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課+古代非洲與美洲+教學課件-高一下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1頁
第5課+古代非洲與美洲+教學課件-高一下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2頁
第5課+古代非洲與美洲+教學課件-高一下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3頁
第5課+古代非洲與美洲+教學課件-高一下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4頁
第5課+古代非洲與美洲+教學課件-高一下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5課古代非洲與美洲第二單元中古時期的世界

古代非洲文明一2在地理上習慣分為北非、東非、西非、中非和南非五個地區德國哲學家黑格爾:非洲分成三部分:非洲本土、歐洲的非洲、亞洲的非洲。“非洲本土”即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歐洲的非洲”指被視為“歐洲的延伸”的大陸北緣;“亞洲的非洲”指尼羅河流域。東非西非南非北非中非

撒哈拉以南非洲,又稱“黑非洲”,泛指撒哈拉中部以南的非洲。……公平地講,非洲黑人文明是世界文明極富特點的一部分,對世界文明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但卻是發展比較緩慢的一部分。在物質文明方面,長期停滯在鋤耕農業,甚至沒有發展犁耕農業,在精神文明方面,非洲黑人傳統文明沒有留下眾多的思辨性的哲學和論文著作。非洲黑人傳統文明發展滯后的原因,用種族主義理論來解釋是站不住腳,而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條件,黑人社會的內部機制和外界交往不發達共同作用所使然。

——摘編自艾周昌《非洲黑人文明》,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非洲文明開端——班圖人班圖人是赤道非洲和南部非洲約22個國家的主要居民。是當前非洲最大的民族集團。班圖文化的發祥地在東非大湖及剛果河下游地區,后向東和向南擴散。西非居民班圖人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農作物,馴養了牛,引進了綿羊和山羊等,掌握了冶鐵技術。公元前2世紀到5世紀期間,冶鐵技術通過已學會使用鐵的班圖農民傳到非洲中部、東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區。

公元初班圖人開始向赤道及其以南地區遷徙。遷徙對非洲文明影響巨大,他們先后建立過30多個大小不等的國家,從而涌現了不少聞名于世的班圖文明。東非、西非、南部非洲的古典黑人文明基礎可以說就奠基于班圖人的大遷徙運動。大遷徙加快了中、南非洲各民族的的社會發展進程,隨著班圖人的遷移,農業、畜牧業和冶鐵技術也傳播到非洲大部分地區。班圖人的大遷徙班圖人6二、古代東非文明公元前后,在今天的埃塞俄比亞北部興起的一個奴隸制強國,首都為阿克蘇姆城。4世紀時,達到全盛時期,版圖包括紅海兩岸的大片地區。阿克蘇姆國家信仰基督教,居民主要從事農牧業,國際貿易也很興旺,每年從紅海的國際貿易獲得巨額收人。7世紀,阿拉伯人占領北非,控制了紅海的國際貿易,阿克蘇姆國家趨于衰落。阿克蘇姆王國1、阿克蘇姆王國7①條件:農業的進步、環印度洋貿易的發展、伊斯蘭教的傳入。②表現:10-15世紀,東非沿海地區桑給巴爾、蒙巴薩和摩加迪沙等一系列國家的興起。◎古代非洲的國家蒙巴薩桑給巴爾2、東非文明的發展伊斯蘭教影響最明顯的是體現于生活的外表——姓名、服飾、家庭擺設、建筑風格、節日,等等。另外,他也表現在農業的進步和技術進步上,例如,在東非,阿拉伯人從印度引入了水稻和甘蔗。伊斯蘭教還將非洲經濟同由穆斯林商人控制的歐亞大陸廣泛的商路網聯在一起,從而促進了貿易。8③特征:廣泛使用奴隸,經濟上以種植瓜果蔬菜的園藝業為主,對外貿易發達,城市繁榮。印度、波斯和中國等地非洲瓷器、紡織品等各種手工業品黃金、象牙和奴隸阿拉伯商人10-15世紀,斯瓦西里出現了30多個國家,著名者有桑給巴爾、蒙巴薩和摩加迪沙等。這些國家規模都不大,人口在數千到數萬人之間,對外貿易發達,與阿拉伯、波斯、印度甚至中國都有貿易往來。從外部輸入的有紡織品、珍珠和瓷器,從非洲內陸輸出的則有奴隸、黃金和象牙等。2、東非文明的發展9三、古代西非文明時間:8—15世紀。代表:加納、馬里、桑海經濟:①豐富的黃金資源,②控制著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和黃金交易。③出口象牙和奴隸,買進馬、布匹和鹽。1、西非文明概況西非國家的發展道路與東非有所不同,先后崛起了加納、馬里和桑海幾個大國。西非很早就與北非保持著貿易關系。約公元前7世紀,駱駝傳入北非,駱駝使商隊可以穿過撒哈拉沙漠,并成為當地主要的運輸工具。10加納本身并非黃金產地,但國王們設法從尼日爾河和贊比亞河等地獲得黃金,從而控制了黃金貿易,加納也因此成為西非最重要的黃金貿易中心。阿拉伯商人騎著駱駝穿過沙漠來到加納,用馬匹和手工業品換取加納的黃金、象牙和奴隸。隨著阿拉伯人活動的增多,伊斯蘭教的影響擴大。13世紀,因受到撒哈拉沙漠游牧民的侵擾,加納逐漸衰落,馬里開始興起。2、西非王國更替——加納11馬里原來是加納南部地區的一個小國。11世紀以前,曾隸屬于加納。1240年,馬里滅掉加納,不斷擴張,國家日益強大。

曼薩·穆薩統治時期,馬里國勢達于極盛。版圖西起大西洋,東至加奧,向北深入撒哈拉,占領著名的陶德尼產鹽區,向南直至赤道熱帶森林的邊緣,占領了加納未曾占有的產金區。馬里同北非各國進行頻繁的貿易,從北方輸入高級紡織品、服裝和馬匹;輸出食鹽、黃金和奴隸。3、西非王國更替——馬里馬里國王曼薩·穆薩1324年,廷巴克圖貴族以商貿特許權為代價歸附了馬里帝國。這一年,馬里歷史最著名的國王曼薩·穆薩開始了前往麥加的朝圣之行。“從廷巴克圖來的馬里國王”讓馬里世界聞名,大批商人、學者跟隨穆薩返回馬里,穆薩還在廷巴克圖建造了人類歷史最古老的大學之一——桑科爾大學。——摘編自李安山《非洲古代王國》14世紀末以后,馬里統治階級開始了爭奪王位的長期混戰,內部受壓迫的部落人民乘機自立,外族頻頻入侵,國勢日趨衰落。4、西非王國更替——桑海桑海原為馬里屬國,后利用馬里內亂崛起,攻滅馬里,確立了在西非的霸主地位。16世紀達于極盛。國家面積超過了昔日的加納和馬里。國家實行中央集權,官吏直接由國王任免;擴大對外貿易,奴隸成為生產中的重要力量;興建學校,鼓勵文化發展。桑海盛行奴隸制,由于奴隸處境困苦,經常反抗。十六世紀末,桑海在奴隸起義和北非摩洛哥侵略的打擊下瓦解。廷巴克圖有十幾所大學和120座圖書館,大學里不但教授古蘭經,還有歷史、天文甚至邏輯學。“鹽從北方來,金子從南方來,知識和學問都得從廷巴克圖來”這句流傳至今的西非諺語,生動描述了廷巴克圖學術之盛。桑海帝國政治法律制度的完備、文化學術的繁榮,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古代歷史上也是空前絕后的。可以說,桑海帝國代表著古代黑人文明的最高成就和最后的輝煌。4、南非王國更替——津巴布韋

大津巴布韋文化是南部黑非洲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得名于一組古代巨石建筑群遺址。該建筑群大約始于公元4世紀至5世紀,以此為中心曾先后間建立過一些班圖人的王國。后經多次重建或擴建,于14、15世紀達到鼎盛。“津巴布韋"一詞源于邵納語,意為"石頭建筑"或"石頭城"。大津巴布韋是這些遺址中最大、最壯觀的。它是一個圍墻圍成的圓表區域,內有房屋和庭院。圍墻高9米,厚約5米,頂部砌著大石塊。沿山谷向下延伸,在約24萬平方米的范圍內散布著許多石頭建筑,包括一座圍墻圍著的廟宇和稍小一些的建筑物遺跡。在公元16世紀初,古津巴布韋國家突然瓦解,大津巴布韋文化也隨之走向衰落。16非洲傳統文明是豐富多彩、斑駁陸離的。對于非洲傳統文明的主要特點有如下兩點認識:

觀點1:歷史上,非洲與歐亞大陸隔絕的程度十分嚴重。這一與世隔絕至今仍是非洲大陸發展中的一個首要而又持久的因素。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1999年版)第140頁

觀點2:與通常的看法相反,在歐洲擴張之前的時期中,非洲絕不是與世隔絕的,自7世紀以來,外部聯系和內部關系開始增多。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2005年版)第313頁根據上述材料分別概括二者觀點并加以說明?非洲東、西、北三面都有相當強勁的自然屏障。撒哈拉沙漠和尼羅河上游的巨大沼澤地,以及西非和東非平直的海岸線,使得對非洲的殖民變得異常困難。從北非入侵非洲內陸基本不可能,西非的大河和東非的山脈也不利于當時尚未掌握先進技術的歐洲人深入非洲內陸。因此,直到歐洲人完成工業革命,在武力和技術上都擁有更大優勢而且足以克服自然造成的阻礙時,才最終完成殖民。伊斯蘭教、基督教傳入非洲,影響非洲歷史文化發展;10-15世紀東非國家發展環印度洋對外貿易,8-15世紀西非諸帝國控制穿越撒哈拉沙漠的貿易;1324年,曼薩·穆薩帶領商隊前往麥加朝圣。觀點1(非洲文明是封閉的、與世隔絕的):觀點2(非洲文明是開放的、與外界有聯系):古代美洲文明二

美洲土著居民古代印第安人中,生活在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北部的瑪雅人,在墨西哥人數最多的阿茲特克人,以及生活在安第斯山脈的印加人,創造出了瑪雅文明、阿茲特克文明與印加文明,并稱為古代美洲三大文明,為世人所矚目。19一、美洲文明開端——印第安人

美洲印第安人是富于創造性的勤勞的人民,他們在漫長的歲月中,馴化了多種野生動物,培育出大量的農作物,……當今世界廣泛生產的玉米、馬鈴薯、番茄、可可、咖啡、向日葵、辣椒、花生、煙草、橡膠等幾十種農作物,都來自美洲印第安人創造性的勞動。……美洲印第安人很早就懂得了養蜂和馴化野生動物。他們培育出了火雞、鴨、鴿和鵝等家禽。此外還培育出了像愈瘡木那樣可以健身治病的藥草和植物1200多種,豐富了人類醫藥寶庫。——朱寰主編《世界上古中古史》(下冊)◎印第安人20二、瑪雅文明瑪雅文明馬雅人分布的地區很廣,包括今日的墨西哥、危地馬拉、洪都拉斯和薩爾瓦多的一部分。大約在公元前1000紀,馬雅人就開始進人定居的農耕生活,他們從野生植物中培植了玉米、番茄、甘薯等作物;同時還從事狩獵和捕魚。手工業和交換也有發展。大約在公元前后,馬雅人在尤卡坦半島南部貝登湖周圍建立起一些城市國家。瑪雅人的城市建筑相當發達,最著名的建筑是金字塔。與古代埃及的金字塔不同,瑪雅人的金字塔不是墳墓,而是神廟。瑪雅人使用象形文字,他們有4種歷法,知道“零”的概念,使用獨特的20進制……15世紀中期,瑪雅文明開始走向衰落。16世紀上半期,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墨西哥,占領尤卡坦半島,瑪雅文明滅亡。公元前一千年左右,瑪雅人發展了農業。公元前后更出現了城市。他們培植了多種農作物。其中以玉米的培植最為重要,成為瑪雅人(也是阿茲特克人和印加人)的主要糧食。此外,瑪雅人還知道飼養火雞、狗和蜜蜂。手工業和商業也很發達。他們用陶土制成器皿,用棉花織成布匹。他們知道用金銀、銅和錫等元素制成合金,再把這些合金制成各種器皿和裝飾品。每個村落和城市都辟有廣場,作為相互交易之所,并有客棧,可供帶貨商人住宿,交易在一定日期進行。(1)經濟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發達并出現建筑精美的城市古瑪雅城市遺址瑪雅人建立了眾多城市國家(城邦);在瑪雅人國家中,氏族首領、祭司和貴族等構成統治階級,最高首領兼掌政治和軍事大權,以祭司為顧問。廣大氏族成員、奴隸等為被統治階級,從事農業和手工業,他們需要為貴族服役,并向城市繳納租稅。建立眾多城市國家(城邦),階級關系明顯。傳說中的瑪雅文明瑪雅文明的城市遺址(2)政治23他們用石料建立許多非常富麗堂皇的廟宇、陵墓和雄偉的紀念碑。至今,在瑪雅族古城的遺址上,還保存了卓越的建筑古跡。他們在廟宇上為我們留下了各種顏色的圖畫和美麗生動的雕刻。在波南帕克神廟遺留下來的壁畫,畫出了古代戰爭的場面。畫中的人物形象千姿百態,栩栩如生,成為世界壁畫藝術的著名寶藏之一。城市建筑精美,規模宏大;建造多座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廟宇;壁畫、雕刻藝術高超波南帕克神廟壁畫瑪雅太陽金字塔(3)建筑和藝術文字:發明獨特的表意文字;天文:用復雜的歷法紀年;數學:采用20進位制,可能知道0的概念。數學瑪雅文字瑪雅文字是美洲瑪雅民族在公元前后用800多個符號和圖形組成的象形文字,詞匯量多達3萬個,盛行于5世紀中葉。瑪雅人是美洲惟一留下文字記錄的民族,瑪雅文字是少數迄今為止尚未被全部破譯的古代文字之一。天文歷法他們的計數法是根據手和腳的二十個指(趾)頭而產生的二十進位制;他們在時間的計算方面創造了一種數學體系,結果發現了“0”,在表示數目上,他們用了三個符號:“點”表示一,“橫”表示五,畫一“貝殼”表示零。瑪雅人發明并使用了“0”的概念,比歐洲人早了800余年。瑪雅人把一年分為18個月,測算的地球年為365.2420天,現代測算為365.2422天,誤差僅0.0002天,就是說5000年誤差僅一天。(4)文化25三、阿茲特克文明阿茲特克文明繼瑪雅人之后,活躍在墨西哥中部和南部的阿茲特克人在繼承其他印第安人文明成就的基礎上,創造了阿茲特克文明。形成于14世紀初,16世紀,國家進入鼎盛時期,人口有600余萬。1521年為西班牙人所毀滅。26阿茲特克人的勢力建立在持久備戰的基礎上。所有男人都要攜帶武器;國家軍火庫始終備有武器,供需要時使用。憑借有效的軍事機器,阿茲特克人從其臣民那里榨取到數量驚人的貢物。……但在整個帝國范圍并沒有建立起統一的行政管理制度,也不在被征服地區駐防軍隊,而由他們自己管理地方事務并負責征收貢賦。——林被甸董經勝《拉丁美洲史》以擅長軍事武功著稱,結構松散的王國阿茲特克文明太陽金字塔都城特諾奇蒂特蘭設想圖(1)政治經濟基礎是農業,發明了“浮動園地”。“浮動園地”即在用蘆葦編成的蘆筏上堆積泥土,浮在水面,然后在這新造的土地上種植作物和果樹,利用樹根來鞏固這些人造浮動園圃。每次播種之前,農民們都要挖些新的湖土,鋪在“浮動園地”上,因此其表面隨著一次次耕種而不斷增高。“浮動園地”使阿茲特克人口和財富不斷劇增。——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2)經濟28阿茲特克人的手工業和貿易也有相當程度的發展,城市生活相當發達。都城特諾奇蒂特蘭面積約10平方千米,有房子60000幢,人口有20萬—30萬,有防波堤保護城市,有引水渠將淡水引到城市。城內有廣場,有定期的集市,市場上物品齊全。西班牙人第一次看到特諾奇蒂特蘭時,對其建筑和貿易感到震驚:我們看到很多城市和村莊建在水上,看到很多大的城鎮建在陸地上,看到通往墨西哥(特諾奇蒂特蘭)的筆直而平坦的堤道,我們感到震驚…因為巨大的塔樓、廟宇和建筑物都是從水上升起的,而且都是用石頭建造的。我們的一些士兵甚至問,我們所看到的一切是不是一場夢境……特諾奇蒂特蘭,位于特斯科科湖島上,全城水渠和道路縱橫交錯。特諾奇蒂特蘭城復原圖(3)城市29四、印加文明印加人是南美洲印第安人的一支,住在安第斯山中部肥沃谷地庫斯科地區。12世紀,印加人以庫斯科為都城建立國家,13世紀逐漸崛起。15世紀末16世紀初,印加國家發展到鼎盛時期,形成疆域達到100萬平方千米,人口約600萬的帝國,是當時美洲第一大國。后由于內亂日趨衰落,1533年,西班牙殖民武裝攻占庫斯科,印加帝國逐漸走向滅亡。印加文明他們的政府由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完整的體系。分成四個大行政區,每區叫做一個蘇約(Suyo),每個蘇約下分若干省,每省再分若干艾盧。在中央允許之下,各地方可以有某種程度的自由。地方長官每隔一定時期被召到中央匯報工作。……為了防止被征服者的反抗,在被征服地區建立交通網和要塞,并把他們的首領遷到庫斯科,便于管理和控制。此外,印加人還對被征服各部族實行同化政策,規定他們必須學習克丘亞的官方語言。至西班牙人到來時,印加的各個村落,差不多都有一部分人能說克丘亞語。。最高統治者是國王,世襲繼承,擁有行政、立法和軍事大權。土地、礦藏和牲畜歸國家所有。將全國劃分為四大政區,每個政區設立一個長官,以貴族充任;按照人口多少設置各級官員。為征稅和征兵,編制詳細的人口調查表。修建完善的道路系統,用于傳遞政府的命令和情報,以及調動軍隊。將征服地區的部分或全部居民遷移到新地區,以防止反抗。31失落之城——馬丘比丘1983年印加文明的“得力之作”馬丘比丘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文化遺產名錄。馬丘比丘被稱作印加帝國的“失落之城”。“馬丘比丘”在印加語中意為“古老的山巔”。古城海拔2280米,兩側都有高約600米的懸崖,峭壁下是日夜奔流的烏魯班巴河。由于其圣潔、神秘、虔誠的氛圍,馬丘比丘被列入全球10大懷古圣地名單。印加人稱自己為“太陽的子孫”,他們將太陽視作“燃燒的火鷹”,渴望用“拴日石”將帶來光明和溫暖的太陽永遠留在天上。直到今天,對太陽的崇拜仍在印加民間流傳。在這座古城關于太陽崇拜的建筑也隨處可見。32東非:阿克蘇姆王國西非:加納、馬里、桑海南部非洲:大津巴布韋瑪雅文明阿茲特克文明印加文明古代非洲文明古代美洲文明古代非洲、美洲人民創造了獨特的文明,同亞歐文明共同展現了世界文明的多元面貌。課堂小結1.(2024·廈門)公元1世紀時,在一位講希臘語的埃及佚名商人撰寫的《紅海回航記》中,首次提到了阿克蘇姆王國。阿克蘇姆扼紅海通往印度洋的咽喉要沖,雄強富足,竟被當時的羅馬作家譽為世界四大強國之一,同波斯、羅馬和中國并列。由此可見,阿克蘇姆王國的繁榮(B)A.展示了希臘化時代的成就B.得益于優越的地理位置C.受益于海上絲綢之路開通D.反映出西非文明的興起B

[解析]根據材料“阿克蘇姆扼紅海通往印度洋的咽喉要沖,雄強富足”,被“譽為世界四大強國之一”,由此可見阿克蘇姆王國的繁榮得益于優越的地理位置,B項正確;材料主旨是“阿克蘇姆王國的繁榮”,而不是“講希臘語的埃及佚名商人”,另外阿克蘇姆王國的繁榮不能展示希臘化時代的成就,排除A項;秦漢時期海上絲綢之路形成,但是材料只體現了阿克蘇姆王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