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化學實驗操作與技術作業指導書TOC\o"1-2"\h\u30733第1章實驗室安全與基本規范 4325811.1實驗室安全規則 4268541.1.1進入實驗室前,必須穿戴合適的實驗服、戴好防護眼鏡,并根據實驗需要佩戴防護手套、口罩等個人防護裝備。 4247251.1.2在進行實驗前,應熟悉實驗室內各類儀器設備的使用方法、功能及安全防護措施。 511541.1.3未經允許,不得擅自使用他人實驗試劑、儀器設備,不得私自帶走或贈送實驗室物品。 5158091.1.4實驗室內禁止飲食、吸煙、嬉戲打鬧,保持安靜、整潔的環境。 543871.1.5實驗室內應保持良好的通風,使用有毒、有害氣體及易燃易爆物品時,應在通風柜內進行。 538551.1.6實驗過程中,應密切觀察實驗現象,發覺異常情況應立即采取措施,并及時報告實驗指導老師。 532631.1.7實驗結束后,應妥善處理實驗廢棄物,關閉電源、水源、氣源,清理實驗現場,并向實驗指導老師報告實驗結果。 5200371.2基本實驗操作技巧 5141131.2.1試劑取用:遵循“三不”原則,即不直接用手接觸試劑,不直接聞試劑氣味,不直接品嘗試劑。 573431.2.2量筒、移液管等精密量器使用:注意量器的校準、避免氣泡產生,保證讀數準確。 5210711.2.3天平使用:使用前先校準天平,避免直接用手接觸砝碼,稱量易潮解、腐蝕性試劑時應放置在稱量紙上或玻璃器皿中。 5272661.2.4加熱操作:使用酒精燈、電熱板等加熱設備時,應保證加熱均勻,避免直接接觸火焰,嚴禁在加熱過程中離開實驗室。 5294141.2.5冷卻操作:使用冷水、冰浴等冷卻方法時,注意防止玻璃器皿因溫差過大而破裂。 5128521.2.6混合攪拌:使用攪拌棒、磁力攪拌器等攪拌設備,避免劇烈攪拌,以免濺出試劑。 5185681.2.7過濾操作:注意選用合適的濾紙、漏斗,避免過濾壓力過大,造成濾紙破裂。 5122281.3實驗室處理方法 5180681.3.1皮膚、眼睛接觸化學試劑:立即用大量清水沖洗,嚴重時及時就醫。 5314941.3.2吸入有毒氣體:迅速撤離現場,保持呼吸道暢通,嚴重時及時就醫。 660781.3.3酸堿濺入眼睛:立即用大量清水沖洗,邊沖洗邊眨眼,嚴重時及時就醫。 6259541.3.4燙傷、燒傷:立即用大量清水沖洗,嚴重時及時就醫。 6233581.3.5火災:立即啟動滅火器進行滅火,根據火情選擇合適的滅火方法,并迅速報警。 6160621.3.6氣體泄漏:立即關閉氣源,開啟門窗通風,并及時報警。 6247581.3.7電氣故障:立即關閉電源,避免觸電,并及時報告維修人員進行處理。 6601第2章基本實驗儀器與設備 6327622.1常用實驗儀器的使用與維護 6132872.1.1儀器使用規范 6215972.1.2常用實驗儀器 6138762.1.3儀器維護 679922.2實驗室玻璃儀器的清洗與保存 6286782.2.1清洗原則 7296262.2.2清洗方法 7310232.2.3保存方法 777622.3常用實驗設備的操作方法 763612.3.1酸度計 731062.3.2分光光度計 7265232.3.3蒸餾裝置 7233962.3.4冷凍干燥機 715069第3章物質的分離與提純技術 8173233.1沉淀與過濾 8277803.1.1沉淀 8157093.1.2過濾 8268983.2蒸餾與濃縮 8189153.2.1蒸餾 8326583.2.2濃縮 826463.3萃取與分液 925623.3.1萃取 91933.3.2分液 931277第4章定量分析與重量法 9307554.1重量法基本原理 9302084.1.1重量法分類 9127634.1.2重量法基本步驟 9184044.2氣體分析法 10110484.2.1氣體分析法原理 10191184.2.2氣體分析法操作步驟 1091784.3沉淀重量法 10302244.3.1沉淀重量法原理 1059984.3.2沉淀重量法操作步驟 106082第5章滴定分析法 1192595.1酸堿滴定 11262925.1.1基本原理 11307115.1.2試劑與儀器 11186975.1.3操作步驟 11227765.2氧化還原滴定 11109205.2.1基本原理 11205585.2.2試劑與儀器 11291005.2.3操作步驟 11285035.3配位滴定與沉淀滴定 11181675.3.1配位滴定 12113615.3.1.1基本原理 12237305.3.1.2試劑與儀器 12311695.3.1.3操作步驟 12270135.3.2沉淀滴定 1247555.3.2.1基本原理 1217345.3.2.2試劑與儀器 1248055.3.2.3操作步驟 1220725第6章電化學分析方法 12235666.1電位分析法 12259146.1.1原理概述 1261416.1.2實驗操作步驟 13275936.1.3注意事項 13264546.2電流分析法 1377576.2.1原理概述 1344186.2.2實驗操作步驟 13293876.2.3注意事項 13228206.3電解分析法 1358016.3.1原理概述 1361726.3.2實驗操作步驟 136846.3.3注意事項 1424433第7章光譜分析方法 14307687.1紫外可見光譜法 14213727.1.1基本原理 14309567.1.2儀器與操作 14109617.1.3應用 1456247.2紅外光譜法 14234707.2.1基本原理 1461377.2.2儀器與操作 1446107.2.3應用 15208847.3原子吸收光譜法 1567937.3.1基本原理 15139797.3.2儀器與操作 1550617.3.3應用 1526006第8章色譜分析方法 15317218.1氣相色譜法 15323998.1.1基本原理 15109888.1.2儀器操作 15146738.1.3色譜柱的選擇 156078.1.4樣品制備與進樣 15323718.2液相色譜法 16104218.2.1基本原理 1686768.2.2儀器操作 1651588.2.3色譜柱選擇 1648348.2.4流動相配置 1623908.2.5樣品處理 16134288.3色譜質譜聯用技術 1652098.3.1基本原理 16273598.3.2儀器操作 16304258.3.3數據解析 1635128.3.4應用領域 167268第9章有機合成實驗技術 17111279.1有機反應基本操作 17282029.1.1反應容器選擇與處理 17129879.1.2物料添加順序與方式 17270659.1.3反應條件控制 17303709.1.4攪拌與回流 17149599.2有機合成反應類型 17283819.2.1置換反應 17214449.2.2加成反應 17228919.2.3縮合反應 17149999.2.4氧化還原反應 17212759.3有機合成產物分離與純化 17240969.3.1液液萃取 18259369.3.2蒸餾與分餾 1895269.3.3結晶與重結晶 18149939.3.4色譜法 18151159.3.5干燥與除水 1816016第10章綜合性與設計性實驗 183078110.1綜合性實驗操作 182101510.1.1實驗目的 183169910.1.2實驗內容 181355510.1.3實驗步驟 18461410.1.4注意事項 19797110.2設計性實驗方法 19454210.2.1實驗設計原則 19596310.2.2實驗設計流程 191151710.2.3實驗方案制定 193213810.2.4實驗方案評價 19228010.3實驗數據處理與分析技巧 19664010.3.1數據記錄 19381010.3.2數據處理 191321010.3.3數據分析 19197510.3.4實驗報告撰寫 19第1章實驗室安全與基本規范1.1實驗室安全規則1.1.1進入實驗室前,必須穿戴合適的實驗服、戴好防護眼鏡,并根據實驗需要佩戴防護手套、口罩等個人防護裝備。1.1.2在進行實驗前,應熟悉實驗室內各類儀器設備的使用方法、功能及安全防護措施。1.1.3未經允許,不得擅自使用他人實驗試劑、儀器設備,不得私自帶走或贈送實驗室物品。1.1.4實驗室內禁止飲食、吸煙、嬉戲打鬧,保持安靜、整潔的環境。1.1.5實驗室內應保持良好的通風,使用有毒、有害氣體及易燃易爆物品時,應在通風柜內進行。1.1.6實驗過程中,應密切觀察實驗現象,發覺異常情況應立即采取措施,并及時報告實驗指導老師。1.1.7實驗結束后,應妥善處理實驗廢棄物,關閉電源、水源、氣源,清理實驗現場,并向實驗指導老師報告實驗結果。1.2基本實驗操作技巧1.2.1試劑取用:遵循“三不”原則,即不直接用手接觸試劑,不直接聞試劑氣味,不直接品嘗試劑。1.2.2量筒、移液管等精密量器使用:注意量器的校準、避免氣泡產生,保證讀數準確。1.2.3天平使用:使用前先校準天平,避免直接用手接觸砝碼,稱量易潮解、腐蝕性試劑時應放置在稱量紙上或玻璃器皿中。1.2.4加熱操作:使用酒精燈、電熱板等加熱設備時,應保證加熱均勻,避免直接接觸火焰,嚴禁在加熱過程中離開實驗室。1.2.5冷卻操作:使用冷水、冰浴等冷卻方法時,注意防止玻璃器皿因溫差過大而破裂。1.2.6混合攪拌:使用攪拌棒、磁力攪拌器等攪拌設備,避免劇烈攪拌,以免濺出試劑。1.2.7過濾操作:注意選用合適的濾紙、漏斗,避免過濾壓力過大,造成濾紙破裂。1.3實驗室處理方法1.3.1皮膚、眼睛接觸化學試劑:立即用大量清水沖洗,嚴重時及時就醫。1.3.2吸入有毒氣體:迅速撤離現場,保持呼吸道暢通,嚴重時及時就醫。1.3.3酸堿濺入眼睛:立即用大量清水沖洗,邊沖洗邊眨眼,嚴重時及時就醫。1.3.4燙傷、燒傷:立即用大量清水沖洗,嚴重時及時就醫。1.3.5火災:立即啟動滅火器進行滅火,根據火情選擇合適的滅火方法,并迅速報警。1.3.6氣體泄漏:立即關閉氣源,開啟門窗通風,并及時報警。1.3.7電氣故障:立即關閉電源,避免觸電,并及時報告維修人員進行處理。第2章基本實驗儀器與設備2.1常用實驗儀器的使用與維護2.1.1儀器使用規范在使用實驗儀器前,操作者應仔細閱讀儀器說明書,了解其工作原理、功能指標、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根據實驗要求,選擇合適的儀器,并保證儀器處于良好狀態。2.1.2常用實驗儀器(1)燒杯:用于盛放液體或進行加熱反應,使用時應注意均勻加熱,避免局部過熱。(2)容量瓶:用于準確配制一定體積的溶液,操作時需注意液面與刻度線的平行。(3)移液管:用于移取或滴加液體,操作時要垂直吸取和滴加,避免液體粘附在管壁上。(4)滴定管:用于滴定分析,注意調整滴定速度,保持滴定過程的穩定。(5)溫度計:用于測量溫度,操作時要保證溫度計與被測物體充分接觸。2.1.3儀器維護(1)定期檢查儀器的完整性和功能,發覺問題及時修復。(2)使用后及時清洗,避免殘留物對儀器造成腐蝕或污染。(3)存放儀器時,避免與硬物碰撞,保持干燥、清潔的環境。2.2實驗室玻璃儀器的清洗與保存2.2.1清洗原則實驗室玻璃儀器的清洗應遵循以下原則:先水洗,后化學清洗;先洗外壁,后洗內壁;先洗易洗部分,后洗難洗部分。2.2.2清洗方法(1)水洗:用流動的水沖洗儀器,去除表面的污物。(2)化學清洗:使用適當的清洗劑,如稀鹽酸、稀硝酸、肥皂水等,浸泡或擦拭儀器。(3)刷洗:對于內壁或難以清洗的部位,使用軟毛刷輕輕刷洗。2.2.3保存方法(1)洗凈的儀器應倒置晾干,避免水滴殘留。(2)存放時,儀器之間應保持一定間隙,避免相互碰撞。(3)易損壞的儀器應單獨存放,并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2.3常用實驗設備的操作方法2.3.1酸度計(1)開機預熱:接通電源,預熱至儀器顯示穩定。(2)電極校準:用標準緩沖溶液校準電極,保證測量準確。(3)測量:將電極插入待測溶液中,讀取pH值。2.3.2分光光度計(1)開機預熱:接通電源,預熱至儀器穩定。(2)調整波長:根據實驗要求,選擇合適的波長。(3)測量:將樣品放入比色皿,放入樣品室,讀取吸光度。2.3.3蒸餾裝置(1)檢查裝置的氣密性,保證無泄漏。(2)加入待蒸餾液體,加熱至沸騰。(3)收集蒸餾出的液體,注意溫度和時間的控制。2.3.4冷凍干燥機(1)預凍:將樣品放入冷凍干燥機,進行預凍處理。(2)干燥:調整干燥參數,進行真空干燥。(3)結束:待樣品干燥完全后,關閉冷凍干燥機,取出樣品。第3章物質的分離與提純技術3.1沉淀與過濾3.1.1沉淀沉淀是利用溶液中的某些成分在特定條件下形成不溶性固體,從而實現分離的方法。本節主要介紹以下沉淀技術:(1)直接沉淀法:將適當試劑加入溶液中,使目標物質形成不溶性沉淀。(2)共沉淀法:通過添加一種或多種共沉淀劑,使溶液中多種離子共同沉淀。(3)絮凝沉淀法:利用高分子絮凝劑使溶液中懸浮顆粒聚集成絮狀沉淀。3.1.2過濾過濾是將固體與液體分離的方法,本節介紹以下過濾技術:(1)常壓過濾:在常壓條件下,利用濾紙、濾膜等將固體與液體分離。(2)減壓過濾:在減壓條件下進行過濾,以提高過濾速度和減少濾餅中水分。(3)離心過濾:利用離心力加速顆粒沉降,實現快速分離。3.2蒸餾與濃縮3.2.1蒸餾蒸餾是利用液體混合物中各組分沸點的差異進行分離的方法。本節主要介紹以下蒸餾技術:(1)常壓蒸餾:在常壓條件下,將液體混合物加熱至沸騰,通過冷凝收集各組分。(2)減壓蒸餾:在減壓條件下進行蒸餾,降低混合物沸點,適用于熱敏感物質的分離。(3)分餾:利用分餾塔,對液體混合物進行多次部分蒸發和冷凝,實現高純度分離。3.2.2濃縮濃縮是減小溶液體積,提高溶質濃度的過程。本節介紹以下濃縮技術:(1)蒸發:通過加熱使溶劑蒸發,從而提高溶質濃度。(2)蒸餾濃縮:結合蒸餾與濃縮,將溶液中的溶質和溶劑分離。(3)冷凍干燥:在低溫條件下將溶液中的水分凍結并升華,實現濃縮。3.3萃取與分液3.3.1萃取萃取是利用兩種不相溶的溶劑之間的分配系數差異,實現目標物質分離的方法。本節主要介紹以下萃取技術:(1)液液萃?。豪脙煞N液體之間的溶解度差異,實現目標物質的轉移。(2)固相萃?。和ㄟ^固定相與流動相之間的作用力,實現目標物質的富集和凈化。(3)超臨界流體萃?。豪贸R界流體的特殊物理性質,實現高效、綠色、選擇性萃取。3.3.2分液分液是利用兩種不相溶液體的密度差異,實現分離的方法。本節介紹以下分液技術:(1)手動分液:通過傾斜分液漏斗,使兩種液體分層,實現分離。(2)自動分液:利用自動分液儀,實現精確、快速的分液操作。(3)萃取分液:結合萃取與分液,提高分離效果。第4章定量分析與重量法4.1重量法基本原理重量法是基于物質的重量進行定量分析的一種方法。它通過測量待測物質的重量變化,來確定待測物質中某組分的含量。重量法具有準確度高、操作簡便等特點,是化學分析中應用最為廣泛的方法之一。本節將介紹重量法的基本原理、分類及其在定量分析中的應用。4.1.1重量法分類重量法主要分為直接重量法和間接重量法。直接重量法是指直接測量待測物質的重量來進行定量分析,如沉淀重量法、揮發重量法等。間接重量法則需通過其他物理或化學過程,將待測物質的含量轉換為重量變化,如氣體分析法、滴定重量法等。4.1.2重量法基本步驟(1)樣品預處理:對待測樣品進行適當處理,如溶解、過濾、洗滌等,使待測組分達到適合進行重量分析的狀態。(2)定量反應:使待測組分與適當的試劑發生定量反應,易于稱量的物質。(3)分離與純化:將的物質進行分離和純化,以消除其他組分的干擾。(4)稱量:在恒定條件下,準確稱量分離純化后的物質。(5)計算:根據稱量結果,結合反應方程式,計算待測組分的含量。4.2氣體分析法氣體分析法是利用氣體的體積或質量與待測物質含量之間的關系進行定量分析的一種方法。本法適用于能轉化為氣態的物質的測定,如氧氣、二氧化碳等。4.2.1氣體分析法原理氣體分析法基于理想氣體狀態方程PV=nRT(P為壓力,V為體積,n為物質的量,R為氣體常數,T為溫度),通過測量氣體的體積或壓力,計算待測物質的含量。4.2.2氣體分析法操作步驟(1)樣品處理:使待測物質轉化為氣態,并排除其他組分的干擾。(2)氣體收集:采用排水法、排空氣法等方法收集氣體。(3)氣體測量:測量收集到的氣體體積或壓力,計算待測物質的含量。4.3沉淀重量法沉淀重量法是通過將待測組分與適當的試劑反應,不溶性沉淀,然后對沉淀進行分離、洗滌、干燥和稱量,從而實現定量分析的方法。4.3.1沉淀重量法原理沉淀重量法基于待測組分與試劑發生定量反應沉淀的原理。通過準確稱量沉淀的質量,結合反應方程式,計算待測組分的含量。4.3.2沉淀重量法操作步驟(1)沉淀反應:在適當的條件下,使待測組分與試劑發生反應,不溶性沉淀。(2)沉淀分離與洗滌:將的沉淀進行分離,并用適當溶劑進行洗滌,去除雜質。(3)沉淀干燥:將洗滌后的沉淀進行干燥,直至恒重。(4)稱量:準確稱量干燥后的沉淀質量,計算待測組分的含量。第5章滴定分析法5.1酸堿滴定5.1.1基本原理酸堿滴定是基于酸堿反應的定量分析方法。通過向待測溶液中加入已知濃度的酸或堿溶液,以確定待測溶液中酸或堿的濃度。該方法的關鍵是選擇適當的指示劑,以判定滴定終點。5.1.2試劑與儀器(1)試劑:標準酸或堿溶液、指示劑(如酚酞、甲基橙等)。(2)儀器:滴定管、滴定瓶、磁力攪拌器、酸度計等。5.1.3操作步驟(1)準確量取一定體積的待測溶液,加入滴定瓶中。(2)加入幾滴指示劑,啟動磁力攪拌器。(3)用滴定管逐滴加入標準酸或堿溶液,觀察溶液顏色變化,以判定滴定終點。(4)記錄消耗的標準溶液體積,計算待測溶液中酸或堿的濃度。5.2氧化還原滴定5.2.1基本原理氧化還原滴定是利用氧化劑與還原劑之間的定量反應進行的一種分析方法。該方法的關鍵是選擇合適的指示劑或電位滴定法來確定滴定終點。5.2.2試劑與儀器(1)試劑:標準氧化劑或還原劑、指示劑(如淀粉溶液、二氧化硫等)。(2)儀器:滴定管、滴定瓶、電位滴定儀等。5.2.3操作步驟(1)準確量取一定體積的待測溶液,加入滴定瓶中。(2)加入適量的指示劑,啟動電位滴定儀。(3)用滴定管逐滴加入標準氧化劑或還原劑,觀察電位變化或溶液顏色變化,以判定滴定終點。(4)記錄消耗的標準溶液體積,計算待測溶液中氧化劑或還原劑的濃度。5.3配位滴定與沉淀滴定5.3.1配位滴定5.3.1.1基本原理配位滴定是利用配位劑與金屬離子之間的定量反應進行的一種分析方法。該方法通常以指示劑或電位滴定法來確定滴定終點。5.3.1.2試劑與儀器(1)試劑:標準配位劑、指示劑(如銀硫脲、二苯卡賓等)。(2)儀器:滴定管、滴定瓶、電位滴定儀等。5.3.1.3操作步驟(1)準確量取一定體積的待測溶液,加入滴定瓶中。(2)加入適量的指示劑,啟動電位滴定儀。(3)用滴定管逐滴加入標準配位劑,觀察電位變化或溶液顏色變化,以判定滴定終點。(4)記錄消耗的標準溶液體積,計算待測溶液中金屬離子的濃度。5.3.2沉淀滴定5.3.2.1基本原理沉淀滴定是利用沉淀反應進行定量分析的方法。通過向待測溶液中加入已知濃度的沉淀劑,以確定待測溶液中離子的濃度。5.3.2.2試劑與儀器(1)試劑:標準沉淀劑、指示劑(如鉻酸鉀、鐵銨礬等)。(2)儀器:滴定管、滴定瓶、磁力攪拌器等。5.3.2.3操作步驟(1)準確量取一定體積的待測溶液,加入滴定瓶中。(2)加入適量的指示劑,啟動磁力攪拌器。(3)用滴定管逐滴加入標準沉淀劑,觀察溶液中沉淀的形成,以判定滴定終點。(4)記錄消耗的標準溶液體積,計算待測溶液中離子的濃度。第6章電化學分析方法6.1電位分析法6.1.1原理概述電位分析法是基于電化學電位差進行定量分析的化學方法。通過測量溶液中特定離子活度的電位變化,確定被測物質的濃度。6.1.2實驗操作步驟(1)準備電極及參比電極;(2)將電極及參比電極插入待測溶液;(3)施加適當的電位,記錄電極電位值;(4)根據電極電位值,計算被測物質的濃度。6.1.3注意事項(1)保證電極表面清潔,避免污染;(2)選用適當的參比電極,以減小系統誤差;(3)嚴格控制實驗條件,如溫度、壓力等。6.2電流分析法6.2.1原理概述電流分析法是通過測量電解過程中的電流變化,對溶液中特定物質的濃度進行定量分析的化學方法。6.2.2實驗操作步驟(1)準備電解池、電極及電解液;(2)將電極插入電解液中,施加恒定電壓或電流;(3)記錄電解過程中的電流變化;(4)根據電流變化,計算被測物質的濃度。6.2.3注意事項(1)保證電解池清潔,避免雜質干擾;(2)控制電解液的濃度、溫度等實驗條件;(3)選用適當的電極材料,以提高分析的準確度。6.3電解分析法6.3.1原理概述電解分析法是在電解過程中,根據電解質的消耗或物出現的規律,對溶液中特定物質的濃度進行定量分析的化學方法。6.3.2實驗操作步驟(1)準備電解池、電極及電解液;(2)將電極插入電解液中,施加恒定電流或電壓;(3)記錄電解過程中電解質的消耗或物的出現;(4)根據電解質的消耗或物的出現,計算被測物質的濃度。6.3.3注意事項(1)控制電解過程的溫度、電流密度等條件;(2)選用適當的電解質,以提高分析的準確度;(3)注意電解過程中的安全防護,避免電解液泄漏、電解池短路等意外情況。第7章光譜分析方法7.1紫外可見光譜法7.1.1基本原理紫外可見光譜法是基于分子內電子躍遷產生的吸收光譜進行分析的方法。當樣品分子吸收紫外或可見光區的光能時,分子內部的電子從低能級躍遷到高能級,形成特定的吸收光譜。7.1.2儀器與操作(1)儀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2)操作:將待測樣品溶解于適宜溶劑,置于比色皿中,設置適當波長范圍,進行光譜掃描,記錄吸光度。7.1.3應用紫外可見光譜法廣泛應用于有機化合物的定性、定量分析,以及生物大分子、金屬離子等的檢測。7.2紅外光譜法7.2.1基本原理紅外光譜法是基于分子振動能級變化產生的吸收光譜進行分析的方法。樣品分子在紅外光照射下,分子內部的振動模式發生變化,產生特定的吸收光譜。7.2.2儀器與操作(1)儀器:紅外光譜儀;(2)操作:將待測樣品與適量溴化鉀混合,壓片,放入紅外光譜儀樣品室,進行光譜掃描,記錄吸收峰。7.2.3應用紅外光譜法主要用于有機化合物的結構鑒定、反應過程監控以及材料分析等領域。7.3原子吸收光譜法7.3.1基本原理原子吸收光譜法是基于樣品中金屬元素原子對特定波長光線的吸收進行分析的方法。當金屬元素的原子從基態躍遷到激發態時,吸收特定波長的光,形成吸收光譜。7.3.2儀器與操作(1)儀器:原子吸收光譜儀;(2)操作:將待測樣品經過適當預處理(如消解),引入原子吸收光譜儀,設置適當波長,進行光譜測量,記錄吸光度。7.3.3應用原子吸收光譜法適用于金屬元素的含量測定,尤其在環境監測、生物樣品分析、工業產品質量控制等領域具有廣泛應用。第8章色譜分析方法8.1氣相色譜法8.1.1基本原理氣相色譜法(GasChromatography,GC)是一種基于樣品組分在固定相(固定在擔體上的高沸點有機化合物)和移動相(載氣)之間分配系數不同的分離技術。本章主要介紹氣相色譜的儀器操作、色譜柱的選擇、樣品制備及進樣技術。8.1.2儀器操作詳細講解氣相色譜儀的開機、關機、預熱、柱溫箱溫度設定、檢測器選擇與優化等操作步驟。8.1.3色譜柱的選擇根據樣品特性選擇合適的色譜柱,包括擔體類型、柱長度、內徑、固定相極性等。8.1.4樣品制備與進樣介紹不同類型樣品的制備方法,如液態、固態和氣態樣品。同時講解進樣技術,包括手動進樣、自動進樣等。8.2液相色譜法8.2.1基本原理液相色譜法(LiquidChromatography,LC)是利用樣品中各組分在固定相(固定在擔體上的有機或無機化合物)和移動相(液體)之間的分配系數不同來實現分離的方法。本章主要介紹液相色譜的儀器操作、色譜柱選擇、流動相配置及樣品處理。8.2.2儀器操作詳細講解液相色譜儀的開機、關機、泵壓調節、檢測器選擇、波長設置等操作步驟。8.2.3色譜柱選擇根據樣品特性選擇合適的色譜柱,包括填料類型、柱尺寸、柱效等。8.2.4流動相配置介紹流動相的組成、種類、pH值、離子強度等參數的配置方法。8.2.5樣品處理講解不同類型樣品的制備方法,如提取、純化、濃縮等。8.3色譜質譜聯用技術8.3.1基本原理色譜質譜聯用技術(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GCMS或LCMS)是將色譜的高分離能力與質譜的高靈敏度、高專一性相結合的分析方法。本章主要介紹GCMS和LCMS的儀器結構、操作方法及數據解析。8.3.2儀器操作詳細講解GCMS和LCMS聯用儀的開機、關機、參數設置、質譜儀調諧等操作步驟。8.3.3數據解析介紹質譜圖譜解析方法,如質荷比(m/z)分析、同位素峰識別、碎片離子分析等。8.3.4應用領域概述色譜質譜聯用技術在環境監測、生物醫學、食品安全等領域的應用。第9章有機合成實驗技術9.1有機反應基本操作9.1.1反應容器選擇與處理在有機合成實驗中,合理選擇反應容器。常用的反應容器有圓底燒瓶、反應瓶、試管等。實驗前需對容器進行干燥、清潔處理,避免水分、雜質等影響反應。9.1.2物料添加順序與方式根據反應物和反應條件的不同,選擇合適的物料添加順序和方式。一般先加固體,再加液體;對于氣體反應物,需先進行氣體凈化和計量,再緩慢加入。9.1.3反應條件控制控制反應條件是保證有機反應順利進行的關鍵。主要包括溫度、壓力、反應時間等。實驗過程中需密切觀察反應現象,適時調整反應條件。9.1.4攪拌與回流攪拌有利于反應物充分接觸,提高反應速率?;亓骺杀3址磻簻囟群愣?,提高反應產率。根據實驗需求,選擇合適的攪拌方式和回流裝置。9.2有機合成反應類型9.2.1置換反應置換反應是有機合成中常見的一種反應類型,主要包括鹵代烴的置換、醇的置換等。通過置換反應,可引入或去除不同官能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防火隊員考核方案范本
- 云南德宏小木屋施工方案
- 銀行從業資格證話題探討試題及答案
- 深入分析2025年國際金融理財師考試中投資決策的要點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新思路的證券從業資格考試試題及答案
- 微生物檢驗技師證書考試全景分析試題及答案
- 參與討論2025年特許金融分析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4項目管理案例分析試題及答案
- 微生物檢測在新興傳染病中的應用試題及答案
- 上堤路欄桿施工方案
- 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小學科學單元整體教學設計培訓講座
- uni-app移動應用開發課件 1-初識uni-app
- DB11-T 1764.24-2022 用水定額 第24部分:印刷品
- 自動扶梯-自動人行道安裝施工作業指導書
- 年處理12萬噸焦油焦油車間蒸餾工段初步設計
- 包裝飲用水行業研究報告
- 2025年碼頭安全生產管理制度(5篇)
- 《汽車用改性聚丙烯車門外板編制說明》
- 華南理工大學自主招生個人陳述自薦信范文
- 【政治】做中華傳統美德的踐行者課件-+2024-2025學年統編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
- 機電傳動與控制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山東石油化工學院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