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巷口鎮梨棗產業化示范基地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目錄TOC\o"1-2"\h\z\u第一章總論 11.1項目概要 11.2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依據 51.3綜合評價 6第二章背景及必要性 122.1項目建設背景 122.2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15第三章建設條件 183.1項目區概況 183.2項目建設條件優劣勢分析 203.3主要障礙因素及解決方案 22第四章市場分析與銷售方案 244.1市場分析 244.2銷售策略、方案、模式和進度 274.3市場風險分析 28第五章建設方案 305.1產品方案和建設規模 305.2建設規劃和布局 305.3建設標準 315.4生產工藝技術方案 325.5設備方案 375.6原料及動力供應方案 415.7公用工程、輔助工程及其它配套工程 425.8節能減排措施 455.9實施進度安排 46第六章環境影響評價 486.1環境影響 486.2環境保護與治理措施 486.3評價與審批 49第七章項目組織與管理 507.1組織機構與職能劃分 507.2經營管理措施 517.3勞動安全、衛生與消防 52第八章投資估算與資金來源 558.1投資估算依據 558.2投資估算 558.3資金來源 588.4資金使用和管理 58第九章財務評價 599.1財務評價依據 599.2營業收入、營業稅金及附加估算 599.3總成本及經營成本估算 609.4財務效益分析 619.5不確定性分析 619.6財務評價結論 63第十章社會效益分析 6410.1社會評價基本結論 6410.2農業產業化經營 6410.3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評價 66附錄 69一附表 69二附圖 70
一、立項的背景與意義臨猗梨棗ZizyphusjujubeCV.Linyilizao又名梨棗、山西梨棗,是棗ZiziphusjujubeMil1中的優良大果中晚熟鮮食品種之一。該品種原產于山西運城(現鹽湖區)、臨猗一帶,栽培數量極少,為棗樹中稀有名貴的鮮食品種。臨猗梨棗早實、豐產、果實特大、外觀艷麗、皮薄肉厚、肉質松脆爽口、味甜多汁、風味獨特、維生素C含量豐富,有“中華大梨棗”的美譽,以“個大質優,香甜可口、營養豐富、抗逆性強、當年栽植、當年結果”而聞名。深受人們的重視和國內外消費者的喜愛,是一個很有發展前途的優良鮮食品種。梨棗是果中佳品,食藥兼得,食之,味甜,果肉疏松,易于咀嚼,含糖量高于本地棗子的5%,是廣大市民夏末秋初主選的水果之一。梨棗不光是水果,還是治病良藥。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則說:棗肉味甘,無毒。主治:心腹邪氣、安中、養脾氣、平胃氣,潤心肺、補五臟、治虛損、除煩悶……2004年貴州省優質果茶良種繁殖場引種示范。從畢節、遵義、余慶等試點的表現來看,綜合性狀良好,經濟效益高。6月上旬盛花,花期43天左右,9月上旬開始成熟。果實生育期8O~9O天。樹勢中庸,樹體矮小,發枝力強。棗頭年生長量31~84.6cm。棗吊著果率高。果實長圓形,平均單果重27.3~28.5g。果肉汁多,味極甜,具清香味,品質優。加上棗在貴州基本只有地方品種的零星栽植,且絕大部分地方品種在果實大小、含糖量和果汁等方面均次于梨棗,梨棗上市期正值伏季水果結束,僅有少量特早熟溫州蜜柑和部分北方早熟蘋果上市,市場空間較大。因此,梨棗成為貴州近幾年內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進行產業化發展的一個不可多得的優良品種。2002年、2003年,巷口鎮中山村通過退耕還林工程發展梨棗523畝,主要分布在中山村長征、沙崗、先鋒、合興和前進五個村民組,涉及農戶109戶。2005年全面掛果,2007年進入豐產期,畝產量達2000公斤左右,畝經濟效益達2萬元以上。梨棗已成為巷口鎮典型的生態經濟型產業。為鞏固提升現有梨棗樹質量與新發展梨棗種植面積,建成梨棗產業化基地,擬實施“巷口鎮梨棗產業化示范基地建設”項目。項目的實施有利于調整巷口鎮農業產業結構,以滿足市場需求和促進梨棗產業的發展,同時帶動農民脫貧致富,建設人民富裕、山川秀美、生態祥和的社會主義新農村。項目總投資500萬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380萬元,流動資金投資120萬元。申請2012年紅花崗區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資金無償資助10萬元。項目執行期實施完成后,巷口鎮梨棗年銷售收入將達4500萬元,年凈利潤將達2089.49萬元,新增就業人數80人,并帶動近500戶農戶種植梨棗,脫貧致富,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作出貢獻。所以,實施“葡萄園內套種大球蓋菇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項目是非常必要的。二、國內外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棗,原產我國。我國棗樹栽培歷史悠久,已有7000年以上栽培歷史。棗既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又有重要的醫療保健價值。食藥同源,在博大精深的傳統中醫學中,棗作為中藥的靈魂無處不在,具有很好的營養滋補保健作用,它為我國人民的健康發育、繁衍生息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古代我國勞動人民對棗樹就有較深入的研究,在棗樹品種、栽培技術、病蟲防治、?;ū9?、貯藏加工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大的成就,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資源和經驗,為今日棗樹的發展奠定了雄厚的科技和文化基礎。棗起源于我國黃河中上游,長期的栽培引種導致我國棗樹分布廣泛。目前,除了黑龍江、吉林和西藏外,其余省市幾乎全有棗的栽培。我國棗樹品種資源十分豐富,根據1993年出版的《中國果樹志?棗卷》記載,有品種700個。近年來,我國又選育出一些新品種,棗品種的數量不斷增長。臨猗梨棗又名梨棗,原產于山西運城和臨猗等地,多零星栽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歷史,為名貴稀有的地方鮮食品種。由于其果實肉質松脆多汁、甜酸可口,鮮食品質極佳,因而被許多省份引種栽培,是中國栽培最廣的優良中晚熟鮮食品種之一。1、品種選育品種選優是現階段棗育種的主要手段。臨猗梨棗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歷史,其引種栽培區域很廣,經過長期的自然演化和人工選擇,已形成了多種多樣的變異類型,為品種的選優提供了優越的條件。近年來,己從臨猗梨棗中選育出了一些優良新品種。李玉成等人從中國林業科學院引進的臨猗梨棗混系組培苗中選育出了“寧梨巨棗”,該品種果個極大,平均單果質量40g,皮薄,汁液多,肉酥脆,耐貯,用聚氯乙烯薄膜小袋包裝(每袋可裝鮮棗5kg),在0-0.7℃、相對濕度為75%的條件下,貯藏2個多月后好果率達95%,貯后果實口感更好。賈彥麗等人從臨猗梨棗中選育出了優良新品種“石光”,其綜合性狀優于臨猗梨棗,該品種平均單果質量34.3g,果肉致密,汁多味甜,果實硬度大,早果豐產,裂果率低。劉孟軍等人利用秋水仙素在田間誘變臨猗梨棗(二倍體)莖尖,經高接純化后得到四倍體棗新品種“辰光”,這是世界上首個四倍體棗品種。與臨猗梨棗相比,該品種的果實更大,其平均單果質量為39.6g2、引種栽培20世紀8O年代后期,山西省果樹研究所的張志善等人率先開展了臨猗梨棗矮密豐產栽培技術的研究。該品種樹體小,適宜密植,果實特大,鮮食品質好,適應性強,好管理,早果性能好,豐產穩產,作為我國第一代鮮食棗的典型代表,贏得了廣大棗農和消費者的認可,并迅速在山西、陜西、河北、山東、河南、北京和天津等省(市)推廣栽培,成為這些省(市)栽培面積最大的鮮食棗品種之一。之后,臨猗梨棗又先后被引種到遼寧、內蒙古、甘肅、青海、新疆和湖南、安徽、四川、云南、貴州、湖北、江蘇和浙江等20多個省(區、市),是目前中國引種栽培區域最廣的優良鮮食棗品種。續九如等人首先在北京地區進行了臨猗梨棗的引種試驗,他們研究發現,臨猗梨棗適合北京的氣候、土壤條件,果實品質良好。臨猗梨棗被引種到山東聊城,早期豐產性較強,品質優良。李新崗等人觀察發現,臨猗梨棗是最適合陜北栽培的鮮食品種之一。臨猗梨棗被引種到甘肅臨澤,結果受凍較重,這說明梨棗的抗寒力較弱。臨猗梨棗被引種到湖南衡陽栽培,其在各個性能上均優于湖南省地方良種雞蛋棗。臨猗梨棗在貴州金沙生長健壯,果實大,外觀美,綜合性狀良好,且其上市期正值伏季水果上市結束,經濟效益可觀。臨猗梨棗在四川攀西地區和安徽合肥地區的引種表現好,適應性很強,開始結果早,成熟期早,果實品質較好且高產穩產。綜上所述,臨猗梨棗在中國很多地區能夠成功栽培,并能保持較好的早果性、較高的產量和品質,這說明該品種對土壤和氣候條件的適應性較強。根據前人的研究和我們多年的調查結果,臨猗梨棗可在無霜期不少于165d、最高氣溫不超過40℃、最低氣溫不低于-三、項目實施主要內容、技術關鍵與創新點、預期目標1、項目實施的主要技術內容⑴、適合在紅花崗區巷口鎮種植的梨棗品種引種栽培;⑵、大規模、產業化種植臨猗梨棗栽培技術優化研究;⑶、臨猗梨棗在本地種植各個生長階段的栽培條件優化:主要是栽培時間、栽培方式、溫度、濕度等外部條件對梨棗產量和質量的影響,摸索和總結在本地種植梨棗的實用技術標準;⑷、在本地大規模、產業化種植臨猗梨棗的生態影響研究;⑸、在本地大規模、產業化種植臨猗梨棗栽培技術體系的建立與產業化示范點的建設。2、解決的關鍵技術⑴、栽植;⑵、整形修剪;⑶、肥水管理;⑷、病蟲害防治;⑸、促花保果和防止采前落果;⑹、相關質量標準的修訂及操作規程的制定完善。3、技術工藝路線⑴、栽植栽植密度可選1.5m×2m或2m×3m,土壤肥力好、地勢低洼的應適當稀植,否則,適當密植。發生冬季冷凍時,一般翌年采取“萌芽”(能見芽眼時)栽植。挖定植穴(或溝)寬、深及長各0.6-O.8m,施入雜草、玉米稈及有機肥做底肥。選粗壯、根系發達的苗木,栽前根系浸水1天,栽后澆足定根水并做好樹盤。⑵、整形修剪單軸主干形:從地面以上30cm左右處開始,在第1個二次枝的第1-3節內選一外向型棗股進行短截或摘心,促棗股主芽萌發,然后間隔1個二次枝在第3個二次枝選一外向型棗股進行摘心或短截,依次選留,可在第一年選留培養5-8個呈螺旋上升排列的二次枝,隨即對主干進行短截或摘心。結合冬季修剪,疏去剪口下的第1個二次枝,在基部隱芽的正上方自上而下地不同程度地環割1-3道,刻傷上輕下重,使其預留棗股正芽萌發成向外延伸生長的水平狀結果枝組。夏季修剪時,繼續在棗頭上選留培養二次枝,結合必要的撐、拉、吊等開張角度技術,使各刻傷口下萌發的分枝形成水平生長的下強上弱的結果枝組,抹去不必要的、生長較弱、位置不當和萌發晚的分枝性嫩芽、嫩梢。經過3年的修剪,即可形成塔式單軸主干形樹形。自由圓錐形:在距地面35-40cm以上,每隔25-30cm培養一個主枝。主枝下長上短。成形后下寬上窄呈圓錐形。各主枝上結果枝組的留量一般為下層4-5個,上層3-4個。每個結果枝組留4-5個二次枝摘心。結果枝組在主枝上互不擁擠,錯落有致。對沒有利用價值的交叉枝、直立枝等應提早從基部疏除。修剪:冬剪一般于落葉至翌年樹液流動前進行,主要技術措施為疏剪、短截、回縮和開張角度等。夏剪一般在萌芽展葉到盛花期進行,主要技術措施為抹芽、摘心、環割和環剝等。在矮化密植條件下,如肥水管理水平較高,樹勢強,容易萌發大量棗頭,應及時處理,以免消耗大量營養,使樹體光照不良和產量下降。處理方法:當新萌生的棗頭長到lOcm左右時,永久性二次枝已可明確辨認,可從二次枝處摘心,下邊的兩條棗吊即可轉化為木質化棗吊。⑶、肥水管理基肥:密植棗園基肥以秋施效果最佳,多在棗果收獲后的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進行。一般以有機肥為主,適當配合速效化肥。常用基肥有堆肥、圈肥、作物秸稈、綠肥和人糞尿等。在栽后1-2年內每667m2施基肥2000-3000kg,3年后每667m2施4000追肥:①萌芽追肥,萌芽前10-15天施。幼樹在每次抽梢前株施尿素25-50g;成齡園株施尿素500g,生長勢強的樹不施。距樹干20cm周圍挖3-5條放射狀溝或半圓形溝施入尿素后覆土。②花期追肥,在初花期株施尿素300g。③果實膨大肥,在生理落果期進行,以磷、鉀為主,氮為輔,每株施過磷酸鈣500g+鉀鎂肥100g。④根外追肥,一般從5月中旬萌芽展葉后開始到8月中旬果實成熟前每隔15-20天進行一次。在萌芽至開花期噴0.4%尿素,果實膨大期至采收期噴0.3%尿素+O.3%磷酸二氫鉀。在秋季果實采收后的樹體營養回流期,可噴2%磷酸二氫鉀+3%尿素。排灌水:在干旱情況或個別缺水地區,一般全年分別在萌芽期、開花期、果實膨大期和土壤封凍前澆足水即可,通常與追肥結合。貴州絕大多數地區雨水多,排水比澆水顯得更重要,特別是春秋兩季。⑷、促花保果和防止采前落果促花保果:①抑制過旺營養生長。在花期前對發育枝、二次枝甚至棗吊進行摘心。棗樹萌芽期抹除多余萌芽。冬剪發育枝頂芽,以防止其繼續發育抽枝。②花期噴水。棗花粉在空氣相對濕度達80%以上時萌發率最高。棗樹花期遇干旱時,要在早上1O時前和下午4時后進行人工噴水提高空氣濕度。③噴赤霉素,以克服空氣干燥和低溫的不良影響。一般在盛花期每一棗吊平均開花4-6朵時噴灑,濃度1O-15mg/L。④棗園花期放蜂。防止采前落果:可在采前30-40天連噴兩次萘乙酸70mg/L。⑸、病蟲害防治在本項目實施地,為害棗樹的病害主要有銹病、黑腐病、褐腐病和灰斑病。要切實抓好6-8月高溫多濕季節的防治工作,每15天輪換使用一次甲基托布津、代森錳鋅、大生M-45、多菌靈、百菌清等殺菌劑。同時,搞好冬季清園消毒工作。蟲害主要有棗黏蟲、尺蠖、桃小食心蟲、刺蛾和椿象等。重點防治棗黏蟲和尺蠖,這兩種害蟲發生普遍,一年多代,各代時期多為5月上旬、6月中旬、7月中旬、8月上中旬,藥劑可選90%敵百蟲1000倍液、蘇云金桿菌(100億個/mL)乳劑500-1000倍液及菊酯類農藥等。注意在采果前15天應禁止用藥。4、項目創新點及技術來源,合作單位情況,知識產權歸屬情況臨猗梨棗是中國近20年來大力推廣的優良鮮食棗品種之一,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歷史,在良種選育、引種栽培、生物學特性、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和貯藏保鮮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試驗研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取得了很多成就,已具有非常高的技術水平。梨棗種植技術已經是一門成熟技術。貴州省金沙縣惠馨果業有限公司周忠會在《中國南方果樹》2006年第2期發表《臨猗梨棗在貴州金沙的表現及其栽培要點》,指出:“臨猗梨棗在貴州會沙表現樹勢強健,生長良好。葉色濃綠富有光澤,早結性好,適宜矮化密植栽培植株抗寒喜光,果實大,外觀美,糖分較高,綜合性狀良好”。貴州省優質果茶苗木繁殖場張發維等在《中國南方果樹》2009年第5期發表《臨猗梨棗在貴州的表現及豐產栽培技術》,指出:“2004年貴州省優質果茶良種繁殖場引種示范。從畢節、遵義、余慶等試點的表現來看,綜合性狀良好,經濟效益高。臨猗梨棗成為貴州近幾年內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進行產業化發展的一個不可多得的優良品種”。2002年、2003年,本項目擬實施地點巷口鎮中山村發展梨棗523畝,2005年全面掛果,2007年進入豐產期,畝產量達2000公斤左右,畝產值達3萬元,畝經濟效益達2萬元以上。因此,實施本項目的技術來源有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引進的作為一項成熟技術的梨棗種植技術;第二部分是該技術在項目實施地巷口鎮的引種表現及總結出的適應性栽培技術等新鮮經驗和技術積累。后一部分是項目實施單位擁有的自主知識產權,將總結成論文發表或申報專利。5、預期技術經濟目標⑴、技術指標①、在巷口鎮建設規?;?、規范化、產業化種植梨棗的示范基地1500畝,并通過示范種植在農村進行推廣;②、建立在本地規?;⒁幏痘a業化種植梨棗的栽培技術體系;③、發表論文1-2篇。⑵、經濟指標項目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表序號名稱單位指標說明1項目總投資(含全部流動資金)萬元5001.1建設投資萬元380其中:基本預備費萬元其中:漲價預備費萬元1.2建設期利息萬元1.3流動資金萬元120鋪底流動資金萬元2營業收入(含稅)萬元45003營業稅金及附加萬元69.54增值稅萬元695.464總成本費用萬元1276.785利潤總額萬元2458.226所得稅萬元368.737稅后利潤萬元2089.498財務盈利能力分析8.1財務內部收益率(所得稅前)%184.00財務內部收益率(所得稅后)%617.038.2財務凈現值(所得稅前)萬元9030.94ic=18%財務凈現值(所得稅后)萬元7630.888.3項目投資回收期含項目執行期2年靜態投資所得稅前年2.49靜態投資所得稅后年2.538.4總投資利潤率%305.38生產期平均8.5投資利稅率%555.27生產期平均9清償能力分析年9.1財務比率9.2借款償還期年不含建設期10盈虧平衡點%11.32生產期平均四、應用或產業化前景與市場需求1、鮮食棗的優勢和劣勢在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當今社會,“營養、安全、適口”已成為消費者追求的最高目標。被譽為“活維生素C丸”的鮮食棗因其外觀艷麗、營養豐富、適口性強、方便食用之特點正好迎合了消費者的需求,得到消費者的青睞是順理成章的。然而,鮮食棗不易保存、貨架期短,不便長途運輸成了限制鮮食棗發展的重要因素。2、國內外市場厚重的棗文化底蘊,使我國國民對鮮食棗普遍認可,食用鮮棗必然由現在的一種時尚消費變成日常消費。因此鮮食棗在國內市場分額極大,我國13億人口,按人均年消費2公斤計,年消費130萬噸。鮮食棗完全可以象消費蘋果一樣作為我國主打水果,倘如此,按人均年消費10公斤計,年需求650萬噸??梢娖涫袌鰸摿薮?。國外華人和東南亞各國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對棗的認同與國人無異。其它外國人不喜歡食用干棗,但對和水果食用方法無二的鮮食棗必然很易接受。通過大力宣傳,憑借鮮食棗具有的“營養、安全、適口”三大優勢征服外國人不會有太大難度??梢哉f,地球的任何一個角落都不會排斥鮮食棗的。由此可見,隨著全球化步伐的加快,隨著鮮食棗貯藏保鮮技術的進步、隨著航空、洲際火車等快速運輸工具的發展,鮮食棗在不遠的將來必然會大踏步走出國門,沖向世界,以其“高貴”的品質贏得世界。五、現有工作基礎、條件和優勢1、巷口鎮位于大婁山遵義市西南部褶曲帶寬谷地區,距市區(高橋)10公里,總面積為50.2平方公里。高樂公路貫穿巷口鎮,東端與市相通,西端與川黔公路的鴨溪、仁懷公路銜接。巷口鎮東面鄰接遵義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橋鎮,南接紅花崗區忠莊鎮,西面與遵義縣相連,北鄰遵義市紅花崗區海龍鎮、金鼎鎮。巷口鎮氣候溫暖,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多年平均氣溫為15.2,極端最好氣溫38.7,最低氣溫-6.5,多年平均陸地蒸發量630mm,多年平均相對濕度81,多年平均日照1218小時,多年平均無霜期281.05天,多年平均降雨量1097.88,多年平均氣壓93103毫米汞柱,氣候宜人,主導風向為東風,最大風速20米/秒,屬于高原靜風區.巷口鎮有豐富的水資源和礦產資源。地表水系有遵義市兩大河流之一的洛江河由北向南流經該區域,另有一條泥溪溝小河沿西東方向在境內注入洛江河。建有巷口紅巖水庫和沙坪山函水水庫。其中紅巖水庫為紅花崗轄內最大水庫,占地735畝,庫容量為650萬立方米。庫區內樹木蔥郁,生態秀美,風景宜人。有數個小島和半島,具有較大的旅游開發價值。地下水資源也較為豐富,根據有關資料表明,在沙坪片區年平均天然地下水量為2000-6800立方米/天,其它村地下水含量也在此范圍內。具有建設梨棗規范化、產業化種植基地的自然條件。2、巷口鎮農業服務中心是紅花崗區巷口鎮人民政府的一個下屬部門,屬財政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編制6個,現在崗人員6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6人,高級職稱1人,中級職稱3人。具有一定的技術開發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2008年、2009年實施了項目資金均為100萬元的“中山村特色蔬菜產業化建設”、“中山村無公害蔬菜種植”扶貧項目,項目實施結束后,市、區兩級驗收為優良。2010年配合紅花崗區陽光辦完成450人的陽光培訓任務,2011年完成490人陽光培訓任務。2011年實施了區水利局的“銀坎人飲工程改造”和“中山村安全人飲工程建設”兩個項目,資金均為15萬元;2011年完成紅十字會“巷口村人飲工程建設”項目,資金25萬元。三個水利項目經區水利局、區財政局驗收為優良。巷口鎮農業服務中心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和“以人為本”的方針,一直在積極尋求技術開發合作,與遵義職業技術學院農學系、遵義市農業科學研究所、遵義市林業科學研究所等科研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是實施本項目的強大技術支撐力量。3、巷口鎮自2002年以來,已陸續發展梨棗523畝,2005年全面掛果,2007年進入豐產期,對梨棗成功種植已有多年的實踐經驗積累。目前,畝產量達2000公斤左右,畝產值達3萬元,畝經濟效益達2萬元以上,對巷口鎮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并培養了一批技術人員,積累了一定的技術和經驗。所以,實施本項目已具有了堅實的技術基礎。六、項目組織方式與人員培訓1、建設原則⑴、堅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集中連片的原則;⑵、鞏固提升現有梨棗樹質量與新發展梨棗建成產業化基地相結合的原則;⑶、堅持因地制宜,分階段實施,優化措施,加大科技投入的原則;⑷、堅持增加產業生態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的原則;⑸、堅持政府支持與農戶自力更生相結合,積極動員農戶自籌資金和投工投勞,全面實施梨棗標準化建設的原則;⑹、堅持生態優先與生產發展、農民增收相結合的原則;⑺、堅持提倡水改旱與大戶帶動發展的原則。2、組織方式⑴、巷口鎮人民政府成立以鎮長為組長、分管鎮長為副組長的項目工作領導小組,由鎮林業站和農業服務中心負責技術指導,設立項目實施管理組,負責該項目的日常工作運行,切實做好該項目的組織實施。項目建設要嚴格執行公示制度,做到公開、公平、公正、接受群眾監督。⑵、為實現該項目的順利實施,要強化項目資金管理,設立資金專賬,做到專款專用。同時要鼓勵項目受益群眾自籌資金和投工投勞參加項目建設,加快中山村千畝梨棗基地的建設。⑶、嚴把供苗關,要與供苗商簽訂三包(包成活達95%以上,包品種純度達97%以上,包技術指導100%)合同,嚴格按照梨棗栽培技術規程,按時施工,按標準驗收,確保梨棗基地建設取得成功。⑷、由鎮林業站和農服中心負責該項目實施技術指導,制定詳細的技術實施意見,并按實施方案加以督促、監督、精心組織、確保實效。中山村負責做好群工工作,落實項目實施。⑸、項目實施完成后,各相關部門要制定后期管護辦法,落實責任,定期做到梨棗基地的病蟲害防治、肥水管理、整形修剪及產品銷售,提高單位面積經濟效益,進一步發展壯大鞏固中山村千畝梨棗基地成果。3、人員培訓產品的質量及品牌的美譽度是與人員的素質成正比的,因此,企業的人員培訓是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環節。人員培訓擬采取兩種方式組織進行:⑴、崗前培訓所有新員工一律進行崗前培訓,崗前培訓的主要內容是:崗位技術培訓,不合格不準上崗;企業文化培訓,把普通員工培訓為敬業愛崗的新型工人。⑵、在職培訓根據生產工藝和技術的要求,定期對各部門、各崗位工作人員進行深層次的技術培訓和思想教育。七、進度安排與年度計劃內容本項目實施期為二年,各年度進度安排如下:2012年7月-2013年6月:完成現有500畝梨棗地缺苗補植工作,并新發展梨棗種植面積500畝。2013年7月-2014年6月:新發展梨棗種植面積500畝并建成中山村梨棗產業化生產基地1500畝,總結及完成項目的驗收。八、承擔單位和主要研究人員簡況巷口鎮農業服務中心是紅花崗區巷口鎮人民政府的一個下屬部門,屬財政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編制6個,現在崗人員6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6人,高級職稱1人,中級職稱3人。具有一定的技術開發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2008年、2009年實施了項目資金均為100萬元的“中山村特色蔬菜產業化建設”、“中山村無公害蔬菜種植”扶貧項目,項目實施結束后,市、區兩級驗收為優良。2010年配合紅花崗區陽光辦完成450人的陽光培訓任務,2011年完成490人陽光培訓任務。2011年實施了區水利局的“銀坎人飲工程改造”和“中山村安全人飲工程建設”兩個項目,資金均為15萬元;2011年完成紅十字會“巷口村人飲工程建設”項目,資金25萬元。三個水利項目經區水利局、區財政局驗收為優良。巷口鎮農業服務中心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和“以人為本”的方針,一直在積極尋求技術開發合作,與遵義職業技術學院農學系、遵義市農業科學研究所、遵義市林業科學研究所等科研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是實施本項目的強大技術支撐力量。項目主要研究人員簡表姓名性別職稱學歷從事專業分工職務黃顯平女中級本科農學項目總負責農業服務中心主任王桂英女中級本科法律質量、標準林業站站長吳躍明男中級本科農學技術、工藝試驗農業服務中心工作員張洪權男中級大專經管技術、工藝試驗農業服務中心工作員羅軍男初級本科農產品質量與安全技術、工藝試驗林業站工作員九、經費預算來源、使用計劃及還款能力分析1、經費概算:⑴、項目投資總額:500.00萬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380.00萬元鋪底流動資金120.00萬元⑵、投資構成分析:鞏固提升現有500畝梨棗基地投資135.00萬元新發展1000畝梨棗基地建設投資350.00萬元技術培訓、項目管理及技術人員工資投資15.00萬元2、經費來源:⑴、建設投資來源:巷口鎮自籌370萬元;申請2012年紅花崗區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資金無償資助10萬元。⑵、流動資金來源:巷口鎮自籌120萬元。遵義市紅花崗區巷口鎮人民政府鄭重承諾以自籌資金來補足申請紅花崗區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資金金額與立項金額的差異。3、項目經費預算:⑴、鞏固提升現有500畝梨棗生產建設投資共135萬①、苗木購買,補植250畝,每畝110株,每株8元,共投資22萬元(科技資金1萬元);②、平田整地、打穴、栽植、施肥等人工費2500元/畝,共投資62.5萬元;③、整形修枝、撫育等人工費500元/畝,投資25萬元;④、化肥、農藥每畝1噸,投資20.5萬元(科技資金1萬元);⑤、培訓管理費2萬元(科技資金0.5萬元);⑥、技術人員工資3萬元。⑵、中山村公路沿線新發展500畝梨棗投資共175萬元①、苗木購買,每畝110株,每株8元,共投資44萬元(科技資金2.5萬元);②、平田整地、打穴、栽植、施肥等人工費2500元/畝,投資125萬元;③、化肥、農藥及培訓費用3萬元(科技資金1萬元);④、技術人員工資3萬元。⑶、積極引導農戶新發展500畝梨棗投資190萬元①、苗木購買,每畝110株,每株8元,共投資44萬元(科技資金2.5萬元);②、平田整地、打穴、栽植等人工費2500元/畝,投資125萬元;③、基地撫育修剪、化肥、農藥投資10萬元(科技資金1萬元);④、培訓管理費2萬元(科技資金0.5萬元);⑤、技術人員工資3萬元;⑥、基地扶持大戶發展補助資金6萬元。十、經濟、社會效益分析1、經濟效益分析⑴、項目產品生產成本①、構成項目產品生產成本的主要有:原材料和輔助材料成本每畝合計:0.2萬元。燃料及動力:項目生產所需水、電等動力費用,以本地價格為基礎,每畝合計1000元。折舊費用:項目投資所形成的固定資產為380萬元,按10折舊,預計殘值率為5%,年折舊額36.1萬元。年工資及福利費:承擔本項目的技術人員、生產工人及維護人員80人,工資為2500元/人·月,福利費按工資總額的14%提取,社會保險費按工資總額的6%提取,年工資福利費預算為288萬元。修理費:按固定資產的2.5%計算,平均年修理費為9.5萬元。其他費用估算:其他費用包括其他費用、其他管理費用、其他銷售費用和科技開發費用等。其他制造費用是指由制造費用中扣除生產單位管理人員工資及福利費、折舊、修理費后的其余部分,本項目其他制造費用估算方法按固定資產原值的5%進行估算,年其他制造費用為19萬元;其他銷售費用是指由銷售費用中扣除工資及福利費、折舊費、修理費后的其余部份,本項目其他銷售費用的估算方法按銷售收入的2.5%估算。其他管理費用是指由管理費用中扣除工資及福利費、折舊費、攤銷費、修理費后的其余部份。本項目其他管理費用的估算方法是按年人均0.4萬元估算??萍奸_發費用:按銷售收入的5%計算,年開發費用為225萬元。.②、預測產品的生產成本根據“總成本費用估算表”(見附表一),項目正常生產期總成本為1276.78萬元,其中可變成本963.00萬元,固定成本313.78萬元。⑵、經濟效益預測根據“損益表”(見附表二),項目正常生產期年銷售收入4500萬元,銷售稅金及附加765萬元,所得稅368.73萬元,稅后利潤2089.4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掌握Access案例分析的技巧試題及答案
- 2025年C語言考試難點突破試題及答案
- 員工合同續簽協議書范本
- 項目質保期合同協議書
- 計算機二級JAVA多線程處理的常見問題試題及答案
- 林地轉租合同協議書范本
- Access實操能力考察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計算機二級JAVA設計思路分享試題及答案
- 社會工作者-社會工作綜合能力(中級)真題庫-6
- 合作分成協議書合同模板
- mq135空氣質量檢測傳感器說明書空氣污染控制用
- 國家開放大學《監督學》形考任務( 1-4)試題和答案解析
- 試卷交接簽字單
- 高考化學答題技巧與規范課件
- 2022屆高考英語復習:最后一節英語課(13張PPT)
- 加強評標專家管理實施方案
- 股票實戰技巧(一)薛斯通道_CCI_DMI經典指標組合
- 小學生德育教育ppt課件
- 配電箱系統圖
- 精選靜電感應現象的應用練習題(有答案)
- 初中音樂--人聲的分類--(1)pptppt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