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妝品毒理學試驗方法樣品前處理通則》及相應檢驗方法等19項_第1頁
《化妝品毒理學試驗方法樣品前處理通則》及相應檢驗方法等19項_第2頁
《化妝品毒理學試驗方法樣品前處理通則》及相應檢驗方法等19項_第3頁
《化妝品毒理學試驗方法樣品前處理通則》及相應檢驗方法等19項_第4頁
《化妝品毒理學試驗方法樣品前處理通則》及相應檢驗方法等19項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國家藥監局關于將化妝品毒理學試驗方法樣品前處理通則等19

項制修訂項目納入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2015年版)的通告

(2024年第12號)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起草了《化妝品毒理學試驗方法樣品前處理通則》等19

項制修訂項目并形成相應檢驗方法,經化妝品標準專家委員會全體會議審議通過,現予

以發布。

其中,《化妝品毒理學試驗方法樣品前處理通則誓12項制定項目(詳見附件2-12)

為新增檢驗方法,納入《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2015年版)》(詳見附件1),自2024

年12月1日起實施。

《化妝品中二嗯烷的檢驗方法》《化妝品中二甲硝咪嚶等120種原料的檢臉方法》

《化妝品中二硫化硒的檢驗方法》(詳見附件13?15)為修訂的檢驗方法,替換《化妝

品安全技術規范(2015年版)》中原有檢驗方法(詳見附件1)。自2024年12月1

日起,化妝品注冊、備案及抽樣檢驗相關檢驗應當采用本通告發布的檢驗方法C

比馬前列素、拉坦前列素、他氟前列素、他氟乙酰胺、曲伏前列素為新增禁用物質,

納入《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2015年版)》(詳見附件1),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附件:1.《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19項制修訂項目情況匯總表

2.化妝品毒理學試驗方法樣品前處理通則

3.急性吸入毒性試驗方法

4.急性吸入毒性試驗急性毒性分類法

5.光反應性活性氧(ROS)測定試驗方法

6.體外皮膚變態反應U937細胞激活試驗方法

7.皮膚吸收體內試驗方法

8.28天重復劑量經口毒性試驗方法

9.28天重復劑量吸入毒性試驗方法

10.90天重復劑量吸入毒性試驗方法

11.擴展一代生殖發育毒性試驗方法

12.兩代生殖發育毒性試驗方法

13.化妝品中二嗯烷的檢驗方法

14化妝品中二甲硝咪嚶等120種原料的檢驗方法

15.化妝品中二硫化硒的檢驗方法

國家藥監局

2024年3月18日

理后]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024年第12號通告附件lxd.doc

叫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024年第12號通告附件2.docx

叫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024年第12號通告附件3.docx

理I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024年第12號通告附件4.doc

里1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024年第12號通告附件5.docx

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024年第12號通告附件6.docx

回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024年第12號通告附件Zdoc

叫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024年第12號通告附件8.doc

叫1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024年第12號通告附件9.doc

理I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024年第12號通告附件10.doc

幽意1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024年第12號通告附件ll.docx

田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024年第12號通告附件12.docx

邕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024年第12號通告附件13.doc

理扇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024年第12號通告附件14.docx

幽后1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024年第12號通告附件15.docx

附件1

《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19項制修訂項目情況匯總表

同時廢止的《化妝品安全

序號項目名稱類型建議納入《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的章節

技術規范》中原章節內容

化妝品毒理學試驗方法樣品前處理第六章毒理學試驗方法33化妝品毒理學試驗

1

通則方法樣品前處理通則

第六章毒理學試驗方法34急性吸入毒性試驗

2急性吸入毒性試驗方法

方法

第六章毒理學試驗方法35急性吸入毒性試驗

3急性吸入毒性試驗急性毒性分類法

急性毒性分類法

光反應性活性儀(ROS)測定試驗方第六章毒理學試驗方法36光反應性活性輒

4

法(ROS)測定試驗方法

體外皮膚變態反應U937細胞激活第六章毒理學試驗方法37體外皮膚變態反應

5檢

試驗方法方U937細胞激活試驗方法

笫六章毒理學試驗方法38皮膚吸收體內試驗

6皮膚吸收體內試驗方法

方法

第六章毒理學試驗方法3928天重亞劑殳經口

728人重更劑量經口毒性試驗方法

毒性試驗方法

第六章毒理學試臉方法4028天重復劑量吸入

828天重復劑量吸入毒性試驗方法

毒性試驗方法

第六章毒理學試驗方法4190天垂笈劑量吸入

990天重曳劑量吸入毒性試驗方法

毒性試驗方法

同時廢止的《化妝品安全

序號項目名稱類型建議納入《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的章節

技術規范》中原章節內容

第六章毒理學試驗方法42擴展一代生殖發育

1()獷展一代生殖發育毒性試驗方法

毒性試驗方法

第六章毒理學試驗方法43兩代生殖發育毒性

11兩代生殖發育毒性試臉方法

試臉方法

12比馬前列素第二章化妝品禁限用組分表】序號1286

A

13拉坦前列素笫二章化妝品禁限用組分表1序號1287

禁用

14他氨前列素目錄第二章化妝品禁限用組分表1序號1288

新增

15他氟乙酰胺第二章化妝品禁限用組分表1序號1289

16曲伏前列素笫二章化妝品禁限用組分表1序號129()

第四章理化檢驗方法2

第四章理化檢驗方法2禁用組分檢驗方法

17化妝品中二嘮烷的檢驗方法禁用組分檢驗方法2.19

2.19化妝品中二嗯烷的瑜驗方法

二嗯烷

訂第四章理化檢驗方法2

替禁用組分檢驗方法2.1M

原康晚等9種組分、2.2鹽酸

檢第四章理化檢驗方法2禁用組分檢險方法美滿霉素等7種組分、2.3

化妝品中二甲硝咪哩等種原料法

120方

182.35化妝品中二甲硝咪?坐等120種原料的檢驗方依諾沙星等10種組分、2.35

的檢驗方法

法化妝品中抗感染類藥物的

檢測方法(字號出自國家藥

品監督管理局2019年第

66號通告:

同時廢止的《化妝品安全

序號項目名稱類型建議納入《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的章節

技術規范》中原章節內容

第四章:理化檢驗方法3

第四章理化檢驗方法3限用組分檢驗方法3.2

19化妝品中二硫化硒的檢驗方法限用組分檢驗方法3.2-

化妝品中二硫化硒的檢險方法

硫化硒

附件2

化妝品毒理學試驗方法樣品前處理通則

GeneralRuleforPretreatmentofCosmeticinToxicologicalExperiments

1范圍

本規范規定了化妝品毒理學試驗樣品前處理的基本原則、要求和方法。

本規范適用于化妝品原料和產品的毒理學試驗檢測。

2試驗目的

在毒理學試驗開始之前,首先應對樣品進行前處理操作,通過樣品前處理可以增加受試物與試

驗體系(包括實驗動物、細胞、細菌等)的接觸,增加樣品吸收率,使樣品性狀更利于試驗操作,

保證毒理學試驗的科學性和嚴謹性。

3定義

3.1前處理

指在毒理學試驗開始前,對受試樣品進行溶解、研磨、混勻、賦形、劑量分組、合理保存等一

系列的準備性操作。

4前處理的基本原則

化妝品原料和產品的前處理方式需要綜合考慮樣品的理化性質和毒理學試驗方案。對于化妝品

原料而言,應根據受試物的理化特性和染毒方式確定前處理方法。對于化妝品產品而言,則主要考

慮化妝品產品的物理性狀和實際應用中的使用方法?;瘖y品原料和產品的樣品前處理均需遵守現用

現配原則。

5前處理方法

根據毒理學試驗的要求,需要對樣品進行前處理的準備T.作。受試物的處理不能改變其原有的

毒理學性質。受試物進行不同試驗時,應結合毒理學試驗項目的染毒方式和受試物的理化性質進行

相應的前處理工作。

5.1溶劑的選擇

化妝品前處理應不改變樣品的毒理學性質。當樣品需要溶解時.,應注意溶劑的選擇,以保證樣

品充分溶解或混懸。樣品的前處理稀釋倍數應保證最終供試品濃度不低于實際使用濃度。

溶劑的選擇應充分了解其毒理特性。溶劑應無特殊刺激性或氣味,本身應不產生毒性作用,與

受試物各成分之間不發生化學反應,且保持其穩定性,如使用其他溶劑應說明理由。

體外遺傳毒性試驗中,所選溶劑必須是非致突變物,且不能影響細胞或細菌存活以及S9的活性。

細菌回復突變試驗常用溶劑首選無菌蒸儲水,其次DMSO、四氫啖喃、內酮等。細胞試驗常用溶劑

首選培養液(不含血清)或無菌蒸儲水,其次DMSO.丙酮、甘油等;使用有機溶劑時,終濃度應

符合具體試驗項目的要求,一般而言,DMSO使用終濃度不應大于0.5%,丙酮和甘油使用終濃度不

應大于1%。

5.2化妝品原料

化妝品原料的前處理方法主要取決于樣品的物理形態和染毒方式,具體如下:

5.2.1液態

(1)準備器材:一次性注射器(2mL-5mL),無菌離心管(15mL/50mL),移液槍(0.1pL-5mL),

量筒(10mL),燒杯,旋渦混勻儀,水相/有機相濾器(0.22nmQ45um),溶劑等。

(2)取樣:根據毒理學:式驗項目、染毒方式以及樣品原液性質計算各劑量組稀釋倍數,然后

用一次性注射器或移液槍量取相應體積的樣品原液,加入適宜溶劑中,并充分混勻。也可應用等比

例稀釋法。若樣品原液為多介質分層液體,應上下搖晃,使其充分混勻后,再做稀釋分組,若毒理

學試驗項目未明確要求劑量分組時,可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移液槍直接量取樣品原液。

(3)儲存:將配置好的供試液密封,防止雜質污染,根據樣品原液的儲存方式選擇室溫或冷

藏暫放或避光。樣品配制應適量,遵守現用現配的原則,防止樣品在儲存過程中發生變質或變性。

5.2.2固態

(1)準備器材:研缽,電子天平,稱量紙,稱量勺,量筒(10mL),燒杯,無菌離心管(15mL方0

mL),旋渦混勻儀,水相/有機相濾器(0.22pnK.45Hm),移液槍(0.1pL-5mL),溶劑等。

<2)取樣:首先根據樣品物理性狀,考慮是否需要研磨,若樣品原樣為細粉狀,則無需研磨;

否則,應先使用研缽,將塊狀、背狀等固體性狀,充分研磨成細粉狀或糊狀。然后根據毒理學試驗

項目、染毒方式以及樣品原樣性質計算各劑量組濃度,用電子天平稱量相應重量的樣品,加入適宜

溶劑中,并充分混勻。若毒理學試驗項目未明確要求分劑量組時,可直接用電子天平稱量相應重量

的樣品:如果試驗項目為經皮染毒時,可考慮用最小體積的溶劑將樣品濕化成無散落粉末且無多余

溶劑的狀態,或在止式試驗時,先濕化皮膚。

(3)儲存:將配置好的供試液密封,防止雜質污染,根據樣品原樣的儲存方式選擇干燥通風

的環境,室溫或冷藏暫放或避光。樣品配制應適量,遵守現用現配的原則,防止樣品在儲存過程中

發生潮化或變質。

5.2.3難溶樣品

難以溶解于無機溶劑或有機溶劑的難溶樣品,常見處理方法有(1)使用樣品浸提液。根據樣

品理化性質選擇適宜浸提介質、浸提比例、浸提溫度、浸提時間和浸提方法,并提供相應說明。樣

品浸提液應對皮膚無毒副作用。(2)加入懸浮劑或賦形劑,使樣品懸浮其中,形成分布均勻的懸浮

混合物。懸浮劑或賦形劑應對皮膚無毒副作用、無色無味,且粒定性高。常見的懸浮劑及賦形劑有:

玉米油、淀粉、明膠等。

5.3化妝品產品

化妝品產品進行毒理學試驗的前處理工作時,主要根據化妝品產品劑型分類處理,此外,還需

要考慮化妝品的實際使用方法等因素。

5.3.1液體劑型化妝品產品

化妝品中的液體劑型(露、液、水、油、油水分離等),除可、霜、蜜、脂以外的育雷乳劑型

(乳、乳液、奶、奶液等)、凝膠劑型(咕崛、股等)等流動性的化妝品產品均可參照5.21處理。

乳化類的液體產品稀釋時,需根據產品特征選擇脂溶性或水溶性溶劑。

53.2固體劑型化妝品產品

化妝品中膏霜乳類中的膏體、霜類、蜜、脂,以及粉劑劑型(散粉、顆粒等),塊狀劑型(塊

狀粉、大塊固體等),泥狀劑型(泥狀固體等),蠟基劑型(以蠟為主要基料的產品)等固體化妝品

產品的前處理方式可參照5.2.2處理。

53.3敷貼類化妝品產品

化妝品中貼、膜、含基材劑型(貼、膜、含配合化妝品使用的基材類)的化妝品產品前處理方

法如下:

(1)準備器材:取剪刀,一次性注射器(2ml-5mL),移液槍(0.1nL-5mL),量筒(10mL),

溶劑等。

(2)取樣:根據毒理學:式驗項目和產品的使用方式,如若經皮接觸,先用剪刀將樣品裁剪成

適宜的形狀(如2.5X2.5cm的方塊),比如含基質材料的面膜類;當原產品形狀不足尺寸時,可疊

加多個直到滿足形狀要求,比如痘痘貼類;如若經眼睛接觸,可將樣品液從產品袋中擠出,然后按

照5.2.1處理。

(3)儲存:將配置好的共試液密封,防止雜質污染,根據樣品的儲存方式選擇室溫或冷臧暫

放或避光。

5.3,4按配比使用的化妝品產品

染發劑等按比例配制使用的化妝品,其前處理工作應與產品實際使用方法保持一致,具體如下:

<1)準備器材:一次性注射器(2mL-5mL),移液槍(0.1RL-5mL),量筒(10mL),電子天平,

旋渦混勻儀等。

(2)取樣:根據化妝品產品的使用說明,用電子天平或一次性注射器或移液槍定量取相應質

量的各組分樣品,然后充分均勻。

<3)儲存:將配置好的供試液密封,防止雜質污染,根據樣品的儲存方式選擇室溫或冷藏暫

放或避光。此類化妝品產品應嚴格遵守現用現配原則。

5.3.5氣霧劑劑型及噴霧劑劑型化妝品產品

化妝品中氣霧劑劑型(含推進劑)及噴霧劑劑型的化妝品前處理如下:

(1)準備器材:燒杯,一次性注射器(2mL-5mL),移液槍(0.1nL-5mL)等。

(2)取樣:一般情況下,首先將樣品噴至燒杯容器中,收集其液體,再按照521處理。若樣

品因為蒸發而無法收集時,可模擬產品的實際使用方法,直接將產品在受試動物正前方10cm處噴

射,此距離可根據噴霧壓力及內容物做出適度調整。

(3)儲存:將配置好的關試液密封,防止雜質污染或冬發,根據樣品原液的儲存方式選擇室

溫或冷藏暫放或避光。

5.3.6具有特殊使用方法的化妝品產品

若產品備注有特殊使用方法,如需要加熱、溶解等操作,如凍干粉、浴鹽等,應在前處理時,

按照樣品的實際使用方法,盡可能保持受試物在實際使用中的形態。此類化妝品產品的配制應注意

現用現配的原則。

5.4其他

化妝品原料和產品為其他特殊性狀時,應綜合考慮受試物理化特性和人群接觸特征,選擇不影

響受試物毒理學特性的前處理方式。

6注意事項

經皮染毒時,溶劑應另外注意不影響受試物穿透皮膚,保證受試物與皮膚有良好接觸,常用的

介質有蒸編水、羊毛脂、凡士林。

經口染毒時,受試物均應溶解手適宜的溶劑中,在選擇溶劑時應不高于經口染毒液體的最大容

量,嚙齒類動物所給液體容量--般為lmL/100g,水溶液可至2mL/100g。通過調整受試物溶液濃度

使各劑量組經口染毒的容量一致。

吸入染毒時,受試物須在空氣中保持一定濃度,必要時可加入適當的賦形劑。賦形劑本身應無

毒性,不與受試物反應且不影響受試物的吸收。

在體外試驗中,需要注意無菌條件,化妝品原料和產品的酸堿度不能影響細胞或細菌的正常生

長,若化妝品原料和產品為強酸強堿(pHW2或pHNll.5),可不再做皮膚刺激性/腐蝕性試掩和急性

眼刺激性/腐蝕性試驗。

附件3

急性吸入毒性試驗方法

AcuteInhalationToxicityStudy

I范圍

本規范規定了動物急性吸入毒性試驗的基本原則、要求和方法。

本規范適用于化妝品單?成分的原料安全性毒理學檢測。

2試驗目的

急性吸入毒性試驗可評價化妝品原料能否被直接吸入或者通過其他途徑進入呼吸道所產生的

毒性反應,可對受試物進行毒性分級,為亞急性毒性和其他毒理學研究中染毒濃度選擇提供依據。

3定義

3.1急性吸入毒性acuteinhalationtoxicity

實驗動物短時間(24h內)持續吸入一種可吸入性受試物后,在短期內出現的健康損害效應。

3.2半數致死濃度(LC50)medianlethalconcentration

在一定時間內經呼吸道吸入受試物后,引起實驗動物總體中半數死亡的毒物的統計學劑量,以

單位體積空氣中受試物的質量(mg/m3)來表示。

3.3空氣動力學直徑aerodyr.amicequivalentdiameter(AD)

氣溶膠顆粒與不同直徑標準單位密度(LOg/cn?)球形顆粒中某一顆粒的終端沉降速度相同時,

該標準球形顆粒的直徑即為空氣動力學直徑。其計量單位為同?

3.4質量中值空氣動力學直徑massmedianaerodynamicdiamctcr(MMAD)

氣溶膠中小于和等于某一空氣動力學直徑的顆??傎|量,占全部顆粒物質量50%時,該直徑即

為空氣動力學質量中位數直徑。

3.5幾何標準差geometricstandarddeviation(GSD)

用以描述氣溶膠顆粒大小的分布狀態。以撞擊器各級累積百分比為Y軸、粒徑為X軸擬合對數

概率曲線,以累積百分比84.1%對應的粒徑除以累積百分比50%的粒徑,即為幾何標準差。

4試驗的基本原則

受試物通過吸入暴露裝置制備成不同濃度的樣品,各試驗組動物在一定時間內吸入不司濃度的

受試物,暴露濃度的選擇可通過預試驗確定,吸入暴露后觀察動物的毒性反應和死亡情況,試驗期

間死亡的動物要進行尸檢,試驗結束時存活的動物要處死進行大體解剖。

5試驗方法

5.1受試物

試驗前受試物的有用信息包括:受試物的特性(如純度),化學結構和理化性質:任何體外或

者體內性試驗結果:預期用途和人體暴露的可能性;得到的結構類似物的構效關系數據和毒理數據,

在研究中,盡可能使用一組受試物,而且其樣本應該在能保持其純度、穩定性的條件下保存。

受試物的準備:可對受試物進行適當處理,使其達到適當濃度和粒徑。如果是顆粒材料可經過

機械加工,以達到所需的粒度分布,但不要分解或者改變供試品,如果在機械過程中已經被認為改

變了物品組分時,應對受試物成分進行驗證,驗證如果不產生可吸入顆粒,則不需要進行吸入毒性

試驗,否則應進行吸入毒性試驗。

5.2實驗動物和飼養環境

常規選擇嚙齒類動物,首選大鼠,一般選用8-12周齡的大鼠,使用雌性動物應是未孕和未曾

產仔的。如需使用其他品系需說明理由。試驗開始時動物體重的差異應不超過平均體重的土20%。試

驗前動物要在實驗動物房環境中至少適應3~5d時間。染毒前,動物應提前適應口鼻暴露時所用的

固定器,以減少進入新環境引起的不適。

實驗動物及實驗動物房應符合國家相應規定。選用標準配合飼料,飲水不限制。

5.3染毒濃度

在試驗開始前,通常要進行預試驗,為主試驗的濃度選擇提供幫助,受試物已知或預期有毒則

進行限度試驗。用全球化學品統一分類和標簽系統(GHS)的分類系統,氣體、蒸氣、溶膠的限定

濃度分別為20000ppm、20mg/L和5mg/L。

傳統LGso試驗至少設置3個不同濃度的染毒組,每組動物一股為10只,雌雄各半。各劑量組

間距大小以兼顧產生毒性大小和死亡為宜,通常以較大組距和較少量動物進行預試,以便能在各濃

度組的試驗動物中發生一定程度毒效應和死亡。所得資料應足以繪制出濃度一死亡曲線,并在可能

情況下求出LGo值。

5.4暴露方式

根據受試物的性質和試驗目的來選擇吸入染毒方式,首選的暴露方式為口鼻式暴露,特別是在

研究液體或固體氣溶膠或者可凝結成為氣溶膠的蒸氣時。對于特殊的研究FI的,也可采用全身暴露

染毒裝置以更好地滿足研究需求,但應在試驗報告中予以闡釋說明。采用全身暴露染毒時應保證染

毒柜中氣流的穩定性,試驗動物的總體積不能超過染毒柜容積的5%o

5.5暴露條件

II鼻式暴露時間推薦為4h,暴露期間應禁食,在全身暴露時可以提供水。如果需更長時間的

研究,應提供理由。

5.6方法

5.6.1傳統的LCso法

在傳統法中,暴露時間為4ho動物暴露在一個限定濃度(限度試驗),或在至少3個不同的

濃度下(主試驗)。除已知受試物信息外,在開展主試驗前,需要進行預試驗。

預試驗:預試驗可用來估計受試物的毒性效應,確定易感性的性別差異,并為限度試驗或主試

驗的濃度選擇提供幫助。在選擇預試驗的濃度水平時,應該充分使用所有可得的信息,比如現有的

定量一構效關系(Q)SAR數據和類似化學品的數據。試驗中,每個濃度水平的每種性別的試驗動

物不超過3只,通常只有一個濃度水平。已經進行過的急性吸入毒性試驗一急性毒性分類法研究可

以用來替代預試驗。

限度試驗:當受試物已知或預期基本無毒時,可采用限度試驗。受試物的毒性作用信息,可以

來源于已測試過的類似化合物或混合物或產品的特性和具有毒理意義的組成成分。在限度試驗中,

雌雄各3只動物暴露在限定濃度中。如果在限定濃度發現動物死亡或瀕死,則限度試驗的結果可作

為其他濃度試驗(如主試驗)的預試驗。如果受試物的理化性質決定其不可能達到限定濃度,則需

測試其最大可及濃度。如果最大可及濃度的死亡率小于50%,則不需進行進一步試驗。

主試驗:進行主試驗時,一般每個濃度組有10只動物,雌雄各半(或5只易感性別的動物),

且至少有3個濃度水平。必須有足夠多的濃度水平足以繪制出濃度死亡曲線,并在可能情況下求出

LCso各暴露組之間的時間間隔取決于中毒體征的出現、持續時間與嚴重程度。是否需要對卜濃度水

平進行試驗,取決于先前的試驗動物是否能夠成活。

5.6.2濃度一時間法

濃度一時間法是傳統LC50法的另一種替代方法。這種方法使試驗動物暴露在不同濃度的受試物

水平,而且暴露時間也不同。所有的試驗都采用口鼻部吸入的方法。與傳統法相比,濃度一時間法

得到的LC01與LG(x)的值更加稔定。當在4個濃度水平和5種暴露持續時間的主試驗采用濃度一時

間法時,每個濃度一時間間隔只需使用2只動物(雌雄各半或易受影響的單一性別)。在某些情況

下,在每濃度一時間間隔,可以選擇兩種性別的動物各2只,這能減少參數估計的誤差和變異性,

增加成功率,提高置信區間的覆蓋范圍。當用來參數估計的數據擬合不好時,可能需要第5個濃度

水平。

預試驗:預試驗一般用各性別、各濃度3只動物,它可以為主試驗選擇1個合適的初始濃度和

最大化減少動物使用。暴露時間為4h。如果能從急性吸入毒性試驗一急性毒性分類法中得到死亡

數據,那么可以不進行預試驗。在選擇研究中的初始目標濃度時,應該考慮在急性吸入毒性試驗一

急性毒性分類法中觀察到的各性別和各個濃度的死亡率。

主試驗:初始濃度(第一步暴露)可能是限定濃度,也可根據預試驗選擇濃度。每組雌雄各1

只動物暴露于此濃度下,持續時間不同(如15、30、60、120、240min),總共用到1()只動物。

限定濃度可根據監管要求選擇,氣體、蒸氣、氣溶膠的限定濃度分別為20(X)()ppm、2()mg/L.5mg/L

(或為最大可及濃度),如果在第一步暴露中發現死亡,則引起死亡的最小暴露濃度將為下一步試

驗的濃度建立提供指導,每一個后續的試驗都將取決于先前的試驗結果。當供試品物理或化學性質

無法達到極限濃度時,應測試可達到的最大濃度。如果在可達到的最大濃度下,致死率低于50%,

則不需要進行卜一步的測試,如果不能達到極限濃度,研究報告應提供說明和數據支持,如果可達

到的最大蒸汽濃度不會引起毒性,則可能需要將供試品作為液體氣溶膠產生。

對于很多受試物,如果暴露時間間隔適當,在初始濃度得到的結果與在其他3個濃度組得到的

結果,就能足以繪制濃度一時間一死亡曲線。

5.7暴露條件的監測

5.7.1濃度監測

試驗期間為保證實際濃度的穩定性,可以使用實時監測設備(如氣溶膠光度計),或定期通過

特異性的方法(如采用撞擊器吸附或化學反應的原理直接采樣,然后進行化學分析),或非特異性

的方法如濾膜采樣法來測定呼吸區或染毒柜內氣溶膠濃度,以保證暴露條件的穩定性。對于氣體和

蒸汽,單個腔室濃度樣品的平均濃度不得超過±10%,對于液體或固體氣溶膠,平均濃度不應超過

±20%,應計算和記錄腔室的平衡時間(t處)。

5.7.2粒徑監測

在發生系統中,應進行粒度分析,以確保氣溶膠濃度的穩定性。推薦可吸入質量中值空氣動力

學直徑(MMAD)應該在1~4囚口,幾何標準差(o)在1.5~3.()。在染毒期間,需經常進行粒度分析,

以測定粒度分布的一致性。如達不到要求,應說明理由。

氣溶膠粒徑的測定需在染毒4小時內至少采樣2次,可采用級聯撞擊采樣器或其他設備如氣體

動力學粒徑儀等,粒徑分析所得質量濃度應處于由濾膜分析法所得質量濃度的合理的限度范圍內。

5.7.3暴露系統內環境監測

染毒裝置內氣流:染毒裝置應配備動態氣流,口鼻吸入染者過程中應使裝置內保持輕度負壓,

全身暴露裝置染毒柜內應密團,以防止受試物泄露到外部環境中。暴露期間盡可能連續監測并每小

時記錄I次,在暴露系統中,氧氣濃度應至少為19%,二氧化碳濃度不得超過1%,如果達不到要

求,應定期監測氧氣和二氧化碳濃度。

染毒裝置內溫度保持在22±3℃,II鼻暴露和全身暴露都需監測記錄動物呼吸區的相對濕度,試

驗期間應至少監測和記錄三次,較短時間內每半小時測一次。理想的相對濕度一般在30%?70%,

但在某些情況下,可能無法達到(例如在測試水溶液型受試物時),應在試驗報告中予以闡釋說明。

5.8臨床觀察

在暴露剛開始當天至少進行兩次臨床觀察,或者根據動物反應,進行更頻繁觀察。觀察期限最

少為14d,以后每天至少進行一次觀察。中毒體征出現和消失的時間都十分重要,特別是在有中毒

體征延遲趨勢時。動物瀕死、疼痛劇烈與嚴重且持久的痛苦皆應予以安樂死。當動物被安樂死,或

者發現死亡時,應該盡可能準確記錄死亡時間。所有的觀察應該被系統地記錄,每個動物直該保持

單獨記錄。

觀察內容應該包括皮毛,眼睛和黏膜,呼吸,循環,自主和中樞神經系統,肢體活動和行為的

改變。應該記錄可能的局部和全身反應的差別。要注意有無震顫、驚厥、流涎、腹瀉、昏睡、睡眠

和昏迷癥狀。測試直腸溫度可為出現反射性呼吸遲緩、C-纖維刺激反射或與給藥方式或封閉相關的

低溫/高熱情況提供佐證。

每只動物體重應該在暴露前一天到暴露(dayO),并且至少在第1天、第3天和第7天(以及

此后每周),以及在第1天后的死亡或安樂死時進行記錄。若動物體重出現N20%的持續遞減,應該

進行密切監測。在暴露結束后,應測量存活動物的體重,并實施安樂死。

5.9病理檢查

所有實驗的動物,包括在實驗中死亡的,或者出于動物福利原因被安樂死以及從試驗中撤離的,

應該進行大體解剖。如果動物被發現死亡后,應盡可能快地進行尸體解剖,通常在1~2d內,如不

能被立即進行尸體解剖,動物應該被冷藏,以盡量減少自溶。記錄每個動物的大體病理變化,并特

別注意呼吸道改變。其他附加檢查可為研究提供更為深入的解釋價值.,例如測量存活大鼠肪的重量,

和/或提供呼吸道刺激性的顯微鏡檢查證據,對死亡和存活24h及24h以上的動物中存在大體病理

改變的器官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如受試物對水有反應(如酸和吸濕性受試物),可開展整個呼吸

道的顯微鏡檢查。

5.10LCso的計算

一般可采用多種方法測定LCso,建議采用一次最大限度試驗法、霍恩氏法、概率單位一對數圖

解法和寇氏法等。

5.11試驗結果評價

5.11.1結果處理

應該提供每只動物的體重和尸檢發現的數據。臨床觀察數據應該以表格的形式呈現,統計出各

實驗組使用的動物的數量,出現特殊中毒特征的動物數量,實驗中死亡或者人道處死的動物數量,

動物個體的死亡時間,毒副作用的描述和時間進程,可逆體征以及尸檢發現。

5.11.2結果評價

評價試驗結果時,應將LCso與觀察到的毒性效應和尸檢結果相結合考慮,LCso值是受試物急性

毒性分級及判定受試物經呼吸道吸入后引起動物死亡可能性大小的依據,引用LCso值時一定要注明

所用實驗動物的種屬、性別、暴露方式及時間長短、觀察期限等。評價應包括受試物吸入暴露劑量

與動物異常表現(包括行為和臨床改變、大體損傷、體重變化、致死效應及其他毒性作用)的發生

率和嚴重程度之間的關系。

毒性分級見表lo

表I吸入毒性分級

分級氣體(ppm)蒸氣(mg/L,4h)粉塵和霧(mg/L,4h)

第1類LCsoW10()LCsoWO.5LCsoWO.05

第2類100ULCsoW500O.5<LC5O<2.OO,O5<LC5O<O.5

第3類5(XXLC5O^25002.O<LC5O^1OO.5VLC50WI.O

第4類2500<LC5O<20300IO<LC5O<2Ol.O<LC5o<5

第5類>20000>20>5

注:分類標準引用《全球化學品統一分類和標簽制度》(GHS)。第5類的標準旨在識別急毒性危險

相對較低,但在某些環境下可能對易受害人群造成危險的物質,這些物質的LCso范圍預計值分別為:

氣體大于20000ppm,蒸氣大于20mg/L,粉塵和霧大于5mg/L,如果現有的可靠證據表明LCso在

第5類的數值范圍內,或者其他動物研究或人類毒性效應表明對人類健康有急性影響,那么物質劃

入此類別。為保護動物,不應在第5類范圍內對動物進行試驗,只有在這樣的試驗結果與保護人類

健康直接相關的可能性非常大時,才應考慮進行這樣的試驗。

6試驗結果的解釋

急性吸入毒性試驗研究和LCso的測定,可評價受試物的急性吸入毒性及其毒性等級,其結果外

推到人類的有效性很有限。

附件4

急性吸入毒性試驗急性毒性分類法

AcuteInhalationToxicity-AcuteToxicClassMethod

1范圍

本試驗方法規定了急性吸入毒性試驗急性毒性分類法的試驗原則、試驗方法、數據和報告。

本試驗方法適用于化妝品原料急性吸入毒性的急性毒性分類。

本試驗方法適用于單一成分的化妝品原料,非單一成分的原料若使用本方法進行評價,需要提

供更多的科學依據說明其可行性。本試驗方法不適用于測試某些特殊的材料,如難溶的等軸狀

(isometric)或纖維狀(fibrous)材料、或人造納米材料(manufacturednanomaterials)<.

2試驗目的

本試驗方法的目的是通過測試獲得受試物的健康危害信息等資料,從而可參考聯合國全球化學

品分類和標簽管理協調制度(theUnitedNations(UN)GloballyHarmonizedSystem(GHS)of

ClassificationandLabellingofChemicals)的化學品急性毒性分類標準對其急性毒性進行分類。

3定義

3.1急性吸入毒性分類法

按照一定的連續試驗步驟和相應的濃度進行測試,從而獲得受試物的毒性分類和半數致死濃度

(LC5O,LethalConcentration50%)估測范圍的試驗方法。

3.2計算濃度nominalconcentration

使用受試物的最除以通過染毒系統空氣的總體積所得到的濃度。

3.3實際濃度actualconcentration

在吸入式染毒柜中動物呼吸道中的受試物濃度,可通過特異性(如直接采樣、吸附或化學反應

等方法進行采樣、分析)或#特異性(如濾膜增重法)等方法進行測試分析。

4試驗原則

本試驗采用分步試驗的方法,觀察試驗動物暴露4h的反應,從而得到滿足對受試物急性吸入

毒性等級進行分類的信息。為了特殊的監管目的也可采用其他暴露時限(不是4h)的試驗。每步

試驗使用每種性別3只動物,在確定的濃度下進行吸入暴露試驗。根據動物死亡和/或瀕死狀態,有

時只進行2步試驗操作就可以對受試物的急性吸入毒性類別做出判斷。如果有證據表明某種性別的

動物比另外一種動物的敏感性要高時,可以只使用敏感性別動物進行試驗。前面一步操作的試驗結

果決定著下一步試驗操作:

a)無需進行下一步試驗;

b)每性別3只動物;或

c)只使用6只敏感性別的動物。方法是每個試驗濃度組使用6只敏感性別的動物,性別不限,

以估測的毒性類別界限范圍數值中較低的濃度來進行試驗。

對瀕臨死亡的、處于難以忍受疼痛的或嚴重持久痛苦的動物,應人道地處死。人道處死的試驗

動物,在結果統計時應與試驗中死亡的動物一并對待。

5試驗方法

5.1方法描述

5.1.1動物種屬的選擇

應使用健康年輕、實驗室中常用的種屬動物進行試驗。首選大鼠,如使用其他動物應進行論證,

說明理由和依據。

5.1.2動物的準備

雌性動物應是未經產的、未妊娠。要保證每步試驗暴露時的鼠齡在8W~12W;試驗開始時動

物體重的差異應不超過平均體重的±20%。采用隨機選擇原貝!,并對每只動物做出標記。在進行試驗

之前至少要在籠內飼養5d以適應實驗室飼養條件。試驗前還需在試驗設備中進行短期的適應訓練,

以減少因為進入新的設備環境造成的應激反應。

5.1.3飼養條件

實驗動物及實驗動物房應符合國家相應規定。選用標準配合飼料,飲水不限制。

實驗動物暴露前后按性抗、濃度分籠飼養,但是每籠動物的數量不能妨礙對每只實驗動物的觀

察,并應減少由于同種相殘和相互撕咬而造成實驗動物信息的丟失。以口鼻式裝置暴露時,需將動

物放入固定管內使其適應固定管的環境。固定管不能過度的增加動物體力、熱量和活動的負荷。動

物的限制固定可能影響動物的體溫(過熱)和/或每分鐘動物呼吸量。如果有資料表明這些改變沒有

達到可感覺到的程度,就不一定需要預先在固定管內進行適應操作。全身暴露氣溶膠的動物在暴露

期間需各自相隔互不接觸,防止柜體內動物的相互趴臥造成被毛對氣溶膠的過濾作用。除暴露期間

外(暴露期間禁食),給予實驗動物常規檢驗合格的飼料,自由飲水。采用人工照明,每12h明暗

交替。

5.1.4吸入染毒裝置

要根據受試物的性質和試驗目的來選擇吸入染毒方式。首選的染毒方式是口鼻式(nose-only)

暴露(其中包括僅頭部暴露、鼻部暴露或口鼻部暴露三種染毒模式)。當受試物是液體、固態氣溶

膠和能產生氣溶膠的蒸氣時,首選口鼻式暴露方式。對于特殊的研究目的,也可采用全身暴露

(whole-body)的染毒方式以更好地滿足研究需求,但應在試驗報告中予以闡釋說明。為了保證全

身染毒時柜體內空氣中受試物的穩定性,實驗動物的總體積不應超過染毒柜總容積的

5%o

5.2暴露條件

5.2.1染毒濃度

5.2.1.1推薦暴露吸入時間為4h,但需除去達到濃度穩定平衡所需時間。根據特殊試驗需要也

可采用其他的暴露時限,但是需在試驗報告中給予說明。全身暴露時動物應各自隔離互不接觸,防

止染毒柜內其他動物的理毛行為造成經口攝入受試物。吸入暴露期間需要禁食。全身暴露時可提供

飲水。

5.2.1.2動物吸入暴露的受試物是氣體、蒸氣、氣溶膠或是它們的混合物。試驗時將受試物制

備成何種物態,取決于受試物的理化性質、設定的濃度,和/或在實際加工應用中最有可能使用的物

理狀態等。具有吸濕性的和會發生化學反應的受試物在試驗中需保證吸入的空氣是干燥的,需注意

避免使用發生爆炸的濃度進行試驗。

5.2.2顆粒粒徑的分布

對所有的氣溶膠和可能形成氣溶膠的蒸氣都需測定顆粒粒徑的大小。為了使整個呼吸道都能暴

露受試物,推薦的氣溶膠顆粒的質量中值空氣動力學直徑(MassMedianAerodynamicDiameter,

MMAD)為lnm~4Hm,其幾何標準差為1.5~3.0。需盡可能達到此標準,如技術上無法滿足要求時

需由專家做出評判。例如,金屬煙塵比本標準的粒徑要小,但是帶電的粒子、纖維和吸濕性受試物

(在呼吸道潮濕環境下其粒徑增加)可超過這個標準。

5.2.3溶媒選擇與受試物的配制

為了制備具有合適濃度取粒徑大小的受試物,需要使用載體溶媒,作為一條規定,水是首選的

載體溶媒。顆粒物需要機械加工達到要求的粒徑大小,但要注意加工中是否引起受試物的分解和變

性。如機械加工改變了受試物的組成成分(如由于過度研磨、摩擦產生高溫),受試物的沮成要經

過檢測分析進行確認。需注意不要污染受試物。對不能形成可吸入性的、不易成為粉末的顆粒材料

不需要進行試驗。磨損試驗是用來證明加工這些材料時會不會產生呼吸性顆粒物。如果經磨損試驗

證實可產生呼吸性顆粒物,貝!該材料應當進行吸入毒性試驗。

5.2.4對照組

不需要設立平行陰性(空氣)對照。即使制備試驗氣體的載體溶媒不是水,也只有在沒有載體

溶媒歷史數據的情況下才設立溶媒對照組。如果所用溶媒制備的受試物沒有引起毒性,至少說明在

該受試物濃度的條件下,溶媒是沒有毒性的,所以不需要設U溶媒對照組。

5.3暴露條件的監測

5.3.1染毒裝置內氣流

通過染毒柜(裝置)的氣流速率需嚴格控制,可連續在線監測記錄或每次暴露期間至少每小時

監測記錄一次。試驗所用空氣中受試物濃度(或其穩定性)的監測數據是對染毒系統中各個動力學

參數作用的綜合結果,因此這些數據可提供控制制備動態空氣設備相關參數的間接方法。在口鼻式

染毒時通過染毒系統的試驗氣體的氣流動力不足時,需注意動物的在染毒裝置內發生重復吸入。已

有確定在所選定的操作條件下不會發生重復吸入的方法。氧氣的濃度至少為19%;二氧化玻的濃度

不超過1%。如果證實確實不能達到這個標準,需要測定并記錄試驗空氣中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濃度。

5.3.2染毒裝置柜內溫度和相對濕度

染毒柜內溫度維持在22℃±3℃O口鼻式暴露和全身暴露都需監測記錄動物呼吸帶的相對濕度,

在吸入染毒的4h之內至少3次;吸入染毒暴露期限較短的試驗可以每小時監測記錄1次,理想的

相對濕度需維持在30%~70%:但是有時很難達到(如受試物以水配制),或者受試物與測定方法發

生干擾而難以測定。

5.3.3受試物

5.3.3.1計算濃度

無論何時都應盡最記錄并計算染毒柜空氣中受試物的計算濃度。計算濃度是指制備產生的受試

物的量除以通過染毒系統的空氣總體積得到的參數。雖然計算濃度不是用來描述動物暴露特征,但

是可通過計算濃度與實際濃度進行比較可以得到試驗系統制備效率的指征,從而可發現制備染毒空

氣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533.2實際濃度

53321實際濃度是吸入染毒柜內動物呼吸道中的受試物的濃度,可以通過特異性的方法(如

采用吸附或化學反應的原理直接采樣,然后進行分析):或是通過非特異性的方法(如濾膜增重法)

來獲得。單一成分的粉末、低揮發性液體的氣溶膠才能使用增重法,同時還需要專門預試給數據的

支持。對多成分的粉末氣溶膠也可以用增重分析法測量,但是這需要證實所制備的空氣與最初受試

物的組成成分相似。如果沒有此類數據資料,則需在試驗期間按照規定的時間間隔對制備在生的空

氣進行再分析(理想的是染毒柜中的空氣)。對可揮發的或易升華的氣溶膠,需證實所用方法能收

集到所有物相的受試物。需在試驗報告中報告靶濃度(目標濃度)、計算濃度和實際濃度,但只有

實際濃度可用來計算致死濃度值。

5.332.2應使用同一批試驗受試物。技術可行時盡可能將試驗樣品保存在能維持純度、均勻

性和穩定性的條件下。開始試驗前對受試物的特征有充分的了解和描述,如純度、鑒別特征和鑒定

出來的污染物和雜質。這可用以下參數來證實,如保留時間、相對峰面積和通過質譜、氣相色譜或

其他的檢測方法得到的分子量,包括且不限于以上內容。雖然受試物樣品的特征鑒別不是實驗室的

責任,實驗室還是需要對委托方提供的受試物進行必要的簡單有限的描述(如顏色、物理狀態等)。

53323需盡可能的保持染毒空氣成分穩定,可采用適當的分析方法連續或間隔采樣監測。

間隔采樣時,吸入染毒4h的試驗至少采樣2次。如果由于系統內染毒空氣流量過低所限,或染毒

濃度太低需采集較多的空氣樣本時而不能完全滿足連續或間隔采樣量的要求,可在整個暴露期內只

采集一個樣本。如果樣本與樣本之間出現明顯波動,進行下一個濃度試驗時需在暴露期間采集4個

樣本進行分析。染毒空氣各個樣本之間的濃度波動范圍應符合規定,氣體和揮發性受試物濃度范圍

不得超過平均濃度±10%,液體或固體氣溶膠濃度范圍不得超過平均值±20%。并需要計算柜內空氣

受試物達到平衡時的時間(T95)。一個暴露周期內需要考慮到制備受試物空氣的時間和達到T95

的時間。對組成非常復雜混合物的蒸氣/氣體、氣溶膠(如推動終端裝置設備產生的燃燒空氣和試驗

物形成的)在染毒柜內空氣中每一相成分物相各不相同,至少要選擇一個標志性物質來進行分析?,

通常是受試制備物中處在某一物相(蒸氣/氣體或氣溶膠)的主要的活性物質。如果試驗物質是制劑

(商品形式的產品)分析報告的濃度應是制劑的總濃度,不是活性成分的或某成分的濃度,

5.33.3顆粒物粒徑的分布

氣溶膠的粒徑大小需在染毒的4h期間至少測定2次,方法是使用級聯撞擊采樣器或其他替代

的設備如空氣動力學粒徑儀等。如果級聯撞擊時采樣器與替代的測定方法所得到的結果相司,在整

個試驗期間的就可以使用替代的方法進行監測。如采用濾膜增重或塵埃測定器/氣體發泡收集管等第

二種設備檢測,則需要與基磯檢測設備進行平行試驗,以驗證基礎檢測設備的收集效率。粒徑大小

分析得到的質最濃度應與采用濾膜分析法得到的質量濃度在一個合理的限度之內。如果在試驗開始

階段就證明兩種試驗方法的質量濃度相同,就可以免去驗證性試驗。從動物福利方面考慮,需采取

措施減少無確定結果的數據資料,因為這會要求重復進行暴露試驗。如果空氣中的蒸氣受試物能發

生凝結而形成氣溶膠,或者染毒蒸氣空氣中測定到顆粒物也就是暴露空氣存在潛在的混合相,則需

對這種受試物進行粒徑的測定。

5.4操作步驟

5.4.1正式試3僉(mainlesi)

5.4.1.1每一步使用雌雄各3只動物,或6只敏感性別的動物。如果采用口鼻式暴露方式時使

用的嚙齒類動物不是大鼠,貝!需要調整最長的暴露時間以減少動物種屬之間的負荷的差異,可從4

個固定的起始濃度水平染毒,這個濃度應能引起染毒動物中的某代動物出現毒性作用。氣體、蒸氣

和氣溶膠的試驗步驟圖(見7試驗步驟流程圖)的濃度水平是GHS笫1類~4類的分類標淮的界限

值:氣體為(100ppm/4h、500ppm/4h.2500ppm/4h.20000ppm/4h)(見圖1);蒸氣為(0.5

mg/L/4h、2mg/L/4h、10mg/L/4h、20mg/L/4h)(見圖2);氣溶膠為(0.05mg/L/4h、05mg/L/4

h、lmg/L/4h、5mg/L/4h)(見圖3)。高于各相應物態類別的上限濃度就歸為第5類。按照各自

的試驗圖表來確定起始濃度。根據人道處死和動物試驗死亡的數星,按照圖中的指示的箭頭來決定

下一步的試驗,直到能對受試物作出毒性分類時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