有合流制系統和分流制系統。采用何種系統主要取決于城市排水管網的體制和環境保護的要求。新建小區一般應采用雨污分流制第二節居住小區排水工程
居住小區排水管道的布置與輻敷設一般應沿道路或建筑物平行敷設,盡量減少與其他管線的交叉。如不可避免時,應設在給水管道下面,與其他管線的水平和垂直最小距離應符合表10.3.1要求。應根據小區總體規劃、道路和建筑物布置、地形標高、污水、廢水和雨水去向管線短埋深小盡量自流排出二、排水管道的布置與敷設居住小區排水管道的布置應根據小區總體規劃、道路和建筑物布置、地形標高、污水、廢水和雨水的去向等實際情況,按照管線短、埋深小、盡量自流排出的原則確定。居住小區排水管道的布置應符合下列要求:(1)排水管道宜沿道路或建筑物平行敷設,盡量減少轉彎以及與其他管線的交叉,如不可避免時,與其它管線的水平和垂直最小距離應符合要求。(2)干管應靠近主要排水建筑物,并布置在連接支管較多的一側。第二節居住小區排水工程
(3)排水管道應盡量布置在道路外側的人行道或草地的下面,不允許平行布置在鐵路的下面和喬木的下面。(4)排水管道應盡量遠離生活飲用水給水管道,避免生活飲用水遭受污染。(5)排水管道與其它地下管線及喬木之間的最小水平、垂直凈距見表。排水管道與建筑物間的水平距離見下表。排水管道與建筑物基礎間的最小水平凈距與管道的埋設深淺有關,但管道埋深淺于建筑物基礎時,最小水平凈距不小于1.5m;否則,最小水平間距不小于2.5m。排水管道的管頂最小覆土厚度應根據外部荷載、管材強度和土層冰凍因素,結合當地實際經驗確定。在車行道下,不宜小于0.7m,如小于0.7m則應采取保護管道防止受壓破損的措施。不受冰凍和外部荷載影響時,管頂最小覆土厚度不小于0.3m。雨水口的布置、形式、數量應根據地形、建筑和道路的布置、雨水口布置位置、雨水流量、雨水口的泄流能力等因素經計算確定。排水管道的管材宜采用埋地排水塑料管、承插式混凝土管和鋼筋混凝土管。雨水管材宜宜采用埋地排水塑料管、承插式混凝土管、鋼筋混凝土管和鑄鐵管。居住小區排水管材和檢查井管道基礎和接口應根據地質條件、布置位置、施工條件、地下水位、排水性質等因素確定。排水檢查井和雨水檢查井設置排水管道與建筑物、構筑物間的水平距離居住小區排水管道的覆土厚度應根據道路的行車等級、管材受壓強度、地基承載力、土層冰凍等因素和建筑物排水管標高經計算確定。小區干道和小區組團道路下的管道,覆土厚度不宜小于0.7m,如小于0.7m時應采取保護管道防止受壓破損的技術措施;生活污水接戶管埋設深度不得高于土壤冰凍線以上0.15m,且覆土厚度不宜小于0.3m。居住小區內雨水口的形式和數量應根據布置位置、雨水流量和雨水口的泄流能力經計算確定。雨水口應根據地形、建筑物位置,沿道路布置。為及時排除雨水雨水口一般布置在道路交匯處和路面最低點,建筑物單元出入口與道路交界處,外排水建筑物的水落管附近,小區空地、綠地的低洼點,地下坡道入口處。沿道路布置的雨水口間距宜在25~40m之間。雨水連接管長度不宜超過25m,每根連接管上最多連接2個雨水口。平箅雨水口的箅口宜低于道路路面30~40mm,低于土地面50~60mm。
第二節居住小區排水工程
居住小區排水管與室內排出管連接處,管道交匯、轉彎、跌水、管徑或坡度改變處以及直線管段上一定距離應設檢查井。
小區內生活排水管道管徑小于等于150mm時,檢查井間距不宜大于20m;管徑大于等于200mm時,檢查井間距不宜大于30m;居住小區內雨水管道和合流管道上檢查井的最大間距見表
雨水檢查井最大間距三、居住小區排水量
生活排水量為生活給水量的85%-95%,包括生活排水量和公共建筑排水量。居住小區排水接戶管管徑不應小于建筑物排水管徑,下游管段的管徑不應小于上游管段管徑。三、居住小區排水量
居住小區雨水排水系統設計雨水流量的計算與城市雨水(或屋面雨水)排水相同,按公式第四章相關公式計算,但設計重現期、徑流系數以及設計降雨歷時等參數的取值范圍不同。設計重現期應根據匯水區域的重要程度、地形條件、地形特點和氣象特征等因素確定,一般宜選用1~3年。徑流系數采用室外匯水面平均徑流系數,既按表10-7選取,經加權平均后確定。如資料不足,也可以根據建筑稠密程度按0.5~0.8選用。北方干旱地區的小區一般可取0.3~0.6。建筑稠密取上限,反之取下限。徑流系數徑流系數α是一定匯水面積內地表徑流量(毫米)與降水量(毫米)的比值徑流系數說明在降水量中有多少水變成了徑流,它綜合反映了流域內自然地理要素對徑流的影響。居住小區雨水利用
對于居住小區而言,其雨水利用主要是指雨水的直接利用。即雨水經過收集、截污、調蓄、凈化后用于建筑物內的生活雜用(沖洗廁所、洗衣)、作為中水的補充水、小區內的綠化澆灌用水、道路澆灑用水、洗車用水等,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用于屋頂花園、太陽能、風能綜合利用、水景利用等場合。四、污水處理
當居住小區設置化糞池時,為減小化糞池容積也可將污水和廢水分流,生活污水進入化糞池,生活廢水直接排入城市排水管網、水體或中水處理站。對于城市排水管網系統已經健全,小區污水能夠順利匯入污水處理廠的地區,可取消化糞池。附近無污水處理廠,生活污水經化糞池處理達不到污水排放標準,應設污水處理裝置。第三節居住小區中水工程建筑中水工程是指民用建筑物或居住小區內使用后的各種排水(生活排水、冷卻水、雨水)經過適當處理后,回用于建筑物或居住小區內,作為雜用水的供水系統。中水是由上水(給水)和下水(排水)派生出來的。因其標準低于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所以稱為中水。缺水城市和缺水地區在進行各類建筑物和建筑小區建設時,其總體規劃設計應包括污水、廢水、雨水資源的綜合利用和中水設施建設的內容。當新建的建筑面積大于20000m2或回收水量大于等于100m3/d的賓館、飯店、公寓和高級住宅,建筑面積大于30000m2或回收水量大于等于100m3/d的機關、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和大型文化體育建筑,以及建筑面積大于50000m2或回收水量大于等于150m3/d或綜合污水量大于等于750m3/d的居住小區(包括別墅區、公寓區等)和集中建筑區,宜配套建設中水設施。中水工程按系統規模分為:建筑中水、建筑小區中水和城市中水系統。建筑中水系統:以單個建筑物內的雜排水或屋頂雨水為水源建筑小區中水系統:以住宅小區或數個建筑物形成的建筑群排放的污水或雨水為水源城市中水系統:以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出水為水源,深度處理后供大面積的建筑群作中水使用。建筑中水系統框圖沖廁用水中水處理系統
中水供水系統
澆灑綠化用水生活用水生活廢水等中水原水中水系統的水源主要來自建筑內部的生活污水、生活廢水和冷卻水,中水原水系統宜采用污、廢水分流制。一般以洗浴廢水為原水的比較多。由于水源短缺問題越來越嚴重,雨水利用,目前看來很有前景,因為雨水作為中水水源,處理工藝比較簡單,水質較好,一般只是采用物理方法處理就可以了。建筑物中水系統的中水水源建筑物內部的生活污水,生活廢水和冷卻水按水質分為7類:①沐浴排水 ②盥洗排水③冷卻水④游泳池排污水⑤洗衣排水⑥廚房排水 ⑦廁所排水組合:①優質雜排水①~④②雜排水①~⑥③生活排水①~⑦
根據水質情況,中水水源的取舍順序如圖:具體水質情況與建筑物類別有關。
沐浴排水盥洗排水冷卻水游泳池排污水廚房排水洗衣排水中水原水廁所排水建筑小區中水系統的中水水源建筑小區中水系統規模較大,可選作中水水源的種類較多。水源的選擇應根據水量平衡和技術經濟比較確定。首先選用水量充足、穩定、污染物濃度低、水質處理難度小,安全且居民易接受的中水水源。按污染程度的輕重,建筑小區中水水源選取順序為:①小區內建筑物雜排水;②小區或城市污水處理廠經生物處理后的出水;③小區附近工業企業排放的水質較清潔、水量較穩定、使用安全的生產廢水;④小區生活污水;⑤小區內雨水,可作為補充水源。中水的水質要求和標準污水再生利用按用途分為農林牧漁用水、建筑雜用水、城市雜用水、工業用水、景觀環境用水、補充水源水等。建筑中水主要是建筑雜用水和城市雜用水,如沖廁、澆灑道路、綠化用水、消防、車輛沖洗、建筑施工、冷卻用水等。建筑中水除了安全可靠,衛生指標如大腸菌群數等必須達標外,還應符合人們的感官要求,以解除人們使用中水的心理障礙,如濁度、色度、嗅等,另外,回用的中水不應引起設備和管道的腐蝕和結垢。衛生上安全可靠,無有害物質外觀上沒有使人不快的感覺,不腐蝕設備,不結垢,中水系統組成由中水原水收集系統,中水處理設施和中水供水系統三部分組成①中水原水系統指收集,輸送中水原水到中水處理設施的管道系統和一些附屬構筑物。根據中水原水的水質,中水原水集水系統有合流集水系統和分流集水系統兩類。②中水處理包括前處理,主要處理和后處理三階段預處理除了截留大的漂浮物、懸浮物和雜物外,主要是調節水量和水質,這是因為建筑物和小區的排水范圍小,中水原水的集水不均勻,所以,需要設置調節池。主要處理是去除水中的有機物、無機物等。后處理是對中水供水水質要求很高時進行的深度處理。③中水供水系統包括配水管網、中水貯水池、中水高位水箱,中水泵站或中水氣壓給水設備。其任務是把經過處理的符合雜用水水質標準的中水輸送至各個中水用水點。與生活給水供水方式相類似,中水的供水方式也有簡單供水、單設屋頂水箱供水、水泵和水箱聯合供水和分區供水等多種方式。中水處理工藝流程
中水處理工藝流程是根據中水原水的水量與水質,供應的中水水量與水質,以及當地的自然環境條件和對建筑環境的要求,如噪聲、氣味、美觀、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西安工商學院《移動開發技術》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河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城鄉規劃原理(1)》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河海大學《計量經濟學(中級)》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三明學院《綠色體育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吉林航空職業技術學院《預防醫學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桂林山水職業學院《中學小學綜合實踐活動》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武漢設計工程學院《世界廣告名人研究》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南通大學《商品開發與企劃》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汽車銷售代理合同書年
- 公司企業房屋租賃合同
- 全國大學生市場調查與分析大賽優秀報告一等獎
- CET46大學英語四六級單詞EXCEL版
- 2022年南通市特殊教育崗位教師招聘考試筆試試題及答案解析
- GB/T 4857.7-2005包裝運輸包裝件基本試驗第7部分:正弦定頻振動試驗方法
- GB/T 3051-2000無機化工產品中氯化物含量測定的通用方法汞量法
- GB/T 13936-1992硫化橡膠與金屬粘接拉伸剪切強度測定方法
- GB/T 13888-2009在開磁路中測量磁性材料矯頑力的方法
- GB/T 12689.1-2010鋅及鋅合金化學分析方法第1部分:鋁量的測定鉻天青S-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分光光度法、CAS分光光度法和EDTA滴定法
- 海南省2023普通高中基礎會考試卷通用技術科試題及答案
- TPM管理基礎知識培訓課件
- 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最新)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