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高一語文上冊期末復習沖刺訓練3
一.現代文閱讀(共2小題)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古典文學是中華文化的上游,而古典文學的載體一一文言文,是根底,是骨架。不讀文
言文,幾千年的中華文化:包括文學,我們很難吸收,很難理解。先秦時代是中國文言文形
成并逐漸成型的重要時期,那個時代的文言文雖然離所謂“今占文”還較有距離,但已經為
后來文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為漢代華麗的賦體、魏晉風骨、唐詩宋詞做了鋪墊。應該說,
從先秦開始,中華絢爛的文化便和文言文緊密地結合在了一起。所以說,不熟讀古文,就不
會見識到中文能美到什么程度,也不會領悟古人的造詣能抵達怎樣的深度和高度。學習古文
可以提高一個人的人格修養。文以裁道,經典古文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最好的載體。處世為
人的哲學,修身、齊家、治國、平大卜的道理都蘊含其中。背誦和學習這些經典古文,對我
們的眼界、志氣、品格修養的提高大有幫助。
有很多人對學習古詩文有誤解,認為學了這些詩文不能吃,也不能喝,甚至想到是不是
還要回到古代那樣的生活,我必須告訴各位,其實這是一種功利思想在作怪。當然,讀了古
詩文,的確可能不能馬上看到什么成效,獲得什么收益。但是,學習古詩文一個最大的好處
在于能涵養一個人的心性并為之奠定堅實的文化底蘊。而最重要的是,這樣一種文化熏陶正
是我們作為一個現代人與自己的先人進行對話的基本途徑。現代著名文史學家顧隨先生曾經
說過:“學古詩文的目的是做一個現代人。”一個人學習了古詩文,能夠愛生活、有情趣、平
等待人、學會寬容,而且可以獲得閱讀體驗和精神感悟,這無疑是最大的收獲。一個現代中
國人,沒有對自己民族的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從嚴格意義上講,尤其從文化意義上來說,
不能算作一個真正的現代人。
(摘編自張勝強《古詩文學習的現代意義》有改動)
材料二:
古人說“倉康實而知禮節”,當人們吃飽穿暖時,自然就會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古典詩
詞以短小的形態、精準的表達、高度的思想性、動情的內涵回應了人們對精神生活的追求。
最近,抖音發布的《古詩詞數據報告》顯示:過去一年,古詩詞短視頻在抖音上累計播放量
達178億,同比增長168%。無獨有偶,來自圖書銷售市場的數據顯示,近兒年古詩詞圖書
銷量猛增。這些充分說明,在精神文化產品極度豐富的今天,古詩詞依舊熱度不減。
第1頁(共
古詩詞中,唐詩無疑是最具代表性的體裁之一。經過一千多年的流傳,人們依然能在唐
詩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喜怒哀樂,找到與古人強烈共鳴的情感瞬間。那些經過時間洗禮的經典
詩句,感染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
大家之所以喜歡唐詩,一方面是因為詩歌本身的節奏韻律,十分便于朗誦記憶;另一方
面也是因為唐詩興盛的時代極具魅力。歷史上的唐朝,風氣開放、兼收并蓄,出現了許多英
雄和天才人物,涌現出大量詩人、藝術家。現存的5萬多首唐詩,基本涵蓋了一個中國人所
能想象到的生活和情感的全部。再加上高超的藝術水準、高深的思想境界,因此唐詩成為中
國古典詩歌領域最為璀璨的明珠,讓后來歷代人敬仰。也因此,有一種說法認為,“唐詩是
中國人情感的最大公約數”。
今天我們如何閱讀古詩詞?以唐詩為例,許多經典篇目都是詩人在困境中的有感而發,
今天我們回顧這些詩句時,不僅要讀出詩人們曾經遭遇的困難和挫折,更要讀出他們展現的
樂觀心態。比如《行路難》,李白在詩中感慨.“將音太行雪滿山,欲渡黃河冰寒川”,返顯示
出他對前途困難的清醒認識。面對艱難險阻,“詩仙”李白也會有迷茫,但“長風破浪會有
時,直掛云帆濟滄海”,那種豪邁自信之力躍然紙上,令人動容。
我國古代很多的詩人沒有回避人牛.面對的困難、遇到的阻力,但是最終釋放出來的是希
望、理想和前景。當然,這并不是說大家一讀古詩詞就能百病皆消。只是希望大家遇到困難
時,能夠學習詩人的自信、樂觀;我遇到了困難,我承認這個困難,我也敢于面對這個困難,
并最終找到解決困難的方法.詩里有悲傷,有淚水,有痛苦,還有挫折和煩惱,但最終傳遞
給人們的是希望,是未來,是陽光,這也是許多古詩詞能夠經久不衰的原因。
總之,人們對于古詩詞的熱愛,就在于它能夠變成自己精神生活的一部分。當你讀一首
絕句或者律詩時,文字背后的詩意、韻律也被深深印入腦海,使我們看月不僅是月,還有“舉
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思鄉之情;看水也不僅是水,還有“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的
豪情。時代在發展,但古詩詞所蘊含的詩意與文化,仍與我們當下的生活息息相關,滋養著
我們的精神。我想這正是中國古典詩詞的魅力所在。
(摘編自康震《古詩詞在今天為何熱度依舊》有改動)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熟讀古文不僅讓我們發現中文之美,領悟到古人造詣的高深,還有助于我們理解幾干
年的中華文化。
B.作為現代人,學習古文可以提高人格修養,還可以為我們與自己的先人進行對話搭建
橋梁。
第2頁(共
C.有人認為“唐詩是中國人情感的最大公約數”,是因為唐代詩人作品中抒寫的生活和
情感以及高超藝術水準和高深思想境界。
D.古詩里有詩人遭遇H勺困難和挫折,但最終傳遞出的是他們展現的樂觀心態。這也成為
了許多詩詞經久不衰的原因。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功利思想使一些人對學習古詩文有誤解,但從文億意義上講,作為一個真正的現代中
國人,應當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
B.古典詩詞能夠從形式和內容兩個層面回應人們對耨神生活的追求,能夠引發人們情感
共鳴,依舊熱度不減。
C.材料二引用李白《行路難》的例子,意在論證李白面對重重困難也會迷茫,但仍會傳
遞出自信豪邁的樂觀心態的觀點。
D.在精神文化產品極度豐富的今天,人們依然熱愛古詩詞,就在于其所蘊含的詩意和力
化已融進了我們的生活,給我們精神的力量。
(3)下列選項中,不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
A.歷史學家傅斯年說過,現代漢語寫作仍是一項沒有完成的試驗,希望在明清白話、古
文和現代翻譯體的基礎上,去探索新的漢語寫作風格。
B.南懷瑾老先生認為,教孩子們先認識《千字文》,把繁體字、簡體字都認得,寫文章
自然寫得好一
C.梁啟超談讀書時曾說過,中國書沒有整理過,十分難讀,這是公認的,但讀中國書,
給人不卑不亢的底氣。
D.著名學者傅佩榮教授說:“30歲之前要讀儒家,40歲之后讀道家,50歲左右讀《易
經》……學會把握生命的全局,提升生命的境界。”
(4)材料一與材料二論述的側重點有何不同?
(5)班級擬召開《蜀相》學習討論會,請你根據材料二,列出發言耍點。
2.文學類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
鑒賞家
汪曾祺
全縣第一個大畫家是季陶民,笫一個鑒賞家是葉三。
葉二是個賣果子的。他專給大宅門送果于。到了什么個令送什么果子都是一定的。他的
第3頁(共
果子不用挑,個個都是好的。他的果子都是原裝。四鄉八鎮,哪個園子里,什么人家,有一
棵出名的好果樹,他都知道,而且和園主打了多年交道,熱得像親家一樣了……立春前后,
賣青蘿卜。“棒打蘿卜”,摔在地下就裂開了。杏子、桃子下來時賣雞蛋大的香白杏,白得一
團雪,只嘴兒以下有一根紅線的“?線紅”蜜桃。再下來是櫻桃,紅的像珊瑚,白的像瑪瑙。
端午前后,枇杷。夏天賣火。七八月賣河鮮:鮮菱、雞頭、蓮蓬、花下藕。賣馬牙棗、賣葡
萄。重陽近了,賣梨:河間府的鴨梨、萊陽的半斤酥,還有一種叫做“黃金墜兒”的香氣撲
人個兒不大的甜梨。菊花開過了,賣金橘,賣蒂部起臍子的福州蜜橘。入冬以后,賣栗子、
賣山藥(粗如小兒情)、賣百合(大如拳)、賣碧綠生鮮的檀香橄欖。他還賣佛手、香橡。人
家買去,配架裝盤,書齋清供,聞香觀賞。
不少深居簡出的人,是看到葉三送來的果子,才想起現在是什么節令了的。
葉三五十歲整生口,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門賣果子了,他們養得起他。
葉三有點牛氣了:“嫌我給你們夫人?我給這些人家送慣了果子。就為了季四太爺一個
人,我也得賣果子。”
季四太爺即季陶民。他大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稱之為四太爺。
葉三真是為了季陶民一個人賣果子的。他給別人家送果子是為了掙錢,他給季陶民送果
子是為了愛他的畫。
季陶民有一個脾氣,畫i張畫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
葉三搜羅到最好的水果,總是首先給季陶民送去。
季陶民每天一起來就走進他的小書房--畫室。葉三不須通報,一來就是半天。李陶民
畫的時候,他站在旁邊很入神地看,專心致意,連大氣都不出0有時看到精彩處,就情不自
禁地深深吸一口氣,甚至小聲地驚呼起來。凡是葉三吸氣、驚呼的地方,也正是季陶民的得
意之筆。李陶民從不當眾作畫,他畫畫有時是把書房門鎖起來的。對葉三可例外,他很愿意
有這樣一個人在旁邊看著,他認為葉三真懂,不是假充內行,也不是諛媚。
季陶民最討厭聽人談畫。他很少到親戚家應酬。實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至IJ,喝半
盞茶就道別。因為席IU必有一些假名士高談闊論。但是他對葉三另眼相看。
葉三只是從心里喜歡畫,他從不瞎評論。季陶民畫完了畫,釘在壁上,自己負手遠看。
有時會問葉三:
“好不好?”
葉三大都能一句話說出好在何處。
李陶民畫了一幅紫藤,問葉二。
第4頁(共
葉三說:“紫藤里有風J
“唔!你怎么知道?”
“花是亂的。”
“對極了!
季陶民提筆題了兩句詞:
“深院悄無人,風拂紫藤花亂J
季陶民最愛畫荷花。有一天,葉三送了一大把蓮蓬來,季陶民一高興,畫了一幅墨荷,
好些蓮蓬。畫完了,問葉三:“如何?”
葉三說:“四太爺,你這畫不對。”
“不對?”
“‘紅花蓮子白花藕’.你畫的是白荷花,蓮蓬卻這樣大,蓮子飽,墨色也深,這是紅荷
花的蓮子。”
“是嗎?我頭一回聽見!”
季陶民于是展開一張八尺生宣,畫了一張紅蓮花,題了一首詩:
紅花蓮子白花藕,
果販葉三是我師。
慚愧畫家少見識,
為君破例著胭脂。
季陶民送了葉三很多可,都是題了上款的。有時李陶民給葉三畫了畫,說:“這張不題
上款吧,你可以拿去賣錢,--有上款不好賣
葉三說:“題不題上款都行。不過您的畫我一張也不賣!”
十多年過去了。季陶民死了。葉三已經不賣果子,但是他四季八節,還四處尋覓鮮果,
到季陶民墳上供一供。
季陶民死后,他的畫價大增。大家知道葉三手里有很多李陶民的畫,都是精品。很多人
想買葉三的藏畫。
葉三說:“不賣。”
有一天有一個外地人來拜望葉三,因為是遠道來的,葉三只得把畫拿出來。客人非常虔
誠,要了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還先對畫軸拜了三拜,然后才展開。他一邊看,一邊不
停地贊嘆:“喔!喔!真好!真是神品!”
客人要買這些畫,要多少錢都行。
第5頁(共
葉三說:“不賣J
客人只好悵然而去。
葉三死了。他的兒子遵照父親的遺囑,把季陶民的畫和父親一?起裝進棺材里,埋了。
一九八二年二月二十八日
(有刪改)
(1)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季陶民“畫一張畫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這看似閑筆,實則表現出季陶民率
性脾氣,也為葉三送果的情節做了鋪墊。
B.“紫藤有風”,“花是亂的”一段,借助白描語言的神力,讓一個果販與一個鑒賞家的
形象精致地疊合在一起,可謂神來之筆。
C.從情節和結構來看,很難在作品中找到一般小說那種清晰的線索,強烈的沖突,波瀾
起伏的情節,甚至很難概括出一個故事梗概,頗有“散文”的特征。
D.小說語言獨具特色,準確、干凈、不失華麗,大量使用短句,使語言凝練乂明快活潑,
形成了一種獨到的文風。
(2)情節是小說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內容,本文是通過哪些情節來塑造葉三這個“鑒賞
家”形象的?請結合文本簡要概括。
(3)小說的題目是“鑒賞家”,但卻用了很大篇幅寫葉三賣果子.作者這樣安排有什么
用意?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看法。
二.文言文閱讀(共1小題)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答謝景山①書[宋]蔡一
襄頓首景山足下:夏中辱示新文數十篇,其間景山所稱道而仆所不愿為者,因事往問,
幸而時中,欲景山思而從之,不敢陳丁文辭也。近蒙示書,盈T百言,引喻稱類,若固守而
不移者。某欲終不言,然使景山口而不移,特唱于人,亦某過之大者也。
某嘗灑景山好稱學韓杜筆,語于人,今而口:“既師其意,又師其辭,何患?且嗜退之
文辭。欲誘人同所樂也。”某謂由道而學文,道至焉,文亦至焉;由文而之道,困于道者多
矣,是故道為文之本,文為道之用。與其誘人于文,孰若誘人于道之先也?景山前書主文辭
而言,故有是云,襄豈敢鄙文詞哉?顧事有先后耳。襄之為文,無能過人,其句讀高下,時
亦類乎古人,無足怪也。
第6頁(共
又病景山嗟世人之不知己,務以文詞求于有位,今而曰:“吾以文求正于有位,于道為
無枉。古之人重其自進,我仕且困墜,求知于人無愧。”又云:“在數頃田,必歸耕海上。”
景山何樂于自進,而勇于自退乎?是未離乎躁也。妄者易進而難退,狷者難進而易退,妄與
狷,君子皆不由也。君子之于進退,唯其道而已矣。景山又多取前世重人自進為比,苛有異
于褰之說,里前世重人,襄不從矣,其稱仲尼、佛胖②四召而欲往,孟子不遇于魯侯,斯二
者何求哉?委乎天而待用者也。
乂病景山恤仕宦之顛誠,今而曰:“非恤美仕之未得,憤意外之橫辱。”斯亦景山未之思
與?夫圣人之言,吾畏之:賢者之規,吾愧之。有人加言于我,吾置其喜怒而辨其枉直。使
其言蹈乎圣人賢者之說,吾喪而且愧焉;其言異于是,吾將憫之,豈暇受而為辱乎?小人之
辱,君子不辱也。景山取之哉,取之哉,抑憤之心日益損矣!景山又云:若使襄年四十而卑
辱,未必能如己之恬然不茍也.褰乂復而讀之,益悲,豈行己之謬與?如景山且不能處信,
尚何望于眾人?雖然,褰無求信于人,自信其明。身之窮泰,不得而知之,為學沅近,力窮
則已,其所自信者,不卻行而利動也。今日視前日,猶能樂其所是,而恨其所不至;使年益
加而慮益廣,豈肯舍所樂而從所恨哉!
與景山別久,思一相見,以道所懷,今雖該諄基詞非求勝于景山蓋陳忌之所宋抑。未知
意山以為非是也誠以為非是幸杰語焉襄不敢憚煩無屢告也不宣。襄頓首上。
(選自《全宋文》)
注:①謝景山:謝伯初,字景山,晉江(今福建泉州)人,天壬二年(1024)進士,官
許州法曹,有《謝景山詩集》。②佛胖:人名,與孔子同時。
(1)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最合理的一項是
A.今雖諄諄其詞/非求勝于景山/蓋陳己之所守/抑未知景山以為非是也/誠以為非是一幸亦
語焉/襄不敢憚煩于屢告也/
B.今雖諄淳其詞非求勝于景山/蓋陳己之所守/抑未知景山以為非是也/誠以為非是/幸亦語
焉/襄不敢憚煩丁屢告也/
C.今雖諄諄其詞非求勝于景山/蓋陳己之所守/抑未知景山以為非是也/誠以為非是/幸亦語
焉/襄不敢憚煩于屢告也/
D.今雖諄諄其詞/非求勝于景山/蓋陳已之所守/抑未知景山/以為非是也/誠以為非/是幸亦
語焉/裹不敢憚煩于屢告也/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若固守而不移者”與“峭函之固自若也”(《過秦論》)兩句中的“固”字含義不同。
第7頁(共
B.“雖前世重人”與“雖體解吾猶未變兮”(《離騷》)兩句中的“雖”字含義相同。
C."如景山且不能見信”與“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1《荊軻刺秦王》)兩句中的“見”字
含義相同。
D.“而恨其所不至”與“恨別鳥驚心”(《春望》)兩句中的“恨”字含義不同。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采用逐層辯駁的手法,表達作者淡泊名利,樂學自信,溫厚雅正的處事態度,行
文真誠坦蕩,理直氣剛。措辭精確凝練。
B.作者認為,“道”是“文”的銀本,“文”是“道”的體現,對謝景山沉溺文辭,倒置
文道的寫作傾向,抱有質疑、商榷的態度。
C.謝景山年過四十,仕途不順、感嘆世間少有知己伯樂,怨憤自己遭受意外欺辱,急于
以文求進,卻又輕言放棄,常常急躁不安。
D.作者希勿謝景山能潛心向道,增講才識,不輕易為他人言語議論左右,不仿效前代高
位之人自進的方式,不攀附孔、孟圣人。
(4)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①既師其意,又師其辭,何患?且嗜退之文辭,欲誘人同所樂也。
②景山又云:若使襄年四十而卑辱,未必能如己之恬然不茍也。
三.詩歌閱讀(共1小題)
九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列小題.
蝶戀花?密州上元
蘇軾
燈火錢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帳底吹笙香吐麝,更無一點塵隨馬。
寂寞山城人老也!擊鼓吹簫,卻入農桑社。火冷燈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注]本詞是作者剛調任密州知州時所作,正值密州連年蝗旱,盜賊橫行,民不聊生。
(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貨析,不正確的項是
A.詞的上闋寫燈、寫月、寫人,聲色交錯,充分展現了杭州元宵節“有聲有色”的熱鬧、
繁榮景象。
B.“更無一點塵隨馬”化用詩句“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凸顯氣候之清潤,進一步
從動態寫游人。
C.本詞內容不囿于成規,“寂寞山城人老也”一句是過片,使情調陡然一轉,意之所到,
筆亦隨之。
第8頁(共
D.“昏昏雪意云垂野”以景結情,與“明月夜,短松岡”一樣,演染凄清的氛圍,體現
詞人的傷感。
(2)本詞表達了作者哪些復雜的情感?請結合全詞簡要分析工
四.默寫(共1小題)
5.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I)孟子在《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從反面分析國家滅亡原因的句子是:
(2)李白在《蜀道難》一文中,極盡夸張之能,描寫蜀道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特點的
句子是:",,
五.作文(共1小題)
6.2020年,發端于武漢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突如其來,肆虐神州大地,防疫形勢十分
嚴峻。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全國上下眾志成城,共克時艱,與疫情講行著頑強斗
爭。為了防止疫情蔓延,無數的醫護人員沖在抗疫的最前線與時間賽跑,大中小學延遲
開學,眾多企業商店推遲復工開業,很多地方實行小區或村莊封閉管理,各地紛紛出臺
嚴厲打擊販賣野生動物的措施……
作為青年學生,你對此一定有很多感想,請完成寫作。
給《演講與口才》雜志寫一篇主題為“多難興邦”的演講稿。
要求:結合材料?,自進角度,確定立意;切合身份,貼合背景;符合文體特征;不要套
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六.語言文字應用(共2小題)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①到底是什么讓刺耳的尖叫聲無法不令人忽視呢?②這取決于尖叫聲對我們的大腦神
經做了些什么。③根據《當代生物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顯示,④人類尖叫的聲學特性能刺
激大腦神經回路。⑨從飛過頭頂的飛機到簇生腳邊的各種生物,⑥我們的每刻都被噪音所
包圍著,⑦但是一聲發自肺腑的哭喊可以打破這一切。
尖叫聲有什么特別的?為了尋求解答,研究人員準各了一份綜合了網絡短視頻、流行電
影和受試者尖叫的樣本。研究人員分析了各種尖叫聲的聲學特征,發現這些聲音不僅很大,
而且特別粗糙,也就是說,甲。正常的說話聲相對平滑,頻率范圍僅在4?5赫
茲(每秒的周期)之間,但是尖叫聲可以在30?150赫茲之間迅速波動,這個頻率范圍可以
讓人孝手再辛。
第9頁(共
當研究人員讓受試者評估尖叫聲的恐懼程度時?,他們發現聲音越粗糙,乙__________。
有趣的是,鳴笛聲足以讓人嚇到尖叫。
(1)文中第i段有三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
嚴密,但不得改變原意。
(2)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每處不
超過1()個字。
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小題。
一個民族的復興,總是以文化的興盛為強大支撐;一個時代的進步,①_________「觀
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黨的創新理論成果“飛入尋常百姓家”,引領和滋潤著普通百姓的精
神文化生活;“到人民中去”“送歡樂下基層”等文化志愿服務活動火熱開展,讓文藝之光照
亮基層……
“請黨放心,強國有我!”建黨百年方際,鏗鏘有力的誓言回蕩在天安門廣場,激起中華
兒女的愛國情、報國志。②_________,以天干地支十二時辰收尾,北京冬奧盛會驚艷世
界、載入史冊,展示著一個民族牌厲奮發、篤行不怠的昂揚精氣神。重大標志性事件發
出黃鐘大呂之聲,而日常生活的點滴則成就了潛移默化之功。
當代中國,江山壯麗,人民豪邁,前程遠大。今天,中國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強,
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進一步激發,志氣、骨氣、底氣空前增強,黨心、軍心、民心昂揚
振布,匯聚起砥礪前行、攻堅克難的強大精神力量。展望未來,增強文化自覺、③,
以文弘志、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鑄魂,激蕩自信自強的精神力量,煥發前所未有的歷
史主動精神、歷史創造精神,中國人民昂首挺胸、堅毅前行,一定能信心百倍書寫新時代中
國發展的嶄新篇章。
(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
每處不超過15個字。
(2)下列各項中,與文中劃波浪線處引號的用法相同的項是
A.霍金是被科學界公認的用手指“說話”的天才巨人,他的人生經歷非常傳奇。
B.文物工作者們克服高原反應,發揚“格桑花”精神。
C.“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儒子牛”是魯迅先生一生的寫照。
D.人,不能低下高貴的頭,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第10頁(共
2024年高一語文上冊期末復習沖刺訓練3答案
一.現代文閱讀(共2小題)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古典文學是中華文化的上游,而古典文學的載體一一文言文,是根底,是骨架。不讀文
言文,幾千年的中華文化,包括文學,我們很難吸收,很難理解。先秦時代是中國文言文形
成并逐漸成型的重要時期。那個時代的文言文雖然離所謂“今古文”還較有距離,但己經為
后來文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為漢代華麗的賦體、魏晉風骨、唐詩宋詞做了鋪墊。應該說,
從先秦開始,中華絢爛的文化便和文言文緊密地結合在了一起。所以說,不熟讀古文,就不
會見識到中文能美到什么程度,也不會領悟古人的造詣能抵達怎樣的深度和高度。學習古文
叫以提高一個人的人格修養。文以裁道,經典古文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最好的載體。處世為
人的哲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都蘊含其中。背誦和學習這些經典古文,對我
們的眼界、志氣、品格修養的提高大有幫助。
有很多人對學習古詩文有誤解,認為學了這些詩文不能吃,也不能喝,甚至想到是不是
還要回到古代那樣的生活,我必須告訴各位,其實這是一種功利思想在作怪。當然,讀了古
詩文,的確可能不能馬上看到什么成效,獲得什么收益。但是,學習古詩文一個最大的好處
在于能涵養一個人的心性并為之奠定堅實的文化底蘊。而最重要的是,這樣一種文化熏陶正
是我們作為?個現代人與自己的先人進行對話的基本途徑。現代著名文史學家顧隨先生曾經
說過:“學古詩文的目的是做一個現代人。”一個人學習了古詩文,能夠愛生活、有情趣、平
等待人、學會寬容,而且可■以獲得閱讀體驗和精神感悟,這無疑是最大的收獲。一個現代中
國人,沒有對自己民族的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從嚴格意義上講,尤其從文化意義上來說,
不能算作一個真正的現代人。
(摘編自張勝強《古詩文學習的現代意義》有改動)
材料二:
古人說“倉廉實而知禮節”,當人們吃飽穿暖時,自然就會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古典詩
詞以短小的形態、精準的表達、高度的思想性、動情的內涵回應了人們對精神生活的追求。
最近,抖音發布的《古詩詞數據報告》顯示:過去一年,古詩詞短視頻在抖音上累計播放量
達178億,同比增長168%。無獨有偶,來自圖書銷售市場的數據顯示,近幾年古詩詞圖書
第11頁(共
銷量猛增。這些充分說明,在精神文化產品極度豐富的今天,古詩詞依舊熱度不減。
古詩詞中,唐詩無疑是最具代表性的體裁之一。經過一千多年的流傳,人們依然能在唐
詩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喜怒哀樂,找到與古人強烈共鳴的情感瞬間。那些經過時間洗禮的經典
詩句,感染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
大家之所以喜歡唐詩,一方面是因為詩歌本身的節奏韻律,十分便于朗誦記憶;另一方
面也是因為唐詩興盛的時代極具魅力。歷史上的唐朝,風氣開放、兼收并蓄,出現了許多英
雄和天才人物,涌現出大量詩人、藝術家。現存的5萬多首唐詩,基本涵蓋了一個中國人所
能想象到的生活和情感的全部。再加上高超的藝術水準、高深的思想境界,因此唐詩成為中
國古典詩歌領域最為璀璨的明珠,讓后來歷代人敬仰。也因此,有一種說法認為,“唐詩是
中國人情感的最大公約數”。
今天我們如何閱讀古詩詞?以唐詩為例,許多經典篇目都是詩人在困境中的有感而發,
今天我們回顧這些詩句時,不僅要讀出詩人們曾經遭遇的困難和摔折,里要讀出他們展現的
樂觀心態。比如《行路難》,李白在詩中感慨“將登太行雪滿山,欲渡黃河冰塞川”,這顯示
出他對前途困難的清醒認識。面對艱難險阻,“詩仙”李白也會有迷茫,但“長風破浪會有
時,直掛云帆濟滄海”,那種豪邁自信之力躍然紙上,令人動容。
我國古代很多的詩人沒有回避人生面對的困難、遇到的阻力,但是最終釋放出來的是希
望、理想和前景。當然,這并不是說大家?讀古詩詞就能百病皆消。只是希望大家遇到困難
時,能夠學習詩人的自信、樂觀;我遇到了困難,我承認這個困難,我也敢于面對這個困難,
并最終找到解決困難的方法。詩里有悲傷,有淚水,有痛苦,還有挫折和煩惱,但最終傳遞
給人們的是希望,是未來,是陽光,這也是許多古詩詞能夠經久不衰的原因。
總之,人們對于古詩詞的熱愛,就在于它能夠變成自己精神生活的一部分。當你讀一首
絕句或者律詩時,文字背后的詩意、韻律也被深深印入腦海,使我們看月不僅是月,還有“舉
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思鄉之情;看水也不僅是水,還有“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的
豪情。時代在發展,但古詩詞所蘊含的詩意與文化,仍與我們當下的生活息息相關,滋養著
我們的精神。我想這正是中國古典詩詞的魅力所在。
(摘編自康震《古詩詞在今天為何熱度依舊》有改動)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C
A.熟讀古文不僅讓我們發現中文之美,領悟到古人造詣的高深,還有助于我們理解幾千
年的中華文化。
B.作為現代人,學習古文可以提高人格修養,還可以為我們與自己的先人進行對話搭建
第12頁(共
橋梁。
C.有人認為“唐詩是中國人情感的最大公約數”,是因為唐代詩人作品中抒寫的生活和
情感以及高超藝術水準和高深思想境界。
D.古詩里有詩人遭遇的困難和挫折,但最終傳遞出的是他們展現的樂觀心態。這也成為
了許多詩詞經久不衰的原因。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C
A.功利思想使一些人對學習古詩文有誤解,但從文億意義上講,作為一個真正的現代中
國人,應當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
B.古典詩詞能夠從形式和內容兩個層面回應人們對耨神生活的追求,能夠引發人們情感
共鳴,依舊熱度不減。
C.材料二引用李白《行路難》的例子,意在論證李白面對重重困難也會迷茫,但仍會傳
遞出自信豪邁的樂觀心態的觀點。
D.在精神文化產品極度豐富的今天,人們依然熱愛古詩詞,就在于其所蘊含的詩意和文
化已融進了我們的生活,給我們精神的力量。
(3)下列選項中,不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
A.歷史學家傅斯年說過,現代漢語寫作仍是一項沒有完成的試驗,希望在明清白話、古
文和現代翻譯體的基礎上,去探索新的漢語寫作風格。
B.南懷瑾老先生認為,教孩子們先認識《千字文》,把繁體字、簡體字都認得,寫文章
自然寫得好。
C.梁啟超談讀書時曾說過,中國書沒有整理過,十分難讀,這是公認的,但讀中國書,
給人不卑不亢的底氣。
D.著名學者傅佩榮教授說:“30歲之前要讀儒家,40歲之后讀道家,50歲左右讀《易
經》……學會把握生命的全局,提升生命的境界。”
(4)材料與材料二論述的側重點有何不同?
(5)班級擬召開《蜀相》學習討論會,請你根據材料二,列出發言要點。
【考點】非連續性文本;分析概括作者觀點態度;解選信息、,歸納要點;分析論點、論
據、論證方法.
【答案】(1)C
(2)C
(3)A
第13頁(共
(4)①材料一較為全面的闡述古詩文學習的現代意義,指出學習古文可以開闊眼界、奠
定堅實的文化底蘊、提升品格修養,并且能激發我僅繼承和發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熱
情。
②材料二側重分析古詩詞在當代熱度不減的原因,并指出今天如何閱讀古詩詞。
(5)①《蜀相》為七言律詩,詩句對仗工整,節奏韻律和諧,便于朗誦記憶。
②《蜀相》表達了詩人對諸葛亮的稱頌和惋惜,也暗含才困時艱的感慨,讓我們感受到
詩人也曾遭遇過人生的困難與挫折。
③詩人也借《蜀相》寄托了自己感時憂國的情懷和以身許國的抱負,透露出詩人困境中
仍然心系國家的積極心態。
④《蜀相》中蘊含的詩人的博大胸襟和積極心態,可以指導我們的生活,滋養我們的精
神。
【分析】(I)本撅考杏學牛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整體把握材料
內容,結合相關語境分析各個選項表述的正誤,作出正確的選擇。
(2)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說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材料,仔細比對各
個選項的說法,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3)本題考查學生對論據和相應觀點的關系的辨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題干涉及的觀點,
仔細比對各個選項,正確選擇。
(4)本題考查學生對兩則材料側重點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答題時要讀懂兩則材料,比較
材料的內容,區別其側重點,并用簡潔的語言進行概括。
(5)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答題時要讀懂材料內容及題干中
的要求,結合具體內容進行分析。
【解答】(1)C.”以及高超藝術水準和高深思想境界”范圍擴大。原文“現存的5萬多
首唐詩,基本涵蓋了一個中國人所能想象到的生活和情感的全部”可知,“情感的最大公
約數”不含藝術和思想。
故選C。
(2)C.“但仍會傳遞出自信豪邁的樂觀心態的觀點”錯誤。依據材料二可知,“將登太
行雪滿山,欲渡黃河冰塞川”只體現了李白對困難的清醒認識,沒有體現李白的豪邁自
信。
故選C。
(3)材料一論證的是“古詩文學習的現代怠義
第14頁(共
A.選項的意思是現代漢語要發展就要在繼承古文、白話文和翻譯體的基礎上去創新,不
符合材料一學習古代詩文對現代人的意義的觀點。
故選Ao
(4)由材料一“古典文學是中華文化的上游,而古典文學的載體一一文言文,是根底,
是骨架。不讀文言文,幾千年的中華文化,包括文學,我們很難吸收,很難理解”“所以
說,不熟讀古文,就不會見識到中文能美到什么程度,也不會領悟古人的造詣能抵達怎
樣的深度和高度.學支古文可以提高一個人的人格修養。文以裁道,經典古文是中國優
秀傳統文化最好的載體。處世為人的哲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都蘊含其
中。背誦和學習這些經典古文,對我們的眼界、志氣、品格修養的提高大有幫助”“學習
古詩文?個最大的好處在于能涵養?個人的心性并為之奠定堅實的文化底蘊。而最重要
的是,這樣一種文化更陶正是我們作為一個現代人與自己的先人進行對話的基本途徑”
“一個人學習了古詩文,能夠愛生活、有情趣、平等待人、學會寬容,而H.可以獲得閱
讀體驗和精神感悟,這無疑是最大的收獲。一個現代中國人,沒有對自己民族的傳統文
化的繼承和發揚,從嚴格意義上講,尤其從文化意義上來說,不能算作一個真正的現代
人”可知,材料一較為全面的闡述古詩文學習的現代意義,指出學習古文可以開闊眼界、
奠定堅實的文化底縊、提升品格修養,并且能激發我們繼承和發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
熱情。
由材料二“最近,抖音發布的《古詩詞數據報告》顯示:過去一年,古詩詞短視頻在抖
音上累計播放量達178億,同比增長168%。無獨有偶,來自圖書銷售市場的數據顯示,
近幾年古詩詞圖書銷量猛增。這些充分說明,在精神文化產品極度豐富的今天,古詩詞
依舊熱度不減”“今天我們如何閱讀古詩詞?”“今天我們【可顧這些詩句時,不僅要讀出
詩人們曾經遭遇的困難和挫折,更要讀出他們展現的樂觀心態”“人們對于古詩詞的熱愛,
就在于它能夠變成自己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可知,材料二側重分析古詩詞在當代熱度不
減的原因,并指出今天如何閱讀古詩詞。
(5)結合材料二“大家之所以喜歡唐詩,一方面是因為詩歌本身的節奏韻律,十分便于
朗誦記憶”可知,唐詩的節奏韻律十分便于朗誦記憶,《蜀相》為七言律詩,詩句對仗工
整,節奏韻律和諧,便于朗誦記憶。
結合材料二“古典詩詞以短小的形態、精準的表達、高度的思想性、動情的內涵【可應了
人們對精神生活的追求”“經過一千多年的流傳,人們依然能在唐詩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喜
怒哀樂,找到與古人強烈共嗚的情感瞬間”可知,唐詩以具特點回應了人們對精神生活
第15頁(共
的追求,人們能在唐詩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喜怒哀樂,找到與古人強烈共鳴的情感瞬間。《蜀
相》表達了詩人對諸葛亮的稱頌和惋惜,也暗含才困時艱的感慨,讓我們感受到詩人也
曾遭遇過人生的困難與挫折。
結合材料二“許多經典篇目都是詩人在困境中的有感而發,今天我們回顧這些詩句時,
不僅要讀出詩人們曾經遭遇的困難和挫折,更要讀出他們展現的樂觀心態”可知,唐詩
中的許多經典篇目都是詩人在困境中的有感而發,我們不僅要讀出詩人曾經遭遇的困難
和挫折,更要讀出他們展現的樂觀心態,學習詩人的自信、樂觀。《蜀相》寄托了詩人感
時憂國的情懷和以身許國的抱負,透露出詩人困境中仍然心系國家的積極心態。
結合材料二“人們對于古詩詞的熱愛,就在于它能夠變成自己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時代
在發展,但古詩詞所蘊含的詩意與文化,仍與我們當下的生活息息相關,滋養著我們的
精神”可知,雖然時代在發展,但唐詩等古詩詞所蘊含的詩意與文化,仍與我們當下的
牛活息息相關。《蜀相》中蘊含的詩人的博大胸襟和積極心態,可以指導我們的牛活,滋
養我們的精神。
答案:
(1)C
(2)C
(3)A
(4)①材料一較為全面的闡述古詩文學習的現代意義,指出學習古文可以開闊眼界、奠
定堅實的文化底蘊、提升品格修養,并且能激發我僅繼承和發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熱
情。
②材料二側重分析古詩詞在當代熱度不減的原因,并指出今天如何閱讀古詩詞。
(5)①《蜀相》為七言律詩,詩句對仗工整,節奏韻律和諧,便于朗誦記憶。
②《蜀相》表達了詩人對諸葛亮的稱頌和惋惜,也喑含才困時艱的感慨,讓我們感受到
詩人也曾遭遇過人生的困難與挫折。
③詩人也借《蜀相》寄托了自己感時憂國的情懷和以身許國的抱負,透露出詩人困境中
仍然心系國家的積極心態。
④《蜀相》中蘊含的詩人的博大胸襟和積極心態,可以指導我們的生活,滋養我們的精
神。
【點評】選擇題干擾以設置常見錯誤類型:
第16頁(共
1.擴大范圍。2.偷換概念。3.無中生有。4.已然未然混為一談。5.強加因果。6.答非所問。
7.相互矛盾。8.張冠李戴。9.過于絕對。10.斷章取義。
2.文學類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
鑒賞家
汪曾祺
全縣第一個大畫家是季陶民,第一個鑒賞家是葉三。
葉三是個賣果子的。他專給大宅門送果子。到了什么節令送什么果子都是一定的。他的
果子不用挑,個個都是好的。他的果子都是原裝。四鄉八鎮,哪個園子里,什么人家,有一
棵出名的好果樹,他都知道,而且和園主打了多年交道,熟得像親家一樣了……立春前后,
賣青蘿卜。“棒打蘿卜”,摔在地下就裂開了。杏子、桃子下來時賣雞蛋大的香白杏,白得一
團雪,只嘴北以下有一根紅線的“一線紅”蜜桃。再下來是櫻桃.,紅的像珊瑚,白的像瑪瑙。
端午前后,枇杷。夏天賣瓜。七八月賣河鮮:鮮菱、雞頭、蓮蓬、花下藕。賣馬牙棗、賣葡
萄。重陽近了,賣梨:河間府的鴨梨、萊陽的半斤酥,還有一種叫做“黃金墜兒”的香氣撲
人個兒不大的甜梨。菊花開過了,賣金橘,賣蒂部起臍子的福州蜜橘。入冬以后,賣栗子、
賣山藥(粗如小兒臂)、賣百合(大如拳)、賣碧綠生鮮的檀香橄欖。他還賣佛手、香橡。人
家買去,配架裝盤,書齋清供,聞香觀賞。
不少深居簡出的人,是看到葉三送來的果子,才福起現在是什么節令了的“
葉三五十歲整生日,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門賣果子了,他們養得起他。
葉三有點生氣了:“嫌我給你們丟人?我給這些人家送慣了果子。就為了季四太爺一個
人,我也得賣果子。”
季四太爺即季陶民。他大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稱之為四太爺。
葉三真是為了季陶民一個人賣果子的。他給別人家送果子是為了掙錢,他給季陶民送果
了是為了爰他的畫。
季陶民有一個脾氣,畫一張畫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
葉三搜羅到最好的水果,總是首先給季陶民送去。
季陶民每天一起來就走進他的小書房--畫室。葉三不須通報,一來就是半天。季陶民
畫的時候,他站在旁邊很入神地看,專心致意,連大氣都不出。有時看到精彩處,就情不自
禁地深深吸一口氣,甚至小聲地驚呼起來。凡是葉三吸氣、驚呼的地方,也正是季陶民的得
意之筆。李陶民從不當眾作畫,他畫畫有時是把書房門鎖起來的。對葉二可例外,他很愿怠
第17頁(共
有這樣一個人在旁邊看著,他認為葉三真懂,不是假充內行,也不是諛媚。
季陶民最討厭聽人談畫。他很少到親戚家應酬。實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
盞茶就道別。因為席間必有?些假名士高談闊論。但是他對葉三另眼相看。
葉三只是從心里喜歡畫,他從不瞎評論。季陶民畫完了畫,釘在壁上,自己負手遠看。
有時會問葉三:
“好不好?”
葉三大都能一句話說出好在何處。
季陶民畫了一幅紫藤,問葉三。
葉三說:“紫藤里有風。”
“唔!你怎么知道?”
“花是亂的。”
“對極了!
季陶民提筆題了兩句詞:
“深院悄無人,風拂紫藤花亂
季陶民最愛畫荷花。有一天,葉三送了一大把蓮蓬來,季陶民一高興,畫了一幅盟荷,
好些蓮蓬。畫完了,問葉三:“如何?”
葉三說:“四太爺,你這畫不對。”
“不對?”
“‘紅花蓮子白花藕’.你畫的是白荷花,蓮蓬卻這樣大,蓮子飽,墨色也深,這是紅荷
花的蓮子」
“是嗎?我頭一回聽見!”
季陶民于是展開一張八尺生宣,畫了一張紅蓮花,題了一首詩:
紅花蓮子白花藕,
果販葉三是我師。
慚愧畫家少見識,
為君破例著胭脂。
季陶民送了葉三很多畫,都是題了上款的。有時季陶民給葉三畫了畫,說:“這張不題
上款吧,你可以拿去賣錢,--有上款不好賣。”
葉三說:“題不題上款都行。不過您的畫我一張也不賣!”
十多年過去了。李陶民死了。葉二已經不賣果子,但是他四季八節,還四處尋覓鮮果,
第18頁(共
到季陶民墳上供一供。
季陶民死后,他的畫價大增。大家知道葉三手里有很多季陶民的畫,都是精品。很多人
想買葉三的藏畫。
葉三說:“不賣
有一天有一個外地人來拜望葉三,因為是遠道來的,葉三只得把畫拿出來。客人非常虔
誠,要了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還先對畫軸拜了三拜,然后才展開。他一邊看,一邊不
停地贊嘆:“喔!喔!真好!真是神品!”
客人要買這些畫,要多少錢都行。
葉三說:“不賣。”
客人只好悵然而去。
葉三死了。他的兒子遵照父親的遺囑,把季陶民的畫和父親一起裝進棺材里,埋了。
一九八二年二月二十八日
(有刪改)
(1)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D
A.李陶民“畫一張畫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這看似閑筆,實則表現出李陶民率
性脾氣,也為葉三送果的情節做了鋪墊。
B.“紫藤有風”,“花是亂的”一段,借助白描語言的神力,讓一個果販與一個鑒賞家的
形象精致地置合在一起,可謂神來之筆。
C.從情節和結構來看,很難在作品中找到一般小說那種清晰的線索,強烈的沖突,波瀾
起伏的情節,甚至很難概括出一個故事梗概,頗有“散文”的特征。
D.小說語言獨具特色,準確、干凈、不失華麗,大量使用短句,使語言凝練又明快活潑,
形成了一種獨到的文風。
(2)情節是小說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內容,本文是通過哪些情節來塑造葉三這個“鑒賞
家”形象的?請結合文本簡要概括。
(3)小說的題目是“鑒賞家”,但卻用了很大篇幅寫葉三賣果子。作者這樣安排有什么
用意?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看法。
【考點】小說;內容理解與概括.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
【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學考生對小說思想內容與2術特色的分析與鑒賞能力。解答
第19頁(共
本題首先明確要閱讀文本,通讀文本把握文章內容,理解文章的主旨。然后結合選項鑒
賞文章在寫作手法上、寫作上的特點判斷選項的正誤,最后根據題目要求選出恰當的答
案。
(2)本題考查分析作品結構,概括作品主題的能力。小說情節的結構模式:①基本模式:
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如《晚秋》)②搖擺模式:即“一波三折”式,這種情節往往
扣人心弦,極具魅力(如《變色龍》)③“毆?亨利”筆法:情節發展出乎意料卻又合乎
情理,即在結尾處出其不意的揭露真相。(如《項鏈》)
(3)本題考查探究作者的創作意圖的能力。通過作者的經歷、所處的時代背景、創作動
機以及作品中形象、語言、觀點等方面,探討作者的寫作目的。
【解答】(1)D.“小說語言獨具特色,準確、干凈、不失華麗”中“不失華麗”錯誤,
本篇小說文風樸實,沒有華麗的語言。
(2)本文大部分寫“鑒常家”賣水果行為,但此題重在關注“鑒賞家”行為,因此只需
要整理有關“鑒賞”情節。“季陶民畫的時候……有時看到精彩處,就情不自禁地深深吸
一口氣,甚至小聲地驚呼起來。凡是葉三吸氣、驚呼的地方,也正是季陶民的得意之筆”,
葉三真正懂畫;“葉三大都能一句話說出好在何處……紫藤里有風……花是亂的……對極
了,風拂紫藤花亂”,此處表明葉三能夠看出門道的鑒賞家;“季陶民最愛畫荷花……葉
三說:‘四太爺,你這畫不對‘……'紅花蓮子白花藕’.你畫的是白荷花,蓮蓬卻這樣
大,蓮子飽,墨色也深,這是紅荷花的蓮子”,具有生活經瞼的鑒賞家;“客人要買這些
畫,……葉三說:’不賣。’……葉三死了。他的兒子遵照父親的遺囑,把季陶民的畫和
父親一起裝進棺材里,埋了"真正的愛畫之人。
(3)“葉三有點生氣了:嫌我給你們丟人?我給這些人家送慣了果子。就為了季四太爺
一個人,我也得賣果子……季陶民有一個脾氣,畫一張畫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
葉三搜羅到最好的水果,總是首先給季陶民送去”,此處文本透露出的信息如下:①葉三
通過賣水果的方式得以認識季陶民,并且保持了長久的友誼;②葉三直堅持賣水果,
顯示他的執著精神,并且對水果有研究從而為賞畫積累了人生經驗;③葉三賣水果卻不
賣畫,前后形成了對比,有力地襯托了葉三是個真正的鑒賞家的性格特點。
答案:
(1)D
(2)①葉二看畫時,驚呼吸氣的地方正是畫家的得意之筆。②葉二能看出李陶民紫藤
第20頁(共
畫里有風。③葉三能指出荷花畫中的錯誤。④葉三與畫共存亡。
(3)①體現葉三有一種脫俗的生活情趣,他能用本真的眼睛和心靈去體驗生活、感悟生
活中的美:②說明葉三賞畫的見識和鑒賞力,正是在賣果子生活中逐漸獲得和養成的,
為下文品評季陶民之面能一語中的做鋪墊,為他是個懂藝術的鑒賞家做出鋪墊;③
他所賣的新鮮的果子是他和季陶民交往的紐帶,借此也可傳達出他對畫家季陶民的知己
之情。④他作為“鑒賞家”的對美純粹深沉、不涉功利的愛的品質,正是賣果子生
活中樂觀、熱情、智慧.、誠實的人生態度的反映。
【點評】對小說標題佗考查主要集中如下兩個方面:
一、小說標題的含意(雙重或多重)
1、表面意義與真實意義。2、指代意義與比喻意義。
3、一語雙關,雙層含義。
二、小說標題的用煮(原因、作用、效果、好處)
1、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2、概括小說主要事件。
3、點明時間地點,創設故事背景,渲染環境氛圍。
4、貫穿全文,起線索作用。5、具有象征意義。
6、揭示小說主旨,深化主題。7、寄托作者情感。
8、展開情節,前后呼應。9、對比諷刺,強化效果。
10、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調.
11、從給讀者的感情來說,還有吸引讀者的興趣,引發閱讀的沖動的作用。
二.文言文閱讀(共1小題)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答謝景山①書[宋]蔡一
襄頓首景山足下:夏中辱示新文數十篇,其間景山所稱道而仆所不愿為者,因事往問,
幸而時中,欲景山思而從之,不敢陳丁文辭也。近蒙示書,盈T百言,引喻稱類,若固守而
不移者。某欲終不言,然使景山口而不移,特唱于人,亦某過之大者也。
某嘗灑景山好稱學韓杜筆,語于人,今而口:“既師其意,又師其辭,何患?且嗜退之
文辭。欲誘人同所樂也。”某謂由道而學文,道至焉,文亦至焉;由文而之道,困于道者多
矣,是故道為文之本,文為道之用。與其誘人于文,孰若誘人于道之先也?景山前書主文辭
而言,故有是云,襄豈敢鄙文詞哉?顧事有先后耳。襄之為文,無能過人,其句讀高下,時
亦類乎古人,無足怪也。
第21頁(共
又病景山嗟世人之不知己,務以文詞求于有位,今而曰:“吾以文求正于有位,于道為
無枉。古之人重其自進,我仕且困墜,求知于人無愧。”又云:“在數頃田,必歸耕海上。”
景山何樂于自進,而勇于自退乎?是未離乎躁也。妄者易進而難退,狷者難進而易退,妄與
狷,君子皆不由也。君子之于進退,唯其道而已矣。景山又多取前世重人自進為比,苛有異
于褰之說,里前世重人,襄不從矣,其稱仲尼、佛胖②四召而欲往,孟子不遇于魯侯,斯二
者何求哉?委乎天而待用者也。
乂病景山恤仕宦之顛誠,今而曰:“非恤美仕之未得,憤意外之橫辱。”斯亦景山未之思
與?夫圣人之言,吾畏之:賢者之規,吾愧之。有人加言于我,吾置其喜怒而辨其枉直。使
其言蹈乎圣人賢者之說,吾喪而且愧焉;其言異于是,吾將憫之,豈暇受而為辱乎?小人之
辱,君子不辱也。景山取之哉,取之哉,抑憤之心日益損矣!景山又云:若使襄年四十而卑
辱,未必能如己之恬然不茍也.褰乂復而讀之,益悲,豈行己之謬與?如景山且不能處信,
尚何望于眾人?雖然,褰無求信于人,自信甚明。身之窮泰,不得而知之,為學沅近,力窮
則已,其所自信者,不卻行而利動也。今日視前日,猶能樂其所是,而恨其所不至;使年益
加而慮益廣,豈肯舍所樂而從所恨哉!
與景山別久,思一相見,以道所懷,今雖該諄基詞非求勝于景山蓋陳忌之所宋抑。未知
意山以為非是也誠以為非是幸杰語焉襄不敢憚煩無屢告也不宣。襄頓首上。
(選自《全宋文》)
注:①謝景山:謝伯初,字景山,晉江(今福建泉州)人,天壬二年(1024)進士,官
許州法曹,有《謝景山詩集》。②佛胖:人名,與孔子同時。
(I)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最合理的一項是A
A.今雖諄諄其詞/非求勝于景山/蓋陳己之所守/抑未知景山以為非是也/誠以為非是一幸亦
語焉/襄不敢憚煩于屢告也/
B.今雖諄淳其詞非求勝于景山/蓋陳己之所守/抑未知景山以為非是也/誠以為非是/幸亦語
焉/襄不敢憚煩丁屢告也/
C.今雖諄諄其詞非求勝于景山/蓋陳己之所守/抑未知景山以為非是也/誠以為非是/幸亦語
焉/襄不敢憚煩于屢告也/
D.今雖諄諄其詞/非求勝于景山/蓋陳已之所守/抑未知景山/以為非是也/誠以為非/是幸亦
語焉/裹不敢憚煩于屢告也/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C
A.”若固守而不移者”與“峭函之固自若也”(《過秦論》)兩句中的“固”字含義不同。
第22頁(共
B.“雖前世重人”與“雖體解吾猶未變兮”(《離騷》)兩句中的“雖”字含義相同。
C“如景山且不能見信”與“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1《荊軻刺秦王》)兩句中的“見”字
含義相同。
D.“而恨其所不至”與“恨別鳥驚心”(《春望》)兩句中的“恨”字含義不同。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D
A.本文采用逐層辯駁的手法,表達作者淡泊名利,樂學自信,溫厚雅正的處事態度,行
文真誠坦蕩,理直氣剛。措辭精確凝練。
B.作者認為,“道”是“文”的銀本,“文”是“道”的體現,對謝景山沉溺文辭,倒置
文道的寫作傾向,抱有質疑、商榷的態度。
C.謝景山年過四十,仕途不順、感嘆世間少有知己伯樂,怨憤自己遭受意外欺辱,急于
以文求進,卻又輕言放棄,常常急躁不安。
D.作者希匆謝景山能潛心向道,增講才識,不輕易為他人言語議論左右,不仿效前代高
位之人自進的方式,不攀附孔、孟圣人。
(4)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①既師其意,又師其辭,何患?且嗜退之文辭,欲誘人同所樂也。
②景山又云:若使襄年四十而卑辱,未必能如己之恬然不茍也。
【考點】散文;一詞多義;文言斷句;文言翻譯;內容理解.
【答案】(1)A
(2)C
(3)D
(4)①(我)學習他們的精神,又學習他們的文詞,還擔心什么呢?并且(我)愛好韓
愈的文章。想誘導他人與自己一樣喜愛。
②你又說:如果蔡襄匹十歲地位是卑下受辱的,未必能像你自己一樣的恬然不茍且,
【分析】(1)本題考杳文言文斷句的能力。通讀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
朝代名等。因為名詞常在句中作主語或賓語。注意主語常省略。其次找動詞,動詞通常
作謂語。借助句子成分,關鍵是抓住動詞,以動詞為中心,找前后結構關系,確定主干,
從而斷開句子。此外,文言虛詞和特殊句式對文言文句讀有很大的輔助作用。斷句題還
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斷開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題。
(2)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意義和用法。文言實詞意義,推斷詞義的基本原則就是要把詞
放到句中去埋解,根據上下已知條件加以仔細研釋。“詞不離句,句不離篇”是古已有之
第23頁(共
的閱讀準則,對于一眼不能識別的文言實詞,我們就必須結合具體語境,瞻前顧后,披
文入理,推斷出其意義。
(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認真審題,明
確題干的要求。其次,要回歸文本,吃透文本表達的觀點,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
瀏覽選項的內容,到文章中圈出相關的句子,再進行推敲琢磨。
(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拿到句子之后
應先回歸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語,再按照不同的句
式進行調、換、冊再采取對譯法,逐字進行翻譯。
【解答】(1)句意:現在雖然說的是誠懇的言詞,并不是要戰勝你,是用來陳述我自己
堅持的觀點。不過不知道你會不會認為不是這樣,如果(你)認為不是這樣,希望你能
告訴我,我不厭煩你的屢次告訴。“諄諄其詞”是句子的謂語,省略了主語“我”,其后
應斷開:“非求勝于景山”省略中語“我”,謂語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軟考軟件設計師名師建議試題及答案
- 2025屆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學區七下數學期末綜合測試試題含解析
- 網絡環境適應下的管理理念試題及答案
- 探討設計流程中的迭代與反饋試題及答案
- 電子商務與網絡管理試題及答案
- HTTP與HTTPS協議的區別及應用試題及答案
- 風險管理在企業戰略執行階段的作用試題及答案
- 數據保護與隱私試題及答案
- 經典VB考試資源試題及答案
- 法學概論與法律職業倫理的探討試題及答案
- 河南省青桐鳴大聯考普通高中2024-2025學年高三考前適應性考試地理試題及答案
- 管道勞務分包協議書
- 2025年中考理化生實驗操作考試考務培訓大綱
- 拆遷服務方案
- 2025-2030中國鋰電子電池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前景趨勢與投資研究報告
- 天津市部分區小學2025年小升初數學自主招生備考卷含解析
- 2021年高考地理試卷(全國甲卷)(空白卷)
- 成人經鼻胃管喂養臨床實踐指南
- 第八章食品包裝材料的安全監督與管理 ppt課件
- 《市場調查與預測》說課
- 李家沱大橋健康監測實施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