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醫學單擊畫面翻頁上篇第一章導論薛霽中醫藥學有著數千年的悠久歷史,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四大國粹”之一,它植根于中國古代文化土壤之中,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的生活與生產實踐中,逐漸積累不斷發展而形成的具有獨特理論風格和豐富診療經驗的醫學體系。已經越來越引起世界醫學界的重視,形成學習和研究中醫藥學的熱潮。添加標題前言:添加標題《中醫學》目錄上篇
第一章導論第二章中醫學的哲學思想第三章藏象學說
第四章病因病機第五章診法述要第六章辨證第七章防治原則與治療方法下篇
第一章中藥第二章方劑第三章針灸學基礎第四章內科常見病證第五章其他常見病證第六章腫瘤
目錄第一節中醫學的歷史沿革第二節中醫學理論體系的主要特點第三節中醫學的認知與思維方法第四節中醫學與西醫學的比較第五節中西醫結合的研究進展第一章導論第一節中醫學的歷史沿革中醫學的起源衛生保健的起源(二)藥物的起源(三)針灸與外治法的起源總之,人類在長期的醫療實踐活動中,逐漸形成了醫療理性認識,經過反復驗證,不斷更新、創造和發展,形成了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醫藥理論體系。PARTONE二、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古代自然科學的滲入古代哲學思想的影響春秋戰國、兩漢時期--中醫理論體系的萌芽和奠基階段1.形成的歷史背景:長期醫療經驗的積累01《黃帝內經》奠定中醫學理論體系基礎《難經》《傷寒雜病論》--奠定中藥學理論體系基礎《神農本草經》--奠定中醫學辨證論治理論體系基礎2.中醫學理論體系形成的標志:中醫四大經典02《黃帝內經》標志著中醫學由單純的經驗積累階段,發展到系統理論總結階段(感性上升至理性)。構建了中醫學的理論體系。為中醫學的發展提供了理論指導和依據。我國現存的醫學文獻中,最早和最完整的是《黃帝內經》,成書大約在春秋戰國時期,它的出現標志著中醫理論體系的形成,奠定了中國醫藥學發展的基礎。《黃帝內經》包括《素問》和《靈樞》兩部分,原書各九卷,每卷九篇,各為八十一篇,合計一百六十二篇。《黃帝內經》千百年來,它始終有效地指導著我國傳統醫學的臨床實踐,在國內為歷代醫學家所重視,而且對世界醫學的發展有重要影響。123《黃帝內經》全面系統地闡述了人與自然的關系,人體的生理、病理、疾病的診斷、治療及預防等方面,內容涉及陰陽五行、五運六氣、天人關系、神形關系、攝生、藏象、經絡、病因、病機、診法、辨證、治則、針灸、湯液以及行醫規范和醫德要求等等。它不僅代表了當時我國醫學的最高成就,同時還吸收了秦漢以前有關天文學、歷算學、生物學、地理學人類學、心理學、邏輯學及古代哲學等多種學科的主要思想和觀點,奠定了獨特的中醫藥學的理論基礎。《難經》原名《黃帝八十一難經》,傳說戰國秦越人(扁鵲)所作,是繼《內經》之后的又一部中醫經典著作。扁鵲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正式傳記的醫學家,他的生平事跡見《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扁鵲《難經》“難”,有質難之意,即問答。全書共有81個問答,稱“八十一難”。在《內經》基礎上有所發展,尤以脈診和針灸治療較《內經》更詳。扁鵲的醫學經驗,在我國醫學史上占有承前啟后的重要地位,對我國醫學發展有較大影響。因此,醫學界歷來把扁鵲尊為我國古代醫學的祖師,說他是“中國的醫圣”、“古代醫學的奠基者
”。
《傷寒雜病論》東漢末年張仲景所著,由于戰亂頻繁,原書散失不全,經宋代林億等整理,分為《傷寒論》《金匱要略》兩部分。《傷寒雜病論》是優秀的古典醫學名著,書中所載方藥至今廣泛應用。《傷寒雜病論》被稱為證治準繩,方書之祖。東漢·張機(仲景)《傷寒雜病論》全書概括了中醫的望、聞、問、切四診,陰、陽、表、里、寒、熱、虛、實八綱,以及汗、吐、下、和、溫、清、消、補八法。書中理、法、方、藥齊備,正式確立了辨證論治法則,成為天下后世的標準。傷寒有廣義傷寒和狹義傷寒廣義指一切外感熱病的總稱,狹義指感受風寒而發的病癥。《傷寒雜病論》系統地分析了傷寒的原因、癥狀、發展階段和處理方法,創造性地確立了對傷寒病的“六經分類”的辨證施治原則,奠定了理、法、方、藥的理論基礎。書中還精選了三百多方,如麻黃湯、桂枝湯、柴胡湯、白虎湯、青龍湯、麻杏石甘湯等著名方劑,經過千百年臨床實踐的檢驗,都證實有較高的療效,并為中醫方劑學提供了發展的依據。歷代有關注釋、闡發此書的著作很多,竟達三四百種之多。它的影響遠遠超出了國界。《神農本草經》該書只所以稱本草,因為古代以植物藥為主,我國藥物起源于草本植物,書名冠以神農,是因為古代有神農嘗百草而發現藥物的傳說,另外,也是托古之風。我國現存最早的藥物學專著,一般認為成書于東漢時期,全書共收載藥物365種,書中概括論述了藥物的四氣(寒、熱、溫、涼),五味(酸、苦、甘、辛、咸),藥物七情等,為中藥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奠定了基礎。炎帝(神農)晉·王叔和《脈經》——第一部脈學專著。晉·皇甫謐《針灸甲乙經》——現存最早針灸學專著。兩晉隋唐時期-中醫學理論體系充實、融合和臨床學科發展階段兩晉隋唐時期-中醫學理論體系充實、融合和臨床學科發展階段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第一部探討病因病機和證候學專著。唐·孫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記載處方和各種治療手段的方書。兩晉隋唐時期-中醫學理論體系充實、融合和臨床學科發展階段唐·政府《新修本草》——我國政府頒行第一部藥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藥典。收藥物844種,圖文并茂。唐·王濤《外臺秘要》——首次記載消渴病的癥狀和治療方法。宋·陳無擇《三因極一病證方論》——“三因學說”。元·杜清碧《敖氏傷寒金鏡錄》——現存第一部驗舌專著。宋、金、元時期——學術爭鳴、理論突破、派系叢生階段宋·錢乙《小兒藥證直訣》——豐富了臟腑辨證論治的內容。宋·宋慈《洗冤錄》——我國第一部法醫學專著。宋、金、元時期——學術爭鳴、理論突破、派系叢生階段宋·陳自明《婦人大全良方》——對婦產科有顯著的發展。宋·王懷隱《太平圣惠方》——16834方。宋、金、元時期——學術爭鳴、理論突破、派系叢生階段宋、金、元時期——學術爭鳴、理論突破、派系叢生階段宋·政府《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我國第一部成藥制劑手冊。金元四大家:金元四大家,從不同角度豐富了中醫藥學的內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醫學流派,促進了醫學理論的發展。劉完素——寒涼派張從正——攻下派李杲——補土派朱震亨——滋陰派突出的學術思想是提倡“火熱論”,“六氣皆能化”、“五志過極皆能生火”。擅長治療火熱病癥,喜用寒涼藥物,后世稱之為寒涼派。《素問玄機原病式》寒涼派——劉完素(劉河間)(1120-1200)字守真,號河間居士攻下派(攻邪派)代表人物。他認為人體發病是邪氣侵犯的結果,所以攻擊邪氣成為治病的首要任務,強調“邪留則正傷,邪去則正安”,善用汗、吐、下三法。《儒門事親》攻下派——張從正(張子和)(1156-1228)字子和,號戴人單擊此處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煉,為了演示發布的良好效果,請言簡意賅地闡述您的觀點。您的內容已經簡明扼要,字字珠璣,但信息卻千絲萬縷、錯綜復雜,需要用更多的文字來表述;但請您盡可能提煉思想的精髓,否則容易造成觀者的閱讀壓力,適得其反。正如我們都希望改變世界,希望給別人帶去光明,但更多時候我們只需要播下一顆種子,自然有微風吹拂,雨露滋養。恰如其分地表達觀點,往往事半功倍。當您的內容到達這個限度時,或許已經不純粹作用于演示,極大可能運用于閱讀領域;無論是傳播觀點、知識分享還是匯報工作,內容的詳盡固然重要,但請一定注意信息框架的清晰,這樣才能使內容層次分明,頁面簡潔易讀。如果您的內容確實非常重要又難以精簡,也請使用分段處理,對內容進行簡單的梳理和提煉,這樣會使邏輯框架相對清晰。補土派——李杲(李東垣)提出了“內傷脾胃,百病由生”的論點,治療以補益脾胃為主,逐步形成了具有獨創性的系統理論——脾胃學說,成為“補土派”的代表人物。《脾胃論》(1180-1251)字明之,號東垣老人單擊此處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煉,為了演示發布的良好效果,請言簡意賅地闡述您的觀點。您的內容已經簡明扼要,字字珠璣,但信息卻千絲萬縷、錯綜復雜,需要用更多的文字來表述;但請您盡可能提煉思想的精髓,否則容易造成觀者的閱讀壓力,適得其反。正如我們都希望改變世界,希望給別人帶去光明,但更多時候我們只需要播下一顆種子,自然有微風吹拂,雨露滋養。恰如其分地表達觀點,往往事半功倍。當您的內容到達這個限度時,或許已經不純粹作用于演示,極大可能運用于閱讀領域;無論是傳播觀點、知識分享還是匯報工作,內容的詳盡固然重要,但請一定注意信息框架的清晰,這樣才能使內容層次分明,頁面簡潔易讀。如果您的內容確實非常重要又難以精簡,也請使用分段處理,對內容進行簡單的梳理和提煉,這樣會使邏輯框架相對清晰。滋陰派——朱震亨(朱丹溪)主要提倡“相火論”,“陽常有余,陰常不足”,強調人體陰氣、元精之重要,主張治病以滋陰為要,故被后世稱為“滋陰派”的創始人。《格致余論》(1280-1358)字彥修,號丹溪對前期醫學理論和經驗綜合整理,一批綜合性醫著問世明·樓英《醫學綱目》明·王肯堂《證治準繩》明清時期——綜合集成和深化發展階段明清時期——綜合集成和深化發展階段3對前期醫學理論和經驗綜合整理,一批綜合性醫著問世1明·張景岳《景岳全書》清·吳謙《醫宗金鑒》2對前期醫學理論和經驗綜合整理,一批綜合性醫著問世清·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四庫全書·子部·醫家類》明清時期——綜合集成和深化發展階段對醫學理論新的發明和創見明·趙獻可、張介賓,發展了命門學說。李中梓提出“腎為先天本,脾為后天本”的論斷。明清時期——綜合集成和深化發展階段對醫學理論新的發明和創見清·王清任《醫林改錯》,改正了人體解剖方面的錯誤,豐富了瘀血治療的內容。創立多首治療瘀血的有效方劑。(四)明清時期——綜合集成和深化發展階段溫病四大家:葉桂(字天士)——《溫熱論》,創立衛氣營血辨證體系;葉天士溫病四大家:吳瑭(字鞠通)——《溫病條辨》,創立溫病的三焦辨證理論體系;溫病四大家:薛雪(字生白)——《濕熱條辨》,深化濕熱病證論治;溫病四大家:王士雄(字孟英)——《溫熱經緯》,發展了溫病診治。全書52卷,約190萬字,書中將藥物作了科學分類,分為十六綱,六十類,載藥1892種,繪圖1000多幅,方劑11096首。李時珍——《本草綱目》李時珍——《本草綱目》《本草綱目》被譽為東方巨典,是我國在世界上影響最早最大的一部藥物學專著。并對其他有關學科(生物學、化學、礦物學,地質學,天文學等)也做出貢獻。達爾文稱贊它是“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李時珍是我國明代卓越的醫藥學家,也是當時世界上偉大的科學巨匠之一。毛澤東同志指出:“中國對世界上的大貢獻,中醫是其中的一項”。“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應該努力挖掘,加以提高”。西方醫學大量傳入中國,對中醫學產生沖擊(鴉片戰爭后)。長期論爭 中西醫匯通和結合近現代--中醫藥在坎坷發展中孕育著新的騰飛先秦兩漢添加標題繼承、發展、創新中醫學是開放系統添加標題中醫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添加標題魏晉隋唐添加標題宋金元添加標題明清添加標題近現代添加標題形成時期四大經典添加標題充實和發展臨床專科專著添加標題突破性進展金元四大家添加標題綜合匯通深化發展溫病四大家添加標題中醫學攝生及預防醫學思想中醫學的養生學說,是中醫預防醫學思想的體現,養生又稱“攝生”,它主要闡述人體要順應自然規律、增強體質、預防疾病以及病后調理、防病復發,而達到延年益壽的理論和方法。未病先防調攝精神調節飲食,勞逸適度鍛煉健身適應四時氣候變化預防疾病既病防變四、中醫學的學科優勢與展望綜合性:天人一體,治法豐富實用性:來自民間診療手段的非損傷性及安全性:綠色,藥食同源注重自身內因、重在調整狀態:調整陰陽(一)中醫學的學科優勢單擊此處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煉,為了演示發布的良好效果,請言簡意賅地闡述您的觀點。您的內容已經簡明扼要,字字珠璣,但信息卻千絲萬縷、錯綜復雜,需要用更多的文字來表述;但請您盡可能提煉思想的精髓,否則容易造成觀者的閱讀壓力,適得其反。正如我們都希望改變世界,希望給別人帶去光明,但更多時候我們只需要播下一顆種子,自然有微風吹拂,雨露滋養。恰如其分地表達觀點,往往事半功倍。當您的內容到達這個限度時,或許已經不純粹作用于演示,極大可能運用于閱讀領域;無論是傳播觀點、知識分享還是匯報工作,內容的詳盡固然重要,但請一定注意信息框架的清晰,這樣才能使內容層次分明,頁面簡潔易讀。如果您的內容確實非常重要又難以精簡,也請使用分段處理,對內容進行簡單的梳理和提煉,這樣會使邏輯框架相對清晰。(二)中醫藥走向世界中醫理論——亟需重新認識及闡發:現行科學理論中醫臨床——眾多優勢有待發揚:SARS拓展新領域——未來中醫藥學發展的更大空間(三)中醫學的展望添加標題第二節中醫學理論體系的主要特點添加標題整體觀念:恒動觀念:辨證論治:一、整體觀念(二)整體觀念的主要內容1.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2.人與自然環境的統一性3.人與社會環境的統一性(一)整體觀念的含義: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與自然界息息相關、密切相連;人體受社會、生存環境影響,這種人體自身的完整性和機體內外環境的統一性的思想,稱為整體觀念。中醫的整體觀念,是中國古代哲學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在中醫學中的應用和發展,是中醫學在臨床實踐中觀察和探索人體與自然界關系所得出的認識,也是中醫診療疾病時所必備的思想方法,它貫穿于中醫學的生理、病理、診斷治療、防病、養生之中,并對現代環境科學,認識和治療身心疾病,以及解決天人對立的生態失衡,均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二、恒動觀念(一)恒動觀念的含義研究人的生命活動、健康和疾病等醫學問題,應持有運動的、變化的、發展的觀點,而不可拘泥一成不變的、靜止的、僵化的觀點,稱之為恒動觀念。(二)恒動觀念的主要內容
1.生理上的恒動觀:人體臟腑器官的生理功能活動都處于永恒無休止的運動中。
2.病理上的恒動觀:從病因作用于機體到疾病的發生、發展、轉歸,整個疾病的全過程始終處于不停的動態變化之中。
3.疾病防治的恒動觀:“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三、辨證論治辨證論治,包括辨證和論治兩大方面。它是中醫認識和治療疾病的基本規范,是中醫學對疾病的一種特殊的研究和處理方法,也是中醫學理論體系的主要特點之一。辨證是指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對病人的癥狀、體征等進行分析、綜合,對疾病當前階段的病因、病性與病位等作出判斷,并概括為完整證名的診斷過程。論治是根據辨證的結果,選擇和確立相應的治療原則和治療方法的過程,也是研究和和實施治療的過程。“癥”,包括癥狀和體征兩部分。“證”,又叫證候,是對疾病處于某一階段的病位、病因、病性以及邪正盛衰等情況的病理概括。“病”,是指在致病因素作用下,引起的具有一定發病特點和發展規律的病理過程。“癥”、“證”、“病”的區別辨證的過程就是對病人的病情作出正確的全面分析、推理、判斷、診斷的過程,也可以說是分析并找出主要矛盾的過程。123“同病異治”、“異病同治”辨證論治作為指導臨床診治的基本規范,它引導人們辯證地看待病、癥和證的關系,既應看到同一種疾病常可以表現出多種不同的“證”,又須注意到不同的疾病在其發展過程的某些階段,有時可以出現相同的“證”。相同的證,代表著類同的主要矛盾,可以用基本相同的治療方法;不同的證,揭示其本質特點不同,須用不同的治法。“證同治亦同,證異治亦異”異病同治:不同的疾病在其發展的過程中,往往會表現出近似的本質特點,出現相同的病理機制,也就是出現相同的“證”,因此,就可采用相同的方法進行治療,這就是“異病同治”。例如:脫肛、子宮下垂、胃下垂、崩漏等是不同的病,但都可以是中氣下陷所致,用升提中氣的補中益氣湯常有佳效。同病異治:是指同一種疾病,由于患病的對象、發病的時間、地區以及患者機體反應等的不同,或疾病處于不同的發展階段,它的本質特點有所不同,表現的“證”也就有所差異,治法亦應不同。例如:同為感冒,由于致病因素和機體反應的不同,往往可表現出一些不同的證候,如中醫可辨證為風寒、風熱、氣虛、痰濕等證候,因此,同為感冒,治法各異。司外揣內司外揣內是指通過觀察外在表象,以揣測分析其內在變化的方法,又稱作“以表知里”。理論依據:“有諸內,必形諸外”,內在的變化,可通過某種方式在外部表現出來;通過觀察表象,可在一定程度上認識疾病內在的變化機理。司外揣內方法與現代控制論的“黑箱”方法類同。第三節中醫學的認知與思維方法特點黑箱理論所謂“黑箱”,就是指那些既不能打開,又不能從外部直接觀察其內部狀態的系統,比如人們的大腦只能通過信息的輸入輸出來確定其結構和參數。“黑箱方法”從綜合的角度為人們提供了一條認識事物的重要途徑,尤其對某些內部結構比較復雜的系統,對迄今為止人們的力量尚不能分解的系統,黑箱理論提供的研究方法是非常有效的。二、援物比類援物比類,又稱“取象比類”,是運用形象思維,是根據被研究對象與已知對象在某方面的相似或類同,從而認為兩者在其他方面也有可能相似或類同,并由此推測被研究對象某些性狀特點的認知和思維方法。釜底抽薪法、提壺揭蓋法、增水行舟法等均是中醫學運用取象比類的思維創造出的治療方法。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齊山釜底抽薪法相當于中醫“通腑泄熱法”,即用苦寒通便的藥物來達到退熱的目的。主要適用于高熱而有便秘的病人。如病人出現高熱汗出,大便不通,腹脹、腹痛拒按,甚至胡言亂語,舌苔黃糙起刺,脈滑有力時。此猶如鍋下柴多火旺,抽去柴薪則火熄熱退。故常用大黃、芒硝等藥,或將其配入清熱方劑中,以通利大便,瀉下熱結,使邪熱從下而去,可達到去火退熱之功;再者,通便去火,又能保護陰液,猶如防止火太旺而將水燒干,限制體溫上升,這也有利于退熱。此法適應于實熱高燒不退者。二、援物比類援物比類,又稱“取象比類”,是運用形象思維,是根據被研究對象與已知對象在某方面的相似或類同,從而認為兩者在其他方面也有可能相似或類同,并由此推測被研究對象某些性狀特點的認知和思維方法。釜底抽薪法、提壺揭蓋法、增水行舟法等均是中醫學運用取象比類的思維創造出的治療方法。提壺揭蓋法提壺揭蓋,治療法則之一。指用宣肺或升提的方法通利小便的一種借喻。肺與脾腎三焦膀胱等臟器分司水液代謝,維持水道的通調。二、援物比類援物比類,又稱“取象比類”,是運用形象思維,是根據被研究對象與已知對象在某方面的相似或類同,從而認為兩者在其他方面也有可能相似或類同,并由此推測被研究對象某些性狀特點的認知和思維方法。釜底抽薪法、提壺揭蓋法、增水行舟法等均是中醫學運用取象比類的思維創造出的治療方法。增水行舟法出自《溫病條辨》,為生津潤腸以行大便之法。溫病之大便秘結,分熱法與津涸兩種原因。如果偏于熱結實證,當用承氣湯攻下;如偏于陰虧津涸之半虛半實證,則當用此法生津潤腸涼瘀以行大便。屬潤下法,用于熱結液枯的便秘癥,尤以偏于陰虧液枯指半虛半實為宜,代表方增液湯,方以大劑量的玄參、生地、麥冬增益津液,使熱結液枯的糞便得以自下,猶如水漲船高則船行通暢故名。三、心法和頓悟心法,是指在研究過程中,對某些問題殫心思忖,反復琢磨,終于心領神悟,獲得獨到見解的一種認知方法。頓悟,原系佛教用語,它與逐漸理解相對而言,指對某問題苦思冥想突然獨有所悟,一下子進入明徹的境界,它與通常所說的“靈感”相通。心法與頓悟均屬非邏輯思維方式,是衡量醫家創造性思維能力強弱的一個重要標志。四、試探和反證試探,是指對復雜的對象先作一番考察,嘗試性地提出初步設想,采取一些措施,然后根據實踐結果,再作適當調整,完善修改原設想,以決定下一步措施的一種逐步接近的認知方法。反證,是指從結果來追溯或推測原因并加以證實的一種逆向的認知方法。第四節中醫學與西醫學的比較一、中醫學與西醫學基本屬性及特征的比較歸納與分析(認知方法)中醫學:司外揣內、援物比類、心法頓悟、 試探反證西醫學:深入的縱向分析,探討生理與病理 現象的原因和機制第四節中醫學與西醫學的比較中醫學與西醫學基本屬性及特征的比較宏觀與微觀中醫學:宏觀西醫學:微觀抽象與具體:中醫學:抽象性西醫學:直觀、直接、具體第四節中醫學與西醫學的比較中醫學與西醫學基本屬性及特征的比較功能與結構:中醫學:強調功能西醫學:以結構為基礎辨證與辨病:中醫學:辨證是基礎和前提西醫學:診斷單元是疾病中醫學與西醫學各自的優勢及互補中醫學的優勢:醫哲交融的整體觀念:誕生于自然哲學安全有效的自然療法:交流、安全同中求異的個體化治療:辨證施治、三因制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安陽市殷都區2024年三上數學期末調研試題含解析
- 知識產權英語課件
- 2025屆平涼市三年級數學第一學期期末檢測試題含解析
- 2025年考試技巧強化試題及答案
- 糧食管理職責清單
- 2025年工程經濟模塊學習試題及答案
- 數媒藝術畢業設計
- 公共關系在文化傳播中的重要性試題及答案
- 電子商務交易安全練習題
- 酒店裝修設計作業指導書
- 2025年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中考數學一模試卷
- 2024年湖北省中考地理生物試卷(含答案)
- 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 7 折線統計圖 第1課時 單式折線統計圖(教學課件)
- 08功能薄膜材料
- 在人民報創刊紀念會上的演說
- 房產稅稅收政策解析課件
- 辦文辦會制度(縣級)
- 最新結構新舊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對比
- 醫院學科帶頭人選拔及激勵機制
- 旅游資源單體調查表樣表
- Hypermesh與Nastran模態分析詳細教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