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菊花的組織培養與快繁技術項目八教學終極目標能選取菊花外植體進行菊花的組織培養與快速繁殖能解決菊花組培快繁中出現的基本問題。
熟悉菊花的組培脫毒方法和流程。熟悉常用脫毒苗檢測方法。促成目標教學目標菊花是菊科菊屬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是我國的傳統名花和世界四大切花之一長期以來菊花采用分株、扦插等無性繁殖方法進行繁殖但是傳統的繁殖方法易受環境影響,繁殖周期長,隨著市場需求的急劇增加,已經不能滿足市場日益發展的需要。植物組織培養具有增殖效率高、繁殖速度快的特點,可以用較短的時間和較少的空間生產出大量的試管苗項目介紹矮縮類病毒褪綠斑駁病毒B病毒菊花番茄不孕病毒病毒種類工作任務
通過菊花的莖尖培養獲得無病植株任務1通過愈傷組織途徑或叢芽途徑獲得菊花試管苗任務2菊花試管苗生根培養
任務3實踐操作一、菊花的莖尖組織培養脫毒(一)材料選擇和消毒(二)脫毒苗培養(三)脫毒鑒定(四)移栽二、菊花的組培快繁(一)外植體材料選擇與滅菌(二)誘導、繼代培養(三)生根、移栽莖尖培養脫毒菊花脫毒苗外植體愈傷組織誘芽生根叢生芽成苗脫毒苗鑒定菊花脫毒流程圖(一)材料選擇和消毒
在溫室中選取生長健壯的菊花,剪下其莖尖段,放入無菌容器內封口。用清水反復沖洗4~5次,將洗凈的材料放到75%的酒精溶液中浸泡30s。然后用蒸餾水洗凈,再將材料放入10%的漂白粉濾液消毒8min,再用無菌水沖洗3~5次,濾紙吸干。再將材料轉入0.1%升汞溶液消毒,不低于5min,最后用無菌水沖洗3~5次,濾紙吸干。最后將材料放入無菌的三角瓶中封口待用。菊花的莖尖組織培養脫毒(二)脫毒苗培養
在超凈工作臺上將滅過菌的材料放入無菌培養皿中,用解剖針剝去可見的生長點,周圍可見的小葉在解剖鏡下只剩下1~2個葉原基,取下只有0.2~0.3mm生長點,放入提前做好的培養基中培養。
然后將裝有材料的培養基放入光照箱中進行培養。要求在黑暗或散射光下培養,溫度28℃。待培養外植體出現愈傷組織后更換培養基,對其進行繼代培養。并在光照燈下補充光照,光照強度1000~4000Lx,溫度23~25℃。待出芽后將其轉入到另外的生根培養基中促使生根。(三)脫毒鑒定
采用病毒的汁液感染法,由受檢植株上取下葉片,置于等容積(W/V)的緩沖液(0.1mol/L磷酸鈉)中,用研缽體和研桿將葉片研碎。在指示植物(一般采用萬壽菊)的葉片上滴上此溶液,觀察1周后得到結果。并統計脫毒率。待測(四)移栽
幼苗移栽前先煉苗2~3d,即移栽前先把培養基瓶的塞子打開,放在25℃左右的溫室中,增加組培苗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移栽時仔細洗去附著在幼苗上的培養基,然后移植于適宜的基質中,澆足定根水,蓋上薄膜保持溫度,避免陽光直射,并注意通風換氣,溫度控制在18~20℃。1~2周后揭掉薄膜,每隔3~5d葉面噴施營養液,1個月即可上盆或定植于田間。菊花的組培快繁(一)外植體材料選擇與滅菌
選取在脫毒實驗中成功移栽上盆而且長勢健壯的植株作為外植體母株,以培養出大量的無病植株。在外植體的選擇上,可以選取生長健壯嫩莖和葉片作為材料。流水洗去表面灰塵,在超凈工作臺用75%酒精處理20~30s,再用無菌水沖洗3~5次,轉入0.1%升汞溶液浸泡7~10min,再用無菌水沖洗4~6次,用濾紙吸干水分。(二)誘導、繼代培養
在無菌條件下,用剪刀將外植體莖段切成0.5~1cm長小段,水平放置接種;葉片切成5mm×5mm小塊,下表皮朝下水平放置接入初代培養基中,接種完成后即轉入培養室進行初代培養,培養溫度22~28℃,光強1000~4000Lx。1.間接再生途徑
莖段和葉片接種到培養基上,均可以從一周內,明顯可以看到莖段和葉片開始膨大。20d后產生愈傷組織,30d愈傷組織分化出芽。2.直接再生途徑
莖段和葉片接種到培養基上,均可以從一周內,明顯可以看到莖段和葉片開始膨大。但是20d后不產生愈傷組織,直接分化出芽。菊花再生植株(三)生根、移栽
當培養基中的植株出芽后,再將其轉入到生根培養基中,誘導其生根?;蛲ㄟ^無根嫩莖扦插生根。1.試管生根切取3cm左右無根嫩莖,轉插到1/2MS+NAA0.1培養基中,經兩周即可生根,然后移栽馴化。移栽初期保持高濕度條件,營養缽基質澆透水,取出生根的試管苗,洗掉附加在根部的培養基,用竹簽在基質上打一小孔,將幼苗插入基質中。然后家設小拱棚以保濕,隨著幼苗的生長,逐漸降低空氣濕度和基質含水量,轉為正常的管理階段。2.扦插生根
利用菊花無根嫩莖易于生根的特點,也可免去試管生根這道程序。剪取2~3cm無根苗,插植到珍珠巖或蛭石的基質中,基質事先用生根激素溶液浸透,10d后生根率可達95%~100%。菊花煉苗菊花移栽苗如何檢測脫毒苗脫毒率(效果)?一、直接檢測法
看植株的莖葉是否有該病毒所有的可見癥狀侵染后的病株表現為局部或系統花葉、皺縮、卷葉、黃化,老葉上出現紫色邊緣的褪綠斑,也有沿葉脈形成紫色羽狀班駁的,在春秋季比較明顯。病株較脫毒苗生長勢減弱,有矮化或畸形等癥狀。問題探究一草莓無病毒苗草莓有病毒苗(二)生物鑒定法1.敏感(指示)植物的概念
有些植物對病毒極為敏感,一旦感染病毒就會在其葉片乃至全株上表現特殊的病斑,這種植物稱為敏感植物或指示植物。每種病毒都有自己的敏感植物,如馬鈴薯病毒的敏感植物有千日紅、黃花煙、新葉煙,毛葉曼佗羅;草莓病毒的敏感植物有野草莓、野紅草莓;香石竹病毒的指示植物昆落阿藜、莧色藜;菊花病毒的敏感植物有矮牽牛、缸豆。2.鑒定方法(1)摩擦接種鑒定法取待檢測植物的汁液摩擦接種在各自的敏感植物上,然后視其有無病斑,來判斷是否脫除了病毒。(2)嫁接鑒定法有些病毒不是通過汁液傳播,而是通過專門介體如蚜蟲傳播,放蚜蟲咬待測植株,再將蚜蟲接種到敏感植物上,一段時間后觀察敏感植物癥狀,根據敏感植物的病癥表現來判斷是否脫除了病毒。優點:條件簡單,操作方便。缺點:只能測出病毒的相對感染力,并且只能用來鑒定靠汁液及嫁接傳染的病毒。(三)抗血清鑒定法
當動物被病毒感染或人工注射異體蛋白質時,在動物體內會產生特異的免疫球蛋白,其被稱為“抗體”,而引起形成抗體的物質(病毒或異體蛋白)稱為“抗原”。
抗體在特殊的細胞內產生,進入血液存在于血清和體液內??乖涂贵w結合的反應稱為“血清反應”,抗原和抗體結合表現出很強的特異性,即一種病毒產生的抗體只能結合該種病毒,因此用已知病毒的抗血清可以用來鑒定未知病毒的種類。這種方法靈敏度高,特異性強,是近年來抗血清鑒定方法中發展最迅速,應用最廣泛的技術。酶聯免疫吸附反應法是一種普遍采用的抗血清鑒定方法,該方法將抗原固定在酶標記板上,加入待測血清,然后在加入酶標記的抗體(酶通常是一種過氧化酶或磷酸酶),使與待測血清中已與抗原結合的特異性抗體結合,最后用分光光度計做出判斷。酶聯免疫吸附法是一種非常敏感的方法,能檢測出10-5數量級的病毒濃度。
(四)分光光度法要定量測定病毒,可以采用分光光度法。即把病毒的純品干燥、稱重,配成已知濃度的病毒懸浮液,在260nm下測其光密度,并折算成消光系數(E10.1%cm)。一般常見病毒的消光系數都可以從文獻中查出來。利用分光光度法測得的病毒濃度是指全部核蛋白的濃度。(五)電子顯微鏡鑒定法
用電鏡直接觀察經脫毒培養的葉片,檢查是否有病毒粒子存在,還可以測量病毒顆粒的大小、形狀和結構。電鏡鑒定法是一種即準確又科學的鑒定方法。
人的眼睛難以觀察小于0.1mm的微粒;普通光學顯微鏡只能看到小至200bm的微粒;電子顯微鏡能分辨0.5μm大小的病毒顆粒。優點:靈敏度高。是一種較為先進的方法缺點:需一定的設備和技術HIVSARS問題探究二
如何建立植物再生體系?建立再生體系,有直接和間接再生途徑。先在培養基上誘導外植體產生愈傷組織,再使外植體經過脫分化和再分化誘導芽,這稱為間接再生途徑。
特點:操作繁瑣、成本較高。通過最初的愈傷組織階段進一步誘導芽可能會導致營養繁殖變異和嵌合體的產生,而直接再生不定芽,稱為直接再生途徑。特點:直接再生途徑不需要設置專門誘導愈傷組織的培養基,直接誘導出芽,簡化了培養程序,節省了時間和組培費用。知識拓展菊花花瓣組織培養技術
(一)外植體的選擇和消毒
將菊花的花瓣用自來水沖洗20min,用70%的酒精浸泡30s,再用0.1%的升汞分別消毒10min,無菌水沖洗4~5次,用無菌濾紙吸干水分。(二)初代培養
在無菌條件下將花瓣切成5mm×5mm小塊,接種到MS+6-BA1.5+NAA0.1的誘導培養基上。培養條件:培養溫度為(25±2)℃,光照強度2000Lx,光照時間為12h/d,空氣相對濕度為65%左右。培養基pH值為5.8~6.0。培養25d后出現黃綠色的愈傷組織塊,誘導率高。(三)分化、繼代培養
將上步得到的愈傷組織轉接在誘導叢生芽的分化培養基MS+6-BA2.0+NAA0.1上,培養1周左右,觀察到愈傷組織表面陸續長出不定芽,繼續增殖培養達到所需芽叢數。(四)生根培養(略)課后作業1.植物組培快繁基本流程是什么?2.菊花組培成苗的形式有幾種?有何區別?3.結合當地實際,設計一種菊花組培快繁方案。謝謝!蔬菜與農作物的組織培養
一、結球甘藍的組織培養結球甘藍(Brassica
oleracea.Var.capitata.)為十字花科蕓薹屬甘藍種中的一個變種、是全國各地均有栽培的大宗蔬菜作物之一,以產量高,抗病性強,營養豐富,品質優,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保健作用而贏得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喜愛。但隨著保護地栽培的發展和甘藍反季節生產與銷售的需要,生產上急需品質更優、抗病性和適應性更強、產量更高的新品種,僅靠常規育種方法很難取得突破性進展。采用組織培養技術與常規方法相結合,就可以解決常規育種不能解決的問題。另外,甘藍組織培養還可以進行快繁良種種苗、臨時保存雄性不育材料和固定雜種優勢等,表現出明顯的技術優勢和良好的應用前景。可用于甘藍離體快繁的外植體很多,有根、花莖、葉、莖尖、幼苗的子葉和下胚軸等。
1.外植體選擇與處理將甘藍葉球剝去葉片,留下中心柱和腋芽,洗凈泥土,用自來水沖洗15~20min,用70%的酒精浸泡1~2min,再用0.2%的升汞浸泡l0~15min,然后用無菌水沖洗3次。也可以用幼苗的頂芽作外植體,消毒方法同腋芽。
2.初代培養在解剖鏡下剝離頂芽或腋芽,接種在培養基MS十IAA0.2~0.5mg/L+6-BA1.0~3.0mg/L上,置于培養室內培養。培養條件為光強1000~30001x,光照12~13h/d,溫度(20土2)℃,空氣相對濕度50%~60%,自然通風。一般接種2~3d后芽尖轉綠,15d左右分化新芽,30~50d后形成叢生芽。
3.增殖培養將初代誘導出的叢生芽切分成單芽,轉入上述培養基培養,反復繼代增殖,直到達到繁殖數量為止。
4.誘導生根及馴化移栽誘導新梢生根時,基本培養基為1/2MS培養基,其中附加低量的NAA或不附加任何激素。為促進幼根原基的發育和新生根的生長,有時可在培養基中加入適量的活性炭。培養溫度一般為(25±2)℃,光照時間為12~16h/d。當根長l~2cm、具3~4片葉時,將甘藍組培苗按常規要求煉苗后,即可移栽于富含腐殖質土的營養缽中,當幼苗長出新葉片時即可移栽于大田。二、無籽西瓜的組織培養無籽西瓜是四倍體與二倍體西瓜雜交而成的三倍體西瓜,含糖量高,品質好,商品價值高。但由于三倍體西瓜制種過程復雜,存在采種量低、種子發芽率和成苗率低的“三低”現象,嚴重阻礙了無籽西瓜的發展。利用組織培養技術,對優良三倍體西瓜進行無性繁殖和保存,可以大大簡化制種程序,降低生產成本。組培快繁技術
1.無菌苗培養
(1)西瓜籽消毒取無籽西瓜的種子用水浸泡24h,70%酒精消毒1~2min,再轉入0.1%升汞溶液中消毒15~20min,無菌水沖洗4~5次,在無菌條件下剝去種殼,置于無激素的1/2MS培養基中,直接接受光照或發芽后再行光照培養,30~33℃下發芽。
(2)小腋芽消毒用于西瓜蔓的消毒劑為滴加少量吐溫-80的4.0%漂白粉溶液。先將西瓜蔓在清水中漂洗、揩干,再用70%酒精擦凈。然后置于上述消毒劑中消毒15~30min,在無菌水中漂洗5次,接種于1/2MS的培養基中或直接放于增殖培養基中,在25~28℃的條件下培養。
2.芽或不定芽的增殖待種子長出胚根和子葉后,切取長約1cm的頂芽接種到附加激素的MS培養基(pH值為6.4)上,在光照12h/d、光強2000~30001x的條件下培養。大約20d后頂芽及其周圍的腋芽增殖形成芽叢。芽叢可以再分割轉接增殖,3~4周后頂芽或腋芽又可形成新的芽叢。側芽增殖的數量與激素的種類和濃度有關。附加BA0.25~0.5mg/L,培養3~4周可形成具5~10個芽的芽叢,若芽的數量再高則易形成葉叢,莖不伸長;附加2ip1.0mg/L,能形成3~8個芽的芽叢,產生芽的數量過高、過低都影響芽的分化;附加KT2.0mg/L,只能形成2~3個芽的芽叢,若再降低數量則不能形成叢生芽,而提高產生芽的數量,則培養效果并不比低濃度的BA好。IAA與BA配合使用有助于芽的生長和增殖,當加入BA0.25~0.5mg/L和IAA1.0mg/L時,芽的分化數量多,發育正常且穩定。
3.試管苗嫁接與移栽無籽西瓜試管苗生根效果差,移栽成活率不高。因此,目前多采用試管苗嫁接的方法,即用試管苗做接穗,嫁接在實生砧木苗上。粗壯的接穗(節間密,粗度為3mm,長2cm以上)用劈接法,細接穗(節間長度在2cm以上、粗度為2mm)則用插接法。影響嫁接成活的主要因素是接穗的質量。一般長度在2cm以上的健壯芽苗做接穗成活率高,不足1cm長的細嫩芽苗,嫁接不易成活。另外,當砧木子葉平展、第1葉可見時為嫁接最適時期。長期高溫培養的高腳苗不適于做砧木。嫁接后必須保持高溫、高濕環境(相對溫度95%以上,28~30℃)。嫁接成活后,當植株長出5~8片真葉時,即可移到室外煉苗,7d后定植于田間。馬鈴薯的組織培養馬鈴薯(Solanurn
tuberosurn)為茄科茄屬作物,是全球性重要的糧菜兼用作物。由于馬鈴薯具有生長期短、產量高、適應性強、營養豐富、耐貯運的特點,因此深受生產和消費者的喜愛。但在馬鈴薯生產中普遍存在種性退化的問題,而病毒侵染是馬鈴薯退化的根源。由于馬鈴薯是無性繁殖作物,所以病毒侵染后會世代相傳,危害逐年加重。目前,世界上公認的解決馬鈴薯病毒危害,防止品種退化的有效途徑是莖尖離體培養。
1.脫毒方法(1)外植體選擇及處理外植體的選擇途徑一般有3條:①在生長季節從田間挖取植株種植在無菌的盆土中,溫室內栽培,取其新長成枝條的芽;⑦從田間切取枝條,插入營養液中生長,取新抽生枝條上的芽;③塊莖在室內發芽,芽經熱處理(38℃)2周后再取芽。另外,定期結植株噴施內吸殺菌劑,如0.1%多菌靈和0.1%鏈霉素的混合液,可以有效提高滅菌效果。經過上述須處理之后,要比直接取自田間枝條污染少得多。再加上莖尖分生組織又被彼此重疊的葉原基保護,只要仔細剝取,無須再進行消毒,就能得到無菌的外植體。但為保險起見,在切取外植體之前,可以先進行簡單的表面消毒,一般在5%次氯酸鈉中處理8~10min即可。雖然頂芽和腋芽都能作為外植體,但頂芽的莖尖生長要比腋芽的快,成活率也高,所以一般取頂芽作為外植體。
(2)剝離莖尖和接種在超凈臺上的解剖鏡(8~40×)下進行莖尖剝離。解剖時必須注意使莖尖暴露的時間越短越好,以免超凈臺的氣流風干莖尖。在材料下墊上一塊濕潤的無菌濾紙也可達到保持莖尖新鮮的目的。在解剖鏡下用解剖針將葉片和葉原基剝掉,直到露出圓亮的莖尖生長點。將帶有1~2個葉原基的莖尖切下,接種到培養基上。要注意防止交叉污染,尤其是當芽未曾進行過表面滅菌時更要謹慎。
(3)培養對馬鈴薯莖尖培養來說,MS和White基本培養基都是較好的培養基,而且附加少量(0.1~0.5mg/L)的NAA或BA或二者都加,培養效果更好。只有生長點的極小莖尖的培養最好采用液體培養,多放在濾紙橋上培養。脫毒苗快繁技術
1.繼代培殖與生根培養將經鑒定無毒的馬鈴薯脫毒苗,采用固體與液體培養基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繼代增殖培養效果好。取試管苗單節切段扦插在MS固體培養基上,每瓶可插20個左右莖段,經20d左右便可發育成5~10cm高的小植株,然后進行切段繁殖。此法速度快,每月可繁殖5~8倍。如果多莖節的試管苗接種在液體培養基上,進行淺層靜止液體培養,則比固體培養基生根快,長的粗壯,便于栽植,同時省去大量瓊脂,降低了生產成本,同時提高了試管苗成活率。培養基可選用MS培養基中的煙酸、肌醇都可以減去,瓊脂濃度也可降低。在25~28℃、光強3000~4000lx、連續光照的條件下,切段繁殖速度很快,一般每月能增加7~8倍。另外,也可將1~2cm高的苗轉入MS十IAA0.1~0.5mg/L十0.1~0.2g/L活性炭的生根培養基中培養,7~10d生根。
2.馴化移栽為增強試管苗對溫室內環境條件的適應能力,移植前對試管苗要進行光、溫鍛煉。具體方法是:移植前7d左右,將長有3~5片葉、高2~3cm的試管苗瓶擺放在溫室內的馴化畦內,畦內澆上水,畦上方半遮陽進行馴化,以防止強光、高溫灼傷試管苗和維持試管苗周圍的溫度。移至溫室的試管苗,盡管仍處于封口的瓶內,但由于封口膜透氣性好,瓶內的濕度下降,使試管苗的莖葉變硬,加上光照增強,莖稈變粗,葉片肥厚濃綠,有效地抑制了徒長和真菌的侵染,從而提高了試管苗的抗逆性和對環境條件變化的適應能力,提高了移栽成活率。煉苗期溫室內的溫度一般要求白天23~27℃,夜間不低于10℃。移栽方法采用單芽莖段或雙芽莖段扦插式移栽。邊剪取邊扦插。扦插基質可采用滅過菌的珍珠巖或疏松土壤。扦插成活后每隔2~3d噴1次營養液(表4—5)、后期每隔10d噴1次,以促進扦插苗健壯和順利結薯。微型薯生產技術由試管苗生產的重1~30g的微小馬鈴薯稱為微型薯。雖然溫室或實驗室內都可以誘導產生微型薯,但以實驗室內誘導生產為主,為馬鈴薯的種質保存、交換以及脫毒種薯的繁育和運輸提供了一種便利的途徑,也便于馬鈴薯種薯的大面積推廣。1、實驗室生產微型薯組織培養生產微型薯要求條件較嚴格,費用較高,但產品的質量好,整齊度高,粒重一般只有1~5g,由于是在三角瓶中或試管中培養,因此可作為不帶病原菌的原種使用,或作為基礎研究材料和病原鑒定的實驗材料。實驗室微型薯生產(圖1)一般分單莖段擴大繁殖和微型薯誘導兩個階段。單莖節擴大繁殖從試管苗中獲得莖切段,每個切段上帶有1~2個葉片和腋芽。每個三角瓶中接4~5個莖段進行培養。培養條件是溫度22℃,光照16h/d,光強10001x。所采用培養基:①節段培養基:MS十3%蔗糖十0.8%瓊脂;②液體振蕩培養基:MS十2%蔗糖;③微型種薯誘導培養基:MS十香豆素50~100mg/L;④離體保存培養基:MS十3%蔗糖十4%甘露醇十0.8%瓊脂。在此條件下,由腋芽形成的小植株生長很快,當小植株長到4~5cm時,就可以進行第二步培養。2、溫室生產微型薯一般采用脫毒苗切繁方法進行。為了節約土地,充分利用空間,有人專門設計了溫室多層架盤工廠化生產微型薯的方法。具體方法是:在溫室4~6層育苗架上放育苗盤,基質可以是蛭石、珍珠巖等。將脫毒試管苗以單莖段或雙芽莖段扦插,然后在人工調控的溫光條件下經60~90d即可收獲微型薯。扦插時用3mg/LGA十5mg/LNAA的混合液浸泡莖段,扦插成活率達98%。果樹的組織培養
一、蘋果的組織培養蘋果(Malus
pumila)為薔薇科蘋果屬的落葉喬木,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果樹之一。目前,我國蘋果的栽培面積和總產量均居世界第一。蘋果栽培時會受到多種病毒危害,主要有蘋果花葉病毒、蘋果銹果類病毒、蘋果腿綠葉班病毒、蘋果莖痘病毒和蘋果莖溝病毒等。通過熱處理結合莖尖培養是培育蘋果脫毒苗最主要的途徑,而通過莖段培養能夠快速繁殖蘋果脫毒苗。脫毒與快繁工藝流程脫毒處理與培養選擇品種純正、生長健壯、高產優質成年樹的接穗嫁接于砧木上。接穗發芽后在生長旺季,將植株置于38℃條件下生長25~50d,然后選取新梢頂部1~2cm進行消毒。消毒方法一般為先用70%~75%的酒精浸泡30s左右,再用10%的次氯酸鈉溶液浸泡10~15min或用0.1%升汞液浸5~7min,最后用無菌水洗3~5次。切取消毒過的0.1~0.3mm微莖尖(帶2個葉原基)接種在誘導培養基上。培養基可選用MS十6-BA0.5mg/L十CH300mg/L或LS十6-BA2mg/L十CH(或LH)300~500mg/L。先在25~30℃、光下培養7~10d,當莖尖膨大轉綠后再轉入暗培養,能夠加快莖尖的生長,形成黃化苗。一股在暗培養中增殖2~3代。隨后將黃化苗再轉入光下培養,光照強度1500~20001x,使苗變綠且生長健壯。脫毒苗快繁技術
1.繼代增殖從已確認脫毒的蘋果試管苗上切取莖段,接種到MS十6-BA0.5~lmg/L十CH300mg/L的培養基上,誘導產生叢生芽苗。每4~8周繼代1次,每個月可增殖5~10倍。
2.生根培養切取2cm以上的帶頂芽的莖段,轉接到生根培養基中。生根培養基可選擇l/2MS或其他低鹽的基本培養基,附加IAAlmg/L、IBA0.2Mg/L和GA33mg/L,可有效地促進生根。也可以不通過生根培養,直接將芽片嫁接到已無病毒的蘋果矮化砧木上,進行微嫁接培養。這樣既可以保持樹體有良好的矮化特性,又可通過采用脫毒繁殖材料妥善地解決脫毒苗的繁殖問題。對生根困難的蘋果砧木Mq的試管苗生根,可以先接種在LS十IBA2mg/L十根皮酚162mg/L的培養基上培養4~7d后,再轉入無激素的LS培養基,這樣生根快而頻率高。
3.馴化移栽蘋果脫毒苗通過沙培2~3周馴化后,栽植到土壤或河沙中。沙培期間可澆灌1/4MS+IAA1~1.5mg/L的營養液,其成活率可達40%左右。草莓的組織培養草莓(Fragaria
spp.)為薔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重要的漿果植物。其果實顏色鮮艷,營養豐富,可鮮食,是良好的配餐食品,也可加工成果醬,果酒等。其促成栽培的迅速發展,填補了水果的淡季市場。草莓的繁殖主要采用匍匐莖分株繁殖,雖然繁殖容易,但效率較低,占地多,易遭受病毒侵害,引起品種退化,影響產量和品質。應用組織培養技術不僅能夠快繁優質草莓種苗,利于品種的提純和更新,而且能夠脫除草莓體內的病毒。脫毒與快繁技術1.熱處理脫毒草莓植株先栽種用于熱處理的特定容器內生長1~2個月,使其根系健壯生長,以增加對高溫的抵抗能力。然后放入恒溫箱中,保持光照16h/d,光強50001x,晝溫38℃,夜溫35℃。處理的時間因病毒種類而異。如38℃的恒溫培養12~15d即可脫去草莓斑駁病毒;草莓輕型黃斑病毒和草莓鑲脈病毒,因耐熱性強,需在38℃恒溫條件下處理50d方能有效。熱處理之后再進行微莖尖培養則脫毒比較徹底,即便所取微莖尖稍大一點,也可以培育出無病毒苗,且能提高外植體的成活率。
2.微莖尖培養脫毒與快繁(1)外植體的選擇與處理取經過熱處理的草莓母株上新抽出的匍匐莖作外植體,以每年6~7月份最為適宜。如果母株沒有經過熱處理,則于7~8月份匍匐莖發生最旺盛的時期,在無病蟲害的田塊,連續晴天3~4d時選取生長健壯、新萌發且未著地的匍匐莖梢3cm長作外植體。然后用肥皂水洗刷——流水沖洗2h——剝去外層葉片——75%的酒精30s,除去表面的蠟質——2%~3%次氯酸鈉溶液(加數滴0.1%吐溫-20或80)15~20min——無菌水沖洗3~5次的順序進行材料表面滅菌,最后用無菌濾紙吸干表面水分。在無菌條件下借助解剖鏡將芽外面的幼葉和部分葉原基除去,使生長點暴露,然后用解剖刀切下帶有1~2個葉原基、0.2~0.5mm大小的微莖尖,迅速接人MS十BA0.5mg/L十NAA0.25mg/L或White十IAA0.1mg/L的初代培養基上。
(2)初代培養微莖尖接種后置于(25±2)℃、光照16~18h/d,光強2000~3000lx的條件下培養。L~2個月后莖尖生長并分化出芽叢。若在低溫和短日照條件下,莖尖可能進人體眠,所以應保持較高的溫度和充足的光照時問。
(3)繼代培養將芽叢切割成有3~4個芽的芽叢轉人MS十6-BAlmg/L繼代培養基上,每瓶放置3~4個芽叢,經過3~4周的培養可獲得由30~40個腋芽形成的芽叢。在轉接過程中,去掉原生葉片有利于新苗的分化;增殖培養中隨時清除愈傷組織,有利于芽苗的增殖和生長。在轉入生根培養基前一次繼代培養時,改換培養基為MS十6-BA0.5mg/L,以利于形成壯苗o(4)生根培養將長到2cm長的草莓苗接種到1/2MS十IBA0.1mg/L的生根培養基中培養,生根率達100%,平均根條數為2.4條。培養基中不附加IBA或IBA濃度超過0.2mg/L,多數芽苗都在基部切口處產生愈傷組織,隨后在愈傷組織上分化生根,致使成活率大大降低。另外,也可以將具有兩片以上正常葉的芽苗在試管外生根。
(5)馴化和移栽當生根培養15~20d時,試管苗根多且粗壯。當主根長1.5cm左右,白色無須根、葉大而厚、深綠,具3片以上葉片時可以馴化移栽。栽培基質為腐熟的鋸木屑或腐葉土,也可采用蛭石與珍珠巖配比為1:1或園土與煤渣配比為2:1的復合基質。溫室內或塑料拱棚內溫度要控制在15~20℃,濕度維持在80%左右為宜。同時由于剛移栽的小苗莖稈脆嫩,應盡量采用噴霧澆水,水量不宜過大,干后再噴。移栽初期遮光50%,1周后逐漸增加光強。這樣試管苗移栽成活率可達90%~100%。
花卉的組織培養
一、百合的組織培養百合(Li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上饒衛生健康職業學院《蒙古語標準音訓練》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外貿英語與實務考試試卷及答案
- 山東體育學院《大數據平臺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藝術設計與傳媒專業考試試題及答案
- 江蘇省東臺市第二聯盟2024-2025學年初三下學期階段測試生物試題試卷含解析
- 寧德市福鼎市2025年三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學業質量監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2025年心理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入學試題及答案
- 晉城職業技術學院《語言學基礎》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南區2025年第一次教學質量檢測試題(合肥一模)數學試題含解析
- 四川省南部縣2024-2025學年初三下學期暑假聯考語文試題含解析
- 銀級考試題目p43測試題
- 有限空間作業及應急物資清單
- 思想道德與法治教案第一章:領悟人生真諦把握人生方向
- 61850報文解析-深瑞版-131016
- 0-6歲兒童隨訪表
- 江西新定額2017土建定額說明及解釋
-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十八項電網重大反事故措施(修訂版)-2018版(word文檔良心出品)
- 語文四年級下冊《失落的一角》繪本閱讀 課件(共61張PPT)
- 附件一∶ 教育部專家實地評估案頭必備材料
- 余甘果的栽培與加工工藝
- 中考英語雙向細目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