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2023-2024學年福建師大附中高二(下)期中語文試卷一、名句默寫(每空1分,共18分)1.(18分)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詩經?氓》中分別用“”和“”寫女子在看到“氓”前后不同的表現,可見她愛“氓”的誠心誠意和一往情深。(2)在《離騷(節選)》中,屈原批評世俗之人投機取巧、毫無原則的詩句是:“,。”(3)《擬行路難》中,作者舉杯驅愁卻大放悲聲的詩句是:“,。”(4)李白《蜀道難》中“,”兩句,通過山中激流和石頭滾動的巨響烘托出蜀道之險。(5)《蜀相》中將對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嘆惋之情與自己壯志難酬的苦痛相融鑄成的千古名句是“,”。(6)柳永在《望海潮》中用互文的修辭手法生動地描繪出杭州人游樂情景的句子是:“,。”(7)《揚州慢》中虛寫揚州十里長街繁華景況的句子是“”,實寫現在揚州長街的凄涼情形的句子是“”。(8)陸游在《臨安春雨初霽》中借寫字、品茗來掩飾內心無聊、惆悵的詩句是“,”。(9)黃庭堅《登快閣》中運用伯牙、阮籍的典故抒發世無知音,孤獨無聊之意的語句是:“,。”二、基礎知識(每題3分,共18分)2.(3分)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字形和讀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A.弄堂(nòng)傾酒(sǎ)豺(chái)狼方枘圓鑿 B.熨帖(yù)行藏(zàng)瞬(shǜn)息豆蔻詞工 C.絮(xù)語鷦鷯(liáo)峭(qiào)壁斬釘截鐵 D.舂(chòng)米口訥(nà)山脊(ji)不假思索3.(3分)下列各項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項()A.未至二三里,催藏馬悲哀伏清白以死直兮 B.女之耽兮,不可說也伶俜縈苦心 C.何方圜之能周兮蒲葦紉如絲 D.淇則有岸,隰則有泮進不入以離尤兮4.(3分)下列加點字均為活用詞,選出分類正確的一項()①紛吾既有此內美兮②使人聽此凋朱顏③名余曰正則兮④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⑤側身西望長咨嗟⑥仕宦于臺閣⑦高余冠之岌岌兮⑧足以榮汝身⑨又非君所詳A.①③/②⑤/④⑧/⑥⑦⑨ B.①/③⑥/②④⑤/⑦⑨/⑧ C.①/③⑥/②⑧/④⑤/⑦⑨ D.①③/②⑧/⑤⑥/④⑦⑨5.(3分)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是()A.君既若見錄既見復關,載笑載言 B.好自相扶將葉葉相交通 C.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吾獨窮困乎此時也 D.帝高陽之苗裔兮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6.(3分)下列文言句式分類正確的一項是()①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②將子無怒,秋以為期③漸見愁煎迫④長余佩之陸離⑤不吾知其亦已兮⑥雖體解吾猶未變兮⑦嬉戲莫相忘⑧步余馬于蘭皋兮A.①⑧/②⑥⑦/③④/⑤ B.②④/⑤⑦/③⑥①/⑧ C.②④/①⑤⑥/③⑦/⑧ D.①⑧/②⑤⑦/④/③⑥7.(3分)下列對課文相關知識與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社會問題劇指挪威戲劇家易卜生用浪漫主義筆法描寫現實生活的一系列戲劇。現今也泛指反映現實社會問題,揭示社會矛盾的戲劇形式。 B.《阿Q正傳》通過阿Q的精神勝利法,刻畫出阿Q身上欺軟怕硬又逃避現實的特點,表達了對國民奴性的批判。 C.《離騷》全詩運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話傳說和豐富的想象,表現出浪漫主義精神風格,并開創了中國文學史上的“騷體”詩歌形式。 D.三吳:三吳為一歷史名詞,狹義上的“三吳”指的是吳郡(今江蘇蘇州)、吳興(浙江湖州)、會稽(今浙江紹興)三郡。三、現代文閱讀(18分)8.(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丈夫孫犁今天是中秋節日,可是還有一場黑豆沒打。上午,公公叫兒媳婦把場攤上,(1)豆葉上滿帶著污泥,發著臭氣。日本黑心鬼,偷偷放了堤,淹了老百姓,黑豆沒長好,豆子是秕秕的。草不好,黃牛也瘦了。兒媳婦站在場里沒精打采的。年景沒有了,日子不好過,丈夫又沒消息。去年,他還在近處,八月十三那天還抽空回家來看了看,她給他做了一件新棉襖,兩個人歡天喜地。八月節,應該團圓團圓;她給他做了豬肉菜,很豐富。今年,鬼子從四月里胡天攪地,丈夫不知道到哪里去了。吃過中午飯,她帶著老二孩子,要去娘家看看,解解悶。孩子才七歲,在炮火里跟著跑了四五年了。“還記得爹嗎?”“記得呀!”“爹在哪里呢?”“在鐵道西啊!”“在那里干什么?”“打日本啊!”娘笑了。丈夫在家就喜歡這個孩子,臨走總囑咐她好好教養著。娘兒倆說著,就到了娘家村里,本來只離著三四里地。到家里,姥姥正坐在炕上。“你看人家多么熱鬧,人家也都是養兒養女的。”姥姥說,嘴角卻有些譏笑。“誰家?”女兒問。“你嬸子家。”“熱鬧什么?”“你大姐來了,他女婿也來了。”“她女婿不是在這里當偽軍?”“現在人家敢出來了,三天一來,兩天一來,來了就嘻嘻哈哈。”姑娘想起她是和這個大姐一年出垓的。她兩個同歲,她大姐嫁了一個獨生子,她也嫁了一個獨生子。她大姐的女婿在綢緞店里當學徒,她的女婿在保府上學。那年正月里,兩個女婿來住丈人家,大姐的女婿好賭錢,整天在家里成局;自己的女婿好念書,整天在家里翻書本。她那時候還不高興自己的女婿這么呆氣,人家那么好玩,好說笑,街上的青年子弟都找人家去熱鬧,自己的女婿這么孤僻,整天沒個人來,只有幾個老頭子稱贊。后來丈夫走了,很少回家來,不在北平,就在上海。大姐的女婿卻常來,穿得好,一來就住下,嘻嘻哈哈。她埋怨丈夫不回家,忘了她。可是丈夫并沒有忘了她,有時回家來,也很愛她,她生了一個小孩,丈夫也很喜歡,只是怨她不識字,知道的事少。抗戰了,丈夫立時參加了軍隊。把洋布衣服脫下來,換上粗布軍裝。兩條瘦腿,每天跑百八十里山路,也有了勁了。“為什么你出去受罪?”“抗日是受罪?你真糊涂透了。”“可是為什么人家不出去?”“誰?”“大姐的女婿。”“呸,呸,你怎么叫我和他比。”漸漸,她也覺得丈夫不能和那個人比。村里人說自己的丈夫好,許多人找到家里,問東問西。許多同志、朋友來說說笑笑,她覺得很榮耀。日本鬼子燒殺,她覺得不打出去也沒法子過。她大姐的丈夫的店鋪叫日本鬼子搶了,他回到家來,后來跑到城里當了偽軍。自己的丈夫越來越忙,臉孔雖然黑了,看來,倒壯實了些。仗打得越緊,她越恨日本鬼子了,他也輕易不回家了。她守著孩子過日子,侍候著公公。上冬學,知道了一些事,其中就有她以前不知道的丈夫心里的事,現在才知道了些。她瞧不起她的大姐夫,這是個什么人呀!今天,娘卻提到了他。正提到了他,大姐就來了。大姐聽說妹子來了,姐妹好幾年不見面,來看望地。手里托昔一包點心,身上穿著花絲葛,臉孔白又胖,挺著大肚子,乍一見面很親熱,大姐說:“你家他爹可有信?”“沒有啊!”“說起來,人家他有志氣,抗日光榮,可是留下了這些孩子們。”大姐說著就拉過孩子,叫孩子吃點心,問孩子:“你想爹嗎?”“想啊!”“快叫娘把他叫回來。”“叫回來,打日本吧!”孩子興奮地說。大姐立時沒話說,臉也紅紅的,像塊生豬肝。姥姥也笑了。“聽說你女婿又來了。”“早走了。”“怎么這么快就走了?”“有事。”大姐坐不住,告辭了出去。走到屋門口又回來,小聲說:“大妹子,你家他爹回來,你順便和他說說,就說俺家他爹是不得已,還想出來的。”說過就慌慌地走了。姥姥說:“看起這個來就不光榮,準是又有什么風聲嚇走了。”天已經晚了,姑娘帶著孩子回來,在路上,她看見一小隊人背著槍走過去。后來回頭一看,那一小隊人進了她娘家的村子。“大隊長到咱家來了!”“哪個大隊長?”“縣游擊大隊長,黑臉大個子老李呀,娘忘了,去年和爹一塊去拿過書,吃過羊肉餃子的。”“說什么來?”“有爹的信,爺正看哩。”母子兩個人趕緊到了家里,公公正坐在場里碌碡上,戴著花鏡念信,見兒媳婦回來,就說:“信來得巧,今年的節我又過痛快了!”媳婦當然更快活,快活了一晚上,(2)竟連那圓圓的月亮也忘了看。一九四二年中秋節記于阜平(有刪改)(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題目雖為“丈夫”,但也寫了女性的覺醒,小說中“姑娘”具有“理解”“反思”能力,有“光榮”感,并積極投身到了抗日斗爭中。B.小說既從正面描寫戰爭的血腥、慘烈,又寫了戰爭后方普通人家的生活,表現了孫犁抗日作品中蘊含的家園意識和情感態度。C.小說中“鬼子從四月里翻天攪地”“一小隊人背著槍走過去”,寫出了當時社會環境的特點,從字里行間可見抗日戰爭在緊張進行。D.老二孩子在小說中著墨不多,但形象十分鮮明突出,他聰明可愛,思念著抗戰的爸爸,他說“叫回來,打日本吧”、刺激了大姨和姥姥。(2)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大姐夫是偷生求榮的偽軍,雖是次要人物,但也體現了作者的精心安排,他和女主人公的“丈夫”對比鮮明,凸顯出“丈夫”抗日軍人的光輝形象。B.小說通過對比、烘托、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等手法塑造了姑娘的丈夫這個抗日英雄的形象。C.文中寫吃過午飯后姑娘帶著孩子去娘家的一番對話,“還記得爹嗎……打日本啊!”運用對話體,從小孩子的口中交代了“丈夫為什么不在家”,暗合上文。D.孫犁的小說被稱為“詩體小說”,語言清新自然、簡潔凝練,比如“黑臉大個子老李”,寥寥數字,就把縣游擊大隊長的外形特征和姓氏都交代出來了。(3)小說中開頭和結尾畫線的兩處環境描寫,分別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4)孫犁曾說,從抗日戰爭開始,他創作的作品是他個人對這一偉大時代、神圣戰爭所做的真實記錄。請結合文本內容,簡要分析文章的真實性體現在何處。四、文盲文閱讀(17分)9.(17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材料一:凡戰,所謂攻者,知彼者也。知彼有可破之理,則出兵以攻之,無有不勝。法曰:可勝者,攻也。三國,魏公曹操遣朱光為廬江太守,屯皖,大開稻田,又令間人招誘鄱陽故舊,使作內應。吳將呂蒙曰:“皖田肥美,若一收熟,彼眾必增,如是數歲,操難制矣,宜早除之。”乃具陳兵狀,于是孫權親征。一朝夜至,問諸將計策,諸將皆勸作高壘。蒙曰:“治壘必歷日乃成,彼城備已修,外救必至,不可圖也。且乘雨水以入,若淹留數日,水必向盡,還道艱難,蒙竊危之。今觀此城不甚固,以三軍銳氣四面攻之,不移時可拔。及水而歸,全勝之道也。”吳主權從之。蒙乃薦甘寧為升城都督,率兵攻其前,蒙以精銳繼之,手執桴鼓,士卒皆騰躍自升。侵晨進攻,食時破之。既而,張遼至夾石,聞城已拔,乃退。權加蒙功,即拜廬江太守。(節選自《百戰奇略》)材料二:太宗曰:“《司馬法》言:‘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此亦攻守一道乎?”靖[注]曰:“有國有家者,曷嘗不講乎攻守也?夫攻者,不僅攻其城擊其陣而已,必有攻其心之術焉;守者,不止完其壁堅其陣而已,必也守吾氣而有待焉。大而言之,為君之道;小而言之,為將之法。夫攻其心者,所謂知彼者也;守吾氣者,所謂知己者也。”太宗曰:“誠哉!朕常臨陣,先料敵之心與己之心孰審,然后彼可得而知焉;察敵之氣與己之氣孰治,然后我可得而知焉。是以知彼知己,兵家大要。今之將臣雖未知彼茍能知己則安有失利者哉?”靖曰:“孫武所謂‘先為不可勝’者,知己者也;‘以待敵之可勝’者,知彼者也。又曰:‘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臣斯須不敢失此誠。”(節選自《唐太宗李衛公問對》)[注]靖:指李靖,唐代名將,封衛國公,世稱李衛公。(1)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今之將A臣B雖未知C彼D茍能知E己F則G安有失H利者哉?(2)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凡,指大凡、大概,與《琵琶行(并序)》中“凡六百一十六言”的“凡”意思不同。B.若,指假如,與《孔雀東南飛》中“今若遣此婦”的“若”意思不同。C.具,指詳細,與《桃花源記》中“此人——為具言所聞”的“具”意思相同。D.臨,指面對,與《陳情表》中“州司臨門”的“臨”意思不同。(3)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呂蒙認為,皖地糧田肥沃,一旦稻谷收成富足,魏人必定會有所增加,如此數年后,曹操的勢力便難以抑制,因此建議孫權要及早消除禍患。B.呂蒙根據自己的觀察,認為皖城的城池并不太堅固,而吳軍士氣旺盛,如果現在發起進攻,就能很快攻破皖城,而且可以借助江水之便回師。C.孫權聽從了呂蒙攻城的主張,派遣甘寧率軍打頭陣,并令呂蒙帶領精銳跟隨。孫權還親持鼓槌擊鼓助威,吳軍士氣振奮,很短時間就攻破了皖城。D.唐太宗認為,必先判斷敵我的策劃誰比較周密,然后就可以知道敵方的虛實;敵我的氣勢誰比較旺盛,然后就可以知道我方的強弱。(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治壘必歷日乃成,彼城備己修,外救必至,不可圖也。②守者,不止完其壁堅其陣而已,必也守吾氣而有待焉。五、古代詩歌閱讀(9分)10.(9分)閱讀宋詩,完成問題。病起書懷①陸游病骨支離紗帽寬,孤臣萬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天地神靈扶廟社,京華父老望和鑾②。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書憤③陸游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注]①本詩于淳熙三年(1176)四月作于成都。詩人在被免去參議官之后,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一病就是二十多天,病愈后寫了此詩。②和鑾:同“和鸞”。古代車上的鈴鐺。掛在車前橫木上稱“和”,掛在軛首或車架上稱“鑾”。③本詩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陸游居家鄉山陰時所作,陸游時年六十有一。(1)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兩首詩均作于陸游閑居之時,前者從衰病起筆,后者緊扣住一“憤”字,抒發自身感懷。B.前詩中“位卑”一句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意思相近,表現了詩人心系國家的情懷。C.后詩選取“樓船”“鐵馬”“衰鬢”等典型意象,將輝煌的過往與無奈之現實做對比。D.后詩中“塞上”句用“長城”的典故自比,該句意在表明作者想為國立功的昂揚之志。(2)兩首詩尾聯均談到了諸葛亮,試分析兩詩尾聯所表達的情感的異同。六、語言文字運用(10分)11.(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中國畫有“山水畫”這一門類。為什么叫“山水”而不叫“風景”?因為“山水”是人格化的圖像,其重點是借用自然的形態,表達自己的理想和精神境界。(),這里的傳神可以有三個層次:一是畫家描繪出所畫對象的精神;二是畫家通過描繪對象體現出自己的精神;三是畫家通過描繪的對象及運用筆墨揭露普遍的人們的價值取向和精神境界。所以,在傳統中國畫的審美標準中,形似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通過造型元素的組合來表達畫家的精神境界和人文理想。杜甫在《丹青引贈曹將軍霸》中寫道,“丹青不起老將至,富貴于我如浮云”,就是贊揚畫家曹霸的繪畫充分表現其內在的精神氣質。(1)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A.中國繪畫的精髓在于傳神而不在于形似B.中國繪畫的精髓不在于形似而在于傳神C.中國繪畫的精髓不只在于形似,而更在于傳神D.中國繪畫的精髓更在于傳神,而不只在于形似(2)下列各項中,和畫波浪線的句子使用的修辭手法不相同的一項是A.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B.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C.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D.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3)文中畫橫線的語句有語病,請修改。七、作文(60分)12.(60分)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最好的相處之道,是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也有人說,相處時,守住自己的立場最重要。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明確立場觀點,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學年福建師大附中高二(下)期中語文試卷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名句默寫(每空1分,共18分)1.(18分)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詩經?氓》中分別用“泣涕漣漣”和“載笑載言”寫女子在看到“氓”前后不同的表現,可見她愛“氓”的誠心誠意和一往情深。(2)在《離騷(節選)》中,屈原批評世俗之人投機取巧、毫無原則的詩句是:“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3)《擬行路難》中,作者舉杯驅愁卻大放悲聲的詩句是:“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4)李白《蜀道難》中“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兩句,通過山中激流和石頭滾動的巨響烘托出蜀道之險。(5)《蜀相》中將對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嘆惋之情與自己壯志難酬的苦痛相融鑄成的千古名句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6)柳永在《望海潮》中用互文的修辭手法生動地描繪出杭州人游樂情景的句子是:“羌管弄晴,菱歌泛夜。”(7)《揚州慢》中虛寫揚州十里長街繁華景況的句子是“過春風十里”,實寫現在揚州長街的凄涼情形的句子是“盡薺麥青青”。(8)陸游在《臨安春雨初霽》中借寫字、品茗來掩飾內心無聊、惆悵的詩句是“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9)黃庭堅《登快閣》中運用伯牙、阮籍的典故抒發世無知音,孤獨無聊之意的語句是:“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解答】故答案為:(1)泣涕漣漣載笑載言(重點字:載)(2)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重點字:偭)(3)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重點字:酌)(4)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重點字:砯)(5)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重點字:襟)(6)羌管弄晴菱歌泛夜(重點字:菱)(7)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重點字:薺)(8)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重點字:矮)(9)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重點字:聊)二、基礎知識(每題3分,共18分)2.(3分)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字形和讀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A.弄堂(nòng)傾酒(sǎ)豺(chái)狼方枘圓鑿 B.熨帖(yù)行藏(zàng)瞬(shǜn)息豆蔻詞工 C.絮(xù)語鷦鷯(liáo)峭(qiào)壁斬釘截鐵 D.舂(chòng)米口訥(nà)山脊(ji)不假思索【解答】A.“弄堂”中的“弄”應讀作“lòng”;“傾酒”中“酒”應改為“灑”。B.“行藏”中的“藏”應讀作“cáng”;“瞬息”中的“瞬”應讀作“shùn”。C.正確。D.“舂米”中的“舂”應讀作“chōng”;“口訥”中的“訥”應讀作“nè”;“山脊”中的“脊”應讀作“jǐ”。故選:C。3.(3分)下列各項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項()A.未至二三里,催藏馬悲哀伏清白以死直兮 B.女之耽兮,不可說也伶俜縈苦心 C.何方圜之能周兮蒲葦紉如絲 D.淇則有岸,隰則有泮進不入以離尤兮【解答】A.“藏”同“臟”;句意:還未走到劉家大約還有二三里,人很傷心馬兒也悲鳴。“伏”同“服”;句意:保持清白,死于直道。B.“說”通“脫”;句意:女人若是愛戀男子,要想解脫難掙離。不含通假字,句意:孤身一人周身纏繞著苦辛。C.“圜”同“圓”;句意:方和圓怎能夠互相配合。“紉”同“韌”;句意:蒲葦柔軟如絲不易折斷。D.“泮”同“畔”;句意:淇水滔滔終有岸,沼澤雖寬有盡頭。“離”同“罹”,句意:既然進取不成反而獲罪。故選B。4.(3分)下列加點字均為活用詞,選出分類正確的一項()①紛吾既有此內美兮②使人聽此凋朱顏③名余曰正則兮④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⑤側身西望長咨嗟⑥仕宦于臺閣⑦高余冠之岌岌兮⑧足以榮汝身⑨又非君所詳A.①③/②⑤/④⑧/⑥⑦⑨ B.①/③⑥/②④⑤/⑦⑨/⑧ C.①/③⑥/②⑧/④⑤/⑦⑨ D.①③/②⑧/⑤⑥/④⑦⑨【解答】①形容詞作名詞,美好品德。句意:既然我已經有了這種美好的內在品行。②使動用法,使……凋。句意:使人聽了就嚇得臉色變了。③名詞用作動詞,取名。句意:父親把我的名取為正則。④名詞作狀語,在下面。句意:下有激浪排空紆回曲折的大川。⑤名詞作狀語,向西。句意:側身向西望令人不免感慨與長嘆。⑥名詞用作動詞,做官。句意:在朝廷中做官。⑦使動用法,使……高。句意:再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⑧使動用法,使……榮。句意:好運氣足夠使你終身榮耀富貴。⑨形容詞用作動詞,詳知。句意:又不是你能詳知的。故選:C。5.(3分)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是()A.君既若見錄既見復關,載笑載言 B.好自相扶將葉葉相交通 C.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吾獨窮困乎此時也 D.帝高陽之苗裔兮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解答】A.放在動詞后,表示對我怎樣。句意:你既然還記著我。/望見。句意:情郎即從復關來,又說又笑喜洋洋。B.偏指一方。句意:好好地服侍她。/互相。句意:各種樹葉葉葉相連通。C.語氣詞。句意:唉呀呀你這個遠方而來的客人,為了什么而來到這險要的地方?/相當于“于”,在。句意:只有我在這是走投無路。D.均為結構助詞,的。句意:我是古帝高陽氏的子孫。/上有擋住太陽神六龍車的山巔。故選:D。6.(3分)下列文言句式分類正確的一項是()①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②將子無怒,秋以為期③漸見愁煎迫④長余佩之陸離⑤不吾知其亦已兮⑥雖體解吾猶未變兮⑦嬉戲莫相忘⑧步余馬于蘭皋兮A.①⑧/②⑥⑦/③④/⑤ B.②④/⑤⑦/③⑥①/⑧ C.②④/①⑤⑥/③⑦/⑧ D.①⑧/②⑤⑦/④/③⑥【解答】①狀語后置句,相當于: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句意:蜀道太難走呵,簡直比上青天還難。②賓語前置句,相當于:將子無怒,以秋為期。句意:請你不要生氣,就把秋天當作婚期吧。③被動句,“見”表被動。句意:越來越被悲痛煎熬逼迫。④定語后置句,相當于:長陸離之余佩。句意:再加長我長長的佩帶。⑤賓語前置句,相當于:不知吾其亦已兮。句意:沒有人了解我就算了吧。⑥被動句,體解:被體解,被肢解。句意:就是身體被肢解,我也不會改變理想。⑦賓語前置句,相當于:嬉戲莫忘相。句意:游戲時可不要忘了我啊。⑧狀語后置句。相當于:于蘭皋步余馬兮。句意:讓我的馬在水邊高地散步。故選:D。7.(3分)下列對課文相關知識與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社會問題劇指挪威戲劇家易卜生用浪漫主義筆法描寫現實生活的一系列戲劇。現今也泛指反映現實社會問題,揭示社會矛盾的戲劇形式。 B.《阿Q正傳》通過阿Q的精神勝利法,刻畫出阿Q身上欺軟怕硬又逃避現實的特點,表達了對國民奴性的批判。 C.《離騷》全詩運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話傳說和豐富的想象,表現出浪漫主義精神風格,并開創了中國文學史上的“騷體”詩歌形式。 D.三吳:三吳為一歷史名詞,狹義上的“三吳”指的是吳郡(今江蘇蘇州)、吳興(浙江湖州)、會稽(今浙江紹興)三郡。【解答】A.“浪漫主義”錯誤,應該是“現實主義”。B.正確。C.正確。D.正確。故選:A。三、現代文閱讀(18分)8.(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丈夫孫犁今天是中秋節日,可是還有一場黑豆沒打。上午,公公叫兒媳婦把場攤上,(1)豆葉上滿帶著污泥,發著臭氣。日本黑心鬼,偷偷放了堤,淹了老百姓,黑豆沒長好,豆子是秕秕的。草不好,黃牛也瘦了。兒媳婦站在場里沒精打采的。年景沒有了,日子不好過,丈夫又沒消息。去年,他還在近處,八月十三那天還抽空回家來看了看,她給他做了一件新棉襖,兩個人歡天喜地。八月節,應該團圓團圓;她給他做了豬肉菜,很豐富。今年,鬼子從四月里胡天攪地,丈夫不知道到哪里去了。吃過中午飯,她帶著老二孩子,要去娘家看看,解解悶。孩子才七歲,在炮火里跟著跑了四五年了。“還記得爹嗎?”“記得呀!”“爹在哪里呢?”“在鐵道西啊!”“在那里干什么?”“打日本啊!”娘笑了。丈夫在家就喜歡這個孩子,臨走總囑咐她好好教養著。娘兒倆說著,就到了娘家村里,本來只離著三四里地。到家里,姥姥正坐在炕上。“你看人家多么熱鬧,人家也都是養兒養女的。”姥姥說,嘴角卻有些譏笑。“誰家?”女兒問。“你嬸子家。”“熱鬧什么?”“你大姐來了,他女婿也來了。”“她女婿不是在這里當偽軍?”“現在人家敢出來了,三天一來,兩天一來,來了就嘻嘻哈哈。”姑娘想起她是和這個大姐一年出垓的。她兩個同歲,她大姐嫁了一個獨生子,她也嫁了一個獨生子。她大姐的女婿在綢緞店里當學徒,她的女婿在保府上學。那年正月里,兩個女婿來住丈人家,大姐的女婿好賭錢,整天在家里成局;自己的女婿好念書,整天在家里翻書本。她那時候還不高興自己的女婿這么呆氣,人家那么好玩,好說笑,街上的青年子弟都找人家去熱鬧,自己的女婿這么孤僻,整天沒個人來,只有幾個老頭子稱贊。后來丈夫走了,很少回家來,不在北平,就在上海。大姐的女婿卻常來,穿得好,一來就住下,嘻嘻哈哈。她埋怨丈夫不回家,忘了她。可是丈夫并沒有忘了她,有時回家來,也很愛她,她生了一個小孩,丈夫也很喜歡,只是怨她不識字,知道的事少。抗戰了,丈夫立時參加了軍隊。把洋布衣服脫下來,換上粗布軍裝。兩條瘦腿,每天跑百八十里山路,也有了勁了。“為什么你出去受罪?”“抗日是受罪?你真糊涂透了。”“可是為什么人家不出去?”“誰?”“大姐的女婿。”“呸,呸,你怎么叫我和他比。”漸漸,她也覺得丈夫不能和那個人比。村里人說自己的丈夫好,許多人找到家里,問東問西。許多同志、朋友來說說笑笑,她覺得很榮耀。日本鬼子燒殺,她覺得不打出去也沒法子過。她大姐的丈夫的店鋪叫日本鬼子搶了,他回到家來,后來跑到城里當了偽軍。自己的丈夫越來越忙,臉孔雖然黑了,看來,倒壯實了些。仗打得越緊,她越恨日本鬼子了,他也輕易不回家了。她守著孩子過日子,侍候著公公。上冬學,知道了一些事,其中就有她以前不知道的丈夫心里的事,現在才知道了些。她瞧不起她的大姐夫,這是個什么人呀!今天,娘卻提到了他。正提到了他,大姐就來了。大姐聽說妹子來了,姐妹好幾年不見面,來看望地。手里托昔一包點心,身上穿著花絲葛,臉孔白又胖,挺著大肚子,乍一見面很親熱,大姐說:“你家他爹可有信?”“沒有啊!”“說起來,人家他有志氣,抗日光榮,可是留下了這些孩子們。”大姐說著就拉過孩子,叫孩子吃點心,問孩子:“你想爹嗎?”“想啊!”“快叫娘把他叫回來。”“叫回來,打日本吧!”孩子興奮地說。大姐立時沒話說,臉也紅紅的,像塊生豬肝。姥姥也笑了。“聽說你女婿又來了。”“早走了。”“怎么這么快就走了?”“有事。”大姐坐不住,告辭了出去。走到屋門口又回來,小聲說:“大妹子,你家他爹回來,你順便和他說說,就說俺家他爹是不得已,還想出來的。”說過就慌慌地走了。姥姥說:“看起這個來就不光榮,準是又有什么風聲嚇走了。”天已經晚了,姑娘帶著孩子回來,在路上,她看見一小隊人背著槍走過去。后來回頭一看,那一小隊人進了她娘家的村子。“大隊長到咱家來了!”“哪個大隊長?”“縣游擊大隊長,黑臉大個子老李呀,娘忘了,去年和爹一塊去拿過書,吃過羊肉餃子的。”“說什么來?”“有爹的信,爺正看哩。”母子兩個人趕緊到了家里,公公正坐在場里碌碡上,戴著花鏡念信,見兒媳婦回來,就說:“信來得巧,今年的節我又過痛快了!”媳婦當然更快活,快活了一晚上,(2)竟連那圓圓的月亮也忘了看。一九四二年中秋節記于阜平(有刪改)(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CA.小說題目雖為“丈夫”,但也寫了女性的覺醒,小說中“姑娘”具有“理解”“反思”能力,有“光榮”感,并積極投身到了抗日斗爭中。B.小說既從正面描寫戰爭的血腥、慘烈,又寫了戰爭后方普通人家的生活,表現了孫犁抗日作品中蘊含的家園意識和情感態度。C.小說中“鬼子從四月里翻天攪地”“一小隊人背著槍走過去”,寫出了當時社會環境的特點,從字里行間可見抗日戰爭在緊張進行。D.老二孩子在小說中著墨不多,但形象十分鮮明突出,他聰明可愛,思念著抗戰的爸爸,他說“叫回來,打日本吧”、刺激了大姨和姥姥。(2)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BA.大姐夫是偷生求榮的偽軍,雖是次要人物,但也體現了作者的精心安排,他和女主人公的“丈夫”對比鮮明,凸顯出“丈夫”抗日軍人的光輝形象。B.小說通過對比、烘托、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等手法塑造了姑娘的丈夫這個抗日英雄的形象。C.文中寫吃過午飯后姑娘帶著孩子去娘家的一番對話,“還記得爹嗎……打日本啊!”運用對話體,從小孩子的口中交代了“丈夫為什么不在家”,暗合上文。D.孫犁的小說被稱為“詩體小說”,語言清新自然、簡潔凝練,比如“黑臉大個子老李”,寥寥數字,就把縣游擊大隊長的外形特征和姓氏都交代出來了。(3)小說中開頭和結尾畫線的兩處環境描寫,分別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4)孫犁曾說,從抗日戰爭開始,他創作的作品是他個人對這一偉大時代、神圣戰爭所做的真實記錄。請結合文本內容,簡要分析文章的真實性體現在何處。【解答】(1)A.“并積極投身到了抗日斗爭中”錯誤。小說中雖然寫了“姑娘”理解了丈夫,但并沒有寫她投身到戰爭中。B.“從正面描寫戰爭的血腥、慘烈”錯誤,小說并未從正面描寫戰爭。C.正確。D.“刺激了大姨和姥姥”錯誤。大姨受到刺激;姥姥是對英雄行為感到欣慰,欣慰地笑,并非受到刺激。故選C。(2)B.“心理描寫”錯誤,本文在塑造丈夫形象時沒有運用心理描寫,本文塑造丈夫形象時除了對比、烘托外,還運用了正面描寫中的語言描寫(丈夫說“抗日是受罪?你真糊涂透了”等,寫出“丈夫”追求進步、樂觀、堅定的戰士形象);對比體現在丈夫同大姐女婿的對比中;烘托主要體現在兒子的言語中,以及對妻子去上冬學的影響中。故選B。(3)聯系后文“日本黑心鬼,偷偷放了堤,淹了老百姓,黑豆沒長好,豆子是秕秕的。草不好,黃牛也瘦了……”和第(1)處環境描寫“豆葉上滿帶著污泥,發著臭氣”可知,開頭的環境描寫展現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受到戰爭的影響,引出故事發生的社會背景,為情節展開做鋪墊;同時,聯系后文“兒媳婦站在場里沒精打采的。年景沒有了,日子不好過,丈夫又沒消息……今年,鬼子從四月里翻天攪地,丈夫不知道到哪里去了”可知,襯托了人物的情感,表現出人物對侵略者的痛恨。聯系前文“有爹的信,爺正看哩”“信來得巧,今年的節我又過痛快了!”“媳婦當然更快活,快活了一晚上”和第(2)處環境描寫“竟連那圓圓的月亮也忘了看”可知,突出了人物興奮喜悅的情感,寫媳婦連中秋圓月也忘看了,表現出媳婦收到丈夫來信高興、激動的心情;同時,也表現了女性的覺醌,凸顯了小說的主題。(4)從故事背景的角度來看,“豆葉上滿帶著污泥,發著臭氣……草不好,黃牛也瘦了”“去年,他還在近處……今年,鬼子從四月里翻天攪地,丈夫不知道到哪里去了”可知,小說描寫了農家生活的場景和抗日戰爭時期的農村少婦和丈夫不斷堅定抗戰意志的故事,有真實的歷史背景作為依托,具有真實感。從人物塑造的角度看,“‘你看人家多么熱鬧,人家也都是養兒養女的。’姥姥說”“那年正月里,兩個女婿來住丈人家……整天沒個人來,只有幾個老頭子稱贊”,姥姥和嬸子家比熱鬧的情境以及“她”在心里和大姐比女婿的情境等,符合農村婦女的真實心理。此外,文中描寫了三位女性,她們“比女婿”的神態很真實,如姥姥談及大姐女婿時“‘你看人家多么熱鬧,人家也都是養兒養女的。’姥姥說,嘴角卻有些譏笑”的神態是“譏笑”,表達了她對人家女婿的不屑:大姐談及其女婿時“‘大妹子,你家他爹回來,你順便和他說說,就說俺家他爹是不得已,還想出來的。’說過就慌慌地走了”,“慌慌”表現出大姐說到自己丈夫時的心虛以及慚愧的心理,并通過“丈夫”同“大姐女婿”的對比,刻畫出樂觀、追求進步、信念堅定的“抗戰英雄”形象。可見,人物刻畫細膩真實。從情節發展的角度看,小說開頭“兒媳婦站在場里沒精打采的。年景沒有了,日子不好過,丈夫又沒消息”,女主人公因為丈夫無消息等無精打采,這其中情感的表達很真實;結尾“公公正坐在場里碌碡上,戴著花鏡念信,見兒媳婦回來,就說:‘信來得巧,今年的節我又過痛快了!’”“媳婦當然更快活,快活了一晚上,竟連那圓圓的月亮也忘了看”,收到兒子(丈夫)的信,公公和她的情感表達很真實;另外,從“她那時候還不高興自己的女婿這么呆氣,人家那么好玩,好說笑,街上的青年子弟都找人家去熱鬧,自己的女婿這么孤僻,整天沒個人來,只有幾個老頭子稱贊”“漸漸,她也覺得丈夫不能和那個人比”“上冬學,知道了一些事,其中就有她以前不知道的丈夫心里的事,現在才知道了些。她瞧不起她的大姐夫,這是個什么人呀!”等處可知,小說表現出農村婦人從不理解到理解丈夫的“抗戰英雄”的光輝形象,情節前后過渡自然,給讀者以真實的體驗。從小說語言的特征看,本文語言質樸生動,如“抗日是受罪?你真糊涂透了”“呸,呸,你怎么叫我和他比”“看起這個來就不光榮,準是又有什么風聲嚇走了”“信來得巧,今年的節我又過痛快了!”,真實還原了抗戰時期農村淳樸的民風,給讀者以身臨真實農村生活的感受。答案:(1)C(2)B(3)第(1)處:①展現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受到戰爭的影響,引出故事發生的社會背景;②為情節展開做鋪墊;③襯托了人物的情感,表現出對侵略者的痛恨。第(2)處:①災出了人物的情感,寫媳婦連中秋圓月也忘看了,表現出媳婦收到丈夫來信高興、激動的心情,②也凸顯了小說的主題。(4)①小說刻畫的是抗日戰爭時期的農村少婦和丈夫不斷堅定抗戰意志的故事,有真實的歷史背景作為依托。②文中人物的語言、動作等描寫,如:丈夫說“抗日是受罪?你真糊涂透了”,“大姐坐不住,告辭了出去。走到屋門口又回來”等,并通過“丈夫”同“大姐女婿”的對比,刻畫出樂觀、追求進步、信念堅定的“抗戰英雄”形象。人物刻畫細膩真實。③小說表現出農村婦人從不理解到理解丈夫的“抗戰英雄”的光輝形象,情節前后過渡自然,給讀者以真實的體驗。④小說語言質樸生動,真實還原了抗戰時期農村淳樸的民風,給讀者以身臨真實農村生活的感受。四、文盲文閱讀(17分)9.(17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材料一:凡戰,所謂攻者,知彼者也。知彼有可破之理,則出兵以攻之,無有不勝。法曰:可勝者,攻也。三國,魏公曹操遣朱光為廬江太守,屯皖,大開稻田,又令間人招誘鄱陽故舊,使作內應。吳將呂蒙曰:“皖田肥美,若一收熟,彼眾必增,如是數歲,操難制矣,宜早除之。”乃具陳兵狀,于是孫權親征。一朝夜至,問諸將計策,諸將皆勸作高壘。蒙曰:“治壘必歷日乃成,彼城備已修,外救必至,不可圖也。且乘雨水以入,若淹留數日,水必向盡,還道艱難,蒙竊危之。今觀此城不甚固,以三軍銳氣四面攻之,不移時可拔。及水而歸,全勝之道也。”吳主權從之。蒙乃薦甘寧為升城都督,率兵攻其前,蒙以精銳繼之,手執桴鼓,士卒皆騰躍自升。侵晨進攻,食時破之。既而,張遼至夾石,聞城已拔,乃退。權加蒙功,即拜廬江太守。(節選自《百戰奇略》)材料二:太宗曰:“《司馬法》言:‘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此亦攻守一道乎?”靖[注]曰:“有國有家者,曷嘗不講乎攻守也?夫攻者,不僅攻其城擊其陣而已,必有攻其心之術焉;守者,不止完其壁堅其陣而已,必也守吾氣而有待焉。大而言之,為君之道;小而言之,為將之法。夫攻其心者,所謂知彼者也;守吾氣者,所謂知己者也。”太宗曰:“誠哉!朕常臨陣,先料敵之心與己之心孰審,然后彼可得而知焉;察敵之氣與己之氣孰治,然后我可得而知焉。是以知彼知己,兵家大要。今之將臣雖未知彼茍能知己則安有失利者哉?”靖曰:“孫武所謂‘先為不可勝’者,知己者也;‘以待敵之可勝’者,知彼者也。又曰:‘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臣斯須不敢失此誠。”(節選自《唐太宗李衛公問對》)[注]靖:指李靖,唐代名將,封衛國公,世稱李衛公。(1)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今之將A臣B雖未知C彼D茍能知E己F則G安有失H利者哉?(2)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BA.凡,指大凡、大概,與《琵琶行(并序)》中“凡六百一十六言”的“凡”意思不同。B.若,指假如,與《孔雀東南飛》中“今若遣此婦”的“若”意思不同。C.具,指詳細,與《桃花源記》中“此人——為具言所聞”的“具”意思相同。D.臨,指面對,與《陳情表》中“州司臨門”的“臨”意思不同。(3)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CA.呂蒙認為,皖地糧田肥沃,一旦稻谷收成富足,魏人必定會有所增加,如此數年后,曹操的勢力便難以抑制,因此建議孫權要及早消除禍患。B.呂蒙根據自己的觀察,認為皖城的城池并不太堅固,而吳軍士氣旺盛,如果現在發起進攻,就能很快攻破皖城,而且可以借助江水之便回師。C.孫權聽從了呂蒙攻城的主張,派遣甘寧率軍打頭陣,并令呂蒙帶領精銳跟隨。孫權還親持鼓槌擊鼓助威,吳軍士氣振奮,很短時間就攻破了皖城。D.唐太宗認為,必先判斷敵我的策劃誰比較周密,然后就可以知道敵方的虛實;敵我的氣勢誰比較旺盛,然后就可以知道我方的強弱。(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治壘必歷日乃成,彼城備己修,外救必至,不可圖也。②守者,不止完其壁堅其陣而已,必也守吾氣而有待焉。【解答】(1)“雖”解釋為“即使”,其前斷開;“茍”表假設,用在句首,其前斷開;“安”為疑問代詞“怎么”,用在句首,其前斷開。綜上應在BDF三處斷開。句意:現在的將領,即使不知道敵人情況,如果能夠了解自己的情況,怎么還會失利呢?(2)B.有誤,意思相同,都是“假如”的意思。句意:如果稻禾一旦成熟收割;現在如果趕走這個媳婦。故選:B。(3)C.“孫權還親持鼓槌擊鼓助威”錯誤。由原文“蒙以精銳繼之,手執桴鼓”可知,親持鼓槌擊鼓助威的是呂蒙。故選:C。(4)①治:修建;乃:才;歷日:經過幾天時間;圖:謀取。譯文:修筑壁壘一定經過幾天時間才能完成,魏軍城防已經整修,外援也必定會到來,就不能謀取了。②完、堅:使動用法,使……完備,使……堅固;第二個“守”,保持;有待:等待時機。譯文:防守,不僅要有完善的壁壘和堅固的營陣,還必須保持旺盛的士氣,待機破敵。答案:(1)BDF(2)B(3)C(4)①治修筑壁壘一定經過幾天時間才能完成,魏軍城防已經整修,外援也必定會到來,就不能謀取了。②防守,不僅要有完善的壁壘和堅固的營陣,還必須保持旺盛的士氣,待機破敵。參考譯文:材料一:大凡戰爭中所說的進攻,是指在了解了敵情之后所采取的作戰行動。即當了解到敵人確有被打敗的可能時,就要出兵進攻它,這樣作戰便沒有不勝利的。誠如兵法所說:敵人有被我戰勝的時候,就要實施進攻作戰。三國時期,魏主曹操派遣朱光為廬江太守,(朱光率兵)駐屯在皖城,大力開田種稻,同時又令間諜到吳地鄱陽聯絡起義首領,讓(他們)充當內應。東吳大將呂蒙說:“皖城田地肥美,如果稻禾一旦成熟收割,魏軍必定擴充兵員,像這樣搞上幾年,曹操(強大的態勢一旦形成)便難以制服了。(因此,)應當盡早消滅朱光。”進而他又詳細地陳述了該地的情況。于是,孫權親自出征皖城,一晝夜就到達這里。(孫權)接見眾將,征詢攻城之策,大家都建議采取構筑攻城土山的高壘之法,(只有)呂蒙(提出不同看法,)說:“修繕營壘必須經過好多天才能完成,敵人的城防已經整修加固,外部的救兵必將趕到,該城就無法攻破了。況且(我軍)是乘著雨季從水道而來,倘若在此停留而耽擱時日,上漲的江水必將退盡,返回時道路就會非常艱難,我覺得這是很危險的。據我觀察,現今該城并不很堅固,憑借我軍銳不可當的士氣,從四面實施圍攻,不用多久就可破城,不等水漲就能返回,這才是全勝無損之策啊。”吳主孫權聽后采納了他的意見。呂蒙就推薦甘寧擔任登城都督,率兵進攻在前,呂蒙率領精銳主力隨后跟進。呂蒙手持鼓槌擂鼓督戰,士兵們個個龍騰虎躍,奮勇登城,天快亮時進攻,僅到吃早飯時候就攻克了該城。接著不久,(魏將)張遼(率領援兵)進至夾石時,聽說皖城已被攻破,不得不率兵退回。孫權為了獎賞呂蒙(此戰)所建功勛,當即任命(他)為廬江太守。材料二:太宗問:《司馬法》說:“國家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這也是攻守的道理嗎?李靖答:凡是有國有家的,何嘗不講求攻守之道呢!進攻,不僅是攻打敵人的城池和沖擊敵人的營陣,還必須有瓦解敵人軍心的方法。防守,不僅要有完善的壁壘和堅固的營陣,還必須保持旺盛的士氣,待機破敵。從大的方面講,是為君的應該懂得的道理。從小的方面講,是為將的應掌握的方法。瓦解敵人的軍心,就是所謂的知彼;保持我旺盛的士氣,就是所謂的知己。太宗說:“是這樣。我每逢臨敵作戰,必先判斷敵方的策劃和我方的策劃誰比較周密,然后敵方的虛實就可以知道了;察明敵方的士氣和我方的士氣誰比較旺盛,然后我方的強弱就可以知道了。所以知彼知己是兵家的重要原則。現在的將領,即使不知道敵人情況,如果能夠了解自己的情況,怎么還會失利呢。”李靖說:孫武所謂“首先造成不可被敵戰勝的條件”,這就是知己;“等待可以戰勝敵人的機會”,這就是知彼。又說:“不可被敵戰勝,在于自己的主觀努力,可以取得勝利,在于敵人是否產生缺點和錯誤。”,我用兵時一點也不敢違背這一教誨。五、古代詩歌閱讀(9分)10.(9分)閱讀宋詩,完成問題。病起書懷①陸游病骨支離紗帽寬,孤臣萬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天地神靈扶廟社,京華父老望和鑾②。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書憤③陸游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注]①本詩于淳熙三年(1176)四月作于成都。詩人在被免去參議官之后,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一病就是二十多天,病愈后寫了此詩。②和鑾:同“和鸞”。古代車上的鈴鐺。掛在車前橫木上稱“和”,掛在軛首或車架上稱“鑾”。③本詩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陸游居家鄉山陰時所作,陸游時年六十有一。(1)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DA.兩首詩均作于陸游閑居之時,前者從衰病起筆,后者緊扣住一“憤”字,抒發自身感懷。B.前詩中“位卑”一句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意思相近,表現了詩人心系國家的情懷。C.后詩選取“樓船”“鐵馬”“衰鬢”等典型意象,將輝煌的過往與無奈之現實做對比。D.后詩中“塞上”句用“長城”的典故自比,該句意在表明作者想為國立功的昂揚之志。(2)兩首詩尾聯均談到了諸葛亮,試分析兩詩尾聯所表達的情感的異同。【解答】(1)D.“該句意在表明作者想為國立功的昂揚之志”錯,作者曾以國家的塞上長城自許,希望能為國御敵立功,不料愿望尚未實現,表明其壯志難酬的憤懣不平。故選:D。(2)《書憤》尾聯“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意思是:出師表真可謂名不虛傳,有誰像諸葛亮鞠躬盡瘁,率三軍復漢室北定中原!贊揚了諸葛亮自請北伐、討賊報國的誠志,表達了詩人欲學諸葛亮出師北伐,殺敵報國,收復失地的愛國情懷。用典明志,諸葛堅持北伐,雖“出師一表真名世”,但終歸名滿天宇,“千載誰堪伯仲間”。贊美諸葛亮千載而下,無人可與相提并論。詩人用典意在貶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詩人通過諸葛亮的典故,暗諷批判了南宋朝廷茍安偷生,不思北伐,表達了自己追慕先賢的業績,表明自己施展抱負的愛國熱情。《病起書懷》尾聯“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意思是:諸葛孔明的傳世之作《出師表》忠義之氣萬古流芳,深夜難眠,還是挑燈細細品讀吧。采用諸葛亮自請北伐典故,贊揚了諸葛亮討賊報國的誠志,抒發了詩人的愛國情懷。可收復河山對于詩人來說毫無辦法,只能獨自一人挑燈細看諸葛亮的傳世之作,希望皇帝能早日悟出“出師一表通古今”的道理。尾聯以詩人挑燈夜讀《出師表》作結,表現了詩人想要收復失地的迫切心情和憂國憂民的深沉情感。總之,這兩首詩都用提到了《出師表》,并給予極高的評價,都用《出師表》諸葛亮自請北伐的典故,表達了詩人欲學諸葛亮出師北伐,殺敵報國,收復失地的愛國情懷。但是用典抒發的情感也有不同之處:《書憤》的尾聯暗諷批判了南宋朝廷茍安偷生,不思北伐。《病起書懷》的尾聯表達了詩人想要收復失地的追切心情和憂國憂民的深沉情感。答案:(1)D(2)同:都給予了《出師表》極高的評價,都贊揚了諸葛亮自請北伐、討賊報國的誠志,表達了詩人欲學諸葛亮出師北伐,殺敵報國,收復失地的愛國情懷。異:①《書憤》一詩尾聯暗諷批判了南宋朝廷茍安偷生,不思北伐。②《病起書懷》一詩尾聯表達詩人想要收復失地的迫切心情和憂國憂民的深沉情感。譯文:第一首:病體虛弱消瘦,以致紗帽帽沿都已寬松,不受重用只好客居在與之相隔萬里的成都江邊。職位低微卻從未敢忘記憂慮國事,即使事情已經商定,也要等到有了結果才能完全下結論。希望天地神靈保佑國家社稷,北方百姓都在日夜企盼著君主御駕親征收復失落的河山。諸葛孔明的傳世之作《出師表》忠義之氣萬古流芳,深夜難眠,還是挑燈細細品讀吧。第二首:年輕時哪里知道世事如此艱難,北望中原,收復故土的豪邁氣概堅定如山。記得在瓜州渡痛擊金兵,雪夜里飛奔著樓船戰艦。秋風中跨戰馬縱橫馳騁,收復了大散關捷報頻傳。自己當年曾以守城大將檀道濟來自我期許,到如今鬢發已漸漸變白,盼恢復都城已成空談。出師表真可謂名不虛傳,有誰像諸葛亮鞠躬盡瘁,率三軍復漢室北定中原!賞析:第一首:這首詩從衰病起筆,以挑燈夜讀《出師表》結束,所表現的是百折不撓的精神和永不磨滅的意志。其中“位卑”句不但使詩歌思想生輝,而且令這首七律警策精粹、靈光獨具,藝術境界拔人一籌。全詩表達了詩人的愛國情懷以及憂國憂民之心。起句兩句“病骨支離紗帽寬,孤臣萬里客江干”敘事、點題,是詩人詩文自身的寫照“紗帽寬”,一語雙關,既言其病后瘦損,故感帽沿寬松。也暗含被貶官之意,寫出了現實,縱使有滿腔報國之志,也只能身處江湖之遠,客居江邊,無力回天,心中的痛苦與煩惱可見一斑。三四句“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為全篇的主旨所在,其中“位卑未敢忘憂國”同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意思相近,它的主旨就是熱愛祖國。這兩句使我們看到詩人高尚的人格和一顆忠心愛國的赤子之心。正因為詩人光明磊落、心地坦蕩,所以他對暫時遭遇的挫折并不介意。他堅信歷史是公正的,是一定會對一個人做出恰如其分的評價的。但是詩人并沒有局限于抒寫自己的情懷,而是以國家的大事為己任。五六句“天地神靈扶廟社,京華父老望和鑾”宕開一筆,抒寫了對國家政局的憂慮同時呼吁朝廷北伐,重返故都,以慰京華父老之望。在這里詩人寄托了殷切的期望:但愿天地神靈扶持國家,使廣大民眾脫離戰火,安樂昌盛。最后兩句“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采用典故抒發了詩人的愛國情懷,可收復河山對于詩人來說毫無辦法。只能獨自一人挑燈細看諸葛亮的傳世之作,希望皇帝能早日悟出“出師一表通古今”的道理。此詩貫穿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表現了中華子民熱愛祖國的偉大精神,揭示了百姓與國家的血肉關系。“位卑未敢忘憂國”這一傳世警句,是詩人內心的真實寫照,也是歷代愛國志士愛國之心的真實寫照,這也是它能歷盡滄桑,歷久常新的原因所在。詩人想到自己一生屢遭挫折,壯志難酬,而年已老大,自然有著深深的慨嘆和感傷;但他在詩中說一個人蓋棺方能論定,表明詩人對前途仍然充滿著希望。第二首:全詩緊扣住一“憤”字,可分為兩部分。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壯年時期的豪情壯志和戰斗生活情景,其中頷聯擷取了兩個最能體現“氣如山”的畫面來表現,不用一個動詞,卻境界全出,飽含著濃厚的邊地氣氛和高昂的戰斗情緒。后四句抒發壯心未遂、時光虛擲、功業難成的悲憤之氣,但悲憤而不感傷頹廢。尾聯以諸葛亮自比,不滿和悲嘆之情交織在一起,展現了詩人復雜的內心世界。這首詩意境開闊,感情沉郁,氣韻渾厚。“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追敘自己早年的宏圖大志和氣壯如山的愛國熱情。既有對世時艱難的慨嘆,又有對自己當年抗金復國的壯心豪氣的袒露。作者青年時就立下了“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宏愿。孝宗即位后,陸游曾向他陳述了有關定都、備戰和革新政治的建議,使得朝廷主戰氣氛甚濃。隆興二年春,陸游積極支持愛國將領張浚北伐,符離之役失利,朝中主和勢力日熾,張浚被罷免,陸游也受牽連而免了官職。乾道八年,陸游抵達南鄭,在四川宣撫使王炎幕下任干辦公事兼檢法官,八個多月的從軍生涯是他一生中身臨前線最寶貴的時光,他身穿戎裝,斗志昂揚地馳騁在西北國防前線。他考察了南鄭一帶的山川形勢和民情風俗,形成了他的“卻用關中作本根”(《山南行》)的戰略思想,積極向王炎陳“進取之策”,但南宋朝廷無法容忍他策劃北伐的活動。最后王炎被朝廷召回,幕府也被撤散,陸游殷切收復中原的主張成為泡影,他的內心非常失望和苦悶但愛國熱情并沒有消減。“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二句,寫作者在鎮江前線時,雪夜遙望瓜洲渡口宋軍高大戰艦;在南鄭前線上,乘秋風,跨鐵馬,奔馳在大散關道上。這是陸游親歷的兩次難以忘懷的抵抗金兵戰斗。“瓜洲渡”在江蘇省揚州市南面的瓜洲鎮,此事指宋孝宗隆興二年,陸游任鎮江通判,勸說支持張浚用兵,準備北伐事。“大散關”在今陜西寶雞市西南,是當時宋金的邊界,此事指宋孝宗乾道八年,陸游做王炎幕僚,曾籌劃恢復中原大計,領軍隊強渡渭水,策馬直驅大散關前線與金人作戰。作者采用列錦手法,兩句用六個名詞簡潔卻巧妙地寫出了戰斗的情形和作者想抗金殺敵的心情。宋朝的軍隊曾經在東南瓜洲渡和西北的大散關打敗過金兵,一處是在冬天,一處在秋天!一次是兵船作戰,一次是馬隊交鋒。作者在追述早年的快意征戰生活,流露出抗金復國的豪情壯志。“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歲月不居,壯歲已逝,志未酬而鬢先斑,這在赤心為國的詩人是日夜為之痛心疾首的。陸游不但是詩人,他還是以戰略家自負的。可惜畢生未能一展長材。“切勿輕書生,上馬能擊賊”(《太息》)“平生萬里心,執戈王前驅”(《夜讀兵書》)是他念念不忘的心愿。“塞上長城”句,詩人用劉宋名將檀道濟典明志。以此自許,可見其少時之磅礴大氣,捍衛國家,揚威邊地,舍我其誰。然而,如今詩人壯志未酬的苦悶全懸于一個“空”字。大志落空,奮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攬鏡自照,卻是衰鬢先斑,皓首皤皤。兩相比照,滿是悲愴。這一結局,非詩人不盡志所致,非詩人不盡力所致,而是小人誤人,世事磨人。作者有心而天不予。悲愴便為郁憤。“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尾聯亦用典明志。諸葛堅持北伐,雖“出師一表真名世”,但終歸名滿天宇,“千載誰堪伯仲間”。千載而下,無人可與相提并論。很明顯,詩人用典意在貶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復中原之志亦將“名世”。詩人在現實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將渴求慰藉的靈魂放到未來,這自然是無奈之舉。而詩人一腔郁憤也就只好傾泄于這無奈了。通過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賢的業績,表明自己的愛國熱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諸葛亮,施展抱負。回看整首詩歌,可見句句是憤,字字是憤。以憤而為詩,詩便盡是憤。全詩除了巧用典故,還巧作對比,一處是理想與現實作對比,本希望大家能同心同德抵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臨時雇傭房屋合同范例
- 公章使用合同樣本
- 交學費合同標準文本
- 生態教育在幼兒園的課程設計計劃
- 建立高效的財務團隊協作機制計劃
- 農村光伏合同標準文本
- 企業所有合同樣本
- ktv采購合同樣本
- 冰柜鋪貨合同樣本
- 個人正規居間合同范例
- 護理質量與安全分析匯報
- 生物質能源綜合利用項目可行性分析報告
- 《印度文化與歷史:大學人文課程教案》
- 老年防詐騙知識講座課件
- 湖北省部分高中聯考協作體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物理試卷(含答案)
- 中學2021年秋季開學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及要求4篇
- DB33-T 1411-2024 水利工程文化融合導則
- 檔案管理制度培訓宣貫
- 農機質量跟蹤調查表
- 刑民交叉案件的司法認定
- 【MOOC】《學術交流英語》(東南大學)章節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