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濰坊市2020屆高三地理第一次模擬考試試題含解析_第1頁
山東省濰坊市2020屆高三地理第一次模擬考試試題含解析_第2頁
山東省濰坊市2020屆高三地理第一次模擬考試試題含解析_第3頁
山東省濰坊市2020屆高三地理第一次模擬考試試題含解析_第4頁
山東省濰坊市2020屆高三地理第一次模擬考試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山東省濰坊市2020屆高三地理第一次模擬考試試題(含解析)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學校、姓名、班級、座號、考號填涂在相應位置。2.選擇題答案必須使用2B鉛筆(按填涂樣例)正確填涂;非選擇題答案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書寫,繪圖時,可用2B鉛筆作答,字體工整、筆跡清楚。3.請按照題號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保持卡面清潔,不折疊、不破損。一、選擇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2013年國家級貧困縣——河南滑縣引進某服裝公司。該公司經過充分調查研究,探索在村莊建設“衛星工廠”,總廠負責設計、裁剪和后續整理、包裝,“衛星工廠”負責生產加工,開啟了滑縣“總部+衛星工廠”產業發展模式。截至2019年,該縣各類“衛星工廠”已有88家,在家門口就業的工人有6000余人。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衛星工廠”的出現,主要是由于當地村莊A.交通便利 B.市場需求量大C.原料充足 D.剩余勞動力多2.該服裝公司“衛星工廠”吸納的工人主要是A.青壯年男性 B.家庭婦女C.大學生 D.老人3.建設“衛星工廠”對該服裝公司的主要影響是A.削弱了競爭力 B.降低了生產成本C.延長了產業鏈 D.限制了生產規?!敬鸢浮?.D2.B3.B【解析】【1題詳解】服裝公司為勞動密集型企業,在貧困地區建設“衛星工廠”很顯然是為了獲得豐富而廉價的勞動力,故答案選D?!?題詳解】從事服裝生產的勞動力主要是女性,家庭婦女就地從事服裝生產,既可以獲得工資收入,還可以照顧到家庭,因此更合適,故答案選B。3題詳解】建設“衛星工廠”使該服裝公司的用工成本降低,進而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市場競爭力,而且還擴大了生產規模。產業鏈并沒有延長。故答案選B。西風環流是大氣環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全球天氣和氣候有著巨大影響。當地時間2020年2月9‘日,風暴“西婭拉”帶來的強風和暴雨持續襲擊法國、德國、英國以及荷蘭等地,風速超過40米/秒。氣象專家經過長期研究發現,正常年份南、北半球冬、夏季西風分速(指各風向風速中西風的分量)分布受大尺度因子影響,具有一定的規律性(下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4.本次風暴“西婭拉”對歐洲影響巨大,原因可能是A.全球氣候變暖,北大西洋暖流升溫快B.平原丘陵面積廣,冰雪反射太陽輻射多C.西風帶向南擴張,水平氣壓梯度異常大D.西風帶向北移動,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大5.西風分速在南半球較大的主要原因是A.海洋面積廣闊 B.西風漂流的降溫影響C.地形起伏較小 D.太陽輻射季節差異小【答案】4.C5.A【解析】【4題詳解】本題宜用排除法。全球氣候與洋流不可能出現很大、很快的變化,A錯;歐洲平原面積廣,但平原無冰雪分布,B錯;由圖可知,北半球中緯度冬季西風較夏季更強,且向南擴展,故可能增強暴風雨的強度,增大影響范圍,C正確;北半球冬季,西風帶南移,D錯。故答案選C。【5題詳解】南半球海洋面積廣闊,摩擦力小,西風勢力更強;西風漂流的降溫影響,不影響風速;南半球也有地形起伏;太陽輻射季節差異是一樣的;故答案選A。黃河曾于1194一1855年由江蘇北部入海,在江蘇沿海發育了寬闊的泥質湖灘及大量的潮溝系統(下圖)。潮溝是在沙泥質潮灘上由于潮流作用形成的沖溝,湖溝的橫向運動和溯源侵蝕形成復雜多變的潮灘形態,并對海岸環境和人類活動產生重要影響。據此完成下面小題。6.圖示地區潮溝發育較為典型,主要由于該地A.植被覆蓋密 B.地形坡度大C.泥沙淤積多 D.河流侵蝕強7.潮溝發育會A.破壞海堤 B.加重濱海地區的澇災C.利于圍墾 D.阻礙漁船停泊和出?!敬鸢浮?.C7.A【解析】【6題詳解】由材料可知,黃河曾在江蘇北部入海,大量黃河泥沙在海水搬運作用下在沿海地區沉積形成潮灘,潮流作用于潮灘,退潮水產生下切侵蝕和溯源侵蝕,形成的沖溝就是潮溝。因此潮溝的形成需要豐富的泥沙,故C正確。而植被茂密會減少泥沙,地形坡度大則不利于泥沙沉積成為潮灘進而發育潮溝,故A、B錯。潮溝是潮流侵蝕的結果,不是河流侵蝕,D錯。故選C?!?題詳解】由圖可知,潮溝的發育能夠切割、破壞海堤和土地,不利于圍墾;潮溝的出現使陸地水排入海洋更加通暢,因此能減輕濱海的澇災;潮溝內水深較大,對船舶的停泊、航行有利。故答案為A。在金沙江中游的橫斷山區,各民族百姓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膽略,創造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溜索(下圖),這是周邊群眾出行的必需方式。近年來,隨著國家重點扶貧攻堅項目的實施,這種交通方式逐漸退出歷史舞臺。據此完成下面小題。8.當地人修建溜索的主要目的是A.創造旅游景觀 B.橫跨深山峽谷C.保護生態環境 D.節約耕地資源9.近年來溜索逐漸退出歷史舞臺是因為A.當地人口越來越少 B.當地自給程度提高C.通信與商業的發展 D.水電站和橋梁修建【答案】8.B9.D【解析】【8題詳解】橫斷山區山高谷深,交通不便,河谷兩岸雖然直線距離很短,但交通聯系困難,當地人們創造出了溜索這一獨特的交通方式。溜索歷史不可能是旅游景觀;溜索對保護生態環境、節約耕地資源沒有關聯。故答案選B?!?題詳解】近年來,隨著國家重點扶貧攻堅項目的實施,這種交通方式逐漸退出歷史舞臺。近年來,隨著水電站和橋梁的修建,河谷兩岸的交通聯系得以暢通,人們就不必再冒險走溜索了。當地人口應該增加了,當地自給程度提高和通信與商業的發展對溜索沒有太大的影響。故選D。武漢,自古即打“九省通衢”之稱,是我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近年來省際高鐵發展迅速,同時在武漢城市群“l小時交通圈”建設中,武漢至黃岡、孝感的城際高鐵率先建成通車(下圖)。據統計.2019年武漢常住流動人口數量約287萬人,其中省內流入人口約占47%,省外流入人口則主要來自廣東、河南和湖南。據此完成下列小題。10.近年來,武漢吸引全國大量人口遷入的主要條件是A.交通樞紐地位高 B.省際遷移距離近C.經濟發展速度快 D.宜居社區數量多11.隨著武漢城市群“l小時交通圈”的進一步建設,黃岡、孝感與武漢之間人員的流動越來越頻繁。推測部分人口每天在武漢和黃岡、孝感之間頻繁流動的主要原因是A.在武漢旅游 B.在黃岡、孝感上班C.在武漢居住 D.在黃岡、孝感居住【答案】10.C11.D【解析】【10題詳解】本題容易受材料前兩句影響而選誤選A,交通樞紐地區交通便利,經濟發展往往較好,就業崗位也較多,因此經濟因素才是真正的影響人口遷入的因素。對全國而言,省際遷移距離不能判斷遠近;宜居社區數量多不是影響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答案選C。【11題詳解】武漢為區域中心城市,經濟發達,就業崗位多,但住房緊張、房價高,“1小時交通圈”建設導致武漢和黃岡、孝感之間的時間和空間距離“縮短”,周邊地區的人口去武漢工作當天往返成為現實,因此促進了人口頻繁流動。在武漢旅游是短期行為;黃岡、孝感經濟較武漢落后,在黃岡、孝感上班的少;在武漢居住剛遷移少。故答案選D。浙江某中學地理興趣小組經過搜集資料、調查研究,完成了對浙江省不同地形類型區.能源利用狀況的統計(下表)。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2.由表中數據可知A.煤炭比重最大 B.沿海能源結構更合理C.海島用電最多 D.山區能源以薪柴為主13.為直觀反映各地形類型區的能源利用狀況,興趣小組成員分別繪制了下列地理圖表,其中最準確合理的是A. B.C. D.【答案】12.B13.D【解析】【12題詳解】由表中數據可知,煤炭所占比重很低,A錯;海島電力所占比重更高,并不意味著用電量大,C錯;山區能源以電力為主,D錯;沿海地區新能源所占比重高于其他區域,新柴、煤炭所占比重低于其他區域,能源結構更加合理,故答案選B?!?3題詳解】表格數據為不同能源類型所占比重,而不是具體的能源數量,故A、C錯;B項折線圖橫坐標缺少能源類型,錯誤。而D項柱狀圖較為完整,很好地體現了海島地區的能源結構,故答案選D。千百年來,.生活在阿勒泰的哈薩克族等少數民族,沿襲著“四季轉場,終年放牧”的傳統:每年3月中旬牧民趕著牲畜從冬牧場一直向北游牧,4月初進入眷牧場,6月向夏牧場轉移.8月下旬卉始往南游牧,10月初到達秋牧場,11月下旬或12月初再次特回到冬牧場(下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4.水源是牧民轉場中考慮重要因素。阿勒泰冬牧場的人畜飲水主要來源于A.積雪 B.冰川C.河水 D.泉水15.每年11月下旬或12月初,牧民開始往冬牧場轉場,而這時往往伴隨著風雪、低溫等惡劣天氣。牧民不趁天氣晴暖提前轉場的原因是A.秋牧場草質更好 B.秋牧場水源更豐富C.冬牧場草料較少 D.冬牧場雪災較嚴重【答案】14.A15.C【解析】【14題詳解】阿勒泰地區冬季氣候寒冷,河水結冰較厚,積雪豐富,因此用積雪作為水源非常方便;冰川很難取用;冬季河水結冰;泉水沒有提到;故答案選A?!?5題詳解】每年11月下旬或12月初,牧民開始往冬牧場轉場,而這時往往伴隨著風雪、低溫等惡劣天氣,牧民寧愿冒著天氣惡劣的風險,也不愿提前轉場,從選項來看,只能是冬季牧場草料較少,提前返回導致牲畜草料不足,這一問題較天氣變化影響更大。故答案選C。本題容易誤選D,其實如果冬季牧場有雪災,而不轉場也會有風雪災害,因此不合適。如果冬季牧場草料充足,即使秋季牧場草質好、水源豐富,也不會冒著風雪災害的風險。因此A、B錯誤。故選C。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5分)16.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阿根延圣克魯斯河流經巴塔哥尼亞沙漠,向東注入大西洋,河水非常清澈。該河上游的阿根延湖是阿根廷第一大湖,著名的莫雷諾、鳥普薩拉等幾十條冰川伸入湖中,冰舌斷裂成無數冰山飄浮于湖面。阿根廷湖附近雪峰環抱,山坡森林茂密,.已建成國家冰川公園,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勝地。2018年9月,我國在阿根廷投資的“最大能源項目圣克魯斯河孔拉水電站(CC/LB)開工建設,兩座水電站相距70千米,走壩高度比原計劃降低了2.4米,水庫蓄水高度將低于阿根廷湖水面高度(下圖)??桌娬窘ǔ珊?,將每年為阿根廷節省11億美元燃油進口支出,可以提升阿根廷整個國家電力供應的6.5%,對提高阿根廷產品出口競爭力具有戰略意義。(1)分析圣克魯斯河河水清澈的原因。(2)說明設計兩座水電站相距較遠的理由及降低大壩高度的目的。(3)簡述孔拉水電站建成后對提高阿根廷出口產品競爭力的作用?!敬鸢浮?1)河流以冰雪融水補給為主,河水純凈;河流上游森林茂密,沿線支流較少,泥沙來源少;河流流經阿根廷湖,泥沙淀積較多;河流下游地形平坦,流速緩慢,攜帶泥沙較少。(2)兩座水電站之間河流落差小,相距較遠可增大LB水電站水庫蓄水量,保證發電量。降低大壩高度,可以保持阿根廷湖的原有水位,進而保護阿根廷湖及上游冰川所在區域的原生態。(3)提高廉價水電比重,降低工農業產品的成本;增加電力供應,提高工農業產品的規模和數量;節省外匯支出,增加資金投入開發新產品?!窘馕觥俊痉治觥勘绢}以中國在阿根廷建設項目所在流域為背景,考查流域的綜合開發?!驹斀狻浚?)本問要求分析圣克魯斯河河水清澈的原因。河水清澈說明河水中泥沙等懸浮物質很少,應從河流泥沙來源、河流水攜帶泥沙能力等方面分析。通過圖文材料可知,該河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補給,森林茂密,支流較少,因此,泥沙來源少;另外,由于泥沙在湖泊沉積明顯,河水含沙量進一步減少;下游等高線較為稀疏,落差較小,水流緩慢,不利于河水攜帶泥沙,故河水清澈。(2)由等高線圖可知,兩水電站之間河段落差較小,水壩相距較遠,使LB電站蓄水量增大,利于增加發電量。太近則庫容較小,發電量較小。降低大壩高度能減少淹沒范圍,材料中有“水庫蓄水高度將低于阿根廷湖水面高度”,因此降低壩高使庫區蓄水影響不到阿根廷湖,對阿根廷湖及周圍地區的生態環境保護有利。(3)本問需把握水電站與出口產品之間的關系。產品的生產需要能源,水電站建成以后,阿根廷獲得更加豐富而廉價的電能供應,一方面降低了工農業生產的能源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減少燃油進口,可節省外匯支出,進而增加資金用于開發新產品,從而提高其產品的競爭力。17.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貴州省遵義市人口約800萬,長期發展傳統農業,是歷史上著名的“黔北糧倉”。上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i遵義市植被破壞嚴重,石漠化現象突出,土地生產力越來越低。從2011年起,遵義市被列入國家石漠化綜合治理重點地區。目前,遵義市充分利用當地的地形條件(圖甲)和氣候條件(表乙),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農業提質增效,基本形成了以茶葉、竹、辣椒、花椒、生態畜禽等為主導的現代山地高效農業產業體系,原來的“黔北糧倉”正在成為“黔北錢倉”。(1)遵義市經過恢復植被等綜合治理后,土地生產力逐漸提高。分析恢復植被對提高土地生產力的作用。(2)根據表乙信息,在遵義市氣候資料圖中補充繪制3個月份的降水柱狀圖,并根據相關資料簡述遵義市發展現代山地高效農業產業體系的有利氣候條件。(3)說明遵義市發展山地高效農業產業體系的意義?!敬鸢浮?1)恢復植被能增加枯枝落葉,為土壤補充有機質,提高土壤肥力;植被根系的固土效果好,減少土壤流失,提高土地生產力。(2)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水熱充足;位于高原、山地地區,氣候垂直差異大。繪圖如下所示:(3)充分利用閑置勞動力,提高就業率;發展多種經營,增加當地收入;優化農業結構,改善山地生態?!窘馕觥俊痉治觥勘绢}以貴州遵義石漠化山區的發展為背景,考查生態脆弱區的經濟發展?!驹斀狻浚?)貴州降水豐富,植被恢復后,其保持水土功能可減輕土壤侵蝕和養分流失,對提高土壤肥力有利;另外,植被的增加導致枯枝落葉也隨之增加,因此可增加土壤有機質,進一步提高土壤肥力。(2)該畫圖題難度不大,只需根據降水積累量推算出4、7、10三個月的降水量(分別為88毫米、153毫米、104毫米)即可畫出。緊接著,題目要求根據相關資料簡述遵義市發展現代山地高效農業產業體系的有利氣候條件。通過等高線地形圖可以得出該地多山地,高差較大,使得氣候的垂直差異明顯,利于農業的多種經營。通過氣候資料統計表可以得出該地水熱條件十分優越,因此對發展農業有利。(3)該問的分析要留意遵義市農業隨時間的發展歷程。早期該地發展單一種植業,成為“黔北糧倉”,也帶來了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近年來,發展多種經營,構建現代山地高效農業產業體系,實現了就業崗位和經濟收入的增長,改善了生態環境,實現了環境、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成為“黔北錢倉”。因此,應從生態環境、經濟、社會三方面的變化來組織答案。18.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就我國而言,入春有兩個概念,一個是天文上的入春,時間是統一的,也就是在立春節氣之后。另一個是氣候上的入春,各地時間都不相同,入春標準是連續5天日均氣溫超過10℃,根據這一標準,氣候工作者繪制了我國34°N以北地區平均入春日期等值線分布圖(下圖)。(1)說明圖中東部地區南北如春日期差異的原因。(2)分析M地入春日期較早的原因。(3)指出山東省入春日期的東西差異,并說明原因。【答案】(1)3月至5月,隨著太陽直射點北移,各地正午太陽高度逐漸變大,但南方正午太陽高度角大于北方,氣溫由南向北依次升高到10℃以上。(2)地表沙漠廣布,比熱容小,升溫快;深居內陸,地形封閉,熱量不易擴散;晴天多,日照強,升溫快。(3)西部比東部人春早。西部大陸性強,春季升溫快;東部海洋性強,春季升溫慢。【解析】【分析】本題旨在創設學習探索情境,考查學生對基本地理原理的理解、應用能力,難度不大,體現了基礎性的考查要求。【詳解】(1)很顯然,東部地區的南部入春早,北部入春晚,影響因素是緯度,體現了南北部緯度差異引起太陽輻射量的差異,進而導致入春時間的差異。本問難度不大。(2)M地位于塔里木盆地,入春較早說明春季氣溫回升快。結合影響氣溫的因素不難分析出答案:地表沙漠廣布,比熱容小,升溫快;深居內陸,地形封閉,熱量不易擴散;晴天多,日照強,升溫快。(3)由圖可知,山東入春日期西部早于東部,說明西部春季升溫快于東部。結合圖中信息及氣溫的影響因素可得出海陸位置差異導致東西部大陸性和海洋性差異,使得入春時間出現差異。19.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2019年7月,李老師帶領研學小組去珠海進行考察。在萬山海域,同學們登上桂山島,參觀了桂山海上風電項目(下圖)。該工程預計總投資近27億元,是廣東省首個海上風電項目。該風電項目除在海域建設風電機組、海底電纜等設施外,還需建設陸上升壓站、進站道路、陸止集控中心、陸上電纜、海底電纜登陸點等配套設施。(1)在與珠海桂山海上風電場工人交談中師生們了解到,歷時近兩年的風電一期工程已經完工,并于2019年開始商用,二期工程也即將開始。推測建設珠海桂山海上風電場歷時較長的原因。(2)在與工人的進一步交談中同學們還了解到,受部分風電工程影響,濱海地區出現了水土流失等問題,而且用生物措施治理難度很大。分析濱海地區用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難度較大的原因。(3)研學小組認為,海上風電項目將對廣東省今后的發展產生許多影響?;谶@些影響,部分成員對廣東省是否應該大力發展海上風電項目存在不同觀點。假如你是研學小組成員,請表明自己的態度,并說明理由?!敬鸢浮?1)工程量大;海上天氣變化無常;海上作業不方便。(2)濱海地區的土壤含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