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封開縣廣信中學2024-2025學年部編版七年級上學期課堂自查歷史試題_第1頁
廣東省封開縣廣信中學2024-2025學年部編版七年級上學期課堂自查歷史試題_第2頁
廣東省封開縣廣信中學2024-2025學年部編版七年級上學期課堂自查歷史試題_第3頁
廣東省封開縣廣信中學2024-2025學年部編版七年級上學期課堂自查歷史試題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廣信中學課堂自查活動(一)七年級歷史(自查范圍:第1-4課,全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80分鐘)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考古學者通過對元謀人、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研究,揭示人類的(

)A.進化過程 B.農耕生活 C.王朝更迭 D.政權并立2.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內涵最豐富、材料最齊全的直立人遺址。在遺址中可以看到(

)A.磨制石器B.打制石器 C.青銅器 D.鐵器3.考古學家在北京人地層處發現了大量的樸樹籽,還有榛子、胡桃、松、榆等植物孢粉;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里,發現了不同動物的化石。由此可知北京人()A.已經會人工取火 B.開始種植農作物C.會使用磨制石器D.以采集狩獵為生4.下列選項中、研究北京人、山頂洞人等遠古人類最可靠的證據是(

)A.傳說B.文獻 C.化石 D.影像5.下圖文物出土于距今五六千年的紅山文化遺址。對其研究,可以了解(

)紅山文化玉龍A.中華文明起源 B.奴隸社會瓦解 C.封建國家形成 D.皇帝制度確立6.中國人自稱龍的傳人。源于約8000年前的“龍”形,遍布中華大地,貫穿整個新石器時代直至今天,成為中華民族共有的圖騰。這最能體現的中華人文精神是(

)A.華夏認同 B.革故鼎新 C.道法自然 D.和而不同7.2024年是中國甲辰龍年。遠古時期,中華大地上就普遍流行著對龍的崇拜。下列出土于不同地區史前時期文化遺址中的龍形器物,共同印證了(

)A.中原地區較高的文明程度 B.玉器制造業的水平高超C.中華文化多元一體的特點 D.黃河流域孕育早期國家8.如果你去陜西旅游,你可以參觀的原始人遺址是()A.藍田人遺址B.北京人遺址C.元謀人遺址D.馬壩人遺址9.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遺址發現多處稻谷、稻草的堆積層,層厚20--50厘米,最厚處超過1米,若折算成稻谷,可達12噸以上。這可用于印證河姆渡居民()A.已經從事農業生產 B.初步產生物品交換C.廣泛使用青銅工具 D.開始推廣牛耕技術10.考古工作者在良渚遺址發現古城和外圍水利系統,據估算,其工程總量超過1000萬立方米。這可用于印證良渚古城()A.初步產生物品交換 B.已經出現早期國家C.廣泛使用青銅工具 D.開始推廣牛耕技術11.“建造住宅時,他們往往先打下1米長木樁,……其后于地梁上鋪設10多厘米厚地板,……其下可用來豢養家畜,地板上為起居住室。”他們可能是()A.元謀人B.山頂洞人C.河姆渡居民D.半坡居民12.下表所列考古遺存,可用于研究我國遠古時期(

)遺址名稱時間遺存北京門頭溝東胡林遺址距今11000—9000年炭化人工栽培粟和黍浙江浦江橋頭遺址距今11000—8500年炭化的稻米、稻殼福建平潭殼丘頭遺址群距今7500—3000年陶片上稻、粟、豆類等印痕A.早期人類起源 B.原始農業的興起和發展C.冶煉技術水平 D.原始部落聯盟間的關系13.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下面文物反映出我國原始居民已經學會(

)A.燒制陶器 B.種植水稻 C.建造房屋 D.制作樂器14.甲骨文“禾”即指粟,人們把一種比較細的粱叫做粟,北方人把粟米叫做小米。我國古代最早種植這種糧食作物的先民是()A.元謀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15.考古發掘的歷史文物是我們了解歷史并對其形成合理解釋的重要證據。下列出土文物有助于我們了解(

)A.早期人類生產工具的進步 B.遠古先民的精神文化生活C.農耕居民居住條件的改善 D.遠古傳說的豐富歷史信息16.“華夏民族,非一族形成。太古以來,諸族錯居,接觸交通,各去小異而大同,漸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謂諸夏是也。”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華夏民族(

)A.發祥地是黃河流域 B.交通便利,創造了眾多的文明成就C.由炎帝和黃帝創立 D.雜居相處,在不斷交往中融合而成17.距今約5000年的大汶口文化遺址部分墓葬中出土了象牙梳、象牙雕筒等,同時期的良渚文化遺址權貴墓葬中,出土了玉琮、玉鉞、漆器、象牙器等。這說明,當時(

)A.原始農業形成B.社會分化出現C.禪讓制度盛行 D.中央集權確立18.五六千年前,黃河流域出現的華夏族逐漸發展成為中華民族的主體。其首領被后人尊奉為“人文初祖”的是(

)A.黃帝和蚩尤 B.炎帝和蚩尤 C.黃帝和炎帝 D.堯、舜、禹19.直觀的流程圖能幫助我們有效地記憶和理解歷史知識。最適合作如圖流程圖標題的是()A.各部族的統一B.大禹治水C.禪讓制的實行D.華夏族的形成20.如果把元謀人、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與黃帝、大禹治水等概念作為一個學習主題,那么這個學習主題應該是()A.史前時期: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與文明的起源B.早期國家的產生與社會變革C.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D.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21.(2024·;河南中考·1)《史記》記載商紂王封周文王為西伯時,賜他“弓矢斧鉞,使得征伐”;在描繪周武王指揮牧野之戰時,“左杖黃鉞,右秉白旄(máo)以麾”。據此推測,下圖玉鉞在當時可能是()河南偃師二里頭出土的玉鉞A.最高祭祀權的代表B.高級生產工具C.軍事統帥權的象征D.諸侯國的徽標22.(2023·福建·2)西周時期,周王定期到各地巡視,考察諸侯的政績,諸侯則需定期朝覲周王,接受周王重新宣布的爵位等級。周王旨在()A.發展農業生產B.提高軍隊實力C.鞏固國家統治D.加強封建專制23.(2023·;浙江溫州·2)二里頭都邑多網格式布局的發現,可以證明夏朝()A.等級有序,階級分化B.王室衰微,諸侯爭霸C.輕徭薄賦,休養生息D.繁榮開放,盛世氣象24.(2023·浙江溫州·1)二里頭遺址的考古發現,讓夏朝由傳說成為信史。這說明()①傳說故事毫無史學研究價值②考古發現是重要的史料來源③實物資料可以證實文獻記載④文獻資料所載歷史完全可信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5.(2023·山東菏澤·2)有學者指出:“周王和周公建國,立七十一,姬姓五十三,以同姓為枝干,是家天下政治的再一步成長和擴大?!边@說明分封制的主要作用是()A.鞏固了西周疆土B.確立了等級制度C.實現了富國強兵D.促進了民族交融26.(2023·浙江湖州·1)在某展廳,小明讀到了“從分封到縣郡”“從青銅器到鐵器”“從貴族到士人”的導覽內容。據此判斷本展廳的主題最有可能是()A.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變化B.秦漢時期的中央集權制度C.魏晉時期的北方民族交融D.隋唐時期的制度變化與創新27.(2023·浙江臺州·1)“夏傳子,家天下?!惫艜r《三字經》這樣描述是因為夏朝創立了()A.禪讓制B.分封制C.世襲制D.科舉制28.(2023·黑龍江齊齊哈爾·2)西周初期,周王朝為穩定政治形勢,鞏固疆土,以保證對地方的控制,擴大統治范圍,確立的社會等級制度是()A.禪讓制B.分封制C.郡縣制D.科舉制29.(2023·湖北荊州·1)二里頭遺址是一座精心規劃、龐大有序、史無前例的王朝大都,址內發現有宮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制陶作坊、鑄銅作坊等遺跡,還有平民生活區和墓葬群。二里頭遺址反映出()A.夏朝出現階級分化和等級界限B.商朝社會貧富分化很嚴重C.西周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王朝D.東周的各種社會矛盾激化30.(2023·浙江溫州·1)二里頭遺址的考古發現,讓夏朝由傳說成為信史。這說明()①傳說故事毫無史學研究價值②考古發現是重要的史料來源③實物資料可以證實文獻記載④文獻資料所載歷史完全可信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二材料題(共三道大題,共40分)31.我國是具有幾千年文明史的文明古國。在古老的中華大地上,先民們在艱苦的環境中用勤勞和智慧創造了燦爛的文化。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6分)材料一:如下圖材料二:如下圖材料三:考古發現證實,隨著原始農業的發展,在距今5800年前后,西遼河流域、黃河流域和長江中游等區域,都出現了社會分化即文明起源的跡象。距今5300年以來,中華大地各地區陸續進入了區域文明階段,呈現出多元文明百花齊放的局面,最終在相互交流借鑒中形成了以中原地區為核心的一體化格局,并綿延數千年不曾中斷?!幾酝跷 吨腥A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實證》(1)圖1是北京人使用的石器,這些工具證明早期人類生活在什么時代?圖2是河姆渡遺址出土的骨耜,它主要用于什么勞動?圖3、圖4中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最早出現于哪一時期?(6分)(2)請分別舉出一例以圖5水稻、圖6粟為主要農作物的原始居民。圖7和圖8分別被稱為什么建筑?其結構的不同是由什么決定的?(6分)(3)根據材料三,指出中華文明形成的重要物質基礎是什么,并概括中華文明形成和發展的特點。(4分)3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0分)材料一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藝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黑貌獄疆虎,以與炎帝戰……——摘編自《史記·五帝本紀》材料二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幾浴抖Y記·禮運》材料三堯帝為人德高望重,嚴肅恭謹,上下分明,能團結族人,且為人簡樸,得到人民的愛戴。堯到年老時,由四岳十二牧推舉部落聯盟軍事首長繼承人,大家一致推薦了舜。堯帝又對他進行了長期的考察,最后才放心禪讓。舜品德也好,能以身作則,博得百姓普遍贊揚。舜年老時,讓位于同樣受到民眾愛戴的禹。(1)材料一中的“軒轅”指的是誰?“與炎帝戰”的地點在哪里?結合所學知識,列舉兩例“軒轅”的成就。(4分)(2)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了我國古代傳說中的哪一制度?這一制度選拔人才的標準是什么?(4分)(3)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堯舜禹身上有什么精神值得我們學習?(2分)3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4分)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是謂小康。(1)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材料中“天下為公”指的是什么制度?請寫出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