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學高考專題強化突破-專題6化學反應速率及影響因素【選擇題型】_第1頁
高三化學高考專題強化突破-專題6化學反應速率及影響因素【選擇題型】_第2頁
高三化學高考專題強化突破-專題6化學反應速率及影響因素【選擇題型】_第3頁
高三化學高考專題強化突破-專題6化學反應速率及影響因素【選擇題型】_第4頁
高三化學高考專題強化突破-專題6化學反應速率及影響因素【選擇題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0屆高三化學高考專題強化突破

專題6化學反應速率及影響因素【選擇題型】

1.一定溫度下,向10mL0.40moi4出。2溶液中加入適量FeCb溶液,不同時刻測得生

成。2的體積(已折算為標準狀況)如下表所示。資料顯示,反應分兩步進行:

2++2++

①2Fe3++H2O2=2Fe+O2T+2H,②電。2+2Fe+2H=2H2O+

2Fe3+,反應過程中能量變化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t/min03610

V(O2)/mL09.917.222.4

A.Fe2+是該反應過程的催化劑

-1-1

B.。?lOmin的平均反應速率:v(H2O2)=0.02mol?L-min

C.反應2H2()2(aq)=2H2O(1)+()2(g)在無催化劑時的活化能為第

D.反應2H2()2(aq)=2H2O(1)+O2(g)Q<jAH=Et-E2<0

【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化學平衡有關計算、化學反應速率計算、化學反應速率影響因素等,難度不大,

注意對基礎知識的理解掌握。

【解答】

A.Fe2+是該反應過程的中間產物,故A錯誤;

B.由表中數據可知,0?10min內,生成。2的物質的量為"上工Lmal■山2用⑹,

則消耗小。2的物質的量為0Q02mol,故丫(比。2)=0.002mol+0.01L+10min=

0.02mol-L_1-min-1,故B正確;

C.反應2H2()2(aq)=2H2。(1)+O2?在無催化劑時的活化能大于E「故C錯誤;

D.由圖可知,E]、E?沒有相同的起點或終點,無法直接比較,反應

2H2O2(aq)=2H2O(1)+C)2(g)的△H不能用E1、E?表示,故D錯誤。

故選B。

2,富硼渣中含有鎂硼酸鹽(2MgO-B2O3)、鎂硅酸鹽(2MgO-SiO2)及少量AI2O3、FeO

等雜質。由富硼渣濕法制備硫酸鎂晶體和硼酸(H3BO3)晶體的一種工藝流程如下,

為了獲得晶體,會先濃縮溶液接近飽和,然后將濃縮液放入高壓釜中,控制溫度進

行結晶。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cc/A?I一*,嵇酸鎂晶體

富姍渣I研N磨富硼渣粉j酸浸?港出液旦也過慮法液一\

一硼酸晶體

A.上述流程中加快反應速率的措施至少有2種

B.在高壓釜中,先降溫結晶,得到硼酸晶體,后升溫結晶,得到硫酸鎂晶體

C.加入MgO后過濾,所得濾渣中主要是Al(0H)3、Fe(OH)3

D.酸浸時發生反應:2MgO?SiO2+2H2sO4=2MgSO4+H2SiO3+

H202MgO-B203+2H2sO4+H20=2H3BO3+2Mgsc)4

【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題主要是以工藝流程為載體,考查物質的分離提純以及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是常考題

型,難度一般。

【解答】

A.為了加快浸出速率可通過升溫、攪拌、加大酸的濃度等方法,故A正確;

B.應該是先升溫結晶得到硫酸鎂,后降溫結晶得到硼酸,故B錯誤;

C.加入MgO主要是調節pH沉淀鐵離子和鋁離子,過濾后濾渣中是Al(OH)3、Fe(OH)3,

故C正確;

D.酸浸時發生的反應是2MgO-SiO2+2H2sO4=2MgSO4+H2SiO3+H20,2MgO-

B2O3+2H2sO4+H20=2H3BO3+2MgsO4,故D正確;

故選B。

3.一定量的CO2與足量的碳在體積可變的恒壓密閉容器中反應:CO2(g)+C(s)

2C0(g),平衡時,體系中氣體體積分數與溫度的關系如下圖所示:

2

已知:氣體分壓(P分)=氣體總壓(P總)X體積分數。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55CFC時,若充入惰性氣體,v正、v逆均減小,平衡不移動

B.650℃Ht,反應達平衡后CO2的轉化率為25.0%

C.丁久時,若充入等體積的CO2和co,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D.925K時,用平衡分壓代替平衡濃度表示的化學平衡常數Kp=24.0P總

【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了化學平衡的計算,題目難度中等,明確圖象曲線變化的含義為解答關鍵,注

意掌握化學平衡及其影響因素,試題培養了學生的分析能力及靈活應用能力。

【解答】

A.體積可變的恒壓密閉容器中反應,550K時若充入惰性氣體,相當于減小壓強,平衡

向著正向移動,v正,v逆均減小,故A錯誤;

B.由圖可知,650久時,反應達平衡后CO的體積分數為40%,設開始加入的二氧化碳

為Imol,轉化了xmol,

貝ij有C(s)+CC)2(g)U2C0(g)

開始10

轉化x2x

平衡1一x2x

所以日石X100%=40%,解得x=0.25moL貝ICO2的轉化率為:竽x100%=25.0%,

故B正確;

C.由圖可知,VC時,反應達平衡后CO和CO2的體積分數都為50%即為平衡狀態,所以

平衡不移動,故C錯誤;

口.925冤時,CO的體積分數為96%,貝"CO2的體積分數都為4%,所以用平衡分壓代替

平衡濃度表示的化學平衡常數。=祭=*醇=23.04p^故D錯誤。

廠品、

Dp(CO2)0.04p

故選B。

4.碘蒸氣的存在能大幅度提高電0的分解速率,反應歷程為:

第一步[2(g)U21(g)(快速平衡)

第二步J(g)+MO(g)-?M(g)+/OS)(慢反應)

第三步IO(g)+、。,川一.\二小-(八〃?八十(快反應)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升高溫度,第一步向右進行的程度變大

B.第二步的活化能大于第三步的活化能

c.總反應為-

D.c[IO(g)]對總反應速率的影響大于c[I(g)]

【答案】D

【解析】略

5.在藥物制劑中,抗氧劑與被保護的藥物在與發生反應時具有競爭性,抗氧性強弱

主要取決于其氧化反應的速率。Na2s。3、NaHSC>3和Na2s2O5是三種常用的抗氧劑。

已知:Na2s2O5溶于水發生反應:S20r+H20=2HSO3

實驗用品實驗操作和現象

實驗1:溶液①使紫色石蕊溶液變藍,溶液②使之變紅。

①1.00x10~2mol/LNa2sO3溶液

實驗2:溶液①與反應,保持體系中。2濃度不變,不同

②1.00X10-2mol/LNaHS()3溶液

pH條件下,c(SOg)隨反應時間變化如下圖所示。

(3)5.00X10-3mol/LNa2s2O5溶

實驗3:調溶液①②③的pH相同,保持體系中。2濃度不

變,測得三者與。2的反應速率相同。

尸Eh

下列說法中,不亞確的是

A.Na2s。3溶液顯堿性,原因是:S0|-+H20UHSO3+0H-

B.NaHS()3溶液中HSO]的電離程度大于水解程度

C.實驗2說明,Na2sO3在pH=4.0時抗氧性最強

D.實驗3中,三種溶液在pH相同時起抗氧作用的微粒種類和濃度相同,因此反

應速率相同

【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了鹽類水解原理、溶液酸堿性分析判斷、圖象分析應用等知識點,掌握基礎是

4

解題關鍵,題目難度中等。

【解答】

A.溶液①使紫色石蕊溶液變藍,Na2s。3溶液顯堿性,原因是亞硫酸根離子水解使溶液

顯堿性:SO歹+也0UHSOJ+0H1故A正確;

B.溶液②1.00xICT?mol/LNaHS03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說明溶液顯酸性,說明

溶液中HSO]的電離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故B正確;

C.圖象分析知相同時間下,pH=4.0時,SOp離子剩余濃度最大,故消耗的氧氣量最少,

故抗氧性最弱,故C錯誤;

D.Na2s2O5溶于水發生反應:S20r+H20=2HS0],調溶液①②③的pH相同,保持

體系中濃度不變,測得三者與。2的反應速率相同,故D項說法正確。

故選C。

6.在3種不同條件下,分別向容積為2L的恒容密閉容器中充入2moiA和1molB,發

生反應:2A(g)+B(g)U2D(g)AH=QkJ.mol^o相關條件和數據見下表:

實驗編號實驗I實驗n實驗皿

反應溫度/昭700700750

達平衡時間/min40530

n(D)平衡/mol1.51.51

化學平衡常數

KiK2K3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實驗HI達平衡后,恒溫下再向容器中通入ImolA和ImolD,平衡不移動

B.升高溫度能加快反應速率原理是降低了活化能,使活化分子百分數提高

C.實驗HI達平衡后容器內的壓強是實驗I的0.9倍

D.K3>K2>&

【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可逆反應的化學平衡,溫度相同,平衡常數也相同,結合理想氣體狀態方程

pV=nRT,根據反應商Qc與平衡常數K的關系判斷化學反應的方向,題目難度中等。

【解答】

A.實驗HI中,原平衡的化學平衡常數為K=金。=-^—=4,溫度不變,則平

衡常數不變,實驗HI達平衡后,恒溫下再向容器中通入ImolA和1molD,則此時容

器中c(A)=lmol/L,c(B)=0.25mol/L,c(D)=lmol/L,此時濃度商Qc=25=4=

K,則平衡不發生移動,故A正確;

B.溫度升高,使分子平均能量增大,增加了反應體系中活化分子百分數,反應速率加

快,不能降低反應的活化能,故B錯誤;

C.根據理想氣體狀態方程pV=nRT,反應起始時向容器中充入2moiA和ImolB,實

驗III達平衡時,n(D)=lmol,根據反應方程式,則平衡時n(A)=lmoLn(B)=0.5mol,

實驗I達平衡時,n(D)=1,5moL根據反應方程式,n(A)=0.5mol,n(B)=0.25mol,

則實驗in達平衡后容器內的壓強與實驗I達平衡后容器內的壓強之比為誓=

(1+0.5+1)x(750+273.15)9_他「鏟、口.

(0.5+0.25+1.5)x(700+273.15)10’改午日慶;

D.反應為2A(g)+B(g)U2D(g),比較實驗I和III,溫度升高,平衡時D的量減少,化

學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則K3<K「溫度相同,平衡常數相同,則KI=K2,綜上,

則平衡常數的關系為:K3<K2=KV故D錯誤。

故選A?

7.天然氣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和燃料,常含有少量H2S。一種在酸性介質中進行天

然氣脫硫的原理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脫硫過程中Fe2(S04)3溶液的pH逐漸減小

B.C%是天然氣脫硫過程的催化劑

C.脫硫過程需不斷補充Fes。4

D.整個脫硫過程中參加反應的n(H2S):n(O2)=2:1

【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題是氧化還原反應的應用問題,寫出脫硫的總反應方程式便可解決問題,注意最后一

問中比例的計算問題,題目難度較易。

【解答】

A.由轉化流程知,脫硫過程中總反應為2F,「??F,2H、和

JR*O.IH=JR〉-溶液的pH不會降低,A錯誤;

B.CH4不參加反應,不屬于催化劑,B錯誤;

C.FeSCU為中間產物,不需要補充,C錯誤;

D.由總反應可知整個脫硫過程中參加反應的n(H2S):n(02)=2:1,D正確。

故答案為D。

6

8.下列實驗中,依據現象所得結論不正確的是()

選項實驗現象結論

一定濃度的

產生白色沉淀,沉淀加入

將0.2mol?LTNaHC()3溶液與等NaHCOs溶液與

A.鹽酸生成的氣體能使澄

濃度的CaCk溶液混合CaC%溶液能反應

清石灰水變渾濁

生成CaCC)3

[pH

常溫下,向未知酸HA溶液中加

產加入NaA的.時刻

B.入NaA固體(假設溫度與體積未HA是弱酸

變化),測量溶液的pH變化

010th

-L*4隔-jOJro。ol?-濃度的增加不一

C.左側試管褪色慢定能加快化學反

應速率

2mL0.01nol-Ls2mL0.00Smol?L

KMnO^ftKMnO用液

將40%的甲醛水溶液與新制

D.有紅色固體生成甲醛具有還原性

Cu(OH)2加熱一段時間

A.AB.BC.CD.D

【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實驗方案的評價,熟練掌握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甲醛的性質、濃度對反

應速率的影響等是解題的關鍵,難度一般。

【解答】

A.HCO]存在電離平衡:HCO3UH++CO"0.2mol-L_1NaHCX)3溶液與等濃度的CaC"

溶液混合時,CO歹與Ca2+反應生成CaC03白色沉淀,故A正確;

B.由圖可知,常溫下,向HA的溶液中加入NaA固體,pH增大,說明HA中存在電離

平衡,即HA為弱酸,故B正確;

C.應該采用相同濃度的KMnOq溶液與不同濃度的草酸反應,對比褪色時間來分析濃度對

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故C錯誤;

D.將40%的甲醛水溶液與新制Cu(OH)2加熱一段時間,有紅色固體生成,說明甲醛發生

了氧化反應,甲醛具有還原性,故D正確。

故選Co

9.實驗室用SO2還原M11O2制備MnSC)4的裝置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濃鹽酸

A.裝置B中試劑可為Na2sO3溶液,其作用是除去SO2中的HC1

B.裝置D中水浴溫度應控制在80冤左右,溫度過高時反應速率可能減慢

C.將裝置D中所得MnSC)4溶液蒸干可獲得純凈的MnSCU?H20

D.裝置E中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SO2+20H-=SOr+H20

【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物質的制備實驗,為高頻考點,把握物質的性質、發生的反應、實驗裝置的作

用、實驗技能為解答的關鍵,側重分析與實驗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識與實驗

的結合,題目難度不大。

【解答】

A.Na2sO3溶液能與SO2反應,故裝置B中的試劑不能是Na2s。3溶液,可用飽和NaHS()3溶

液,故A錯誤;

B.當溫度過高時,SO?在水中的溶解度減小,反應速率可能減慢,故B正確;

C.MnS0『H2。受熱易分解,故不能將溶液蒸干,可用蒸發濃縮、冷卻結晶、過濾的方

法得到MnS0『H2。,故C錯誤;

D.石灰乳是懸濁液,不能拆寫,因此反應的方程式為SO?+Ca(0H)2=CaSO3+H20,

故D錯誤。

故選B。

10.下列設計的實驗方案能達到相應實驗目的的是()

選項實驗目的實驗方案

取5mLO.lmol/LKI溶液,滴加0.1mol/LFeCh溶

A探究化學反應的限度液5?6滴,充分反應,可根據溶液中既含I2又含

廠的實驗事實判斷該反應是可逆反應

用兩支試管各取5mLO.lmol/L的KM11O4溶液,

探究濃度對化學反應速

B分別加入2mLO.lmol/L和0.2mol/L的H2c2。式

率的影響

草酸)溶液,記錄溶液褪色所需的時間

C證明澳乙烷的消去反應將NaOH的乙醇溶液加入澳乙烷中加熱,將產

8

有乙烯生成生的氣體直接通入酸性KM11O4溶液中

取C^COONa溶液于試管中并加入幾滴酚醐試

驗證醋酸鈉溶液中存在

D劑,再加入醋酸鏤固體(其水溶液呈中性),觀察

水解平衡

溶液顏色變化

A.AB.BC.CD.D

【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實驗方案的評價,掌握常見物質的性質是解題的關鍵,注意基礎知識的整理,

難度不大。

【解答】

A.KI過量,且KI與氯化鐵反應,則溶液中既含%又含「,不能證明反應的可逆性,故

A錯誤;

B.2KMnO4+5H2C204+3H2so4=2MnS04+K2S04+10CO2T+8H20,兩只試管中草

酸量均不足,高錦酸鉀過量,溶液不褪色,不能探究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故B錯誤;

C.乙醇易揮發,也能與酸性高鋅酸鉀發生氧化還原反應,使高錦酸鉀溶液褪色,應先通

過水,排除乙醇的干擾,故C錯誤;

D.如有CH3co(F+H20UCH3C00H+OH1則加入中性的醋酸鍍溶液增大醋酸根離子,

則應當平衡向右移動,氫氧根離子濃度增大,紅色應當加深,反之不會加深,故可以說

明醋酸鈉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故D正確。

11.下列實驗操作、現象和結論均正確的是()

選項實驗操作和現象結論

向NaBr溶液中分別滴入少量氯水和苯,振蕩、靜置,溶BL的還原性強

A

液上層呈橙紅色于

相同條件下,分別向20mL0.1mol?L-iKMnCU溶液和濃度對反應速率

20mL0.5mol?LTKM11O4溶液中滴加相同濃度和體積的的影響:濃度越

B

草酸溶液(過量),0.5mol?IT】的KMnC)4溶液紫色褪色的時大,反應速率越

間更短(生成的MM+對該反應無影響)快

C向淀粉碘化鉀溶液中通入過量氯氣,溶液由無色變為藍氯氣具有強氧化

色,后藍色褪去性和漂白性

室溫下,用pH試紙測得0.1mol?LTNa2sO3溶液的pH約HSO]結合H+的

D

為10,0.1mol?LTNaHSC)3溶液的pH約為5能力比sop的強

A.AB.BC.CD.D

【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題以實驗方案設計為載體考查了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物質的化學性質以及鹽類

水解等知識,綜合性較強,應多練習。

【解答】

A.該實驗中發生的反應為2NaBr+Cl2=2NaCl+B。,該反應中NaBr是還原劑,而NaCl

使還原產物,所以可以證明BL的還原性強于Q-,故A正確;

B.由于高鎰酸鉀具有顏色,所以試驗時應是將相同體積相同濃度的高鎰酸鉀與不同濃度

的草酸在相同條件下反應,故B錯誤;

C.向淀粉碘化鉀溶液中通入過量氯氣,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后藍色褪去是由于發生了

5C12+I2+6H2。=10HCI+2HIO3的反應,所以該實驗中只體現出氯氣的氧化性,故

C錯誤;

D.室溫下,用pH試紙測得0.1molNa2sO3溶液的pH約為10,證明亞硫酸根子結

合了水電離產生的H+從而使溶液顯堿性,而0.1mol-LTNaHSC)3溶液的pH約為5,證

明亞硫酸氫根離子的電離大于了水解,從而溶液顯酸性,所以應是證明亞硫酸根離子結

合H+能力更強,故D錯誤。

故選A。

12.乙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液體燃料,可以利用下列反應制得:6H2(g)+2CO2(g)#

C2H50H(g)+3H20(g)o一定條件下,在出量確定情況下,控制反應物起始物質的

量之比n(H2):n(CO2)分別為2和1.5測得有關數據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一定正確

的是()

A.曲線I對應的反應物起始物質的量之比為1.5

B.d點的反應速率一定大于a點

C.a點對應的H2的平衡轉化率為90%

D.500K時,使用Cu-Zn-Fe催化劑,可使曲線H的C點上移靠近曲線I的a點

【答案】C

10

【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的知識點為化學平衡的圖像,解題要求熟練掌握外界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和化

學平衡的影響,掌握反應物轉化率的計算。解題方法是結合化學反應和圖像信息,綜合

進行分析。

【解答】

A.當溫度相同時,增大H2與C()2的物質的量之比,化學平衡正向移動,C()2的轉化率增

大,所以曲線I對應的反應物起始物質的量之比為2,曲線II對應的反應物起始物質的

量之比為1.5,A項錯誤;

B.根據圖像可知,d點反應溫度比a點高,但題目沒有給出d點和a點反應物濃度的大

小,所以d點的反應速率不一定大于a點,B項錯誤;

C.由圖像可知,a點CO2的轉化率為60%,曲線I對應的反應物起始物質的量之比為2,

假設CO2起始物質的量為Imol,則H2起始物質的量為2mol,反應消耗CO?的物質的量為

Imolx60%=0.6mol,根據化學方程式,反應消耗出的物質的量為0.6molX3=

1.8mol,所以%的平衡轉化率為繆■X100%=90%,C項正確;

D.使用催化劑,可以改變化學反應速率,但對化學平衡沒有影響,不能增大CO2的轉化

率,D項錯誤。

13.已知反應:2N0(g)+Br2(g)2N0Br(g)AH=—akJ?moL(a>0),其反應機理

如下:

@NO(g)+Br2(g)UNOB。?快@NO(g)+NOBr2(g)U2N0Br(g)慢

下列有關該反應的說法正確的是()

A.該反應的速率主要取決于①的快慢

B.NOBr?是該反應的催化劑

C.正反應的活化能比逆反應的活化能小akJ-mol-1

D.增大Br2(g)濃度能增大單位體積內活化分子百分數,加快反應速率

【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了反應焰變的含義和計算、催化劑等,側重于學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難度不

大.

【解答】

A.多步反應速率主要取決于慢反應,所以反應速率主要取決于②的快慢,故A錯誤;

B.NOBr?是中間產物,而不是催化劑,故B錯誤;

C.正反應放熱,斷裂化學鍵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化學鍵放出的能量,則正反應的活化能

比逆反應的活化能小akj?molT,故C正確;

D.增大濃度,活化分子百分數不變,故D錯誤。

故選Co

14.下列實驗過程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編號實驗目的實驗過程

A測定氨水溶液的濃度用堿式滴定管量取20.00mL待測氨水溶

液,用酚骸作指示劑,用標準濃度的鹽

酸進行滴定

B證明酸性H2A<HB室溫下,測定相同物質的量濃度的Na

2A溶液與NaB溶液的pH

C加快鐵片與鹽酸的反應速率向反應液中滴入幾滴CuCk溶液

D檢驗CH?=CHCH20H中的碳取C&=CHCH20H于試管中,向其中滴

碳雙鍵加少量酸性高鎰酸鉀溶液,酸性高鎬鉀

溶液褪色

A.AB.BC.CD.D

【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實驗方案的評價,注意結合酸堿中和滴定操作、酸性強弱比較、影響化學

反應速率的因素、有機官能團的檢驗等進行分析解答,難度一般。

【解答】

A.鹽酸與氨水滴定反應的終點產物是氯化鏤,水解顯酸性。應該選用甲基橙作指示劑,

故A錯誤;

B.室溫下,同濃度的Na2A溶液的pH比NaB溶液的pH大,只能說明酸性HA-<HB,

不能說明酸性H?A<HB,結論不正確,故B錯誤;

C.鐵將銅置換出來,形成Fe-Cu原電池,反應速率加快,故C正確;

D.丙烯醇中醇羥基也能與酸性高銃酸鉀反應使其褪色,故D錯誤。

故選C。

15.研究人員根據實驗結果得出結論:HCOOH是CO2轉化為C%的中間體,即:

CC12團HCOOH團CH4cH4、HCOOH、也的產量和銀粉用量的關系如圖所示(僅改變

銀粉用量,其他條件不變),由圖可知,銀粉是反應I、n的催化劑,當銀粉用量

從Immol增加到lOmmol,反應速率的變化情況是()

12

銀粉用量/mmol

A.反應i的速率增加,反應n的速率不變

B.反應I的速率不變,反應II的速率增加

C.反應I、n的速率均增加,且反應I的速率增加得快

D.反應I、n的速率均增加,且反應口的速率增加得快

【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題從生活的熱點問題出發,探討了能源的循環利用和溫室效應的解決,著重考查了物

質催化反應的過程,結合考查了化學反應速率和對圖表的理解解析能力,綜合能力要求

較高。

【解答】

Ni為有機反應中常用的加氫催化劑之一,反應I、n均為加氫反應,故加入Ni粉會使反

應I、II的速率均增加,在圖中表現為c%的生成速率和H2的消耗速率均增大,從圖中

可見隨著銀粉用量從1mmol增加到10mmol,甲酸的量在迅速減少,說明甲酸的消耗速

率大于其生成速率,因此說明反應H的速率要比反應I的速率增加得快。

故選D。

16.炭黑是霧霾中的重要顆粒物,研究發現它可以活化氧分子,生成活化氧。活化過程

的能量變化模擬計算結果如圖所示。活化氧可以快速氧化二氧化硫。下列說法不正

A

a

z

E女

一無水一有水

?氯原子?。碳原子

確的是()

A.每活化一個氧分子放出0.29eV的能量

B.水可使氧分子活化反應的活化能降低0.42eV

C.該過程反應速率主要取決于第一步

D.炭黑顆粒是大氣中二氧化硫轉化為三氧化硫的催化劑

【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反應熱與焰變,為高頻考點,把握圖中能量變化、信息的應用為解答的關鍵,

側重分析與應用能力的考查,注意活化能的判斷,有一定難度。

【解答】

A.根據能量變化圖分析,最終結果為活化氧,體系能量降低,則每活化一個氧分子放出

0.29eV能量,故A正確;

B.化學反應過程中存在多步反應的活化能,其中最大的活化能為整個反應的活化能,根

據能量圖分析,無水時反應的活化能為0.75eV,有水時反應的活化能為0.57eV,所以水

可使氧分子活化反應的活化能降低0.75eV-0.57eV=0.18eV,故B錯誤;

C.第一步活化能大,速率慢,該過程反應速率主要取決于第一步,故C正確;

D.炭黑顆粒可以活化氧分子,生成活化氧,活化氧可以快速氧化二氧化硫,故炭黑顆粒

是大氣中二氧化硫轉化為三氧化硫的催化劑,故D正確;

故選B。

17.某校化學興趣小組探究恒溫(98叫)下乙酸乙酯制備實驗中硫酸濃度對酯化反應的

影響探究。實驗得到數據如下表(各組實驗反應時間均5分鐘):

V(98.3%乙醇乙酸收集試管(15mmx100mm)

序號V(H2O)/mL

硫酸)/mL/mL/mL振蕩靜置后酯層高度/cm

①2022無

②1.80.2220.2

③1.50.5220.3

④11220.8

⑤0.81.2221.4

⑥0.51.5220.9

⑦0.21.8220.4

下列關于該實驗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乙酸乙酯制備實驗中起催化作用的可能是H+

B.濃硫酸的吸水作用、乙酸乙酯的蒸出均可以使酯化反應正向移動

C.濃硫酸和水以體積比約2:3混合催化效果最好

D.⑤⑥⑦組可知c(H+)濃度越大,反應速率越慢

14

【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題借助硫酸濃度對酯化反應的實驗探究,考查了外界條件對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的影

響,題目難度中等,注意試驗數據的分析,試題側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解題方法的指

導與訓練,旨在考查學生靈活運用基礎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解答】

A.由表格中①一⑤的實驗數據可知,H+在乙酸乙酯的制備實驗中起到了催化作用,故

A正確;

B.乙酸和乙醇反應生成乙酸乙酯和水,濃硫酸吸水、乙酸乙酯的蒸出均可以使生成物的

濃度減小,使平衡向正向移動,故B正確;

C.由表格中的數據可知,第⑤組中濃硫酸和水以體積比約2:3混合催化效果最好,故

C正確;

D.由⑤⑥⑦組可知c(H+)濃度越大,反應速率越快,故D錯誤;

故選D。

18.下列由實驗現象得出的結論不正確的是()

操作及現象結論

A向可能含有CU2O、Fe2()3紅色固體①中加入足不能說明紅色固體①中

量稀硫酸溶解,有紅色固體②生成,再滴加不含Fe2()3

+

KSCN溶液溶液不變紅(已知:Cu2O+2H=

2+

Cu+Cu+H20)

B向2支盛有5mL不同濃度的Na2s2O3溶液的試探究濃度對反應速率的

管中同時加入5mL0.1mol/L硫酸溶液,記錄出影響

現渾濁的時間

C其他條件相同,測定等濃度的HCOOK和K2s溶比較Ka(HCOOH)和

液的pHKa2(H2S)的大小

D向3mL0.1mol/LAgNC)3溶液中先加入4?5滴先出現白色沉淀,后出現

0.1mol/LNaQ溶液,再滴加4?5滴黃色沉淀,說明

0.1mol/LNai溶液Ksp(AgCl)>Ksp(Agl)

A.AB.BC.CD.D

【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化學實驗方案評價,涉及溶度積大小比較、化學反應速率影響因素、物質檢

驗等知識點,明確實驗原理及元素化合物性質是解本題關鍵,注意實驗評價性分析判斷,

題目難度不大。

【解答】

A.氧化亞銅和氧化鐵都是紅色固體,氧化亞銅和稀硫酸生成的Cu能和鐵離子反應生成

亞鐵離子,所以不能檢驗紅色固體中含有氧化鐵,故A正確;

B.只有硫代硫酸鈉溶液濃度不同,其它條件都相同,所以可以探究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

影響,故B正確;

C.酸根離子水解程度越大,其對應的酸電離程度越小,電離平衡常數越小,通過兩種鹽

pH大小判斷其酸根離子水解程度大小,從而確定其對應酸的酸性強弱,從而確定電離

平衡常數大小,故C正確;

D.硝酸銀過量,均有沉淀的生成,則不能比較Ksp大小,故D錯誤。

1

19.已知反應:2N0(g)+Br2(g)U2N0Br(g)AH=-akJ-mor(a>0),其反應機理

如下:

①NO(g)+Br2(g)UN0Br2(g)快②NO(g)+NOBr2(g)U2N0Br(g)慢

下列有關該反應的說法正確的是()

A.該反應的速率主要取決于①的快慢

B.NOBr?是該反應的催化劑

C.正反應的活化能比逆反應的活化能小akJ-mor1

D.增大Br2(g)濃度能增大單位體積內活化分子百分數,加快反應速率

【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了反應焰變的含義和計算、催化劑等,側重于學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難度不

大.

【解答】

A.多步反應速率主要取決于慢反應,所以反應速率主要取決于②的快慢,故A錯誤;

B.NOBr?是中間產物,而不是催化劑,故B錯誤;

C.正反應放熱,斷裂化學鍵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化學鍵放出的能量,則正反應的活化能

比逆反應的活化能小akj?mol-i,故C正確;

D.增大濃度,活化分子百分數不變,故D錯誤。

故選:C?

20.草酸與酸性高銃酸鉀溶液作用會生成MM+和CO2,可利用溶液褪色的快慢來研究反

應條件對反應速率的影響.某實驗小組用5mL0.002mol/LKM11O4溶液與

3mL0.01mol/LH2c2O4溶液在不同條件下進行反應,相關實驗數據如下表:

組別10%H2s。4體積/mL溫度/汽其它物質褪色時間/S

①22015

②2203滴飽和MnS()4溶液10

③230a

16

④120VmL蒸儲水b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實驗①②可用于研究催化劑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B.為研究溶液中H+對反應速率的影響,V應等于1

C.實驗②中用高鎰酸鉀表示的反應速率為v(KMnC)4)=2x10-4mol-L-1-s-1

D.結合實驗②③,若aW10且M11SO4的存在能加快反應的進行,則可以說明其他

條件相同時,溫度越高,該反應速率越大

【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了草酸與酸性高鋸酸鉀溶液反應,探究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注意對比實

驗的關鍵是其他條件不變,控制其中的一個變量進行分析,題目難度中等。

【解答】

A.對比實驗①②,在其他條件相同時,加入MM+褪色時間短,加快反應速率,MM+是

草酸與酸性高鋸酸鉀反應的催化劑,故A正確;

B.為研究溶液中H+對反應速率的影響,需保證溫度和KMnCU溶液與H2c2O4濃度相等,

但H+不同,所以V等于1,故B正確;

C.實驗②中用高錦酸鉀表示的反應速率為v(KMn()4)=1XIO-4mol-f1?s-】,故C錯

誤;

D.對比實驗②③,H2s。4、KMnCU溶液與H2c2O4濃度相等,②加催化劑③溫度高,

若aW10溫度越高,該反應速率越大,故D正確。

故選C。

21.在恒容密閉容器中發生反應2SiHCb(g)-SiH2Cl2(g)+SiCl4(g)o在323K和343K

時SiHC%的轉化率隨時間變化的結果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SiHCl,轉化率/%

A.323K時,縮小容器體積可提高SiHCb的轉化率107^—

B.a、b點對應的反應速率大小關系:v(a)<v(b)

C.343K時,上述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約為0.016°m

D.2SiHCl3(g)USiH2ck(g)+SiC14(g)的正反應為放熱反應

【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的主要內容是化學平衡圖象獲取信息,進行有關化學平衡的計算和影響化學平

衡的因素,重視基本知識的掌握,培養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及解題能力,題目難度不大。

【解答】

A.反應為氣體體積不變的反應,323K時,縮小容器體積增大壓強,平衡不變,不可提

高SiHCb的轉化率,故A錯誤;

B.由圖象可知,a的反應溫度高于b,溫度高反應速率快,所以a點的反應速率比b高,

v(a)>v(b),故B錯誤;

C.由圖示可知343K時反應2SiHCb(g)=SiH2Cl2(g)+SiCl^g)的平衡轉化率a=22%,

設SiHCb的起始濃度為cmol/L,則

2SiHCl3(g)=SiH2Cl2(g)+SiCl4(g)

起始濃度(mol/L)c00

變化濃度(mol/L)0.22c0.11c0.11c

平衡濃度(mol/L)0.78c0.11c0.11c

平衡常數K343K=。,晨J?0.016,故C正確;

D.先拐先平溫度高,溫度越高SiHCb的轉化率越大,升溫平衡正向進行,正反應為吸熱

反應,故D錯誤。

故選Co

22.在lOmin內,相同濃度的有機污染物X的降解率隨pH和溫度的關系如得圖1和圖

2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85

“w

6o80

4

o75

2

O70

O65

123456789405060708090

溫度/化

圖pH

50七,pH對X降解率的影響pH=2,溫度對X降解率的影響

A.50℃,pH=4時X降解速率大于pH=5時的降解速率

B.由圖1和圖2可知,隨溫度的升高和pH的增大X的降解率不一定增大

C.由圖1和圖2可判斷反應最佳條件:pH=3、溫度為80T

D.若50°C,pH=2時降解速率v(X)=1.44X10-4mol?L-min-1,則初始c(X)=

2.0x10-3mol?L

【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反應速率計算、化學平衡影響、閱讀獲取信息的能力、實驗條件的控制等,側

重對學生能力的考查,難度中等。

【解答】

A.由圖1可知,50久時,只有pH在3?6之間,X降解率隨pH增大而減小,故A正確;

B.由圖1可知,50K時,只有pH在3?6之間,X降解率隨pH增大而減小,隨溫度的

升高和pH的增大X的降解率不一定增大,故B正確;

C.溶液pH值、溫度會影響X的降解率,需要進行PH=3、溫度對X降解率影響實驗或

溫度為80冤、pH對X降解率影響的驗證,故C錯誤;

18

D.若5(TC,pH=2時降解速率v(X)=1.44x10-4mol-L-1-min-1,Ac(X)=

1.44x10-4mol?L-1-min-1xlOmin=1.44x10-3mol/L,1.44X10—3mol/L+

c初始(X)=72%,解得初始c(X)=2.0x10-3mol,『I,故D正確。

故選Co

23.研究表明,在催化劑a(或催化劑b)存在下,CO2和X能同時發生兩個平行反應,反

應的熱化學方程式如下:

①CO2(g)+3H2(g)UCH3OH(g)+H2O(g)AHt=-53.7kj/mol

②CO2(g)+H2(g)UCO(g)+H2O(g)AH2=+41.2kj/mol

某實驗小組控制CO2和H2初始投料比為1:2.2。在相同壓強下,經過相同反應時間

測得的實驗數據如下:

實驗編號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