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地區(含周邊)重點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聯考語文試題_第1頁
浙江省杭州地區(含周邊)重點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聯考語文試題_第2頁
浙江省杭州地區(含周邊)重點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聯考語文試題_第3頁
浙江省杭州地區(含周邊)重點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聯考語文試題_第4頁
浙江省杭州地區(含周邊)重點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聯考語文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絕密★考試結束前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中杭州地區(含周邊)重點中學高一年級語文學科試題考生須知:1.本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2.答題前,在答題卷指定區域填寫班級、姓名、考場號、座位號及準考證號并填涂相應數字;3.所有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卷上,寫在試卷上無效;4.考試結束后,只需上交答題卷。一、現代文閱讀(34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春天萬物復蘇,面對爛漫春光,有人在“紅杏枝頭”品味春意,于“拂堤楊柳”陶醉氤氳春霧,有人卻語竭詞窮、詞不達意,停留在“哇”“超贊”的簡單感嘆。盡管眾人眼中的景色“遠近高低各不同”,但網絡語言風靡、文化內涵缺失的現象,不經意間影響著越來越多人的日常交流和情感表達。漢語博大精深、自成一體,在表達上有簡潔生動、意蘊深長的特點。不說古詩詞,單說日常用語就是如此,比如,單就一個“笑”字,就有前仰后合的大笑、勉為其難的苦笑、忍俊不禁的微笑、尖酸刻薄的嘲笑等區分,僅形容笑聲就有“哈哈”“嘻嘻”“嘿嘿”“咯咯”“呵呵”“撲哧”等區別??梢哉f,多樣的表達折射出多重情感,反映著多彩生活。而善用語言,不僅可以更好地說出個人的故事、自己的想法,而且能夠以百花齊放的語言實踐,營造豐富多元的文化氛圍。然而,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76.5%的受訪者感覺自己的語言越來越貧乏,主要表現在不會用復雜、微妙且精確的修辭,以及基本不會引用乃至創作詩句。正如網友所說,“有時候腦子里想一件事,無法很利索、飽滿地說出來”,越來越多的人習慣使用一套固定句式或者很多夸張的語氣詞,看似個性實則雷同,既鈍化了豐富多彩的表達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滯了吐故納新的文化積累。是我們的語言貧乏了嗎?并不盡然。從存量上來說,我們詞匯、句子、典故等語料的多少,可能并沒有太大變化。從增量上說,網絡語言等已有新的迅猛增加。與其說語言貧乏,不如說是表達上的一種偏愛。語言嬗變的風向,也是時代發展的走向?;ヂ摼W時代爭分奪秒,自然要求更直接的信息、更簡潔的表達,信息洪流的湍急,也讓同質化信息唾手可得,隨手復制粘貼稱得上高效。網絡語言所創造的大量流行詞、新句式、新修辭,在簡化語言的同時也為其注入了鮮活的生命力和時代感,因此,古詩成語也好,網絡用語也罷,都是表情達意的方式,都蘊含著語言的力量。語言的活力來自常用常新。在一個新詞匯層出不窮的時代,準確說出所思所想,比不假思索套用流行詞匯更有價值。很多時候,網絡用語的風頭正盛只是暫時的,真正擁有生命力的語言總會在時間的沉淀下大浪淘沙。只有直面內心感受的差異化表達,才能生機勃勃、經久不衰,造就語言的經典。更進一步看,身處網絡時代和自媒體時代,我們或許更需要“咬文嚼字”。一段時間以來,從教科書上的“姥姥”“外婆”的稱謂之爭,到“遠上寒山石徑斜”“鄉音無改鬢毛衰”等詩詞的古音討論,如今的語言生活空前活躍也空前復雜,在語言的吐故納新中,倒映著傳統與現代的激蕩、文化與生活的互動。如何對待語言、如何更好表達,其實也是如何善待文化、對待生活。語言是文化的載體,用豐富的表達去認清自我、認識生活,在創新與守正的辯證中感悟過去、探索未來,語言的河流就會奔騰不息,交流與溝通就能心心相印。(選自盛玉雷《善用我們的語言寶庫》,有刪改)材料二:近日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超過半數的受訪青年認為自己在過去幾年中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有所下降。同時伴有詞匯量不足、表達方式單調等問題?;ヂ摼W時代,知識普及變得輕而易舉,而“詞窮”現象也相伴而生。在語言和文字表達的背后,隱藏著人們的思維和認知。通過有效的溝通交流,我們可以深入了解彼此的想法和感受,建立更加緊密和諧的人際關系。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語言承載著民族的文化基因,是維系文化凝聚力的基石。然而,“詞窮”現象對傳統文化構成沖擊,使個體表達方式變得粗劣,長此以往,帶來的是對民族文化的沉重打擊。“詞窮”現象應當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與深刻反思。針對年輕群體所面臨的這一困境,我們必須采取多種途徑進行引導。其中,提升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的最佳途徑便是廣泛閱讀、深入閱讀。通過系統的學習和不斷的實踐,我們可以促進思維與語言表達能力的和諧共生,實現二者的相互促進。在信息時代,盡管快速瀏覽成為常態,但我們絕不能忽視深度閱讀的價值。對于經典之作,唯有細細品味、反復琢磨,方能領悟其中的真諦,洞察書中的深刻哲理。閱讀需要持之以恒,利用零碎時間進行閱讀,積少成多,逐步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夯實語言文字基礎。(選自廣紅《拿什么拯救“詞窮”》,有刪改)1.下列對材料一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影響人們日常交流和情感表達的根本原因是網絡語言的風靡、文化內涵的缺失。B.無論古詩詞還是日常用語,都體現了漢語在表達上簡潔生動、意蘊深長的特點。C.人們習慣趨同使用固定句式,既鈍化了人的表達方式,也阻滯了文化的積累。D.真正經典的語言是生機勃勃、經久不衰的,是經得起時間的沉淀和篩選的。2.根據兩則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A.要想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豐富文化的多元性,材料一認為要善于運用語言。B.網絡語言既簡化了語言,又具有鮮活的生命力和時代感,蘊含著語言的力量。C.兩則材料都提及超過一半的國人認為自己的語言越來越缺乏,表達能力也有所下降。D.兩則材料都認為廣泛閱讀能豐富自身的語言體系,從而徹底解決“詞窮”的問題。3.根據材料內容,以下不能改善“詞窮”現象的一項是(3分)A.對“你好”“久違”等寒暄方式進行探討。B.高一學生研討“鹿柴”中“柴”的讀音。C.明清兩朝的科舉考試采用八股文體。D.《紅樓夢》中的賈寶玉品讀《西廂記》。4.梳理概括材料二的行文脈絡。(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最近,“抽象”一詞在社交媒體中高頻出現?!俺橄蟆痹拘稳莶荒芫唧w體驗到的事物。在網絡社區和論壇中,“抽象”用來形容某些人或事物的行為、言論或形象非常奇特,難以理解,甚至有些“神秘莫測”。年輕人故意用它來達到幽默、諷刺或者考驗他人理解能力的目的。請結合材料一分析“抽象”這一網絡熱詞流行的原因。(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風箏仙女鐵凝①家居市區的邊緣,樓房前邊是一大片農民的菜地。憑窗而立,眼前地闊天高,又有糞味兒、水味兒和土腥味兒相伴,才知道你每天吃下去的確是真的糧食,喝下去的也確是活的水。②我們不必擔心再會有房子遮擋拋向遠處的視線了。有消息說市政建設部門規劃了菜地,這片菜地將變成一座公園。這使我們在僥幸的同時,又覺出一點兒失落,公園對于一座城市算不上什么奇跡,而一座城市能擁有一片菜地才是格外地不易。公園與生俱來地有一種刻意招引市民的氣質;菜地可沒打算招誰,菜們自管自安穩地在泥土里成長。③通常,四周的居民會在清晨和傍晚沿著田間土路散步,或者小心翼翼地踩著壟溝背兒在菜畦里穿行。只在正月里,當糞肥在地邊剛剛備足、菜地仍顯空曠、而頭頂的風已經變暖了的時候,才有人在開闊的地里撒歡兒似的奔跑,人們在這里放風箏。④我的風箏實屬普通,價格也低廉,才兩塊五毛錢。這是一個面帶村氣的“仙女”,鼻梁不高,嘴有點鼓;一身的粉裙子黃飄帶,胸前還有一行小字,“河北邯鄲沙口村高玉修的風箏”“批發優惠”什么的。如此說這“仙女”的扎制者,便是這位名叫高玉修的邯鄲農民了。雖說這位高玉修描畫“仙女”的筆法粗陋幼稚,選用的顏料也極盡單調,但我相中了它。使我相中這風箏的,恰是“仙女”胸前的這行小字。它那表面的商業味道終究沒能遮住農民高玉修骨子里的那點兒拙樸。他這種口語一般直來直去的句式讓我決定,我就要這個“仙女”。⑤傍晚之前該是放風箏的好時光,太陽明亮而不刺眼,風也柔韌并且充滿并不野蠻的力。舉著我的“仙女”,小跑著將她送上天空,近處有放風箏的鄰人鼓勵似地督促著我:“放線呀快放線呀,多好的風啊……”⑥【甲】放線呀放線呀快放線呀,多好的風?。、哌@熱情有力的鼓動在我耳邊呼嘯,在早春的空氣里洋溢,絲線從手中的線拐子上撲簌簌地滑落著,我回過頭去仰望長天的“仙女”,快速而小心地松著手中的線,一時間只覺得世上再也沒有比這“風箏仙女”更像“仙女”的東西了。她那一臉的村氣忽然被高遠的藍天幻化成了不可企及的神秘;她那簡陋的衣裙忽然被風舞得格外絢麗、飄逸;她的態勢忽然就呈現出一種怡然的韻致。放眼四望,天空正飛翔著黑的燕子褐的蒼鷹,花的蝴蝶銀的巨龍……為什么這些紙扎的玩藝兒一旦逃離了人手,便會比真的還要逼真?就好比天上的風給了它們人間所不解的自在的靈魂,又仿佛只有在天上,它們才會找到獨屬自己的活生生的呼吸。⑧【乙】放線呀放線呀快放線呀,多好的風啊!⑨有些時候,在我們這尋常的風箏隊伍里,也會出現一些不同尋常的人。一輛“奧迪”開過來了,車上下來兩三個衣著時髦的男女,簇擁著一位手戴鉆戒的青年。青年本是風箏的主人,卻樂于兩手空空——自有人跟在身后專為他捧著風箏。那風箏是條巨大而華貴的“蜈蚣”,聽說由山東濰坊特意訂制而來,那線拐是一種結構復雜的器械,滑輪和絲線都閃著高貴的銀光。“鉆戒”站在地邊打量天上,一臉的不屑,天上正飛著我的“仙女”和鄰人的“燕子”。他從兜里摸出煙來,立刻有人為他點燃了打火機。一位因穿高跟鞋而走得東倒西歪的女士,這時正奔向“鉆戒”,趕緊將一聽“椰風”送到他手里。好不氣派的一支隊伍,實在把我們給“震”了。⑩然后那“蜈蚣”緩緩地迎風而起了,確是不同凡響地好看。四周爆發出一片叫好聲,善意的人們以這真誠的叫好原諒了“鉆戒”不可一世的氣焰。我卻有點為“鉆戒”感到遺憾,因為他不曾碰那“蜈蚣”,也不曾碰一碰風箏線,只在隨員替他將“蜈蚣”放上藍天之后,他才從他們手中接過線盒拎住。他那神情不像一個舵手,更像一個被大人嬌縱的孩童。?這時我想起一個愛放風箏的同事。他曾告訴我,小時候在鄉下時,糊風箏買不起線,就用家里沒有用的碎棉線一段段接起來,代替風箏線。線的接頭太多,也不結實。有一次他的風箏正在天上飛著,線斷了,風箏隨風飄去,他就跑著追。為了那個風箏,他一口氣跑了七八里地。?我知道我開始走神兒,我的風箏線就在這時斷掉了。風把“仙女”兜起又甩下,“仙女”搖擺著身子朝遠處飄去。天色已暗,我開始追趕我的“仙女”,越過腳下的糞肥,越過無數條壟溝和畦背,越過土路上交錯的車轍,也越過“鉆戒”們不以為然的神色。我堅持著我的追趕,只因為這純粹是“仙女”和我之間的事,與別人無關。當暮色蒼茫、人聲漸稀時,我終于爬上一座豬圈,在圈頂找到了歪躺在上邊的“仙女”。我覺得這“仙女”本是我失散已久的一個朋友,這朋友有名有姓,她理應姓高,與邯鄲沙口村那個叫做高玉修的農民是一家人。?大而圓的月亮突然就沉甸甸地懸在了天空,在一輪滿月的照耀下,我在想究竟什么叫做放風箏。我不知道。但是,有了風箏的斷線,有了“仙女”的失蹤,有了我追逐那“仙女”的奔跑,有了我的失而復得,我方才明白,歡樂本是靠我自己的雙腳,靠我自己貨真價實的奔跑到達我心中的;聯接地上人類和天上“仙女”之間那和平心境的,其實也不是市場上出售的風箏線。(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第二段作者用“僥幸”與“失落”等詞來表現人們聽說這片菜地將變成公園時的矛盾心理。B.“我”買下仙女風箏,是因為“我”從“口語一般直來直去”的廣告中看出扎制者的拙樸。C.“我”用“鉆戒”“蜈蚣”代稱青年人和他的風箏,表達對被物質享受包裹的青年人的厭惡。D.文章末段“突然”一詞直觀地寫出了時間的推移變化,也表現出我追風箏時心無旁騖的狀態。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賞析,不正確的是(3分)A.文章第一段使用第二人稱“你”,更能激起讀者對自然原始的鄉土生活的情感共鳴。B.文章第七段使用設問句式,自問自答,引發了讀者對天上風箏“自在的靈魂”的關注。C.作者運用比喻手法,把風箏仙女神秘的臉、飄逸的衣服、怡然的態勢描摹得細膩而豐富。D.甲、乙兩句獨立成段,構成間隔反復,充分表達“我”在放風箏時逐漸高漲的歡悅情緒。8.請簡要分析?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讀書小組要為此文寫一則文學短評。經討論,提出一組關鍵詞:風箏·生活·快樂。請圍繞關鍵詞寫出你的短評思路。(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題。材料一: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圣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節選自韓愈《師說》)材料二:圣人之道,有趨其名而好之者,有安其實而樂之者。韓愈之于圣人之道蓋亦知好其名矣而未能樂其實何者?其為論甚高,其待孔子、孟軻甚尊,而拒楊、墨、佛、老甚嚴。此其用力,亦不可謂不至也。然其論至于理而不精,支離蕩佚,往往自叛其說而不知。昔者宰我、子貢、有若更稱其師,以為生民以來未有如夫子之盛,雖堯舜之賢,亦所不及。其尊道好學,亦已至矣。然而君子不以為貴,曰:宰我、子貢、有若,智足以知圣人之污而已矣。若夫顏淵豈亦云爾哉!蓋亦曰“夫子循循焉善誘人”。由此觀之,圣人之道,果不在于張而大之也。(節選自蘇軾《韓愈論》)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韓愈之于A圣人之道B蓋亦知C好其名矣D而未能樂E其實F何者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巫醫,古代巫和醫不分,巫主要以祝禱、占卜等為業,也為人治病。B.乃,竟然,與《桃花源記》中“乃不知有漢”的“乃”意思相同。C.樂,熱愛,與《醉翁亭記》中“山水之樂”的“樂”意思相同。D.堯舜,傳說中父系氏族社會后期的部落聯盟領袖,都是賢明君主。1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韓愈通過“古之圣人”與“今之眾人”的對比,強調是否尊師重道是圣愚分野的關鍵。B.材料一使用的句式變化多樣,語氣也有所不同,如“其可怪也歟!”是質疑的語氣。C.蘇軾認為韓愈對儒家學說極為推崇,研究學術也極盡心,但他的言論有思想卻不精深。D.蘇軾認為對待“圣人之道”,應像顏淵那樣“安其實而樂之”,即心契于學說的實質。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由此觀之,圣人之道,果不在于張而大之也。(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蘇軾曾評價韓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潮州韓文公廟碑》),而在材料二中蘇軾卻批評他“未能樂其實者”,這是否矛盾?請結合材料二加以分析。(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15-16題。初入淮河四絕句①(其一)楊萬里船離洪澤岸頭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②方是遠,中流以北即天涯!【注】①宋孝宗淳熙十六年十二月冬,金人派遣大使來南宋賀歲,楊萬里受命前往迎接金朝派來的“賀正使”(互賀新年的使者),此詩就寫于北行途中。②桑乾,即永定河上游的桑乾河,唐代這里是北方漢族和少數民族的交接處。唐代詩人雍陶《渡桑乾水》一詩有“南客豈曾諳塞北,年年唯見雁飛回”之句,表示過了桑乾河才是中國的“塞北”的意思。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前兩句交代了作者出使的行程和方式,寫出了詩人楊萬里面對淮河時心理上獨特的變化。B.第三句作者說“何必”,似乎是不滿于前人的看法,其實是直接抒發了詩人對現狀的感受。C.“天涯”原指極遠之地,本詩用以指宋、金以淮河為界的邊境線,強調了淮河的邊界意義。D.全詩文字通俗簡潔,意蘊豐富深厚,達到了詩人所追求的“詩已盡而味方永”的藝術境界。16.請結合全詩分析“意不佳”的多重意蘊。(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6分)(1)曹操在《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仿用《管子·形勢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表示自己渴望多納賢才。(2)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由夢境轉入現實的過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自然界鳥類的啼鳴有時會引發人們的多重思緒,這在唐宋詩詞中屢見不鮮。如《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語言文字運用(21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0分)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8-20題。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__________________”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癬_________________”,則雪月梅的冬宵三友,會合在一道,在調戲酒姑娘了?!癬_________________”,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靜后的景況。“__________________”,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樣喜歡弄雪的村童來報告村景了。詩人的詩句,也許不盡是在江南所寫,而做這幾句詩的詩人,也許不盡是江南人,但假了這幾句詩來描寫江南的雪景,豈不直截了當,比我這一枝愚劣的筆所寫的散文更美麗得多?(節選自郁達夫《江南的冬景》)18.請在文中橫線處依次填入恰當的詩句,下列排序最恰當的一組是(3分)①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②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③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④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④③② D.③①②④19.下列句子中的“假”與文中加點的“假”,含義相同的一項是(3分)A.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B.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C.臣聞之,敵不可假,時不可失。D.十旬休假,勝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滿座。20.這一段文字沒有直接寫雪,而是引用了大量詩文來寫雪。試分析引用的效果。(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小題共3題,11分)閱讀下面文字,完成21-23題。如果你是資深游戲玩家,一定對《黑神話:悟空》滿懷期待;即便你對游戲產業__________,可能也知道在該領域,這款游戲實現了突破?!逗谏裨挘何蚩铡芬唤浬暇€就火遍全網,精美的畫面與極高的可玩性,讓人們贊不絕口。在注重表面精致的同時,這款游戲也極具深厚的文化底蘊。為了再現《西游記》原著中的建筑,技術人員走遍我國大江南北,建立了中國首個古建筑虛擬資產庫,而游戲中隨處可見的奇觀也讓全球玩家對中國文化__________。于是,越來越多的外國人被游戲吸引,開始去了解《西游記》和一些相關的文化。就此,中國文化走出了國門,讓更多的人了解了中國文化。如今,我國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際形勢風云變幻,我國科技雖發展迅速,但相較頂尖國家,仍有差距。而作為第九藝術的游戲,相較于書籍,有著精良的動態畫面,給人以最直觀的視聽感受;相比于電影,有著各式各樣的交互機制,給人以更加自由且沉浸的欣賞體驗。游戲雖以科技為載體,講得卻是具有溫度的文化故事,這無疑是推動科技進步、實現文化創新的最好媒介??梢哉f,①不僅《黑神話:悟空》的爆火推動我國芯片事業進步,②賦予其無限廣闊的應用前景,③還激勵了外國人的興趣,④吸引他們了解、熱愛、宣傳中國文化,⑤實現了文化輸出??芍^是在科技與文化方面的“雙贏”。21.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兩處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4分)序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為____________________序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為____________________23.生活中,游戲總給人一種玩物喪志的刻板印象。隨著最近發行的游戲《黑神話:悟空》的爆火,不少人表示游戲未必是玩物喪志。請結合材料,聯系生活實際談談你的看法。(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寫作(60分)24.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斜杠青年,指的是一群不再滿足專一職業,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多元生活的人群。有人認為在職業選擇中,比起多元的職業生活,我們或許更應倡導擇一事終一生的專一。對此你有什么看法?請寫一篇文章表達你的認識與思考。要求:①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襲;③不得泄露個人信息;④不少于800字。答案及簡析一、現代文閱讀(一)現代文閱讀Ⅰ1.答案:A簡析:網絡語言風靡、文化內涵缺失是影響人們日常交流和情感表達的現象,而非根本原因,A選項錯誤。B選項,材料一提到“漢語博大精深、自成一體,在表達上有簡潔生動、意蘊深長的特點。不說古詩詞,單說日常用語就是如此”,可判斷正確;C選項,根據“越來越多的人習慣使用一套固定句式或者很多夸張的語氣詞,看似個性實則雷同,既鈍化了豐富多彩的表達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滯了吐故納新的文化積累”可判斷正確;D選項,由“只有直面內心感受的差異化表達,才能生機勃勃、經久不衰,造就語言的經典”可判斷正確。2.答案:A簡析:材料一明確指出“善用語言,不僅可以更好地說出個人的故事、自己的想法,而且能夠以百花齊放的語言實踐,營造豐富多元的文化氛圍”,A選項正確。B選項,材料一提到“網絡語言所創造的大量流行詞、新句式、新修辭,在簡化語言的同時也為其注入了鮮活的生命力和時代感,因此,古詩成語也好,網絡用語也罷,都是表情達意的方式,都蘊含著語言的力量”,但并沒有強調網絡語言更具優勢,B選項錯誤;C選項,材料一提到“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76.5%的受訪者感覺自己的語言越來越貧乏”,材料二提到“超過半數的受訪青年認為自己在過去幾年中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有所下降”,并非都提及超過一半的國人,C選項錯誤;D選項,材料二認為廣泛閱讀能改善“詞窮”現象,但并沒有說能徹底解決,D選項錯誤。3.答案:C簡析:A選項,對日常寒暄方式的探討有助于豐富語言表達,可改善“詞窮”現象;B選項,研討詩詞讀音能增加語言文化內涵,可改善“詞窮”現象;C選項,明清科舉采用八股文體,形式僵化,不利于語言的創新和豐富,不能改善“詞窮”現象;D選項,閱讀經典作品能提升語言素養,可改善“詞窮”現象。4.答案:首先提出超過半數受訪青年認為自己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下降且存在“詞窮”現象;接著闡述“詞窮”現象對人際關系、民族文化的不良影響;最后強調要重視“詞窮”現象,通過廣泛閱讀提升語言文字應用能力,促進思維與語言表達能力的和諧共生。簡析:材料二先指出調查數據顯示的問題,接著從語言背后的思維認知層面分析“詞窮”的影響,最后提出解決問題的途徑。5.答案:①網絡時代要求更直接的信息、更簡潔的表達,“抽象”一詞簡潔地形容了某些難以理解的事物或行為,符合網絡表達需求;②網絡語言追求鮮活的生命力和時代感,“抽象”被賦予新的含義,用于幽默、諷刺或考驗他人理解能力,具有創新性,為語言注入了新活力;③年輕人在網絡交流中追求個性和差異化表達,“抽象”一詞能幫助他們達到這一目的,滿足了年輕人在特定社交語境中的表達需要。簡析:結合材料一,從網絡時代的表達特點、網絡語言的特性以及年輕人的表達需求等方面分析“抽象”一詞流行的原因。(二)現代文閱讀Ⅱ6.答案:C簡析:“我”用“鉆戒”“蜈蚣”代稱青年人和他的風箏,主要是為了突出其物質享受和與普通放風箏者的不同,并非表達厭惡,C選項錯誤。A選項,根據“這使我們在僥幸的同時,又覺出一點兒失落”可判斷正確;B選項,由“它那表面的商業味道終究沒能遮住農民高玉修骨子里的那點兒拙樸。他這種口語一般直來直去的句式讓我決定,我就要這個‘仙女’”可判斷正確;D選項,“突然”一詞寫出了時間變化的突然性,也表現出“我”追風箏時的專注,D選項正確。7.答案:C簡析:文章第七段把風箏仙女的變化進行了描寫,但并沒有運用比喻手法,C選項錯誤。A選項,第二人稱“你”能拉近與讀者的距離,激發情感共鳴,A選項正確;B選項,設問句引發讀者對風箏“自在的靈魂”的思考,B選項正確;D選項,甲、乙兩句獨立成段的反復,增強了放風箏時歡悅情緒的表達,D選項正確。8.答案:①內容上,補充了同事小時候放風箏的經歷,豐富了文章內容,展現了不同的風箏故事;②結構上,與前文“鉆戒”放風箏的場景形成對比,突出了不同人放風箏的不同態度和方式;③主題上,通過同事對風箏的熱愛,進一步深化了文章關于風箏與快樂、生活關系的主題,強調了對風箏的熱愛不取決于物質條件。簡析:從內容、結構、主題三個方面分析該段在文中的作用。9.答案:①風箏是貫穿全文的線索,文章圍繞“我”放風箏、追風箏展開,通過風箏展現了不同人物的生活狀態和情感世界;②生活在文中體現在多個方面,如城市與鄉村的生活場景、不同階層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及人們對生活的態度等,風箏與這些生活元素相互交織,反映出生活的多樣性;③快樂是文章的情感主旨之一,“我”放風箏時感受到的歡悅、追風箏過程中的執著以及失而復得的喜悅都體現了快樂,這種快樂源于對生活的熱愛和對風箏所代表的自由、美好的追求,風箏成為連接生活與快樂的重要紐帶。簡析:圍繞“風箏?生活?快樂”三個關鍵詞,分別闡述其在文中的體現以及相互關系。二、古代詩文閱讀(一)文言文閱讀10.答案:BDF簡析:這句話的意思是“韓愈對于圣人之道,大概也只是知道喜好它的名聲罷了,而未能樂于它的實質,為什么呢?”根據文意可進行斷句。11.答案:C簡析:“樂”在這里是“樂于、以……為樂”的意思,《醉翁亭記》中“山水之樂”的“樂”是“樂趣”的意思,C選項錯誤。A選項,對巫醫的解釋正確;B選項,“乃不知有漢”的“乃”是“竟然”的意思,與文中“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的“乃”意思相同,B選項正確;D選項,對堯舜的解釋正確。12.答案:B簡析:“其可怪也歟!”是感嘆的語氣,而非質疑的語氣,B選項錯誤。A選項,韓愈通過對比強調尊師重道的重要性,A選項正確;C選項,根據“然其論至于理而不精,支離蕩佚,往往自叛其說而不知”可判斷正確;D選項,由“若夫顏淵豈亦云爾哉!蓋亦曰‘夫子循循焉善誘人’。由此觀之,圣人之道,果不在于張而大之也”可判斷正確。13.答案:(1)因此學生不一定不如老師,老師不一定比學生賢能,聽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學問技藝各有專長,如此罷了。(“不必”:不一定;“賢于弟子”:比學生賢能;“攻”:學習、研究;“如是而已”:如此罷了)(2)由此看來,圣人之道,果然不在于張揚擴大它啊。(“由此觀之”:由此看來;“果”:果然;“張而大之”:張揚擴大;“之”:指代圣人之道)14.答案:不矛盾。蘇軾評價韓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是肯定韓愈在文學和倡導儒家道統方面的功績,他的文章和對儒家學說的推崇對當時和后世都有很大影響;而批評他“未能樂其實者”,是指出他在對圣人之道的理解和踐行上存在不足,其言論雖高但思想不精深,未能深入領會圣人之道的實質內涵。這是從不同角度對韓愈的評價,所以并不矛盾。簡析:先表明觀點不矛盾,然后分別闡述兩個評價的內涵及所針對的方面,說明二者是從不同角度出發的。(二)古代詩歌閱讀15.答案:B簡析:第三句“何必桑乾方是遠,中流以北即天涯!”是通過與前人看法的對比,委婉地抒發了詩人對國土淪陷的悲憤之情,而非直接抒發對現狀的感受,B選項錯誤。A選項,前兩句對行程和心理變化的分析正確;C選項,對“天涯”含義的解釋正確;D選項,對全詩藝術境界的評價正確。16.答案:①國土淪陷的悲憤。南宋與金以淮河為界,淮河以北大片國土淪陷,詩人出使途中看到淮河,心中涌起對國家分裂的悲痛。②對南宋朝廷偏安的不滿。詩人用“何必桑乾方是遠,中流以北即天涯!”表達了對南宋朝廷茍安于淮河以南,不思收復失地的不滿情緒。③對中原地區的思念?;春映蔀檫吔?,使詩人意識到中原地區難以到達,引發了對中原故土的思念之情。簡析:從國土淪陷、朝廷偏安、思念中原等角度分析“意不佳”的多重意蘊。(三)名篇名句默寫17.答案:(1)山不厭高,海不厭深。(2)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3)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三、語言文字運用(一)語言文字運用Ⅰ18.答案:D簡析:根據詩句所描繪的情境依次判斷,“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描繪江南日暮雪景,應為首句;“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描繪雪月梅與酒的冬宵情境,應為第二句;“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描繪江南雪夜更深人靜后的景況,應為第三句;“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描繪第二天早晨村景,應為末句。所以順序為③①②④,答案選D。19.答案:B簡析:文中加點的“假”是“借助、憑借”的意思。A選項“假寐”的“假”是“假裝”的意思;B選項“以是人多以書假余”的“假”是“借給、借助”的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