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北京市首師大附中高二上生物期末綜合測試試題含解析_第1頁
2025屆北京市首師大附中高二上生物期末綜合測試試題含解析_第2頁
2025屆北京市首師大附中高二上生物期末綜合測試試題含解析_第3頁
2025屆北京市首師大附中高二上生物期末綜合測試試題含解析_第4頁
2025屆北京市首師大附中高二上生物期末綜合測試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北京市首師大附中高二上生物期末綜合測試試題注意事項1.考生要認真填寫考場號和座位序號。2.試題所有答案必須填涂或書寫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第一部分必須用2B鉛筆作答;第二部分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作答。3.考試結束后,考生須將試卷和答題卡放在桌面上,待監考員收回。一、選擇題:(共6小題,每小題6分,共36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如圖是反射弧的一段結構,甲、乙電位計的接線柱都在膜外。下列選項正確的是()A.當在A處刺激,甲電位計的指針偏轉情況依次為↑,↖,↑B.當在A處刺激,乙電位計過一會能出現與興奮傳導方向相反方向的電流C.當在A處刺激,A處瞬間會發生鉀離子外流D.興奮傳導到突觸前膜時,突觸前膜釋放乙酰膽堿時不需要能量;而軸突某處恢復靜息電位時,K+內流消耗能量2.某湖泊中生活著鱸魚和短吻鱷,短吻鱷會捕食鱸魚,而鱸魚又是人們喜愛的美味。當地居民為了提高鱸魚的產量而大量捕殺短吻鱷。在短吻鱷被捕殺幾乎絕跡之后,鱸魚的產量卻沒有增加。調查表明湖中鱸魚的種群數量竟然比原來還下降了。追溯原因,最可能的是()A.氣候變化造成鱸魚的食物短缺 B.短吻鱷捕食的另一種魚以鱸魚為食C.捕殺短吻鱷前鱸魚的種群已經衰退 D.人類主要捕撈鱸魚幼齡魚造成種群衰退3.如表所示為稻田中田螺種群密度的調查表,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組號12345面積/m244444田螺數量/只1319161418A.稻田中田螺種群密度的調查方法是樣方法 B.稻田中田螺種群數量的多少就是田螺的豐富度C.田螺的年齡組成直接決定田螺的種群密度變化 D.田螺種群密度為16只/m2是種群的空間特征4.如圖為某動物體內細胞分裂的一組圖象,則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④細胞分裂形成精細胞及第二極體B.細胞①、②、③、⑤產生的子細胞中均有同源染色體C.上圖中表示有絲分裂的細胞及分裂的順序是③→②→①D.②中的染色體行為導致基因自由組合5.如圖中a、b、c表示三種不同的激素。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甲是甲狀腺,乙是垂體,丙是下丘腦B.若丙受損,則激素a和b含量會增多C.激素c可促進組織細胞的新陳代謝和神經系統的發育D.人體內性激素的分泌和調節機制與該過程基本相似6.如圖表示一片草原上的兔子和狼達到相對穩定狀態后一段時間內相對數量變化的趨勢,下列相關分析錯誤的是()A.甲、乙分別表示兔子和狼的數量變化B.狼的K值接近B點對應的數值C.環境條件的變化會影響兔的K值D.第3年狼的數量下降可能是因為缺乏食物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7.(9分)一種α鏈異常的血紅蛋白叫作Hbwa,其137位及以后的氨基酸序列和對應的密碼子與正常血紅蛋白(HbA)的差異如下表所示。血紅蛋白部分血紅蛋白α鏈的密碼子及其氨基酸順序137138139140141142143144145HbAACC蘇氨酸UCC絲氨酸AAA賴氨酸UAC酪氨酸CGU精氨酸UAA終止HbwaACC蘇氨酸UCA絲氨酸AAU天冬酰胺ACC蘇氨酸GUU纈氨酸AAG賴氨酸CCU脯氨酸CGU精氨酸UAG終止(1)產生異常血紅蛋白Hbwa的直接原因是α鏈第_____________位的氨基酸對應的密碼子__________(填如何變化),從而使合成的肽鏈的氨基酸順序發生改變。(2)異常血紅蛋白α鏈發生變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這種變異類型屬于____________,一般發生在____________(時期)這種變異的結果是____________。(4)如果要降低該變異的影響,在突變基因的突變點附近,再發生下列哪種情況有可能對其編碼的蛋白質結構影響最小?()A.置換單個堿基B.增加3個堿基對C.缺失3個堿基D.缺失2個堿基對8.(10分)當一側肢體的皮膚受到傷害性刺激時,產生的信息傳入脊髓,在中樞神經系統的參與下,該肢體出現縮回反應,表現為關節的屈肌收縮而伸肌舒張,稱為屈肌反射,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屈肌反射屬于________(填“條件”或“非條件”)反射。(2)完成該屈肌反射的結構基礎是________。皮膚感受器受到傷害性刺激時會產生興奮,興奮以________的形式在神經纖維上傳導。(3)有害刺激產生的信號傳至________會形成痛覺,該過程________(填“屬于”或“不屬于”)反射。9.(10分)常規體檢時,通常要做血液生化六項的檢查,以了解肝功能、腎功能、血糖、血脂等是否正常。如表是某男子血液生化六項檢查的化驗單。請回答下列問題:項目測定值單位參考范圍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17IU/L0~45肌酐CRE↑1.9mg/dL0.5~1.5尿素氮BUN14.6mg/dL6~23血清葡萄糖GLU↑223mg/dL60~110甘油三酯TG↑217mg/dL50~200總膽固醇TCH179mg/dL150~220(1)人體內環境中,除了表格中列舉的物質,還有___________等調節類物質以及免疫活性物質。組織液、淋巴液的成分及含量與血漿相近,但并不相同,最大的差別是___________。(2)內環境的理化性質包括滲透壓、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方面,其中血漿滲透壓的大小主要與___________有關。(3)肌酐是人體肌肉代謝的產物,屬于小分子物質,可通過腎小球濾過,全部隨尿液排出。根據此化驗單中肌酐的數值,可推測該男子的___________(器官)功能異常。(4)血液中每種成分的參考值都有一個變化范圍,說明健康人的血液中每一種成分都處于___________中。根據化驗單中血清葡萄糖的數值,可以推測該男子可能患___________;為判斷該病在檢測血糖時,患者需空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0分)新型冠狀病毒最初侵染人體時,人體的免疫系統可以摧毀大多數病毒。人體受病毒感染后會引起發熱,如圖為體溫上升期機體體溫調節過程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注:體溫調定點是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預設的一個溫度值,高于或低于此值,機體會進行相應調節,正常生理狀態下人體體溫調定點為37℃。(1)圖中的激素甲代表________,通過釋放到垂體,調節腺垂體對激素乙的分泌,激素乙通過體液的________(填“定向”或“非定向”)運輸作用于甲狀腺。(2)體溫的恒定對于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至關重要,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人體熱量的來源主要是________,新冠病毒進入人體后,引起白細胞釋放致熱原,致熱原作用于________中樞,使體溫調定點上移,從而導致發熱。(3)隨著新型冠狀病毒在人體內的增殖,患者出現發熱現象,體溫調定學說認為正常情況下丘腦預設的一個體溫調定點為37℃,而病毒感染會導致體溫調定點升高,如體溫升高到39℃,這時人的感覺是________(填“冷”或“熱”),機體的產熱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熱量,體溫上升,導致發熱出現。(4)人體感染病毒后,體溫上升期,患者畏寒,產生冷覺的中樞位于________。此時除皮膚蒼白外,骨骼肌不隨意的節律性收縮,即出現“寒戰”,支配該行為的反射弧是________。11.(15分)炎癥風暴是指機體在感染病原體等的情況下,免疫系統被過度激活,引起體液中多種炎癥因子迅速大量產生,造成對機體自身損害的現象。請回答下列問題:(1)當免疫系統釋放的炎癥因子未能將病原體清除時,機體會持續大量地釋放更多的炎癥因子,這個過程________(填“屬于”或“不屬于”)反饋調節。(2)對于被甲病毒感染的重癥患者,有專家提出:在缺乏疫苗和特效藥的情形下,康復者血漿是重要的治療資源。使用康復者血漿能達到治療目的,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3)IgM和IgG是機體受到抗原刺激后產生的兩種抗體。人體感染某種病毒3~5天后,可在血清中檢測到IgM,量少且存在時間短;10天后可檢測到IgG,量多且存在時間長。檢測IgM和IgG常作為診斷是否被感染的指標。對某病毒感染者的四位密切接觸者進行抗體檢測,結果如下:密切接觸者IgMIgG甲--乙++丙-+丁+-注:“-”表示陰性,未檢出相應抗體;“+”表示陽性,檢出相應抗體。從檢測結果推測,乙、丙、丁已被感染,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最先被感染人的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免疫系統的功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6小題,每小題6分,共36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A【解析】神經纖維未受到刺激時,K+外流,細胞膜內外的電荷分布情況是外正內負,當某一部位受刺激時,Na+內流,其膜電位變為外負內正。由于神經遞質只存在于突觸小體的突觸小泡中,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于突觸后膜,使下一個神經元產生興奮或抑制,因此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只能是單向的。【詳解】A、在A處刺激,興奮傳到甲電位計的左側,指針向左偏轉一次,然后恢復靜息電位,由于在突觸傳遞是單向的,指針不再偏轉,A正確;B、由于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是單向的,興奮不能從胞體傳遞到軸突末梢,乙電位計不會偏轉,B錯誤;C、當在A處刺激,A處形成動作電位,會發生鈉離子內流,C錯誤;D、突觸前膜釋放乙酰膽堿是胞吐,需要消耗能量;而軸突某處恢復靜息電位時,K+內流消耗能量,D錯誤。故選A。2、B【解析】捕食,狹義指某種動物捕捉另一種動物而殺食之,廣義是指某種生物吃另一種生物,如草食動物吃草;同種個體間的互食、食蟲植物吃動物等也都包括在內。捕食時被食者的種群變化有很大的影響。【詳解】A、鱸魚是變溫動物,氣候變化不會造成鱸魚的食物短缺,A錯誤;B、在短吻鱷被捕殺幾乎絕跡之后,鱸魚的種群數量竟然比原來還下降了,最可能是短吻鱷捕食的另一種魚以鱸魚為食,短吻鱷絕跡后,另一種魚數量大增,且吃的鱸魚更多,導致鱸魚數量下降,B正確;C、捕殺短吻鱷前鱸魚的種群沒有衰退,C錯誤;D、題干沒有信息提到人類主要捕撈鱸魚幼齡魚,D錯誤。故選B。3、A【解析】種群密度的調查方法有樣方法和標志重捕法,樣方法的主要對象是活動能力弱的生物,標志重捕法的主要對象是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廣的生物。【詳解】A、田螺活動能力弱,可采用樣方法調查其種群密度,A正確;B、豐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B錯誤;C、年齡組成可以通過影響出生率和死亡率影響種群密度變化,不能直接決定,C錯誤;D、種群的空間特征有集群分布、隨機分布和均勻分布,與種群密度無直接聯系,D錯誤。故選A。4、D【解析】分析題圖:①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且著絲點分裂,處于有絲分裂后期;②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且同源染色體正在分離,處于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③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且著絲點都排列在赤道板上,處于有絲分裂中期;④細胞不含同源染色體,且著絲點分裂,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⑤細胞處于分裂間期。【詳解】A、④細胞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其細胞質均等分裂,因此其產生的子細胞是精細胞或第二極體,A錯誤;B、②細胞產生子細胞中無同源染色體,⑤細胞不能判斷是減數分裂還是有絲分裂的間期,所以無法確定產生的子細胞是否有同源染色體,B錯誤;C、上圖中②細胞處于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不是有絲分裂細胞,C錯誤;D、②細胞處于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而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就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D正確。故選D。5、A【解析】1、據圖分析:圖中甲表示下丘腦,乙表示垂體,丙表示甲狀腺,a表示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b表示促甲狀腺激素,c表示甲狀腺激素。2、甲狀腺激素的分泌調節過程是:下丘腦可以分泌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作用于垂體,促進垂體分泌促甲狀腺激素作用于甲狀腺,促進甲狀腺分泌甲狀腺激素增加,血液中甲狀腺激素增加后通過負反饋調節影響下丘腦和垂體的分泌,使二者的分泌減少。【詳解】A、根據分析可知,甲表示下丘腦,乙表示垂體,丙表示甲狀腺,A錯誤;B、丙是甲狀腺,若丙受損,甲狀腺激素分泌減少,對下丘腦和垂體的抑制作用減弱,因此激素a和b含量會增多,B正確;C、激素c是甲狀腺激素,可促進組織細胞的新陳代謝和神經系統的發育,C正確;D、性激素的分泌也存在圖中的分級調節和反饋調節,D正確。故選A。6、B【解析】捕食是一種生物以另一種生物作為食物,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相互制約,使它們的種群數量在一定范圍內波動,從而維持整個群落的相對穩定。【詳解】狼和兔子是捕食關系,兔子是被捕食者,狼是捕食者,被捕食者的數量比捕食者數量多,且被捕食者的數量先變化,捕食者的數量后變化,由此可以判斷圖中甲代表兔子,乙代表狼,A正確。狼的K值不等于最大值,應低于B點,B錯誤;在自然界,影響種群數量的因素有很多,如氣候、食物、天敵、傳染病等,C正確;在不利的條件下,如缺乏食物、傳染病等條件下,種群數量還會急劇下降,甚至消亡,D正確。【點睛】本題的難點是理解:K值≠最大值。K值是指在環境不受破壞的情況下,一定空間中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若環境受到破壞,種群的數量可能會超過環境容納量。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7、(1).138(2).缺失一個堿基C(3).控制血紅蛋白α鏈合成的基因中一個C—G堿基對缺失(4).基因突變(5).細胞分裂間期(DNA復制時)(6).產生了新基因(等位基因)(7).D【解析】基因突變知識總結:

概念:基因突變是指基因中堿基對的增添、缺失或替換。

類型:自發突變和人工誘變。

特點:基因突變具有普遍性、低頻性(個體的基因突變率低,但種群中個體數,其突變率較高)、隨機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

基因突變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不到,染色體變異在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

基因突變的意義:基因突變是新基因產生的途徑;基因突變能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變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詳解】(1)比較Hbwa和HbA137位以后氨基酸序列及對應的密碼子可知,Hbwa異常的直接原因是α鏈第138位的絲氨酸對應的密碼子缺失了一個堿基C,從而使合成的肽鏈的氨基酸的順序發生改變。(2)根據表格可知,異常血紅蛋白形成的直接原因是mRNA上缺失一個堿基C,該變化形成的根本原因控制血紅蛋白α鏈合成的基因中一個C—G堿基對缺失。(3)堿基對缺失屬于基因突變,可發生在有絲分裂前間期和減數第一次分裂前的間期;與其他變異相比,其突出的特點是能產生新基因(原基因的等位基因)。(4)在突變基因的突變點的附近,再增加1個堿基對或缺失2個堿基對,這樣只會導致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質中一個氨基酸發生改變或缺失,使該變異影響最小,故選D。【點睛】本題考查基因突變的概念和意義,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8、(1)非條件(2)①.反射弧②.電信號(3)①.大腦皮層②.不屬于【解析】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構成。【小問1詳解】屈肌反射的神經中樞位于脊髓,屬于非條件反射。【小問2詳解】完成該屈肌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皮膚感受器受到傷害性刺激時會產生興奮,興奮以電信號(神經沖動)的形式在神經纖維上傳導。【小問3詳解】所有感覺的形成部位都是在大腦皮層,故有害刺激產生的信號傳至大腦皮層形成痛覺;該過程沒有經過完整的反射弧,故不屬于反射。【點睛】本題考查反射弧知識,要求考生能對一些簡單的生活現象做出恰當的評價和修訂的能力。9、(1)①.激素②.血漿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2)①.酸堿度②.溫度③.蛋白質和無機鹽(3)腎臟(4)①.動態平衡②.糖尿病③.排除進食引起血糖升高的干擾【解析】1、根據表格分析,該表是某男子血液生化六項檢查的化驗單,與參考范圍對比發現,該男子的肌酐、血清葡萄糖、甘油三酯的含量均高于正常值,據此分析答題。2、內環境的理化性質包括滲透壓、酸堿度和溫度。滲透壓大小取決于單位體積溶液中溶質微粒的數目,血漿滲透壓的大小主要與無機鹽和蛋白質的含量有關。【小問1詳解】激素是存在于內環境中的主要調節物質,因此除了表格中列舉的物質,還有激素等調節類物質以及免疫活性物質。組織液、淋巴液的成分及含量與血漿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大的差別在于血漿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小問2詳解】內環境的理化性質包括滲透壓、酸堿度和溫度。滲透壓大小取決于單位體積溶液中溶質微粒的數目,血漿滲透壓的大小主要與無機鹽和蛋白質的含量有關,無機鹽中含量上占有明顯優勢的是Na+和Cl-。【小問3詳解】肌酐可通過腎小球濾過,全部隨尿液排出,根據此化驗單中肌酐的數值超于正常值,可推測該男子可能腎臟器官功能受損,使肌酐不能及時排出。【小問4詳解】化驗單顯示血液中每種成分的參考值都有一個變化范圍,即血液中每種成分在生物體內的含量不是恒定的,說明健康人的血液中每一種成分都處于動態平衡中。根據化驗單中血清葡萄糖的數值超出正常值,可以判定該男子可能患糖尿病;因為進食后,食物消化會引起血糖濃度升高,因此檢測血糖最好在空腹時進行,以排除進食引起血糖升高的干擾。【點睛】本題以某男子的化驗單為載體,考查內環境組成成分、理化性質及穩態、血糖調節等相關知識,要求考生根據對照性原則分析表格中不同項目的數據情況,并能夠利用所學知識結合題干要求分析答題。10、(1)①.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②.非定向(2)①.人體細胞代謝離不開酶,酶的活性受溫度的影響②.代謝產熱③.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3)①.冷②.大于(4)①.大腦皮層②.冷覺感受器→傳入神經→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傳出神經→骨骼肌【解析】分析圖可知,圖示為體溫上升期機體體溫調節過程示意圖,激素甲代表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激素乙代表促甲狀腺激素。下丘腦分泌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促進垂體分泌促甲狀腺激素,促進甲狀腺分泌甲狀腺激素,促進代謝增加產熱。當甲狀腺激素含量過多時,會反過來抑制下丘腦和垂體的分泌活動,這叫做負反饋調節【小問1詳解】題圖中的激素甲由下丘腦釋放,代表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通過釋放到垂體的門脈血管,調節腺垂體對激素乙(促甲狀腺激素)的分泌,激素乙通過體液的非定向運輸作用于甲狀腺。【小問2詳解】體溫的恒定對于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至關重要,其主要原因是人體細胞代謝離不開酶,酶的活性受溫度的影響。人體熱量主要來自代謝產熱,新冠病毒進入人體后,引起白細胞釋放致熱原,致熱原作用于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使體溫調定點上移,機體的產熱上升,散熱下降,從而導致發熱。【小問3詳解】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后會出現發熱現象,體溫調定學說認為正常情況下,下丘腦預設的一個體溫調定點為37℃,而病毒感染會導致體溫調定點升高,如體溫升高到39℃,這時人的感覺是冷,機體的產熱量大于散熱量,體溫上升,導致發熱出現。【小問4詳解】產生冷覺的中樞位于大腦皮層。出現“寒戰”行為的反射弧是冷覺感受器→傳入神經→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傳出神經→骨骼肌,骨骼肌戰栗產熱。【點睛】本題結合體溫上升期機體體溫調節過程示意圖,考查體溫調節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程度,培養了學生分析題圖、獲取信息、解決問題的綜合應用的能力。11、(1)屬于(2)血漿中含有該病毒的抗體(3)①.三人均已產生相應抗體②.丙(4)①免疫防御②.免疫自穩③.免疫監視【解析】1.體液免疫:病原體侵入機體后,一些病原體被樹突狀細胞、B細胞等抗原呈遞細胞攝取,這為激活B細胞提供了第一個信號,抗原呈遞細胞將抗原處理后呈遞在細胞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