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 人教版 地理 第五單元《自然環境的整體性(第2課時)》課件_第1頁
高二 人教版 地理 第五單元《自然環境的整體性(第2課時)》課件_第2頁
高二 人教版 地理 第五單元《自然環境的整體性(第2課時)》課件_第3頁
高二 人教版 地理 第五單元《自然環境的整體性(第2課時)》課件_第4頁
高二 人教版 地理 第五單元《自然環境的整體性(第2課時)》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二—人教版—地理—第五單元自然環境的整體性(第2課時)本節學習要求:課程標準:運用圖表并結合實例,分析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學習目標:1.結合實例理解自然環境整體性的基本內涵。2.舉例說明自然環境各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3.從自然環境整體性的視角分析一些自然現象。自然環境的整體性一.地理環境要素間進行著物質遷移和能量交換

二.自然環境的整體功能如生產功能、穩定功能等知識結構途徑:水循環、生物循環、巖石圈物質循環要素組成:大氣、水、土壤、生物、巖石、地貌等三.自然環境的統一演化和要素組合四.自然環境對干擾的整體響應1.這是中國的哪個地形區?2.提到這里,你會想到什么?圖片來自網絡據圖說出黃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圍。黃土高原地理位置的過渡性從季風區向非季風區過渡從平原向山地高原過渡從濕潤向干旱過渡從森林向草原過渡……結合所學知識,說出黃土高原的位置的過渡性。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運用整體性原理,描述黃土高原的自然環境特征。地理位置大氣

水文

生物

土壤

地貌

溫帶季風氣候為主,冬冷夏熱;降水季節分配不均,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黃河流經,河流含沙量大。高原地貌,地形坡度大,千溝萬壑。黃土土質疏松。植被覆蓋率低。過渡性黃土高原自然環境脆弱

材料1:黃土高原是我國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夏季暴雨時,水土流失量占全國總量的40℅左右,每年損失土壤近20億噸,土壤中大量的氮、磷、鉀肥料通過黃河、海河等河流白白地流入大海。僅以黃河為例,它每年從黃土高原上帶走16億噸的泥沙,若堆成1米見方的大堤,其長度是地月距離的3倍,可以繞赤道27圈,帶走的氮、磷、鉀肥約4000萬噸,相當于全國每公頃耕地被沖走375克肥料。1.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僅僅只是土壤侵蝕過程嗎?2.水土流失涉及哪些自然地理要素?3.各個自然地理要素在水土流失的過程中是怎么聯系在一起的?試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展示出來。圖片來自網絡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植被覆蓋率下降氣候干旱地表破碎溝谷土壤植被大氣、水地貌各自然地理要素在黃土高原水土流失過程中的聯系:自然環境各個要素的演化是統一的,一個要素的變化必然伴隨著其他各個要素的演化。三.自然環境的統一演化和要素組合黃土高原自然環境過渡性明顯,是我國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生態環境最脆弱的地區。狂風驟起,塵土蔽日,鳥無棲樹,是曾經黃土高原生態環境的真實寫照。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在歷史上一直都是這么嚴重的嗎?圖片來自網絡圖片來自網絡材料2:在歷史上,從有文字記載開始,黃土高原屬于森林草原區,在西周春秋時期,森林覆蓋率達53%,當時河流眾多比較清澈,枯水季節流量也較大。由于生態環境整體上來說較為優越,黃土高原地區是華夏文明的主要發源地,而且周秦漢唐諸多強盛王朝皆建都于此,經濟文化幾度繁榮。

材料3:西周到建國初期,黃土高原森林植被覆蓋率的變化情況表格。請同學們推測導致黃土高原生態環境惡化加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圖片來自網絡材料4:黃土高原上的人類活動。描述圖中的人類活動行為;它們主要對黃土高原的哪個要素影響最大?該要素的變化會對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有什么影響?請嘗試用思維導圖表示。圖片來自網絡黃土高原地理環境各要素變化示意圖黃土高原生態環境更加脆弱。過度樵采過度開墾濫伐森林過度放牧植被破壞大氣

生物

水文土壤

地貌

局部小區域氣候變得更加干旱,降水變率加大。地表徑流增加,河流含沙量加大,淤積下游的河道和湖泊,導致河湖調蓄能力下降,旱澇災害增加。表層土壤流失更加嚴重,土壤肥力下降加劇。地表受流水侵蝕變強,水土流失加劇。四.自然環境對干擾的整體響應1.某一自然環境要素受到外部干擾發生變化,進而改變了該要素與其他要素間的物質和能量交換,使得其他要素發生連鎖變化,最終導致整個自然環境發生改變。牽一發而動全身2.與自然環境普遍存在著的演化相比,干擾下的環境變化多為快速的。黃土高原水土流失除了導致當地生態環境脆弱,還會對其他區域的自然環境造成什么影響呢?材料5: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這里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加上由于濫墾濫牧等造成的地面植被破壞,水土流失非常嚴重,黃河攜帶大量的泥沙形成滾滾泥流。黃河進入下游以后,河道變寬,水流變緩,泥沙大量淤積,河床逐年抬高。為防止黃河水溢出,需要人工筑堤束水,如此年復一年,黃河下游河道成為高出兩岸平地的“地上河”。如開封河床平均高出市區7—10米以上,“懸河”特點突出。一旦黃河決堤,泛濫成災,土壤鹽堿化也會加劇。黃河下游的“地上河”嚴重影響和威脅著下游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結合材料5,用思維導圖分析黃河上中游地區水土流失對下游地區的影響。圖片來自網絡河流上、中游砍伐森林上、中游水土流失加劇河道泄洪能力降低洪澇河床抬升地下水位升高土壤鹽漬化河流含沙量增加下游河道泥沙淤積黃河上中游地區水土流失對下游地區的影響三.自然環境的統一演化和要素組合不同地區的自然環境之間也是相互聯系的,一個地區的自然環境的變化不可避免地影響到其他地區的自然地理環境。觀看視頻黃土高原1思考:2億年前的黃土高原地理位置在哪里?黃土高原一直都是生態脆弱區嗎?觀看視頻黃土高原2思考:根據視頻材料,運用整體性原理,推測黃土高原為慶陽湖古環境期間的自然環境特征。位于赤道的黃土高原后來又如何演化呢?黃土高原為慶陽湖古環境期間的可能自然環境特征:大氣

生物

水文土壤

地貌

地理位置北溫帶森林茂盛,植被覆蓋率高氣候溫暖濕潤。河流經過,徑流量大,形成湖泊。土壤肥沃。地勢低平大湖泊的分布。黃土高原生態環境良好觀看視頻黃土高原3思考:1.黃土高原的演變最初是哪個自然要素的演變?2.某個自然要素的最初演變導致黃土高原從古湖泊環境演化為陸地體現了什么地理原理?3.請用思維導圖表示今天深厚黃土堆積地貌的大致形成過程。什么樣的契機使得黃土高原逐步演化為今天的深厚黃土堆積地貌呢?觀看視頻黃土高原3今天深厚黃土堆積地貌的大致形成過程板塊擠壓青藏高原壟起青藏高原阻擋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我國西北地區開始變得干旱板塊持續擠壓,青藏高原繼續壟起我國季風氣候形成西北更加干旱;冬季風在西北地區盛行冬季風把中亞、我國西北粉塵吹到黃土高原數萬年時間的沉積,變成土層深厚的黃土高原結合視頻材料以及書本83頁湖泊演化為陸地的過程案例,請用關聯圖表示黃土高原從湖泊演化為陸地過程中各個自然要素如何統一變化?黃土高原從湖泊演化為陸地過程中各個自然要素的變化大氣

生物

水文土壤

地貌

由濕潤變得干燥

水量減少-淺水區-無水區由水生生物變成陸地生物

逐漸由濕變干由湖泊變成了陸地

自然環境各個要素的演化是統一的,一個要素的變化必然伴隨著其他各個要素的演化。材料2:在歷史上,從有文字記載開始,黃土高原屬于森林草原區,在西周春秋時期,森林覆蓋率達53%,當時河流眾多比較清澈,枯水季節流量也較大。由于生態環境整體上來說較為優越,黃土高原地區是華夏文明的主要發源地,而且周秦漢唐諸多強盛王朝皆建都于此,經濟文化幾度繁榮。春秋時期魏國的自然地理景象生態環境較為優越的黃土高原湖泊古環境下生態環境良好的黃土高原生態環境較為優越的黃土高原今天的黃土高原又是怎樣的一番景觀呢?人類活動干擾下生態變得愈加脆弱的黃土高原圖片來自網絡圖片來自網絡圖片來自網絡今天?黃土高原的“今生”-從“窮山惡水”到“青山綠水”

近年來,黃土高原通過基本農田建設,實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和生態修復、建淤地壩等,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約12萬km2。

2019年,黃土高原的植被覆蓋度達到了約63.6%。以陜西省為例,綠色版圖向北推移了近400公里。圖片來自網絡結合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原理,描述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如何改善黃土高原當地的生態環境?大氣

生物

水文土壤

地貌

植被覆蓋率提高,生物多樣性增加。氣候變濕潤,氣溫日較差減小,降水增加。河流含沙量減少,流量和水位的季節變化減少。土壤肥力增加。地表受流水侵蝕減少,水土流失情況得到緩解。黃土高原生態環境好轉。湖泊古環境下的生態環境良好的黃土高原生態環境較為優越的黃土高原結合書本82頁和83頁的課本內容,黃土高原的演化體現了什么整體性原理?人類活動干擾下生態變得愈加脆弱的黃土高原圖片來自網絡圖片來自網絡圖片來自網絡圖片來自網絡今天恢復生態的黃土高原原理2:自然環境各個要素的演化是統一的,一個要素的變化必然伴隨著其他各個要素的演化。原理3:自然環境具有統一的演化過程,保證了自然環境要素之間的協調,形成了階段性的自然環境要素組合。原理1:自然環境要素每時每刻都在演化,自然環境的演化是要素間物質遷移的結果。原理4:某一自然環境要素受到外部干擾發生變化,進而改變了該要素與其他要素間的物質和能量交換,使得其他要素發生連鎖變化,最終導致整個自然環境發生改變。原理5:干擾下的環境變化多為快速的。快速的環境變化往往不利于人類的適應。黃土高原地理位置的過渡性黃土高原自然環境特征人類活動干擾下黃土高原自然環境惡化及其對黃河下游的影響不同時間尺度下黃土高原自然環境演化情況今天的黃土高原在人類的干預下的生態恢復小結自然環境的整體性牽一發而動全身統一演化人合理的活動謝謝觀看!高二—人教版—地理—第五單元自然環境的整體性(第2課時)答疑重點突破本節的學習重點是結合實例,說明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常考題型為(1)分析地理環境要素與環境總體特征協調一致的關系分析某一區域景觀成因,需要結合地理位置分析氣溫、降水等對生物景觀的影響。(2)分析地理環境某一要素的變化導致其他地理要素甚至整個地理環境的變化在分析具體問題的時候要遵循“牽一發動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確“一發”是哪一要素,進而逐步分析這一要素導致其他要素的變化,最后分析導致“全身”呈現出怎么樣的變化。(3)根據不同區域之間的聯系,分析一地區環境的變化對其他區域的影響

結合題目提供的自然現象或過程,提取出所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其與其他相關地區內在的關聯性和演變運動過程中的因果關系。(2019全國卷1)隨著非洲板塊及印度洋板塊北移,地中海不斷萎縮,里海從地中海分離。有學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氣候轉暖,里海一度為淡水湖。當氣候進一步轉暖,里海北方的大陸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補給類型發生變化,里海演化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鹽度遠小于地中海的鹽度。圖6示意里海所在區域的自然地理環境。1題干提到的現象反映了什么地理原理?2首先變化的是哪個地理要素?3受到該地理要素變化影響,其他地理要素如何變化?1.板塊運動導致的山脈隆起改變了區域的地貌、水文和氣候特征,分析這些特征的變化對里海的影響(6分)(2019全國卷1)隨著非洲板塊及印度洋板塊北移,地中海不斷萎縮,里海從地中海分離。有學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氣候轉暖,里海一度為淡水湖。當氣候進一步轉暖,里海北方的大陸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補給類型發生變化,里海演化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鹽度遠小于地中海的鹽度。圖6示意里海所在區域的自然地理環境。1.板塊運動導致的山脈隆起改變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