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協作體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政治試題(含答案)_第1頁
湖北省宜昌市協作體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政治試題(含答案)_第2頁
湖北省宜昌市協作體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政治試題(含答案)_第3頁
湖北省宜昌市協作體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政治試題(含答案)_第4頁
湖北省宜昌市協作體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政治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宜昌市協作體高一期中考試政治考生注意:1.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2.答題前,考生務必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密封線內項目填寫清楚。3.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4.本卷命題范圍:統編版必修一第一課到第三課。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原始人類靠采集狩獵生存,人人平等,群體協作。隨著人類對種植狩獵技術的掌握,個體勞動逐漸盛行起來,貧富分化出現,私有制出現,原始社會逐漸解體。上述材料體現了()①私有制產生的根本原因是生產力的發展 ②個體勞動的出現是社會的一種退步③原始社會的公有制是一種落后的生產力 ④原始社會的解體是歷史發展的必然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琉。”唐代王維在詩中歌頌了唐都長安繁華,作為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是唐精神文化的集中體現和高度濃縮,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下列描述屬于當時生產關系狀況的是()①農民擁有一定的人身自由,能夠比較自主地勞動 ②農民可以擁有自己的勞動工具甚至少量土地③農民完全依附于地主,在地主的壓迫下進行勞動 ④農民開始采用休耕、輪作和選種農業技術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資本主義社會在進入大機器工業時期以后,從19世紀初葉開始,每隔若干年就要經歷一次經濟危機。每當經濟危機爆發時,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生活和整個社會生活就會突然陷入癱瘓和混亂的狀態中。資本主義經濟危機()①是資本主義無法克服的痼疾 ②根本原因是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③以生產絕對過剩為基本特征 ④可以表現為大批生產企業、銀行破產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在《共產黨宣言》與《〈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馬克思明確指出“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回應資本主義社會滅亡的充分必要條件。面對資本主義社會不可調和的矛盾,馬克思指出資本主義的喪鐘已然敲響,共產主義才是人類社會的未來方向。由此可見,《共產黨宣言》()①闡明了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必要性②指明了實現共產主義社會這一理想目標③首次揭示了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利益的根本對立④宣告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同樣不可避免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唯物史觀是我們共產黨人認識把握歷史的根本方法”。關于唯物史觀,下列認識正確的是()①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 ②揭示了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作用③為無產階級的斗爭指明了方向 ④揭示了階級斗爭在整個人類社會發展中的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1840年鴉片戰爭之后,世界資本主義列強用炮艦打開了中國的大門,中國被動地卷入了資本主義全球化浪潮。一方面,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另一方面,中國也開始了由傳統農業文明向現代工業文明的轉型。在中國共產黨誕生之前,中國民主革命()①是由資產階級領導的革命 ②推翻了帝制,但革命沒有取得最后的勝利③基本上改變了舊中國的社會性質 ④為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掃除內外障礙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1921年7月,黨的一大討論通過的綱領和決議,要求共產黨人用馬克思主義宣傳、教育工人,并組織工人組成工會、開展工人運動,明確布爾什維克的建黨原則,為接下來中國共產黨的革命實踐指明了行動準則與努力方向。關于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下列認識正確的是()①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改變了世界政治的對比②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③使中國人民在革命斗爭中有了主心骨④實現了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毛澤東曾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一文中指出“每個共產黨員須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整個中國革命運動,是包括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階段在內的全部革命運動;這是兩個性質完全不同的革命過程”。下列對“兩個階段”認識正確的是()①新民主主義革命要求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態②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進行必然能帶來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③出現“兩個階段”的革命是由當時的中國國情決定的④社會主義革命的目標是建立一個獨立的民主主義新社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1953年,黨和國家明確提出,共產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之所以進行“一化三改”,是因為()①社會主義國營經濟成為社會經濟中的主導因素②個體農業經濟可以適應國家工業化建設的新形勢③國際形勢有利于中國加快向社會主義陣營轉變④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1953年,國家借鑒蘇聯經驗,開始實施“一五”計劃,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經過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到1957年,第一個五年計劃各項指標大都大幅度超額實現,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基礎。這說明()①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就能取得建設成功 ②照搬蘇聯經驗加快了社會主義的建設③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拯救當時的中國 ④發展生產力是解決社會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下列兩幅圖片所反映的社會變革的意義在于()①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②為如何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找到了可以遵循的答案③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④標志著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于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舉行。全會的主要任務是確定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這次全會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這是因為十一屆三中全會()①標志著中國改革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②實現了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③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④明確了改革開放的重點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3.改革開放發生的巨大變化,不僅體現在衣食住行方面,也體現在人們的文化活動上。下列四首有關改革開放的詩句中都包含了改革開放過程中的重大事件,按照時間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浦東沿革溯遙年,肇始隸昆山。華亭繼屬,松江治久,上海鼎興繁。②一座充滿活力的海島上一個向海而興,當今中國最大的經濟特區。③世界貿易倡多邊,邦交禮儀化荒蠻。商圈協和求雙贏,國富民強情盡歡。④四十年前劃一春,小村煥然呈時新。大浪浩浩掀南海,宏氣紛紛憾北辰。A.④→①→②→③ B.④→②→①→③ 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14.自從鄧小平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命題以來,我們黨一直在理論上探索什么是中國特色,在實踐中努力形成中國特色。下列有關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說法正確的是()①科學發展觀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科學的、與時俱進的理論,放之四海而皆準③“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二十一世紀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我國不斷取得各項成就的最大優勢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2024年是西藏民主改革和百萬農奴解放65周年。65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西藏各族干部群眾團結奮斗,把西藏建設成為經濟文化繁榮、社會全面進步、生態環境良好、人民生活幸福的新西藏。西藏65年來翻天覆地的變化()①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 ②說明制度競爭是國家間最根本的競爭③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走得對、走得好 ④意味著西藏已經跨越了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是成功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康莊大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使中國式現代化具有獨特優勢。對此,下列認識正確的是()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行動指南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為中國式現代化增強精神力量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擁有巨大優越性的制度體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非選擇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自1848年《共產黨宣言》發表以來,科學社會主義已經發展了160多年。160多年來,社會主義先后發生了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從實踐到制度、從一國到多國、從一種模式到多種模式的轉變,可謂高潮迭起。160多年來,社會主義也曾遭遇過一次又一次挫折,先后出現過幾次低潮。進入新世紀以來,科學社會主義的發展既面臨著十分難得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如何進一步推進科學社會主義的發展,是每一個馬克思主義者、每一個社會主義者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摘自秦宣《科學社會主義:機遇、挑戰與對策》結合材料,運用“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的知識,簡述社會主義經歷的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1949年9月21日,新中國成立前夕,600多位來自全國各方面的代表懷著對光明未來和美好制度的無限憧憬,沖破重重阻撓齊集北平,參加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經歷了漫漫長夜,經歷了無數先輩前赴后繼、上下求索,中國人民終于迎來了新中國的曙光。毛澤東同志在開幕詞中豪邁地宣告:“諸位代表先生們,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感覺,這就是我們的工作將寫在人類的歷史上,它將表明: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權,選舉產生政協全國委員會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結合材料,運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的知識,談談你對材料中“我們的工作將寫在人類的歷史上”的認識。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2024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6周年。46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我們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始終高舉改革開放的旗幟,取得了很大成就。我國人民生活實現了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中華民族大踏步趕上時代,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制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進入新時代,中國將堅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以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為各國開放合作提供新機遇。(1)結合材料,運用“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的知識,說明改革開放對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意義。(10分)(2)請為紀念改革開放46周年設計兩條標語。(4分)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經國序民,正其制度。只有深入到制度層面,才能更好把握“中國之治”的奧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所具有的顯著優勢,是抵御風險挑戰、提高國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證”“制度競爭是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方面,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贏得戰略主動的重要優勢”“制度穩則國家穩,制度強則國家強”……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一系列重要論述,鮮明指出制度對于國家治理和發展的重要意義,深刻闡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為我們更好理解“中國之治”背后的制度密碼,為國際社會了解中國、讀懂中國,打開了重要的“思想之窗”。據此,有人認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以及我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原因。結合材料并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知識,對此觀點進行簡要評析。

宜昌市協作體高一期中考試·政治參考答案、提示及評分細則1.B2.A3.B4.D5.A6.A7.C8.B9.B10.D11.D12.B13.B14.A15.B16.C17.①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奠定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石,使社會主義實現了由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3分)②列寧領導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理論到實踐、從實踐到制度的偉大跨越。(2分)③二戰后,社會主義在世界范圍內獲得大發展,實現了從一國實踐走向多國實踐的歷史性飛躍。(2分)④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出現嚴重曲折。(2分)中國共產黨牢牢舉穩了科學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社會主義在中國煥發出了強大的生命力。(3分)(其他答案,符合題意,可酌情給分)18.①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和極少數剝削者統治廣大勞動人民的歷史,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徹底廢除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②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的前景和現實道路。③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是20世紀的偉大歷史事件,它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鼓舞和推動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每點4分,共12分)(其他答案,符合題意,可酌情給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