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專題】碰撞與融合:“跨文化交流”談》教學設計_第1頁
《【寫作專題】碰撞與融合:“跨文化交流”談》教學設計_第2頁
《【寫作專題】碰撞與融合:“跨文化交流”談》教學設計_第3頁
《【寫作專題】碰撞與融合:“跨文化交流”談》教學設計_第4頁
《【寫作專題】碰撞與融合:“跨文化交流”談》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中語文精編資源學而優·教有方4/4碰撞與融合:“跨文化交流”談【專題解釋】本專題內容是跨文化交流,目的是嘗試進行申論寫作。跨文化交流要求培養開放寬容的文化心態,增進文化理解和創造力,重在比較異同,認識價值觀的多樣性以及背后的歷史文化因素。申論寫作,要學會在占有大量材料的基礎上,進行歸納梳理,遵循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邏輯和寫作結構,提升思考現實問題的能力。【預習任務】1.閱讀教材單元研習任務三和《學習申論》這篇知識短文。2.利用網絡,通過百科詞條、知乎等初步了解“申論”的定義及其特點;找一兩道申論的考題讀一讀,就感興趣的話題作一個了解。3.了解多元文化的碰撞與融合,可以閱讀下列文章:費孝通《美美與共》,喬治·薩頓《東方和西方的科學》,陳炎《中國與西方的文化資源》,習近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鑒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及其他相關話題的文字。【學習任務】第一課時任務一知識準備,學習申論的寫作1.檢查預習,學生表達對申論文體的直觀感受。教師補充:(1)性質,申論是公務員的考試科目,歸屬于實用類文本寫作;(2)直觀特點,需要閱讀大量的文字材料(推而廣之,還包括圖像、視頻等內容)、學會歸納梳理信息、表達簡潔準確、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案等。2.追蹤詞源,解釋“申”字的意義,進一步揣摩申論寫作的相關要求。(1)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孟子·梁惠王上》)(2)即三令五申之。(《史記·孫子吳起列傳》)(3)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南史·陳慶之傳》)(4)可謂具有卓識而未言三家之失於傳訛,茲故申而論之。(《四庫全書御制讀史記儒林傳》)示例:例句文言含義寫作提示(1)重復,一再由(1)(2)重要觀點需要反復論述,得出:討論問題要抓主要矛盾。由(2)補充蘇武練兵的典故,得出:要辨析清楚概念,把模糊的不明確的內容說清楚由(3)正確理解事件、現象,得出:認識問題要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由(4)“申論”一詞的出處,得出:需要梳理材料,比較異同,辨明得失。(2)申誡,告誡(3)通“伸”。伸展;伸直(4)論述、說明3.寫作訓練:閱讀課本節選材料《不斷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重要講話精神》(2018年9月2日《人民日報》),完成以下訓練。(1)續寫。針對“文化走出去”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采用“不是……而是……”的句式進行仿寫,至少三條,語言簡潔。“講好中國故事”不是,而是;不是而是;不是,而是;……中華文化當前面臨的問題主要不再是西方文化涌進來的問題,而是中華文化走出去的問題。學生自行完成,分組合作并整理展示。(2)概括。用一句話來概括存在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并寫一段文字說明。示例: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們或許沒有意識到不斷提升中華文化的影響力是當代的要求。正是因為這一點,我們往往喜歡講述過去燦爛的文明歷史,卻沒有意識到世界是通過當代的中國從而產生了解中國過去的意愿的,也很少意識到世界如果對中國產生興趣,并不是淺嘗輒止的,還是愿意作深入的了解的。小結:訓練(1)重在梳理文本、分條論述,讓學生體會從特定角度審視存在的問題,重在“申”;訓練(2)重在整理基礎上的歸納總結,讓學生重視觀點句簡潔有力的表達,重視論點的展開論述,重在“論”。任務二話題準備,探討文化的碰撞與融合世界是多元文化的存在,文化之間自然存在碰撞與融合的現象。我們應該懷著包容的心態,理性地審視,審視他人,也重新審視自己。1.發現問題。閱讀下列文章標題,指出國外對中國游客形象的認知并揣測原因。(1)《中國游客占領日公寓引不滿:非常吵鬧隨處亂拍》(2)《中國游客說話嗓門大?日媒檢測后稱這是偏見》(3)《外國人最大的疑惑:為什么中國游客就算大吵大鬧也不愿去投訴?》(4)《真是中國游客“粗魯”還是東西方文化誤解》明確:認為中國游客“粗魯”是一種虛假印象,是一種偏見、誤解,這是一種新的認知。(1)(2)(4)主要援引國外報道和采訪,增加可信性;同時也可看出國外也在更理性地看待中國,誤解可以接受,但偏見顯然會遭到指責。(3)是游客記錄,不是道德判斷而是重新認識中國文化自身。外國人疑惑的是:為什么中國游客寧愿大吵大鬧,也不愿直接去投訴呢?這體現了中國游客吵鬧但是隨和的一面,不會因為一點小事而去投訴。遇到不合理的事情后,國人的第一念頭是上前去理論,想要通過自己的角度去解決問題。國外則不然,他們把秩序和規則看得非常重要。這是文化的不同。小結: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反思自我的文化表達。2.分析問題。思考文化的差異,通過語言解決沖突。情境:在飲食方面,外國人很難接受中國人吃飯時發出較大的聲音。因為在外國的餐廳,當地人習慣了在就餐的時候小聲說話;而我們在吃飯的時候,通常都會聊一些家常或者其他事情,在說話的時候聲音也比較大,很容易讓其他周圍的人聽到,特別是十幾個人一起就餐的時候,發出的交談聲,在外國人看來簡直就是噪音。主題發言:嘗試向外國友人進行解釋,要求點明中國的文化特質,限時1分鐘。3.解決問題。情境:班會課上,活動主持人對比展示了中國式過馬路和國外式過馬路的圖片。同學們踴躍陳詞。小任務:①揣測同學們的發言;②思考這一活動的用意:③寫一份文明過馬路的倡議書。點撥:兩種過馬路方式的共同點,都是不遵守交通規則。這一活動是以對抗的方式進行交流,揭人之短的反駁,看起來解氣,但實際上是傷人傷己,并不利于文化之間的相互理解,應發出明確的倡議。第二課時任務一話題準備課前觀看視頻《流浪地球》,搜集閱讀國內外相關評論,思考“文化走出去”這一話題,形成自己對核心要素的梳理。表1申論要素的梳理立場觀點理由概述證據說明褒揚(1)(2)……批評(1)(2)……表2中國文化的西方認知情況中國文化的價值觀國外的認知我的看法(1)犧牲自我的英雄不太認同,犧牲了自己,那么就意味著自己掙扎努力的目標沒有實現,也就失去了英雄的價值和意義。例1:兩者還是有共同點的:為了所愛的人而努力,結果不一樣,但目標是一樣的。例2:西方宣揚個人英雄主義、冒險主義的英雄;中國宣揚的往往是舍生取義的英雄。(2)(3)……說明:文化的碰撞往往表現為價值觀的不同;文化的融合則往往表現為發現人性的共通,允許價值觀的多元存在,認識不同文化的文化特質。任務二修改交流將填寫好的表格與同學交流。一方面,緊扣表格內容,將自己對于這個話題的整體思考表述清楚;另一方面,傾聽同學意見,將對自己有啟發的內容記錄下來。采用思維導圖等“可視化”的方法呈現自己的思考整理,列出自己的觀點,形成完備的寫作提綱。【課外練習】請從下列任務中任選一個,寫一篇不少于1200字的申論。1.通過問卷調查確立家鄉文化的地標性建筑及其文化意義等內容,從老地標和新地標的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