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適用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總復習練案27第九單元古代世界文明第27講中古時期的亞洲非洲與美洲_第1頁
新教材適用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總復習練案27第九單元古代世界文明第27講中古時期的亞洲非洲與美洲_第2頁
新教材適用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總復習練案27第九單元古代世界文明第27講中古時期的亞洲非洲與美洲_第3頁
新教材適用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總復習練案27第九單元古代世界文明第27講中古時期的亞洲非洲與美洲_第4頁
新教材適用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總復習練案27第九單元古代世界文明第27講中古時期的亞洲非洲與美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練案[27]第九單元古代世界文明第27講中古時期的亞洲、非洲與美洲一、選擇題1.(2024·廣西期中)帝國鼎盛時期,國際大都會巴格達舟車輻輳,市場上匯聚了印度的香料、中亞的寶石、東非的象牙和金砂、北歐的毛皮等,它們除部分在當地消費外,大多再由商人轉銷世界各地。據此可知,這一時期(C)A.拜占庭帝國成為世界貿易的中心B.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三洲的大帝國C.巴格達發展成為東西方溝通的樞紐D.古巴比倫王國的海外貿易旺盛[解析]依據“國際大都會巴格達舟車輻輳,市場上匯聚了印度的香料、中亞的寶石、東非的象牙和金砂、北歐的毛皮等,它們除部分在當地消費外,大多再由商人轉銷世界各地”可得出這是指阿拉伯帝國時期,經濟旺盛,手工業和商業得到很大發展,阿拉伯商人在東到中國、西到西歐、南至非洲的廣闊地區從事著陸上和海洋貿易。帝國境內城市繁多,都城巴格達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C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阿拉伯帝國,而不是拜占庭帝國,也不是古巴比倫王國,解除A、D兩項;材料不能反映出阿拉伯帝國的疆域,解除B項。故選C項。2.(2024·江西期中)阿拉伯帝國在對外折服擴張的過程中,并不是將被折服地區原有的工商業城市予以摧毀,而是加以愛護,對帝國工商業的發展予以激勵。這些做法的干脆結果是(A)A.加快帝國境內經濟的發展B.成為東西方文化溝通的橋梁C.促進中歐絲綢之路的開通D.形成地跨亞非歐三洲的大帝國[解析]依據材料“阿拉伯帝國在對外折服擴張的過程中,并不是將被折服地區原有的工商業城市予以摧毀,而是加以愛護,對帝國工商業的發展予以激勵”可知,阿拉伯帝國愛護工商業城市,推動工商業的穩定和發展,有利于促進帝國境內經濟的發展,A項正確;成為東西方文化溝通的橋梁的是阿拉伯商人的貿易行為,解除B項;中歐絲綢之路的開通與阿拉伯商人相關,與題意不符,解除C項;阿拉伯帝國形成地跨亞非歐三洲的大帝國在材料里沒有體現,解除D項。故選A項。3.(2024·黑龍江期中)從下列表格的內容可以得出的結論是,阿拉伯人(D)數學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從0到9的計數法,使之形成了我們現在常用的“阿拉伯數字”,并創建了完整的代數學醫學阿拉伯人著寫的《醫學集成》和《醫典》兩部書,長期被歐洲醫學界奉為經典文學《天方夜譚》是阿拉伯文學的珍寶,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談》、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等名著,都受到了《天方夜譚》創作方法的影響溝通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火藥等重大獨創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的A.創建了豐富多彩的阿拉伯文化B.獨創阿拉伯數字傳播到世界C.促使了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發生D.促進了東西方文化間的溝通[解析]依據材料“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從0到9的計數法,使之形成了我們現在常用的‘阿拉伯數字’”、阿拉伯人著寫的《醫學集成》和《醫典》兩部書長期被歐洲醫學界奉為經典、阿拉伯人的著作對歐洲的影響和阿拉伯人將中國科技文明傳入歐洲等可知,阿拉伯人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溝通,D項正確;題干中強調的是阿拉伯人對文明傳播的重要性,而非贊譽阿拉伯人文明的豐富多彩,解除A項;阿拉伯數字起源于印度,解除B項;C項片面解讀材料,解除C項。故選D項。4.(2024·江蘇期中)從8世紀中葉起,阿拉伯歷史上出現了規模空前的翻譯運動,所譯書籍涵蓋古希臘的科學和哲學,波斯的文學,印度的數學、天文學等。據此可知,這場翻譯運動(A)A.豐富了阿拉伯文化的內涵B.側重自然科學的探討C.以翻譯古希臘典籍為主導D.旨在融合東西方文化[解析]阿拉伯帝國翻譯了古希臘、波斯的相關書籍,這種翻譯活動有助于推動東西方文化的融合,豐富了阿拉伯文化的內涵,A項正確;通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側重領域既有自然科學又有社會科學,解除B項;通過材料無法看出古希臘典籍在翻譯運動中的地位,解除C項;D項是客觀影響而非主觀目的,解除D項。故選A項。5.(2024·湖北期中)阿拔斯王朝時期,阿拉伯帝國修建了以首都巴格達為中心,通往各省的驛道。驛道上設有驛站、旅店、款待所和給水站等服務性設施。帝國境內的驛道基本上都與國際商道相聯,極大地便利了東西方之間大規模貿易活動的開展。據此推知,阿拉伯帝國(C)A.商業發展領先東方 B.商品經濟成為主導C.國家組織實力強大 D.開拓了亞歐新商路[解析]依據材料“驛道上設有驛站、旅店、款待所和給水站等服務性設施。帝國境內的驛道基本上都與國際商道相聯,極大地便利了東西方之間大規模貿易活動的開展?!笨芍?,反映了阿拉伯帝國統治時期重視驛道的修建,數量多,服務性設施齊全并與國際商道相聯,體現了阿拉伯帝國強大的組織實力,C項正確;材料體現不出阿拉伯帝國商業領先東部的信息,解除A項;材料體現了阿拉伯帝國重視商貿經濟的發展,得不出商品經濟的主導地位,解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與國際商道相聯便利了東西方之間大規模貿易活動的開展,并不是開拓了亞歐新商路,解除D項。故選C項。6.(2024·江蘇揚州)646年元月,孝德天皇頒布了《改新之詔》:中心設置二官,八省,一臺。確定中心、地方的行政區劃和組織,中心分京師和畿內(京都四周地帶),地方分國、郡、里。官吏由國家任免,廢除世襲制。設置關塞、防人(戍邊軍)及驛站,各置職官。材料主要反映了(B)A.大化改新的背景 B.大化改新的內容C.大化改新的性質 D.大化改新的影響[解析]依據材料“中心設置二官,八省,一臺。確定中心、地方的行政區劃和組織,中心分京師和畿內(京都四周地帶)……”,結合時間可以看出,這是日本大化改新的內容,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大化改新的背景、性質和影響,解除A、C、D三項。故選B項。7.(2024·湖北期末)德里蘇丹國的上層統治階級都是來自印度以外的封建主。信奉伊斯蘭教的突厥人、阿富汗人和波斯人組成的軍事貴族集團成為這個國家的統治基礎。……侵入印度的伊斯蘭教統治者既具有統治階級和侵略者的特征,又帶有深厚的宗教色調。這一狀況造成了(B)A.婆羅門教最終走向瓦解B.印度社會宗教狀況錯綜困難C.給外敵入侵供應了可乘之機D.德里蘇丹國統一了整個印度[解析]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可知,德里蘇丹國的上層統治階級是信奉伊斯蘭教的外來者,大力推動了伊斯蘭文化在印度的發展,這勢必與印度傳統宗教發生沖突,致使印度社會宗教沖突錯綜困難,B項正確;這一狀況肯定程度上沖擊了婆羅門教,但不會使其走向瓦解,解除A項;C項因果倒置,外敵入侵造成了這一狀況,解除;這一狀況使得印度社會宗教狀況錯綜困難,不利于其統治和統一,而且德里蘇丹國并沒有統一整個印度半島,解除D項。故選B項。8.(2024·湖北武漢)李氏朝鮮時期,朝鮮文臣卞季良主見削除《高麗史》中“詔”“朕”等尊稱,以維護明朝天子的一尊地位;朝鮮學者李珥認為“以小事大,君臣之分已定。”這體現了當時的朝鮮(D)A.王朝更替殘酷 B.崇尚君民共治C.宗藩體制脆弱 D.深受儒學影響[解析]依據材料“朝鮮文臣卞季良主見削除《高麗史》中‘詔’‘朕’等尊稱,以維護明朝天子的一尊地位;朝鮮學者李珥認為‘以小事大,君臣之分已定’”可知,李氏朝鮮時期強調社會等級秩序,這體現了中國儒學對朝鮮的影響,D項正確;材料不能體現王朝更替殘酷,解除A項;B項與“以維護明朝天子的一尊地位”“以小事大,君臣之分已定”不符,解除B項;材料不能體現宗藩體制脆弱,解除C項。故選D項。9.(2024·河北保定)西漢時,長安百姓所燒的“天下異香”產自非洲。據《漢書》記載,西漢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王莽輔政時,曾有“黃支國”(今埃塞俄比亞)進獻犀牛。這說明(A)A.中國與非洲交往歷史悠久B.古羅馬領先開拓中國與非洲的商路C.非洲曾經被羅馬帝國統治D.中國古代貿易主要以朝貢形式為主[解析]依據材料“長安百姓所燒的……產自非洲”“黃支國”等信息可以看出中國與非洲之間的交往歷史悠久,A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古羅馬,解除B項;材料未涉及非洲曾經被羅馬帝國統治,解除C項;材料不能看出中國古代貿易形式,解除D項。故選A項。10.(2024·貴州遵義)下圖所示為某學者整理的中古時期的著作的提綱。從中可以看出,中古時期(A)一、封建和信仰時代下的歐洲二、伊斯蘭文明下的西亞、南亞與北非三、中華文明下的東亞四、班圖文明下的西非與南非五、印第安文明下的美洲A.世界文明多元發展 B.世界文化溝通親密C.宗教沖突持續不斷 D.封建文明日臻成熟[解析]依據材料信息可知,圖中著作的提綱對每一地域的介紹都帶有顯明的文明特征,這說明中古時期世界文明多元發展,A項正確;僅從提綱的表述來看,它體現不出世界文化的溝通,解除B項;圖中只有“二、伊斯蘭文明下的西亞、南非與北非”涉及宗教沖突,C項以偏概全,解除C項;中古時期,世界部分地區處于奴隸社會時期,解除D項。故選A項。11.(2024·江蘇揚州)馬里帝國盛產黃金,并限制著西蘇丹廣闊的貿易網,特殊是南方產金地區通往北非的貿易,國王壟斷著重要物資如馬匹和金屬等的進口,并從中積累了巨額財寶。國內外貿易已從以物易物,發展到以瑪瑙、貝為貨幣的階段。這說明此時馬里帝國(B)A.黃金產量居西非之首B.商品貿易發展推動其強大C.統治疆域在不斷擴大D.成為了非洲最富庶的國家[解析]依據材料可知,馬里帝國商品經濟旺盛,并從商業貿易中獲得了巨額財寶,結合所學可知,這會推動馬里帝國社會的發展和強大,B項正確;材料沒有比較信息,無法得出“黃金產量居西非之首”“成了非洲最富庶的國家”,解除A、D兩項;材料沒有體現出馬里帝國統治疆域的擴大,解除C項。故選B項。12.(2024·廣西桂平)位于今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的羽蛇神金字塔,由瑪雅人于10世紀左右建成。每年春分及秋分兩日的日出和日落時分,在太陽的映照下,在金字塔一側的階梯上會形成三角形的陰影,酷似一條大蛇的影子。據此推知,古代瑪雅人(C)A.自然崇拜占據主流地位B.借鑒了古埃及人的技術C.具備肯定的天文學學問D.編制出世界最早的歷法[解析]依據材料“每年春分及秋分兩日的日出和日落時分”“形成了三角形的陰影,酷似一條大蛇的影子”并結合所學學問可知,古代瑪雅人在修建金字塔時有肯定的天文學學問,C項正確;材料不涉及自然崇拜,解除A項;材料沒有反映瑪雅人借鑒了埃及人的技術,解除B項;古代埃及人編制出世界最早的歷法,解除D項。故選C項。13.(2024·吉林撫松一中)桑海帝國時期,杜爾稱帝后,在提倡伊斯蘭教的同時,一改之前全民當兵的做法,行職業軍隊制度,從被折服的人中征兵,除水軍外還建立步卒和騎兵部隊,使桑海版圖進一步擴展。據此可知,杜爾的軍事改革(A)A.提升了國家的軍事實力B.增加了桑海帝國的行政效能C.激發了民眾的參軍熱忱D.創建了政教合一的管理體制[解析]依據材料“一改之前全民當兵的做法,行職業軍隊制度,從被折服的人中征兵,除水軍外還建立步卒和騎兵部隊,使桑海版圖進一步擴展”可知,中古西非桑海帝國的軍事改革使軍隊職業化,軍隊種類增多,拓展了疆域,因此軍事改革提升了國家的軍事實力,A項正確;材料未涉及行政效率,解除B項;材料未涉及民眾的看法,解除C項;材料只涉及提倡伊斯蘭教,未涉及政教合一的管理,解除D項。14.(2024·河北保定)在印加帝國,收獲的季節有集市可供開展貿易活動,安第斯山區和太平洋沿岸地區的人們便在集市上進行物品交換:山區的產品主要為毛皮、獸肉、金屬制品、山貨等;沿岸地區則供應蔬菜、水果、棉花、玉米,還有鳥糞等。據此可知,印加帝國(D)A.政府統治力相對較弱B.培育了多種農業作物C.工商業經濟較為發達D.區域經濟具有互補性[解析]依據“在印加帝國,收獲的季節有集市可供開展貿易活動,……沿岸地區則供應蔬菜、水果、棉花、玉米,還有鳥糞等”可以看出,在帝國的不同區域間有貿易往來,體現出區域間的互補性,D項正確;材料不能體現政府的統治狀況,解除A項;B項不是材料的主旨,解除B項;材料只體現區域有溝通,并不能說明工商業發達,解除C項。故選D項。15.(2024·遼寧期末)“與其同代人(美洲人)相比,印加人最先進的是醫學,……他們的外科醫師可以切開顱骨頂部作腦手術,他們沒有獨創任何文字體系,……通過打不同色調的結繩作統計記錄”。對材料理解正確的是(B)A.印加文明發展水平最高B.印加文明獨具特色C.印加文明在溝通中發展D.印加文明潛力巨大[解析]依據材料“他們的外科醫師可以切開顱骨頂部作腦手術,他們沒有獨創任何文字體系,……通過打不同色調的結繩作統計記錄”可以看出印加文明的發展獨具匠心,B項正確;“最高”表述錯誤,解除A項;材料未涉及印加文明與其他文明的溝通,解除C項;材料未涉及其文明的發展潛力,解除D項。故選B項。16.(2024·山東濰坊)古代美洲各地印第安人的語言非常困難,運用著約2000種迥然不同的語言,這些語言之間相互鮮有關聯,如同英語和漢語之間的差異一樣。這一現象(C)A.印證了統一文字的必要性B.說明白文明發展的差異性C.反映了美洲文明的封閉性D.折射出地理環境的困難性[解析]依據材料“這些語言之間相互鮮有關聯,如同英語和漢語之間的差異一樣”可知,古代美洲各地印第安人的語言差異明顯,反映了美洲文明的封閉性,C項正確;材料未涉及統一文字,解除A項;材料不能體現文明發展的差異性,解除B項;材料強調美洲文明的封閉性,D項不符合材料主旨,解除D項。故選C項。二、非選擇題17.(2024·甘肅酒泉)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大津巴布韋古城位于哈拉雷東南,是撒哈拉以南最大的、最重要的古代文明紀念館。它主體建筑位于山下的平地,被稱為橢圓形大圍墻,圍墻里面建有圓錐形石頭高塔、石碑、地窖、水井和一些石崖的廢基,像是古代宮廷的遺跡。圍墻旁邊還有很多小的房屋,這些低矮的頹垣殘壁可能是一般官員或者黎民百姓的住宅區。后來,人們在它的四周發掘出大量的文物。其中有驚奇的生產工具、銳利的作戰武器和精致的裝飾品等,還有一些是來自遙遠的中國的陶瓷碎片、波斯的彩色瓷器、印度的佛教念珠等?!幾越J明《馬紹納人的津巴布韋》材料二瑪雅文明的所謂城市事實上首先是宗教活動的中心,是祭司們進行農業、歷法、文字等科學探討的地方,是發展建筑、雕刻、繪畫等藝術的活動場所,它們對瑪雅社會的發展,對瑪雅文明水平的提高是起了主動推動作用的。但是后來它們漸漸演化成了主要是祭司統治階級至高無上權威的象征和被壓迫被剝削的奴隸與平民階級苦難的根源。各民族文化之間的相互溝通和融合,是促進文化發展與更新的重要條件?,斞盼拿鏖L期缺乏對外溝通、固步自封、停滯不前,最終導致其衰亡?!幾院憾础墩劕斞盼拿鞯钠鹪础?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學問,概括非洲大津巴布韋文明的社會經濟特征。(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學問,指出瑪雅文明取得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